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https://img.taocdn.com/s3/m/9f7e2a6df46527d3240ce0ae.png)
自考英语专业学习顺序英语专业(根底科)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考察教材内容的课程,考察考生运用英语能力的课程三大类。
公共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根底与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根底》等,考生应首先学习这些课程,因为大多数考生曾学过这些课程的局部内容,心理上会觉得容易些。
考察教材内容的课程没有《综合英语(一)》、《综合英语(二)》、《阅读(一)》、《阅读(二)》等。
这类课程是学习英语专业的根底,《综合英语(一)》、《综合英语(二)》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精读课。
《阅读(一)、(二)》的难度差距并不大,只是要求的阅读量不同,考生可以准备充分些同时考,这样知识更具有连贯性。
考生有了第二类课程的学习根底就可以学习第三类课程-考察考生运用英语能力的课程了。
它们包括《水平考试(一)》、《水平考试(二)》、《英语写作根底》、《英语国家概况》等。
考生在学完《综合英语(一)》后所具备的能力应到达《水平考试(一)》的要求,可以将《综合英语(一)》与《水平考试(一)》一起考,同样,《综合英语(二)》可与《水平考试(二)》一起考。
《英语国家概况》和《英语写作根底》是所有课程中最难的,《英语国家概况》中不仅包括一些文学作品还包括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等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英语写作根底》对考生的词汇量、语法根底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把这两门课放到最后再考可能精力更集中,宜于学好这两门课。
英语专业本科段课程:考生仍先考公共课,然后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那么安排其它课程的考试,建议按以下顺序学习:《英语语法》、《英语词汇学》、《英语翻译》、《口译与听力》、《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欧洲文化入门》。
《英美文学选读》、《欧洲文化入门》要求考生对作品有较多涉猎,其中《欧洲文化入门》的考试范围比《英美文学选读》要广、难度也要大,考生尤其要下功夫。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已打印(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已打印(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510166a3c1ec5da50e27053.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一第一节新闻写作的重要性一、新闻写作的涵义:新闻写作是一种以报道或评论新近发生的事实为主旨的写作。
二、新闻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性1、新闻写作是对采访所得素材的加工、表达关于“七分采,三分写”。
对于写而言,采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新闻作品的面世而言,写是尤其重要的。
2、新闻写作是围绕采写所进行的思维的总成:通过写作素材实现了其价值、通过写作思维成果得以汇总、通过写作面世的文本得以传播3、新闻写作是整个新闻业务中的重要一环:采、写、编、评,不能缺少写作一环第二节新闻写作的特殊性一、与文学写作的比较1、真实性内涵不同:新闻真实性所要求的是报道严格地符合于对象的实际情况。
2、价值的取向不同:新闻写作的宗旨是凸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
文学写作的目标是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3、写作的手法不同:文学写作可使用各种表现手法:象征、隐喻、曲笔、反语、影射、渲染等。
新闻写作通常并不如此。
举例:微型小说《爱情ABCD》4、言语的方式不同二、与广告写作的比较(一)新闻真实性、文学真实性与广告真实性关于虚构:新闻绝不允许虚构;文学通常都离不开虚构(纪实文学例外);广告在某些情况下可虚构(关于产品功能质量、统计数据、用户反映等方面的信息不可虚构。
虚构以不误导受众为前提)。
某防震手表广告。
关于夸张:文学写作离不开夸张;新闻写作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夸张;广告写作在使用夸张修辞格时须视具体情况而论(适度的夸张、极度的夸张、既不适度又不极度的夸张)。
关于想象:文学写作不可没有想象;新闻写作在运思时需要广义的想象(由此及彼),但不可将想象(包括合理想象)的内容写进新闻作品。
广告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如雀巢脱脂奶粉广告)三、与公文写作的比较:(一)行文上:严谨性方面的比较(二)写作上:规范性方面的比较(三)处理上:程序性方面的比较(四)结论:力戒新闻写作公文化绪论二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相对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当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ddeb359084868762caaed5ae.png)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例《中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 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坚定的政治 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闻记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 求。
2.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 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一个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 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明白自 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 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例“三鹿”奶粉事件 四是体现对社会公众的人文关怀。 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 是新闻工作者。例汶川大: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 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 对象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0c6ef18871fe910ef12df814.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对新闻事实的真实的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的报道,往往都与新闻采访不深入有一定的关系。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在反映报道对象方面的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调查采访的深度。
具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蜻蜓点水。
因此,新闻写作在深度方面,无疑是受到新闻采访制约的。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
既要写得有些有肉而又不能虚构情节和合理想象,唯一可取的方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所谓“特定价值”,体现在事实被报道后,受众的新闻需求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上。
生活中的某种事实(或者是新的事物,或者是原有事物出现了新的变动),是新闻之源。
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必须强调敏捷,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媒体确保新闻传播的迅速快捷。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该表现在能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新闻工作者应该能对此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应注意: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
新闻价值所衡量的是有关实施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所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
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精选全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29700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3.追求细节的真实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新闻媒体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
异同点: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
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
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https://img.taocdn.com/s3/m/dda67fde8bd63186bcebbc7a.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提纲(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对于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2.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3.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新闻传播必须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2)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
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4.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摄取素材方面的区别: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其中一部分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所了解的人物或事件,只是形象塑造的依据或作品情节的部分。
在素材的处理中,想象力发挥很大作用。
5.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与党政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区别:首先,前者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
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
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后者可能并不形成正式的成果。
6.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没有新闻写作。
进而言之,没有新闻写作也就没有新闻传媒。
7.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8.记者的采访与作家的采风的差别:首先,记者的新闻采访围绕事实和事实的变动而展开,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
其次,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观察、了解、询问、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作家的采风并不着意真实记录是有的人、事、景、物。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9818f7658fafab069dc02b2.png)
其二,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理念。 新闻传播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罔顾新闻传播规律而不问 效果。所报道的事实、所评论的对象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议 论价值,成为媒体和传播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领导人活动 和会议所作的报道,要按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取舍、 安排,这已逐渐成为对媒体的要求和媒体对自己的要求。 其三,与自媒体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理念。 新闻理念必须与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相适应。有些新闻 理念,在过去时代是合理的、正确的;但是如果与自媒体时 代的要求相违背,与新的舆论格局格格不入,则就有加以更 新的必要。
(一)时代的变化是新闻文体创新的社会基础 新闻文体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新闻文体创新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时代和社会不断涌现的 新的内容,对新闻文体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各种新闻文体是适应一定的传播信息的要求而形成的,传递 信息是各种文体赖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所以,随着时代的变化, 社会生活中新的内容不断涌现,新闻文体必须不断变化,才能适应 受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变化的新闻需求。
首先,要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争取对一些富有深意的社 会现象能及时察觉并作出灵敏反应。 其次,要敢于触及社会问题。
(二)拓宽思维的空间 在新闻写作中,人们往往会犯一种常见的毛病:报道事实总是 拘泥于一个点或一个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就此进行报道。这就 是所谓的 “功能性固执”。
人们的某些思维特性使自身的认识活动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新闻写作中,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视野狭窄,对于一个 新闻事实,或是找不出其新闻特性,或是对其价值无法充分挖掘。 拓宽新闻思维的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媒体的信息量,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案例:《“神舟五号” 引出科普话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f936c1ad51f01dc281f1bd.png)
一、使用E‐mail 进行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越性
一是速度快捷。 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
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
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声频和 视频资料,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材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 访意图。 五是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话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 电脑并且能够上网,采访对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信息。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合事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在隐性采访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因为调查事件 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指向特定个人,为其本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 (2)实施了披露行为;
(3)主观故意;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接受 采访的过程中证言不尽一致,难以自圆其说。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想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 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属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应通过 对比找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 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在外围采访中,搜索引擎作用巨大,它可以帮助记者非常方 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他的采访名单里的 采访对象。 就产品生产者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儿童罹患肾衰竭等 病症的事件,记者打算在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进一步就三聚氰胺残 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一次深入追踪采访。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网 页,可找到如下新闻资源:
丁柏铨 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详细笔记
![丁柏铨 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详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4778a4acf84b9d528ea7a75.png)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圣才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f6d4d5ef705cc1754270958.png)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一、概念题1.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7年研]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新闻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2.出镜记者[北大2012年研]答:“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①“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②“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二、简答题1.简述采访对象拥有的权利。
[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研]答:采访对象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采访对象是公民,所以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
作为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具体有:(1)采访对象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获取报酬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就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如果说媒体工作人员通过媒体产品的完成获得劳动报酬,那么当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并在采访过程中确实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对媒体产品的制成付出了劳动时,采访对象提出采访费用也并非不合情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9765d2a869dc5022aaea00b2.png)
(三)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形成
从编辑的角度看,组合报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成一个版面或一个栏目。
第三节
非独立文本深度报道写作
深度报道并不是某种特定的文体形式,一部分组合报道和连 续报道也完全可以成为深度报道大家族中的成员。深度报道既包 括单独成篇的独立文本报道,也包括版面编辑意义上的主题相同 或相近的一组报道的组合。通过空间上(版面)和时间上(连续) 的组合,甚至消息和新闻评论也能成为深度报道的组成部分。
2.社会背景
深度报道的作者则认为,社会上的每一个新闻事实,都和其 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相当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 域里,要受众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读每一个个别的新闻事实, 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新闻传媒的责任之一,就是 为受众解释这些独立的新闻事实背后的复杂关联,以及它们可能 产生的后果。
在调查性报道中,作者的观点通常会通过如下方法表露: 记者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的目的。 他们常常把不同的观点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交锋,并让受众 自己去判断事实的真相。 在预测性报中,记者一般运用现有的背景资料,依靠科学 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来解读资料及数据所体现的新闻事件走向, 并在必要时对此进行评论。 案例:《驾照批发市场——江西驾校倒卖驾照的利益输 送》、《斯大林之死和一场幸免的灾难》、《新罕布什尓州预 示总统竞选难分伯仲》
首先,从首篇报道开始,导语的写作基础应建立在记者目前所 作的阶段性结论之上,不能过早作出全局性的预测。 其次,所有这些报道的导语,应提供当时最新的核心新闻事实, 并做到互相连贯。 最后,导语写作时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使是由不同记者采 写的报道,也可考虑由编辑作相应的处理。
追踪式的深度报道在引用背景时,往往注意分别插入,前后尽 可能不重复引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02a7e735b0717fd5360cdceb.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优秀PPT课件优选全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优秀PPT课件优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5e4b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3.png)
前期准备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访时间、地点等。3、收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围绕采访主题和对象,收集与之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拟出采访提纲,保证采访效果。(采访提纲见书P13)
现场问答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①提问应紧扣采访主题,多个角度与层面设问;②要有逻辑性,可由浅入深或有主到次;③问题要分门别类,一一提出;④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精练;⑤问题要主旨清晰,范围适中,要求明确。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1.标题:标题是 消息的眼睛。要让别 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 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 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实战演练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 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 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选材:可以 选择班上或学校 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7278ba97cc22bcd126ff0caf.png)
对于记者来说,采访中有两个环节特别重要:一是知道怎样才能 捕捉到新闻线索,二是通过策划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
第一节 新闻采访以获得线索为起始点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采访、写作大抵都离不开新闻线索。在 社会生活中发现蛛丝马迹,进而寻找到新闻线索,这是新闻采访 的开端,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
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
一个好的报道策划应当由以下内容组成: 它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 它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或者执行小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 源和媒体内外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 它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所涉及的空间; 它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 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 它还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的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 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如果一个记者具有比较强 的新闻敏感,他就会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能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例中共中央总 书记的赫鲁晓夫下台
二是能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 例《中国消费者报》打假宣传
三是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例《“黄豆行动” 诞生记》 四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例《日照“海上救助殉 难案”发人深思》 五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例《古战场上电话多》
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首先,好的选题往往来自精心的策划。 例“东人西行记” 其次,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例陈泉涌的经验之 谈 再次,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 以使记者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写出高质量的报道。 例《深圳, 你被抛弃了吗?》
《新闻采访与写作》优秀PPT课件精选全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优秀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699e4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8.png)
前期准备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访时间、地点等。3、收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围绕采访主题和对象,收集与之相关资料,分析、研究。拟出采访提纲,保证采访效果。(采访提纲见书P13)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
新闻采访
有关术语
术语
简要释义
新闻采访
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观察、询问、思索、倾听、查阅、记录等工作,它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新闻敏感
指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也被形象地称为“新闻眼”“新闻鼻”。
新闻采访
思考与讨论:“新闻采访”包括哪些发现、收集新闻的方式?最主要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访谈,但还包括观察、调查、材料收集、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方式。例:《一着京海天》(通讯)观察舰载机之间的通话材料收集——航母舰载机的着舰难度、“某大国一名上将”的话
现场问答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①提问应紧扣采访主题,多个角度与层面设问;②要有逻辑性,可由浅入深或有主到次;③问题要分门别类,一一提出;④语言要简洁清晰、准确精练;⑤问题要主旨清晰,范围适中,要求明确。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1.标题:标题是 消息的眼睛。要让别 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 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 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八章 新闻写作特殊规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八章 新闻写作特殊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c68d9a869dc5022aaea00af.png)
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
(一)对作为报道对象的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解析
在新闻写作中,需要对新闻事实即新闻题材进行解析(认识 和分析),形成表述的重点、表述的思路,然后才是具体的写作 (遣词造句,进行陈述)。在这里,认识和解析是前提,遣词造 句是表达认识和解析成果的凭借。对客观世界中的特定对象进行 认知、解析,并运用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表述,是新闻写作中的一 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一)“谋在先”和“断在现”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因媒介介质不 同而相异的一面。电视记者在进行信息采集时,实质上已经进入 了写作成文阶段,因为采集时所收集的声音是不可能更改的,所 拍画面的角度、构图、强调重点等都是不可能在写作成文时再作 调整的。因此,电视新闻有着与单一文字报道不同的工作特征, 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谋在先”和“断在现”两个方面。 先说“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进行筹划、判断。 再说“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 的决断。
(二)将触角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的媒体对相同的新闻事实进行 报道时,广播的快捷是报纸所无法相比的,电视的具有动感的画面 也是报纸所不及的。但是,报纸媒体的记者可以在电视摄像机无法 到达的地方进行新闻报道。 比如,在报纸上刊登的通讯《勋章背面的未了情》,将笔触深 入到了“功在禹上”勋章得主徐乃民的内心世界,把他对于亡妻的 歉疚之意、未了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在通讯《领导干部 的楷模———孔繁森》中,作者对孔繁森二次进藏前的心理活动写 得颇为详尽、细致,很有层次感。以上都是电视专题靠画面难以呈 现的。 (三)利用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辑 报纸媒体按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排,读者在阅读时有选择 的充分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