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
40编号【下载】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40编号【下载】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观范围内的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理、生态及遗传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为医学、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微生物学教程》是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微生物学教材,已经出版了第三版。
本文对该书进行简要介绍,并提供下载资源。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由周德庆教授编写,共分为14章,包括微生物的概述、细菌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特征、细菌的营养代谢、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微生物群落与生态、微生物的应用、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等。
该书既着眼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应用,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科学性,是一本比较可靠、全面、系统的微生物学教材。
对于学生而言,本书通俗易懂,注重概念的阐述和命名规则的解释,有助于认识和记忆微生物学知识点。
对于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而言,本书引述了很多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微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状况。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的特点在于更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知识进展,其中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群落与生态、微生物的应用等领域都得到了更新和拓展。
此外,本书还设计了很多有趣的练习题和实验方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微生物学的知识点。
总之,对于对微生物学感兴趣的人士而言,《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是一本相对全面、系统、科学的微生物学教材,值得阅读和参考。
此处提供该书的下载资源,供读者参考。
请注意使用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进行商业用途或侵犯版权行为。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微生物是指形态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是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分为五个时期。
史前期是朦胧阶段,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地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初创期是形态学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代表人物是微生物学的先驱者XXX。
奠基期是生理学时期,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是XXX和XXX。
发展期是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表人物是生物化学奠基人E.Büchner。
成熟期是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微生物学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讨微生物的分子结构、代谢、遗传等方面,代表人物是分子生物学奠基人Watson和Crick。
微生物学是一门从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的学科,其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
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教程真细菌(eubacteria)包含:通俗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第一节真细菌(Eubacteria)一、一样形状及细胞构造(一)个别形状和分列(P28):全然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1、球状1)概念:细胞个别呈球形或卵形。
2)分列:不合种的球菌在细胞决裂时会形成不合的空间分列方法,常被作为分类依照。
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等。
3)例子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淋病奈瑟氏球菌;C 肺炎链球菌2、杆状1)概念: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样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固,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刻、培养前提不合而有较大年夜变更。
2)分列:杆状细菌的分列方法常因进展时期和培养前提而产生变更,一样不作为分类依照。
3)例子:A 枯草芽孢杆菌;B 地衣芽孢杆菌;C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D 结核分枝杆菌;E 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杆菌;F 破感冒梭菌3、螺旋状:弧菌,螺旋菌、螺旋体菌弧菌:菌体只有一个曲折,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例子:霍乱弧菌;寄生性弧菌-----蛭弧菌螺旋菌:菌体反转展转如螺旋,螺旋数量和螺距大年夜小因种而异。
鞭毛二端生。
细胞壁坚强,菌体较硬。
螺旋体菌:菌体柔嫩,用于活动的类似鞭毛的轴丝位于细胞外鞘内。
例子:梅毒密螺旋体4、其它外形柄杆菌(prosthecate bacteria):细胞上有柄(stalk)、菌丝(hyphae)、附器(appendages)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点性的细柄。
星形细菌(star-shaped bacteria );方形细菌(square-ahaped bacteria)4)专门形状情形前提的变更:物理、化学因子的刺激阻碍细胞正常发育;培养时刻过长:细胞衰老;养分缺乏;自身代谢产品积聚过多。
情形前提复原正常。
(二)大年夜小1、范畴:最小:与无细胞构造的病毒相仿(50 nm);最大年夜:肉眼可见(0.75 mm),(Thiomargari ta namibiensis)(0.75mm);最小:nanobacteria;最大年夜和最小细菌的个别大年夜小悬殊:一样细菌的大年夜小范畴:球菌:0.5 ~ m (直径)μ1m(长度)μm (直径)X 1~ 80 μ杆菌:0.2~ 1m (直径)X 1~ 50μ螺旋菌:0.3~ 1 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μ2、测量方法:显微镜测微尺;显微拍照后依照放大年夜倍数进行测算;2、细菌大年夜小测量成果的阻碍身分(拜见P 31)(三)细胞的构造一样构造:一样细菌都有的构造;专门构造:部分细菌具有的或一样细菌在专门情形下才有的构造。
(完整word版)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
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
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
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 DOCX 文档(一)
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知识点——周德庆绪论微生物与人类一.什么是微生物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不是一切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例:费式刺尾鱼菌,大小:75μm(宽)X200~600μm(长)纳米比亚珍珠硫细菌,大小:直径100~300μm,最大750μm 3.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细胞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解析:形体微小:一般小于100μm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无细胞结构低等生物:进化地位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并非分类学术语,而是根据生物体的大小而被人为的划分在一起。
4.微生物类群:①原核生物: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蓝细菌、细菌、古菌。
(支衣立放蓝细古)②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生物(藻类、原生生物)③非细胞生物:(真)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要考)1.个体小,面积大:比表面积大(产生其余四个共性)2.吸收多,转化快: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控机制5.分布广,种类多:“无孔不入,随遇而安”微生物多样性的体现①物种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③代谢产物多样性④遗传基因多样性⑤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史前时期:微生物感性的认识时期2.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的认识时期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首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3.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学之父(提出胚种学说,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巴斯德消毒法、分离出引起蚕病的微生物、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方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则。
(发明固体培养皿,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实验技术,利用平板分离法寻找并分离到许多病原菌——发现结核病原菌)3.发展时期:微生物生物化学发展时期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提出酶的概念费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生抑菌物质—青霉素4.成熟时期:微生物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主要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教程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
②生长旺,繁殖快。
③吸收多,转化快。
④适应强,易变异。
⑤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内容:①物种的多样性。
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④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4、本章小结:①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小、简、短”。
②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三菌”:蓝细菌、放线菌、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
还有“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③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④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阮病毒)5、认识微生物克服的四个障碍: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原核生物的定义: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2、细菌的定义:一类细胞简短、胞壁坚韧、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较强的原核生物。
3、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um 量度其亚细胞构造则要用:nm 典型细菌的大小可用E-coli细菌做代表。
迄今为止的最大细菌: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最小细菌:纳米细菌4、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以免细胞受到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②赋予细菌对噬菌体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特定的抗原性。
③阻碍外来有害大分子进入细胞。
④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
5、原核生物细胞壁的结构及成分:6、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是真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1、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糖氨通过β-1,4-糖苷键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β-1,4-糖苷键易于被广泛存在于人类眼泪、鼻涕中的溶菌酶溶解。
2、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通过L型和D型交替连接而成。
3、肽桥:是形成“肽聚糖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G-细菌肽聚糖的构造可以以E-coli为代表,其肽聚糖层埋藏在LPS层之内。
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教程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一章: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即三菌三体细菌:形态细而短(0.5um×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基本形状:球形、杆形(细菌种类最多)、螺旋形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的不同:球菌分有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螺旋菌又有弧菌、螺菌、螺旋体及其它形态的细菌有星形、方形、柄杆状和异常形态。
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细胞壁主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
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肽聚糖:60-95%、磷壁酸:10-30%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肽聚糖单体组成:1、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 -1,4糖苷键相连接;(这一双糖单位易被溶菌酶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死亡。
)2、四肽尾3、肽桥:甘氨酸五肽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可分为两类: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脂多糖构成: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脂多糖的主要功能;1`、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2、LPS负电荷较强,与磷壁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a2+等阳离子以提高其在细胞表面浓3、度的作用,对细胞壁结构起稳定作用4、LPS结构的多变,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5、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6、具有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的部分选择性屏障功能(性菌因存在LPS外膜,比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的毒害)古生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如产甲烷菌)和大多数嗜极菌古生菌的细胞壁结构:古生菌中除(热原体属)无细胞壁外,细胞壁中没有真正的肽聚糖。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微生物学是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食品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本课程旨在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长及代谢特性、微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微生物的应用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长及代谢特性;•了解微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掌握微生物的应用;•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及代谢特性。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分类特征。
2.微生物生长及代谢微生物生长的条件、生长周期、生长曲线。
微生物代谢的种类、特点及代谢路径等。
3.微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作用和意义。
微生物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产业的关系。
4.微生物应用微生物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5.微生物实验技术常用微生物实验技术、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微生物鉴定技术。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其中实验为主要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1.讲授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发展趋势。
2.实验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涵盖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毒理特性、微生物生长及代谢、微生物应用等方面。
在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到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水平及实验组织能力。
3.研讨在研讨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阅读相关文献、讨论微生物学与环境、医学、食品等领域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及团队合作能力。
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考核采取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实验报告、笔试、论文等。
1.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张贴必要的记录表格,撰写实验报告,从而能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有关的实验技能。
2.笔试笔试方式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度。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二版)
制的遗传因子,以核酸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无 细胞外存在形式。
整理ppt
1、质粒的物理性状 环状 dsDNA,一般为超螺旋状。 大小 1—1000kbp。
2、质粒的复制 DNA合成靠细胞中的酶。 复制起始 质粒控制 子细胞中质粒的拷贝数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第4节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主要有:有性 杂交,准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和遗传转化。
整理ppt
一、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有性杂交
酿酒酵母有性生殖的分子机制:
酵母有两种配子,分别为a和α。 a 配子的MAT位点是 a基因:产生a 因子;细胞表 面只有α 因子的受体。 α 配子的MAT位点是α基因:产生α 因子;细胞表 面只有 a 因子的受体。 在每种配子细胞中,基因组的其他位置上有a和α 基因的拷贝,他们是转型的贮备基因。这种机制叫 “暗盒”机制(cassette mechanism)
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
整理ppt
1—3/细胞 >100/细胞
绝大多数G+菌的环状质粒的复制是滚环式复制。
整理ppt
绝大多数G 菌环状质粒的复制是θ 式复制
整理ppt
绝大多数线性质 粒的复制是将一 种蛋白质结合于 每条链的5’端 作为引物。
整理ppt
3、各种质粒之间的相容性 相容性质粒(compatible plasmids):不同的 质粒共存于同一个细胞,这些质粒互为相容性 质粒,否则称为不相容性质粒(incompatible plasmids)。相容与否由质粒基因控制。 4、质粒在细胞中的存在、转移和消除 (1)存在
整理ppt
微生物学教程
真核微生物(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 Algae (藻类) • Fungi (真菌)
• Slime molds • Protozoa
(原生动物)
(粘菌)
动、植物界与微生物界个体大小的比较
Km
m
mm
m 微生物界
(包括动、植物 的单细胞培养株)
nm
动、植物界
对1cm3固体作10倍系列三维分割后的比面值变化
• 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使微生物生产生化药物
2、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里程 碑
• 自然发酵与食品、饮料的酿造 • 罐头保藏:1804年法国厨师N.Appert发明食品的玻璃 瓶罐藏技术。
• 厌氧纯种发酵技术
• 深层液体通气搅拌培养 • 代谢调控理论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 生物工程的兴起
生物工程学
3、微生物学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 以菌治病,以菌治虫(微生物农药) • 以菌治草(微生物除草剂) • 以菌当饲料(单细胞蛋白作饲料) • 以菌当蔬菜(蘑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 • 以菌增肥(固氮菌) • 以菌促长(赤霉素等促进植物生长) • 以菌当药物(药用真菌) • 以菌产沼气(产甲烷菌)
4、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
第一章 绪论
生物界的组成
生物界
宏生物 动物、植物
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病毒
主要内容
• 什么是微生物? • 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 微生物学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
• 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一、What is microorganisms/microbes?
•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
• 生态食物链中的主角 • 污水处理中的主角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1章绪论1、教材:2、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参考杂志“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二、微生物与我们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酱油等等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鼠疫;天花;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
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一)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二)微生物的发现(列文虎克):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1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几种对人类和牲畜危害很大的疾病,如鸡瘟、牛羊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等,并发现引起这些病害的病原体,制成疫苗,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免疫学奠定基础。
(挽救了许多人、畜生命)(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15-20min)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2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四)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1953 Watson和Crick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t1977 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1982~1983 Prusiner 发现朊病毒(prion)(五)20世纪的微生物学1、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微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研究免疫学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寻找化学治疗药物、分析微生物的化学活性。
微生物学教程ppt课件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
概念: 肽聚糖是由 N—乙酰胞壁酸(NAM) 和N—乙酰葡糖胺(NAG) 以及少数氨基酸短肽链组 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的大 分子复合体
2019
-
29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肽聚糖单体
由NAG 、 NAM 、肽尾、肽桥构成
2019
-
30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脂多糖; 蛋白质层:脂蛋白、 基质蛋白、 外壁蛋白; 磷脂.
2019 41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
脂质A:两个葡糖胺连接多 个脂肪酸,为内毒素 的中心。 核心多糖:与脂质A相连,由 糖及其衍生物组成。 O-侧链:短多糖链,其顺序有 菌种特异性,具有诊断 细菌学意义。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一)原核微生物
2019
-
1
一、研究形态构造意义 二、原核微生物类群
三菌:
光能营养:蓝细菌
化能营养:细菌、放线菌
三体:
可以培养:支原体
专营寄生: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2019
-
2
第一节 细菌
本节提要: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繁殖和培养
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2019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
葡萄球菌
8
2.
杆菌(bacillus)
2019
-
9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2.
杆菌(bacillus)
短杆菌
2019
长杆菌
-
梭状芽孢杆菌
10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3. 螺旋菌(spirilla):螺旋状的细菌。螺旋不满 一圈称为弧菌(vibrio),满2~6环称为螺旋菌 (spirllum),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的称为螺旋体 (spirochaeta)。
微生物学教程
微生物学教程微生物学教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分类以及其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是指裸露的眼睛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异养微生物。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形式之一,其存在已经有几十亿年的历史。
细菌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通过分裂繁殖,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生物体内,还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细菌可以造成疾病,而另一些则能够发酵制造食物和药物。
真菌包括多种形态,从单细胞酵母菌到多细胞的菌丝体。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包括空气、土壤、水和植物体内。
真菌可以生产各种有益的物质,如食物中的味道和香味,也可以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但有些真菌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病原体。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存活和复制。
病毒是导致多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或通过昆虫传播。
病毒被认为不是真正的生命形式,因为它们无法独立进行代谢和自我复制。
原生动物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是真核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
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水中和土壤中,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原生动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可以引起疾病,而另一些则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养微生物是一类不依赖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吸收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异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和消化道中。
异养微生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很大,它们可能参与有机物的降解和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除了研究微生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微生物学还涉及到微生物的鉴定和检测方法,以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医学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生态、分类和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是所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
血球计数板结构示意图
1、菌悬液制备: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至适当倍数 (100倍);
2、将血球计数板及专用的厚盖玻片擦干净后,盖 玻片盖在中央的计数室上;
3、加样品:用无菌的吸管将菌悬液在盖玻片边缘 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 入计数室,吸去多余的菌液;
实验考核办法:
1、平时成绩占70%,期末卷面成绩占30%。 2、每次实验课预习报告占30分,实验操作占50分,结果
与讨论(实验报告)占20分;∑实验得分/9,为平时成 绩。 3、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实验课成绩记为不及格;无故缺 课一次,本次实验为零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0分; 逃避值日或实验后未整理实验台,扣20分;喧哗、接听 手机、随意走动,扣10分。
酵母细胞形态图
(二)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分类鉴定 的重要依据之一。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必须 借助于测微尺和显微镜。 测微尺由镜台测微 尺和目镜测微尺两部分组成。使用前须先用镜 台测微尺进行标定,求出某一放大率下,目镜 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用目镜测 微尺直接测量细胞的大小。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观察、显微计数与 显微测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并能通过染色鉴别其死活。 2、了解测微尺的原理并掌握细胞大小测定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并熟练掌握镜检计数法。
二、实验材料
1、培养12~48小时的啤酒酵母。 2、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
球计数板等。
三、实验内容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
1、原理:酵母菌为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 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用美蓝染色液可对酵 母菌细胞进行死活鉴别。活的酵母细胞,因体内新 陈代谢旺盛,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能把美蓝还原为 变为无色的美白。因此,染色后活细胞无色,死细 胞呈蓝色,而衰老细胞则呈淡蓝色。
2、水浸片法观察酵母细胞形态及无性繁 殖方式
四、实验报告
1、绘制出酵母菌细胞形态图。 2、计算所观察酵母的大小。 3、计算酵母菌培养液的浓度。 4、说明如何校正目镜测微尺? 5、说明酵母菌美兰染色每格
台尺的格数
长度 = ———————— ×10
(µm)
目尺的格数
2、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1)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片置于 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目的物,然后在油镜 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各占几格,计 算其大小。 (2)取酵母菌水浸片标本,同上法在高倍镜下 测量酵母细胞的长和宽, 注意:一般测定微生物细胞的大小,通常测量 10~20个菌体,求出平均值,即可代表该菌体 的大小。
实验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与单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与荚膜染色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观察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酵母菌形态观察、显微计数与显微测量技术 实验五、霉菌形态观察与各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 实验六、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七、菌种分离纯化技术与平板菌落计数 实验八、水质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九、消毒与灭菌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加强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的理解,掌握研究微生物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手段,培 养分析问题和从事实践应用的能力。为上好实验课,必须做到: 1. 安全第一!注意水、电、门、窗安全;如有意外,及时报告 2. 严守纪律!严禁迟到、喧哗,吸烟、接打电话,做与实验无 关的事情,不要随意走动。 3. 认真完成实验。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实验操作要细心谨慎,认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认证完成实验报告。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 4. 爱惜仪器,保持秩序。每次实验之后必须清理好实验台,待 实验老师检查之后才能离开。
4、显微镜计数:加样后静止片刻,先用低倍镜找 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注意: (1)浓度适宜: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约有 6~10个菌体为宜。 (2)计数原则:计数时,取左上、右上、左下、右 下、中央五个中格(共80个小格)计数;对于压线 的菌,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对于正在出芽的酵 母,若子细胞大于母体的1/2则单独计数;对于视野 中细胞团不予计数;酵母菌有自絮凝特性,取样时要 混匀。 (3)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在用水冲洗干净, 切勿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 检,观察每个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它沉淀物, 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滴加一滴碘液于干净载玻片中央,按 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 母培养物于碘液中混匀,使呈轻度浑浊。 加一洁净盖玻片,注意勿产生气泡,制 成染色水浸片。高倍镜下观察酵母细胞 形状、大小及出芽情况。
3、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鉴别 加一滴0.1%美蓝染色液于干净载玻片中央,按无
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母培养物于美蓝 染液中混匀。加盖一洁净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高倍镜下观察,活细胞无色,死细胞蓝色,而衰老细 胞则呈淡蓝色。
(三)微生物细胞的镜检计数
原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 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 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 法。目前常用的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ffHause计菌器以及Hawksley计菌器等,都用于酵 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