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合集下载

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11页PPT

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11页PPT
一、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二、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呼吸系统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外界空气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
2、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动画
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
气体扩散
(
外 界 气 体
正常的肺 肺气肿患者的肺
肺癌患者的肺 视频
讨论:
• 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都有那些? • 吸烟都有那些害处?
沙尘暴
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 的环境中,人们甚至要佩带防毒面具。
尘肺
长年累月在陈耳金矿打 钻的民工,脸上厚厚的粉尘 遮不住忧郁的目光。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这些疾病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 法。
O2 CO2
呼 吸 道
O2 肺 泡
CO2
O2CO2
血 液
O2
循环 CO2
组织 毛细 血管
O2 CO2
组 织 细 胞
氧 的 利 用
)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 气体交换
外呼吸
气体在 血液中 的运输
组织内的 气体交换
内呼吸
[思考]
根据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关 系,说明剧烈运动后心率和呼吸频 率加快的原因.
肺炎
家长探病防护严密
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表现为发烧、 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是由细菌、 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呼吸困难。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康宁中学2025年初三月考卷(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康宁中学2025年初三月考卷(七)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康宁中学2025年初三月考卷(七)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四种生物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视野,据图判断在制作临时玻片过程中盖片不当的是()A.大肠杆菌B.酵母菌C.草履虫D.叶肉2、早、中、晚三餐摄取的能量比例最好是A.3:4:3 B.3:3:4 C.4:2:4 D.2:4:43、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同学们看到视野中的物像由图1逐渐变为图1.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同学们正在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结构B.这个现象发生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C.由图1变为图1的原因是观察时滴加了盐水D.在图1状态下滴加盐水,可以恢复为图1状态4、基因D和d的关系是()A.位于一条染色体上B.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D.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5、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标本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A.自来水B.生理盐水C.葡萄糖水D.碘液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B.线粒体存在于细胞液中C.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决定菊花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7、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象树枝.这种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防御行为D.节律行为8、以下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酗酒会导致肝脏与心脑血管疾病B.经常熬夜不会影响身体健康C.吸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D.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9、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C.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10、侏儒症、糖尿病、呆小症分别是由于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呼吸、循环1

呼吸、循环1

2010级体育系(4)班卢旭辉 10411004045第六章呼吸(一)填空题1、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

2、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胸式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腹式呼吸为主。

3、肺总容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之和。

4、训练导致安静时呼吸深度增加,而呼吸频率下降。

5、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分压差,气体交换的方式是扩散。

6、在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潮气量的增加,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主要依靠呼吸频率的增加。

7、运动时,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若超过这一范围每分通气的增加将明显大于运动强度的增加。

8、运动中肺通气的快速增长和减少期是运动强度增减的结果,而慢速增长和减少期则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调节的结果。

9、训练对安静时肺通气量的影响不大,亚极量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幅度减少,而最大通气量明显较无训练者大。

10、运动时动脉血和组织间,静脉血和肺泡气间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压差加大,体温升高,肺毛细血和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使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加快。

11、外呼吸又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12、运动时在相同肺通气量情况下,运动员呼吸深度比无训练者深而快,这种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和气体交换效率增大。

(二)判断题1、肺回缩力和胸内负压呈正变关系。

(×)2、胸内负压对肺泡扩张、肺通气、肺换气和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都有意义。

(×)3、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4、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无效腔×呼吸频率。

(√)5、运动前的肺通气量增加是条件反射性的。

(×)6、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7、运动时运动员的每分通气量大于一般人,说明运动员肺通气功能强。

(×)8、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2024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91

2024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91

2024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 生长现象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繁殖D. 呼吸2、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A. 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 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 不利于气体交换3、黄瓜果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液泡A. ①⑥⑦B. ②③④⑤C. ②③④⑤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生在()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心脏5、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A. 放弃自己的探究结论B. 适当地修改探究结论以保持与原知识一致C. 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D. 否定自己的探究结论6、如图是关节模式图.下列各项中;与关节牢固的特点相关的结构是()A. ①③B. ①②C. ②③⑤D. ②③④7、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A. 越大越好B. 越小越好C. 越多越好D. 薄而透明8、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9、【题文】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特点的是A. 身高体重迅速增加B.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C. 第二性征开始发育D. 身体代谢速度缓慢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鼻腔内表面的粘膜以及气管内表面的腺细胞分泌的粘液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______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变得______。

11、陆生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____.12、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主要由和两个部分组成。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docx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docx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胸廓2、骨盆腔3、鼻旁窦4、消化5、副性腺二、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 20 分)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和眶下孔的骨是( )A 、上颌骨B 、颧骨C 、泪骨D 、鼻骨 2、猪的胸椎一般有( )块A 、12B 、 14-15C 、 13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 、肺 B 、胃肠道末端 C 、嗳气 D 、口腔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的是 ( )A 、乳腺B 、角C 、皮脂腺D 、皮下组织5、牛的肝脏位于()A 、左季肋部B 、右季肋部C 、剑状软骨部D 、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的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A 、中鼻道B 、下鼻道C 、上鼻道D 、总鼻道 7、构成喉腔的四种软骨中哪种是成对的 ( )A 、甲状软骨B 、会厌软骨C 、勺状软骨D 、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和微绒毛的是()A 、结肠B 、直肠C 、盲肠D 、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器官是( )A 、瘤胃B 、瓣胃C 、皱胃D 、网胃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和胸头肌之间的是( )。

A、颈静脉沟 B、髂肋肌沟 C、前臂正中沟 D、股二头肌沟11、单室胃动物的胃液中分泌盐酸的是( )A 、颈黏液细胞B 、壁细胞C 主细胞、D 、嗜银细胞12、直接与 ()相连的肋骨 ,称为真肋A 、髋骨B 、肩胛骨C 、枕骨D 、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的是( )A 、猪B 、马C 、羊D 、牛14、牛、羊和猪的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的是( )A 、副叶B 、心叶C 、隔叶D 、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 、瘤胃B 、小肠C 、大肠D 、皱胃16、下列对胆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由肝细胞分泌B 、含有胆色素C 、含有消化酶D 、含有胆盐 17、正常情况下猪、牛、羊等动物胸膜腔内压力 _________大气压。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以上都不对 18、家畜精子成熟的部位是: ()A 、支持细胞B 、附睾C 、直细精管D 、曲细精管D 、 18)19、下列肌肉中属于跗关节的主要伸肌是()。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1.内呼吸是指()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运动B.呼吸肌的舒缩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B.吸气时膈肌收缩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吸气末和呼气初B.呼气初和呼气末C.呼气末和吸气初D.呼气末和吸气末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跨肺压C.大气压-肺回缩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B.胸膜腔密闭C.呼气肌收缩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A.高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A.吸气初B.吸气末C.呼气初D.以上都存在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使肺顺应性增加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A.气道阻力增加B.气道阻力减小C.肺弹性阻力增加D.肺弹性阻力减小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呼气B.胸内压升高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13.肺总容量等于()A.潮气量+肺活量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C.余气量+补吸气量D.余气量+肺活量14.正常人无效腔的容积约占潮气量的()A.10%B.30%C.50%D.5%15.对肺泡气分压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补吸气量B.深吸气量C.余气量D.功能余气量16.气道阻力增加时()A.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不变B.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都必然增加C.肺活量必然减少,时间肺活量可能正常D.肺活量可能正常,时间肺活量必然减少17.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A.肺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泡通气量减少18.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肺泡通气量约为()A.3LB.6LC.4LD.5L19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A.潮气量×呼吸频率B.余气量×呼吸频率C.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D.肺活量×呼吸频率20.决定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肺泡膜的通透性D.气体的分压差21.关于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的关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与温度呈正变B.与扩散距离呈反变C.与气体分子量呈反变D.与气体溶解度呈正变22.体内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动脉血液D.静脉血液23.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安静时正常值约为0.84B.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生理无效腔增大C.肺尖部增大,可达3D.肺下部部分血液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比值减小24.设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容量为125ml,每分心输出量为5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为()A. 0.7B. 0.8C. 0.9D. 1.025.无效腔容量加倍时,肺通气/血流比值将()A.加倍B.减半C.增大,但不到加倍D.减小,但不到减半26.下列关于肺扩散容量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老年人小于青年人B.运动时会增加C.肺血流速度减慢时,它因气体得以充分扩散而增加D.分压差增大时增加27.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A.发生在温度降低时B.有利于氧从血液进入组织C.发生在血液PH值降低时D.发生在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时28.控制呼吸基本节律的神经元位于()A.脊髓B.下丘脑C.延髓D.大脑皮质29.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感受器感受肺扩张的刺激B.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C.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此反射对控制呼吸节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D.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30.下列关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人类平时生活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B.大脑皮质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经元调节呼吸C.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必须依赖于大脑皮质D.言语与唱歌反映了大脑皮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31. 某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82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82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把晒干的花生种子放在火上烤,花生种子燃烧后,只剩下灰烬,其中烧掉的物质是()A. 有机物B. 无机盐C. 蛋白质D. 核酸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A. 心脏。

B. 肺。

C. 肝脏。

D. 动脉。

3、外界的营养物质;通过()进入身体并到达每个细胞.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C. 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D.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4、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时有的学生因没有吃早餐会出现脸色发白,出虚汗的症状。

童医生会给该同学提供营养液,营养液中主要成分是供能物质()A. 水B. 葡萄糖C. 维生素D. 蛋白质5、【题文】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B.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D.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题文】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A. 化酶B. 化道C. 化液D. 化腺7、下列有关“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B. 用消毒的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C. 盖盖玻片时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迅速盖上D.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 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D.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贫血患者可能表现为()A. 红细胞数量减少B. 白细胞数量减少C. 血小板数量减少D.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10、【题文】下列营养物质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在消化管内被吸收的是。

8.35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8.35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下中 上
一、氧的运输
(三) 氧离曲线 意义: ①肺泡PO2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不会明显缺 氧;
②VA/Q不匹配,即使呼吸加强, 肺泡通气量↑,
也无助O2的摄取。
一、氧的运输
中段40-60mmHg较陡(释放段) 反映:Hb释放O2 表明:PO2降低能促大量氧离, 血氧饱和度下降显著(90%~75%) 意义: 维持正常安静时组织的氧供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DpG↑ →氧离曲线右移 DpG↓ →氧离曲线左移
机制: ①能与Hb结合形成盐键→Hb构型变为T型; ②能提高[H+]↑→波尔效应→Hb对O2亲和力↓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e.g.高原缺氧→RBC无氧代谢↑→DpG↑→曲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温度
T↑→氧离曲线右移 T↓→氧离曲线左移 机制: T↑→H+的活度↑→ 氧离易 e.g. 组织代谢↑→局部 T↑、CO2和H+ ↑ →氧 离易 ;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机制: T↓→H+的活度↓→氧离难 e.g.低温麻醉时,有利于降低组织耗氧量 冬天,末梢循环↓→氧离难→易冻伤
下中 上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PH和PCO2 PCO2↑/PH↓[H+]↑→氧离曲线右移 PCO2↓/PH↑[H+] ↓→氧离曲线左移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 酸度对Hb与O2亲和力的 影响
一、氧的运输
(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意义: 组织:CO2扩散入血→血液[H+]↑→曲线 右移→促氧离 肺脏:CO2扩散入肺泡→血液[H+] ↓→曲 线左移→促氧合

1内皮

1内皮

1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2气血屏障:是指肺泡内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二氧化碳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它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连续内皮。

3滤过屏障: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有孔内皮、血管球基膜和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又称之为滤过膜。

滤过膜对血浆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若滤过膜受到破坏,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甚至红细胞可经过滤过膜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4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和电位差跨膜扩散的过程称易化扩散。

5食管的3处狭窄:食管全长约25CM,有三处生理性狭窄:1在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2在食管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3在食管穿隔处,距中切牙约40cm。

这些狭窄是异物滞留和食管肿瘤的易发部位,在进行食管镜,胃镜检查时,应注意食管的狭窄。

避免造成损伤。

1胃的运动形式,3种,容受性舒张,在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口腔,咽食管的刺激,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展。

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也是消化管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

蠕动。

3胃排空是指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

3呕吐是指将胃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其反射中枢位于延髓,当人体内的消化生殖,泌尿感觉系统的某些器官及反射中枢受到刺激时,俊可引起呕吐。

呕吐时由于膈肌腹肌的强烈收缩,挤压胃内容物经食管进入口腔,呕吐剧烈时,小肠也强烈收缩,使其内容物倒流入胃,因此呕吐物中可有胆汁或小肠液。

呕吐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防御性反射,他可排出胃内有害物质,以免对人体造成损害,临床上抢救经消化系统中毒的患者时,可刺激舌咽或使药物催吐,从而达到排毒的目的,但频繁剧烈呕吐,会影响进食和正常消化活动,并使消化液大量丢失,可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和紊乱。

1小肠的吸收功能。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含答案

临床执业医师分类模拟题1A1型题1. 细胞膜的物质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的A.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B.通道蛋白的耗能过程C.泵蛋白的耗能过程D.受体蛋白的耗能过程E.泵蛋白与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答案:C[考点]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解答] 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主动转运是在泵蛋白参与下完成的,由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参与下进行的物质转运为易化扩散,其转运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 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顺浓度差转运B.细胞不消耗能量C.需要膜蛋白质的帮助D.是脂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E.是CO2扩散的主要方式答案:C[考点]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解答] 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都是顺浓度差进行物质转运的方式,都不耗能,但易化扩散需要借助于膜的蛋白质(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完成。

脂溶性物质和CO2扩散的主要方式是单纯扩散。

3. 关于刺激的阈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强度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是组织发生兴奋的指标D.阈值与兴奋性成正变关系E.是引起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产生阈电位的刺激强度答案:B[考点] 细胞的兴奋性[解答] 刺激的阈值是指在刺激强度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它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之一,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成反变关系。

4. 对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质B.具有ATP酶的活性C.可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Na+和K+D.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E.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增多时被激活答案:D[考点] 钠泵的概念和作用[解答] 钠泵是细胞膜上镶嵌的蛋白质,也称Na+-K+-ATP酶,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都可激活Na+泵。

Na+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逆浓度梯度将3个Na+移至胞外和2个K+移入胞内。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重点练)-七年级生物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重点练)-七年级生物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选择题1. 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 红细胞和白细胞B. 白细胞和血小板C. 血小板和红细胞D. 血细胞和红细胞【答案】C【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

又称红血球,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

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C正确。

2.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高于正常值的可能是()A. 红细胞B. 血红蛋白C. 血小板D. 白细胞【答案】D【解析】A.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B.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C.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3. 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则,输血后,受血者的某种血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后果严重,这种血细胞是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答案】A【解析】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 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输血时血型不合,血清中的凝集素会与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

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4. DNA亲子鉴定是通过亲代与子代细胞中的DNA(位于细胞核内)比对来进行的,其准确率高达99.999 99%。

生理判断题

生理判断题

第五章三、判断题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 )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 )5.人体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 )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 )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 )15.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 )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三、判断题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 )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掌握内容血红蛋白氧容量、血红蛋白氧含量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各段的特点和意义。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曲线左移和右移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内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CO2的化学结合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了解内容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CO2离解曲线;[练习]【A1型题】1. 下列有关氧在血液中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 O2主要与Hb结合运输B. O2与Hb结合反应迅速可逆C. O2与Hb的结合反应需要酶催化D. O2与Hb结合反应受PO2影响E. 1分子Hb可结合运输4分子O22.氧解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A. 血红蛋白含量与血氧含量B.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C.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D. 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氧容量E. 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3. Hb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A.氧离曲线左移B. 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C. Hb与H+结合能力降低D. Hb与CO2结合能力降低E. P50降低4. O2的利用系数是指A. 血液流经组织时所含O2量占血O2容量的百分数B. 血液流经组织释放出的O2容积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C. 血液流经组织释放出的O2容积占动脉血O2容量的百分数D. 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含量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E. 动脉血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含量占动脉血O2容量的百分数5. 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A. 表明血液在一定PO2时氧含量减少B. 可发生在贫血时C. 表明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氧量增加D. 可见于贮存了数周的血液E. 可见于组织代谢增加时6. 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A. PCO2分压升高B. 2,3-DPG降低C. pH升高D. 温度降低E. 吸入气CO浓度升高7. 下列关于氧解离曲线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曲线上段表明PO2变化对血红蛋白氧含量影响不明显B. 曲线中段最陡,有利于释放出大量O2供给细胞利用C. 曲线下段特点反映机体供O2的贮备能力D. 高原地区如果动脉血PO2高于60mmHg,Hb氧饱和度能达到90%以上E. 剧烈运动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将明显降低8. 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 物理溶解B.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 碳酸氢盐D. 氧合血红蛋白E. 去氧血红蛋白9. 下列哪种因素将导致静脉血PO2降低A. 贫血B. CO中毒C. 剧烈运动D. 亚硝酸盐中毒E. 过度通气10.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动脉血PCO2降低的是A. 增大无效腔B. 肺气肿C. 肺水肿D. 呼吸性酸中毒E. 过度通气11. 影响CO2与Hb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主要因素是A. 血液PO2B. 血液PCO2C. 氧化作用D. 氧合作用E. 碳酸酐酶的活性12. 体内PCO2最高的部位是A.组织液B. 细胞内液C.静脉血液D.动脉血液E.外周毛细血管血液13. 高原地区,若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需要PO2大于A. 100mmHgB. 90mmHgC. 80mmHgD. 70mmHgE. 60mmHg【B型题】A. 氧合血红蛋白B. 去氧血红蛋白C.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D.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E. 高铁血红蛋白14. 分子结构较紧密的血红蛋白构型是15. 呈樱桃红色的血红蛋白是A. 肺扩张反射B. 肺萎陷反射C. 化学感受器反射D.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E. 咳嗽反射【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与扩散
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和扩散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

当氧气从肺部进入血液时,它首先溶解在血浆中。

随着氧气的溶解,它逐渐向红细胞中扩散,并被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所携带。

二、红细胞对氧气的携带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能够紧密地结合氧气。

当氧气扩散进入红细胞后,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被红细胞所携带。

三、氧气从红细胞释放到组织细胞
当携带氧气的红细胞流经组织时,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会逐渐释放出来,并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

这个过程是通过红细胞膜上的气体通道和细胞膜上的氧气转运蛋白来实现的。

四、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溶解与扩散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溶解和扩散与氧气类似。

当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时,它首先溶解在血浆中。

随着二氧化碳的溶解,它逐渐向红细胞中扩散,并被红细胞中的碳酸酐酶所催化,形成碳酸氢盐离子。

五、二氧化碳从血液传送到肺部
当携带二氧化碳的红细胞流经肺部时,碳酸氢盐离子会被重新释放到肺部,并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同时,部分二氧化碳也可以直接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并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总之,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氧气的溶解与扩散、红细胞的携带、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溶解与扩散以及从血液传送到肺部等多个环节。

这个过程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o2、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简述o2、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简述o2、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如下:
对于氧气来说,其主要运输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当氧气进入血液时,它主要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被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对于二氧化碳来说,其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有两种: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是指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溶解度,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6%。

化学结合分为两种形式: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其中,碳酸氢盐形式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88%,是主要的运输形式。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只占运输量的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生理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5,分数:40.00)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D.CO2主要以HCO-3形式运输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A.B.C. √D.E.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但受O2分压的影响。

CO2绝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内,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后一种形式结合时也无需酶的参与。

2.在动脉血CO2分压轻度升高而引起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反应中,下列哪种结构起的作用最重要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C.肺牵张感受器D.肺血管化学感受器E.延髓化学感受器A.B.C.D.E. √动脉血CO2分压轻度升高引起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反应中,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以及延髓化学感受器都可以起作用;但最主要的是后者。

3.切断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呼吸频率加快B.呼吸幅度减小C.吸气时相缩短D.血液CO2分压暂时升高E.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增大A.B.C.D.E. √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中肺扩张反射的传入神经,可切断吸气,转为呼气,使呼吸频率增加的作用。

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深慢。

4.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补吸气量 B.深吸气量C.余气量 D.功能余气量E.补呼气量A.B.C.D. √E.功能余气量在呼吸气体交换过程中起着缓冲肺泡气体分压的作用。

如果没有功能余气量,呼气末肺泡陷闭,流经肺泡的血液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出现了动静脉短路的现象;吸气时新鲜空气进入肺泡,肺泡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间分压差突然增力Ⅱ,静脉血的动脉化将随呼吸周期出现大幅波动。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4、内环境稳态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C )。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CD )。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ADE )。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稳定四、填空题。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四)影响氧解离曲线原因
1.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Po2。用来表示 Hb对O2亲和力。正常为26.5mmHg。 P50 示Hb对O2亲和力 曲线右移 ; P50 示Hb对O2亲和力 曲线左移 ;
2.(1)PCO2 ;(2)pH (H+ ); 曲线右移 (3)T ; (4)[2.3-DPG] ; 反之左移
3. 去氧Hb( 紫蓝色 )与发绀(Cyanosis) 100ml血液中去氧Hb超出5g时,皮肤、黏膜 呈浅蓝色现象称为发绀。示机体缺氧。
4.CO中毒:与Hb结协力亲和力是O2250倍, 占据位点,造成缺氧;HbCO呈樱桃红色。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4页
(三)氧离曲线:表示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 上段
3.酸度对Hb氧亲和力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Bohr effect。
意义:在肺PCO2,有利于结合O2;在组织PCO2,有利于释放O2 4. 右移原因:各原因促进Hb亚单位内部或各亚
单位之间盐键形成,Hb向T型转变,对O2
亲和力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6页
(26.5mmHg)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7页
三、二氧化碳运输
PO2改变对饱和 度影响不大
中段
HbO2释放O2个别, 利于为组织供氧
下段
HbO2与O2解离部 分,利于活动强时 为组织供氧
上 97%=19.4mlO2 中 下 75%=14.4mlO2
4.4mlO2 15~40
O2利用系数:血液
流经组织释放出O2
mmHg
气体容在血液积中的占运输动脉血O2含量百分数。平静时为25%(5ml÷20ml) 第5页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掌握内容血红蛋白氧容量、血红蛋白氧含量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的概念及其各段的特点和意义。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及曲线左移和右移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内容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CO2的化学结合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
了解内容血红蛋白的结构与性质;CO2离解曲线;
[练习]
【A1型题】
1. 下列有关氧在血液中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O2主要与Hb结合运输
B. O2与Hb结合反应迅速可逆
C. O2与Hb的结合反应需要酶催化
D. O2与Hb结合反应受PO2影响
E. 1分子Hb可结合运输4分子O2
2.氧解离曲线是表示下列哪种关系的曲线
A. 血红蛋白含量与血氧含量
B.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
C.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D. 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氧容量
E. 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红蛋白氧含量
3. Hb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
A.氧离曲线左移
B. Hb与O2的亲和力降低
C. Hb与H+结合能力降低
D. Hb与CO2结合能力降低
E. P50降低
4. O2的利用系数是指
A. 血液流经组织时所含O2量占血O2容量的百分数
B. 血液流经组织释放出的O2容积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
C. 血液流经组织释放出的O2容积占动脉血O2容量的百分数
D. 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含量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
E. 动脉血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含量占动脉血O2容量的百分数
5. 氧解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
A. 表明血液在一定PO2时氧含量减少
B. 可发生在贫血时
C. 表明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氧量增加
D. 可见于贮存了数周的血液
E. 可见于组织代谢增加时
6. 引起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A. PCO2分压升高
B. 2,3-DPG降低
C. pH升高
D. 温度降低
E. 吸入气CO浓度升高
7. 下列关于氧解离曲线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上段表明PO2变化对血红蛋白氧含量影响不明显
B. 曲线中段最陡,有利于释放出大量O2供给细胞利用
C. 曲线下段特点反映机体供O2的贮备能力
D. 高原地区如果动脉血PO2高于60mmHg,Hb氧饱和度能达到90%以上
E. 剧烈运动细胞代谢活动增强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将明显降低
8. 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 物理溶解
B.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C. 碳酸氢盐
D. 氧合血红蛋白
E. 去氧血红蛋白
9. 下列哪种因素将导致静脉血PO2降低
A. 贫血
B. CO中毒
C. 剧烈运动
D. 亚硝酸盐中毒
E. 过度通气
10.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动脉血PCO2降低的是
A. 增大无效腔
B. 肺气肿
C. 肺水肿
D. 呼吸性酸中毒
E. 过度通气
11. 影响CO2与Hb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液PO2
B. 血液PCO2
C. 氧化作用
D. 氧合作用
E. 碳酸酐酶的活性
12. 体内PCO2最高的部位是
A.组织液
B. 细胞内液
C.静脉血液
D.动脉血液
E.外周毛细血管血液
13. 高原地区,若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需要PO2大于
A. 100mmHg
B. 90mmHg
C. 80mmHg
D. 70mmHg
E. 60mmHg
【B型题】
A. 氧合血红蛋白
B. 去氧血红蛋白
C.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E. 高铁血红蛋白
14. 分子结构较紧密的血红蛋白构型是
15. 呈樱桃红色的血红蛋白是
A. 肺扩张反射
B. 肺萎陷反射
C. 化学感受器反射
D. 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
E. 咳嗽反射
【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

16. 动脉血PCO2升高对氧运输的影响,正确的是
A. 使Hb与氧的亲和力降低
B. 使Hb的结构由T型转化为R型
C. 在组织间有利于O2的释放
D. 在肺部有利于O2与Hb结合
17. 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
A. pH升高
B. 温度升高
C. 吸入气CO浓度升高
D. 2,3-DPG浓度升高
18. 氧解离曲线的上段
A. 相当于PO2 60~100mmHg的部分
B. 表明高原环境PO2大于60mmHg时,不会使人发生严重缺氧
C. 可解释不匹配时,增加通气量无助于O2摄取
D. 代表Hb向组织释放O2的贮备部分
19. CO中毒对O2的运输危害极大,这是因为
A. CO与Hb的亲和力极高
B. CO也妨碍O2与Hb的解离
C. CO中毒时PO2变化不明显
D. CO可明显抑制CO2排出
【完成下列比较】
一些主要因素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影响因素效应机制意义pH↓和PCO2↑
温度↑
2,3-DPG↑
CO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