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同步测试含解析新

合集下载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一框红松之乡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一框红松之乡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第一框红松之乡[见学生用书P33]1.概况2.林区的交通状况(1)交通便利:林区的交通十分便利,森林铁路__纵贯南北__,公路__四通八达__。

除了陆路交通外,__水运__也是主要途径。

(2)木材外运:每当冬季降雪后,工人进入林区伐木。

他们将砍伐的木材作好标记,利用积雪滑至结冰的河面上,静待天暖冰雪融化,木材即顺水漂流到下游。

人们凭着标记取走木材,再运到全国各地。

林区内的交通运输路线可与林区外铁路、公路相连接,便于木材外运。

3.小兴安岭地区面临的问题、解决措施与成效(1)面临的问题:①由于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__急剧减少__。

②人们对林下的__野生菌__和__药材__等进行毁灭性的挖掘,对林区__生态环境__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2)解决措施:①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

②模仿__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__来采伐森林。

③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

④新的经营方式:把树枝和木材边角料加工制成雪糕棒;用锯末栽种木耳。

(3)成效:小兴安岭地区如今正处于__林业资源经济转型__的过程中。

林区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新方法,实现了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一、选择题1.“红松之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D )A B C D2.下列做法对“红松之乡”不会造成破坏的是( D )A.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B.人们对林下野生菌的过量挖掘C.人们对林下的药材进行毁灭性的挖掘D.对森林抚育并合理经营与管理3.为保护小兴安岭地区珍贵的森林资源,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A )①木材产品的身份认证②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④禁止林区砍伐林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位于( D )A.福建省B.内蒙古自治区C.吉林省D.黑龙江省5.读“我国红松之乡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下列对红松之乡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D.夏季低温,冬季寒冷6.下列有关小兴安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B.由于长期的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C.为了保护该地的森林资源,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森林D.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解析】为了保护森林和环境,国家采取了许多举措。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4第四课青藏地区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6.4第四课青藏地区word教案

第四、五课时课题: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西北地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1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红松之乡(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的地形:小兴安岭的地形是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西部位于松嫩平原,地市呈波状。

小兴安岭繁衍生长着红松等许多珍贵树木,成为我国重点用材林基地。

遭到破坏:对森林的长期过量开采,使森林资源急剧减少;人们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的毁灭性挖掘,加上森里火灾、虫灾等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保护措施: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并进行合理的经营与管理,建立红松自然保护区。

红松: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树干粗壮,材质轻软,结构细腻,形色美观有不易变形,且耐腐朽能力强。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原因——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生态建设措施:采取种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用科学的方法种地研究发展新型生物饲料,保护天然牧草,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实施人口迁移措施北京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经北京的河流有海河水系的永定河、北运河、朝白河,均注入渤海第二课南方地区太湖地理位置: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三面濒江临海。

太湖流域包括太湖、太湖平原及西部的丘陵山地,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西靠天目山与宜溧山地,地跨苏、浙、沪两省一市自然条件:太湖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太湖流域成为了我国农业的高产区和渔业资源的丰富地区。

城镇的发展:原因: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城镇的发展也换发出新的活力表现:更多的水乡村落建起成片的新式楼房,出现了宽阔的街道和现代化的公共措施。

相当多的居民离开土地,从事新的工商业。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青藏地区-西藏 海拔最高的牧区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青藏地区-西藏 海拔最高的牧区
青藏地区
1、从我国行政区划上 看,青藏地区主要包括 哪几个省区? 主要包括青海、西藏, 还包括四川西部、甘 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 边缘地区。 2、青藏地区位于中国 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平均海拔为多少?
图6-83 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
第一级阶梯,平均 海拔4000—5000米。
青藏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经济:青藏铁路的修建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 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 和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加强西藏与各地的文化交流; 民族关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交流,增进 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 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沿线人民生活水 平 。
自然环境:毛厚而长,能卧雪御寒。能爬山负重,适应高寒条件 牧业生产:体矮身健,草场广布
高原之舟—牦牛
骑牦牛比赛
献 最“ 普哈 遍达 的” 一是 种藏 礼族 节人 民
青藏铁路的概况: 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 工程。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 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 长1956公里,是世界海拔 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 路,被誉为“天路”。 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
藏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有何联系?
当地牧民的主食是什么? 这和自然环境和牧业生 产有什么联系?
酥油茶、牛羊肉 自然环境:脂肪含量高, 可抵御高寒、缺氧的环 境。 牧业生产:主要来源于 牲畜。
6-88 牧民的饮食
自然环境:抵御高原上的风和寒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牧业生产:方便迁移。
帐篷:用牦牛毛制 成
交通工具:骑牦牛
草场面积广大
图5-37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
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哪些?
牦牛
藏绵羊
适应高寒、缺氧、 低气压的特殊高原环 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第1框《海拔最高的牧区》课件1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第1框《海拔最高的牧区》课件1人教版

地形
多为高原和山地 位于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温低、降水少且 分配不均 垂直变化显著 昼夜温差大
植被
图5-13 中国的地形
图5-18 中国的气候类型
图5-37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高”
“寒” “旱” 畜牧业
草场广布 牧草营养成分高
青藏地区

“高原之舟”——牦牛 牦牛能适应高寒生态条 件,耐寒耐劳,善走陡坡 险路、雪山沼泽,有“高 藏绵羊 原之舟”之称。牦牛全身 都是宝。人们喝牦牛奶, 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 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 藏山羊
帐篷


牦牛 骑马
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 放牧的需要
道理:
人们的生活受到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堂检测
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B ) A.湿热 B.高寒 C.干旱 D.高热 2.下列属于今天青藏牧区的生活变化的有 ( A ) ①有的牧区建起了定居点 ②牧区在水利建设方面有了改进 ③改进了牧区的围栏建设 ④畜牧业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明要去西藏旅游,以下给他的建议中错误的是( C ) 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准备氧气袋、防晒品 B.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 C.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为( A ) ①海拔高 ②昼夜温差大 ③高寒气候条件 ④太阳光强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有关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这里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②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主要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唐古拉 山脉、准噶尔盆地 ③青藏地区的畜牧业被称为高寒畜牧业 ④长期以来,这里的牧民们延续着“靠天养畜”的传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 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 青

版权所有-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 里生息繁衍。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 政府鼓励屯垦,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 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 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 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扩展, 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 (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 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 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 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 的标志。
乌鲁木齐是中国连接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陆 路交通枢纽,现已成为中国扩大向西开放、 版权所有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版权所有-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 仑曾说,作为全疆唯一特大型城市,乌鲁 木齐历史深厚凝重,资源禀赋独特,文化 多元融合,尤其是地缘区位优势明显,向 东、向西面对着国内和周边国家两个十几 亿人口的大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巨大的发展潜力。
版权所有-
乌鲁木齐之概况篇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②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是 、 __________ 和 中心。 ①乌鲁木齐位于 ____(大陆)中心、新疆 ____,地处 ③新疆的邻国有__________ 、 、 ___ 北麓、_______ 南缘,自古就有“ __________” 的称谓,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干旱气候区。春秋 多大风,冬季有逆温层出现;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各 地风能资源丰富。 乌鲁木齐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但各 地太阳总辐射量分布不均衡。 乌鲁木齐地区热量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平原、谷地比 较丰富,山区相对较少。 乌鲁木齐地区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不均匀,大体上由 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 乌鲁木齐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市区全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复习课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市 场主导型开发模式、社区 参与型开发模式等。
实践经验
成功案例介绍,如杭州西 湖景区、丽江古城等,分 析其开发策略及模式的优 点与不足。
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及实践行动
保护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游客和当地 居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责
任感。
保护措施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旅游 资源保护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
价值性
传统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它不 仅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地域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口头传承、书面传承和实践传承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 等新技术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北方草原地区
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畜牧 业生产技术独特。该地区游牧文明 注重马匹驯养和骑射技艺的培养, 形成了独特的马背文化。
农业文明对地域文化影响
01
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农业文明发展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例如,黄河流域的旱地农
业使得当地居民以面食为主食;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则使得当地居民以
米饭为主食。
要点三
现实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 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 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 重,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05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类型及特点分析
01
02
03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山川、湖泊、森林、 草原等自然景观。特点是 具有天然性、独特性和地 域性。
创新途径
在传承的基础上,地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创新的途径包括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 业发展等。同时,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地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同步测试含解析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同步测试含解析

第四课青藏地区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见学生用书P54]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__青藏高原__,主要包括__青海省__和__西藏自治区__。

2.牧区的自然环境3.牧民的生产和生活(1)畜牧业:①地位: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__支柱产业__。

②发展条件:青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牧草的生长。

这里不仅草场__面积大__,而且牧草的__营养成分含量高__,十分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③主要牲畜:__牦牛__、__藏绵羊__和__藏山羊__。

它们能适应__高寒__、__缺氧__、__低气压__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④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__草牧业__。

在部分牧区,牦牛住进了高寒牧区牲畜棚圈,牧草质量得到提升,牧业生产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

(2)牧民的生活: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4.牧区的发展青藏地区有着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__闭塞的交通条件__,畜牧业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

如今,随着__青藏铁路__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__太阳能__的开发,以及“__农牧民安居工程__”“__精准扶贫__”“__精准脱贫__”等工程的开展,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一、选择题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区是( D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到西藏旅游,不是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是( B )A.氧气袋B.照相机C.棉衣D.墨镜【解析】西藏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的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但太阳辐射强,去西藏自治区旅游需要携带氧气袋、棉衣和墨镜等,照相机可以不用携带,B项符合题意。

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去西藏拉萨旅游,回来后小明在日记中描述了青藏高原的海拔,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B.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C.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D.平均海拔在500—1 000米【解析】关于青藏高原的说法,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A项正确。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拔最高的牧区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拔最高的牧区教案 人教版
6.D
点拨:可用排除法,滩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产。
7.B 8.A
9.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农业区的分布。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农业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西藏的农业区在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省的农业区在湟水谷地。
10.D点拨: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天气;牧民以游牧为主或逐水草而居。帐篷可以起到防寒、防晒和防风的作用,而且易搬迁的特点适合游牧生活或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A.地热资源丰富B.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C.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D.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6.以下哪项不是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 )
A.藏羚羊B.牦牛C.野驴D.滩羊
7.有关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C.日照时间短.气压高,气温低
D.地面崎岖,只有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
2..藏区的牧民饮食以为主,,和是牧民们必备的食品。
二、课堂互学
1、青藏牧区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什么地区?
2、从我国行政区划上看,青藏牧区包括哪些省区?
3、在高寒的环境下,青藏地区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4、青藏牧民的放牧方式是什么?
5、结合自然条件,青藏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这一支柱产业?
(气温、降水、耕地类型、牧草品质)
教学难点
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1
主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6.4.1海拔最高的牧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青藏牧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知道牧民们是怎么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安排生产生活的。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2020年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1、辽阔的疆域(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新)、西藏自治区(拉萨+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宁)4个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3个省:山西(太原+晋)、河北(石家庄+冀)、陕西(西安+秦)、青海(西宁+青)甘肃(兰州+甘)河南(郑州+豫)、湖北(武汉+鄂)、安徽(合肥+皖)湖南(长沙+湘)、广东(广州+粤)、山东(济南+鲁)福建(福州+闽)、浙江(杭州+浙)、江苏(南京+苏)、江西(南昌+赣)云南(昆明+滇)、贵州(贵阳+黔)、四川(成都+蜀)海南(海口+琼)、台湾(台北+台)3、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课《青藏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课《青藏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青藏地区教材分析《高原圣城—某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青藏地区》的内容。

第六单元是七年级地理知识的落脚点,第七、第八单元是七年级地理和八年级历史的衔接部分,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不仅重在城市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对认识城市方法的总结。

“高原圣城──某某”重点说明了某某的某某文化特色。

教材在说明某某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某某的某某文化景观——寺庙,以及居民的某某生活和节日风俗,展示了某某这座“圣城”浓厚的某某氛围和藏族文化。

最后,以城市新貌和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事例展现了某某现代化的一面。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们的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快一年的地理专题,对如何认识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学会了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从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少对青藏地区的人文感受,特别是感受某某浓厚的某某氛围缺少直接的感受,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感受某某的浓厚氛围,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增强学生对某某地区的人文感受。

七年级的学生,有个别学生有和家长去过一些佛教场所,可以让学生谈谈去的动机和所见所闻,展示学生学校附近的一些佛教活动场所的照片,让学生感受某某也有佛教,但某某不能称为圣城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某某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职能,了解某某是因某某而兴起的,感受某某城市建设的新貌。

能力目标:能分析某某浓厚的某某文化氛围及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某某城市建设的变化,感受某某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感受某某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某某的某某氛围教学难点:感受某某的某某氛围(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认为教学难点为如何让学生感受某某的某某氛围,对于某某的自然地理特征,经过1年的地理专业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讲解花的时间不多,如何更好的感受人文某某氛围。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青藏地区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青藏地区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青藏地区(6)(青藏)铁路东起西宁市,西到拉萨,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称“天路”2.高原圣城--(拉萨)(1)位置: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2)自然:①地形:“世界屋脊”青藏高原②气候:高原山地气候(2)地位:西藏的首府,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3)生产:①(太阳能)能产业。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十分好,因此(光照)强,②年日照数在(3000 )小时以上,日照时间长]②(旅游)业[景点:拉萨的标志性建筑是(布达拉)宫;(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5)夏季拉萨旅游的注意事项:①不要剧烈运动,防止高原(反应),备好(氧气)袋,②空气稀薄,紫外线强,要做好(防晒)工作,③夜间气温较低,备件(外套)。

(6)生活:①(雪顿)节是藏区传统节日,又称为“酸奶节”、“藏戏节”、“晒佛节”。

②(打林卡)是藏族同胞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综合探究六(1)(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途径。

(2)步骤:①确定(主题),②拟定(提纲),③(实施)调查,④撰写(调查报告)。

(3)调查方法(历史资料的获取方法):①(文献)调查法,②(实地)调查法,③(问卷)调查法,④(访谈)调查法(4)问卷调查的组成:①标题②前言③主体④结束语(5)中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意义:①有利于中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

②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③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接触与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元阳县梯田水稻①位置:云南省的(南)部,(南方)地区,第二阶梯,(低)纬度,(热)带,(哀牢)山区②自然: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注:夏季风来自(印度)洋,盛吹(西南)季风] 地形:哀牢山区、云贵高原水文:(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原因是(元)江的水汽蒸发形成云雾];通过(沟渠)引水进水稻田。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课 青藏地区 第一框 海拔最高的牧区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课 青藏地区 第一框 海拔最高的牧区

第四课 青藏地区第一框 海拔最高的牧区[见学生用书P54]1.青藏地区的位置、X 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__青藏高原__,主要包括__某某省__和__某某自治区__。

2.牧区的自然环境(1)畜牧业:①地位: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__支柱产业__。

②发展条件:青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牧草的生长。

这里不仅草场__面积大__,而且牧草的__营养成分含量高__,十分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③主要牲畜:__牦牛__、__藏绵羊__和__藏山羊__。

它们能适应__高寒__、__缺氧__、__低气压__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④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__草牧业__。

在部分牧区,牦牛住进了高寒牧区牲畜棚圈,牧草质量得到提升,牧业生产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

(2)牧民的生活: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地区有着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__闭塞的交通条件__,畜牧业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

如今,随着__青藏铁路__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__太阳能__的开发,以及“__农牧民安居工程__”“__精准扶贫__”“__精准脱贫__”等工程的开展,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一、选择题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区是( D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到某某旅游,不是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是( B )A.氧气袋B.照相机C.棉衣D.墨镜【解析】某某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的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但太阳辐射强,去某某自治区旅游需要携带氧气袋、棉衣和墨镜等,照相机可以不用携带,B项符合题意。

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去某某某某旅游,回来后小明在日记中描述了青藏高原的海拔,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B.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C.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D.平均海拔在500—1 000米【解析】关于青藏高原的说法,青藏高原是世界某某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青藏地区
第一框海拔最高的牧区[见学生用书P54]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__青藏高原__,主要包括__青海省__和__西藏自治区__。

2.牧区的自然环境
3.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1)畜牧业:
①地位:畜牧业是青藏地区的__支柱产业__。

②发展条件:青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牧草的生长。

这里不仅草场__面积大__,而且牧草的__营养成分含量高__,十分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③主要牲畜:__牦牛__、__藏绵羊__和__藏山羊__。

它们能适应__高寒__、__缺氧__、__低气压__等特殊的高原环境。

④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__草牧业__。

在部分牧区,牦牛住进了高寒牧区牲畜棚圈,牧草质量得到提升,牧业生产能力较以往大大提高。

(2)牧民的生活:
青藏地区牧民的生活习惯既受到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受到牧业生产的影响。

4.牧区的发展
青藏地区有着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但以往由于__闭塞的交通条件__,畜牧业产品大多在本地销售。

如今,随着__青藏铁路__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__太阳能__的开发,以及“__农牧民安居工程__”“__精准扶贫__”“__精准脱贫__”等工程的开展,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了全国,很多现代设施也走进了牧区,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一、选择题
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区是( D )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到西藏旅游,不是必须要携带的物品是( B )
A.氧气袋B.照相机
C.棉衣D.墨镜
【解析】西藏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的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但太阳辐射强,去西藏自治区旅游需要携带氧气袋、棉衣和墨镜等,照相机可以不用携带,B项符合题意。

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随旅游团去西藏拉萨旅游,回来后小明在日记中描述了青藏高原的海拔,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A.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
B.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C.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
D.平均海拔在500—1 000米
【解析】关于青藏高原的说法,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A项正确。

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C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牦牛为特有畜种
【解析】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自然特征,由于高寒,地表形成了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自然景观,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太阳能十分丰富。

地热资源是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一种热能,和高寒无关。

牦牛毛长皮厚,可以适应该地区高寒的自然特点,成为该地区特有畜种。

C项符合题意。

5.青藏高原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C )
A.河谷地区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高,风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解析】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风力小,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农业较发达,C项正确。

6.某同学暑假时在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是( C )
A.日照强,气温高——中暑
B.阴雨连绵——感冒
C.海拔高,缺氧——呼吸困难
D.风沙大——行走困难
【解析】日照强,但海拔高、气温低,不会中暑,A项不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晴天多,降水稀少,B项不符合题意;海拔高,缺氧会造成呼吸困难,C项符合题意;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行走困难,D项不符合题意。

7.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藏族等
B.川藏铁路穿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C.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地形崎岖、千沟万壑的景观
【解析】川藏铁路主要经过四川和西藏,其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A项错误;川藏铁路经过我国的一、二级阶梯,B项错误;川藏铁路主要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而地形崎岖的景观出现在云贵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出现在黄土高原,D项错误。

8.小明在查找有关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被青藏地区独特的环境所吸引,下列有关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D )
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棉花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D项正确;青藏地区是湿润地区,排除A项;人口以藏族为主,排除B项;青藏地区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排除C项。

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

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据此读图回答9—10题。

9.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有( C )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解析】地域面积对水电的发展的影响不大,故①不是优越条件;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使河流水量增加,对发电有利,所以②正确;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水电发展不利,故③不是优越条件;该地的河流大多由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蕴藏量大,对发电有利,故④正确;峡谷施工工程量小,便于水电站的修建,故⑤正确。

10.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D ) A.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
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
D.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解析】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是清洁能源不足的结果,A项说法错误;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不能体现供应困难,B项说法错误;东部开发条件好,清洁能源利用率高,C项说法错误;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清洁能源不能满足需求,D项说法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右图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水热条件好__。

该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起的主要原因是受来自__印度__洋的__西南__(风向)季风的影响。

(2)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畜牧业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生态环境恶化(意思对即可)__。

(3)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清洁能源是__太阳能__。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河流落差大__。

(4)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长江、__黄河__、__澜沧江__,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__。

12.读图,回答问题。

图1 甲区域图2 乙区域
图3 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
(1)甲区域位于我国的__青藏__地区(填地理区域),甲、乙两区域实地范围较大的是__甲区域__。

(2)列举甲区域典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

【答案】生产方式:高寒畜牧业(或:畜牧业)。

生活方式:衣:藏袍。

食:牛羊肉、酸奶、奶酪。

住:帐篷。

行:马、牦牛。

(任写一点即可)
(3)甲、乙两区域纬度相近,生产和生活方式却差异显著,请根据图3分析原因。

【答案】甲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区域地处盆地,地势低平,夏季炎热,冬季
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