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_方案外感发热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症状,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护理外感发热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采取合理的方案进行治疗。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一、中医诊断分析中医诊断外感发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痛、身体酸痛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热时间、发热的程度和伴随的其他症状。
二、中医护理方法1.饮食调理:(1)清淡饮食:患者在发热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清汤、稀粥、蔬菜等。
(2)忌烟酒和辛辣食物:烟酒和辛辣食物会刺激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3)补充水分:发热期间,患者容易出汗,容易引起脱水,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4)适量进食蜂蜜:蜂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量进食可以缓解咳嗽和喉痛。
2.睡眠调理:(1)保持充足的睡眠: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疲劳,需要多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克服失眠:发热时容易造成失眠,可以尝试喝杯温牛奶或进行放松的呼吸训练来帮助入睡。
3.中药调理:(1)草药汤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汤剂,如麻黄汤、银翘散等,具有解表退热、解毒散寒的作用。
(2)中药熏蒸:可选择一些具有散寒祛湿的中药材进行熏蒸,如艾叶、白芷等,用于散寒止痛、祛除湿邪。
4.穴位按摩:(1)风池穴按摩:风池位于颈椎第一椎骨和第二椎骨之间,用拇指在该穴位周围旋转按摩,有缓解头痛和咳嗽的效果。
(2)自然门穴按摩:自然门位于手小指近掌侧端的指缝中。
用大拇指按压该穴位约1分钟,有缓解发热和咳嗽的作用。
5.心理调理:(1)情绪的调整:外感发热时,患者容易感到不适,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需要通过放松身心、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缓解不适。
(2)亲友陪伴:患者需要家人和亲友的关心和陪伴,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增强抵抗力。
三、注意事项1.避免受凉:外感发热时,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容易感到寒冷,要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穿着合适的衣物以保暖。
[整理]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课件ppt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效果评价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谢谢聆听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天中:冉崇春
电功率的计算有:
P=W/t P=UI P=U2/R P=I2R
原理:
P=UI
电路图:
A
V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两表示数,计 算出实际功率。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两表示数,计算出实 际功率。
5、整理实验器材。
电压(V)
电流(A) 电功率(W)
灯泡明暗程度
U=U额 U>U额 U<U额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 的发光情况,记下两表示数,计算出实际功率。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
1.常规的有:开关问题、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2.电源电压应高于额定电压。 3.测定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一般约高1/5,否则可能损坏小灯 泡。
U=U额
U>U额 U<U额
电压(V) 电流(A) 电功率(W) 灯泡明暗程度
结论: 灯的明暗程度与实际功率有关,实际功率越大,灯越明
A 原理: P=UI
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设计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设
V
计实验记录表格。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当电压表示数 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示,停止滑动,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P=UI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导言: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所引起。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缓解发热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的原理和常用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外感发热。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体内的阳气上升,导致体温升高和其他症状的出现。
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目标是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以促进热邪的排出和身体恢复健康。
二、中医护理原则1. 驱邪散热:通过草药、穴位按摩等方式,帮助身体排除热邪,缓解发热症状。
2. 滋阴清热:使用滋阴清热的草药,如麦冬、生地黄等,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失衡,缓解体温升高。
3. 调理脾胃:脾胃是中医认为的人体的消化系统,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体内的抵抗力,加快康复过程。
三、中医护理方法1. 草药疗法:中医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草药,配制成草药汤剂或丸剂,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效果,帮助身体排除病邪,缓解发热症状。
常用的草药有黄芩、连翘等。
2.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关等。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适当选择食物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功效,如菊花、决明子等,可起到缓解发热症状的作用。
4. 心理调节:中医认为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遇到发热症状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冥想、放松等方式缓解压力,对缓解发热症状有积极作用。
5. 睡眠调节: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促进康复过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每晚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发热症状。
四、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可能不同,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医护理方案。
2. 合理用药:如果使用草药疗法,要确保剂量和使用频率符合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
3. 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某些草药成分过敏,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外界邪气入侵引起的急性发热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外感发热属于“表邪”范畴,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为了有效缓解外感发热引起的不适,中医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案及其具体操作。
中医护理方案1. 环境调节外感发热患者通常会出现寒热交替、恶寒发热等症状,因此,调节患者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环境调节的方法:•温暖的室内温度:确保患者所在的房间保持适当的温度,最好在20-22摄氏度之间。
•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湿气滞留,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清洁。
•遮光调节:尽量减少强光刺激,保持室内的光线柔和舒适。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温热饮食:外感发热患者体内寒邪较重,应以温热食物为主,如粥类、煲汤、姜汤等。
•少数多餐:外感发热患者胃口通常不好,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过度胀饱。
•忌辛辣食物: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会使体内火气上升,加重病情。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3. 草药治疗中医常用草药治疗外感发热,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并加快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治疗:•麻黄汤:发散表邪,解表散寒,适用于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的患者。
•银翘解毒片:解毒退烧,适用于有明显的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患者。
•苦参麻黄汤:发散风寒,解表退热,适用于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的患者。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快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手法:•推拿脚底:按摩患者的脚底,从脚心开始向足跟方向推拿,可以缓解头痛、咳嗽等症状。
•揉捏风池穴:将食指和中指并拢,用力按摩颈部风池两侧的肌肉,可以缓解头痛、咳嗽等症状。
•捏揉涌泉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足底涌泉穴,轻轻揉捏,有助于缓解咳嗽、发热等症状。
结语以上是针对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案的简要介绍。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常见病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
下面将介绍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案。
首先,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外感发热的患者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两种类型。
表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解表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银翘散、板蓝根等。
而里证则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大汗、尿黄等症状,这时可采用清热泻火的中药进行治疗,如白虎加人参汤、凉茶等。
因此,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注重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外感发热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以免刺激病情加重。
同时,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淡的汤粥等,有助于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此外,中医还强调外感发热患者的情志调理。
外感发热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情绪激动、疲劳过度,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病情。
最后,中医护理外感发热还包括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外感发热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可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病情的缓解。
总之,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对于外感发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同时注重饮食调理、情志调理、运动和休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对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感染病原体引起,如病毒或细菌。
中医学认为,外感发热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发热等症状。
中医的护理方案旨在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病原体的排出,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本文将介绍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1. 饮食调理外感发热时,人体内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抵抗病原体。
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 多饮温热开水:可以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缓解发热症状。
- 适量摄入营养食品:如蔬菜、水果等,以增强免疫力。
2. 中药调配中药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药材的疏风解毒,护补气血等作用来促进康复。
- 药物选择:常用的中药有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散的功效。
- 中药煎煮:将药材浸泡于水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饮用药汤,能够增加药效。
- 注意服药时间: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安排中药的服用时间。
3. 穴位按摩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 大椎穴:位于颈椎上缘,按摩此穴位可以发散风热,缓解头痛、鼻塞等症状。
-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肩颈疼痛和咳嗽等症状。
- 太渊穴:位于足三里下1寸,按摩此穴位能够补益气血,增加人体抵抗力。
4. 参加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消耗体力。
- 注意锻炼时间:避免在体温较高时进行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 保持适度休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注意事项- 外感发热的护理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如果病情加重或持续多日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 若要使用中药,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外感发热是指由于外界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包括感冒、流感等。
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穴位按摩、食疗调理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外感发热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方案一: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主要方式。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并缓解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1.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发热、喉咙痛等症状。
2.银杏叶:能够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并且对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3.薄荷叶: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外感发热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乱用药物。
方案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按摩的常用穴位有:1.风池穴:位于颈部,两侧靠近颅缘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活血祛瘀,缓解头痛、颈痛等症状。
2.肺俞穴:位于背部,两侧脊柱旁,第三胸椎棘突下。
按摩肺俞穴可清热解毒,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按摩时,可使用适度力度,每个穴位按摩约3-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
方案三: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促进康复。
在外感发热期间,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外感发热患者的食疗调理建议:1.温降饮食:可食用一些具有降火、退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柚子等。
2.滋阴清热食物:可食用一些清淡的滋阴食物,如芦荟、百合、银耳等。
3.袪湿食物:可食用一些可能有湿气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等。
饮食调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寒凉食物。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片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片外感发热是指因感受外邪导致的发热症状,可以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等
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整饮食,适量休息,中药
调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调整饮食:外感发热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花椒等,以免加重症状。
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清汤等,以保持机体营养平衡。
此外,多饮水有助于解热,促
进体内湿热排出。
二、适量休息:外感发热是身体的防御反应,需要适当休息,以增强
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缓解。
在发热期间,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外感发热时,应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避免接触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以防止病情传播。
在
咳嗽或打喷嚏时,可以用纸巾或肘部掩盖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掩盖,减少
病毒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避免干燥,可使用加湿器等
工具。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是调整饮食、适量休息,中药调理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外感发热的护理不仅需要中医的帮助,还需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指导。
最重要的是要重视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勤洗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能
力和抵抗力,减少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舌苔白膩。
(四)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髙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恶寒、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刮痂,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二)头痛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等穴。
(三)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扌鼻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2)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1.刮疥(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片课件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 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 尖等穴。
3.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 品,如丝瓜、冬瓜、绿豆汤等。
4.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 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五、护理效果评价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
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 风热犯表证□ 暑湿袭表证□ 卫气同病证□ 其他: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谢谢!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 医护理方案
2015.11.13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 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 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 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
(二)特色技术
1.刮痧。 2.中药保留灌肠。 3.中药泡洗。 4.穴位按摩。 5.耳穴贴压。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证: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 葱白、红糖等。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证: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 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中医外感发热护理健康宣教内容
中医外感发热护理健康宣教内容
外感发热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表证,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针对外感发热,中医在护理健康宣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介绍:
1.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清汤、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
分摄入,多喝温水有助于排汗散热。
2. 休息调养,患者应尽量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
提高免疫力,加快康复。
3. 环境卫生,在发热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避免受凉,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4. 心理调适,外感发热时,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
情况,家人朋友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恢复。
5. 中医药调理,可以适当采用中药调理,如藿香正气水、银翘
散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总的来说,外感发热的护理健康宣教内容主要是通过饮食调理、休息调养、环境卫生、心理调适和中医药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扩散传播。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
有所帮助。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外感发热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症状。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由风寒、风热、风湿等外邪入侵人体所致,治疗应当以药物为主,并配合适当的中医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
1.饮食调理:在发热期间,宜多饮用温开水以促进排汗,帮助体温调节。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可以适量摄入温补性食物,如鸡汤、煲汤等,有助于补充体力。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因过度封闭而使病情加重。
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3.中药熏蒸: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材,如薄荷、百部、苍术等,熬制成药浴水,进行蒸泡或蒸汽熏蒸,有助于清热解毒,缓解症状。
4.中医按摩:可采用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促进排汗和体内湿气的排除。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大椎等。
5.中药浸泡: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加入温水中浸泡,然后用来洗澡。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药物成分进入体内,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6.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熏,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正气的恢复,从而改善发热症状。
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以清热解毒为主,通过药物的治疗和上述护理措施的配合,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促进病情的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和进行中医护理时,应根据个人体质,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方法是针对轻度病情和较为平稳的患者而言,对于严重感染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最后,强调预防胜过治疗,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是最好的护理方法。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常见症状/证候护理效果评价如下。
(一)恶寒、发热(1)无(0分):无恶寒,体温正常。
(2)轻度(1分):很少恶寒、发热,体温下降或正常。
(3)中度(2分):恶寒、发热稍减轻,体温稍下降。
(4)重度(3分):恶寒、发热加重,体温持续升高。
护理效果评价:(1)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册(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且V70%。
(4)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V30%。
注:本书后面各篇的治疗效果评价均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
(二)头痛(1)无(0分):没有头痛。
(2)轻度(1分):轻度头痛,基本不影响睡眠及工作。
(3)中度(2分):有明显头痛,影响睡眠及工作。
护理效果评价:(1)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册(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且V70%。
(4)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V30%。
(三)咳嗽、咳痰(1)无(0分):咳嗽减轻或无咳嗽、咳痰,病情稳定。
(2)轻度(1分):偶有咳嗽、咳痰,不影响正常生活。
(3)中度(2分):咳嗽、咳痰稍减轻,睡眠及生活稍改善。
(4)重度(3分):咳嗽、咳痰频率高,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
护理效果评价:(1)痊愈: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95册(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症状积分减少270%,且V95%。
(3)有效: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症状积分减少230%,且V70%。
(4)无效:症状未消失,程度未减轻,症状积分减少V30%。
(四)鼻塞、流涕(1)无(0分):无鼻塞、流涕或症状明显减轻,病情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
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舌苔白腻。
(四)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二)头痛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等穴。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2)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
1.刮痧(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操,以增强体质。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证: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
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证: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3.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丝瓜、冬瓜、绿豆汤等。
4.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4 / 8文档可自由编辑
5 / 8文档可自由编辑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6 / 8文档可自由编辑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7 / 8文档可自由编辑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