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疼痛PPT课件
揿针-疼痛PPT参考幻灯片
2020/3/1
3
创新型皮内针 ——现代中医埋针治疗技术
2020/3/1
4
理论依据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 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 床治疗等部分。
2020/3/1
5
2020/3/1
11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2020/3/1
14
3. 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揿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针刺方法,只需严格按照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2020/3/1
15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2020/3/1
2020/3/1
18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 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 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到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反映病症的作用。
揿针疼痛 ppt课件
理论依据
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 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 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颗粒型(又称麦粒型)
揿钉型(又称图钉型)
清铃揿针
文献搜索
时 期:从不限日期到2016年5月 数 据 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万方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据库 搜索标准:“皮内针”“耳穴埋针”“揿针”为主题 词进行文献精确检索 数 量:523篇。 文献纳入标准:采用皮内针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数≥1例);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解决惧针,减少反复针刺 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较之传统的毫 针刺法,皮内针在临床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医学清铃揿针医疗课件
三、临床应用
皮内针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 床多用于以下病证。
1、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月经不调 、软组织损伤、小儿遗尿等病证。
2、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脘痛、胆绞痛、关 节痛、痛经等病证。
3、其他病证,如用于戒烟、戒毒、减肥等。
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部位。
2、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埋 针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3、皮损、红肿、紫癜、瘢痕、体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下腹、腰 骶部和金属过敏者禁针。
LOREM IPSUM DOLOR
清铃揿针
规格: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针长:0.3mm 0.6mm 0.9mm 1.2mm 1.5mm
一、皮内针的中医理论基础源于《内经》中的浅刺理论,浅刺的发展历史为:
1、奠基于《内经》:其“浅刺”、“浮刺”法皆为通过刺激人体浅表部位而达到 治疗的目的,奠定了浅刺法(皮内针)的基础。
2、发展与唐宋《针灸甲乙经》:其对皮部、络脉、筋经、卫气相关理论及浅刺腧 穴进行归纳总结,使浅刺相关理论第一次由散在性论述转变为集中化、系统化的理论 体系。
腰部,疼痛很快就会缓解。
临床应用
1、脏腑病:
如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
心气不足:配神门、内关 心肾不交:配太溪、复溜 肝郁气滞:配太冲、外关 胆郁痰阻:配丰隆、阴陵泉
2、头面、五官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可取阳白,四白、翳风、合谷
3、经络病: 如颈椎病:可取大椎,夹脊穴(阳性反应平面上、下两对)、肩中俞等穴。
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天宗、肩外俞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阳关、肾俞双侧,秩边、阿是穴等
疼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 疼痛是一种病理反映 • 疼痛是某些疾病表现在外的一种症状。临
床所见,患了某种疾病,就会见到某些部位的疼痛。相反 ,治愈了某些疾病,某些部位的疼痛也就消失了。说明疼 痛是一种病理反映。
疼痛包括以下含义
• • 疼痛是—种心理反应 痛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是 人类及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特殊功能。疼痛的这种生理反应,由于受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亦属于一种心 理反应。中医“七情之由作心痛”’“诸痛痒疮皆属
• 经络为痛觉传导的通路 •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组成。络脉、由十五别络、孙络、浮络组成。 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而终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络系统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 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 经络系统是痛觉传导的通路。这是因为经络系统有感 应传导功能,这种感传功能的表现,就是针刺中所说的“ 得气”与“行气”现象。
疼痛与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脑内拮抗吗啡镇痛;脊髓内参与 发挥镇痛效应。 多巴胺:具有抗镇痛作用。 5-HT:外周围致痛剂,脑内具有镇痛作用。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内5-HT能系统功能,可增强吗啡镇 痛效应 组织胺:脑血管内含量增高致头痛,为致痛物质。 前列腺素:可增强组胺、5-HT、缓激肽等致痛物 质的作用,引 起痛觉过敏,称之为疼痛放大器,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阿片肽及P物质。
于心”的论点,皆为情志致痛
• 之例。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论点。
•
• •
疼痛生物学意义
疼痛是机体对周围环境保护性反应—疼痛避免危险、 做出防御性保护反射 (无痛儿 因缺乏疼痛警报系统,多因外伤夭亡) 剧烈疼痛引发休克 慢性疼痛“恶性循环”,常可使病人痛不欲生,是致病、 致残、致死的原因 ( 患者→看医生, 医生→诊断疾病)
清铃揿针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二、皮内针中医理论基础
1、十二皮部理论: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
2、卫气理论: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 浅表部位,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皮内针和留针术:《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 ”。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规格: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针长:0.3mm 0.6mm 0.9mm 1.2mm 1.5mm
直径:0.2mm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操作
揿针的操作其L实OR很E简M单I,P就S是UM只需D要OL找O准R要用的腧穴,
将揿针贴在穴位上,快速用手按一下,就可以了,只需要 注意——需等消毒液体干了以后再贴揿针,在将一半的剥 离纸揭开后手指不要触碰到里面的胶布,如果手上有汗液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针具 LOREM IPSUM DOLOR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麦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柄呈圆形,针身与
针柄在同一平面。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针身长2-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 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似图钉状。
另一方面,皮内针针刺留于相应穴位后,可诱导肥大细胞脱 颗粒,使其释放蛋白酶、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 子等化学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渗出物质,也可 进一步兴奋神经末梢;同时,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作为免 疫活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参与集体免疫调控。长久的留针 产生持续的刺激,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传导整合后 ,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产生皮内针针刺效应。
揿针-疼痛
15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山海经》记载有“高氏 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 的佐证。
6
7
8
理论依据
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 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 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颗粒型(又称麦粒型)
12
2. 动态留针,效应累积 将静态留针变为动态留针。传统针刺留针时间一般为30
min左右,并且需要保持特定姿势,尤其对于小儿等不配合患 者,静态留针较难为之。但是揿针则一般可固定于腧穴2-3 天时间。其间不受患者运动影响,其可以通过较长的刺激作 用时间,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13
《内经》:“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 《针灸大成》:“病滞则久留针”。 《灵枢·经脉》亦云:“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解决惧针,减少反复针刺 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较之传统的毫 针刺法,皮内针在临床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1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清铃揿针 PPT
•
•
• • • •
临床应用
心气不足:配神门、内关 心肾不交:配太溪、复溜 肝郁气滞:配太冲、外关 胆郁痰阻:配丰隆、阴陵泉
1、脏腑病: • 如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
• •
2、头面、五官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可取阳白,四白、翳风、合谷
•
•
•
3、经络病: 如颈椎病:可取大椎,夹脊穴(阳性反应平面上、下两对)、肩中俞等穴。
•
•
三、临床应用
皮内针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 床多用于以下病证。 • 1、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月经不 调、软组织损伤、小儿遗尿等病证。 • 2、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脘痛、胆绞痛、 关节痛、痛经等病证。 • 3、其他病证,如用于戒烟、戒毒、减肥等。 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部位。 2、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埋 针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3、皮损、红肿、紫癜、瘢痕、体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下腹、腰 骶部和金属过敏者禁针。
• • • • •
•
• • • • • • • •
•
15、肥胖症:● 内分泌、脾、肺、神门● 内分泌、饥点、三焦、脾、胃、大肠● 内分泌、三焦、 脾、胃、肝、神门 16.膝骨性关节炎:心俞、胆俞、肾俞 耳尖、肾、膝 17.麦粒肿:● 眼、肝、神门● 眼、目1、目2 18.抑郁:太冲、合谷、肝俞、心俞、神门● 神门、肝、心● 神门、肝、皮质下、内分泌 19.戒烟:神门、戒烟穴● 神门、肺● 肺、内分泌 20.慢性前列腺炎:关元、命门、双肾俞、双中髎前列腺、尿道、神门、外生殖器 21.泌尿系结石:●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口● 肾、膀胱、输尿管、交感 22.过敏性鼻炎:迎香、合谷、肺腧、阴陵泉肺、内鼻、外鼻、神门 23.慢性咽炎:廉泉、照海、血海、太溪咽喉、肾上腺、肺、扁桃体 24.三叉神经痛:阳白、四白、翳风、合谷神门、胃、面颊 25.泄泻: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 脾、胃、大肠小肠、内分泌● 脾、胃、大肠、小肠、神门 26.粉刺:内分泌、皮质下 27.黄褐斑:● 内分泌、皮质下、肝、肾、交感● 内分泌、皮质下、卵巢、大肠、肺 28.神经性头痛:太阳、悬颅、太冲皮质下、脑干 29.高血压:肝俞、胆俞、三阴交双侧降压点、脑点、心、肝炎点
清铃揿针-PPT课件
2021
4
一、针具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麦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柄呈圆形,针身与
针柄在同一平面。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针身长2-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 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似图钉状。
LOREM IPSUM DOLOR
2021
5
• 二、皮内针的操作方法
• 另一方面,皮内针针刺留于相应穴位后,可诱导肥大细胞脱 颗粒,使其释放蛋白酶、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 子等化学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渗出物质,也可 进一步兴奋神经末梢;同时,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作为免 疫活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参与集体免疫调控。长久的留针 产生持续的刺激,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传导整合后, 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产生皮内针针刺效应。
质下、面颊、肝 • 5、扁平疣:● 肺、内分泌、皮质下、耳部相应部位● 肺、神门、内分泌 • 6、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气不足加:神门、内关;心肾不交加:太溪、复溜;肝气郁结加:太冲、外
关;胆郁痰扰加:丰隆、阴陵泉。● 神门、皮质下、心、肝● 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胆、三焦 • 7、痛经:次髎、血海、三阴交,● 内分泌、子宫、卵巢● 神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子宫 • 8、遗尿:● 关元、肾俞、三阴交、太溪● 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膀胱、肾、脾、皮质下、交感 • 9、呃逆:● 膈俞、内关● 膈俞、攒竹,膈、胃、交感、神门 • 10、哮喘:● 肺俞、定喘、膻中● 肺俞、定喘、肾俞、脾俞 • 11、面肌痉挛:● 面部痉挛处、肝俞、肾俞● 肝俞、肾俞、阳白、四白、瞳子髎、颧髎、神门、皮质下。 • 12、偏头痛:● 阿是穴、合谷、外关、太阳● 阿是穴、合谷、瞳子髎、太阳,神门、交感、脑、内分泌。 • 13、胆石症:肝俞、脾俞、胃俞、胆俞、阳陵泉、外关● 交感、神门、皮质下、肝胆● 肝、胆、脾、胃、三焦、
揿针疼痛PPT课件
11
.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清铃揿针(L 型结构): L 形针体嵌入丙烯酸树脂体并和特 殊胶布黏结成一个平面,不会造成局部压迫损害;不脱落。
传统揿针
清铃揿针
环型34构造
L型构造
.
创新点三 特殊胶布
清铃揿针选用无致敏性、透气性良好、舒适、防水、美观 的微孔无纺胶布。不影响皮肤的伸缩性和人体运动。接近肤色 设计,比较美观。
微孔透气胶布
16
.
5.针具特色 揿针是一种创新的针具,其突出特点就是针身较短,刺入深
度有限,但其针刺效应并未有降低。其次可以固定于身体特定 部位,并且患者可以自行摘除,节省就医时间和医疗空间。由 于其针刺深度有限,最大限度的避开了大的血管,神经等,所 以其安全性也是区别于普通毫针的特色
17
.
揿针机理
揿针源自于《灵枢·官针》中所记载的"十二刺"的"浮刺“ 《灵枢·官针》中"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并 以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 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 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 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揿针培训课件
揿针培训课件揿针培训课件在医疗领域中,揿针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是一种通过插入针头来收集血液、给药或进行其他治疗的方法。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揿针操作,揿针培训课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揿针培训课件的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揿针技巧,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课件通常包含了揿针的基本知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首先,揿针培训课件会介绍揿针的基本知识。
这包括了揿针的分类、结构和用途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揿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揿针。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揿针的结构,以便正确操作和掌握揿针的使用方法。
其次,揿针培训课件会详细介绍揿针的操作步骤。
这包括了准备工作、穿刺技巧和后续处理等方面。
在揿针操作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洗手、戴手套和准备所需的材料等。
在穿刺过程中,他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揿针技巧,以确保针头准确插入,并避免伤害患者。
完成揿针后,医务人员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如处理废弃物和清洁工作区等。
除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揿针培训课件还会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避免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和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他们需要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避免静脉或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穿刺角度和深度,以确保针头能够正确插入,并减少病人的疼痛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揿针培训课件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到揿针培训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一些揿针培训课件会介绍自动揿针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揿针操作的影响。
除了医务人员,揿针培训课件还可以被用于培训其他相关人员,如护士助手和医学生等。
这些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进行揿针操作,因此他们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
揿针培训课件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揿针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揿针培训课件在医疗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揿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针刺方法,只需严格
按照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15
.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
22
.
SUCCESS
THANK YOU
2020/6/3
23
.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 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 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 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 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3
.
创新型皮内针 ——现代中医埋针治疗技术
4
.
理论依据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 灸方 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 床治疗等部分。
5
.
起源
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出土。中层 是针灸图,一神医人面鸟身,手 执医针,正为病人选针刺治疗
不区分医学类别,包括中医,西医,苗医、蒙医、
藏
医、壮医等全部纳入。
文献排除标准:运用皮内针疗法的实验研究、理论探讨、经验总结病例数≤1
例、综述;②使用自制皮内针、毫针皮下留针
10
.
揿针(皮内针)又称“埋针”,是古代针刺留 针方法的 发展。具体来说,它是将针具刺入皮内,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 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山海经》记载有“高氏
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
的佐证。
6
.
7
.
8
.
理论依据
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 篇中 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 内、 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18
.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
是
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
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到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反映病症的作用。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皮部抵御外邪的作用不能正常发
挥,
导致外邪侵入体内,而作为邪气入侵的途径,在皮部必然出
现相应的反映,这些反映通称为经络的病理变化,它是进行
创新型皮内针
汇报人:罗磊 针灸学博士 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2来自.习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 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 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 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解决惧针,减少反 复针刺 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较之传统的毫 针刺法,皮内针在临床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1
.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
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颗粒型(又称麦粒型)
揿钉型(又称图钉型)
9
清铃揿针
.
文献搜索
时
期:从不限日期到2016年5月
数 据 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万方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
数
据库
搜索标准:“皮内针”“耳穴埋针”“揿针”为主题 词进行文献精确检索
数
量:523篇。
文献纳入标准:采用皮内针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数≥1例);
17
.
揿针机理
揿针源自于《灵枢·官针》中所记载的"十二刺"的"浮
刺“
《灵枢·官针》中"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并
以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
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
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
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12
.
2. 动态留针,效应累积
将静态留针变为动态留针。传统针刺留针时间一
般为30
min左右,并且需要保持特定姿势,尤其对于小儿等不配合患
者,静态留针较难为之。但是揿针则一般可固定于腧穴2-3
天时间。其间不受患者运动影响,其可以通过较长的刺激作
用时间,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13
.
《内经》:“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 《针灸大成》:“病滞则久留针”。 《灵枢·经脉》亦云:“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对于一些慢性病症或者寒证,揿针通过长时间刺 激产生的累积效应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并且根据“针刺手法 量学”的观点,提出针刺治疗两次施术间隔时间的最佳参数 为3~6小时。而皮内针则可持续刺激腧穴,蓄积有效作用时 间从而起到治疗作用。(郭义.《实验针灸学》[M].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08年)
14
.
3. 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16
.
5.针具特色 揿针是一种创新的针具,其突出特点就是针身较短,刺
入深 度有限,但其针刺效应并未有降低。其次可以固定于身体特定 部位,并且患者可以自行摘除,节省就医时间和医疗空间。由 于其针刺深度有限,最大限度的避开了大的血管,神经等,所 以其安全性也是区别于普通毫针的特色
经络辩证的重要依据,根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辨识皮部病
19
.
20
.
揿针应用范围
皮内针疗法常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以及一些经 常发生 的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广泛,遍及内、妇、外、儿各科。
21
.
万方数据库:
截止到2017年
揿针(皮内针)在疼痛中的应用期刊文章2354篇,
学位论文970篇,会议论文2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