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研究》
巷道中心小学陆秀玲
摘要: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民族教育中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在当前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提高学生礼仪认识,进而学礼仪,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使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关键词:礼仪礼仪教育道德情感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识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古代就提出了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理论体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和规范,然而它们之中仍存在若干相同和可以相互借鉴的成分。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适应新形势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
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各中小学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确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小到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教育更是无所谓。
3.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我校将针对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学校的德育实际情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礼仪是通过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及其在形象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礼仪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本课题研究的礼仪教
育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文明社会的礼仪融入其中,使礼仪教育体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
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2、探索适合学校世纪的学生思想得到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3、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形成。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校教师带头学习、实践中华传统礼仪和各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提高学生礼仪认识。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中小学守则”、“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守则、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将进一步营造“学规范,学做人”的宣传,营造教育气氛。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专题教育活动,专设礼仪教育片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
2、构件完整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是文明礼仪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
学校将根据新《规范》与《守则》中对于学生礼仪教育的基础要求作为独立的内容提出来,并按“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加于细化,并开展训练。另外,发动家长、社会,特别是家长,让他们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协助学校做好此项工作。
3、以争当“礼仪小标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
在整个“争做礼仪小标兵”活动中,通过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上课礼仪、交往礼仪、做客礼仪等知识,并按要求去做。少先大队还将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班队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期末根据学生表现评出校级的“礼仪小标兵”。
4、依据学校实际,开发“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
将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之中,实现学校德育特色化发展、德育课题研究、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五、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卫东区平马路小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分析法、调查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3月——6月)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把握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明礼仪的内涵;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学生个案追踪档案,课题申报等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研究内容、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与研究中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总结推广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总结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论文集,经验材料,编辑整理礼仪教育校本材料,并将成果进行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根据学校实际、学生情况急需要学校有一套规范的礼仪教育课程体系,于是学校成立了礼仪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主管本项工作,组织了富有创新意识、理论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担任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改组成员依照标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适应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通过反复学习,调查研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