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巴金文学的作用
巴金,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上,更在于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内涵。
巴金的文学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巴金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正义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对封建社会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张新文化,弘扬了爱国精神。
他的作品《家》、《春》、《秋》等,以家庭为背景,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呼唤着新的文化和思想的诞生。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邪恶势力的反抗。
其次,巴金的文学贡献表现在他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和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对生活的热烈情感。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复杂性。
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也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此外,巴金的文学贡献还体现在他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推动上。
他的作品对于塑造人的灵魂、启迪思想、传播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作用是深远的。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巴金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
巴金简介及作品介绍巴金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家》及其他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巴金的文学创作精神和风格大大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发展。
巴金,原名为孙立群,自称“佚名”,是明治12年(1879年)10月27日出生于北京河北省的沧县,出生时入字“仁宝”,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文学家,他受到20世纪中国文学家蔡元培、鲁迅等影响,以其小说《家》为代表的大量作品,把清末民初的农民生活及深刻的社会洞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中国文学的野草”,他的文学创作精神和风格大大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发展。
巴金的文学创作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没有运用文学手法给事物“改造”,而是以细腻的技巧把社会洞察表达出来,他倾向于以一种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把握社会现实,其作品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其次,他在文学思想上表达了抗战理念,他的著作中涉及的题材极其多样,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现实,从而使他在文学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巴金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集中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家》,此篇小说讲述苦难穷困的农民生活,揭露出“家”不仅仅是一个几堵墙。
通过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把清末民初时期社会状况及社会问题深刻揭示出来,展现了苦难穷困的农民生活,反映了农民在反抗剥削者的斗争,也表达了一种抗争的精神。
另一部短篇小说《叶青》讲述了一个被剥削的农民妇女叶青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在受苦中挣扎自由的故事,从叶青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反抗剥削者的斗争,也可以看出巴金对苦难下穷苦农民的同理心和关怀。
巴金的文学作品及影响力也是十分惊人的,其文学创作精神和风格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他的作品显示出苦难穷困的农民生活,以及反抗剥削的斗争精神,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示,也给后世文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总而言之,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以其小说《家》为代表的大量作品,把清末民初的农民生活及深刻的社会观察表达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给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灵感和启示。
巴金作品家读后感
巴金作品家读后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
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
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
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
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
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
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
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
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
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巴金的文学奖项与荣誉
巴金的文学奖项与荣誉巴金(1904 - 2005),原名李秉堅,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他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获得了多项文学奖项与荣誉。
首先,巴金是中国首位获得国内最高文学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文学奖项——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的权威奖项,设立于1981年,每三年评选一次。
获得鲁迅文学奖意味着作家的作品在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值得全民文学界的认可和赞扬。
其次,巴金的主要代表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该作品于1931年发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家》以真实的历史背景描绘了一个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深入剖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弊端,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并获得了托尔斯泰奖。
托尔斯泰奖被认为是世界文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和作家。
巴金的获奖不仅表明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打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大门。
此外,巴金还曾获得过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众多重要文学奖项。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巴金本人的认可与嘉许,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作品在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上的充分肯定。
通过这些奖项的获得,巴金的文学地位稳固,影响力更是不容忽视。
除了个人奖项外,巴金还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担任了重要的文学评审职务,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还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涉及文学创作、观念与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后来的作家们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巴金的文学道路上,荣誉和奖项无疑是他写作之路的加油站。
这些奖项和荣誉并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他所代表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肯定和赞许。
巴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培养了一批批文学人才,对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巴金
• 1923年5月,巴金与7年1月留学法国巴黎,大量阅读了卢 梭、伏尔泰、左拉等人的作品,对平等、 博爱思想有更深的理解。
1929年回国,大部分留在上海,作翻译工作。 并创作第一部小说《灭亡》 • 接受俄国无政府主义,是其文革期间 (1965)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 。
倩儿
喜儿
• 高老太爷: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 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 觉新:清醒而懦弱、顺从以及人格分裂的悲剧命 运,是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 • 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幼稚而单纯的 “叛徒”的时代特征。 鸣凤 钱梅芬 瑞珏
四、《家》的艺术特色
热情酣畅的抒情 特色和沉郁哀婉的悲 剧风格。
二、创作简介
巴金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有 一千万字的著作和四百多万字的译著。 作品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 广为流传。有《巴金全集》(26卷本) 和《巴金译文集》(10卷本)。
前期小说创作特点
巴金前期的小说数量多,12部中长篇,60多 篇短篇小说。主要写青年反抗者和革命者 可用 “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作,其特色是: 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寻求 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 感汪洋恣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这正是“青 春型”的创作。
巴金还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 多的一位中国作家。 1981年获得意大利但丁学会颁给的 国际荣誉奖。 198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奖章。 1999年国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 名为“巴金星”。 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予了他 “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2003年,九十九岁的巴金获选《感动中国》 人物。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 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 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 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 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 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浅析巴金《随想录》的文学意义
浅析巴金《随想录》的文学意义摘要;从巴金《随想录》的写作目的出发,探讨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随想录》部分作品,从作品中浅析作者的思想变化及深化过程,从其思想层面论述《随想录》的文学意义以及对当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主题艺术特点思想深化过程文学意义正文;“作为一个非常有地位的人,巴老每一步都站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思想解放运动本身也不是知识分子发动的,也不是五四文学的传统,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国策,是党在反思“文革”教训以后重新带入的一条党的路线,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就自觉地选择了这条开明的路线,他们支持这样的路线,自觉地参与战斗,参与这样一个把中国推向进步文明的未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想录》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在今天在未来任何一个时代,在我们重新研究思想解放运动的过程中永远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的书,所以巴老永远不会过时。
”------【1】陈思和(复旦大学教授、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随想录》塑造了忏悔的“我”《随想录》每一篇都以真话感动着读者,以对十年“文革”的强烈控诉震撼人们的心灵,又以虔诚而深刻的自我解剖与忏悔深深地感染着读者的思绪,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价值。
一.《随想录》的思想主题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是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他在《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如那篇非常感人的著名篇章《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等),揭示出“文革”的恶性威力和影响并未随着它的结束而消失(如《“毒草病”》等),他以噩梦中与鬼怪搏斗的场景不断向自己加以警醒,或者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文革”博物馆》),来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灾难的见证。
巴金
巴金:他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种热 度,也增加了一种纯度。这种热度就是那种 青春的放歌和赞歌;这种纯度是以一个青年 人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 纯而又纯的激情。
巴金的创作是属于青春的艺术。巴金所 创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令人 震撼的青春的世界。和茅盾、老舍的作品一 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 一个艺术高峰。
小说成因:
❖ (1)处女作《灭亡》的成功; ❖ (2)巴金所生活的大家庭为小说提供了丰
富素材; ❖ (3)耳闻目睹生活中许多年轻可爱生命横
遭摧残的事实;
❖
写作动机
❖ (1)抨击黑暗社会,“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 叫出我的I’ accuse!”
❖ (2)为青年一代鼓与呼,“我要为过去那无 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 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送给我的这管自来水笔,我用它写了我的《灭亡》
以外的那些小说。它会使我时时刻刻都记着你,而
且它会使你复活起来。”
此外,巴金还写过反映矿工苦难和斗争的中篇 小说《砂丁》,《萌芽》,但由于作家生活经历的 局限,它们在艺术上不是很成功。
巴金此期间的大量短篇小说,收在《复仇集》、 《光明集》、《电椅》、《将军》、《沉默》、 《沉落》、《发的故事》、《长生塔》(童话集) 等作品中。1934年,巴金赴日本旅行,并根据这段 经历创作了《神》、《鬼》、《人》。
无政府主义在当时中国的作用是反封建的一种 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它构成对封建主义的最彻底的 一种扫荡打击。无政府主义在当时和社会主义思想 具有同样大的影响力,甚至比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 还大。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推翻封建制度。
无政府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 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 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一个所谓无命 令、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的大同社 会。
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巴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文体上来看,巴金引领了近代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他在文学形式上创新,他的小说和散文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其次,从主题上来看,巴金的作品探索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鲜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此外,他还追求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尝试把真实的人物生活放入其作品之中,以此来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
此外,巴金的作品不仅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他的故事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作品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总之,巴金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而且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他的故事融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极具价值的文学精品,而且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巴金简介文档
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巴依奇吉帕尔,字金巴。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活动家,是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作家之一。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平巴金出生在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原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他的家族是回族,父亲是著名的伊犁回部司法官员。
巴金从小聪明好学,热爱阅读,很早就展现出写作的才华。
1922年,巴金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组织活动,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的作品受到了当时一些知名作家的关注,为他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巴金离开国内,前往法国巴黎留学。
在巴黎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思想,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他的一些作品也受到了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呈现出新的创作风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回到北京,并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写作创作。
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年轻作家开始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并开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文学成就巴金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剧本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其风格独特而深入。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家》这是巴金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展开,通过主人公吴家的变迁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物质追求的无休止。
这一作品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也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激流三部曲》这是巴金创作的一组长篇小说,分别是《家》、《春》和《秋》。
这一系列作品以吴怀中一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变革对人心的冲击。
这一系列作品被誉为巴金创作的巅峰之作。
《难忘的岁月》这是巴金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他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思考。
他通过回忆和追忆,勾勒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貌,并思考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巴金简介及相关资料
巴金简介及相关资料巴金(1904年7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秦少游,福建闽侯人,著名作家、思想家。
闽南籍文学先驱,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巴金文学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共有40多部文学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近现代史论、传记等多个领域。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开创了3个先例:一个是小说的现代性;二是具有强烈人道主义色彩的小说艺术;三是通过小说的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现实。
巴金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他开创了中国作家借用西方小说艺术形式创作文学作品的先例,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使中国文学成为全球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在巴金将就业机会寄希望于小说创作的时候,他的第一部小说《家》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在阔别了1800年的封建社会,场面简单、人物刻画透彻而深刻,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之一,也让巴金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
凭借《家》的成功,巴金渐渐成为文坛巨匠,1940年发表的代表作《家春秋》更是凭借其深刻的思想性、广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文学写作成为了巴金作品中最成功的之一。
巴金作品中的另一个代表作品则是《春》。
这部作品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变化。
巴金在《春》中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更加细致入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独立成篇之作。
以萧红为例,她曾说过“《春》在《家春秋》后傍架一大块食盒,是巴金小说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作为社会改革和文化振兴的积极分子,巴金的人生一直立足于中国文学创作事业,同时也特别关注国家民族文化,他一生创作了一系列史论,涉及范围很广,从宜春起义到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从全人民的抗日到中国文化的正统,他均致力于“向那些精神文化的忠诚的人们表达一种社会正义的声音”。
总的来说,巴金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家,不仅自己致力于文学创作,也积极探讨和发展中国文学创作事业,以及文化想象力的创造和维护。
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本文概述1、巴金小说的概述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
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塑造了一系列鲜活而饱满的人物形象。
巴金的小说大多以家族三部曲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描绘了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家族命运和人物命运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巴金的小说往往以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巴金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其文学创作的核心。
他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
巴金笔下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他们在社会的大潮中挣扎、奋斗,成为了巴金小说中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
巴金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承载着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或是封建家族的受害者,或是新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巴金不仅展现了他对社会的敏锐观察,也表达了他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因此,研究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作品,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性。
2、人物形象在巴金小说中的重要性在巴金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这些人物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巴金用以表达他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媒介。
巴金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的命运变迁、心灵挣扎和人性展现,都成为了巴金小说的核心吸引力。
人物形象是巴金小说的核心构成部分。
巴金的小说往往以人物为中心,围绕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展开故事。
这些人物或许是普通的市民,或许是封建家庭的成员,又或许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但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巴金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通过他们,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巴金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命运的转折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命运转折,也彰显了他的文学激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展示了命运的曲折和一代人的追求,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们心灵的起伏。
《家》揭示了一个家族的起起落落。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小人物的命运被大时代所左右,他们的心灵在历经苦难之后依然坚定不移。
书中的杨万里家族,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的命运。
父亲的地主身份被剥夺,子女们被迫背负起家族的希望和压力,虽然命运艰难,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
他们在家庭的纽带和坚韧的精神支撑下,勇敢地面对命运的转折。
《春》则展现了一个个体的奋斗和追求。
这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角色,他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功地在异乡闯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书中的罗登慧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年轻人,他逃离了家庭的束缚,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通过描写罗的奋斗历程,巴金向读者展示了勇于追求梦想和坚持不懈的力量。
他以深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罗的内心世界和他所经历的外部困境,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在社会大潮中的自我发现和成长。
而《秋》则使用自传体式的叙述方式,以巴金自己为主人公,诉说了他的人生经历。
巴金的命运转折与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他经历了政治风暴、个人的苦难和心灵的变化。
通过写作,他宣泄了他内心的不平与不满,也在书中传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
《秋》展示了巴金成为一位作家之路的艰辛以及他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仰,展现出巴金在动荡年代中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和探索者的过程。
激流三部曲的魅力在于巴金以平淡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对于命运的追问。
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个体命运的探寻,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
这些作品透过故事和情节,生动地描绘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命运的执着和追寻。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以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命运的转折和时间的流转。
巴金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巴金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语言风格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巴金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
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他的文字简练明快,不事雕琢,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巴金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其次,巴金的语言风格也具有时代意义。
巴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现代转型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
他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直抒胸臆,符合那个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巴金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现代文学树立了典范,其语言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巴金的语言风格还具有人文精神。
巴金的文学作品关注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同时,他也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究,这种人文精神是巴金作品的重要特色。
总的来说,巴金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具有时代意义和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巴金的文学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语言风格仍然值得我们
深入研究和欣赏。
上外考研中国现代史矛盾、老舍、巴金风格对比
上外考研中国现代史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一、巴金:(一)创作道路三阶段:(简单了解)1、初期创作,显示了他的文学基本追求,代表作长篇小说《灭亡》(二十年代末),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基本追求是:(1)关心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命运;(2)关注年轻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关系;(3)显示一种高度的热情。
2、中期创作(三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显示出其创作日趋成熟。
(1)对家庭题材的运用达到非常圆熟的境界,成为他创作作品的一个标志;(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成为其作品的中心主题;(3)热情进一步燃烧,达到新的高度。
3、后期创作(1944-1949),《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是作品风格转换和深入阶段,“深入”体现在继续以家庭为题材,更加成熟,给家庭赋予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转换”体现在巴金以往热情的风格转向冷静和深沉,对家庭描写由轰轰烈烈的大家庭转向小家庭,艺术视野开始浓缩(与茅盾相似),《寒夜》是巴金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
(绿皮书P.13)(二)巴金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1、以家庭为主要题材,把家庭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突出出来,显示了独特的典型意义:(1)描写的对象是家庭,实际远远超过家庭本身,是把家庭当做社会的缩影来描写,通过家庭的兴盛衰亡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家庭的种种矛盾,看到社会的错综复杂。
(2)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充分联系着作家个人的人生经验,不仅看到对家、对社会的客观描写,而且看到作家充满主观激情的评判、议论、抒情。
巴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写在作品中,这是其作品始终充满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典型形象的塑造,分两类,一类泛泛而谈,如家庭、社会的抗争者——汪文宣、曾树生,叛逆者——觉慧,写出封建家庭和社会重压下年轻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艰难选择。
觉慧是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典型,在种种选择下最终冲出家庭,这是封建家族日趋崩溃的重要原因。
巴金的资料简介
巴金的资料简介巴金,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译著和散文也很多。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巴金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的资料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
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
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
巴金的成就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
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
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爱国主义,是巴金两大财富的重要基础。
巴金12岁那年通读了《说岳全传》,深深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震动。
上世纪90年代,巴金在众人的劝说下,到杭州休养。
从来怕麻烦别人的他,有一天却提出了要求,想去拜谒岳坟。
在文征明《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十,平时说话吐字不太清楚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吟诵起这首词来,声音越来越清楚、高亢:“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让每个人都有住房,每个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巴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这一美好愿望。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
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
论巴金长篇小说《家》的文学史意义
论巴金长篇小说《家》的文学史意义《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
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巴金《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
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
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
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经,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
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主要 的职业 。他 自称是个“ 业余 ” 作家 , 希
望 自己能在文学以外对社会多作贡献 。那 么, 巴金在文学史上究竟有没有意义 呢? 我 们应 该从哪些方 面来认识 巴金在 2 世纪 0
中国文学史上 的地位与贡献?关于这个 问 题学术界是有所争论 的。我注意到 , 随着 巴金先生 以百岁高龄辞世 , 很多媒体对此
问题 的进 一步 探讨 。
篇《 巴金 的意义》试 图从中国知识分 子的 ,
角度来探讨 巴金先生 留给我们 的精神遗
产; 本文将换 一个角度 , 从文学史 的范 围
来继续探讨这一问题 。但这是一个 比较难 以把握 的问题 , 因为巴金先生从未 以一个
我曾经在《 人格 的发展—— 巴金传》 里 说过 , 巴金先生从 12年发表《 99 灭亡》 起走
上文坛 , 很快就成为一个深 受读者喜爱 的
作家 的标准来要求 自己 , 相反 , 他从青 年 时代 开始就 以社会 革命家 的事迹作 为 自
己努力 的目标 , 直到耄耋之年 , 依然认为 自 己的所有文学创作 只是一种与读者 、 与世 界进行交流的特殊方法 , 文学并不是他的
畅销作家, 但是他并没有以此为幸 , 反而深
左联关 门主义的错误路线排挤在外 , 更有 像萧红那样没有参加左联 , 自觉追随鲁 但 迅 的青年 , 他们几乎都是从各地流浪到上 海, 聚集在一起 , 从事喜欢的文学事业 。他
的一生是寻找结盟 的一生 : 早年投身于辛 亥革命 , 中年加盟于《 新青年》后来又南下 ,
们身上并没有一般流浪知识分子常见 的毛
以为痛苦,时时有生命浪费之感 。从 12 99
年起 的五六 年时间 ,既是 他 的创 作高潮 期, 同时又是他 的精神危机期。这期 间他
巴金的文学关系:与鲁迅 茅盾等作家的交往
巴金的文学关系:与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交往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与其他一些作家之间的交往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与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交往,不仅提升了他的创作水平,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拓宽了中国小说的领域。
巴金崇拜鲁迅的文学才华,并向他学习和接受他的指导。
鲁迅对于巴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风,二是主题。
巴金在与鲁迅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其文风的影响。
鲁迅的文风独特鲜明,明快而刺痛人心。
巴金通过与鲁迅的交流和阅读他的著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深沉犀利的文风。
他的作品如《家》、《春》等,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方面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鲁迅影响下的特色。
另一方面,巴金在与鲁迅的交往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深刻的主题和思想。
鲁迅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丑恶。
他呼吁革命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对巴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巴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与鲁迅类似。
他通过文学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许多不公和不平等,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剖析。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另一位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巴金与茅盾的交往,对他的文学水平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巴金与茅盾的交往主要是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
茅盾在文学理论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
巴金从茅盾的文学理论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学会了如何将个人的经历与社会问题相结合,为人民的利益发声。
同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互相影响和借鉴。
这些交流和研讨,不仅提高了巴金的文学水平,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总的来说,巴金与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交往对于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与这些作家的交流和学习,吸取了他们的才华和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
巴金的回忆文学:过去与回忆
巴金的回忆文学:过去与回忆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以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去的回忆而被世人所称道。
巴金的回忆文学让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巴金的回忆文学不仅是他个人的经历和回忆,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记录。
他以自己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上个世纪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过去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回忆,巴金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民的生活以及那个时代的命运选择。
巴金的回忆文学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深情回忆和对生活的感悟。
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让读者仿佛经历了一场时间的穿越之旅。
他的文字流畅而真实,情感丰富而质朴,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和真挚情感。
通过回忆文学,巴金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困难与挣扎。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和回忆,才让我们成长和进步。
巴金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读者感到生活中的希望和力量。
在巴金的回忆文学中,也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他的故事虽然发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但其中所蕴含的人性、情感、爱和友情等主题是永恒的。
通过回忆,巴金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对过去的选择和未来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回忆文学是一种反思与追忆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更是对个人、家庭、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通过回忆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正如巴金所说:"天将明,我在回忆中寻找过去的光荣,也在地的现实中构建美好的未来。
"巴金的回忆文学源于自己的经历,但超越了个人的意义,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思考人生,感受生活的真谛。
巴金的回忆文学告诉我们,过去是我们的根,回忆是我们的力量,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走向未来的辉煌。
让我们在回忆中汲取智慧,在过去中寻找启迪,让巴金的回忆文学成为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巴金读本读后感
巴金读本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巴金读本的内容概述三、巴金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四、读后感的具体体现五、巴金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六、结尾正文:【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这个名字可谓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究。
近期,我阅读了巴金的读本,深感他的文字魅力。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探讨巴金的文学价值、作品的影响以及个人成长的启示。
【巴金读本的内容概述】巴金的读本收录了他的多篇经典作品,如《家》、《春》、《秋》等。
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家庭纷争以及青年人的爱情、友情和理想。
通过细腻的描绘,巴金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巴金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巴金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关注人性、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命运。
他的文字间流淌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同时,他的作品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巴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更在于他激发了无数青年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信念。
【读后感的具体体现】读完巴金的读本,我深感震撼。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让我沉浸在故事之中。
巴金对人性的剖析,使我反思了自己的言行;他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当下。
同时,作品中传递出的进步思想,激励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巴金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阅读巴金的作品,对我个人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
首先,他让我认识到文学的力量,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其次,他作品中的人物坚定了我面对困难的勇气,激发了我奋发向前的信念;最后,他的人生态度使我明白,只有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结尾】总之,阅读巴金的读本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对我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的《家》奠定了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新文学作家开始学会把先锋意识与“五四”精神,通过通俗的方式传播到大众当中去。
换言之,是巴金为新文学培养了第一批市民读者,巴金的小说开始使新文学走向社会,也就是使“五四”新文学得到了普及和张扬。
这才是巴金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今天讲的是把一个作家放到中国这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中,考察他为这一百年的中国文学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经验。
这样一个考察范畴,不仅涉及巴金本人的创作,还涉及他的文学活动、人格、写作以及他的人生道路跟我们这一百年来的文学有什么关系。
我写过一篇探讨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论文——《巴金与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有一篇论文叫《巴金与西欧恐怖主义》。
巴金早年见过恐怖主义,他也写过很多恐怖主义的人物。
所以,巴金给我印象是,他不是一个整天在书斋里编故事的作家,他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热情,希望改变中国命运的人。
他很早就受到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然后又积极投身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当中去。
1927年,巴金23岁,家里送他去法国学经济,结果他去了以后只在语言学校学习了半年法语,他家里知道后就停止给他寄钱。
那个时候巴金非常失望,他又要养病,只好从巴黎搬到了一个小镇上,在那儿一面补习法语,一面研究无政府主义。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发生了一件事,美国政府抓了两个意大利的移民,这两个人都是无政府主义者,在美国搞工人运动。
当时大家觉得,大概这两个人是不至于被判死刑的。
没想到两个月后,美国政府还是把这两个人杀掉了,并且用的是残忍的电刑。
这件事情对巴金的刺激非常大,他在书里写到,他知道这件事的那天,一整天坐在家里写信倾吐自己内心世界的痛苦,他脑子里还出现了那两个工人被电死的场面。
于是他把他想到的都写下来,慢慢就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这本小说就是巴金的处女作——《灭亡》。
这本小说是一个典型的鲁迅式的启蒙小说,写于1927年,写完之后巴金就把小说印出来寄回国。
这本书在偶然的机会下恰好被上海开明书店的编辑叶圣陶先生看到。
当时叶先生正在编《小说月报》,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没有征求巴金的意见就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了,连载是从1929年的1月到4月。
1929年的中国是什么时代?正
是白色恐怖的时代。
巴金在书里写出的痛苦、绝望,他对社会的诅咒,完全契合了当时中国屠杀革命者的环境,所以这部小说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
巴金在1928年年底回国,回国后才知道“巴金”已经很有名了,但是他对此一点也不感到高兴。
因为他本来追求的是实践无政府主义,可是当他回国以后发现他所信仰的理想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
无政府主义组织在那个时代本来影响很大,到了1927年国民党镇压革命以后无政府主义组织就瓦解了。
巴金回国以后发现他的理想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一个满腔热情希望改变社会的社会活动家、一个青年民主战士,回到中国这么一个沉默的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里,他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
这个时候他非常绝望,巴金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这种政治欲望、这种强烈的激情实现不了的时候,慢慢就转化为一种艺术想象力,促使他写出一篇又一篇的小说。
结果在短短三四年里他在文坛上的影响就非常大,就像我们现在的畅销作家。
可是,这种畅销对巴金来说又非常痛苦,因为他本来希望自己能够从事社会运动,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个矛盾的悖论。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当中他处于什么地位?“五四”新文学运动本来是知识分子的精英运动,一个大学——北京大学,一份杂志——《新青年》。
鲁迅当时是新文学运动的主帅,可是当年鲁迅自己也感觉到,新文学运动的改革基本上只限于精英层次,他的小说都发表在《语丝》《创造》《文学研究》等杂志上,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他们几个朋友自己办的,读者大多数也是大学生,而社会上看的东西还是鸳鸯蝴蝶派。
到了二十年代的时候,新文学作家发现如果作品写出来只给自己看,终归是普及不到大众的,对群众不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觉得一定要走向通俗、走向大众。
在这个过程中,巴金取得了成功,他的小说内容全是先锋意识的东西,可是他获得了大众读者。
特别
是巴金的《家》,《家》最早发表在上海的《时报》上,这个报纸原来主要发表鸳鸯蝴蝶派的作品,《时报》的一个编辑看到巴金那么有名就向他约稿,巴金从来没写过连载小说,但那个时候巴金觉得他应该写一部言情小说。
为什么呢?因为巴金早期的小说都是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结果那些书出来以后都被国民党禁了,所以《家》其实是影射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一个压制年轻人、压制人民的
政府。
因此《家》有着巨大的典型意义,就是说,巴金根本不是在写自己的家庭,他写的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抗议。
巴金的《家》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新文学作家开始学会把先锋意识、“五四”精神,通过通俗的方式传播到大众当中去。
换句话说,是巴金为新文学培养了第一批市民读者,巴金的小说开始使“五四”新文学得到普及和张扬。
我觉得,这才是巴金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四”时期那种充满先锋意识的、知识分子精神的书,就这样通过巴金的努力普及开来了。
举一个例子,《狂人日记》。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的一个主要意象就是“吃人”,鲁迅说得很清楚,这个“吃人”是人吃人,什么人没有吃过人呢?孩子,孩子还小,他们还没有参与到这个吃人的行列中。
所以小说最后一句是“救救孩子”,作者是要把人内心深处的黑暗揭露出来,让大家警觉,这样才可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吃人,这是鲁迅的思想。
但鲁迅太精英了,每个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吃人,所以大家都不能接受他的思想。
就在《狂人日记》发表的第二年,四川的一个学者吴虞写了一篇文章评论《狂人日记》,叫《吃人与礼教》。
他在文章中把鲁迅写的“人吃人”的主题变成了“封建礼教吃人”,并列举了历史上很多的故事说明封建礼教是如何吃人的。
经过这样一改,《狂人日记》的意思就变了,人吃人是能引发人忏悔的故事,现在故事则变成了社会吃人,这样人就变得纯洁无辜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把鲁迅的精英的思想完全改成了一种能够被大众接受的流行思想。
那么我们再看巴金,巴金在《家》的最后写到瑞珏难产,瑞珏在房间里痛苦地喊她丈夫觉新进来。
觉新已经来了,但他在门口就是不敢进去,因为礼教规定男人不能进产房。
最后,觉新始终没有跨进那道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去世了。
那两扇薄薄的门就是几千年礼教的一个象征,巴金用两扇门象征封建礼教就是要表达,这几千年的礼教已经沉重得让觉新再也冲不破了。
巴金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出封建礼教的沉重,礼教吃人的可怕性。
我们可以看到,从鲁迅的“人吃人”,到巴金《家》里的“礼教吃人”,这不正是精英思想一步一步演变成大众能接受的流行思想的过程吗?这种流行思想,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失去了精英思想里面一些宝贵的东西,但反过来它使精英思想得到了普
及。
这样就使新文学的主题变成了反帝反封建,从鲁迅的“人的忏悔”,变成了“忏悔的人”。
觉新就是个总是忏悔的人,他不是对人自身的本性进行忏悔,而总是对别人忏悔。
这是新文学的一个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使新文学本身的内容不断地流失,另一方面新文学在丧失一部分精英思想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获得了成功、走向了普及。
所以,我认为巴金在这种转变当中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
这是我要向大家说的从鲁迅到巴金的一个方面的问题。
从鲁迅到巴金这个话题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巴金是怎么继承鲁迅的精神而成为一面代表知识分子良知的旗帜的?巴金是怎么从一个流浪型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一个有岗位意识的知识分子的?这些也都是“五四”新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