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内容

合集下载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徒手肌力评定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徒手肌力评定内容:
1. 俯卧撑:测试上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测试者以俯卧撑的姿势,用手臂推起和放下身体,记录能完成的俯卧撑数量。

2. 引体向上:测试上肢和核心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手握水平杆,从完全下拉到腋下与杆接触,再推起身体到初始位置。

记录能完成的引体向上次数。

3. 跳远:测试下肢肌肉爆发力。

测试者站在起点,尽可能地跳向前方,记录跳远的距离。

4. 垂直跳:测试下肢肌肉爆发力。

测试者站在起点,以最大速度跳起,记录跳起的高度。

5. 仰卧起坐:测试腹肌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测试者躺在地上,手交叉放在胸前,上半身向前起坐,尽可能多次地完成仰卧起坐。

6. 侧支撑:测试腹肌和斜方肌的耐力。

测试者侧卧在地上,用一只手臂支撑身体,保持身体的稳定,记录能坚持的时间。

7. 俯卧撑握把宽窄:测试不同握把宽度下上肢肌肉的力量。

测试者在俯卧撑时,手臂分别放在比肩稍窄和稍宽的位置上,记录能完成的俯卧撑数量。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徒手肌力评定内容,具体的评定项目和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评定标准和目的而有所不同。

伤残鉴定 肌力评定分级标准具体内容

伤残鉴定 肌力评定分级标准具体内容

伤残鉴定肌力评定分级标准具体内容
伤残鉴定中,肌力评定分级标准主要依据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能力进行划分。

具体来说,肌力可以分为以下六个等级:
1. 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现象,即完全瘫痪,肌力完全消失。

2.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关节不能有效运动。

这意味着肌肉能够轻微收缩,但不能在水平面移动,也不能抵抗重力抬离床面。

3. 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全幅运动,即能作平面移动。

这表示肢体可以在床面上或水平面上移动,但不能够抬离床面,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

4. 3级:能克服重力作全幅运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

也就是说,患者可以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通常可以勉强抬离床面。

5. 4级:能克服重力,并能抵抗部分外加阻力,但抗阻力能力较健侧或者正常人明显降低。

这意味着患者的肢体可以抵抗一定的阻力,如抬起患肢的时候给予一定的阻力,可以感觉到患者的患肢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比正常稍弱。

6. 5级:能克服重力并能正常抵抗外加阻力运动,与健侧肢体或者正常人通常的肌力相当。

这是正常的肌力,能够正常活动,力量也跟正常一样。

从0级到5级,肌力逐渐增大,代表肌肉从完全不能活动到正常活动的恢复过程。

这些等级为伤残鉴定提供了具体的标准,有助于评估伤者的康复情况和确定相应的赔偿等级。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因不同的伤残鉴定机构和地区而略有差异。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健身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从而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或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标准是评定肌力的参考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手握力测定。

手握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测定者应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紧握测力仪,然后用最大力量握紧5秒钟,记录下最大握力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40-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20-30kg之间。

2. 屈膝力测定。

屈膝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仰卧位,双腿伸直,然后屈膝,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抬起小腿,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抬腿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50-20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00-150kg之间。

3. 推肩力测定。

推肩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肩,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推肩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60-8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40-60kg之间。

4. 蹲起力测定。

蹲起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站立,然后屈膝蹲下,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站起,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站起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200-2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150-200kg之间。

5. 侧平举力测定。

侧平举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侧面举起手臂,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侧平举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20-3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10-20kg之间。

以上是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动作标准,以及确保测定仪器的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肌力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1.评估肌力时,应充分考虑受试者是否存在疼痛、关节水肿,是否服用特殊药物,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环境等 因素; 2.注意禁忌症情况,关节不稳、骨折愈合不良、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 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情况,不宜进行肌力检查; 3.阻力情况:施加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 造成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监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4.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代偿动作出现;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 的变化。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屈曲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 股骨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近端,股骨粗线外
侧唇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解剖: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髋关节外旋
主动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解剖: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 外展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病历书写肌力评级标准

病历书写肌力评级标准

病历书写肌力评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历书写是医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的肌力评级更是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的肌力评级标准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病历书写肌力评级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肌力评级的定义肌力评级是对患者肌肉力量进行客观评估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从0到5的级别来描述肌肉的力量。

0级表示完全无法收缩的肌肉,5级表示正常肌肉力量。

肌力评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

二、肌力评级的方法1. 使用手动肌力评级法:通过医生用手触摸患者的肌肉,检查肌肉的力量和收缩情况来进行评级。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可以快速、直观地评估肌肉的力量。

2. 使用肌电图法:通过测量肌电图来评估肌肉的活动情况,客观地评估肌肉的力量。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肌力评估非常有帮助。

三、肌力评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肌肉群和疾病情况,肌力评级标准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肌力评级标准:1. 0级:完全无法收缩的肌肉,无肌肉力量。

2. 1级:能看到肌肉有微弱的收缩,但无法产生运动。

3. 2级:肌肉可以产生运动,但无法对抗重力。

4. 3级:肌肉可以对抗重力,但无法对抗轻阻力。

5. 4级:肌肉可以对抗轻阻力,但无法对抗强阻力。

6. 5级:肌肉可以对抗强阻力,具有正常肌肉力量。

四、肌力评级的意义1. 指导治疗:肌力评级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肌肉功能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计划。

2. 监测康复进展:通过反复进行肌力评级,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康复效果:肌力评级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康复效果,指导提前做好康复准备和心理疏导。

正确的肌力评级标准是医生进行病历书写和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肌力评级方法,并按照标准进行评估和记录。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肩关节屈肌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副动肌:胸大肌、肱二头肌 活动范围:0~18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仰卧位(1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伸肌
主动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 副动肌:肱三头肌、小圆肌 活动范围:0~6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0级),上肢内收内旋完成肩关节后伸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肌力评估禁忌证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 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肌力评估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 握力计、捏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法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
年龄 18~30 31~40 41~50 51~60 优 56以上 56以上 54以上 50以上 良 53~56 53~56 51~54 47~50 中 44~52 44~52 42~50 38~46 中下 39~43 39~43 37~41 33~37 差 39以下 39以下 37以下 33以下
女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
<20岁 男 kg 女 kg 42.6-45.2 22.8-23.8 20-30岁 46.2-48.5 22.7-24.6 30-40岁 44.5-49.2 28.0-30.8 40-50岁 47.3-49 21.5-23.4 50-60岁 43.5-45.9 18.2-22.3

肌力评定简要介绍

肌力评定简要介绍

肌力评定简要介绍肌力评定是指对人体肌肉力量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它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肌力评定进行简要介绍,从其定义、分类、常用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肌力评定是指通过测量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小来评估人体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评估肌力状态对于运动员的训练管理、康复科学以及老年人群体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肌力评定可以根据评估的目的、测量的位置和评估的方法等进行分类。

根据评估的目的可以分为运动性肌力评定和功能性肌力评定。

运动性肌力评定主要评估运动员在特定运动项目中的力量表现,而功能性肌力评定则关注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力量表现,例如下蹲、举重等。

根据测量的位置可以分为全身肌力评定和局部肌力评定。

全身肌力评定通常使用一些全身性训练项目进行测量,如卧推、深蹲等;而局部肌力评定主要关注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如手握力、腿缩肌力等。

根据评估的方法则可以分为直接评定方法和间接评定方法。

直接评定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肌力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力量的大小,如动作分析仪、力量平台等;而间接评定方法则是通过一些特定的体能测试项目来推测肌力水平,如跳远、引体向上等。

三、常用方法肌力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极限肌力评定和重复次数评定。

极限肌力评定是通过测量个体在单次最大耗力情况下的力量水平来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

常见的极限肌力评定方法有一次最大重量(1RM)测试和一次最大重复次数(1RMT)测试。

1RM测试是将个体推至最大负荷,测量其能完成的最大重量;而1RMT测试则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尽量多次的动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重复次数评定则是通过测量个体在一定负荷下的动作次数来评估肌力的耐力水平。

常见的重复次数评定方法有平均力量测试(APFT)和康复指数测试,其中APFT常用于军事体能测试,康复指数测试主要应用于康复治疗等领域。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
6、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
禁忌症: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肌力评定(MRC分级法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口面部肌肉检查方法
眼肌
• 眼轮匝肌:紧闭眼 • 上睑提肌:上眼睑上抬 • 右上直肌、右下斜肌:眼球向右上方转动 • 右上斜肌、右下直肌:眼球向左下方转动 • 内外直肌:眼球在水平内外转动
口面部肌肉检查方法
口肌
• 口轮匝肌:吹口哨时缩唇 • 提口角肌:冷笑 • 笑肌:得意洋洋地笑 • 颧大肌:微笑 • 颊肌:吹口哨时表情 • 降下唇肌:嘲弄 • 亥肌:怀疑、蔑视
结果分析
• 肌力低下是某些疾病或损伤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
• 肌力低下的原因包括:1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
2肌腱损伤;3废用性肌萎缩;4劳损;5由 于关节水肿而导致的肌力下降;6其他
• 判断患者是肌力下降、耐力下降还是两者
兼而有之。
• ……
器械评定
等长肌力检查
• 握力: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人握力指数>50
• 捏力:正常约为握力的30% • 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男性:105-200 女性:100-150
• 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器械评定
• 等速肌力检查:可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
2级
1级
拇指
• 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拇短屈肌 • 拇指掌指关节伸展:拇短伸肌 •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拇长屈肌 • 拇指指间关节伸展:拇长伸肌
主要肌肉的MMT评定
• 上肢
• 下肢
• 躯干
• 口面部
髋关节屈曲:髂腰肌
髋关节伸展:臀大肌及腘绳肌
髋关节内收:内收大肌、内收长短 肌等
髋关节外展:臀中肌、臀小肌及阔 筋膜张肌
3、2级
1级
肩胛骨上提(耸肩):斜方肌上部 及肩胛提肌

肌力评定分级的相关指标及标准

肌力评定分级的相关指标及标准

肌力评定分级的相关指标及标准肌力评定是衡量一个人肌肉力量和功能水平的重要方法,通过评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使用不同的指标和标准来对肌力进行分级评定。

本文将介绍与肌力评定相关的指标以及常见的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肌力评定方法。

1. 力量测试指标力量测试是肌力评定的核心内容之一,常用的力量测试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一个人在最佳状态下可以产生的最大肌肉力量。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负荷力量测试和一次性最大重量测试。

(2) 持久力:持久力是指肌肉维持力量的能力,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多次最大重量测试和持续时间测试。

(3) 爆发力:爆发力是指肌肉迅速产生力量的能力,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跳跃高度测试和爆发性动作测试。

2. 标准分级根据力量测试的结果,可以将肌力评定分为不同的级别。

以下是常见的标准分级:(1) 优秀:指肌力表现非常出色,超过大多数人的水平。

(2) 良好:指肌力表现良好,超过一般人的水平。

(3) 一般:指肌力表现一般,处于平均水平范围内。

(4) 较差:指肌力表现较差,低于一般水平。

(5) 极差:指肌力表现非常差,远低于一般水平。

3. 影响肌力的因素除了通过力量测试来评定肌力水平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对肌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会逐渐减弱。

(2) 性别:男性相比女性在肌肉力量方面通常会更强。

(3) 训练水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训练,肌肉力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4) 骨骼结构:骨骼结构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肌肉力量,例如身材高矮、骨骼轻重等。

4. 肌力评定的应用肌力评定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医学研究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应用举例:(1) 运动训练:通过肌力评定可以了解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根据评定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 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肌力评定可以用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以及评估康复效果。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三、检查方法
(一)下肢的肌力 评价
1.髋关节屈曲
• 主要动作肌:腰大肌、 髂肌。 • 辅助肌:股直肌、缝匠 肌、阔筋膜张肌、耻骨 肌、短收肌、长收肌。
• 运动范围:0°~ 12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侧卧位(2)仰卧位(1-0)。 手法:取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两手把持诊 台面台面以固定躯干。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令 被检者最大限度地屈曲髋关节。 • 评级:
5级与4级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运动者为五级, 能对抗轻度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四级。 (不得出现髋关节垂直向上的屈 曲) 3级 维持以上体位,检查者固 定其骨盆,不施加阻力,能克服 肢体重力的影响完成以上动作者 为三级。
2级 仰卧位,令被检侧足 跟置于另侧踝关节上方。 固定骨盆,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同时膝 关节屈曲,足跟能沿胫骨 前缘滑动至膝关节者为二 级。 1级与0级 不能完成以上动作,仅在髂前 下棘下方触到缝匠肌收缩者为 一级,无收缩者为零级。
• 主动肌:阔筋膜张 肌 • 辅助肌:臀中肌、 臀小肌。 • 运动范围:因系关 节复合运动,故各 分离运动均不充分。
• 检查方法: 体位:侧卧位(5-3)、坐位(2-0)。 手法:侧卧位,被检侧下肢在上方髋关节屈曲 45度,另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一手 固定骨盆,另一手在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令 被检侧下肢完成髋关节外展运动。 • 评级:
8.髋关节内旋
• 主动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 辅助肌:臀中肌、 半腱肌、半膜肌。
• 运动范围: 0°~ 4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仰卧位(2-0)。 手法: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被检者双手握 住台面边缘以固定骨盆。被检侧下肢大腿下方垫 一棉垫,检查者一手固定髋关节上方,防止髋关 节内收。令被检侧髋关节内旋,检查者另一手在 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 • 评级:

简述膝关节伸肌肌力评定内容

简述膝关节伸肌肌力评定内容

简述膝关节伸肌肌力评定内容
膝关节伸肌肌力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被检查者取坐位,小腿在床外下垂,双手把持床边以固定身体。

然后,让被检查者做膝关节伸展动作。

根据被检查者在只抵抗重力的情况下完成膝关节伸展的全范围运动的能力,其肌力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若其可以在只抵抗重力的情况下完成膝关节伸展动作,则其肌力为3级。

2. 若在被检查者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被检查者可以抵抗重力及较小阻力完成膝关节伸展动作,则其肌力为4级。

3. 若被检查者可以抵抗重力及较大阻力完成膝关节伸展动作,则其肌力为5级。

如果被检查者不能在只抵抗重力的情况下完成膝关节伸展动作,可以让被检查者取侧卧位,受检下肢位于上方,治疗师托住被检查者受检下肢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将膝关节屈曲,让被检查者伸展膝关节。

根据被检查者的表现,其肌力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若被检查者可以完成该动作,其肌力为2级。

2. 若在被检查者尝试做该动作时,治疗师触摸被检查者股四头肌有无收缩,有肌肉收缩则肌力为1级,无肌肉收缩则肌力为0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一、引言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肌肉的力量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的功能状况,以便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力评定的相关知识。

二、什么是肌力评定1.定义肌力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2.作用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测试,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哪些部位存在问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3.测试项目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手握力测试、屈曲伸展测试、蹲起测试、半蹲起测试等。

三、如何进行肌力评定1.准备工作在进行肌力评定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设备,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等。

2.实施过程(1)手握力测试:使用手握器测量受测者的手握力。

(2)屈曲伸展测试:通过测量受测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来评估其肌肉功能。

(3)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站立姿势下蹲,然后再站起来,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4)半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半蹲姿势下起身,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注意事项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为身体疾病或其他原因影响测试结果。

(2)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和器材,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受测者的安全,并及时记录测试结果。

四、如何解读肌力评定结果1.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受测者各部位的肌肉功能状态。

例如:手握力弱、屈曲伸展范围有限等。

2.参考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标准,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男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40-51kg,女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23-33kg。

3.制定计划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例如:加强手部肌肉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等。

五、总结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1.徒手肌力检查(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

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群仰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能克服重力踝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中等阻力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较大阻力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仰卧,试图踝跖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仰卧,膝伸(测腓肠肌)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2. 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超过3级时,为进一步作准确的定量评定,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肩关节后伸
【主动肌】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 【辅助肌】小圆肌、肱三头肌
肩关节后伸
5-3级 检查者一手固 定被检者肩胛 骨,另一手置 于上臂远端, 向肩关节前屈 方向施加阻力 , 令被检者肩关 节后伸。
肩关节后伸
检查2~0级,被 检者对侧卧位, 检查者一手固定
被检者肩胛骨,
另一手置于上臂 远端支托。
肘关节伸展
【主动肌】肱三头肌 【辅助肌】肘肌、前臂伸肌群
肘关节伸展
5-3级 检查者一手固 定被检者上臂, 另一手置于前 臂远端,向肘 关节屈曲方向 施加阻力,令 被检者肘关节 伸展。
肘关节伸展
检查2~0级,被 检者坐位,肩关 节外展90°,肘 关节屈曲,检查 者一手置于被检 者肘关节内侧支 托,另一手置于 前臂远端支托。
三角肌
喙肱肌 coracobrachialis
肩关节前屈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纤维) 喙肱肌 【辅助肌】三角肌(中部纤维)、胸大肌 (锁骨部纤维)、肱二头肌
肩关节前屈
5-3级
检查者一手固定 被检者肩胛骨,
另一手置于上臂
远端,向肩关节 后伸方向施加阻 力,令被检者肩 关节前屈。
肩关节前屈
检查2~0级,被 检者对侧卧位, 肩、肘关节屈曲 90°,检查者一 手固定被检者肩 胛骨,另一手置 于上臂远端支托。
踝关节背伸
【主动肌】胫前肌
踝关节跖屈
【主动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辅助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 骨短肌、长屈肌、趾长屈肌、跖肌
踝关节背伸
5-3级
检查者一手固定
被检者小腿远端, 另一手置于足背 内侧,向踝关节 跖屈方向施加阻 力,令被检者踝 关节背伸。
踝关节跖屈
5-3级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第一节 肌力
一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2、拮抗肌:是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 动的肌肉,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增加运动的精确性, 并能防止关节损伤。
3、协同肌: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 一起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可分为 联合肌、中和肌、固定肌。 联合肌:也称副动肌,指与原动 肌一起收缩产生与原动肌相同功 能的肌肉。 固定肌:固定相关肢体从而更好 地发挥原动肌对肢体动力作用的 肌肉。 中和肌:可抵消原动肌收缩时产 生的一部分不需要动作。
肌力评定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博
肌力(muscle strength):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 缩的力量。 肌力测定: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 的最大收缩力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低下是指一块肌肉或肌群主动收缩的能力下 降甚至丧失,也称肌无力。常见于原发性肌病、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废用等。
二 徒手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 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 的远端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 禁忌
YES NO
2级
触摸肌肉
YES
2级动作
NO
1级
1 2级
3级动作
YES
观察有无收缩 NO
NO
3级
抗部分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
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
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 六级标准衡量
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4.】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甌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摘分卄甜对、开珮敝ffS,检壹各掲夫节肌肉力量。

⑵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皓腿及滕关节屈曲,检查伸證及屈滕肌髀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II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
【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
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
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
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
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1.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
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

低碍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
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
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活动幅度受限。

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被动运
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
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
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
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 时肌张力
称为齿轮样强直。

去大脑强直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