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要防低体温综合征

合集下载

雪人综合症揭秘罕见的全身寒冷病

雪人综合症揭秘罕见的全身寒冷病

雪人综合症揭秘罕见的全身寒冷病雪人综合症揭秘:罕见的全身寒冷病雪人综合症,又称为寒冷性脂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患者在寒冷环境下会出现全身寒冷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揭秘雪人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增加对这一罕见疾病的了解。

一、病因雪人综合症是由于体内脂蛋白异常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脂蛋白在体内起到运输和代谢脂类的作用,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平衡。

然而,雪人综合症患者体内的脂蛋白发生突变,导致其功能异常,无法正常运输脂类。

这使得患者在寒冷环境下无法有效地保持体温,出现全身寒冷的症状。

二、症状1. 寒冷感:患者在寒冷环境下会感到异常的寒冷,即使穿着厚重的衣物也难以保持体温。

2. 皮肤变白:患者的皮肤在寒冷环境下会变得苍白,甚至出现发绀。

3. 寒战和颤抖:患者会出现寒战和颤抖的症状,这是机体为了增加体温而做出的反应。

4. 体温下降:患者的体温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低于正常体温。

5. 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三、诊断诊断雪人综合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 家族史调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成员患有类似症状。

2. 体温监测:监测患者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变化,观察是否存在异常。

3. 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脂蛋白水平和相关基因突变,以确定是否患有雪人综合症。

4. 寒冷试验:将患者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症状的出现和变化。

四、治疗方法目前,对于雪人综合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和控制。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 保暖措施:患者需要采取措施保持体温,如穿着厚重的衣物、使用暖气等。

2. 避免寒冷环境: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减少症状的发作。

3.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镇静剂、抗寒药等。

4. 心理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医生的关心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和压力。

畏寒怕冷 如何防治畏寒怕冷的小常识

畏寒怕冷 如何防治畏寒怕冷的小常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畏寒怕冷如何防治畏寒怕冷的小常识
导语:许多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出畏寒怕冷的情况,及时是在常温的情况下,也会表现的十分怕冷,那么畏寒怕冷是怎么回事呢,畏寒怕冷怎么调理呢,下面
许多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出畏寒怕冷的情况,及时是在常温的情况下,也会表现的十分怕冷,那么畏寒怕冷是怎么回事呢,畏寒怕冷怎么调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畏寒怕冷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畏寒怕冷通常是指我们人体没有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别正常的人要表现的更加怕冷的情况,这多表现在老人和儿童身上。

还有一种叫做“低体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觉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紫,呼吸减慢,血压偏低,四肢发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跳骤停。

畏寒怕冷的原因有很多种
1、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较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人会因产生的热量不足而感到异常寒冷;
2、低血压的人也会表现出怕冷的情况,是由于人体的组织得不到能量与氧气所造成的;
3、身体中的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的时候皮肤等部分的血液循环减慢,产热不足就会对冷的反应更加强烈;
4、更年期女性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较低,影响了神经血管的稳定,容易出现腰、腹、手脚和全身发冷.....
5、对西医来讲,还有可能是运动少,使血液循环减弱,或者是营养物质吸收不够引起。

6、还可能使由于先天的体质问题决定的,先天体质偏寒,四肢发生活常识分享。

冬季老人低体温当心能要命

冬季老人低体温当心能要命

预防有道寒冷的冬天,是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本期给大家介绍一种老人冬季特有的、不易引起人们重视的致死性疾病——老年低体温综合征。

老人体温35℃以下,危险老人冬季低体温综合征是一种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肛温)降至35℃以下所致的大脑皮层陷入抑制状态的临床综合征。

资料表明,冬季大约10%左右老年人会发生冬季低体温综合征,70岁以上的老人若发生,死亡率高达70%。

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很多人也不知道低体温会诱发死亡,往往没能引起注意。

过去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不少因“老年低体温征”而病死者,常被误认为是由于心脑肺等疾病引起的。

老年人冬季低体温综合征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时间。

当老人体温降到35℃~36℃时,一般自己还能诉说寒冷,老人面色灰白,手摸感觉皮肤表层发凉,即使不暴露在外,如腋窝、腹壁也都感觉发凉。

此外,还会有嗜睡、无精打采等症状;一旦体温下降至35℃以下时,常会出现意识模糊与嗜睡。

此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和运动失调等,如在离床时常会突然摔倒或在夜间小便时跌倒,有时数小时后才被发现,很容易引发危险事件;体温再低时,多数丧失知觉,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因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预防:在温暖的环境里,吃好、穿暖、多动老年性低体温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预防更为重要。

对年高体弱的老人,特别是有可能会发生低体温的老人,应注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当居室,衣被应柔软轻便、保暖性能好,忌硬重厚板;平时(特别是外出时)一定要戴帽子、戴围巾和穿棉鞋,防止鞋袜湿冷;住房应安装取暖设施,室温保持在20℃左右为宜。

2.老人在饮食上应安排一些热量高、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豆制品及生姜、辣椒等。

也可适当吃些大枣、龙眼等温性水果。

如有条件,可适量进补,如服用人参、鹿茸、黄芪、阿胶和蜂王浆等,以增强肌体对寒冷的抵抗力。

有些老年人有饮酒御寒的习惯,其实,饮酒非但不能御寒,反而会增加散热,酒后倍觉寒冷,所以,老年人冬季不宜多饮酒。

冬季人体失温症识别和预防措施

冬季人体失温症识别和预防措施

冬季人体失温症识别和预防措施一、人体失温名词解释失温,即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核心区温度降低的病症。

人体的总产热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一般情况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可以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体温(腋下温度为36℃至37℃)。

如果热量生成减少或流失增多,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失温症。

二、导致失温症的因素1、病理因素体力消耗过度、能量补给不足、严重创伤、失血过多及患有甲状腺炎等代谢性疾病等。

2、环境因素寒冷、风速和湿度。

3、药物因素使用酒精、麻醉剂等也会影响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功能。

三、失温症常见人群分析容易出现身体失温的人群包括:1、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2、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3、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4、饮酒后的人等。

四、失温症识别失温症的识别,归纳为“一走、二听、三看”。

一走:串联行走测试法。

行走时,后脚尖接触到前脚跟,呈一条直线。

若难以完成上述行走,说明躯干运动失调,提示可能存在失温。

二听:听说话时口齿是否清晰、语言逻辑是否混乱。

若行为和言语异常,应高度警惕失温症。

三看:看是否有持续发抖、走路不稳等异常行为,面色是否苍白,目光是否迷离。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失温。

五、失温症症状表现失温症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期:1、轻度失温:失温者的体温降至32℃至35℃;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可能感觉疲劳、腹部疼痛。

2、中度失温:失温者的体温降至28℃至32℃;有更明显的肌肉不协调,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等表现;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的颜色可能变蓝;可能产生短暂“热起来”的错觉,做出反常举动,如脱衣服等。

3、重度失温:失温者的体温降至28℃以下;肌肉颤抖通常已停止,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不能行走;出现说话困难,思维迟钝等情况;暴露的皮肤变蓝;可能昏迷。

最新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最新版-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 ❖DIC筛选试验 ❖血气分析 ❖测定血糖和血清电解质 ❖肾功能检查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 ❖怀疑肺出血时,行胸部X线检查
诊断
寒冷季节、早产
窒息、产伤、感染
热量供应不足
病史
+ 典型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1.局限性水肿 2.早产儿水肿 3.新生儿Rh溶血 病或先天性肾病
对心力衰竭、休克、凝血障碍、DIC、 肾功能衰竭、肺出血, 应给予相应治疗与抢救
预防
积极对症治疗
早产
开奶
保暖
窒息
疾病
产伤
预防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宣传预防新生儿冷伤的知识 2、避免早产、产伤和窒息等,及时治疗诱发冷伤的各种
疾病 3、尽早喂养,保证供给足够热量 4、注意保暖,使新生儿体温稳定
(三)热量和液体供给
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 1、热量供给从每日50kcal/kg开始;体温回升后应增加
到每日100-120kcal/kg 喂养困难者可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 2、液体总量60~80ml/(kg·d)开始 3、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 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入量
(四)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新生儿皮下坏疽: 1.常见由金葡菌感染 2.多见于寒冷季节 3.有难产或产钳分娩史 4.常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或受 损部位。
5.表现为局部皮肤变硬后软化, 先呈暗红色以后变为黑色,重 者可有出血和溃疡,可融合成 大片坏疽。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日内自愈 ②早产儿水肿: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教学要求
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预防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精选、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精选、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

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低体温症症状,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1. 控制不住的颤抖。

2.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

手指敏捷度下降60%左右,握力下降30%左右。

3.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4. 剧烈颤抖。

5.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6. 停止颤抖。

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32℃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30℃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

手术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术中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和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等均可导致术中患者体温的下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综述如下。

1 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

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老人平安过冬的七大杀手

老人平安过冬的七大杀手

皮 肤 瘙 痒 症
皮 肤 瘙 痒 症 是 冬 季 老 年 人 的 常 见 皮 肤
病 , 其 原 因在 于老 年 人 皮 脂 腺 功 能减 退 , 皮 肤
干燥 , 肌 肤抗 病 能 力 减 弱 , 同 时 出 现 皮 肤 退 行
冬 后 , 气温下 降 , 空 气 干燥 , 致 使 老年人 皮肤 更加 干燥 , 对 外 界 的 刺 激 异 常 敏
猪 骨髓 等 , 能滋 补 。 肾阴 。 的 反 应 和 对 环 境 的适 应 能 力 ; 喝 酒 后 虽 然 会
胃病
获 得 暂 时 的 温 暖感 觉 , 但酒后体表血管舒张 ,
患 有 胃 或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慢 性 胃 炎 的 老 会 使 人 更 觉 寒 冷 。 老 年 人 在 冬 季 发 生 低 体 温
低 体 温 综 合 征
该 病 多 见 于 6 0岁 以 上 老 年 人 , 主 要 由
患者体 温会降至 3 5℃ 人不但 睡 眠受到严 重 干扰 , 还 常 因 频 繁 起 夜 人 体 受 寒 冷 刺 激 引 起 , 而感 受风寒 , 加 重 呼 吸 道 感 染 。 可 采 取 食 补 以 下 ,自觉 畏 寒 怕 冷 、皮 肤 湿 冷 、 四 肢 冰 凉 、 的方 法 调 理 , 如 常 食 虾 、 韭 菜 、羊 肉 、 狗 肉 、 不 愿 起 床 。此 外 , 服 用 药 物 不 当 也 会 不 同 程 核桃 仁 等 , 可起 补 。 肾的作 用 ; 常食 桑 椹 、 鳖鱼 、 度 地 抑 制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降 低 老 年 人 对 寒 冷
夜尿 增 多
忌食生冷 , 戒 烟 戒 冬 天 , 有很 多 老年 人 夜 间尿 频尿 多 , 少 做 到 少 食 多 餐 ,定 时 定 量 ,

寒冷综合征

寒冷综合征

>50%
功能衰竭
.
12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①局限性水肿常发生于女婴会阴部,数 日可以自愈。②早产儿水肿:下肢常见凹陷性水肿, 大多可以自愈③新生儿RH溶血或先天性肾病:水肿 严重但还有其它各自的特点。
.
13
鉴别诊断
新生儿皮下坏疽: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常发 生于身体受压部位。局部皮肤变硬、略肿、发红,边界 不清并且迅速蔓延,病变中心初期较硬,以后软化,先 暗红以后变黑,重者溃疡、出血。
.
16
温习一下
中性温度: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 低时的环境温度。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36.0℃-36.5℃, 正常的核心温度为36.5℃-37.5℃。
.
17
治疗
肛温>30℃,TA-R<0:提示棕色脂肪不产热,故此时 也应采用外加温使体温回升。
.
18
复温 kangaroo mother care (KMC)
.
25
患儿女,生后4天,入院时拒乳,反应差,哭声低。体俭:心音低钝,双下 肢硬肿如橡胶皮,测肛温29.8℃。
患儿首选的护理问题是( ) A.营养失调 B.有感染的危险 C.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D.体温过低 E.潜在并发症
.
26
早产儿出暖箱的标准不包适 A .体重增至2000g 以上
B .日龄满2 周 C .体温稳定 D .吸吮良好 E .呼吸正常

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硬肿面积可按烫伤法估计:头颈部20%;双上肢 18%;前胸及 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 双下肢26%。
.
8
.
9

寒冷损伤综合征

寒冷损伤综合征

寒冷损伤综合征(cold injury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of newborn),为一综合病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病史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多见;有早产、窒息、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

夏季发病大多由严重感染和缺氧引起。

2.症状(1)低体温:体核温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仅26℃左右。

(2)一般表现:反应低下,哭声弱或低下,吸吮困难,全身及四肢冰冷,呼吸浅表,脉搏微弱。

(3)硬肿:全身皮下脂肪聚集的部位均可出现硬肿、水肿或硬而不肿,触及像橡皮样。

常见于大腿两侧、臀部、小腿外侧、肩部,可波及背、胸、腹部及颊部,严重者手足心也可发硬。

开始皮肤发红似熟蟹色,若伴有缺氧可呈紫红色,出血、循环障碍呈苍灰色,伴黄疸则苍黄似蜡样。

病情分度按1999年第二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见表1。

器官功能改变包括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血生化异常等;器官功能衰竭指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肾功衰竭等。

硬肿范围计算方法,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体温<35℃时,腋-肛温差负值提示机体产热衰竭、0或正值为未衰竭。

(4)感染:并存感染者常并发肺炎、败血症。

害。

1.新生儿水肿本症需要与新生儿水肿鉴别,新生儿水肿在先天性心脏病、功能不全、新生儿溶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E缺乏者易发生。

新生女婴可有暂时性局部阴唇水肿,有时正常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可发生于足背、头皮、眼睑体位性水肿,与钠、氯排泄功能不足有关。

2.皮下坏疽还需与皮下坏疽、皮下脂肪坏死鉴别。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标签: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以出生3 d内或早产儿多见,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实践,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较快,现将我院十年来收治患儿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1发病原因1.1胎龄小、体重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本身的生理特性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皮脂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

1.2寒冷环境产房温度低或产时保温不当,使新生儿失热增加;特别是产后家属对新生儿保暖不当,北方农村冬季尤为常见。

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

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易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1.3其他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窒息、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症。

2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低体温可使氧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产热量增加,糖产热量降低。

当能量物质耗竭,丧失产热能力,即使保温减少失热,体温亦继续下降,导致机体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2.2对心、脑、肾的影响低体温可使脏器功能发生不同程度损害,轻者,心输出量降低,脑、肾血流速度减慢;严重时可导致心、肾功能衰竭。

2.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改变,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严重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硬肿早期血液呈高凝状态,晚期多呈现低凝状态;硬肿合并肺出血后病死率非常高。

3护理措施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患儿体重、日龄、所测体温给予复温。

复温包括缓慢复温和快速复温。

低温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低温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低温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低温症概述低温症(hypothermia)又称低温综合征,是指深部体温低于35℃,是一种有潜在危险性的体温降低,主要由于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而造成。

临床表现与体温降低程度有关,可出现寒战、躯体僵硬、皮肤苍白冰冷等表现。

常分为原发性低温和继发性低温,以原发性低温较为常见。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左右。

而低温症患者的核心温度会降至35度以下。

严重的情况下,核心体温可降至27.8度或者更低,从而危及生命。

英文名称:hypothermia其它名称:低温综合征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寒战、躯体僵硬、皮肤苍白冰冷主要病因:寒冷环境、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等检查项目:核心体温监测、血压监测、心电图重要提醒:一旦出现低温症,需紧急处理,并向周围求助,尽快到医院就医。

临床分类:1、原发性低温原发性低温,即意外低温,是寒冷环境引起的体温自发下降至低于35℃而体温调节中枢并未受损。

2、继发性低温继发性低温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引起的,常存在潜在的疾病或药物作用。

二、低温症的发病特点三、低温症的病因病因总述:当身体的产生热量和损耗热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机体深部温度下降时,就会导致低温症。

如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

基本病因:1、寒冷环境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是低温症最主要的一个病因,如长时间的冷水浸泡。

此外,人体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后没有足够温暖、干燥的衣服来进行保护时,也会导致低温症。

2、药物因素如酒精、麻醉药、抗抑郁药、抗甲状腺药物、致低血糖药物、镇静剂、毒品、苯二氨草类药等可以降低热能的药物。

3、疾病因素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痴呆、脑病、低血糖、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黏液性水肿、败血症、尿毒症、休克等,均可能导致低温症的出现。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课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课件
喂养频率:根据新生儿的体重 和年龄,制定合理的喂养频率
喂养温度:保持奶温适中,避 免过热或过冷
喂养姿势:采用正确的喂养姿 势,避免呛奶或窒息
皮肤护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02
使用温和的沐浴露,
避免感染
避免刺激皮肤
03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04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
避免过冷或过热
物,避免摩擦皮肤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案 例分析
0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02
补充营养:提供足够的营养支 持,促进身体恢复
04
辅助治疗:如吸氧、补液等,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06
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恢复和发育
预后与预防
1
2
预后: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预防:保持新生 儿体温稳定,避
免受凉
3
护理:加强新生 儿护理,保持皮
04 案例四: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保暖,出现低体温、呼吸困 难等症状,经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要点分析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 冷或过热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及时补充营养,保证新生儿 的营养需求
加强新生儿的保暖措施,如 使用保暖毯、帽子等
肤清洁干燥
4
营养:保证新生 儿营养充足,增
强抵抗力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 理要点
保暖措施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等
0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
04
定期检查新生儿体温,确保体温正常
喂养护理
喂养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或配 方奶喂养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这一部分知识点比较杂乱。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一.主要病因:寒冷、早产、感染、窒息。

二.时间: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低体温:以肛温为主,常降至35℃。

(2)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3)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循环衰竭。

严重时出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治疗要点:复温是低温患儿的治疗关键,辅以支持疗法、合理用药。

复温要注意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五.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1)复温:•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当肛温<30℃,TA-R<0,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热。

每小时提高箱温1~1.5℃,箱温不超过34℃,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量。

(4)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患儿口腔和皮肤护理。

(5)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有无出血症状并详细记录。

(6)心理护理:给予患儿父母心理支持。

(7)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知道患儿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

下面我们做一道题检验一下同学们学习效果吧:【例题】1. 患者男,出生十天为重度硬肿症患儿,收入院治疗测得肛温29℃,肛温和腋温差为负值。

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需提高箱温:A.0.5~1℃B.1~1.5℃C.1.5~2℃D.2~2.5℃E.2.5~3℃1.【答案】B。

解析:当肛温<30℃,TA-R<0,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热。

老人冬季严防低体温

老人冬季严防低体温

的一种综合征。一般在室 内温度 易 诱发 低体 温 。所 以, 龄体 弱老 晒 晒太 阳 。 高 降至 1 8℃ ~ 0℃ 时最 易发生。 人若出现 以上前驱症状 , 1 就应特别 据国外调查 , 患病率大约在 1 % 警惕 , 引发危 险。 0 以免 左右 。7 0岁以上 的老人 若发生 ★重视锻炼 身体 , 提高 身体 素质 ; 衣被应柔软轻便、 保暖性能
低体温状态 , 病人反倒没有寒冷 显 , 体 热 量不 断 散 失 出去 。 体 以上 。 身 使 感觉 , 可能与意识逐渐丧 失有 温不能 维持在正 常水平 上, 这 以至 ★适 当食用 高热量食 品, 如
关。发生这种病症 的老人 , 出 体温越来越低 , 可 如不及时保暖 , 就 羊 肉、 牛肉、 鸡肉、 鱼类 、 豆制品及
对老人低体温没有特效治疗
低体温测试起来有些麻烦, 很多人 部 水 肿 , 部 及 四肢 肌 肉僵 硬 , 颈 胃 药 物 , 在 平 时预 防 。对 年 高 体 重 也不知道低 体温会诱 发死亡, 所 部胀满 , 不思饮食 , 或有寒颤 , 或有 弱 的老人 , 特别是有可能会 发生 以, 也没引起多数老年人和家属的 紫癜 , 的老 人动作思 维发生 障 低体温 的老 人 , 有 应注意采取 有效
低体温的发生常需要几天时 有贫血 、 性消耗性疾病 、 慢 甲状腺 羊肉等。
3 2


人冬荤产翰德体温
■孙 清 廉
严寒的冬季是体 弱多病的老 间才能形成 , 这之前往往有前驱症 功 能低 下 、 人 肺 炎 、 肌 梗 塞 、 老 心 年人死亡率最高的季节 , 其中低体 状 和行 为变化, 如老人畏寒怕冷,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关。
温 也 是 重 要 死亡 原 因 之一 。 由于 皮肤 出现湿冷, 手摸 四肢冰凉, 面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介绍PPT培训课件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介绍PPT培训课件
XX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 征
汇报人:XXX
2024-01-13
REPORTING
• 引言 • 病因和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治疗和预防 • 并发症和后遗症 • 患者教育和家庭护理 • 研究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定义和背景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定义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寒冷环境导致新生儿体温过低,进而引发多器 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
01
02
03
硬肿症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易 引发硬肿症,表现为皮肤 变硬、肿胀,严重时可导 致肢体僵硬。
多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寒冷环境下 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如心、肺、肾等。
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较弱,寒冷 环境下易引发感染,如肺 炎、败血症等。
后遗症影响
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寒冷损害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 系统受损,表现为智力低下、运动障 碍等。
以适应低温环境。
组织器官损害
长时间的低温状态会对新生儿 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如心、
肺、肾等器官功能受损。
免疫功能降低
低温状态下,新生儿的免疫功 能会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XX
PART 03
临床表现和诊断
REPORTING
临床表现
低体温
皮肤硬肿
新生儿体温低于35摄氏度,严重情况下甚 至低于30摄氏度。
家庭护理指导
环境调整 确保宝宝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使用过热的 暖气或电暖器,以免烫伤宝宝或 引起火灾。
预防感染 注意宝宝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 染源。家庭成员在接触宝宝前应 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以降 低感染风险。

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教程文件

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教程文件

老年人秋冬季保健及易患疾病的预防秋冬季节来临,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老年朋友应做好秋冬季节养生保健工作,特别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些保健的知识首先,我们来聊聊老人如何防病秋冬季是老年人意外伤害和疾病高发的季节,有很多老年病,会在秋冬季被诱发或者加重。

在这之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疾病、关节炎、胃病这几类老年病发作率最高。

而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指数最高,容易骤发危及老人生命。

安全度过秋冬老年病“坎儿”,还需要从天气变凉就开始做好预防保健,减少这些老年病带来的危害。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等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最高达491.8/10万人,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秋冬季节,老人更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因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使血压增高或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病。

一般来说,如果冬天里老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来了。

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遇到突然头疼、胸闷、胸疼、后背疼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在预防方面,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规律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定期体检或检查;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另外,晨练之前、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便于稀释血液,以利血管相对畅通,避免疾病发作。

二、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是慢阻肺病发展的“三部曲”。

一般来说,老人在秋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其中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更易发病。

冬季养生1

冬季养生1

冬季为什么会容易形成这些疾病呢?
冬季的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 不畅,导致微循环受阻,是主要原因。 (低温造成体表温度下降,血管极度收缩,人体血 液循环严重减弱)
冬季应该如何养生呢?
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 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人体与自然 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 相对缓慢。 冬季养生原则: 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
6、骨关节疾病 冬季寒冷,血运不畅,关节的滑液减 少,肌肉、韧带在寒气的作用下收缩变硬, 诱发关节疾病,导致关节能力下降。 主要表现: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减 弱,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 减轻,然而负重和关节活动过多时,疼痛 又会加重。
7、皮肤病 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导致皮肤干燥, 皮肤的免疫保护功能减弱,人体皮脂腺、 汗腺分泌的皮脂及汗液减少,皮脂膜明显减 少。老年人皮脂腺、汗腺萎缩、皮肤变薄 干燥,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及瘙痒。瘙抓使 表皮受损,导致瘙痒加重。 主要表现:皮肤瘙痒、皮屑和冻疮。
强劲的心
特点及作用:
• 近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广泛分布 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特别是神经组织中。它是 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1992年被美国Science 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 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 神经系统:帕金森病、老年性震颤 • 心脏传导病:早搏、房颤、传导阻滞等 • 免疫识别:癌症、过敏 • 内分泌代谢:糖尿病
人体要健康的必要条件:
1、健康的心脏
2、畅通的血管: 3、弱碱性的体液(血液) 4、强大的微循环 (血流速度) 5、健康的细胞
新动力
江大蜂胶 电解水机 梦之星睡系
细胞营养液
科学的立体健康具备的特点

低体温综合症

低体温综合症
轻度低体温综合症患者适用于被动复温,干燥、保温 和温暖的静脉输液(42.8~43.6℃)是安全有效的方 法。
低体温综合症----治疗
重症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应更加积极的复温。
使用温暖并湿化量的氧疗(43.9℃)是标准的复温 方法。
温暖的腹膜透析(43.9℃的K+透析液)是有效的 复温方法。
使用温暖的胸腔灌洗(43.9℃灌洗液)是经常使用 的复温方法。
监测所有器官功能并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谢谢大家
低体温综合症患者没有特异性或诊断性的实验室表现。
胰岛素分泌受损,表现为高血糖。 肾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降低,钠和水的重吸收能力受损
致肾功能衰竭。 酸碱失衡复杂,表现为开始时呼吸性碱中毒,随着乳
酸产生增加致代谢性酸中毒,随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 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
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心电图表现是进行性的。
随着中心体温的降低,开始从心动过速到心动过缓。 中心体温降至30℃时出现房颤或房扑,中心体温降至
28.3℃时出现室颤,中心体温降至17.8℃时发生心脏 骤停。
低体温综合症----辅助检查
低体温综合症患者心电图表现
中心体温降至30℃时心电图出现具有特异性的ST段终 末部分抬高和QRS波群增宽,称为Qsborn波(J波), 是低体温综合征患者的特征性波形。
根据中心体温下降的程度低体温综合征分为轻、中、 重3种类型。
轻度低体温(32.2~35℃) 中度低体温(26.7~32.2℃) 重度低体温(<26.7℃)
低体温综合症----临床表现
轻度低体温(32.2~35℃)
患者表现为寒战,感觉很不适,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 记忆缺失、共济失调和构音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天要防低体温综合征
低体温综合征是一种机体受寒冷刺激,以体温降至35℃以下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人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对老年人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老年人冬季低体温综合征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时间。

当老人体温降到35℃时,一般自己还能诉说寒冷,有嗜睡、无精打采的症状。

若体温低于35℃,就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发展到心跳骤停。

老年人预防低体温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添加柔软暖和的衣服和被褥,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

有此病症的老年人,睡觉时可以不脱袜、不摘帽,外出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头和脚。

2.加强饮食营养,多吃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鲤鱼、姜糖水等,也可适量进补人参、鹿茸、阿胶和蜂王浆等,以保证机体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或在两餐之间加饮一次热饮料,勿食生冷刺激食品。

3.老年人尽量避免在秋冬季节使用导致低体温症的药物,如冬眠灵、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这些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后部体温调节中枢,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可通过降低患者对环境的反应,干扰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致使体温降低。

4.在室内进行适宜的运动,使体内多产生一些热量。

老人体温过低时,可用温热水洗抹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低体温症一旦出现,需立即送医院诊治。

低体温症虽然属于急症,但要缓慢复温,一般以每小时0.6℃为宜。

此外,确诊为低体温症一定要寻找基础疾病,并给予相应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