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立体图形》-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立方体》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详细内容为立方体的认识及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方体的定义,了解其特征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定义,如何辨别立方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图片、实物展示(如魔方、骰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立方体模型、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魔方、骰子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立方体定义及特征(10分钟)(1)教师出示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立方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立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5的练习题,巩固立方体的特征。
5. 动手操作(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一个立方体模型,用彩色笔在立方体上画出不同的图案。
(2)学生用剪刀剪下图案,粘贴在另一张纸上,组成一个新的立方体图案。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 立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在家里找到一个立方体物品,观察并描述它的特征。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立方体,标出每个面的名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立方体的画法掌握不够熟练。
改进措施: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立方体画法的讲解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观察其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六章《空间与图形》,具体内容为《有趣的立方体》。
通过学习立方体的特征,让幼儿对三维图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立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立方体。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能够用立方体进行搭建和组合。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立方体相关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识别。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搭建和组合,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积木、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立方体模型、积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立方体物品,如箱子、魔方等,让他们初步感知立方体的特征。
(2)请幼儿举例生活中见过的立方体,分享给大家。
2. 例题讲解(1)展示立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立方体的特征。
(2)讲解立方体的定义,让幼儿了解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3. 随堂练习(1)发放立方体模型,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立方体的特征。
(2)分组进行立方体搭建比赛,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立方体》2. 内容:立方体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生活中的立方体:箱子、魔方、积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积木搭建一个立方体,并画出它的三个视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分享,让幼儿对立方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立方体物品,与家人分享立方体的特征。
(2)开展“创意立方体”活动,让幼儿用立方体进行搭建,创作有趣的作品。
(3)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寻找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七章《空间与图形》第三节《有趣的立方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立方体,了解立方体的特征;学会用立方体进行搭建,培养空间想象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立方体的有趣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认识立方体,知道立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等。
2. 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用立方体进行搭建,发展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搭建方法。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认识,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每人一个立方体、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立方体,激发幼儿兴趣。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形状吗?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2. 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基本概念,如: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等。
(2)引导幼儿用手指触摸立方体,感受其特征。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立方体搭建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出不同形状。
(2)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搭建成果,并介绍搭建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立方体的特征。
(2)解答例题,强调立方体特征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立方体》2. 板书内容:(1)立方体的特征: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立方体搭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立方体搭建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立方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立方体的特征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中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立方体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立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棱长度相等。
2. 培养学生计算立方体体积的能力,理解体积的概念。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立方体拼图、彩色笔、纸张、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立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棱长度相等。
2. 立方体特征讲解:讲解立方体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立方体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立方体模型为例,演示如何计算立方体的体积,解释体积的概念。
4. 随堂练习:发放立方体拼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不同立方体的体积,并及时给予反馈。
5. 知识拓展:介绍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箱子、魔方等,激发学生对立方体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棱长度相等。
2. 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 = a^3(a为立方体的边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立方体的体积,并说明其特征。
答案:根据立方体的边长,运用体积计算公式求解。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记录下来并计算其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立方体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立体图形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立方体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体积的计算方法。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详细内容围绕“立方体”展开,包括立方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立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定义,以及如何识别立方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泥、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立方体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立方体定义及特点(10分钟)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立方体图片,引导学生找出立方体的特点,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彩泥、卡纸等学具制作立方体,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立方体2. 内容:立方体的定义:立方体是一种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立方体的特点:六个面相等,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立方体的应用:箱子、魔方、积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喜欢的立方体,并标注其特点。
(2)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见学生作品。
(2)见学生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立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制作立方体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立体图形,探索它们的特征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立方体的教学中,难点是立方体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是立方体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形体》,主要详细内容为立方体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学习立方体的特点和构造,使幼儿对三维空间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 培养幼儿运用立方体进行拼搭和组合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运用。
难点:立方体的组合和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拼图、彩色笔、白板。
学具:每组一个立方体模型、立方体拼图、彩色笔、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彩色立方体模型搭建一个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立方体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立方体模型,讲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2)通过立方体拼图,让幼儿动手实践,加深对立方体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纸,让幼儿画出立方体的六个面。
(2)分组进行立方体拼搭游戏,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立方体发现。
(2)引导幼儿思考立方体能组成哪些有趣的图形。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特征: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积相等2. 立方体的应用:拼搭游戏生活中的立方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立方体的六个面。
(2)用立方体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 答案:(1)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答案不唯一,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立方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在拼搭和组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立方体,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 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含反思 - 幼儿园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饰,并进行组合造型,熟悉长方体和圆柱体,简洁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进度形象思维力量和剪、粘贴的技能,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好玩的立方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熟悉是特别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
因此,在幼儿已熟悉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嬉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熟悉长方体和圆柱体,简洁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饰,并进行组合造型。
3、进度形象思维力量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爱数学活动,自愿参加各种操作嬉戏,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洁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预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饰。
3、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2、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㈠幼儿在玩中探究发觉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伴侣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
师:"刚才你们发觉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师:"请小伴侣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未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伴侣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未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师:小伴侣观看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立方体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立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主要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立方体,了解立方体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辨识立方体,并能在生活中找到立方体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立方体的概念,知道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相对的面是相等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辨识立方体。
3. 培养幼儿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立方体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立方体,了解立方体的特征。
难点:学会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辨识立方体,将立方体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实物(如魔方、纸箱等)。
2. 学具:彩泥、剪刀、卡纸、立方体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魔方、纸箱等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出立方体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0分钟)(1)介绍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让幼儿了解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展示立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立方体的特征。
(3)进行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泥、卡纸等材料制作立方体,加深对立方体的认识。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辨识立方体,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辨识立方体,并讨论立方体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例题解析3. 立方体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立方体,画出来并描述其特征。
答案示例:冰箱,它是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立方体,并描述其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立方体有了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立方体特征的理解程度,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大班数学《有趣的的立方体》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有趣的立方体》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立方体,了解其特征。
难点:运用立方体进行创意拼搭,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模型、球体模型等。
2.学具准备:每组一套立方体拼搭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认识的立体图形。
(二)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幼儿理解。
2.通过对比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让幼儿分辨立方体的特点。
(三)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每组一套立方体拼搭材料,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鼓励幼儿用立方体搭建各种造型,如房子、车子等。
(四)创意拼搭1.教师出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用立方体拼搭出自己心中的创意作品。
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创意和想象力。
(五)游戏环节1.游戏一:立方体接力赛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幼儿手持一个立方体,跑向终点,交给下一名幼儿,以此类推,直到一名幼儿接到立方体。
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2.游戏二:立方体保龄球教师将若干立方体摆成一排,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用球击倒立方体。
击倒立方体数量最多的小朋友获胜。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拼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立方体拼搭活动。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立方体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六、教学反思1.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在游戏环节,注意调整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3.加强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重难点补充: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立方体的特征,如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八个顶点、十二条边。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范文5篇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范文5篇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图形》数学教案范文篇1活动目标:1.巩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的认识,能准确的辨别。
2.围绕各种立体图形开展数量、排序、比较、计算、图形设计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准备:1.幼儿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
2.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积木人手一份3.幼儿操作练习册人手一份过程:一、巩固已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幼儿利用积木辨别各种立体图形,并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2.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综合科学活动:有趣的立体图形1.同种立体图形拼搭,点数数量。
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点数:如有序的逐个点数、,目测、两个一组点数、分组点数后相加、圈定数量后接着数……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多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验证的要求。
2.不同立体图形拼搭,比较数量多少。
引导幼儿先确定数量,再进行不同图形的比较。
关注能力弱幼儿比较的方法,鼓励幼儿运用10以内减法的运算完成比较。
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同伴间的帮助,采取集体验证的方式(计算、实物比较)得出结果。
3.排序1)幼儿利用手中的积木排出一个模式,交换完成排序任务。
2)相互验证。
3)选取几个新颖和较为复杂的模式,供大家探究,感知排序的规律,掌握排序的方法。
三、操作练习1.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练习册中的重难点操作题。
数量及比较2.带领幼儿了解读题的方法。
图文结合的读、看题型猜方法3.幼儿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延伸: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运用,在空间建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充分地了解立体图形。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立方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详细内容为:认识立方体,探索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立方体,了解其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定义,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日常生活用品(如魔方、纸箱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立方体拼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立方体模型、魔方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形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立方体图片,讲解立方体的定义及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颜色相同,有12条棱和8个顶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立方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
4. 制作立方体(10分钟)发放学具,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立方体,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
5. 拼接立方体(10分钟)进行立方体拼图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立方体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立方体》2. 内容:立方体的定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颜色相同,有12条棱和8个顶点。
立方体的特征:形状规则、对称美、稳定性好。
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魔方、纸箱、砖块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在生活中找出至少三个立方体,并描述其特征。
画一画:画出一个立方体,并标注其面、棱和顶点。
2. 答案:生活中的立方体:魔方、纸箱、砖块等。
立方体的画法: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前后各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连接起来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立方体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立方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立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形体》,主要详细内容为立方体的认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立方体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立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关系及其展开图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展开图、磁性教具。
学具:立方体拼图、彩泥、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形状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立方体模型,讲解立方体的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2)展示立方体展开图,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对应的立方体面。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立方体拼图,让幼儿自己动手拼出立方体。
(2)让幼儿用彩泥制作立方体,观察立方体的六个面。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立方体,讨论并分享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2. 立方体展开图及其对应的面。
3. 生活中的立方体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立方体拼图和彩泥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立方体,如硬纸板、乐高等,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几何形体,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立方体的特征及展开图的认识。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立方体,了解立方体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立方体,知道立方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名称的掌握。
难点:立方体与其他立体图形的区分,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图形卡片、磁性立方体、教学PPT 等。
2. 学具:彩色立方体积木、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磁性立方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形状吗?”(2)邀请几名幼儿上台触摸磁性立方体,感受其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立方体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解立方体的特征。
(2)讲解立方体的名称,让幼儿跟读并记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立方体积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立方体的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立方体特征,进行课堂互动。
4. 立方体创意画(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等材料,指导幼儿用立方体形状进行创意画。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立方体拼凑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2)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立方体的特征和名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立方体2. 板书内容:立方体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立方体名称:正方体、立方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立方体积木拼凑一个你喜欢的图案,并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立方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涉及立方体的认识及其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有趣的立体图形——立方体》,详细内容为立方体的定义、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立方体的基本概念,知道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正确识别立方体。
3. 激发幼儿对立体图形的兴趣,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识别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立方体的基本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立方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彩泥、剪刀、胶棒、立方体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立方体模型、图片,讲解立方体的定义、性质。
(2)教师示范如何用彩泥制作立方体,引导幼儿关注立方体的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立方体卡片,让幼儿识别哪些是立方体。
(2)幼儿用立方体模板和彩泥动手制作立方体,巩固对立方体的认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立方体》2. 内容:(1)立方体的定义:六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立方体的性质: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
(3)生活中的立方体:箱子、魔方、冰箱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立方体,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立体图形,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立方体模型的展示和提问方式;2. 例题讲解中立方体性质的解释和示范制作过程;3.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4.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明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有趣的立体图形》
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有趣的立体图形》一.目标:1.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体与球体的差异,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2.让幼儿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让幼儿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表示操作过程并用语言表达。
二.准备:1.幼儿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教具;实物:魔方,牙膏盒,皮球( 球体 ),万花筒(圆柱体);记录表( 附后)学具;各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 (如牙膏盒,小球,药盒,纸筒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 (每人一张);记录表1 (每人各一张);记录表2( 每小组一张)三.过程:(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引导幼儿去操作,体验。
师:小朋友图形纸片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和我们玩个立正的游戏,你能让它们立在桌上吗?师:你的图形纸片可以立起来吗?为什么呢?(二)与立体图形的物品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我们也和他们来玩一玩,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形体吗?1.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
师:你们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小结:正方体的六面都是正方形的,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2.比较圆柱体与球体。
师:圆柱体和球体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小结:球体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而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上面和下面是圆形的。
3.玩找朋友游戏师: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分类,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师:图形纸片们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些物品立起来呢?小朋友知道吗?小结:因为图形是平面的,而它们是立体的,所以它们叫立体图形)(三)进行“描画”游戏,幼儿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师:立体图形还会变魔术呢?它会变出平面图形,你们想不想看看?2.幼儿进行操作并记录3.小结评价记录表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有个立体图形不可以画出形状的?是哪个?(四)进行搭建游戏,让幼儿学会统计立体图形个数并记录下来1.幼儿分组合作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各类物品搭建东西。
有趣的立方体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立方体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拼摆等方法,感知正方体的特征,能说出正方体的名称。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的拼摆三、教学准备1. 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拼图、正方体积木。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正方体拼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具中的正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2. 讲解:展示正方体图片,讲解正方体的性质,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边等。
3. 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正方体拼摆,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的拼摆方法。
4. 实践:让幼儿用正方体积木进行创意搭建,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拍照或画图,下节课分享。
2. 完成正方体拼图,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游戏:正方体接力赛玩法: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幼儿手持一个正方体,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迅速将正方体传给下一个幼儿,以此类推,直到一个幼儿接到正方体,快速跑回起点,将正方体交给下一个幼儿,第一个完成接力赛的组获胜。
2. 竞赛:正方体拼图比赛玩法:教师准备一些正方体拼图,每组幼儿需要合作完成拼图,拼图完成的组获得一分,得分最高的组获胜。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活动。
2. 评价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程度,是否能正确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3. 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熟练进行正方体拼摆和创意搭建。
八、教学拓展1. 让幼儿尝试用正方体进行绘画创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 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正方体主题的科学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大班数学《有趣的立体图形》活动计划
大班数学《有趣的立体图形》活动计划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班数学《有趣的立体图形》活动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数学《有趣的立体图形》活动计划一、设计意图《指南》中指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
既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中科学邻域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能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坚决问题的能力。
《有趣的立体图形》大班的幼儿很喜欢,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数学重在快乐中学习,为了激发小朋友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也为使学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我准备了音乐、图片、游戏来学《有趣的立体图形》。
幼儿进入大班后,他们的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敢于尝试、探索、合作,基于大班孩子这一特点,特设计了一些难度稍微大的游戏”机器人”、”萝卜蹲”来加深对有趣的立体图形的理解,提高幼儿的灵活性,接受能力,竞争意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进而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有趣的立体图形》这堂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立体图形的简单基本特征,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二、活动名称及内容数学--《有趣的立体图形》三、活动目标1.认识并能正确说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和一些简单的特征。
2.根据物品的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认识并能正确说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和一些简单的特征及根据物品的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根据物品的形体特征进行正确分类。
四、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已具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知识。
物质准备:1.若干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收集各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物体若干。
大班科学好玩的立方体教案
大班科学好玩的立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具体内容为“好玩的立方体”。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认识和了解立方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立方体的空间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立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立方体。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立方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立方体进行创意拼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方体的空间关系理解和创意拼搭。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识别,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立方体模型、立方体教具盒、磁性立方体、展示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每人一份磁性立方体、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立方体拼搭一个简单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立方体的基本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立方体模型,讲解立方体的定义、特征,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描述立方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个立方体教具盒,进行立方体识别和描述练习。
4. 创意拼搭(10分钟)每个幼儿领取一份磁性立方体,自由发挥创意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组展示拼搭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发现立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的立方体》2. 内容:立方体的定义、特征立方体的识别和描述方法立方体的创意拼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磁性立方体拼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示例:我拼搭了一个小兔子,它有2个长耳朵、1个圆圆的脸和4条腿,身体是立方体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立方体的认知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立方体物品,如箱子、魔方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立方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立体图形》第三节《立方体》。
详细内容包括: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展开图;立方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
2. 学会立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其构成,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掌握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点: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展开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展开图、计算器。
学具:立方体手工材料、剪刀、胶水、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
2. 教学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10分钟)3. 立方体展开图(10分钟)教师展示立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其构成。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
6. 立方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加深理解。
7.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立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立方体展开图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 例题解析5. 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找出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
2. 答案:立方体的边长为2cm,表面积为24cm²,体积为8cm³。
生活中的立方体物体如:魔方、冰箱、洗衣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立方体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立方体模型,进一步理解其展开图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 巩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的认识,能准确的辨别。
2 围绕各种立体图形开展数量、排序、比较、计算、图形设计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幼儿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准备
1 幼儿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
2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三角形积木人手一份
3 幼儿操作练习册人手一份
过程
一、巩固已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 幼儿利用积木辨别各种立体图形,并总结各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2 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综合科学活动有趣的立体图形
1 同种立体图形拼搭,点数数量。
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点数如有序的逐个点数、,目测、两个一组点数、分组点数后相加、圈定数量后接着数……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多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验证的要求。
2 不同立体图形拼搭,比较数量多少。
引导幼儿先确定数量,再进行不同图形的比较。
关注能力弱幼儿比较的方法,鼓励幼儿运用10以内减法的运算完成比较。
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同伴间的帮助,采取集体验证的方式(计算、实物比较)得出结果。
3 排序
1)幼儿利用手中的积木排出一个模式,交换完成排序任务。
2)相互验证。
3)选取几个新颖和较为复杂的模式,供大家探究,感知排序的规律,掌握排序的方法。
三、操作练习
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练习册中的重难点操作题。
数量及比较
2 带领幼儿了解读题的方法。
图结合的读、看题型猜方法
3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延伸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运用,在空间建构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充分地了解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