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幼师读后感
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幼师读后感就像突然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魔法棒,一边是爱的魔法,一边是规矩的魔法。
以前在幼儿园里,面对那些小调皮蛋,我常常是又爱又头疼。
爱的是他们一个个就像小天使一样可爱,头疼的是有时候他们就像脱缰的小野马,完全不受控制。
这本书告诉我,爱和规矩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爱是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
咱幼师要是没有爱,那孩子在幼儿园就像在冰冷的小屋里,多可怜呀。
我想起我们班那个小不点,刚入园的时候哭个不停,我就抱着他,轻声哄着,给他讲小故事,就像妈妈一样。
慢慢地,他就把我当成了依靠,这就是爱的力量。
可是光有爱也不行,还得有规矩。
这规矩可不是用来吓唬孩子的大棒槌,而是像交通信号灯一样,引导孩子正确地行动。
比如说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是没有规矩,那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大家都抢着玩,谁也不让谁,最后都玩不开心。
我按照书里说的,给孩子们定了简单明了的规矩,像轮流玩玩具、排队洗手之类的。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不太听话,但是只要坚持执行,就像每天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样,慢慢地,孩子们就养成了好习惯。
书里还有好多实用的小方法呢。
比如说怎么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孩子,而不是总是说“不”。
以前我总是说“不要跑”“不要抢”,结果孩子反而更调皮。
现在我会说“我们慢慢地走”“大家一起分享玩具会更快乐哦”,效果还真不错。
这就好比你要让小毛驴往前走,你要是一直拉着它说“别往后退”,它可能还跟你较劲儿,但是你要是拿着胡萝卜在前面引着说“向前走有好吃的”,它就乖乖听话了。
作为幼师,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我的贴心小助手。
它让我明白,在幼儿园这个小世界里,我要用左手满满的爱去温暖孩子,用右手稳稳的规矩去塑造孩子。
让孩子们在爱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又能成为守规矩、有礼貌的小宝贝。
我相信,只要我好好运用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的魔法,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定能度过一段超级美好的幼儿园时光。
爱孩子和立规矩读后感
爱孩子和立规矩读后感读了关于“爱孩子和立规矩”的相关内容,真的是让我感慨良多啊!咱们先来说说爱孩子这回事儿。
在我看来,爱孩子那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我爱你”就能涵盖的。
爱孩子,是每天早上孩子睡眼惺忪时,轻轻帮他把乱蓬蓬的头发理顺;是孩子不小心摔倒后,心疼又鼓励的眼神;是孩子考砸了,那一个温暖的拥抱。
就拿我邻居家的事儿来说吧。
他们家有个小男孩儿,叫豆豆,特别调皮可爱。
有一次,豆豆在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豆豆妈听到哭声,鞋都没穿好就跑了过来。
她没有第一时间责备豆豆不小心,而是一把将豆豆抱在怀里,轻声安慰着:“宝贝儿,别哭别哭,妈妈在呢。
”然后仔细地查看豆豆的伤口,眼里满是心疼。
回到家,豆豆妈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豆豆清理伤口,一边还讲着笑话分散豆豆的注意力,生怕豆豆因为疼而害怕。
这一幕,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
爱孩子,就是在他受伤时,给他满满的安慰和安全感。
说完爱孩子,再聊聊立规矩。
立规矩可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就像小树苗,要是没有支架的支撑和引导,很容易就长歪了。
我想起我表妹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表妹特别喜欢吃巧克力,有一次家里买了一盒巧克力,表妹那眼睛都放光了,恨不得一下子全吃光。
可是我姑姑知道,巧克力吃多了对牙齿不好,就给表妹立了个规矩,每天只能吃一块。
刚开始表妹可不乐意了,又哭又闹,觉得妈妈太狠心。
但是姑姑没有心软,坚决地执行这个规矩。
慢慢地,表妹也习惯了,知道有些东西虽然好,但也不能没有节制。
其实立规矩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不理解,会反抗,但咱们做家长的可不能轻易妥协。
因为一旦妥协了,那规矩就成了摆设,孩子以后也不会把规矩当回事儿。
在爱孩子的同时立规矩,这可真是个技术活。
太松了,孩子容易没规矩,以后到了社会上可能会吃亏;太紧了,又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就像我朋友家,对孩子那是百般宠爱,几乎没有什么规矩可言。
孩子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不写作业就不写作业。
和孩子相处的5大原则
和孩子相处的5大原则1.接纳和尊重孩子:与孩子相处的第一原则是接纳和尊重他们。
这意味着不仅要接受他们的存在,还要尊重他们的个人需求、感受和意见。
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这种尊重和接纳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对自我的认同感。
当我们认可并尊重孩子的个人独特性和个性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与我们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2.建立清晰的界限和规矩:孩子需要在一个有规矩和界限的环境中成长。
因此,与孩子相处的第二原则是建立清晰的界限和规矩。
这些规矩可以包括家庭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纪律要求等。
当界限和规矩明确时,孩子能够更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从而根据规则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同时,人们在遵守规则时感到更安全和有秩序,这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提供爱与支持:与孩子相处的第三原则是提供爱与支持。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对孩子的爱和支持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良好行为的基石。
父母应该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激励。
当孩子感到被支持和理解时,他们更容易发展良好的情感和社交技能,并且更有可能克服困难和挫折。
4.鼓励独立和自主:与孩子相处的第四原则是鼓励他们独立和自主。
当孩子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时,他们会培养出自信和成熟的能力。
为了鼓励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但也应给予他们适度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
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成功。
5.倾听和沟通:与孩子相处的第五原则是倾听和沟通。
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增进互相理解的重要基础。
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的声音和意见被尊重和倾听。
父母应主动与他们沟通,询问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对他们表达出的情感做出有效的回应。
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应采取开放性和尊重的态度,不要批评或指责他们,而要尽量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倾听和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良好联结和信任关系。
如何在教育中平衡爱和规矩
如何在教育中平衡爱和规矩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如何在教育中平衡爱和规矩,是每位父母和教育者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爱和规矩是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中达到爱与规矩的平衡。
首先,要理解爱和规矩的本质。
爱是无私的关心和关怀,是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支持的力量。
规矩则是为了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是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秩序和纪律。
爱和规矩既有相通之处,也存在差异。
了解二者的区别和共同点,是平衡它们的第一步。
其次,要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为了平衡爱和规矩,家庭中应该建立一个积极的氛围,鼓励孩子自信、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同时,也要引导和教育他们遵守规则,明确权责边界。
第三,要制定恰当的规矩和约束。
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但过多的规矩可能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制定适当的规矩和约束是实现爱与规矩平衡的关键。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阶段,制订合适的规则,并给予孩子解释和理解的机会。
同时,也要给孩子适量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第四,要注重教育方式与方法。
爱和规矩体现在教育方式与方法上。
在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同时,父母和教育者需要注重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温和、耐心的态度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和教育者的爱。
在规矩的执行上,应该注重理解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施加压力。
用爱与理解来包容孩子犯错误、学习的过程中的挫折,同时也要做好规矩的纠正和约束。
最后,要树立榜样。
孩子往往以父母和教育者为榜样,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和语言。
所以,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守规矩,首先自己必须做到。
我们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孩子见证并学习到爱和规矩的结合。
在教育中,尊重与宽容、规矩与爱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在教育中有效地平衡爱和规矩。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则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上的态度和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态度家长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教育态度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育态度。
1.1 爱与尊重爱和尊重是家长对待孩子最基本的态度。
家长应该向孩子传递充满关爱和接纳的信念,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要对孩子过高的要求。
1.2 激发独立思考能力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度干预与指导会束缚孩子的思维,阻碍他们的成长。
因此,家长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与决策权,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1.3 培养自信心与积极心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发展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正面的奖励与鼓励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并从中成长。
二、教育方法除了正确的教育态度,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样重要。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教育方法。
2.1 合理的规矩与纪律规矩和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家长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让孩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避免以严厉和过度要求为代价来维持纪律,要以理解和引导为主,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
2.2 激发兴趣与爱好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探索和尝试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培养兴趣。
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
2.3 鼓励沟通与表达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表达,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想法。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家长也可以透过沟通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期望和教育目标。
三、建议与总结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应保持耐心与理解,坚持正面的教育方式。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03期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
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将爱和规矩,一起教给孩子。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立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的杀手锏了。
的确很好用。
也很省事。
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
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
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
下面是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收藏备用哦!一、对于惩罚的认识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 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用于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用于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太粗鲁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语】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针对现在整天接受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孩子而言,应该培养哪些好习惯呢?下面由为你整理推荐八个良好的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一: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最是书香能致远,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就像是一个宝库,可以从其中挖掘无尽的财富。
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通过书籍增长知识,还可以使孩子的大脑不断吸收营养成为最富有的人,当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无需家长的监督,孩子也能自主的吸收知识。
二:培养孩子运动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每周都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剩下的时间还要留给一日生活。
甚至是手机和电子产品。
家长陪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多带孩子出去运动,跑步、球类、爬山等。
增强体魄,放松身心。
三:培养孩子劳动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劳动的意识逐渐薄弱,让孩子去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让孩子学会了生活技能,知道劳动的意义,还能从小培养孩子孝顺的美德。
四: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话题:孩子用作业帮APP你怎么看?孩子为什么想要去“抄袭”呢,一方面是孩子思考独立思考了,做不出来然后网上求助,这是一个学习方法,另一反面如果孩子一做作业就去求解,自己不独立思考,这样周而复始,后果就严重了。
所以当孩子想要寻找答案时,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学习例如:让孩子在独立行动中自己动脑,用完成故事结尾启发孩子进行思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教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等。
五: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现在很多孩子都有自私、冷漠的行为,对同伴会自私,对家人会自私。
让孩子学会分享很重要.分享行为是孩子与他人共享某种资源的行为,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分享可以帮孩子赢得伙伴,在交往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人无礼则不生,文明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素质,对于孩子尤为重要,文明礼貌包括仪表文明,举止文明,语言文明,精神文明,从小让孩子学会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告诉孩子微笑是的礼物,最美的姿势,时时讲礼貌,事事讲礼貌,会给孩子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家庭教育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
家庭教育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家庭教育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只有在温暖、关怀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才能获得健康、积极的成长,培养出自信、独立以及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品质。
本文将从亲子沟通、爱的表达、关心照顾以及规矩和约束等方面,论述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一、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良好的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加深感情的桥梁,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为了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我通常会采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我会耐心地聆听孩子的话语,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不仅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其次,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
我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参与他们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这样的亲子互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
当孩子与我分享他们的烦恼或问题时,我会保持冷静和理解,同时给予鼓励和合理的建议。
这样的表现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温暖,培养他们处理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爱的表达方式给孩子足够的爱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除了口头上的表达外,我还尝试着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首先,通过肢体接触传递爱。
比如,我会给孩子温暖的拥抱、亲吻和轻轻的揉肩,将爱与关怀通过触摸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这不仅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纽带,还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温馨的家庭氛围。
其次,用行动来证明爱。
我会不定期给孩子一些小惊喜,比如准备他们喜欢的食物、陪伴他们参加朋友聚会,或者一起参加他们热爱的运动比赛。
这样的举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关怀和爱意,促进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关注。
我会尽量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参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孩子表现好或不好的时候,我都会赞扬或适度的批评,以此来建立起爱与尊重的教育环境。
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读后感
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读后感以前我总觉得爱孩子嘛,那就得可劲儿宠着,要啥给啥,让孩子时刻都感受到满满的爱。
可这书就像一盆冷水,把我给浇醒了。
它告诉我,爱孩子没错,但没有规矩的爱那就是溺爱,就像给孩子吃了慢性毒药,表面上看着孩子开心得不得了,实际上是在害他们呢。
书里那些生动的例子,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跑来跑去,家长就在旁边干瞪眼或者轻声细语地哄着,一点用都没有。
这就是没立好规矩的后果呀。
我就想到我家那小宝贝有时候也会这样,我之前还觉得他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
现在才明白,这规矩就得从小立,就像小树苗得从小扶正,不然长歪了可就不好弄了。
同时呢,它也强调了立规矩不是板着脸,像个凶神恶煞一样。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
我之前立规矩的时候,可能就有点太严肃了,孩子看到我就跟看到大灰狼似的,虽然听话了,但是感觉和我都不亲了。
书里说,立规矩得有爱作为基础。
这就像是给规矩穿上了一件温暖的外套。
比如孩子犯错了,我们在指出错误立规矩的时候,可以先抱抱他,告诉他我们爱他,但是这个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这样做了。
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又能明白规矩的重要性。
还有关于规矩的制定,也不是家长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得和孩子商量商量,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这就好比是大家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孩子觉得自己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就更愿意去遵守了。
我按照书里说的试了试,和孩子一起商量晚上几点睡觉的规矩。
我把早睡的好处和晚睡的坏处都和他说了说,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一个合适的时间。
这小家伙还真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思考后给出了一个时间,而且到了晚上,他还真的就自觉遵守这个时间上床睡觉了,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这本书就像一本育儿秘籍,让我在爱孩子和立规矩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
现在我感觉自己在育儿方面更有信心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和纠结了。
我知道了,爱和规矩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两条轨道,缺了哪一个,这小火车都跑不稳当。
我得一手拿着爱的魔法棒,一手拿着规矩的小旗帜,引导着我的小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
给孩子立规矩父母必须硬气读后感
给孩子立规矩父母必须硬气读后感立规矩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硬气,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矩。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从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重要性、立规矩的方法、以及父母必须有硬气的重要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重要性1.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父母给孩子立规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清晰明确的行为规范来引导自己,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
通过规矩,孩子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自律意识给孩子立规矩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当孩子知道自己必须要遵守规矩时,就需要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随意做出决定。
这样的锻炼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彰显父母的权威父母给孩子立规矩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行使教育权威的一种方式。
规矩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要求,保持家庭教育的秩序和稳定。
二、给孩子立规矩的方法1.明确目标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前,父母首先要明确规矩的目标和意义。
规矩的制定应该围绕着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健康成长和良好的价值观展开,不仅要有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还要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规矩的执行给孩子立规矩要求父母严格执行,不能有任何松懈。
一旦规矩制定下来,就要严格要求孩子遵守,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放松规矩的执行。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规矩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3.灵活性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父母也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适当调整规矩,让孩子更容易遵守。
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方式都是不同的,父母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规矩。
三、父母必须有硬气的重要性1.建立家庭秩序父母必须有硬气,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的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01
02
03
心理健康
爱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
情感发展
爱有助于孩子学会表达情 感,培养同理心和情感交 流能力。
社交能力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 孩子,更能够与人建立良 好的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
如何正确表达爱
真诚关心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真诚地关心他们的成
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华和妈妈的规矩教育失败
背景
小华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发脾气。
问题分析
妈妈在规矩教育上没有坚持到底,经常在小华哭闹时妥协。这导致小 华认为哭闹可以解决问题,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问题案例分析
改进建议
妈妈应该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在规矩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 让小华明白哭闹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02
及时给予孩子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如何改
进。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0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参与到家庭教育和规
矩制定中来。
05
实践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展示
案例一
小明和妈妈的规矩教育
背景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跑来跑 去,打扰到父母的工作。
规矩设定
妈妈和小明一起制定了规矩,规定小明在父母工 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打扰父母。
正和引导;如果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可以适当增加爱的比重,给予
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03
灵活应对特殊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如孩子生病、情绪低落等,需要适当调整爱与规矩的比
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及时沟通与反馈
爱与规矩并行
爱与规矩并行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让人们充满勇气和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规矩则是一种规范,它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得社会可以有秩序可循。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爱与规矩的并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爱与规矩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爱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可以给予我们温暖、关怀和支持。
有爱的家庭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庇护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无尽的温情和快乐。
爱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它激发了人们创造力的源泉,促使他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然而,爱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上。
如果我们只有爱而缺乏规矩,社会便会陷入混乱。
规矩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准则。
它们可以是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也可以是社会习俗和规定。
规矩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益,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如果没有规矩,社会便会失去秩序,人心会彼此对立,矛盾和冲突将无法避免。
因此,遵守规矩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在追求规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爱的存在。
有时候,有些规矩可能会让人感觉拘束和不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理解规矩的初衷并试着寻找一个平衡点。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遵守工作纪律和规定,但也要给予同事和下属一定的关怀与支持。
这样既能够保持秩序,又能够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制定一些基本的规矩,但也要用爱去教育孩子,给他们温情和鼓励,帮助他们成长。
爱与规矩并行,并不代表二者相互对立。
事实上,爱和规矩是相辅相成的。
爱是规矩的基石,规矩则是爱的保障。
只有在有爱的基础上,规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只有在遵守规矩的前提下,爱才能更好地传递和实现。
爱和规矩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爱与规矩并行的原则。
爱可以让我们更加仁爱、宽容和理解他人;规矩可以让我们更加公正、诚信和守纪律。
只有通过爱与规矩的平衡,我们才能够在个人和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教育】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爱孩子,他很快没有规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觉到父母不爱他。
怎么办?一爱就乱,一管就死!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这就是这几次家长会交流的一个重点——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4.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个人总结范本
父母个人总结范本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每一位父母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责任,我们需要时刻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
以下是我个人在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爱与陪伴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在孩子快乐时,我们要陪伴他们分享喜悦;在孩子困惑和伤心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通过爱与陪伴,我们可以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规矩与纪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为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意识。
通过明确的规定和坚定的执行,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让他们理解规矩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三、教育与启发除了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索世界,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四、沟通与理解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通过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表达关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
五、健康与安全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注重营养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孩子的身体锻炼和休息,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建立安全的家庭环境,教育他们识别危险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六、自我反省与提升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不断反省和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有关育儿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父母交流心得和困惑,以便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方法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
2. 给予孩子爱与温暖:对孩子表达爱与温暖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建立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纪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需要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纪律,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要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4. 鼓励孩子的独立和自主: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做事,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包括教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行为习惯。
6.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点。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造力,并且让他们在
培养兴趣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7. 尊重和理解孩子:家长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要过度干预和指责。
与孩子平等对待,尽量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挣扎,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8. 以身作则: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孩子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所以家长要有良好的品行和行为,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爱与规矩育儿方法
爱与规矩育儿方法
爱与规矩育儿方法是一种综合的育儿方法,将爱与规矩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爱是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且以身作则,成为他们的榜样。
爱可以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例如说出赞美和鼓励的话语,给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等。
这样的爱能够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规矩是指家庭中的秩序和规则。
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家庭的规矩和界限。
家长需要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并且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教育。
规矩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公平和有逻辑,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需要遵守规矩,体会到规矩的重要性。
通过遵守规矩,孩子可以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与规矩育儿方法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爱与规矩应该相辅相成,既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也要让孩子明白规矩的必要性。
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爱与规矩育儿方法强调家庭爱与规矩的双重作用,既重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行为习惯。
这种育儿方法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爱孩子立规矩的读后感剪短
爱孩子立规矩的读后感剪短《爱孩子立规矩》读后感读《爱孩子立规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读到书中强调爱与规矩要并存的时候我感觉很有道理。
作者说单纯的爱如果没有规矩的束缚,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孩子可能会肆意妄为。
这让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我的邻居对孩子特别溺爱,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和规矩,孩子想要什么玩具就给买什么,孩子做错事也不批评。
结果那个孩子在外面非常任性,只要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
所以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真的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而书中关于立规矩要有度的阐述也特别触动我的是。
立规矩不是要把孩子框死,而是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就像是孩子在完成作业之后,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娱乐放松的时间。
这又让我联想到我自己小时候,父母规定我每天的学习时间,如果提前完成作业,可以有一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读书或者看电视。
这样的规矩在督促我学习的同时,也没有剥夺我的乐趣。
这让我明白规矩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在有序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不过,书中有部分内容我也不是特别理解。
对于一些特殊性格的孩子,如何调整所立规矩的种类和强度这一方面的讲述稍显简略。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不同孩子要有不同对待方式,但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有更详细的案例或者建议就会更好。
后来我明白这本书对我今后教育孩子或者引导身边孩子成长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它让我知道在爱孩子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合理的规矩。
同时,立规矩要灵活,要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这不仅对孩子的性格塑造有益,也有助于孩子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对了还想说,这本书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深刻的教育之道,我相信反复阅读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爱孩子立规矩的读后感剪短
爱孩子立规矩的读后感剪短《爱孩子立规矩》读后感读完《爱孩子立规矩》这本书,我的内心有很多感触。
读到书中讲述立规矩的重要性时,我感觉这真的是现代育儿中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在我们周围,常常能看到很多孩子被过度溺爱,没有任何规矩的约束。
就像我邻居家的小小孩,每次到别人家做客就乱翻东西,可家长只是笑着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这时我就想起书里说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立规矩,等孩子长大养成不良习惯就很难改正了。
对于孩子来说,明确的规矩就像是房屋的框架,能给予他们正确成长的结构支撑。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到立规矩和爱的关系部分。
我原以为爱孩子就是放纵孩子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但书中表明真正的爱是寓爱于规矩之中。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小时候,父母对我既有充满爱的陪伴,也有明确的家庭规矩。
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每天饭后都要帮忙收拾碗筷,虽然这是个小规矩,但它教会我责任感。
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规矩并不代表苛待孩子,而是在这种有序的环境下,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安稳的爱。
后来我明白,立规矩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书中教给我们很多立规矩的方法,要温柔而坚定。
我家孩子以前吃饭总是边吃边玩,在我开始给他立规矩的时候,真的很难执行,他一哭闹我就想放弃。
但按照书中说的,我在保持温和态度的同时,坚定地告诉他吃饭的规矩就是要坐在餐桌前好好吃,一段时间后真的有所改善。
对了还想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规矩的内容也要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而不断调整。
在孩子小时候,可能是简单的作息规矩,而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会涉及到学习、社交等方面的规矩。
总之,这本《爱孩子立规矩》带给我很多启发,让我在育儿路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正确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教育心理学论文
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尤乐/文
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这就是——替代惩罚的方法。
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
是受罚。
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
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三、针叉寸特别顽固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3.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儿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4.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5.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四、要点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
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
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编辑: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