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笔记1(丁元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

维分清学

中华文化笔记整理

上节回顾: 1.圣人先得我心之同然尔。 2.天理当然而已。 3.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性 习:似是而非,以性克习,难以;辨习与性,亦难矣。

4.熟极而流,自然而然。

性与习的辨析,先天为性,后天为习,但习与性往往不容易区分。

本节知识:

中国文化:圣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但以经学为最。

明后期王阳明的学术余温意外爆发,产生历史上的“王学流弊”

东林党:从风俗人心的角度批判王学。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版本一:黄一舟、李庸、孙其逢。 版本二:黄一舟、顾炎武、王夫之 明亡 于儒生而言,不只是国家的沦丧, 更代表着文化的沦陷。 复社:东林党的清代余热。

“怀家国之痛,以憎王学。” 文献:《明儒学案》

被当时知识分子唤作“天崩地解”的大变故。

“礼崩乐坏”----孔子 晋亡于五胡-------以夷变夏 宋亡于蒙古-------以夷变夏 明亡于后金-------以夷变夏

欧洲文化入侵 反思,批判王学

王夫之,字船山。明末清初举反清复明旗失败,隐入山林,潜心著学。后曾国藩发现其遗著,编纂为《船山遗书》。船山思想代表了明清思想的最高峰。 历史上的变革

夷夏之辨:孔子曾这样评论管仲①“管子气小也。”②“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也。”(左衽:汉服都是向右作衽,所以左衽指“夷”的服饰)一反一正的评价证明,在孔子眼中,维护华统,以夏变夷,才是文明开化的行为。所以夷夏之辨,还是应该以汉文化为正统。

王国

维分清学

所以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大的变故,欧美文化的入侵只是这些变故中的一小段,不能提到“千古第一遍”的高度。而孔子“修实数,正礼乐,齐春秋”为中华民族奠定了民族基调,是四千年来再也没有被超越的创举。 顾亭林(炎武)《日知录·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亡国与亡天奚辨?曰: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传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是故,知保天下,而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矣。” 有清朴学诸子 吕晚村:坚持夷夏之辨。 曾静:宣扬夷夏之辨------惹怒乾隆。参考:/f?kz=141135489 黄梨洲:浙东史学。 (授业) 万斯大 章学诚《文史通义》 (授业) 曾国藩(文正):发扬王船山思想,理学复兴:参考 顾亭林:《音韵五书》 造成音韵学的发展。 训诂学 清代训诂学的发展。参考: 浙东史学:钱大昕... 乾嘉之学 宛学:江永《近思录集释》 戴震:反理学 吴派:浙东三慧。 章太炎:反理学 鲁迅 保种,保教,保文化;“国史不亡,则国不亡。”

张巡守城:张巡奉命守一座孤城,誓死不降。以致城中食尽,人将相食。由顾亭林的言论可知,张巡其时国已亡,而天下也将倾亡,这样的行为有必要么?是城重要还是人重要?这中间产生一种病态---“人道破产” 天下以百姓为基础,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幼读《朱子集注》而笃信之,因朱子而信周程,因周程而知信孔孟,故于友人言,必举朱子为断。” /01gmrb/2007-08/31/content_663488.htm /view/210802.htm

王国

国初之学:大

乾嘉之学:精 道咸之学:新 近代学问:鄙

明哲之辨

“知人而哲,自知曰明。

“明而哲,明哲保身。”

孔子自称哲人:

现代哲学诸子

①西方哲学的传入(小宗):王国维、郑欣《康德学述》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官方化:李大钊、郭沫若。

③中国哲学史的建立:

博物馆映像 列·文森 《儒教中国及其近代命运》

激进主义-------官方立场:《新青年》、傅斯年、、

自由主义------彻底西化论:鲁迅、丁海光、、

文化保守主义-----维护中华文化尊严:梁漱溟、、

体用论-----49年后

中国哲学史的梳理到此就基本结束了,但是哲学的历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华民族正在复兴的道路上,这旅程因为任何理由遭到破坏而中断的话,我们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现代文人应该具备的三种素养“行己有耻、历史文化意识、家国情怀。”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郭德纲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顾亭林

明学 哲学 孔子死前,出庭院转转,说:“梁柱摧矣,泰山崩矣,哲人颓矣。”然后回屋而死。

近代主义的进化 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