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相对原子质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4.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了解学生对离子的产生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操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不足,对离子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也需要加强。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离子产生的原因、离子的分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离子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存在主要问题
- 在教学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 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 在教学方法方面,对于离子的分类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存在困难。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抱有恐惧心理,认为化学难以理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不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神秘课题 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理解分子、原子看法,知道分子和原子关系。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看法来解说平时一些现象。
学习要点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理解分子、原子看法,知道分子和原子关系。
2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看法来解说平时一些现象。
课前预习: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事实是()A .水结成冰B .水分蒸发C.水被电解D.水汽化2.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能缩身,甚至能减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游一趟,并报告了见闻。
他的报告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开来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差别是()A .大小不一样B.可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可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响中可否再分4.小李同学测得50 毫升酒精和50 毫升水混淆在一同后的体积小于100 毫升,这个事实说明()A .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缝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响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为了原子5.右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表示图对于该图理解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6.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速B.分子间隔变小C.分子改变,变为了其余物质的分子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情境导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纳米车也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自主研究:1、分子【阅读与思虑】阅读教材并思虑以下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水通电氢气 +氧气;( 3)蔗糖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3.1《水的组成》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谢晓春【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学习难点】能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旧知回顾⑴氧气的检验方法:⑵物质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2.揭题示标3.情境激趣:T——关于水的画面、水组成揭秘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水的电解实验Ⅰ.个人自学1.阅读:P46~P47至讨论题,⑴水通电的现象⑵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⑶如何检验氢气和氧气2.建构:⑴水电解实验文字表达式(反应)现象:(正极)(负极)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结论:①水通电生成和。
②水是由和组成的。
⑵氢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体,密度比空气。
氢气具有性,火焰呈色。
3.即学即练(08年昆明)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一)1.纯水很难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本来是没有氢气和氧气的。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知识模块——(二)物质分类——化合物与单质Ⅰ.个人自学1.阅读:P47倒数一、二段2.建构:化合物:氧化物:单质:3.即学即练(07广州)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的下列“水”属于氧化物的是()A.自来水B.食盐水C.蒸馏水D.井水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二)1.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关系。
2.初步知道从元素符号判断物质分类的方法三.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四.达标巩固1.在水电解实验中,下列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氢气B.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D.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双氧水(H 2O 2)B.臭氧(O 3)C.氯酸钾(KClO 3)D.氯化钠(Na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必定含氧气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新课型第三章第8课时,总第23课时主备人:课题:第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区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分别构成什么物质;2.掌握30种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并运用它;3.掌握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4.能够书写22种离子符号,知道意义,能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5.教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理顺物质的宏观与微观的组成与构成。
重点: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难点:微观概念的形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请学生在家复习三单元,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提问或与同学讨论。
让学生动手、动脑在课本中找到这些基础知识。
将三个课题的知识对应的点进行练习,教师讲评时,要给学生联系上二、自主梳理一、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分子1.由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分子由构成,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微观粒子的共性:①②③④。
(二)原子1.原子是,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由构成。
4.原子的构成:()带电()带电()电性原子()带电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个;第二层最多排个;最外层最多排个。
6.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画出8、12、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Fe:6.元素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稳定与否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6.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元素物质概念原子分子概念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共周期;个纵列,每个纵列叫一个,共族。
三、典例剖析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3.下列各图中,“白圈”和“黑点”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4.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5、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知识点1 分子与原子①分子、原子比较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和质量都、都在不断;之间都有联系分子是由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
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构成原子的微粒是、、铁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水是由构成。
③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点2 原子的构成①原子的结构a、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原子的质量。
质子b、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c、决定种类。
原子核a、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中子b、电荷。
C、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a、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电子b、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c、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性质。
②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为什么?)知识点3 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带正电的离子叫,叫阴离子。
2、离子符号:a.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举例:阳离子:、阴离子:、3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离子符号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5、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区别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单元导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使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元素知识,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概念、知识和方法,以及观察物质的独特视角。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辩证离物质的思维方法。
四、单元重难点重点:原子构成,离子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五、教法、学法指导1、关于“原子构成”的教学,根据微观结构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问题。
本课题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化学史资料、多彩的原子构成图片、生动的比喻、多种活动形成以及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牢固记忆。
利用好教材中的图片的有关内容的阅读安排进行谁能得出的结论最多的小组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于“元素”的教学,学生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难以理解。
全国通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导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3 元素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
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
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就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主要区别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联系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最小粒子)使用范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围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实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子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切入点,如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食盐中的钠离子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在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层面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以“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实用性强的复习课。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如“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有哪些实例?”
2.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与转化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动探究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整合与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美导学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 【课前知识积累】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情境导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48页至49页,图3-2、3 完成实验3-1 归纳★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它们都是 ,微粒间 。
1、通常分子的 和 都很小。
你能用数字来说明吗? 【实验探究】2、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P49页探究实验作适当修改)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一现象: 说明实验二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3、[补充演示]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浓氨水酚酞溶液所以,分子间是有的。
【交流讨论】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D.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年级:课型:学科: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一、导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二、导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打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什么呢?湿衣服为什么晾在阳光下啊容易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吗?(二)问题、自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页)2、分子的基本特征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49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49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50页首段)e、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CO2、NO2、SO2、P2O5;(50页3段)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
(50页)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四)互学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
2、“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请按照课本49页活动与探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明氨分子的运动比较___ _,比酚酞更容易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信息处理能力:
-查找元素: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特定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应用能力:将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6.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讨论: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出创新性想法
-实验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7.创新思维能力:
4.探索元素性质的实验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观察和分析元素性质的变化,提高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5.信息处理能力:学生能够从元素周期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理解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6.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能够从表格中提取有用信息,理解元素的分类和排列规律。
3.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索元素性质的过程中,提出新的假设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者分析
d.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元素的分类,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元素的概念、性质、周期表等信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b.视频:播放相关元素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元素的性质。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化学工具,如元素周期表查询工具,让学生实时查询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化学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2.认识化学元素。
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自主探究】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的。
(3)分子之间有。
(4)分子是由构成的。
(5)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而原子不能,只能____。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粒子。
(2)分子是由构成的。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的结构7.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8.相对原子质量≈数十数。
9.三个决定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三、离子10.概念:带电荷的或叫做离子。
11.表示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12.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填">""="或"<")为阴离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能用元素正确地描述物质的组成。
(重点)2.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奶”“碘盐”等用品里的氟、钙、碘指的都是______。
4.在实验室里,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都能产生氧气,这说明两种物质中都含有________。
知识点二: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原子是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
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如下:答案:1.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氧、硅、铝、铁3. 元素4. 氧元素 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称为________。
(2)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决定元素的种类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1) 氢元素(2) 质子数是否相同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1.只讲_种类_,不讲个数_,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组成物质1.既讲种类_,又讲个数_,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_组成_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二氧化碳是由__碳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但不能说“氧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_构成的,不能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联系元素原子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的,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_决定元素的种类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学习误区提示:1.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讨论交流】比较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温馨点拨】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同:①体积小,质量轻;②恒运动;③有间隙;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同种原子性质也相同。
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名师归纳】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是用物理方法还可以再分。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反馈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空气里的氮气、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
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C)序号事实解释A 新装修的房间中有异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C 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分子之间有间隔D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3.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氢原子,氯气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原子,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气分子、氯气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难点】1.原子的内部结构,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2.离子的形成。
学习内容一原子的构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讨论交流】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温馨点拨】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不带电。
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
3.氢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而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5.不同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
【名师归纳】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4.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30个粒子不带电,则它的核外电子数是(A)A.26 B.30 C.52 D.56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所占体积很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是不能分的粒子;④原子核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⑤原子核具有很高的密度;⑥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其中正确的是(C)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4.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B)A.50 B.86 C.136 D.222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原子、分子。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质子、中子。
(4)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原子核。
(5)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6)不带电的粒子是:分子、原子、中子。
学习内容二离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为了达到稳定结构,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这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正电;非金属元素容易得到电子,这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负电。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
3.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讨论交流】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有什么关系?2.如何表示离子?3.原子和离子的关系是什么?【温馨点拨】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2.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和“-”号。
3.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带电带正电带负电表示法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阴离子符号联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名师归纳】离子的特征:都具有稳定结构;阳离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总数;阴离子: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
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反馈练习】1.Ca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C)A.钙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B.钙原子有2个电子层C.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D.2个钙离子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A.干冰B.黄金C.红磷D.氯化钠3.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和H3,请回答:(1)1个H3+中含有3个质子,2个电子。
(2)H3+和H3具有相同的A(填序号)。
A.质子数 B.化学性质C.电子数 D.质量(3)H3属于单质(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难点】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离核较近,能量高的离核较远。
通常把电子运动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②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质子数;②弧线表示电子层;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如:这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讨论交流】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2.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结构是否稳定?【温馨点拨】1.①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②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说明:稳定结构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达到2个)的结构。
2.原子类型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金属原子<4 不稳定失电子非金属原子4≤,<8 不稳定得电子稀有气体原子=8(He为2个) 稳定既不得也不失【名师归纳】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化学性质是否相同除了看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否相等外,还要看它们是不是属于同一种结构。
【反馈练习】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原子的是(A)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D)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3.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4.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A)5.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序号填空:(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BC;(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3)表示阳离子的是C;(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