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兰陵王·卷珠箔翻译赏析
古代芍药花的寓意
![古代芍药花的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d833a5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c.png)
古代芍药花的寓意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
自《诗经》始,历代诗文对芍药多有吟咏描述,而以宋代为最;众多的作品也使得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
大体说来,芍药具有“绰约”、“多情”、“殿春”等典型意象;但另一方面,娇艳多情芍药的往往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因而芍药意象又带有悲情色彩。
此外,历史上芍药和古城扬州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很多文学作品也把芍药作为这座城市的象征符号;芍药还和“酒”结下不解之缘,二者共同体现了一种淡泊豁达、狂狷不俗的魏晋风度。
一、先秦至两汉的芍药意象芍药作为文学形象,最早是出现于在《诗经·郑风·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
关于“赠之以勺药”这一行为的含义,目前公认最为传统也最为合理的是“结恩情”之说。
毛氏《传》曰:“勺药 香草也。
”其别则送以芍药,结恩情也。
朱熹《诗经集传》亦释芍药为香草,“且以芍药为赠,而结恩情之厚也”。
所以,芍药在先秦乃至秦汉,芍药的主要意象是生于山野或植于药畦的“香草”,文学作品中对芍药的色、姿、韵之意象并未有描述。
二、魏晋南北朝及唐代芍药花意象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一个转折,开始出现芍药的色彩、风姿等意象,所置环境也从山野药畦转至庭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魏晋南北朝时芍药已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培。
如晋·傅统之妻的《芍药花颂》就描写了芍药的风姿,形容芍药可以和朝霞的光芒相媲美,可以让晶莹秀丽的荷花失色,可以为豆蔻年华的少女添姿增彩:“晔晔芍药,植此前庭。
……光譬朝日,色艳芙蕖。
媛人是采,以厕金翠。
发此妖容,增此婉媚。
惜昔风人,抗兹荣华。
”有“小谢”之称的南齐诗人谢玄晖在《直中书省》写下了“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颇具清新秀美之意:春风中,红艳的芍药花在印着苔痕的阶前翻涌显得生意盎然。
唐人笔下的芍药 总体来说是秾华丽彩,意气浩然。
三、宋人芍药花意象吟咏芍药的诗文数量以宋代为最,芍药花意象也可以说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了写景状物的极致:遗貌取神。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e93a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9.png)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译文及赏析北宋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本篇又题作“柳”,借咏柳伤别,抒写词人送别友人之际的羁旅愁怀。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它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指行人出发时的情况。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往事。
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榆火催寒食: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
驿:驿站。
望:回头看。
人:指送行人。
别浦:送行的水边。
萦回:水波回旋。
津堠:码头上供撩望歇宿的处所。
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无极:无边。
念:想到。
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月榭:月光下的亭榭。
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沾满露水的桥边。
译文1: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六州歌头诗词赏析最终稿
![六州歌头诗词赏析最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f014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4.png)
__六州歌头诗词赏析最终稿六州歌头诗词赏析六州歌头诗词赏析《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
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
斜桥转。
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
恨依依。
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
消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
六州歌头作品赏析:《六州歌头》这个词牌大多是与悲壮激越的声情联系在一起的,如李冠(一作刘潜)的“秦之草昧”,贺铸的“少年侠气”,张孝祥的“长淮望断”。
宋人程大昌早就说过:《六州歌头》本是鼓吹曲,音调悲壮,不与艳词同科(《演繁露》)。
但是,韩元吉的这首《六州歌头》偏与常情相反,竞是一首典型的艳词!这就象古时布阵打仗那样,虽有“常法”,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语),只要用兵者别具“运用改变”之良才,是能收到“ 稀奇制胜”的妙效的。
韩词那缠绵徘徊悱恻、低回往复之情,不就是通过短声促节、繁句密韵的此调而熨贴酣畅地表达出来了吗?词题是“ 桃花”,但实际内容却是借桃花诉说一段香艳而哀怨的爱情故事。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作者借崔诗之韵,再引入一些有关桃花的典故、成句,构成此词的“骨架”。
作者在这个骨架上加以渲染、改变、展衍、引申,添上了茂枝繁花,使它形成了现在这样娉娉的特有风姿。
开头先以春风怡荡、红桃初绽起兴。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意可两解。
一说,桃花中有一种“小桃”的特别极品,它在正月即行开放(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因此此句解为春天刚刚来临,小桃就独得东风之惠而先行开放。
另一说则作一般性的理解,“先上”云云意在突出桃花形象之鲜妍,谓其占尽一时春光之美。
二说可以并存,并不阻碍对于词意的理解。
“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三句则佳人比花,且渐由花引人。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价值分析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edaf5631126edb6e1a104c.png)
100(下)2018.05《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原为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率军杀入重围,力解洛阳邙山之围的壮举而创作,同时也赞美了兰陵王的美德。
隋朝时期,被列入宫廷乐舞,后逐渐演变为“软舞”,失去了武乐的特点。
随着当时中日交流的频繁,该曲被遣唐使带到日本,成为宫廷雅乐。
到了南宋,《兰陵王入阵曲》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兰陵王慢》,分为越调和大石调。
从这个传承演变过程不难看出,《兰陵王入阵曲》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有极高的地位。
对它的艺术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在当今的时代仍具现实意义。
一、《兰陵王入阵曲》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作用《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感染力在其创作之初表现得最为明显,它表现了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作战的勇猛英姿,起着鼓舞军队士气的作用。
北齐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政权不稳。
“武定四年十一月,神武西讨,不豫,班师,文襄驰赴军所,侍卫还晋阳。
五年正月丙午,神武崩,秘不发丧。
辛亥,司徒侯景据河南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
”[1]《北齐书》的这段话提到了两场战争,时间仅隔三个月。
而且,其中还提到“神武崩,秘不发丧”,更说明了当时的政局极为不稳。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英武的指挥官,一个英雄的形象对凝聚军心、鼓舞士气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洵《心术》中有云:“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其中,“既战养其气”的意思就是打起仗来要鼓舞士气。
近代有识之士康有为面对晚清的颓势高呼:“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
”由此可见,士气对于军队、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鼓舞士气,在没有物质奖励的情况下,榜样的的力量、艺术的感染就是两种最可行的途径了。
而《兰陵王入阵曲》显然是二者兼具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将士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它的创作原本就来自英雄的事迹。
《兰陵王入阵曲》的发展演变和传播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
唐朝时,它为宫廷乐舞之一,玄宗时期李隆基下诏禁演,原因是认为它“非正声”。
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e209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c.png)
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兰陵王-卷珠箔》卷珠箔。
①朝雨轻阴乍阁。
②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③东风妒花恶。
吹落。
梢头嫩萼。
屏山掩,④沈水倦熏,⑤中酒心情怕杯勺。
⑥寻思旧京洛。
⑦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
⑧曾驰道同载,⑨上林携手,⑩夜灯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漂泊。
(11) 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壁月春如昨。
(12)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13)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释】①珠箔(bo泊):珠帘。
汉武帝建造神室,以珠串编为帘子,称“珠箔”。
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②“朝雨”句:王维《书事》诗:“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乍阁:初停。
③红药:红芍药。
④屏山:屏风。
温庭筠《菩萨蛮》:“枕上屏山掩。
”⑤沉水:即沉水香。
⑥中(zhong)酒:醉酒。
⑦旧京洛:指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和西京洛阳。
⑧障泥:马鞍下的布垫,用来挡灰土。
此代指马。
油壁:用油漆图饰的车壁,此代指车。
梳掠:梳妆。
⑨驰道:即御道,皇帝车辇行经之路。
作者《次友人寒食书怀韵》诗:“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燃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⑩上林:秦汉时帝王的花园,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
司马相如有《上林赋》。
此借指汴京的园林。
(11)争:同“怎”。
(12)琼枝璧月:花好如玉,月圆似璧。
(13)华表:古代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
此句用《搜神后记》所载辽东鹤典实:“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令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此处借以感伤北宋的灭亡。
【译文】早晨卷起珍珠串成的帘幕,阴云小雨刚停。
楼外的杨柳在晴空袅袅摇曳,阶前的芳草映红了芍药的花影。
东风嫉妒鲜花的艳丽,狠心地把枝头的花蕾吹落凋零。
画着远山的屏风掩而不展,熏炉里的沉水香懒得点燃,病酒的心情最怕再见到酒杯酒瓶。
张元干:兰陵王
![张元干:兰陵王](https://img.taocdn.com/s3/m/a9a3d4245f0e7cd1842536e0.png)
张元幹:兰陵王《兰陵王》弛元幹卷珠箔,晨雨沉阳乍阁。
阑湿中、烟柳搞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春风妒花恶,吹落梢头老萼。
屏山掩、轻火倦熏,外酒表情勇杯勺。
觅思旧京洛,邪幼年疏狂,歌啼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叙异载,上林联袂,灯夜始过晚共约,又争言流散?寥寂想止乐。
甚粉浓衣衿,音断弦索,琼枝璧月秋如昨。
怅别后华表,这归单鹤。
相思除了是,背醒面、久记却。
赏析:此词为触景伤秋,怅视京皆之做。
上片写病酒伤秋。
“卷珠箔”四句由近及远,从上到高,层层睁开天写词人病酒楼阁所睹春光:沉雾蒸腾,柳条随风沉拂,好像正在欢欣新晴;仰尾又睹芳草取红芍药相映成趣。
“春风”两句以拟人化脚法,写暮秋的春风挟着吃醋战嫌恶的情绪摧花落蕊。
外片怀思京皆。
词人经验了靖康国易,又遭秦桧冲击而弃捐江北,对“旧京洛”,即南宋故皆的思念情绪愈加弱烈。
“邪幼年”六句追想晚年汴京的浪漫糊口:尽情欢畅狂搁尽废,曾沉沦于歌舞名妓:督促佳丽快些装扮,联袂正在上林苑面并肩而止;元宵刚过,又晚晚商定再次重遇。
“又争疑”一句顿合,以“流散”两字暗寓了词人羁旅流浪的悲凉遭际。
高片写别后的寥寂取相思。
以“寥寂”两字总上挽高,逐层睁开。
“相思”两句点亮依恋祖国的相思之深,别恨之重,除了非醒面能力记却,而从“外酒”加忧,勇于杯勺,更知词人思深恨重,供醒没有失的显疼。
那尾表达爱护国家维护主权意想的词做,写失情韵兼胜,寓别恨之情于浑旷的境界之外,使蕴藉的词境隐失既轻郁又婉丽。
附件附件附件。
兰陵王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兰陵王文言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c4970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9.png)
原文:一丘一壑,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香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遇合。
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着。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一丘一壑:一丘一壑,即一山一水,泛指适于隐居之地。
老子:指作者自己,以道家思想自居。
风流:才情出众,风度翩翩。
茅檐:茅草屋顶。
松月桂云:松树、月亮、桂花、云彩。
脉脉石泉:泉水缓缓流淌。
寻思前事错:回顾过去,感叹人生无常。
恼杀晨猿夜鹤:比喻人生不如意之事。
邓禹辈人:邓禹,东汉名将,此处指有才华的人。
锦绣麻霞:锦缎、麻布、彩霞,比喻华丽的景象。
黄阁:黄堂,古代官员办公之地。
长歌自深酌:高歌畅饮,自我陶醉。
天阔鸢飞:天空辽阔,鸢鸟飞翔。
渊静鱼跃:深渊静谧,鱼儿跃动。
西风黄菊香喷薄:西风送爽,黄菊香气浓郁。
日暮云合:太阳落山,云彩聚集。
佳人何处:佳人何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纫兰结佩带杜若:用兰草、杜若编织成佩饰,寓意高雅。
遇合:机遇与命运。
事难托:事情难以托付。
莫击磬门前:不要在门前击磬,比喻不要打扰他人。
荷蒉人过:背着草筐的人路过。
仰天大笑冠簪落:仰天大笑,帽子上的簪子掉落,形容心情畅快。
穷达:贫穷与富贵。
古来贤者: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
翻译:一山一水,我独占风华。
茅草屋顶上,松树、月亮、桂花、云彩交织,泉水缓缓流淌至山脚。
回顾过去,感叹人生无常,令人心烦意乱。
终究是有才华的人,在华丽的地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高歌畅饮,自我陶醉,看天空辽阔,鸢鸟飞翔,深渊静谧,鱼儿跃动。
西风送爽,黄菊香气浓郁,太阳落山,云彩聚集,佳人何在,用兰草、杜若编织成佩饰,寓意高雅。
机遇与命运,事情难以托付,不要在门前击磬,背着草筐的人路过,仰天大笑,帽子上的簪子掉落,心情畅快。
谈及贫穷与富贵,不必怀疑,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无论进取还是退隐,都乐在其中。
张元干词集_张元干简介_古诗大全
![张元干词集_张元干简介_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95e338b0717fd5370cdc00.png)
张元干词集_张元干简介_古诗大全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
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
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
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
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
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词集《石州慢·寒水依痕》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元干。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消肌雪。
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
【翻译】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
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
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
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
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
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
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
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
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
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
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兰陵王·卷珠箔》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张元干。
其古诗全文如下: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飘泊。
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翻译】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
带药的诗寓意优美诗句
![带药的诗寓意优美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212fcc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2.png)
带药的诗寓意优美诗句带药的诗寓意优美诗句如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寻隐者不遇》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刘禹锡《赏牡丹》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于鹄《题邻居》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李白《古朗月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佚名《溱洧》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杜甫《绝句四首》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苏轼《和子由四首·送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庄周《逍遥游》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李商隐《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苏轼《赵昌寒菊》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佚名《驱车上东门》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030841ff00bed5b8f31d36.png)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兰陵王·卷珠箔》宋代:张元干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译文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
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
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
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
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
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
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注释箔(bó):竹帘。
轻阴:天稍微有些阴。
乍阁(zhàɡé):初停。
阁:同“搁”,停止。
阑干(lángān):同上文“箔”,竹帘。
烟柳:像烟一样的柳树。
侵(qīn)阶:指草长上了台阶。
东风妒花恶:东风因为妒忌花而变得坏恶。
嫩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沉水倦熏(xūn):沉香因为疲倦而懒得再熏。
沉香,香料名。
中酒:醉酒。
杯勺: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
旧京洛:洛阳,这里指北宋皇城汴京。
周邦彦《兰陵王》赏析(转载)
![周邦彦《兰陵王》赏析(转载)](https://img.taocdn.com/s3/m/d8b6e01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c.png)
周邦彦《兰陵王》赏析(转载)周邦彦《兰陵王》赏析:【作品简介】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
在此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
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原文】兰陵王·柳阴直作者: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1)本篇又题作“柳”,借咏柳伤别,抒写词人送别友人之际的羁旅愁怀。
兰陵王:词调名,首见于周邦彦词。
(2)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3)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它嫩绿的姿色。
弄:飘拂(4)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
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5)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
行色:指行人出发时的情况。
(6)故国:指故乡。
(7)京华倦客:作者自谓。
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8)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9)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
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10)旧踪迹:指往事。
(11)又:又逢。
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
趁:逐,追随。
哀弦:哀怨的乐声。
(12)离席:饯别的宴会。
(13)梨花榆火催寒食: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
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
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14)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
![《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221f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0.png)
《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兰陵王·柳》原文及译文《兰陵王·柳》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原文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干)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6a0b39a76e58fafab003bc.png)
兰陵王·卷珠箔(张元幹)原文卷珠箔①。
朝轻阴乍阁②。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妒恶。
吹落梢头嫩萼。
屏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③。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④油壁⑤催梳掠。
曾驰道⑥同载,上林⑦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飘泊?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释】①箔(b ) :竹帘。
②乍阁(zh ɡ):初停。
阁:停止,同搁。
③旧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阳。
④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挡尘土的马具。
这里指代马。
⑤油壁:用油漆涂饰车壁的华丽车辆。
⑥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
【】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奏。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
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
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洛阳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
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
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
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
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词题春恨,在宋黄升《花庵词选》中为春游,实际上是作者亲身经历丧乱之痛,借以寄托对国事的忧愁与痛苦。
全词分为三片,意脉贯通。
明吴从先《草堂余隽》引李攀龙云: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c4312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2.png)
《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兰陵王·卷珠箔》译文、注释及赏析《兰陵王·卷珠箔》宋代:张元干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译文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
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
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
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
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
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
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注释箔(bó):竹帘。
轻阴:天稍微有些阴。
乍阁(zhàɡé):初停。
阁:同“搁”,停止。
阑干(lángān):同上文“箔”,竹帘。
烟柳:像烟一样的柳树。
侵(qīn)阶:指草长上了台阶。
东风妒花恶:东风因为妒忌花而变得坏恶。
嫩萼(è):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沉水倦熏(xūn):沉香因为疲倦而懒得再熏。
沉香,香料名。
中酒:醉酒。
杯勺:盛酒之器,这里代指酒。
旧京洛:洛阳,这里指北宋皇城汴京。
经典宋词赏析:张元斡《兰陵王·卷珠箔》
![经典宋词赏析:张元斡《兰陵王·卷珠箔》](https://img.taocdn.com/s3/m/fca5fd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c.png)
经典宋词赏析:张元斡《兰陵王·卷珠箔》兰陵王·卷珠箔张元斡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①。
栏杆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②、沉水倦熏③,中酒心情怯杯勺④。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⑤,曾驰道同载⑥,上林携手⑦,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飘泊?寂寞,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⑧。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释】①乍阁:初停。
②屏山:屏风。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④中酒:此作因酒而身体不适解,犹病酒。
如杜牧《郑瓘协律》诗:“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
”杯勺:盛酒之器,指代酒。
⑤障泥:马背上挡泥土的布垫,指代马。
油壁:油壁车。
⑥驰道:秦朝专供帝千行驶马车的道路,此指御街。
⑦上林:皇家的林苑名。
⑧华表、双鹤:见王安石《千秋岁引》“华表语”注。
【译文】珠帘高卷,早晨薄薄的阴云带来的一场雨刚刚停止。
栏杆外,烟濛濛的杨柳逗弄着晴天,芳草蔓延到石阶上,与红芍药花相互映衬。
东风真可恶,它妒忌花儿,将枝头的嫩瓣纷纷吹落。
屏风遮掩着,炉内的薰香无力地冒着烟雾。
饮酒只能引起不适,我害怕再去碰那盛酒的杯杓。
回想旧日的京师,那时我正年轻,狂放不羁,迷恋着歌舞欢笑的生活。
我备好骏马和香车,催促她快快梳妆打扮,曾在御街上与她同坐一辆车,在皇家林苑中跟她手拉着手,元宵放灯夜刚过,早就有了下次的约会。
又怎能相信结果会漂泊离散?孤居寂寞,心里还不忘当年行乐。
如今留在衣襟上的脂渍粉香已经淡了,曾弹出美妙乐声的琴弦也已经断了!白璧似的明月照耀着玉树琼枝,春天还像从前一样美好。
我惆怅那别后京师的华表上,如何能再飞回双鹤来呢?这相思之情,除非是在醉乡里才能暂时忘却啊!【赏析】张元斡的爱国词都激昂悲愤。
如说“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邨狐兔?”“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贺新郎》)“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兰陵王·丙子送春》译文及注释
![《兰陵王·丙子送春》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d2df06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d.png)
《兰陵王·丙子送春》反映南宋遗民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作者的无限悲痛之情,凄绝哀怨,寄托遥深。
下面是《兰陵王·丙子送春》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译文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
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
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
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
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
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
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
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
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
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
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
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
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
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注释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长门:指宋帝宫阙。
江令:江淹被降为建安吴兴令,世称江令。
有《别赋》。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孺子:辰翁有子名将孙,也善作词。
形容清晨的雨的诗句
![形容清晨的雨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47e435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d.png)
形容清晨的雨的诗句
形容清晨的雨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唐杜甫《晨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唐韦应物《简卢陟》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
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
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五代孙光宪《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
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
波起,隔西风。
——唐温庭筠《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宋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兰陵王·卷珠箔翻译赏析
《兰陵王·卷珠箔》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张元干。
其古诗全文如下:
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着。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飘泊。
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前言】
《兰陵王·卷珠箔》是宋代词人张元干所写的一首词,被收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描写了春日的迷人景色和对美好故国生活的回忆,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对沧桑之变的感慨,抒发感怀故国的“黍离”之悲。
【注释】
①箔:竹帘
②乍阁:初停。
阁:停止,同“搁”
③旧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阳
④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OrG挡尘土的马具。
这里指代马
⑤油壁:用油漆涂饰车壁的华丽车辆
⑥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
【翻译】
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
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
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洛阳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
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
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
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
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
【赏析】
词题“春恨”,在宋黄升《花庵词选》中为“春游”,实际上是作者亲身经历丧乱之痛,借以寄托对国事的忧愁与痛苦。
全词分为三片,意脉贯通。
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引李攀龙云:“上是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是相思如梦中。
”从整篇词的结构而言,这样理解是可以的,但还只是表面的理解。
如果透过含蓄曲折的笔墨,从表面深入到内部,就会发现词人在南渡以后所渡过的黍离之悲,所以不
能仅仅拘泥于“春恨”。
词的开头“卷珠箔”二句,点出了环境。
“乍阁”,即初停。
这是化用王维《书事》“轻阴阁小雨”句意。
一个春日的清晨,词人登楼卷起了珠帘,窗外看去绵绵的阴雨刚刚停止,和煦的阳光已照楼台。
外面一片温暖全词的情与景由此生发铺展。
“阑干外”以下写从楼上眺望的种种景象:如烟的柳条,在晴光中摇曳;阶下绿油油的青草,映衬着芍药,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意。
好一派诗情画意“烟柳弄晴”,并非专门咏柳,目的是挑起词人的情思。
折柳送别,在汉唐以来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俗。
周邦彦的著名词篇《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就是借咏柳而抒别情。
眼前的柳丝依依有情,似乎又矣笔俱有送别之态。
紧接“东风”二句陡转,出现另一种物景。
强劲的东风把刚长出来的花吹落了,烘托出一种凄然伤神的气氛。
“屏山掩”三句,与上文的所见相回应,由景生情,实写词人当时的心境。
“屏山”即屏风。
“沉水”,即沉香。
“中酒”即着酒。
这里写出词人怕饮酒的心理状态,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二片追忆过去游乐的情景。
换头“寻思旧京洛”,承上转下,从现在的伤春伤别,很自然地回想起过去在汴京的游乐情景。
“京洛”,洛阳,东周、后汉两朝皆建都洛阳,故称“京洛”,这里地是指京师即国都,借指汴京。
作者在《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二首》中写过:“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烟燃烛九衢香。
车声驰道内家出,春色禁沟宫柳黄。
陵邑只今称虏地,衣冠谁复问唐装。
伤心寒食当时事,梦想流莺下苑墙。
”诗中所写思念故国的悲伤心情,与词作者主旨是一致的。
不过
词的写法较诗而言比较含蓄婉转。
一个“旧”字,蕴含着多么深刻的时代意念。
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说:“南宋词人系心旧京,凡言
归路,言家山,言故国,皆恨中原隔绝。
”这里思念“旧京洛”,正是中原被占的遗恨中引起下文“往昔升平客大梁”的游东情景,更增添离别之悲。
“正年少疏狂”三句,词人想起当年在汴京放荡不羁的生活。
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少年时征歌选色,外出游春的车马已准备好,只是催促着好赶快梳妆打扮。
油壁车,女子所乘:“催梳掠”,其中有女子同行。
“曾驰道同载”三句,专写游赏,但不专注一时一事。
驰道,即御道,皇帝车马所经过的道路。
上林,秦汉时期为皇帝的花园,这里借指汴京的园林。
“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东
京梦华录》卷六),这是“灯夜初过早共约”的注脚。
同载、携手、
共约,情事如见,都是“年少疏狂”的事。
至此,一笔写来,都是热闹欢快的气氛。
可是,紧接着“又争信飘泊”!突然结束了上面的回忆,似断又续,极尽顿挫之妙。
这使人仿佛从梦幻意识中回到清醒的现实,感情起伏,跌宕之中透露了作者的真情。
“争”同“怎”。
词人怎么能料想到昔日歌舞升平商业繁华的汴京,当时已落到金兵的手中,而自己又过着逃难的飘泊生活。
这种悲哀从上面的欢快和畅的景象中显露出来,以欢愉的情调映衬离别后的孤寂,更显得凄楚难忍。
第三片从回忆转写别后思念之情,主要抒写离恨之情。
“寂寞,
念行乐”以下,紧承上文的“疏狂”到“飘泊”而来,注入了对旧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甚粉淡衣襟”三句,是想像她已摆脱了歌女生涯,
而美貌依然。
“琼枝璧月春如昨”一句,本是南朝陈宫中狎客为赞美张丽华、孔贵嫔等容貌而写的诗句“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见《陈书·张贵妃传》。
这三句,怀念旧人,同时也是怀念故都,写得迷离惝恍,而寓意于其中也可寻得。
以下转入别恨与相思。
“怅别后华表”二句,借用典故,抒发人间沦桑之变,好景不长的深慨。
传为陶渊明潜作的《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落于城门华表柱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此二句用“怅”字领起,寄意深刻,语更明了而又委婉含蓄。
结末“相思除是”二句,用口语写情,感情委婉真挚。
“除是”,除非是的省略。
这里词人把多少不敢直接说出的别恨,统统倾注在酒杯里,痛饮尽醉忘去那些恩恩怨怨。
“向醉里、暂忘却”,犹如众流归海,不仅感情深厚,而且“辞尽意不尽”,言外之意含有眷念故国的无穷隐痛。
这与李清照《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情意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抒发爱国思想的词作,写得情韵兼胜,委婉真切,代表了作者的另一种风格——即婉约的风貌。
在艺术技巧上充分显示出组织结构的严谨。
全词上、中、下三片,从眼前伤春到追忆往昔,再转入现实相思,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并用“别恨”一气贯串。
尤其是过片处意脉连贯,情致婉转曲折。
其次是寓别恨之情于清旷的境界之中,使整首词的词境显得既沉郁又婉丽。
这首词是借“春恨”以抒发故国之思的深情,写词人南渡后感怀故国的“黍离”之悲。
以往日之欢乐衬今日之悲哀。
一句勾转,突然
转向现实,看是陡然,实质正表现出作者恍若隔世的那种心境。
从对往昔的梦境般的幸福追忆中清醒过来,转入下片,抒写凄凉索寞的心情与对故国故乡的极度思念。
全词分为三叠,而意脉贯通。
上叠写醉中春光。
中叠写少年产台游,追思昔日游乐。
下叠是从回忆转写别后相思如梦,主要抒写离恨。
东风妨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东风”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写暮春的东风挟着妨忌和嫌恶的情绪摧花落蕊。
联系到词人倍受春风得意的当道权贵,如秦桧之流的迫、打击,“东风摧花”意象,显然是词人自我命运之象征。
结尾三句用口语写情,深婉真挚。
言外含有眷念故国的无究隐痛。
全词结构严密,从眼前的伤春到追忆往昔,再转入现实的相思。
虚实相映,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过片处注意意脉的转折连贯,情致深婉丰富,却一气贯注。
宋翔凤《乐府余论》说:“南宋词人系心旧京,凡言归路,言家山,言故国,皆恨中原隔绝。
”可谓至确之论。
全词所表现的是国家分裂,中原沦陷的巨大悲痛。
在南宋初期的文士中这种情感具有普遍性。
这首抒发爱国意念的词作,写得情韵兼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