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单元 酸和碱 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单元 酸和碱 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用品: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浓盐酸、浓氨水、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pH 试纸、玻璃棒、滴管、烧杯、玻璃片、温度计。

一、知识回顾在上一课题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碱以及它们的性质,了解了酸和碱各自具有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了解酸碱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酸和碱在水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一、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典型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酸的腐蚀性及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浓硫酸的稀释,能熟练取用酸溶液。

3.知道并掌握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知道常见的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

5.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6.知道并掌握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1.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梳理知识,使零碎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验技作的技能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况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增强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5.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通过活动探究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及碱的化学性质,并根椐其性质思考其用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7.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终学龄前习的终身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强化生活和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进行遵重科学实验的教育。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1.酸碱各自相似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对知识的拓展归纳能力。

4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6.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意识。

四、难点:1.书写酸碱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第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第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媒 体教 具
醋、稀盐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回忆]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和碱?
[设问]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
[回想]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
[讨论]根据以上知识,试讨论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的方法。
[活动与探究]
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 标
解 读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会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内容分析: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知识

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及反思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化学故事引入酸碱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酸碱的名称、性质、用途,结合实验现象进行阐述,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实验:设计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4)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鼓励: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关于酸和碱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 **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重点是对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
-学会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性质、用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以及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正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酸碱度、治疗胃酸过多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3.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使用颜色、图形、符号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示例板书设计:
```
酸碱中和反应
----------------
定义:酸+碱→盐+水
原理:H+ + OH- → H2O
实验操作:
1.准备酸碱溶液
2.滴定实验
3.观察中和点
(2)相关实验视频:提供几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视频,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反应过程。
(3)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一些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以供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学生阅读。
(4)酸性、碱性物质的常见例子:列举一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和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4)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学生可以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酸碱中和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实验法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加深对反应原理的理解。此外,实验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1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指示剂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1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中和反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涂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这是什么道理呢?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是利用了熟石灰的什么性质呢?(合作交流)(一)中和反应活动1[实验] 取少量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再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

[提问] 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结] 溶液颜色变成了无色。

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如下:NaOH+HCl===NaCl+H2O。

活动2[讲解] 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如:2NaOH+H2SO4===Na2SO4+2H2OKOH+HCl===KCl+H2OCa(OH)2+2HCl===CaCl2+2H2ONaOH+HNO3===NaNO3+H2O硝酸活动3[讨论]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等的组成特点。

[归纳] 生成的NaCl、Na2SO4、KCl、CaCl2、NaNO3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小结] 1.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活动4[提问]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投影]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有些无机肥料,也会使土壤呈酸性。

另外,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施用适量的熟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2.处理工厂的废水有些工厂,尤其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反应为:Ca(OH)2+H2SO4===CaSO4+2H2O。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问:①需要那些药品?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1)、有明显现象。

例(略)(2)、无明显现象。

例(略)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

②需要那些仪器?引:1: NaOH+HCl,2: NaOH+H2SO4,3: Ba(OH)2+HCl均无明显现象,怎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呢?组织学生具体针对“NaOH+HCl”这一组再设计、再探究。

组织学生交流设计与新一轮探究组织学生探究生成物:1: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2、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5、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1、组织小组讨论:“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也有的含氢氧化铝)①课件展示: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处理工厂的废水.课后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1、介绍茶瓶的水垢。

2、提出要求: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水垢.作业板书设计补充习题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NaOH+CO2=Na2CO3+H2OB。

CaCO3+2HCl=CaCl2+H2O+CO2↑C。

2019年度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度版本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常见的碱【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常有的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的腐化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知道碱拥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归纳碱的通性。

(4)会熟练书写碱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1)依照碱拥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学会从微观角度解说碱的通性。

(2)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取悉识,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身边常有物质,帮助学生认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在活动与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化学实验的变化美,增进学生对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授课要点及难点】要点:(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类物质拥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碱的通性。

难点:碱类物质化学通性的总结及拥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授课方法】解说法、实验研究法、分组谈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微课学习【授课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20%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蒸发皿、点滴板、滴管;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

【授课授课设计】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创立问题情境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起初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尔后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娇艳的大红字“NaOH”呼之欲出。

我们已经经过实验认识了几种常有的酸,现在我们仍经过实验来认识常有的碱。

学生个个喜不自胜,无不吃惊。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授课于游戏中。

新课【提出问题】NaOH固体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研究NaOH固体的重要的物理性质。

谈论、设计、交流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领悟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一、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典型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酸的腐蚀性及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浓硫酸的稀释,能熟练取用酸溶液。

3.知道并掌握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知道常见的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

5.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6.知道并掌握几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⑵过程与方法:1.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梳理知识,使零碎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验技作的技能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况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增强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5.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通过活动探究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及碱的化学性质,并根椐其性质思考其用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7.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终学龄前习的终身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强化生活和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学生进行遵重科学实验的教育。

5.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1.酸碱各自相似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2.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对知识的拓展归纳能力。

4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6.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意识。

四、难点:1.书写酸碱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酸,碱化学性质,并能熟练运用“两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研究化学性质。

3.酸碱性知识重点理解,巩固记忆,提升能力。

4.对知识的拓展归纳能力。

5.让学生在课堂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方法:1.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训练,全面发展。

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验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

一、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等,二、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

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2.实验探究法,归纳比较法。

3.巩固拓展练习法。

六、教具:教师用具:试管,胶头滴管,CuSO4溶液,FeCl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NaCO3溶液.一案三单。

学生用具:一案三单。

七、教学设计:一、物质的简单分类①单质②①③氧化物纯净物②①化合物②③二、几种常见的酸----(HCl, H2SO4)(一)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活动与探究]学生阅读课本第50-51页,并预习填写:(复习回归课本)(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 学生阅读课本第50-51页,并预习填写:(复习回归课本)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交流]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

[反思]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想法?(使用浓硫酸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

)[教师讲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那浓硫酸与水作用时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稀释稀硫酸?[设问]能否将上述实验稍作调整,将水注入浓硫酸里?[学生小结]1.浓硫酸:(1)有,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2)浓硫酸具有,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冲洗,然后涂上3%~5%的溶液。

[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类似浓硫酸的操作?为什么?(二)酸的化学性质----(HCl和H2SO4)小组合作联想典型代表物分析归纳1 酸的通性:酸的通性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②酸+活泼金属+H2③酸+金属氧化物+④酸+碱+⑤酸+(某些)盐+三、几种常见的碱------ ( NaOH, Ca(OH)2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1.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烧碱。

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2.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小组合作联想典型代表物分析归纳2 碱的通性:碱的通性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指示剂变,使无色酚酚试液变.②碱+盐+③碱+酸+④碱+非金属氧化物+四、两个“表”(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酸碱盐溶解性表五、八大沉淀.--- 学生口述颜色⑴、AgCl( ) ⑵、BaSO4( ) ⑶、BaCO3( ) ⑷、CaCO3( )⑸、Mg(OH)2( ) ⑹、Al(OH)3( ) ⑺、Fe(OH)3( ) ⑻、Cu(OH)2(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根据学生考试失误加作三组实验,强化实验现象,其余的课前让学生记忆。

演示实验:CuSO4溶液与NaOH溶液;FeCl3溶液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叛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⑤碳酸钡和硝酸银溶液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液⑦铜和稀盐酸⑧铁和硫酸铜⑨铜和氯化银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铜学会归纳 1⑴金属和跟酸、金属跟盐能否发生反应,要根据加以判断.⑵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盐.⑶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⑷钠,钾等化学性质极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学会归纳 2⑴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的沉淀、气体或水生成.⑵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拓展提升]1.有Na2SO4,Na2CO3,NaCl,NaOH四种溶液,分别与某些物物质反应都可以行化合物A,则A是,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⑴⑵⑶⑷2.有三种溶液,其溶质分别是:甲为氯化物;乙为碱;丙为钠盐.取上述溶液进行实验,有下列现象:⑴甲、乙两种溶液混和出现蓝色沉淀;⑵甲、丙两种溶液混和无明显现象;⑶甲、丙两种溶液混和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可以判断:甲为:;乙为:;丙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学生取两份A溶液做下例实验,其过程如下所示:一份加氯化铜蓝色取滤液加入白色溶液沉淀B AgNO3溶液沉淀C 两滤A液白色另一份另加K2SO4白色取滤液加入蓝色混合沉淀F溶液沉淀D CuSO4溶液沉淀E⑴试判断:A是B是⑵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生成C沉淀的反应;②生F沉淀的反应;③生成D沉淀的反应;④生成E沉淀的反应;八、板书设计一、物质的简单分类二、几种常见的酸----(HCl, H2SO4)(一)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二)酸的化学性质----(HCl和H2SO4)酸的通性三、几种常见的碱------ ( NaOH, Ca(OH)2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碱的通性四、两个“表”(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酸碱盐溶解性表五、八大沉淀八、课后反思: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如何摆脱旧模式,使学生乐学,授予学生“渔”而非“鱼”,怎样通达“三维目标”?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支撑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我们的课堂形成先进的课堂文化,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和;二是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学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体现是:打破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把酸、碱、提炼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酸、碱、的化学性质。

老师示范引领探究了酸碱的化学性质,总结了探究的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后,再让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

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老师指路,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而课外的酸碱的实验现象的探究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使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完成训练题,掌握问题,使解题能力得到升华!教学实践亦表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能让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探究,乐于交流,愿意合作,促使他们在亲身经历和亲自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变化,掌握学习的方法,手段,途径,培养了创新意识.力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继续学习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