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望岳》教案】

合集下载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杜甫的《望岳》全诗,以及诗后的注释、译文和赏析。

详细内容为: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望岳》全诗的朗读、解读;3. 诗歌注释、译文、赏析;4. 相关文学常识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望岳》全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 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2. 教学重点:朗读、解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导入新课;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4.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艺术特色、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5.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诗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望岳》,作者杜甫;2. 黑板右侧:诗歌重点词语、诗句;3. 中间部分:诗歌结构图,标注意象、意境、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望岳》全诗;(2)分析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3)结合诗句,描述诗人的形象。

2. 答案:(1)见教材;(2)示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四周的群山,感叹自己的壮志凌云。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3)示例:诗人形象为胸怀壮志、勇敢攀登的青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朗读、解读、赏析诗歌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表达个人理解时,部分学生较为拘谨。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泰山壮丽景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引导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望岳》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杜甫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望岳》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诗人杜甫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巍峨壮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内容,体验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理解、鉴赏、表达和创造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本案例注重实用性,结合学科特点,采用情境教学、互动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主要内容包括:阅读课文《望岳》,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理解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望岳》,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 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了解,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强调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结构,理解作者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a.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c. 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诗歌意象分析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他诗句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望岳》2. 诗歌意象:泰山、众山、凌绝顶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课文主题:敬仰大自然,追求卓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望岳》中的意象,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

望岳(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望岳》是杜甫创作的诗歌,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豪情壮志。

本诗作为教案设计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攀登,不断进取;(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2)诗歌意境的感悟;(3)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描绘手法和抒情手法的运用;(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泰山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激情,教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泰山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2)简介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板书课题《望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分析诗歌的结构;(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景物描写、抒情手法等;(3)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望岳》2. 参考资料:有关泰山的介绍、诗人的背景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泰山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去泰山旅游的经历或者对泰山的印象。

2. 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诗文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注意一些特殊的发音和停顿。

三、诗文内容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四、重要词汇和句式掌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2. 教师可以解释这些词汇和句式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式。

五、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欣赏和评价《望岳》,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泰山的短文或者写一首关于泰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些重要的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望岳》,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文。

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0篇)《望岳》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知识。

2、理解词义和句意。

3、能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4、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赏析词语和句子。

二、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史”、“诗圣”之称。

本文选自《杜少陵集》。

代表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学生齐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理解性默写:(1)《春望》中表达作者盼望家中亲人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三、导学达标:1、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学生初读诗扫除生字障碍:(1)掌握字音(2)能正确书写字形。

3、掌握词义和句意:(1)掌握重点词语释义,如: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绝顶(2)翻译诗句的意思:①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不会的句子先圈出来。

②同学间解答不会翻译的句子③教师对同学不会翻译或翻译不准确的句子给予讲解。

(3)说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①同学间互相提问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②教师问学生答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

4、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同学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找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找出不当之处,(3)师生共同确定诗句的朗读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师生共同朗读诗并体会诗的朗读节奏,(5)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

5、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学生依据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泰山景色的。

杜甫《望岳》教案

杜甫《望岳》教案

杜甫《望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二首》中的《望岳》。

该诗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望和赞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课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望岳》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分析,修辞手法的识别。

2. 教学重点: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诗歌内容的理解,韵律特点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3. 课文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a.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分析其表达的意义。

b. 修辞手法:识别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岳》2. 板书内容:a.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b. 诗歌朗诵:感受韵律美c. 诗歌解析:意象、修辞手法d.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望岳》。

2. 答案:a. 背诵《望岳》略。

b. 意象:黄河、海;修辞手法:夸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21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1、作者生平;2、泰山的有关知识;3、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望岳》全诗的阅读与赏析。

具体章节为: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第一部分——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望岳》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望岳》中意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对作者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望岳》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学会鉴赏古诗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岳》。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望岳》的创作背景。

3. 朗读全诗: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2)解析诗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3)分析诗人的表达技巧,如夸张、对比等。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望岳》意象、意境的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一道类似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岳》2. 板书内容:(1)作者:杜甫(2)背景:泰山、壮志豪情(3)结构:起承转合(4)意象:凌绝顶、众山小(5)表达技巧:夸张、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岳》中的意象、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古诗望岳教案

八年级古诗望岳教案

八年级古诗望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望岳》这首诗,并理解诗歌的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2、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

(2)提问学生对泰山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齐鲁”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诗人对泰山的整体印象。

(2)分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讲解“造化”“钟”“阴阳”等词语,让学生体会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

(3)讲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感受和观察视角。

(4)重点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表达的志向和抱负。

5、诗歌赏析(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造化钟神秀”中的拟人手法,“阴阳割昏晓”中的夸张手法等,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泰山之中,感受其雄伟壮观的景象。

《望岳》精品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精品教案

《望岳》精品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精品教案

《望岳》精品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岳》。

具体内容包括:全诗的朗读、理解和鉴赏,以及诗中表现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望岳》全诗,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难句。

2. 鉴赏《望岳》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豪情壮志。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全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以及诗中自然美的鉴赏。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的大意。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生字词和难句,阐述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4. 鉴赏: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诗句,体会诗中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诗中一句进行仿写,展示并交流成果。

6.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题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望岳》2. 诗人:杜甫3. 诗句:五言律诗,共八句4. 重点词语:层峦叠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

5. 意境:壮美、崇高、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望岳》的诗意,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实践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

杜甫《望岳》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望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对《望岳》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望岳》,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理解、赏析。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望岳》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分享对杜甫的认识,简要介绍作者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歌(1)学生自主理解诗歌,查阅字典解决生字词。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诗歌的句意。

4. 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例句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岳》2. 作者:杜甫3. 诗歌背景:唐朝,杜甫青年时期4. 诗歌内容:描绘泰山雄伟景象,表达诗人豪情壮志5. 诗歌赏析:意象、情感、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望岳》,背诵诗歌。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诗句,分析其意象和情感。

2. 答案:(1)学生自主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2)示例: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析: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壮志豪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赏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望岳》这首诗歌。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5.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引出课文《望岳》。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词意境。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7.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展示泰山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并能灵活运用。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4.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怀,激发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突破难点: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词意境,关注词汇、成语、典故的积累。
1.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尚需提高。
2.学生在词汇积累、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3.学生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有限,对课文的背景知识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但合作学习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1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1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望岳》,详细内容为诗篇《望岳》的全文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诗意和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详细解析诗篇的全文,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诗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其他句子,尝试分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主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望岳》2. 诗人:杜甫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写作手法:意象、对仗、夸张、拟人等5. 主题:豪情壮志、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岳》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附件:作业答案1. 《望岳》中的修辞手法有:意象: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通过描绘泰山的壮美景象,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对仗: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使诗句韵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夸张: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突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拟人: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使自然景象充满生动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战乱流离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自学指导
1、远望所见泰山雄伟形象;近望泰山神奇秀丽巍峨。细望蕴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极望产生登岳的意愿。
2、仰望泰山的雄伟、壮美磅礴的气象。抒发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板书设计:
望岳
远望
连绵不尽
近望
神奇秀丽
细望
气象万千
极望
抱负远大
教学反思
望岳
学习内容
第 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一)望岳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重难点:
1、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2.诗中哲理的理解。
时间分配
导课3分、自学15分、交流展示15分、小结2分、巩固5分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二)长安十年时期。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二、自学新知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望岳》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望岳》教案

第五单元第25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

2.背诵并默写诗歌。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语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是杜甫,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

合作探究(一)了解作者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2.在朗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望岳初二语文教案

望岳初二语文教案

望岳初二语文教案《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七)背诵古诗(齐背)(八)练习1、《望岳》的颈联是: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
《望岳》教案】
望岳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

大意已见注释。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

)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

绝顶,极顶,指玉皇顶。

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

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两说
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
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