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认识二教案
师总结:像这样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的分”。
3、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12块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份。(独立完成,小组代表发言,集体订正)
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小红花、钢笔、练习单、PPT课件
教学程序: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含知识形成过程和师生课堂教学活动)
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要素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二)提升练习
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6个杯子,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思考:每小题的杯子都是()个。为什么结果分到的盒数不同?
师总结:因为每份数量不同,所以分得的份数也就不同。总数相同,每份数量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每份数量越少,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平均分的认识(二)教案
教学内容:P10页,例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平均分(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引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意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3.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会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平均分”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平均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分配,而是要确保每个对象获得的数量相等。
2. 平均分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对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平均分的分配方法。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配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平均分的概念2. 平均分的方法3.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协助,进行一次家庭平均分活动,记录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分配不均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组活动的设计意图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平均分的分配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1. 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平均分
第二单元第2课时“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本第9页,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应该怎样放?2、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学生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可以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吗?指名学生回答师: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5)想到乘法口诀3×6=18(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平均分第2课时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平均分第2课时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平均分”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给定物品的平均分配。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分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正确计算平均分,特别是在分配不均时进行调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鞭、白板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
2. 讲解: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平均分第2课时人教版2. 平均分的概念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4.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实践题:让学生在家庭中找到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平均分(2)》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以及如何求出平均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的方法。
难点:如何求出平均分,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堆糖果,要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应该如何分?2. 讲解概念:通过引入的情境,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即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相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的题目,如:有15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5. 教学拓展:讲解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平均分,如:家庭成员共同分摊家务活。
六、板书设计板书平均分(2)板书内容:平均分概念: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求平均分方法:总数÷ 人数 = 平均分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可以想到哪些场景可以用到平均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次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如:分水果、分零食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具体的卡片作为教具,让学生将这些数字平均分成两份。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初步接触到平均分的概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等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平均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主题为“平均分(2)”。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平均分解决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团队平均成绩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物品或数值平均分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平均分概念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2. 计算过程中的精确度:在进行平均分计算时,学生需要精确地进行数值分配,避免出现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平均分的实例。
2. 学具:计算器,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平均分的计算;小组活动材料,如糖果、铅笔等,用于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讲解加深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分配糖果或计算团队的平均成绩。
板书设计1. 平均分(2)2. 主要内容:平均分的定义、计算步骤、实际应用例子。
3. 辅助图表:平均分的计算示例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家务。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小组活动和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环节目的: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平均分的情况,如分食物、分玩具等。
但是,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仍然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
例如,教师拿出一些水果,告诉学生有两个人要分这些水果,让学生想办法公平地分给两个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情境: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要分24个糖果,每个学生应该分到几个糖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用语言描述“每几个一份”的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单、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学科素养
数感
量感
符号
意识
空间
观念
几何
直观
数据
意识
运算
能力
推理
意识
模型
意识
应用
意识
创新
意识
√
√
√
√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的方法,会用语言描述“每几个一份”的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2)课时பைடு நூலகம்
课题
平均分(2)
课型
新授
时间
教材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除”就是“分”,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因此,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真正理解“平均分”。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根据份数来平均分,这节课学习根据给定的每份数来平均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 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情况, 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观察学生练习情况:通过观 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 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和指导
评价方式:通过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讲解。
教学资源:准 备一些水果图 片或实物,以 便进行演示和
操作。
讲解与示范: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示范平均分的计算 过程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每份的数量都相等。
计算平均分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的数量。
示范平均分的计算过程:以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分 的知识解决实际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 能力
03
教学内容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平均分的概念:将一定数量的物品、食物或人分成若干等份,使得每份的数量相同。
平均分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和处理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总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包括平均 分的概念、计算 方法及应用。
布置相关作业, 包括平均分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题和计算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 业的完成时间和 质量。
鼓励学生认真完 成作业,巩固所 学知识。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观察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平均分的应用:在小学数学中,平均分是重要的基础概念,对于后续学习除法、分数等 概念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第二课时
2.认真听师总结。
2.平均分,画一画
3.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条。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每份是多少根?先动手分一分,然后依次回答。
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师强调用完整语句表达平均分的结果。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全课总结。
2.布置作业。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和操作的有效结合,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懂得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按指定份数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或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怎样才算平均分?
2.把8个圆片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操作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2)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有哪些分法?
2.师:(1)无论怎样分,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等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1.(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也是3个。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平均分(2) (2)
文安县中小学课程教学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夏村小学课程名称:数学教师姓名: 金艳花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一课备课时间2017 年 4 月 26 日课题《平均分(2)》;第 2 课时(共 2 课时)教材分析及本课时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学情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表现,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法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具卡片学生学具卡片预设的教学环节、情景、活动和问题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那些分发是平均分,在括号里划“√”。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纸片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用纸片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
(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