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
追溯晋祠文化,探寻时代精神——浅谈晋祠园林和展现的时代精神
追溯晋祠文化,探寻时代精神——浅谈晋祠园林和展现的时代精神发布时间:2022-01-17T06:58:58.8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总第382期作者:杭紫莹韩淑蒙夏丽英[导读] “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晋祠历史悠久,横跨千年,古韵流芳,端庄大气◆杭紫莹韩淑蒙夏丽英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系浙江诸暨311800;通讯作者:谢云摘要:“不到晋祠,枉来太原”。
晋祠历史悠久,横跨千年,古韵流芳,端庄大气。
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悠久的园林建筑。
古典的风貌,悠久的历史,以及其中蕴含的厚重的文化,让古今无数名人为之心驰神往,赞叹不已。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文明,晋祠历经千年,自身承载的精神更加凝练,沿着历史的脉络,在一砖一瓦中寻觅属于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从中探寻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山西太原的晋祠历史园林精神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
是目前史仅存的周氏帝王家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
晋祠经历千年变迁和不断修缮,布局依旧严格。
在雕刻精美的老建筑中,可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知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
一、晋祠的历史因小时一枚桐叶的承诺,唐叔虞到了唐国,做了诸侯。
他到唐国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戎狄遍布,局势动荡。
叔虞受封治唐后,推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来治理唐国,效果显著。
唐国农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深受人民的尊敬。
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姬虞,为其修建祠堂,取名唐叔虞祠,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晋。
但年代久远,已无法追溯,最早见于北魏的《水经注》:“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由此可见,他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了。
晋祠历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朝的重修和扩建,形成了一个殿堂楼阁、亭台轩榭俱全的庞大建筑群,祭祀的主神也由唐叔虞变为“晋源之神”圣母,还有其他众多的神灵和历史人物,形成了现在晋祠的基本布局。
晋祠讲解
重檐十字脊
献殿
晋祠三宝之一
建于金大定8年, 明万历年间修葺。 祭祀圣母摆放贡 品的场所,单檐 歇山顶,琉璃雕 花脊。是我国唯 一一座殿和亭相 结合的建筑。
特点:结构轻巧坚固,梁 柱无钉,墙为栅栏,斗棋 简洁,出檐深远,前后明 间敞门。
鱼沼飞梁
北魏之前,距今1500多 年历史。梁思成称: “此石柱桥,在古画中 偶见,实物仅此孤例, 询属可贵。”是中国古 建桥梁中独一无二的十 字形桥,桥面作十字形, 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 翼,于地面相平,犹如 一只展翅飞舞的大鸟, 故称飞梁。古时称“圆 形为池,方形为沼”, 又因沼中多鱼故叫鱼沼。
木雕
宋代遗物
我国最早的木构盘龙柱,8条蜿蜒欲动的 木龙豪放健美,形态各异。
周柏
晋祠三绝之二
西周所植
茂盛苍劲,枝干挺拔,距今2990年。
难老泉
晋祠三绝之三 俗称“南海眼”是晋水的源头
八角攒尖顶 斗拱昂嘴为明代手法,间架 结构依然是北齐建筑风格。
晋祠三大名匾之三
《诗经· 鲁颂》中的“永锡难老”锦句为其命名 “难老泉”,取生生不息,青春永驻之意。 傅山先生题写
晋祠三宝之二
充 分 发 挥 材 质 在 不 同 环 境 中 的 特 长 34根莲花石基水中耐腐 木质斗拱梁坊 可塑有韧性 石桥板耐磨防火
圣母殿
宋代建筑 晋祠三宝之三
核心建筑,殿高19米, 面阔7间,进深6间, 平面布置近似方形。 殿顶筒板瓦覆盖,黄 绿琉璃剪边,琉璃花 脊兽装饰,斗拱粗大, 形制多样,出檐深远。
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清代晋祠书法家杨二酉所题
花 罩 垂 柱 雀 替
雕
梁 画 栋
会仙桥于智伯渠
是通往圣母殿,献殿之要道。桥为石制,拱形,东西各有台 阶数级,南北有石栏护围。
晋祠古建筑介绍
晋祠古建筑介绍晋祠,又称晋祠庙宇,是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座重要古建筑,位于晋祠山上,坐北朝南,背靠晋阳湖。
作为中国晋文化的重要象征,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晋代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晋祠始建于北魏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晋文化的繁荣而建造的。
后来,随着历代的扩建和修复,晋祠逐渐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群,包括主殿、配殿、偏殿、祠堂、钟楼、鼓楼等多个建筑。
整个建筑群沿着中轴线布置,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晋祠主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也是最宏大的建筑。
主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木结构,屋顶覆盖以黄琉璃瓦。
主殿的正中央供奉着晋文公司马睿的神像,左右两侧供奉着其他晋代名人的神像。
主殿内部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壁画精美,展示了晋代的艺术和文化水平。
晋祠的配殿和偏殿分别位于主殿的左右两侧,与主殿相互呼应。
配殿供奉着晋代的贤臣和名将的神像,偏殿则供奉着晋代文人和书法家的神像。
这些神像栩栩如生,根据传统的神像制作工艺,用木材雕刻而成,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晋代名人的风采和形象。
晋祠的祠堂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也是晋祠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建筑形制独特,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四周环绕着回廊。
祠堂内部供奉着晋代的祖先神位和文物,是研究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晋祠的钟楼和鼓楼是整个建筑群的两个重要标志性建筑。
钟楼位于主殿的前方,高耸入云,屋顶覆盖以黄琉璃瓦,内部悬挂着巨大的钟。
鼓楼则位于主殿的后方,供奉着巨大的鼓。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钟楼和鼓楼都会敲响钟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参观。
晋祠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统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其雄伟壮丽的建筑造型、精美绝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晋祠作为中国晋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人们了解晋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以东岳祠壁画为例
画面上下分 4 层 ,可惜 由于墙体底层酥碱严重 ,
最下一层画面的地仗层也已完全脱落 。 以上 3 层
的原 因 。在 前 期试 验 的基 础 上 , 选取 适 当 的材 料
进行保护修 体 方法 。 2 . 东 岳 祠及 壁 画 概况 晋祠 东 岳祠 位 于 晋祠 北 部 ,昊 天神 祠 以东 , 文 昌宫 以西 , 始 建 年 代不 详 。 东 岳祠 又 名 泰 山庙 ,
中, 每层有 9 个故事 , 由此推断东 、 西两面墙应为 7 2 个故事 。 北面墙壁上对称绘有东岳大帝像 , 而
南 面 正 门两 侧对 称 绘有 门神 像 。经 专 家 考证 , 壁 画创作 年 代 可 能为 明代 。 二 、东 岳祠 壁 画保 存 现状 及 病 害分 析 1 . 壁 画 保存 环 境
晋 祠 寺 观 壁 画 保 护 修 复 研 究
以 东 岳 祠 壁 画 为 例
口 赵 涛 霍 宝 强
一
、
综 述
目前其名称最早见于明隆庆元 年 ( 1 5 6 7 年) 《 重 修晋祠庙碑记 》 中: “ 晋叔虞 剪桐封地 , 子燮 因地 号国, 祠 因 以名 , 故至 今 称 之 。附 于祠 者 , 庙 凡有
通过近一年来 的观察记 录, 我们发 现 , 由于
东 岳祠 建 筑散 水 不合 理 ,以及 门 窗长 期 闭合 , 导
( 1 ) 地仗脱落: 由于该建筑和壁画年代久远 ,
墙 面结 构 中 的黏 结 材 料 老 化 ,导 致 机 械 强 度 降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
山西晋祠建筑分析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
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
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
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
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
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
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
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
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
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
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
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
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
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
谈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
能带给 大家一点启 发 , 以便 能共 同做 好 A P 1 0 0 0核 电机组 的 总平 目前 , 我 国在建 或规划 的 A P 1 0 0 0核 电机组重件设 备和 大件 面设计 工作 。 模块 的厂内运输及 吊装 , 尤其是 吊装部 分的设备 只能依赖 国外进 参考文献 :
口 设备 ( 建 造周期 长, 投资 高) , 对 于 实 现 国 产 化 是 不 利 的。 [ 1 ] 核 电厂总平 面及运输设计规范 [ S ] . A P 1 0 0 0核电机组重件设备和大件 模块具 有体积超 大 、 重量超 重 , [ 2 ] J a m e s W. Wi me  ̄, J i l l A. C l e l l a n d . A P 1 0 0 0设计与 建造 的一 内部构件复杂 , 并且 对运输 要求 极高 , 要求 吊装 非常精 准 , 同时 , 体化[ z ] . 西屋 电气公 司, 2 0 0 8 . 核 电厂室外地下工程 复杂 多变 , 对重件设 备和大件模 块 的运 输和 [ 3 ] w. E . C u m m i n s , M. M. C o d e t t i , T . L . S c h u l z . A P 1 0 0 0技 术特点
念 。其子“ 燮” 即位后 , 因唐 国境 内有晋水 , 便改国号为“ 晋” , 唐叔 道 观。这一 时期在祠 区的西南方增 建了佛教建筑 舍利生 生塔 , 晋 虞被称 为“ 晋王” , “ 唐叔虞祠” 也就被称作 “ 晋王祠” , 简称“ 晋祠” 祠 的文化及 建筑逐 渐融入 了宗教 的色 彩。隋末太 原 留守 李 渊和 了。晋祠作 为西周初期宗 法制 度的实物佐证保 留至今 , 在 中 国现 儿子李 世民起兵之前 , 曾祈祷 于唐叔虞 祠 , 尔 后他们起 兵晋 阳, 直 存 的祠庙建筑 中是绝 无仅 有的。 捣长安 , 建立 了大 唐王朝 的基业 。贞观 廿年 , 唐 太宗 最后 一次 回 中国古代 注重风水学 以及 玄学 , 兴 建寺庙 、 祠堂 、 住宅等 都十 到他的发祥地 , 庄严地 祭祀 于晋祠 , 留下 千古 绝唱 “ 晋祠之 铭 并 分讲究地势 、 方位, 而晋祠 “ 际 山枕水 ” , 既有 丰 富 的地下 矿 产资 序 ” , 其 中赞美 了晋祠 秀美 的景色 , 更有感而发地感叹道 : “ 克 昌洪 源, 又有温暖 、 湿润 的气候 和充 足 的水 源 , 真可谓 灵气 十 足 , 在 中 业 , 实赖神功” “ 天地可极 , 神威靡坠 ” , 把成就唐室大业 , 归功于这 地 布置在靠 近核 岛吊装场 地的位 置上 。同时从 以往 的设 计 经验 备和大件模 块的运输 和 吊装 的优 化设 计是非 常有必 要 的。例如 中我们 可以看 出 , 如果重型道路坐落 于地质条件较好 的基 岩上则 可结合 门式起 重机等成熟 的技 术对 A P 1 0 0 0核电机组 的重件 设备 重 型道路 的路基 处理 及路 面结 构形式均较 简单 , 工 程造价上 也更 和大型模块的 吊装进行探 索和优化( 见图 4 , 图5 ) 。
留住古建筑的美——以晋祠关帝庙为例
81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人们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承载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的具体表现。
古建筑文物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可以说古建筑包含我国所有已知的美学观点,是中华民族艺术之集大成者。
但从目前古建筑保护情况来看,古建筑面临着被破坏的危机,虽然近年来文化意识不断增强,使文物保护力度随之加大,但针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古建筑文物造成影响。
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全民参与保护,才能在文物保护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古建筑养护现状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辛苦建筑了很多巧夺天工的建筑。
随着时代不断推移,这些古建筑都失去往日的光彩,但是依然体现出了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维护和修复古建筑,我们总结和学习了很多方法,文章举例阐述一些观点。
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要求尽量看不出修缮痕迹。
由于我国古建筑修缮方式具有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修缮方式:根据之前古建筑颜色进行修缮,将古建筑的颜色、纹路、质感进行还原,让人很难分辨出真假;通过将修缮部分标注出来,不对其进行还原处理,让人们能一眼看出修缮后和古建筑原来的区别,将古建筑物和现代修缮技术相对比。
不同修缮人员对于古建筑修缮理解不同,使用的修缮方式也不同。
古建筑文物修缮应遵循的原则遵循文物保护的特殊性。
在文物保护过程中,要以文物保护的特殊性为基础,严格遵守文物原状规定,不得随意更改。
由于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等特点。
相关人员在修缮时,不能为了满足现代人们需求,随意改变古建筑物的原本面貌,要针对古建筑原本面貌进行修复,降低更换范围和更换次数。
并且修缮人员在修缮以前,要对现场古建筑文物现状进行仔细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对古建筑外貌进行描绘,可以将3D 打印技术融入到古建筑修缮当中,构建古建筑模型,将修复模型和修缮方式上报给有关部门,通过审核后再进行修缮。
晋 祠 JINCI TEMPLE
1.晋祠概况
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 后邑姜而兴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 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 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 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 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 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为他的努力,所以是该地风 调雨顺。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 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 “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后,因境内有晋水流 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 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 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木质斗拱梁坊可 塑有韧性
34根莲花石基水 中耐腐
石桥板耐磨防火
结构造型
桥面作十字形,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前
后与献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左 右下斜连到沼岸。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地 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一只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
圣母殿 鱼沼飞梁 献殿 对越坊 金人台 水镜台
大门
晋祠主要景点示意图
晋祠内中轴线上的建筑,
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 台、会仙桥、金人台、对 越坊、钟鼓二楼、献殿、 鱼沼飞梁。这组建筑和它 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 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 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 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 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 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 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 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 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 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 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 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 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 映了中国古代芳功人民创 造的匠心。
晋祠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 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就在晋祠中的一个亭子中,这个亭子叫做 什么? 晋祠三绝是哪三绝?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 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 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 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 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 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 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8:30-17:
中准价60元/人.次,景区以中准价为基础,淡旺季 在20%幅度内上下浮动,最高为72元。对残疾人、学生、 60岁以上老年人等,凭合法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对 儿童、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等予 以免票;对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实行票价优惠,具 体优惠幅度由景区自定。
交通提示 太原市通往晋祠的308,856,804路无人售 票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 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 乘车环境舒适。
李 世 民 晋 祠 铭
——
晋 祠 鱼 沼 飞 梁
历代帝王为什么要修缮,扩建晋祠?晋祠 有哪些功能呢?
功能与形式 祠庙建筑是以精神为原动力而创造出来的。精神功能 指人们的心理功能,它包括审美、认知、崇拜三个方面。 祭祀是祠庙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
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 开放时间:8:00-18:00 ( 4月-10月) 00 (11月- 3月)
建筑景观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 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 “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 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 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 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 服饰的珍贵资料。
晋祠圣母殿建筑年代考_牛慧彪
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
祠内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
圣母殿始建于何时?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汾东王庙记》载:“《魏书・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
’然则王祠在此其来远矣。
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东向。
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
可见“女郎祠”就是圣母殿。
此后的《山西通志》、《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志书,大都沿袭晋祠圣母殿建筑年代考此说,但改原碑文的“天圣后”为天圣间,有的导游读物干脆说成“圣母殿创建于天圣元年。
”近年来,有的研究文章更认为:“圣母殿最晚在五代已有之。
”它们认为圣母殿建于天圣间的说法有误,并得出圣母殿“即宋太平兴国年间所建祭祀叔虞的祠殿”。
我们认为,《重修汾东王庙记》在晋祠现存各类重修碑记中,是一篇承前启后、惟一能说明晋祠历史概况和圣母殿建筑年代的重要文献,不宜轻易否定。
庙记的关键是“天圣后”,这个“后”是泛指,它既包括天圣年代,也包括天圣以后的年代,从宋仁宗赵牛慧彪祯于天圣初(1023年)当政到他去世的嘉八年(1063年)均属“后”的范围。
庙记的这段话,作为200年后的追述,可以说是难能可贵,泛而可据。
本文前面提到的“圣母殿最晚在五代已有之”。
这篇文章的论据出自《晋祠志・祠宇上》附文《一统志》圣母庙《通志》引。
这段引文最早见《宋史・曹翰传》:“军中乏水,城西十余里谷中有娘子庙,翰往祷之,穿渠得水,人马以给。
”姑不说这段神乎其说的有无,即以文论文,也与晋祠的地理位置不符:晋祠位于晋阳故城西南八里,而不是城西十余里。
圣母殿位于悬瓮山麓圣母殿54 文物世界 wwsj 2005.5学 术 论 坛(山脚下),而不是位于谷中(两山之间)。
结论只能是:这个娘子庙既与叔虞祠无关,也与复建后的圣母殿无关。
圣母殿建于何时,只能在“天圣后”的范围内考虑。
晋祠圣母殿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分析
形成晋中地区独有的侧样形式。 (图 3)
的和深六架的后槽,构 成 单 槽 格 局 。
这 种 简 式 殿 堂 侧 样 在 悬 山 建 筑 中 也 被 使 用 ,位 于 太 原 盆
晋 祠 圣 母 殿 位 于 山 西 中 部 的 太 原 盆 地 ,在 太 原 盆 地 及 周
地 的 西 见 子 村 宣 承 院 正 殿 (宋 熙 宁 七 年 ,1 0 7 4 年丨是一座悬
的阳泉关王庙正殿和西部吕梁山区的石楼县兴东垣东岳庙正
椽 袱 ,第 二 层 梁 袱 为 四 椽 通 袱 ;梁 袱 之 间 用 驼 峰 、栌 斗 承 托 。
殿 。另 外 ,位于太原盆地的榆次永寿寺雨花宫和太谷万安寺正
尽 管 只 是 三 间 悬 山 殿 ,设 计 者 依 然 希 望 获 得 殿 堂 建 筑 的 形 象
2 . 2 副阶铺作数减跳 圣 母 殿 殿 身 斗 拱 用 六 铺 作 ,而 副 阶 斗 拱 为 五 铺 作 ,副阶 斗 拱 比 殿 身 斗 褀 减 了 一 跳 。 《法 式 》总铺作次序 中 有 相 似的 规 定 : “凡 楼 阁 … …其 副 阶 缠 腰 铺 作 ,不 得 过 殿 身 ,或减殿 身 一 铺 。”1‘5i即楼阁的副阶斗拱铺作数不超过殿身斗拱的铺作 数 。对 比 三 种 《法 式 》殿 堂 侧 样 的 图 样 ,也 可 以 归 纳 出 副 阶 斗 拱 铺 作 数 减 跳 的 规 律 ,但 并 不 一 定 只 减 少 一 铺 作 。从隆兴 寺 摩 尼 殿 、应 县 木 塔 这 两 处 11世 纪 的 重 檐 遗 构 的 副 阶 铺 作来 看 ,也 与 《法 式 》规 定 吻 合 。元明清时期北方 重 檐 建 筑 案 例中, 也 延 续 了 这 种 副 阶 斗 拱 铺 作 数 不 多 于 (通 常 小 于 )殿 身斗拱 铺作数的特点。 (表 1) 铺作数是标示 建 筑 等 级 的 重 要 要 素 ,由殿身与副阶铺作数
【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文昌宫东岳祠钧天乐台水镜台昊天神祠
【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文昌宫、东岳祠、钧天乐台、水镜台、昊天神祠晋祠博物馆外围的公园文昌宫(不开放)据介绍文昌宫位于晋祠中轴线北区,智伯渠北岸。
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扩建。
宫坐北朝南,正面筑洞3眼,为“晋水七贤祠”。
祠为纪念与晋水有关的七位贤士而建:周代豫让,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范仲淹、欧阳修,明代于谦、王琼。
祠上建飞阁,称“文昌阁”。
阁内原有塑像3尊,中为文昌帝君,左、右为魁、禄二星。
阁左右建廊,墙上有杨二酉撰、其曾族孙杨书的《晋祠全景诗》。
钟楼。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1956年按原样彩绘。
二楼形制相同:重檐十字脊,四面山花,中置一小庙,宝珠火焰顶,盘龙大吻对峙;下檐三踩斗,三幅云昂嘴,龙首状耍头,角出象鼻由昂;小八角柱间装置直棂栅栏围护,立于高约4米的方形石砌台基上,角出螭首,西面设人字形踏道,可供人上下。
钟楼中悬高2米余大钟1口,最大外径1米多,边缘成波浪型,铸文清晰,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所铸。
鼓楼中置大鼓,长约2米,径约1米,左右镌刻蟠龙彩凤图案。
02 东岳祠(正殿不开放)又称“泰山庙”。
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光绪年间重修。
庙坐北朝南,享殿立于祠院正中,单檐歇山顶,平面呈方形。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布瓦,悬山顶,殿内存有“天齐仁圣大帝”像,四壁绘有壁画,均为清代所作。
院周砌青砖矮花墙。
03 钧天乐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
台坐南朝北,面对昊天神祠,背临智伯渠水,台两侧设阶可供上下。
整个建筑精巧富丽,为晋祠内一戏台。
04 水镜台(大殿不开放)位于晋祠大门对面,是晋祠的戏台。
始建约为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
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343.54平方米。
殿为重檐歇山顶,勾连搭单檐卷棚顶。
台周环以走廊,边筑石栏杆。
台中悬挂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山西书法家杨二酉所书“水镜台”匾额。
晋祠及戏台建筑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 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 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 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
桥面作十字形,东西长 19.6米,宽5米,高出 地面1.3米,前后与献 殿和圣母殿相接,南北 桥面长19.5米,宽3.8 米,左右下斜连到沼岸。 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 北下斜如翼,与地面相 平,整个造型犹如一只 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 称飞梁。
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古 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 同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 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 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 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 古桥梁中的孤例 飞梁北魏时已存在,北魏 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即 有“枕山际水,有唐叔虞 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 于水上”的记载,然而在 中国的古代桥梁中,仅此 一座实物遗存。梁思成先 生称:“此式石柱桥,在 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 孤例,洵属可贵。”
地理
晋祠背山(悬瓮山)面水,坐西向东
主要祠庙
圣母殿为祠内的建 筑主体。
殿前建有鱼沼飞梁、 献殿、金人台、水 镜台等形成晋祠的 主轴线。
殿前方左右还分列 其他祠庙,分祀叔 虞、关帝、公输 (鲁班)、水母、 东岳、三圣等。
晋祠三绝
周柏唐槐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 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 株了。周柏距今已有2800多年,树 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
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 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 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 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 留着宋金乐亭旧制。 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面 阔7.45米,进深7.55米, 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 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 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 , 立柱有侧脚。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的研究意义
灰暗 的平 民居f [ 。作 为地方 政权管辖 之地 的 山西 当然 也不 例 i3 J  ̄J :
色于宫廷殿堂和王侯府 邸。 注寺观祠 庙的建设 。
3宋代 建 筑 : 国现 存 最早 的祭 祀 性 和 纪念 性祠 宇——晋 ) 我
4 辽代建筑 : ) 辽代 建筑 大都在山西北部 , 规模宏 大 , 唐代遗 有 5 金代建 筑 : 代建筑 大都分 布在晋 东南地 区 , ) 金 多数 规模 较
外 。其实 中国在历史上 对寺观 祠庙 建筑 营造的 重视程 度决不 逊 祠 , 也是我国现存 最古老的园林建筑。
2 1 建造 时代 的连 续性特 点 .
1唐代建 筑 : 国现 存 最早 的唐 代木 构 建筑—— 南禅 寺 大 ) 我 都极其丰富 , 其中地面 以上文 物数量 居全 国之首 , 元代 以前 木构 殿 , 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 重建 于唐 建 中三年 ( 公元 7 2年 )据寺 内 8 , 建筑 达到 10座 , 6 占全 国同期木 构建筑 的 7 .% , 0 8 被誉为“ 中国古 大殿 西缝平梁下保存 的题记 “ 因旧名大唐 建 中三年 岁次壬戌月 居 代建筑 的宝库 ” 。
戊 申丙 寅朔庚 午癸 未时重修 法显等谨志” 是寺 重修年代之证 。我 在这些文物建 筑 中, 寺观祠 庙建 筑所 占比重 相 当大 , 无论 从 国现存最早最 大的殿 堂式 佛殿 代表作——五 台佛 光寺东 大殿 重 建筑 的技 术水平 、 艺术 特色 , 还是从建 筑的传统功能 、 文化 内涵等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 公元 8 7年 ) 5 。 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 , 非常值得研究。
化 的一种象征 。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 建筑 有着 建造 时代 连续 、 间布局灵 活 、 空 建筑形制多样 、 文化 内涵 丰富 等特点 , 反映 出我 国北 方地 区唐 既
晋祠关帝庙及关公祭祈
野晋祠关帝庙及关公祭祈口苏慧田瑞媛摘要: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是最早列入佛教护法神祇的中原人物。
对关公的信仰、崇拜,上迄帝王、下达民间百姓,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
晋祠作为多神崇拜的祭祈宗祠,建有关帝庙,关公祭祈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晋祠关帝庙三国祭祈晋祠是一座自然山水与宗祠建筑相结合的名胜古迹,其中建筑、塑像、壁画、碑刻等极具价值,尤其宋、金以来的各体建筑100余座,引人注目。
晋祠在其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融入了佛、道及民间地方崇拜,宗教建筑比邻而建。
作为现存最早的“国家级祭祈祠堂”,随着历的,祭,崇拜晋祠祭的样,也承载同祭主体的精求求。
晋祠,为时的发展、间信仰的求而建。
一、晋祠关帝庙建筑形制与历史沿革晋祠祠,,建1795,建。
为,后院为与,同祠。
关帝庙大门西侧立碑“重修玉皇阁三清洞关碑”,碑u祠碑”,载:u间,里人以叔为晋主,方其,。
而,、三,,相为减色。
慨然有□□□举,规模定,而事终果。
非能也,未至也。
越二有二,而在乙卯,公议帝址,座后一丈七尺有奇,仿昌宫洞上阁,尤阔T移祀上,,配以厢洞各间,而亭阁其上T改殿基二丈有奇……”明确载,八1773晋祠里人给谏公二酉、主持建祠,二二,1795年)拔贡、教谕胡其敬等晋祠人乡贤合仪织,阁、三洞、帝,U下洞上阁,移祀上,,配以厢洞各间……”以关帝庙为过殿前后两进院落的祠。
帝祠中部高台上,面边门通往祠,东面月亮门,通往桃园。
殿一株隋朝种植古槐树,距今1400余年,至今仍然老枝纵横、枝繁叶。
1959晋祠隋槐高古,宋殿唐碑”的帝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出廊,单檐歇顶。
明间檐:”横,为一1861[1],为与天同高,有一样,一等,,中国古崇拜,说天是最为公正的。
图一晋祠关帝庙56文物世界as#2020.1大关帝庙正殿內檐明间檐下悬“千秋浩气”横匾,此匾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晋祠杨门武氏率其二子杨若溥,孙子杨超宗、杨超伦,曾孙杨恒清一同敬献此匾。
山西太原晋祠:中国著名的三大古典建筑群之一
山西太原晋祠:中国著名的三大古典建筑群之一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是后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其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
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古建园林——晋祠,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交错,令人留连忘返。
晋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
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将本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集中在一起,却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
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
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
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在中轴线上的金人台,有四尊威风凛凛的铁铸武士像,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神态威武。
说到金人台,这里还有一个典故,一年夏天,气候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难熬之痛,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水滔滔,难住了铁人。
恰巧,从上游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
铁人就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
船家沉吟片刻,说:“渡你一人太少了,再稍候一时,看有没有无旁人。
”铁人焦急,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
”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
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
船家这才发现立在面前的的确是一位铁人——晋祠的铁人。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3 3卷 第 1 4期 2 00 7 年 5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丁【 E
V0 . 3No 1 13 . 4
Ma . 2 0 y 07
・1 ・
・
专 家 专 稿 ・
文章编号 :0 96 2 (0 7 1 0 10 10 8 5 2 0 )40 0 2
山西 寺观 祠 庙 传 统 建 筑 研 究 的 内容 与方 法 *
朱 向 东
摘 要 : 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 项 目—— “ 就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 究” 的科研课题展开讨论 , 为寺观祠庙建 认
筑遗存 的文化 渊源、 价值体 现、 地域特 色等是该 课题所应 涉及 的主要研 究 内容 , 同时对该课题上述 内容 的研 究方法也进 行 了初步 的探讨。 关键词 : , , , , 寺 观 祠 庙 文化 , 价值 中图分类号 : -9 . TU 0 8 3 文献标识码 : A
20 0 0年 ,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 山西省建设技 别最高 , 王侯府 邸及 用房次之 , 民百姓宅邸级别最低 , 为地 方 平 作 术发展 中心合作共同承担 了 山西省科学 技术 发展计 划基 金项 目 政权领地的山西省来说 也是 如此。而寺 观祠庙 等祭祀 建筑则 有 它们历朝历代 均受 到皇亲 贵族 的尊崇 , 建筑等 级可 以与 《 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 的科研课 题。几年来 , 在太原 所不同 , 这类建筑在很 大程 度上代表 了当时当地 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 院朱 向东、 金平 、 王 王崇 恩等 教师 的 皇家殿宇相媲美。因此 ,
术 以及艺术题 材和雕 凿艺术 手法别 具风采 。造像 内容 全为道 府诸神和玄门列祖 , 目前所知 , 就 尚数海内外孤例 , 可称 我国古 亦 代道教石 窟造像 的仅存者 。造 像风韵 自成一格 , 目方 圆 , 面 神态 庄重 , 衣饰 切体 , 衣纹 畅顺 , 条简洁 , 线 风格劲 健 , 富写 实感 , 颇 生 活气 息浓厚 。与其他古代雕像 比较 , 很少效仿 , 独具特色 , 是极具 历史 、 艺术价值的作品。该石窟于 19 9 6年 1 月被 国务 院公布为 1 第 四批全 国重 点文 物保 护单位 。
晋祠赏析(园林)
晋祠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调研报告班级:建筑09-2班作者:王璐学号:2009101265晋祠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调研报告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可以说晋祠是太原人的骄傲。
晋祠的由来晋祠是纪念古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堂。
西周初年,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姬虞为唐国诸侯,叔虞在唐国兴修水利、发展农耕、富民强邦,深受国民的爱戴,其死后,便在晋水源头建祠祭祀。
因姬虞是次子,史称唐叔虞,其祠庙亦称唐叔虞祠。
其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过,遂该国名为晋。
唐叔虞祠也称晋祠。
晋祠的类型顾名思义晋祠属于祠庙类园林建筑,祠庙建筑是以精神为原动力而创造出来的。
精神功能指人们的心理功能,它包括审美、认知、崇拜三个方面。
祭祀是祠庙建筑最初的主要功能。
而民间百姓则主要出于禳灾祈愿的现实需要和对自然力的恐惧依赖的矛盾心理。
应祭祀功能的需求,祠祀的建筑也就产生了。
并随居住、宫殿等营造技术的发展,祠祀建筑也由野外的坟、坛、石进入了有顶的庙宇,又因祭祀仪式的分工专门化和古代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又演变为寝殿、献殿或香亭的组合群体。
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更可说是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又由于晋祠是晋水的源头,人们又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视为生命之源的水及水母、水神也是和叔虞、圣母一起来祭祀,并在晋水源头建水母楼、难老泉亭。
太原晋祠寺的简介
太原晋祠寺的简介
晋祠寺,即晋王祠,俗称圣母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15公里的晋水西岸。
晋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
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寺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由晋
国大夫赵武的夫人——赵姬之父赵简子建立。
至今已有一千七百
多年历史。
据《晋祠志》记载:“祠内有圣母、圣母池、圣母殿、献殿等建筑”。
晋祠寺内主要建筑有:圣母殿、献殿、晋王亭、
碑亭等。
此外,还有许多历史传说故事,如:狐假虎威、狐女送子、三英战吕布等。
晋祠寺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据《晋书》记载:“晋水主出
晋阳”。
赵武灵王出巡到此,见晋水水流湍急,难以行船,便将
晋水改道。
于是,这里就成了泽国胜境。
传说“晋水”之名的由
来是因为: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到过这里,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就在此设立了“晋祠”。
圣母殿是祠庙中最大的建筑,也是祠庙中最古老的建筑。
—— 1 —1 —。
解读晋祠文昌宫、晋水七贤祠及其奉祀
□白凯文张征解读晋祠文昌宫、晋水七贤祠及其奉祀摘要:文昌宫多奉祀于汉族民间和信奉道教的地方,各地多有建筑。
在晋祠,文昌宫与晋水七贤祠共处一楼,虽祭祀不同,但二者在晋祠民间皆深入民心,广为祭祀。
本文意在解读文昌宫、文昌帝君及晋水七贤与晋祠的渊源。
关键词:文昌宫文昌帝君晋水七贤奉祀祭祀自汉唐以来,晋阳大地人才辈出,人文极盛。
至北宋太宗皇帝灭北汉,焚晋阳斩断龙角、损坏龙脉之后,昔日文化之都的瑰丽风采被破坏殆尽。
至乾隆年间,晋祠附近乡绅贤达为重振晋阳文化,在地方乡绅杨二酉的热心主持下重修文昌宫,将原在智伯渠南面,仅一间的正屋,“易祠而阁”扩建为:“十有八丈,广十二丈,自后起台……中造石洞,祀晋水七贤,洞上飞阁三楹,妥帝君像[1]。
”与此同时,将原在晋溪书院供奉的晋水贤祠移祀于文昌宫下层窑洞内,文昌宫自此成为集文昌帝君与晋水七贤奉祀的重要场所。
一、晋祠文昌宫晋祠文昌宫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位于晋祠东北角,西邻东岳祠,东面月门与五云亭相连,宫门南向,门前经锁虹桥飞跨智伯渠与外界相通(图一)。
门内围廊五间,与东西配殿各三间相连,文昌宫主殿位于宫院北部的高台基上,整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正面三间为山西民间常见的窑洞式建筑,据《晋祠志》记载,中间供奉晋水七贤,因年久失修,原有塑像已佚失,但习惯上仍将其称为七贤祠。
左右各有浅洞,东西两面墙壁镶嵌傅山先生书丹《文昌帝君阴鸷文》、柳南居士杨二酉题《补刻文昌祠祭唱题名记》及功德主名单,东耳洞中央立《晋祠胜境图》。
上层为飞阁,供奉文昌帝君,左右各塑魁星、禄神,现塑像佚失。
飞阁左右建有平台,两翼各为诗榭,粉壁题杨二酉撰文、杨堉书丹《晋祠内外八景诗》十六首,两角分别布有石阶通向下层七贤祠。
二、文昌宫与文昌帝君文昌是星宿名,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
民间习惯称其为文昌星、文曲星、文曲六星。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将文昌星视为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后世又演变为汉民族传统道教中掌管人间功名利禄的神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祠中的祠,主要分布在晋祠的中轴线上,也是 晋祠的灵魂所在。晋祠早期建筑遗存即以圣母殿为 中心的建筑组群,位于晋祠中轴线的底部。圣母殿 是晋祠内最主要的祠堂建筑,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 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型范例。
此外还有唐叔虞祠位于祠区北侧,是一座独立 的两进前后院祠庙建筑。公输子祠,俗称“鲁班庙”, 位于晋祠西侧,台骀庙与水母楼之间。王琼祠,又称 王恭襄公祠,位于难老泉南侧,仅数十步之遥。晋水 七贤祠位于晋祠中轴线以北,智伯渠北岸的文昌宫 内,坐北朝南。 2.2庙
祠的供奉对象一般是历史人物,是凡人,是有功 绩的祖先。反映的是对祖先的崇拜与敬仰。比如唐 叔虞祠,唐叔虞却有其人,为晋国开国诸侯,是晋国 人的祖先,所以后人为其立祠祭祀。
庙的供奉对象主要是神或传说中的人物,比如龙 王庙、水母楼等,也有被统治者或民间神化了的历史 人物,如关帝庙。关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是后 来被几代帝王加以册封,变成关圣大帝,被美化为拥 有许多法力的神,所以祭祀关羽的地方,多称之为庙。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三清、玉皇大帝
吕洞宾 文昌帝君
老君 灵官
三清洞、玉皇阁
阁楼,耳亭 正殿、厢房
石洞 石洞
万方数据
第1期
朱向东等: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研究
2 晋祠中的祠、庙、寺、观建筑
晋祠古建筑群内的祠、庙、寺、观建筑各具特色, 在整个建筑群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正是这些 祠、庙、寺、观才组成了今天如此气势恢宏的晋祠。 2.1祠
1 祠、庙、寺、观的定义、分类与布局
1.1祠、庙、寺、观的判别标准 说到祠、庙、寺、观,许多人在概念上就存在着混
淆,进而单纯得靠名称去分辨。因为不论祠、庙、寺、 观,就功能方面来看,都是祭祀。但是我们现在要研 究这些祠、庙、寺、观,就要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定义,
把它们区分开来。而区分它们最简单、最直接的标 准就是在于它们供奉对象的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20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982181) 作者简介:朱向东(1958一),男,山西霍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Tel)03516010959
万方数据
84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第39卷
名
称
早期建筑祠堂遗 存(圣母殿组团) (祠)
寺的供奉对象为佛教人物。比如奉圣寺内供奉 释迦牟尼,舍利生生塔供奉佛祖舍利。
观的供奉对象为道教人物。比如吕祖阁供奉吕 洞宾,昊天神祠内供奉三清和玉皇大帝。 1.2晋祠内祠、庙、寺、观的分类及布局
运用上述标准对晋祠内的建筑进行详细的分 类,分类布局情况如图1和表1所示。
晋祠内的古建筑群从总体布局上分可分为北、 中、南三部分,有祠庙寺观20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 百余座。其中以祠、庙居多。另外,除祠庙寺观建筑 外,还有许多其他建筑,穿插其中。这些建筑恰如其 分地联系着晋祠内的祠庙寺观、山水园林,有些亦可 作观景之用。它们使晋祠的整体布局更具有整体 性,协调性。
唐叔虞祠(祠)
晋水七贤祠(祠)
公输予祠(祠) 王琼祠(祠) 太原王氏祠堂(祠)
关帝庙(庙)
始建年代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明嘉靖十二年
(1533年)
始建年代不详
图1晋祠古建筑群内祠庙寺观分布图 表1晋祠古建筑群内祠庙寺观分类表
现存建筑年代
圣母殿,鱼沼飞梁为北宋天圣年间 (1023--1032年),献殿为元大定八年 (1168年),对越坊为明万历四年(1576 年),钟鼓楼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水镜台始建于明代
万方数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第39卷
庙;山门,原名景清门,是晋祠早期的山门,原属于 祠。这些来自于寺,庙,祠的建筑,组合起来,成为了 今天的奉圣寺。属于晋祠内比较特殊的建筑。 3.5舍利生生塔——佛教与道教的融合
现存舍利生生塔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建。 塔体四周拱门上方雕砖刻大字匾24块。从匾文内 容可以看出,原塔内一至五层均塑佛像与菩萨像,是 以佛教为主题的。但是到了六、七层,就会发现六层 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而七层供奉的是魁星,均是道家 人物。一座用来收藏佛舍利的舍利生生塔,内部竟 然融合了道教文化,这种现象是极少见的。 3.6老君洞——佛与道兴衰的见证
中图分类号:TU098.3
文献标识码:A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座落在悬瓮山 下,晋水源头,距省城太原25 km。晋祠文化内涵丰 富,是一处融山光水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古建筑园 林群。总占地面积10万m2,共有上百座建筑,规模 宏大,虽然是历代陆续修建,但是布局严谨。国务院 于196t年第一批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 要:通过对晋祠中祠庙寺观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祠庙寺观的分类方法,探讨了晋祠从一座
祭祀唐叔虞的祠堂演变成集儒、佛、道于一身,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的发展过程;总
结出晋祠中的祠庙寺观是如何在各归其位的同时又互相联系、融合、转化,从而汇聚成为了今天晋
祠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祠;庙;寺;观;联系;融合;转化
昊天神祠是关帝庙和三清洞、玉皇阁的集合体。 关帝庙祭祀关帝,属于庙;三清洞和玉皇阁祭祀的是 三清和玉皇大帝,属于观。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呢。 其实昊天神祠是关帝庙的旧址。清乾隆六十年 (1795年)在旧址上重建时向后扩展,将唐叔虞祠之 西塌圮已久的玉皇庙、三清殿移来一处奉祀,称昊天 神祠。所以关帝庙就和三清洞、玉皇阁组合在一起, 成为了昊天神祠,一个特殊的庙、观的结合体。 3.3文昌宫——观与祠的叠合
主
祀
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之 母邑姜
元至元四年(1267年)
西周晋国开国诸侯唐叔 虞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周代豫让,唐代李白和自 居易,宋代范仲淹和欧阳 修,明代于谦和王琼
公输子
规
模
水镜台、会仙桥、金 人台、对越坊、钟鼓 楼、献殿、鱼沼飞粱 和圣母殿
山门、配殿、大殿
三眼窑洞 正殿
王琼毛j’
正殿
1992定
吴天神祠为晋祠内主要的道教建筑,东邻泰山 庙,西靠唐叔虞祠。文昌宫,位于晋祠东北隅,智伯 渠北岸,西临东岳寺,东邻五步亭,面迎锁虹桥。其
余吕祖阁、老君洞、灵官殿均建于悬瓮山之上,规模 不大。
3 祠庙寺观的联系、融合与转化
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霜雨雪,时代变迁,晋祠由一 个祭祀对象单一的祠堂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 祭祀对象众多,建筑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融祠 庙寺观建筑与园林山水为一体的园林式建筑群。其 祠堂文化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晋祠里的建 筑丰富多彩,有的建筑是由别的建筑功能下放产生 的;有些建筑是重建时,庙、观合而建的;有些建筑是 改朝换代的标志;有些建筑是祭祀对象融合三教文 化;还有些建筑是重建时搬迁组合而成。这些变化 就像是历史的年轮,留给我们丰富的历史信息。 3.1 圣母殿与水母楼——建筑功能的转移
始建年代不详 始建年代不详
清乾隆二年
唐武德五年 (622年)
隋开皇六年 (581年)
明隆庆元年(1567年) 药王、仓王、龙王
80年代初,重修迁建
乾隆十_--tg(1748 tg)
台骀 财神 东岳天齐仁大帝
释迦牟尼佛 佛舍利
正殿 石洞 正殿、享亭 正殿 山门、正殿、过殿
塔、塔院
吴天神祠(观)
吕祖阁(观) 文昌宫(观) 老君洞(观) 灵官殿(观)
东周周灵王的太子姬晋
子乔柯、太原堂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
关帝
正殿、配殿
水母楼(庙)
明嘉靖四十二年 (1563年)
水母娘娘
双层阁楼
苗裔堂(庙)
始建年代不详
宋徽宗正和元年(1111年)
与生育有关的神像七尊
正殿
台骀庙(庙) 财神庙(庙) 泰山庙(庙) 三圣祠(庙) 奉圣寺(寺)
舍利生生塔(寺)
始建于明嘉靖十二 年(1533年)
晋祠中的寺主要分布在晋祠南部。其建筑不 多,仅有奉圣寺和舍利生生塔,但自成体系。
奉圣寺,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厂”,位 于晋祠南端。舍利生生塔,位于奉圣寺北,留山院 东,耸立于浮屠院中央。 2.4观
晋祠中的观主要分布在晋祠北部,及悬瓮山山 腰之上。其中不少为依山而建的窑洞、石窟。虽然 有一定数量,但是规模颇小。
晋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 堂,初名唐叔虞祠。创建年代无从考证,最早见于北 魏《水经注》,“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 结飞梁于水上。”可见,晋祠创建至今至少有1 500 年的历史了。说到晋祠,许多人自然会认为晋祠是 一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建筑,因为晋祠的源头就是一 座祠堂。但是,经过了1 500年各朝各代的修葺,扩 建,时至今日,晋祠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 群,祭祀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其内祠、庙、寺、观一应 俱全。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单纯地说晋祠是一座 祠堂建筑了。晋祠,已经成为了集儒、佛、道于一身, 汇祠、庙、寺、观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
老君洞,祭祀的对象是太上老君,应该属于观。 但是老君洞还有一个名字叫方丈洞,因为老君洞内 曾有过和尚主持。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统治阶级 以及民间可能对道教不满,继而推崇佛教,才会出现 这种佛教弟子占据道观的特殊现象。这也是一种 佛、道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兴盛衰落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