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王——紫杉醇

合集下载

紫杉醇的发现

紫杉醇的发现

紫杉醇的发现
紫杉醇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最初是从紫杉树的树皮和树枝中发现的。

这种化合物的发现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突破,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紫杉醇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在1960年代末期发现的。

他们对紫杉树的树皮样本进行了提取和分离,最终从中分离出了一种独特的化合物,并命名为紫杉醇。

随后的研究表明,紫杉醇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它能够阻断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使得紫杉醇成为一种重要的化疗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

紫杉醇的发现和应用不仅在医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化学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科学家们通过对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和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成功合成了大量的紫杉醇类似物,如紫杉醇的半合成衍生物帕妥珠单抗。

这些合成化合物在临床上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紫杉醇的发现还推动了现代药物研发的进程。

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即通过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
物,并进一步进行结构优化和合成,以获得更有效的药物。

这种思路在其他领域的药物研发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而言,紫杉醇的发现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发现。

它不仅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还推动了现代药物研发的进程。

随着对紫杉醇的深入研究,相信它将继续在医学和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癌症克星-紫杉醇

癌症克星-紫杉醇

癌症克星-紫杉醇紫杉醇简介:世界上还有一种可以阻断细胞分裂,有效控制癌症的物质,这种物质名叫“紫杉醇”。

紫杉醇是一种来自红豆杉属植物的单体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尤其对晚期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此药属于细胞抑止剂类药物,可干扰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合成,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且对正常细胞基本无影响。

紫杉醇抗癌药从1996年上市至今,累计销售额已超过500亿美元。

紫杉醇分子式紫杉醇发展史:2015年,紫杉醇全球销售额已达245亿美元,2016年估计为250亿~280亿美元。

其用途主主要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卡济氏肉瘤等。

在紫杉醇上市之初,美国FDA批准其临床用途仅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晚期卵巢癌。

此后的20年里,随着临床用途的急剧扩大,目前紫杉醇已被用于治疗包括晚期乳腺癌、前列腺癌、卡波济氏肉瘤、头颈癌、皮肤癌及其他一些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该药疗效快、副作用小,在美国上市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紫杉醇需求保持着30%以上的年增长率。

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由于其使用的原料主要是人工种植红豆杉树的枝叶,故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其药质纯度与国际市价无法与天然紫杉醇相比。

人工半合成紫杉醇原料药的美国市价约为25-40万美元/千克,全球紫杉醇原料药产量大致为每年1.2吨左右。

半合成紫杉醇近几年来,国外医学界发现紫杉醇除抗癌作用外,还有其他医疗效果。

2014年中国共出口紫杉醇类原料药350-400公斤,其中95%以上为半合成紫杉醇。

据保守估计,中国的人工半合成紫杉醇原料药的年总产能450~500公斤。

(实际半合成紫杉醇原料总产量估计在每年400公斤左右,其中90%以上都出口到美国了,出口商为云南汉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汉德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美国FDA认证,有资质生产紫杉醇原料药和出口权的中国公司。

紫杉醇制剂国内近况由于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紫杉醇药物制剂,而高质量的紫杉醇原料都流入了欧美国家,所以很多中国制药公司选择跟外国企业合作,抢占中国市场。

紫杉醇的功效与作用

紫杉醇的功效与作用

紫杉醇的功效与作用紫杉醇别称泰素、紫素、特素等,是近几年来非常受关注和受欢迎的一种新型的抗癌的药物,尤其是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效果不错,是治疗这两种疾病的一线药物,如果在配合上顺铂使用,可以有效的对抗肺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紫杉醇的功效与作用吧!紫杉醇的功效与作用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之间存在动态平衡,紫杉醇可使二者之间失去这种动态平衡,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稳定微管,这些作用导致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的用法用量1、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

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

2、紫杉醇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毫克,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毫克口服及西咪替丁300毫克静脉注射。

3、常用紫杉醇的剂量为135~175毫克/平方米,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需用玻璃瓶或非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0.22微米的微孔膜滤过。

4、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应测血压、心率、呼吸一次,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紫杉醇一般滴注3小时。

6、紫杉醇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2次,3~4周后视情况可再重复。

7、紫杉醇可与顺铂、卡铂、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VP-16等联合应用,血像低下时应用G-CSF,或紫杉醇加G-CSF预防给药。

紫杉醇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

多数为1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

几乎所有的反应发生在用药后最初的10分钟。

2、骨髓抑制:为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少见,一般发生在用药后8~10日。

抗癌药之王

抗癌药之王

植物抗癌药之王“紫杉醇”市场前景浅析据悉,目前抗癌药物销售份额约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5%,在畅销的植物来源抗癌药中,“紫杉醇”无疑独占鳌头。

紫杉醇的开发利用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紫杉醇系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1992年开发上市的一个全新植物抗癌药。

紫杉醇的作用机理与已上市的其它化学合成抗肿瘤剂或植物抗癌药截然不同。

它主要以抑止肿瘤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而非直接杀死癌细胞。

在上市短短几年内紫杉醇制剂的全球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创下单一抗癌药销量之最。

紫杉醇在美国最初批准的临床用途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与非小细胞肺癌。

此后,美国临床医学界陆续发现了紫杉醇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其中包括与抗艾滋病药物合用可治疗卡波济氏肉瘤(一种艾滋病人特有的恶性肿瘤)以及用于结直肠癌、膀胱癌和乳癌等一系列的棘手肿瘤疾病。

由于紫杉醇适应症的扩大及其副作用相应小于其它抗肿瘤药物(化疗药),故该产品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并已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首选抗癌药物。

尽管价格昂贵,但由于疗效确切,紫杉醇制剂在市场上始终畅销不衰。

目前销售的紫杉醇按原料来源不同可分成二类。

第一类即直接从太平洋紫杉(Pacific Yew)树皮中提取的原料加工成的药剂,第二类为半合成紫杉醇即先从欧洲观赏紫杉嫩枝条或树叶等可再生资源中提取出“10浆果赤霉碱”,经半合成即成为紫杉醇。

半合成紫杉醇制剂现主要由法国普朗克制药公司独家生产,商品名为“泰索帝”。

上世纪90年代中,意大利一家专门从事植化产品开发的公司Indena曾与施贵宝合作,拟在实验室中批量培养紫杉树皮细胞并从细胞培养液中直接提取紫杉醇原料。

遗憾的是,这一方法虽然可行,但实际产量微不足道,若要满足国际市场对紫杉醇原料药的巨大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

所以国际市场上至今仍沿用十年前确立的紫杉醇原料药两大制备方法(即紫杉树皮提取法和树枝提取一半合成法)。

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第3种方法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报道。

抗癌药紫杉醇

抗癌药紫杉醇

天然药物史话——紫杉醇【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的树皮,树根及其枝叶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于1992年底被FDA批准作为抗晚期癌症新药上市。

美国肿瘤研究所认为紫杉醇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

紫杉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独特的抗肿瘤机理,研究表明紫杉醇可能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和机制共同参与细胞凋亡。

尽管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临床治疗上均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临床缺陷,例如水溶性差,耐药性以及毒性反应。

其中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疼痛,心脏毒性等。

近年以来对紫杉醇类药物进行水溶性的改善有很多报导。

一方面,通过前药策略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

引入极性较大的基团用以提高化合物的水溶性。

包括引入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水溶性片段以及成盐等,然而大多数却停步于临床药物阶段。

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研究也是改善其水溶性的另一种手段与策略,包括乳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和纳米粒等。

不过按其推荐给药方案计算费用约为进口普通紫杉醇的两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对紫杉醇类药物改善依旧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期待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紫杉醇作用机制、紫杉醇水溶性、紫杉醇类药物毒副作用、前药设计一.紫杉醇与癌症根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12. 7万人,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全国约有268. 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 5万左右;肿瘤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谱并存的特点。

1从全球情况来看,肿瘤发生率预计在2000 - 2020年间将上升。

2随着科学,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癌症已经人类致死的第一大死因,但是医学的进步和新药的研究上市,给人类战胜癌症带来了曙光。

同时,正因为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紫杉醇化学式

紫杉醇化学式

紫杉醇化学式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它的化学式为C47H51NO14,是一种天然产物,最早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名为紫杉树(Taxus brevifolia)的常绿植物中分离出来。

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历程曲折而艰辛。

早在196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紫杉树中存在一种神秘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但直到很多年后才成功分离出纯净的紫杉醇。

紫杉醇的独特结构使得它能够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紫杉醇的抗癌机制非常复杂。

它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癌作用。

正是由于紫杉醇的独特机制和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使得它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紫杉醇的临床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复杂,合成成本高昂,因此目前主要通过从紫杉树中提取得到。

然而,紫杉树的生长速度缓慢,树皮中的紫杉醇含量也较低,导致紫杉醇的供应量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合成、半合成和生物发酵等方法,努力寻找高效的紫杉醇合成途径,以提高紫杉醇的产量和降低成本。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它已被广泛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紫杉醇的使用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神经病变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选择紫杉醇的使用方案。

紫杉醇的发现和应用,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紫杉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研究深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它的药理活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紫杉醇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肿瘤药物,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紫杉醇最早是从美洲的一种稀有树种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中提取得到的,后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

紫杉醇作用机制: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聚合和稳定化。

这样,它能够阻止肿瘤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传播。

紫杉醇的主要功效与适应症:紫杉醇的主要功效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紫杉醇通常作为化疗方案的一部分,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共同使用。

1. 卵巢癌:紫杉醇结合顺铂(carboplatin)或卡铂(cisplatin)等药物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卵巢癌,特别是在细胞学表现为高度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

2. 乳腺癌:紫杉醇可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doxo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联合使用。

3. 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未经手术切除且进展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可用于治疗。

4. 其他肿瘤:紫杉醇还可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宫颈癌、头颈部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副作用:尽管紫杉醇在抗肿瘤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它也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与紫杉醇的药理特性有关。

1.骨髓抑制:紫杉醇可导致血细胞减少,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易感染和出血等症状。

2.消化系统副作用:紫杉醇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副作用。

3.神经系统副作用:由于紫杉醇对神经微管的作用,它可能导致感觉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这种副作用被称为周围神经病变。

4.过敏反应:紫杉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荨麻疹和哮喘等。

5.骨和肌肉痛:紫杉醇治疗期间,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骨和肌肉痛。

常用抗肿瘤用药——紫杉醇

常用抗肿瘤用药——紫杉醇

药物大类抗肿瘤药药物小类常用抗肿瘤用药药物名称紫杉醇英文名Paclitaxel适应症1.卵巢癌、乳腺癌,作为一线或二线药物。

2.肺癌。

3.头颈部癌。

4.其他肿瘤对恶性黑色素瘤、晚期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精原细胞瘤、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脑瘤等有效。

用法用量1.单药剂量135~2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3小时,每3周给药1次。

2.联合用药剂量为135~175 mg/m2,3~4周重复。

3.每周疗法60~90 mg/m2,每周一次,连用6周休2周为一周期。

研究证明,此方法疗效较好而副作用较轻。

为防止过敏反应,给药前应预防用药:地塞米松10~20mg,于给本药前12小时和6小时各1次,口服;用药前半小时口服或肌注苯海拉明50mg并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

药理学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药物,可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而后通过防止去多聚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这种稳定化作用抑制微管网正常动力学重组,而微管网的重组对于细胞生命间期和分裂功能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本药还可导致整个细胞周期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和细胞分裂期间微管多发性星状体的产生。

体外实验表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活动停止于放射敏感的G2和M期。

药动学静脉给药后,血浆浓度呈一双相性降低曲线。

第一个快速下降表示药物分布到周边室和大量的清除,后一个时相部分是由于药物从周边室相对低速地流出。

绝大多数与血浆蛋白结合,组织分布广。

在肝脏代谢,主要经胆道排泄,很少从肾脏排出。

相互作用1.与顺铂合用时,应先用本品,后用顺铂,否则骨髓抑制加重。

资料表明在顺铂之后给药时,本品的清除率大约降低33%。

而与阿霉素合用时,先用阿霉素,后用本品,可降低粘膜炎发生率。

2.酮康唑可能抑制紫杉醇的代谢,两药同时使用时应注意。

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是本品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与剂量有关,低谷平均出现在给药后第11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癌药王紫杉醇
背景材料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被称为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一种粗提物,并发现该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1971年,他们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使细胞停留在g2期和m 期直至死亡。

由于紫杉醇能够抑制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所以可以抗肿瘤。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后连续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肺癌、白血病等。

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老性痴呆、先天性多囊肾病方面也存在潜力。

由于红豆杉分布地域较窄,而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加之人为盗伐,如今全世界野生红豆杉已近濒危边缘。

只有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才能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解决紫杉醇原料短缺问题。

目前有关红豆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植物的人工种植、化学提取、组织和细胞培养、紫杉醇的合成和化学修饰、生物转化、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其中,组织培养技术在红豆杉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微繁技术生产大量的组培苗以满足人工栽培需求;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大量培养,直接提取紫杉醇成分并用于药物生产。

相对于种子繁殖、人工扦插两种常规繁殖技术,微繁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可控性强、植物材料利用少等突出优点,还可用于脱毒苗及新品种选育。

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提取紫杉醇是近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1989年首次报道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特别是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细胞培养动力学、利用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和紫杉醇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虽然紫杉醇是毒性较小的药物,但使用后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1)中性粒细胞减少:紫杉醇的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症为主)、神经毒性和肌肉毒性。

紫杉醇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

(2)心血管不良反应:在紫杉醇治疗的少量患者中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死、房颤、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还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及黏膜炎等)。

(3)过敏反应:早期临床所报道的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8%。

临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潮红、呼吸困难、血压降低、血管水肿、另外还有荨麻疹、皮疹、瘙痒等。

典型例题
例1.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a级b级d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00100<h≤300h >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

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群的年龄组成、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转化能力。

(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对植物种群进行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

(3)植物高度越小,其年龄越小。

从表中可以看出,幼株(a、b级)最多,成株(d、e级)较多、老龄植株(e级)少,故为增长型。

(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是捕食关系;鸟类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样方法柱状图如下
(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例2.获得紫杉醇的传统方法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提取,但产量有限,也不利于对濒危的红豆杉的保护。

研究发现,红豆杉的其他组织细胞也能生产紫杉醇,有人尝试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

下图为三种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与紫杉醇产量的数据图,请回答:
(1)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据图分析,获得高产紫杉醇应选红豆杉为原料,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包括等。

(3)将红豆杉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方可接种到培养基中。

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和。

(4)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与传统方法提取紫杉醇相比,前者具有(至少答出两点)等优点。

分析: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种群的增长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同时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2)据图可以看出,同样的时间内云南红豆杉产生的紫杉醇最多。

培养后期紫杉醇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活细胞数量减少(从左图可以看出),另一方面是某些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细胞的活性等。

(3)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中可以分离有用物质。

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保证氧气供应充足,同时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4)传统方法是从树皮中提取,产量低,还砍伐红豆杉,造成环境破坏。

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是产量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答案:(1)直接(2)云南活细胞数量减少,某些代谢产物的积累(3)愈伤组织保证氧气供应充足使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4)产量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习题链接
1.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红豆杉细胞的()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液泡
d.细胞核
2.多囊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严重危害人体多个系统,其主要特征为肾脏中出现多发性囊泡。

下图所示为该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多囊肾病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ⅲ1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c.ⅲ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建议ⅲ1在怀孕期间进行胎儿的基因诊断
3.人们利用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来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这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
a.高效性和变异性
b.多样性和遗传性
c.高效性和遗传性
d.多样性和变异性
4.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一。

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

请回答问题:
(1)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