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优质课教学设计_8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案
-词语的解析:诗中的“莺”、“拂”、“醉”等词语具有特定意义和修辞效果,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主题思想的把握:理解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晚春》中“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莺飞”的轻盈与“草长”的生机,理解二月春天特有的景象。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品味《晚春》中的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探究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5.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晚春》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提升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理解:《晚春》的韵律、节奏和语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理解诗句的含义。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晚春》中的意象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春天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分析《晚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2.难点:赏析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齐读课题,从诗题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又会提出什么问题?(二)了解作者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文学成就颇高,诗歌风格雄奇豪放,富有力量感。
韩愈的一生经历丰富,他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革,反对藩镇割据。
尽管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韩愈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他善于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写作背景《晚春》的写作背景与韩愈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
在他创作《晚春》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此外,晚春时节,百花凋零,春天即将结束,这也可能引发了韩愈对自然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四)诵读诗歌1.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2.解读诗歌(1)分析诗歌的题目,理解“晚春”的含义。
(2)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五)深入探究1.诗中描绘的晚春景象有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诗中所描绘的草树、百花等依然争奇斗艳,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教案:《晚春》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韩愈的《晚春》,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读水平。
三、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多媒体设备。
二、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诗歌的意思。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析诗歌表达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对春天的喜爱、对时光的珍惜等。
2.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晚春》韩愈生僻字词解释表达技巧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业设计:一、请学生背诵《晚春》。
二、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晚春》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师说》、《马说》等,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诗歌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是教学的重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课件课件
课外古诗词朗读(晚春)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古诗相关知识; 2、品尝语言,体会古诗境界; 3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频频朗读,领会古诗的境界。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启迪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味。
教课要点:品尝、累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课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爱的诗句。
教法学法:朗读法,议论法,读写联合法。
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四、学习《晚春》韩愈1、指导朗诵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情,惟解漫天作雪飞。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原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暮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朝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仍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古人词语,又着重今世口语的提炼,得以创建出很多新的语句,此中有许多已成为成语流传到现在,如“乘人之危”、“动辄得咎”、“凌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点确实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说明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种花木 , 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季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竞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芬芳。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质就是杨树、柳树种子蒙受以后随风飘飞的棉絮同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榆荚:榆树籽儿,别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情:原指人没有才干,写不出美好的诗文。
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娇艳漂亮。
才情(sì),才华,文思,此指花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及空中作雪:装作雪,化作雪的模样。
3、赏析诗歌本篇是一首写晚春光物的诗。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晚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照在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我们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外国诗二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知识小窗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
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历史题材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作品有《白桦树》《修墙》,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2.题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的纪念册上。
当时沃尔夫十五岁。
《未选择的路》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所以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3.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诗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
《晚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由诗文拓展延伸,深入理解韩愈生平与品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文化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
这些诗作大都是圣贤身处逆境发奋之作,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被誉为唐代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他年近半百之时仕途也遭遇了坎坷,面对暮春之景,他触景生情,创作了《晚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古诗。
二、课前准备1.以小组形式展示在课前搜集到了哪些有关韩愈的诗文和相关故事,简析创作风格。
2.播放韩愈视频3.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教师配乐朗诵《晚春》指导朗读技巧。
(2)学生代表朗读,学生点评(3)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2、指导学生小组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多媒体展示正确释义四、品读赏析诗的主题1.一种解释“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但是他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加入了“百般红紫”的行列中,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教案、教学设计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2.针对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仿写、复述等,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3.重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
1.理解并掌握《晚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3.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晚春》的文学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课文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复述、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晚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晚春》,使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表达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赞美。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7.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教案2篇
篇一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做到能当堂背诵。
2.揣摩诗的主旨。
【教学重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揣摩诗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教学方式】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背同讲的方式,掌握全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二、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三、朗读诗歌[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朗读全诗,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芳菲(fēi) 榆荚(jiá) 解(jiě)(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朗读诗歌(1)生自由读。
(2)齐读(3)小组朗读,小组朗读竞赛(4)齐读四、疏通诗意[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诗意等步骤,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读自译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一)欣赏歌曲《晚春》,揭题激趣1、边听歌曲,边赏美图:师生春天里的照片,激发爱春惜春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晚春)板书晚春齐读课题。
那它的词作者是谁呢?(板书:韩愈)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晚春》一诗。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
出示课件:《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才气。
惟解:只知道。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教学设计8
1.易错字芳菲(fēi)榆荚(ji)á解(ji ě)2.词语释义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种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季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竞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情:才华,才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及天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暮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创作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预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纪已进入“晚春”期间,正好又是在政界上不得志的时候。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光物的诗。
作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经过描绘花草树木得悉春季不久就要回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季留住,就连那原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服输,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队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机遇,乘时而进,创建美好的将来。
晚春这是一首描述暮春光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尝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异,别出心裁。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落,却写草木留春而呈花团锦簇的感人情形: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回去的信息,便各自发挥出全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绚丽,繁花似锦,就连那原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服输,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队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古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绚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范。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本课为1课时。
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做到能当堂背诵。
2.理解写作背景,推测诗的要旨。
研究沟通。
采纳师生同读同背同讲的方式,掌握全诗。
培育学生抓住机遇,乘时而进,创建美好的将来。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公开课教案_2
《晚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诗是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八首课外古诗之一。
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刻,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
连那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有了情思,有了个性,成了精灵,读起来饶有趣味。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古诗和赏析古诗的能力,不过他们在小学也积累了一些诗词。
比如,写春天的诗词,写四季的诗词等。
所以学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描绘古诗展现的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展开想象,描绘画面,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忆春孩子们,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婀娜多姿的,春天是欣欣向荣的,春天是孕育梦想的,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我们曾经学过很多有关春天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晚春》。
二:读春1.教师范读,学生学生划分节奏,注意语气。
2. 点名学生读诗。
(注意字音、节奏是否正确)3. 齐读诗歌。
三:懂春1.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2.同桌互译,检测掌握情况。
四:绘春1.发挥想象,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学生各抒己见)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2.作者韩愈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大胆描绘作者看到的景象。
五:赏春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斗”字的妙处?“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诗歌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所传诵,请赏析?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荡,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晚春(教案)-河北省南和县实验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晚春》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是韩愈描绘春天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一首诗。它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技巧和诗词意境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晚春》中的自然美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的诗词。
本节课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与感悟:通过朗读《晚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如平仄、押韵等,从而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
(2)古诗词基础知识: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如对仗、修辞等,提高鉴赏能力。
举例:分析《晚春》中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等情感态度,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初中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晚春》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首诗,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是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二、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重指导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怎样通过谴词用句,来表达情感,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重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
四、说学情初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诗歌学习基础,学生对写景抒情诗歌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五、说教法学法积极创设情境,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兴趣和探求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领悟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不断加强语言积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更好地实现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大多的孩子都是从小听着并读着唐诗长大的,可见唐诗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提到唐诗,我们总是要提起诗仙李白,同学们,能不能吟诵李白的诗歌?一代诗仙李白仙逝之后,唐朝又出现了一位伟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优质课教学设计_78
3.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水平。
温故知 新
出示目 标,生齐 读明确
推送教师 屏幕
预
习
反
馈
1.作者简介
韩愈,字,代杰出
的、、、。被
后人尊为之首。
2.写作背景
《逢入京使》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 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 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 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 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出示课 件
学生明
计时器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 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 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 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 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 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 描写了这个情景。
《晚春》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 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
教学模式
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育云平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平台融合
课前预习
1.读古诗。2.了解作者,背景。3.完成预习学案。
平台发布 课前预习
新 课 导 入
1、复习导入
提问背诵、默写《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生口述 简介作 者
生齐读, 增强了 解
抽选1名
学生
推送屏幕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逢入京使岑参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晚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学习过程:(一)欣赏歌曲《晚春》,揭题激趣1、边听歌曲,边赏美图:师生春天里的照片,激发爱春惜春之情。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晚春)板书晚春齐读课题。
那它的词作者是谁呢?(板书:韩愈)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晚春》一诗。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读诗,注意节奏。
出示课件:《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才气。
惟解:只知道。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掌握诗文大意。
2、掌握“知”“斗”“解”字词的妙用,品析诗歌运用拟人、想象等修辞手法赋予了花草树木的情思。
3、理解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方法,寄寓在草树、杨花榆荚上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从细节赏析诗人笔下晚春景物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知人论世,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及其背后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热身活动:韩翃在《寒食》言道:“春城无处不飞花”,今天也来场现代版飞花令。
请同学们围绕“春”有关的诗词曲,来一场男女大比拼。
忆往昔,中国诗词中有那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对春的感知。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晚春之际游城南也发出自己的心声,写下《游城南十六首》组诗,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晚春》,来欣赏它的独特之处。
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思考小问题:韩愈城南郊游,赏到了哪些晚春景象?(草树、杨花榆荚)用词语或成语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晚春景物?(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杨花如雪……)你能否给这幅图景起个名字?(群芳斗妍图、吐艳争芳图……)三、品景识情1、花开花落,大自然的草木随着季节的更替无声无息。
韩愈笔下的花木是否亦如此?请你细细品读诗歌,试着找出词语来分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暮春时节,理应百花稀落凋零,但是诗人笔下的草树早已清醒地知晓春天将尽,于是轰轰烈烈、使劲浑身解数挽留春天。
(斗:争夺胜负之意)“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榆荚也知道化作雪花漫天飞舞,展示着晚春的风采。
小结:草木本无情,诗人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之分。
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有关,诗人想象之奇,实属罕见。
2、面对这幅热闹的群芳谱,有人认为百般红紫的草树是主人公,也有人认为无才思的杨花榆荚才是主角。
结合课下注释,你认为谁是这幅美景的主角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支持“草树”:草树的外在色泽艳丽且芬芳迷人,光彩夺目;其次草树知晓春之将尽这一现实,但绝不为此悲观消极,而是要在凋落之前,轰轰烈烈地展示其生命的绚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诗以描写春天傍晚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很好的古诗文教学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诗文的语言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同时引导他们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难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感受诗的意境。
2.欣赏教学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注释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诗的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激发他们对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呈现诗歌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晚春的景色、拟人手法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加深对诗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诗的意境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什么?学生回答,巩固对诗的理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积累经典古诗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
3.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重读准音节、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初步培养诗歌的赏析能力,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师:提到晚春,我们的眼前往往会出现残花落红,杨花子规。
心中顿时涌起不尽的伤感,失意惋惜与惆怅。
“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李煜的苦恼,“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易安的愁绪。
但是人的心态不尽相同,同样面对晚春,韩愈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晚春》。
(出示课题:晚春)二、自主学习——抓景物、品情感【过渡】师:这是一首课外诗词,主要培养大家的自学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已经给予的注释和阅读提示,快速地自由地朗读诗歌。
(出示诗句)1.请生朗读。
(学生朗读音频)2.师评:从画面感,流动感和景物的情态等方面评价,并做朗读指导,强调“斗”与“作”。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 自主思考并回答:①《晚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学生回答音频):(景物:花草、树木、杨花、榆荚画面:百卉千花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 师评:我们学习诗歌经常会有这种想象画面的题目,我们要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面说得生动、形象、唯美。
支架一:如何描绘诗句中的画面?提示方法:找出描写的事物——找名词要找全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为主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上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展开联想,丰富句子——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可以用找、连、展这三个字来记忆)②“知春不久归”时,草树、杨花、榆荚是怎样做的?作者对这些景物持什么态度?预设(学生回答音频):争奇斗艳,漫天飞舞。
《晚春》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所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外经典唐诗教学过程一、由韩愈的名言导入多媒体:韩愈的名言1、业精于勤荒于嬉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齐读,引出作者韩愈二、走进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二、读诗,初步感知1、多媒体:带图文的《晚春》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3、正音:菲、荚,指导朗读节奏4、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三、题目解说《晚春》是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是一首写暮春的诗。
古人把春天分为三个阶段:孟春、仲春、暮春,暮春是春天的最后一个阶段。
四、读诗,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1、教师: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要能够辨识几种常见的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2、多媒体:出示由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书写的《晚春》,先让学生辨识,再分组诵读。
五、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1、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解读2、多媒体:补充注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描述本诗意思(1)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易错字芳菲(fēi)榆荚(jiá) 解(jiě)2.词语释义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创作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作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晚春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仅仅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本课为1课时。
1.弄清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做到能当堂背诵。
2.理解写作背景,揣摩诗的主旨。
探究交流。
采用师生同读同背同讲的方式,掌握全诗。
培养学生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重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水平与水平。
2.背诵全诗。
【难点】揣摩诗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疏通诗意感悟情志拓展延伸[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韩愈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理解,同时产生对人物的崇敬之情,由此引出课题,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他的文章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他虽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
他就是韩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他的七言绝句。
(出示课题、作者)导入二:谈话型[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相关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
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朗读诗歌[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理解,并较熟练地朗读全诗,为下面的了解诗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芳菲(fēi)榆荚(jiá) 解(jiě)(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2.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朗读诗歌(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点评。
(4)范读,明确节奏,读出准确的节奏。
(5)齐读。
齐背。
三、疏通诗意[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诗意等步骤,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读自译的水平。
1.方法引领:结合诗后的主题,写作技巧的诠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翻译全诗,画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解决。
2.师强调,生做好记录,并记住重点词语。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不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
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四、抓住意象,感悟情志[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水平。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又想到了什么?〔明确〕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人的。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赏析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的主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水平。
(1)诗的前两句使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明确〕这首诗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头两句“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离去了,为了将春天多留些时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争芳吐艳,各显美丽姿色。
霎时,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草树”,指各种花草树木。
“久不归”,不久就要归去。
一个“知”字,一个“斗”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
这个拟人手法的使用,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2)有姿色的花草树木争芳斗艳,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又怎样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来了吗?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明确〕“杨花榆荚”虽然没有任何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表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将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
“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3.结合写作背景,后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我们什么?〔明确〕“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抛弃那点小小的自卑心理,放弃那点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时机,利用大好时光投身到为自己、为他人创造美好未来的大环境中呢?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等。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他季节的古诗?夏天:《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秋天:《山行》《暮江吟》《夜书所见》《题菊花》等。
冬天:《江雪》《梅花》等。
4.继续搜集相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做一张《春天诗词荟萃》的手抄报。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作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背诵这首古诗。
晚春珍惜时间一、韩愈名言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6.圣人无常师。
--《师说》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1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二、韩愈《晚春》赏析《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
不过,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
乍看来,仅仅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相关系。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此前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
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仅仅如此。
”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
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仅仅如此”。
不过,他不但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
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
不过,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
刘禹锡《杨柳枝词》云:“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此外,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