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主体客体内容举例说明

民事主体客体内容举例说明1. 民事主体:法律里的“主角”民事主体,听起来挺正式的对吧?简单来说,就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有权利和义务的“主角”。
就像一部剧的演员,非得有个“主演”,才能把整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们常说的民事主体,通常包括个人和法人。
比如,你我都是个人主体,而公司、学校这些则属于法人的范畴。
要说这法人的“身世”,就像那种大家庭里的长辈,既有责任,也有权利,绝对不能小看。
1.1 个人主体的例子你想想,个人主体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
有谁能把“我买个苹果”这事给弄得复杂?当然可以,想象一下,你买了苹果,结果被人说是“坏苹果”,这时候你就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退换货。
哈哈,苹果不仅仅是水果,还是法律里的一桩小故事!1.2 法人主体的例子再说说法人,想象一下一个公司,像个大家伙,在市场上风风火火地跑。
比如某个知名的快递公司,签了个大单子,但因为货物损坏而需要赔偿,这时候,法人主体就得承担责任了。
它可是不能说“我不想赔”,毕竟这是法律的游戏规则嘛。
2. 民事客体:法律的“道具”好了,接下来聊聊客体,简单来说,就是民事主体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的对象。
可以是物品、行为,甚至是知识产权。
就像一场戏里的道具,没有它,剧情就没法展开。
2.1 物品作为客体比如,你去超市购物,购物车里装的那些东西,都是客体。
你买的巧克力、牛奶,统统都在这个范畴内。
可别小看这些东西,法律上可规定得清清楚楚,比如你买到的巧克力,结果打开一看,竟然是过期的,那可就要“打官司”了,争取你的合法权益。
2.2 行为作为客体再看看行为,大家知道吗?有些合同里的约定,比如“我把这本书借给你,你得在一周内还给我”。
这里的借书行为,就是客体之一。
如果到时候你忘了还书,对方可就有权利催你了。
这时候,法律就成了你的“时间管理师”。
3. 民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民事主体和客体就像舞台上的主角和道具,缺一不可。
没有主体,客体就失去了意义;而没有客体,主体又能施展什么拳脚呢?3.1 互动与纠纷在日常生活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总是伴随着互动。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民法》是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知识点。
本文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民事法律关系概述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必然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相互问的各种社会关系。
为了使这种社会关系的内容符合国家的要求,国家运用各种法律来调整这些社会关系,从而使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获得了法律关系的性质。
其中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关系,但并非所有社会关系都由民法调整。
社会关系受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其中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才由民法调整。
所以,只有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有民事法律规范和民事法律事实才会形成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例如,有《婚姻法》和甲乙结婚的事实,才会形成甲乙之问的婚姻关系;有《合同法》和丙丁签订买卖合同的事实,才会形成丙丁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将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转化为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事法律关系都包含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1、何物具有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2、设甲为乙将房屋设立了抵押权,其 效力及于何物? 3、设甲将红木书桌卖给丙,是否负有 交付抽屉的义务? 4、设甲将落地灯卖给丁,是否负有交 付灯罩的义务?
A、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B、非专属国家所有的财产
3、区分意义 判断民事行为的效力状态
(三)特定物与种类物---不可代替物与可 代替物 1、特定物-不可代替物 不可代替物一般指原版的、无法再生产 的艺术品、样品服装以及其他使用过的 物品。 2、种类物-可代替物 可代替物是指在交易商依照数量、容量 或者总量而确定的物 《德国民法典》第91条。 3、区分意义
3、区分意义 A、确定孳息收益权。 《物权法》第116条规定 B、确定抵押权的抵押财产范围。 《物权法》第197条
三、货币和有价证券
1、货币 (1)概念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 支付手段的功能。 (2)作用: A、担当物权的客体 B、充当债权的标的物
B、债券 国家或者企业依法发行的,约定于到期 时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C、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发行的表明股东权利 的有价证券。 D、提单 指用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 经由承运人接受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 保证据以给付货物的单据。提单即是货 物运输合同成立的证书,也是承运货物 的物权凭证。
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
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所依,是主体交往的基⽯和利益所在。
故没有客体,便⽆从发⽣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为、智⼒成果、⼈⾝利益四类。
1.物。
物是能满⾜⼈的需要,能够被⼈⽀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然⼒。
民法上的物虽具有物理属性,但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不同,要求有可⽀配性、存在性和效⽤性。
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多数民事法律关系与物有密切联系,有的以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担保物权等,有的虽以⾏为为客体,但仍以物为利益体现,如交付物的买卖合同。
2.⾏为。
作为客体的⾏为特指能满⾜债权⼈利益的⾏为,通常也称给付。
⾏为主要是债这⼀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为债权是请求权,债权⼈只能就⾃⼰的利益请求债务⼈为给付,如交付物、完成⼯作,⽽不能对债务⼈的物或其他财产直接加以⽀配。
3.智⼒成果。
智⼒成果是⼈脑⼒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学、艺术、科技作品、发明、实⽤新型、外观设计以及商标等。
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是智⼒成果的载体,⽽是载体上的信息,载体本⾝属物权保护对象。
4.⼈⾝利益,⼈⾝利益包括⽣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尊严、荣誉、⾝份等等。
⼈⾝利益虽然与主体⼈⾝不能分离,但并⾮主体本⾝,⽽只是能够满⾜主体⼈⾝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权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之⼀,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及互联⽹相关知识整合。
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涉及的具体事物、财产或利益。
它是构成法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也是法律保护和调整的对象。
客体可以是人身、财产或其他非物质的利益。
一、人身权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人身权利是最基本的客体之一。
人身权利是个体享有自由、安全、尊严和尊重的权利。
我国《民法总则》第101条规定了人身权利的内容,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自由婚姻权、财产继承权等。
人身权利是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体现,保护个体的人身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财产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财产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客体。
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包括房屋、土地、车辆、家具等;无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
财产是人们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劳动成果的体现。
通过法律保护,人们的财产得到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和尊严的实现。
三、其他非物质利益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除了人身和财产之外,一些非物质利益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比如,知名度、声誉、名誉等。
人们的名誉和声誉是其社会地位和面子的体现,对个人的心理、社会关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知名度和声誉也与商业活动、社会交往等密切相关。
因此,这些非物质利益也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包括人身、财产和其他非物质利益在内的各种具体事物、财产或利益。
这些客体的保护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通过对这些客体的保护和调整,维护了人们的自由和尊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了解,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三要素举例

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三要素举例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通俗地讲,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而且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那些社会关系。
所谓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就是要人们了解什么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什么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什么叫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呢?所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那些权利和其所承担的那些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我们所讲的民法中的“人”和“物”,实际上都是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在理论上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所谓民法中的“人”是什么?人就是那个参加商品经济的主体。
“物”是什么呢?物就是商品。
什么是债?债就是商品交换法律形式的高度抽象。
所以,常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主体就是双方当事人,内容就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而客体是什么?客体就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就是双方当事人所买卖的商品。
所谓民事法律事实,就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那些客观事实。
譬如一个人把花盆放在阳台上,一阵大风把它吹下去。
但是如果又给了你一个条件,刮风的时候别人家的花盆都没有刮下来,却偏偏就这一家的花盆刮下来了,这就显然与人的行为有关了。
这是人的行为和刮风的客观事件两个客观事实共同引起了一个法律关系的发生什么叫做权利?简单地讲就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某种利益的范围或者实施该行为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再简单地说,就是你享有某种权利的时候,你就可以为某种行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
而所谓民事义务就是指你必须应别人的要求,来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的一种必要性。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三要素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
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引言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客体是指法律上产生权利和义务的物质或精神对象。
客体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权利和义务的产生、行使和消失。
本文将探讨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分类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广义上的,可以是任何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和非物质对象。
客体既可以是有形的财物,如土地、房屋、车辆等,也可以是无形的权益、名誉、知识产权等。
客体具有双重性,既是行为的目标和内容,也是权利的客观依据。
客体的存在和性质决定了权利和义务的产生和实现方式。
根据民法的规定,客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有形物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如房屋、土地、汽车等。
有形物作为客体时,它们的占有、使用和处分都会产生权利和义务。
2. 无形物指不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如专利权、商标权、债权等。
无形物是以权益形式存在的客体,它们的产生和行使都必须遵守特定的法律规定。
3. 自然物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客体,如土地、河流、山脉等。
自然物一般是没有所有权的,人们只能使用和开发自然物,但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指人的身体、声誉、姓名等个人权益。
人身作为客体时,涉及到人的自由、尊严和荣誉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 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财物,如家具、电器等;不动产则是指不能移动的财物,如土地、房屋等。
动产和不动产作为客体时,它们的占有、使用和处分都需要遵守特定的法律规定。
6. 资产资产作为客体时,主要指财产权和债权。
财产权涉及到财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而债权则涉及到借贷关系和债权人的权利。
法律规定在我国的民法典中,关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规定如下:•第一章第一百一十三条:自然物是主权国家所有的,个人和组织对自然物的使用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第一章第一百二十二条:人的身体是不可侵犯的,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益。
•第一章第一百三十九条:无因管理他人财物致使他人受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备考干货 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考前必备~

备考干货| 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答题模板,考前必备~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①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例: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注意:比如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要求学生熟知民法基本原则,审读材料提取信息,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3.人身权: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人身权的内容: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注意:对此知识的考查,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
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
要求学生熟知各项人身权,审读材料提取信息,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人身权进行对接。
4.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②侵犯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承担方式。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市民之间因特定法律事实而形成的具有法律规范性的关系。
它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自愿约定的结果,也是市民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基础。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三要素以及附属关系等内容。
一、主体要素主体要素是民事法律关系形成的基础,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和义务能力的个体,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其他组织则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这些主体作为市民的代表,通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构建,实现个人或集体的意愿和目标。
二、客体要素客体要素是指法律规范所保护的利益或权益。
客体可以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自由权益等。
例如,人身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等;财产权益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自由权益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
客体要素是民事法律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市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利益和保护权益的对象。
三、三要素三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即权利、义务和法律行为。
权利是主体享有的合法权益,可以是主体间约定的权利,也可以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义务是主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可以是主体间约定的义务,也可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行为是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式和方式,包括合同、侵权、遗嘱等。
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四、附属关系民事法律关系还包括附属关系。
附属关系是特定的法律关系从属于另一个法律关系的情况,如担保关系、保险关系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附属关系起到保护利益、强化责任和保障权益的作用。
例如,在合同关系中,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在被侵权人与侵权人之间,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侵权责任。
总之,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三要素以及附属关系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和内容。
只有通过有效的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和履行,保护客体权益,实现法律行为的合理性,加强附属关系的约束和保护,才能维护公平、公正和有序的社会秩序。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4.特定物与种类物
特定物是指自身具有特殊的质量、构造、 性能或者外部特征,或者被权利人指定 而特定化,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 种类物是指仅以品种、规格、型号或者 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 。 种类物与特定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种 类物可经过民事主体的选择、确定而成 为特定物。
区分特定物和种类物的意义:
讨论:
黄某卖给李某一头猪,约定3个月之内付 款,付款后所有权转移。在交付之后第2 个月产下一小猪,此时李某尚未付款。 请问:小猪归谁所有?
区分原物和孳息的意义
A.决定物所产生利益的归属。除法律另有规定或
当时人另有约定外,孳息归原物的所有人收取。 B.对于买卖来说,原物交付之前的孳息,归出卖 人所有,交付之后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C.对于质押来说,质物的孳息,由质权人收取。 D.对于抵押来说,从抵押物被法院扣押时起,由 抵押权人收取孳息。
2.依有价证券记载权利人的方式不同来分: A .记名有价证券:其转让只能依一般债权转 让的方式进行。 B .无记名有价证券:此种证券的权利者就是 持有人,谁持有谁就享有证券上的权利。所以 交付就可转让。 C .指示有价证券。是指在证券上指明第一个 权利人的姓名或名称的有价证券。通过背书转 让。
限制流通物包括:
(1)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2)非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A.走私物品,特许减免税物品。 B.民用爆炸物、运动枪支弹药 C.特殊药品 D. 国家指定单位统一经营的原材料
E.文物
分类的意义:
如果标的物属于限制或禁止流通物,则 该交易可能无效。
7.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
单一物是指形态上独成一体的物,如一 张桌子。 合成物又称结合物,是指有数个单一物 失去其特性而合成一体的物。 集合物是指数个单一物或合成物虽未失 去其特性,但法律上或观念上作为一物。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民事法律⾏为亦称法律⾏为,从学理上讲,它是指⽬的在于发⽣民法上的后果并以意思表⽰为要素的法律事实,具体地说,就是基于意思表⽰⽽设⽴、变更或终⽌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为。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如果读者在⽣活中遇见这样的问题⽆法处理的,需要解决的,可以阅读本⽂章内容,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也称民事权利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客体主要包括:1.物。
物是存在于⼈体之外,能够为⼈⼒所⽀配并且能满⾜⼈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2.⾏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为是专指为满⾜他⼈利益⽽进⾏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类⾏为(如运送货物、完成⼯作等)。
保管、运输、加⼯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是⾏为。
3.智⼒成果。
智⼒成果是脑⼒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学作品等。
智⼒成果是⼀种⽆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4.⼈⾝利益。
⼈⾝利益包括⽣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等。
⼈⾝利益是⼈⾝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5.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与物不是同⼀概念,有价证券通常为权利凭证,它既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可以成为债权的客体。
6.⾮物质利益。
⼈⾝权的客体为⾮物质利益,亦称精神利益。
如⾃由权的客体是⾃由价值。
除此⽽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使被移转的债务)。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指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般是⾃愿设⽴的;由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关系,按民法规范确⽴的法律关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保护物权人的利益,防止他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物权保护的概念
民事法律保护
行政法律保护
刑事法律保护
物权保护的途径
物权保护的方法
01
02
03
04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如合同、侵权责任等方式保护物权。
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式保护物权。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如刑罚、刑事强制等方式保护物权。
物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4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定原则
总结词: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变动方式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随意创设。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一物一权原则
一物一权原则是指在一个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
详细描述
物的分类
02
物权的种类与变动
01
02
03
04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
物权的种类
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在债务人或其保证人的特定物上设立的他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
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最完全、最充分的物权。
物权的变动应当以一种可以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保护交易安全。
物权的变动应当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登记或交付,并产生社会公信力,即使原物权不存在或内容有瑕疵,善意受让人也可以取得该物权。
0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分四类: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民事法律关系的四个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关系4.民事法律关系是随着特定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发生而产生的依民事权利的权能作用,可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支配权:是指主体仅凭自己的单方意思可以直接作用与客体实现其利益的权力。
特点是强调主体行使权利的直接性和排他性。
请求权:是指主体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已实现其利益的权力。
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力。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的单方意思表示,使自己的民事权利或参与的民事法律关系或他人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民通意见》第51条: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认定合伙无效。
《合伙企业法》第43条: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
《民法通则》第35条: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37条: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民法通则》第43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机关:根据法律,章程或条例的规定,在法人成立时产生,不需要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负责法人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体或个人。
法人机关一般情况下由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和监督机关构成。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二】甲因不对乙支付到期的汽车修理费, 乙对汽车行使留置权。由于汽车上没有工具 箱和备胎,乙要求甲交出工具箱和备胎。① 工具箱和备胎均为汽车的从物。 ②《担保法解释》第114条规定:如果债务 人未将从物移交留置权人占有,则留置权的 效力不能及于留置物的从物。 ③故乙对未占有的工具箱和备胎不享有留置 权。
我国《担保法》第92条第1款规定:“本法 所称 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 上定着物。” 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理由主要有: A、经济价值有很大差异; B、位置的固定程度不同; C、利用方法不同。
区分动产和不动产法律上的意义在于: 第一,让与所有权的方式不同。 动产让与,不要求书面形式,依交付生效; 不动产让与以书面形式为必要,且依登记而 生所有权移转的效果。
须注意: 抵押权人(于抵押物扣押后)、质权人、留 置权人有权收取而不是取得孳息,在其未就 所收取的孳息实现担保物权之前,不能取得 孳息的所有权。
(1997-2-45)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 合同没有特殊约定时,下列哪些权利人可以 取得原物所生自然孳息的所有权? A.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B.采矿权人 C.典权人 D.质权人
【答案】ABC
4、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1)概念 流通物是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 转的物,大部分物为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 定限制的物。 我国的限制流通物主要有: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物资、危险物品和受 管制物品、黄金、白银、外汇、文物等。
(2)须为有体物。 罗马法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 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的物体, 如固体、气体、液体等; 无体物是指没有实体存在,人们凭主观拟制 的物,如债权、继承权等。实际上无体物是 指无体财产。
第06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六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讲教师汤正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授课,要使学生弄清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点和种类,物的概念、特征,货币和有价证券的特性。
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具体社会关系予以正确界定,并运用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二、教学课时安排与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以教学讲解为主,以便让学生对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时辅以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并能运用相关理论正确界定和分析各种社会关系。
三、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为:第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种类。
其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专章讲解;第二,物的种类。
作为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要素,对此掌握对于理清法律关系至关重要。
四、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有益性2.客观性3.法定性三、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事物有:1.物。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是指现实存在的,具有一定形体、占据一定空间,能够为人掌握、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质财富,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制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如水流、矿藏、自然生长的树木和劳动创造的各种具体的物。
人们为物而发生着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所以物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最为普遍的客体。
2.智慧财产,智慧财产是人的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
智慧财产属于一种非物质的财富,无一定的形体,但它有其表现形式,能够为他人感知,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一定需求,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依照法律的规定,智慧财产不仅可以为一定主体所专有利用,还能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如著作权、发明权的客就是作者的著作或发明人的发明;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和发明人依法对自己的发明取得发明权或专利权,或者将自己的著作权、专利权转让或允许他人使用等,因此,智慧财产也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3.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有意识的活动。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

第七章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民事权利客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涉及的个别权益或客体。
它是民事权利的直接对象,是行使权利的物质基础。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民事权利客体包括自然物、劳动成果、财产权、人格权等。
一、自然物自然物是指独立存在、能够供人支配和利用的客体。
自然物可以是不动产、动产或者虚拟物。
不动产是指土地和与土地永附着的建筑物,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物品,虚拟物是指没有实体形态但可以转让的权益,如股权、知识产权等。
二、劳动成果劳动成果是指个人或集体在生产或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它包括个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集体创作的工艺品、设计、发明、发现等。
三、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占有、支配和处分财产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指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绝对权力,用益物权是指对不动产和动产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担保物权是指以物作为担保的权益。
四、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个人享有的拥有自己身体和个人权利的权利。
包括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等。
人格权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和不可转让性。
以上是民事权利客体的主要种类。
不同的民事权利客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保护方式。
保护民事权利客体的核心是确保权益不受侵犯,维护公平和正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发生侵权行为时,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民事权利客体的种类多样,包括自然物、劳动成果、财产权和人格权等。
它们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或组织享有的权益,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维护。
只有通过明确客体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才能更好地维护民事权利,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发展。
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之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全新课程体系助您完美通关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暑期每日一练(知识讲解+练习+答案)重点推荐:2013年湖南省政法干警笔试面授课程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之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指的是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民事权利的客体,又称为民事权利的标的。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具有以下特征:1、有意性:指能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
2、客观性:指不依主体的意识而转移。
3、法定性:指由法律所规定。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其中包括金钱和有价证券。
2、其他财产,指物以外的财产。
3、行为,指人的工作和服务。
4、知识产品。
5、人身利益,指人格和身份所体现的非物质利益。
6、其他,指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需要的其他财富。
第二节:物一、物的概念和特征:物是民事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
其法律特征有:1、须存在于人身之外。
2、须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或支配。
3、须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4、须为独成一体的有体物。
二、物的分类:1、是否有可移动性动产:是指可以一般方法移动且移动后不会改变或不会损害其价值的物。
不动产:是指不能以一般方法移动或移动后会改变或损害其价值的物。
2、是否具有自由流通性流通物:是指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通的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其流通予以一定的限制,仅可在特定主体之间或特定范围内流通的物。
禁止流通物:是指法律禁止其流通,不能成为交易标的物的物。
3、相互间的关系主物:是指同一人所有的需共同使用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两物中起主要作用的物。
从物:是指辅助主物发挥效用的物。
4、两物间的关系原物:为产生孳息的物。
孳息:则是由原物产生的收益。
5、使用后形态的变化性消耗物:又称消费物,是指经一次性使用就会归于消灭或改变形态和性质的物非消耗物:是指可长期多次使用而不会改变形态和性质的物。
民事法律关系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B市C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由C公司承建A公司开发的一处住宅小区。
合同约定,C公司应在一年内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并交付A公司验收。
然而,在工程即将完工时,C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A公司多次催促C公司加快工程进度,但C公司始终未能履行合同义务。
最终,A公司以C公司违约为由,将C公司诉至法院,要求C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为A公司和C公司。
A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建筑工程的业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C公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的承包方,同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为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该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基础。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本案的民事法律关系内容主要包括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
根据合同约定,C公司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质量、标准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并交付A公司验收;A公司有义务按照约定支付工程款,并配合C公司完成工程。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本案中,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合同法律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合同而产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在本案中,A公司和C公司之间签订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依据。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1. 违约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C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质量、标准完成住宅小区的建设,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BC
4、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 (1)概念 流通物是法律允许在民事主体之间自由流 转的物,大部分物为流通物。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对流通范围和程度有一 定限制的物。 我国的限制流通物主要有: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物资、危险物品和受 管制物品、黄金、白银、外汇、文物等。
3.货币是可消耗物。 货币一经其所有人使用,即转入他人之手, 发生了所有权的移转,所以辗转流通是货币 的特有机能,而供人消费更是货币的惟一目 的。
由于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种类物,在交易上可 以互相替代,所以作为所有权客体的货币, 具有以下特点: 1、货币所有权与对于货币的占有是合一的, 可以推定货币的占有人为所有人; 2、所有人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出借给他人时, 借用人即时取得货币的所有权,借用人只须 在借用期届满时返还同样数额的金钱即可;
四、货币 货币是物的一种,是可以用票面金额来表现 其价值的一种特殊的物。
货币具有以下特征: 1.货币属动产。 2.货币是种类物,而且是具有高度代替性的 种类物。 它的价值是通过票面上的数额来表示的,可 以进行交换,是一般等价物,是法定的支付 手段、流通手段和结算手段。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货币是许多交易的法定 支付手段。
(2)须为有体物。 罗马法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 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的物体, 如固体、气体、液体等; 无体物是指没有实体存在,人们凭主观拟制 的物,如债权、继承权等。实际上无体物是 指无体财产。
自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 的发展,地上之高层建筑物和地下建筑物比 比皆是。由此形成了空间权和空间法。 于是,空间成为权利之客体。 而空间是否为物,得否成为权利客体,不无 疑问。
5、种类物和特定物 根据物是否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者是否被权利 人指定而特定化分。
种类物是具有共同特征,只能用品种、规格、 质量、数量等单位加以确定,并可以用同种 类物代替的物。 如,品种相同的大米、木材、水泥等。
特定物是具有单独特征,不能以其他物代替 的物。 包括三种: A、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种绝无仅有地位 的物。 如清朝邮政衙门发行的“龙”邮票,现在中 国只发现了一张,这张邮票就是特定物。
3、丧失对货币占有,一般即丧失对货币的 所有权,所以只能请求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而无法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五、有价证券 (一)有价证券的概念和特征 有价证券是设立并证明某种财产权的书面凭 证,是物的一种。 有价证券持有人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 一是对有价证券本身的所有权;二是有价证 券上所记载的权利。
3、原物与孳息 (1)概念。 原物,指孳息所从出之物。 孳息,指由原物所生之物或收益。 孳息必须与原物分离,与原物分离前为原物 的成分,不属于孳息。
孳息分为两种: ①天然孳息,指原物因自然规律或者按照物 的用法而产生的物。 如鸡蛋、剪下的羊毛、牛犊、猫仔、牛奶、 开采的煤炭。 ②法定孳息,指原物依据法律关系所产生的 收益。 如租金、利息、彩票中奖所获奖金或奖品 (射幸孳息)。
2、物的特征 (1)须存在于人体之外。 物的这一特征表明物须具有非人格性。但与身体分 离的毛发、牙齿,属于物。 能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只能是存在于人身之 外的物。 这里所指的人身并不以生理上的人体为限,如假肢、 假牙,一旦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不能再以物视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观念亦正受到挑战。如 器官移植、捐赠及所谓代孕母,均以生理人之器官 为合同标的物。 依理论上通说,以分离身体一部分为标的之契约是 否有效,应视其是否悖于公序良俗而定。 例如理发、拔牙及切除感染癌细胞大肠之契约,均 不悖于公序良俗,故为有效。 卖血契约,虽有金钱对价,因其目的在于医疗,亦 应认为与公序良俗不相违背。
在民法上,动物仍属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 应受特别法的规范,受到限制。
(三)物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物作不同的分类,其中 诸多分类对于物权的类型划分和规则设计, 具有重要的影响。
1、动产与不动产 把物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是物最重要的一 种分类。 在空间上占有固定位置,移动后会影响 其 经济价值的物,为不动产。 凡是能在空间上移动而不会损害其经济价值 的物,为动产。
有价证券这与一般的借据不同。借据遗失, 可用其他证据作为依据来主张权利。
2、有价证券持有人只能向特定的,对证 券负有支付义务的人主张票面财产权利。 例如支票只能向票面上指定的银行办事机 构主张权利。 3、负有支付义务的人是单方履行义务, 无权要求持证券人给予相应的报酬。
我国《担保法》第92条第1款规定:“本法 所称 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 上定着物。” 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理由主要有: A、经济价值有很大差异; B、位置的固定程度不同; C、利用方法不同。
区分动产和不动产法律上的意义在于: 第一,让与所有权的方式不同。 动产让与,不要求书面形式,依交付生效; 不动产让与以书面形式为必要,且依登记而 生所有权移转的效果。
(2)标的物的灭失责任不同。 以特定物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债,在债务履行前该物灭失的,由 于特定物有不可代替性,所以债务人可以免除交付 实物的义务,但应赔偿对方所遭受的损失。
以种类物作为债的标的物,在履行之前发生灭失时, 由于种类物具有可代替性的特征,债务人则应交付 同种类,同质量、同数量的种类物。
须注意: 抵押权人(于抵押物扣押后)、质权人、留 置权人有权收取而不是取得孳息,在其未就 所收取的孳息实现担保物权之前,不能取得 孳息的所有权。
(1997-2-45)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或 合同没有特殊约定时,下列哪些权利人可以 取得原物所生自然孳息的所有权? A.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B.采矿权人 C.典权人 D.质权人
从物特征有四: ①不是主物的重要成分。 ②在功能上协助主物发挥经济效益。 ③与主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场所上之结合关系。 ④从物与主物归同一人所有。 须注意:我国民法认为,不动产亦可为从物, 如厨房、厕所、猪圈、车库可为房屋的从物。
(1997-2-46)根据民法中物的分类标 准,下列物中哪些属于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A.锁与钥匙 B.上衣与裤子 C.电视机与遥控器 D.房屋与窗户
【答案】AC
(2)区分的法律意义: ①除非另有约定,主物转让,从物随同转让。 ②主物抵押、质押的效力有条件地及于从物
【例一】甲向乙出售某房屋,已办理过户登 记。交付房屋前,甲着手拆除厕所和猪圈, 以将所得砖瓦另作他用。乙知悉后前往制止, 甲辩称房屋买卖合同并未就厕所和猪圈的归 属作出约定,自己有权拆除。 ①厕所、猪圈属于从物。 ②房屋所有权移转时,厕所、猪圈的所有权 亦归乙所有。
B、以特殊标志区别于同类物的物。 如某工厂使用编号,于某年出厂的某台电视 机。
C、是根据民事主体的意志而从同类物中挑 选出来的物。 例如在出售的一批凤凰自行车中挑选出来的 一辆自行车。如画家某地幅画。
划分的意义在于: (1)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对物的要求不同。
所有权关系中客体只能是特定物。除货币, 而在债权法律关系中,除少数外(如租赁), 标有可以种类物,也可以是特定物。
(4)须独立为一体,且能满足人们生产生 活的需要。 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或使用价值, 能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否则,人们不 会因为它而发生法律关系。 这种需要,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也 可以是人们生产上的需要;物的价值不仅仅 体现为物质利益,还可以体现为精神利益。
(5)须独立为一体 物必须独立为一体,能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 要。如一滴油、一粒米,在交易上不能认为 能够独立为人类之生活资料,故非法律上之 物。因此,有体物要件之一,是应具有独立 性,即要求物应独立于其他物。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物 二、有价证券 三、智力成果
一、民事权利客体 民事权利的客体,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享有 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 对象。
民事权利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是民事权利和 民事义务联系的中介。
权利客体,不仅包括物、而且包括各种权利、 利益以及无财产价值的作为或不作为。 但各国在民法典上作为权利客体一般只规定 物,所以一般讲解亦限于物。
第二,设定担保物权的方法不同。 一般说来,动产上设定物权;不动产上设定抵 押权。 第三,留置权只能成立于动产,而用益物权 (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只能成立于不 动产。 第四、不动产涉诉的,发生法院的专属管辖, 动产适用一般司法管辖。
2、主物与从物 (1)概念。 主物,指为从物所辅助之物。 从物,指非主物的成分,但常助主物发挥经 济效用,而与主物同属一人的物。
二、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 既有物质利益又有非物质利益,其范围包括: 物 行为 智力成果 有价证券 权利 非物质利益
三、物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1、物的概念 物或者说有体物,有广狭二义。 广义上的物,是指物理学意义上的一切物,除我们 通常所谓的不动产和动产之外,日月星辰以及人体 本身均包含在内。 而狭义上的物,仅限于能够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的物,是指人身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控制并具有经济 价值的有体物。
就空间而言,虽异于一般有体物,但由于空 间占有位置,如能对位置予以支配,亦可成 为物。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空间,无论在土地之空中或地中,如果具备 独立之经济价值及有排他的支配可能性两项 要件,即得为物,得为权利之客体。
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但不具有物质形态, 因而不是物,但其载体于物的范畴。 (3)须能够为人力所支配。 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们基于一定客体而发生的 一种社会关系,人们只有以可被自己支配的 物为客体设立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才有 实际意义。
【例二】甲因不对乙支付到期的汽车修理费, 乙对汽车行使留置权。由于汽车上没有工具 箱和备胎,乙要求甲交出工具箱和备胎。① 工具箱和备胎均为汽车的从物。 ②《担保法解释》第114条规定:如果债务 人未将从物移交留置权人占有,则留置权的 效力不能及于留置物的从物。 ③故乙对未占有的工具箱和备胎不享有留置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