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比较
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3篇_安全心得体会_
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3篇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下面是带来的安全生产管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安全生产管理心得体会公司在“学习、创新、团结、负责”的企业精神鞭策下,坚持“安全不忘、巨能兴旺”的安全理念,视安全生产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网,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稳定、连续供气。
从公司建立以来,克服重重困难,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使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摸索出一套系统、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公司投入运行以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下面把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向与会领导作汇报。
一、加强防范措施,提高安全保障。
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以各站点兼职安全员为重点的紧急事故处理通道,遇到紧急情况,抢修人员和兼职安全员同时赶往事发地点,这样既赢得了宝贵时间,又保证了抢修力量。
同时,我们还针对重点部位、大型节假日,制定了详细的抢险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并每年请专业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举行消防演练,提高广大职工的防范意识,增强救护能力。
二、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大家都知道,搞好安全工作,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前提保障。
特别是我们燃气行业,产品易燃、易爆,安全生产问题更为突出,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并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安全生产做过一系列重要批示,在党的xx大报告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这份纲领性文献中,并提了新的更高要求。
搞好安全生产,首先要向职工负责,向企业负责,向国家负责,给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环境。
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灾害、危险和不安全的情况,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损失,并保护企业固有财富和财产安全。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安全状况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进度、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因此,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起步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安全管理的原则、组织形式、政策制度、操作流程、责任认定等内容。
2、开展全面的安全教育。
企业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企业建立安全管理规范、降低安全风险的基础。
安全教育的内容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知识和操作流程为主,应定期安排培训,让员工在安全观念、安全技术、安全行为等方面拥有足够的能力。
3、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状况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工程安全技术管理、消防安全技术管理、人防安全技术管理等。
在实施过程中,应实行工作分工、设置现场检查、检查记录保存等措施,加强安全技术的管理和实施。
4、制定安全预防措施。
企业安全预防措施是提高企业安全状况的关键环节,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安全预防措施,规定安全管理的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三、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尤其是涉及到人员安全管理,需要企业安全领导人员全面配合,推动现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因此,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应分为三个部分:1、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
企业安全管理的高层领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把安全管理工作贯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充分发挥管理层的领导作用。
2、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订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的5个阶段
安全管理的5个阶段企业安全管理,一般会经历病态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和文化管理5个阶段,这5个阶段,也对应着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水平。
企业高层和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自己的企业目前处在哪个安全文化阶段,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并持续改进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愿景。
一、病态管理阶段此阶段是企业安全文化低级阶段,企业安全管理处于松散的、盲目运行阶段,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的安全不感兴趣,更关心的是如何让员工少制造麻烦,即使有安全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从上到下的;企业没有专设的安全部门,行使安全管理职责的人员一般隶属于综合行政管理人员,完全按照各人好恶和经验处理安全相关事务,有些企业设置安全人员仅仅是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的管理程序和作业程序很少,几乎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少有的一些安全要求也是点缀在一般的管理规章制度里,也主要是限制人的行为的,禁止这个禁止那个!人们对违规的认识是“只要没人抓到就没事”,凭借个人的本能照顾个人的安危;这个阶段的含有安全内容的会议不多,有工作直接就干,质量方面的内容都不会过多的被关注,更别说安全方面了;在工作现场人们根本就不知道隐患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概念是什么;培训非常少、安全防护用品配发少的可怜,甚至没有。
没有全盘的工作计划,很简单、注重省钱,更谈不上安全计划了。
通常没有书面的安全报告,会掩盖事故,发生事故后不向有关当局递交报告,只有发生重大事故后才会调查,没有对事故的追踪整改记录;对于事故原因不考虑人的因素,基本是不违法就满足,不考虑保护企业和利润以外的事。
选择承包商的时候只考虑钱的因素,很少考虑安全,企业认为承包商的安全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跟企业没关系;缺乏安全检查,有也是应付,更别提每天有人进行安全检查了,只是关注财务审计。
二、经验管理阶段此阶段是企业安全文化初级阶段,企业安全管理虽然做了很多安全工作,但是还会发生很多事故,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在利润和安全之间,管理层会认为成本是重要的,有时候会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投些资,生产因素还是占主导地位。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安全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安全生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关注安全到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再到实施全面安全生产,最终到追求卓越安全文化。
下面将从这四个阶段描述安全生产的发展。
第一阶段:关注安全在早期,安全生产只是受到关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
当时,人们对安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在工作场所,安全设施也比较简陋,人们对安全事故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安全生产的事故频发,给工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第二阶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逐步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和组织开始关注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规范。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也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生产的行为。
这一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规则和制度为中心,强调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通过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应急预案等措施,逐步提高了企业和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全面安全生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全面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不再局限于建立管理制度,而是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同时,企业也更加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技能培训、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形成了人、机、环、物、法等要素的全面安全管理模式。
此外,在全面安全生产阶段,企业还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鼓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
第四阶段:追求卓越安全文化当前,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在追求安全文化的阶段,企业和组织不仅要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更要超越这些要求,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深层次文化,追求卓越安全文化。
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和组织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员工的参与和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注重安全风险预防和隐患排查,注重事故的深度分析和总结,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S”管理体系在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应用
“7S”管理体系在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的应用现代化安全生产过程中,很多优秀企业在作业现场实行7S管理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意识,为员工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基于此,首先对7S管理的概念和应用优势进行说明,然后分析7S管理在作业现场发挥的安全管理作用,最后通过导入7S管理到石油储运企业的现场作业中,以期能够达到提升现场安全管理实际的目的。
标签:7S管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现场管理0 引言“7s”管理是由“5s”管理发展而来,“5s”管理起源于日本,5s的主要内容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基础做起,是基于现实的改善,更注重对员工智力的“S”开头,简称为5S。
能够在作业现场有效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重要元素。
1986年,随着日本5s著作逐渐问世,许多日本企业采用现场“5s”管理,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现代化安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优秀企业根据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将原有的“5s”管理增加了安全(Safety)变成了“6s”,有的企业又加上了节约(Save),变成了如今的“7s”。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公司得到发展。
近年来石油产业的发展,对石油储运现场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主要针对作业环境脏乱差,员工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规章制度存在漏洞,风险隐患随处可见等现场问题。
同时,石油储运产业又是高风险作业现场,其中尤以火灾为重,例如电气设备短路、老化,员工操作不规范,静电和雷电等都会导致重大事故灾害发生。
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应保证安全、经济、环保、可靠等四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安全是生产的基础,环保是国家政策的硬性要求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发展企业创收能力是企业的根本追求,可靠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员工安心工作的根本保障。
安全管理十大原理
原理4:绩效与责任
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会重视上级领导分配任务与责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没有被指定负责某项工作,几乎可以肯定,他不会承担与此项工作相关的责任。但是,他却会关注管理层对其所衡量和强调的工作绩效:生产、质量、成本或管理层近期所施压的任何一项其他的任务。因此,如果企业针对所有主管人员制定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安全绩效标准和绩效管理的程序,必须激励各级管理人员努力贯彻实施,以求履行安全职责和实现起安全安全的绩效目标。
非常规作业;涉及高能量源的作业;建筑施工场所;员工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工作环境等。
新能源企业的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
新能源企业的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我国新能源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迅速,但是其在安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不足。
因此,本文对新能源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此提出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应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加强员工培训注重人才获取这三个安全管理方式,保证新能源企业的安全。
新能源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企业在节约社会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及保护人类环境等多个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上的支柱型产业。
然而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多处于成长阶段和初创阶段,在面临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在经营和管理上也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与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新能源企业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新能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新能源企业风险管控与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能源企业风险管控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1对于政府政策的依赖性较强现在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企业,很多都是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参加招投标以及贷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才能进行有效的运转。
但是,很多新能源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国家政策出现转变,企业的运转就会出现很多困难。
同时,由于国家在新能源市场化过程中,对于新能源先调度和充分消纳政策的执行并没有严格落实,带来一定的风险性。
1.2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例如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开发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新能源的产出效益。
同时,很多新能源企业的生产基地设立在西部地区,那里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和输送,也给新能源企业带来很多不利的风险因素。
1.3新能源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新能源工程在立项过程中,一方面出现投资论证不充分,导致投资出现财务风险,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能力不足,尤其面对很多工程的同期施工,企业不能对于每个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管控,导致工程质量出现安全风险,影响新能源企业的经济利益。
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
一、安全管理的几个历史阶段1、农耕时代:面对天灾人祸听天由命、无能为力阶段;2、蒸汽机时代:工业安全事故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3、20世纪中:设立安全机构,研究安全理论,开始预防性管理;4、21世纪初:管生产必须管安全;5、21世纪中: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前国内各施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安全监督部门的日常监督来保证施工和生产安全,还在第3个阶段末期。
第4个阶段“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上,只有个别安全管理非常先进的企业,如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10年前率先开始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有效尝试并逐步落地生根。
二、国家法规要求原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现在的国家应急管理部上述要求不变。
《安全生产法》、《刑法》都对安全责任落实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入刑有了明确规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经常在安全事故追责的时候看到有安全专职人员被判刑!业界同行纷纷惊呼:“国家说好的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呢?””安全监督工作成了高风险职业!”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反映出企业没有落实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认为安全工作就是安全部门的事情,以偏概全。
另一个方面:法官和企业的认识是一样的,法官知道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吗?有人给法官进行安全培训吗?和西方万恶的资本主义对安全事故如何入刑对比一下或者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比一下就知道伤害了!三、为什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是伴随生产而产生的,是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安全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
施工生产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安全问题,如果没有施工生产活动,就不存在施工生产安全问题。
就像开车一样,你没有开车,自然你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但是,当你开车了,就要为你所驾驶的车辆的交通安全负责,这时候你说:“我是司机,我只管开车,不管看路,交通安全工作公司领导安排安全专职监督人员负责了,他们是安全部门,就是专职管安全的,交通事故责任不在我这里,所以我可以随便开。
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之比较研究
312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GUANLIKEXUEYUGONGCHENGJISHU安全是头等重要的事,特别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
在我们的日常的生产活动当中,由于设备的不当使用、人为的失误等诸多的原因,使得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危险。
因此,找到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的差别,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安全管理概述(一)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为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目标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生产活动。
安全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科学,需要具备完整的决策与控制体系。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管理的五种关系和六项原则在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要明确重要的五种关系。
安全与危险并存的关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安全和危险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词语却是并存的,但是却不是对等存在的,是随着各种变量的变化而时刻变化着的。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生产时人与设备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如果这些都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当中,那么生产也就无法正常的进行了。
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如果说安全是正常生产的前提,那么正常的生产就是保证产品稿质量的前提。
安全与速度的关系,速度的提高时在一切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安全与速度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效益,生产安全了,速度和质量都提高了,那么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安全管理不能够盲目的进行,而要有坚持的基本原则。
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安全和生产在一个企业当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抓生产的同时也要同时很好的抓好安全工作。
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做什么事情没有目的则一切的行动都是盲目的,所以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
预防为主,任何危险的发生都是人们多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与其在出现了危险之后再来弥补,不如提前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
公司安全管理
公司安全管理在现代社会,公司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安全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
因此,公司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制度,更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企业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也日益增加,企业面临的安全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做好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发展负责。
公司安全管理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生产安全、办公安全、信息安全等等。
在生产安全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在办公安全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确保员工在办公场所的安全。
在信息安全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保护,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为了做好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方法。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再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安全生产和办公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最后,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技术装备和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精细化水平。
综上所述,公司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
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和技术装备,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办〔2010〕1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逐年减少,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但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工作不扎实、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基础投入,加强教育培训,推进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二、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一)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法定代表人要依法确保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二)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管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分管业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三)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责任体系应涵盖本单位各部门、各层级和生产各环节,明确有关协作、合作单位责任,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要做好相关单位和各个环节安全管理责任的衔接,相互支持、互为保障,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
(完整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使安全管理的内容、方法、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拓展。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
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用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
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象的。
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
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布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
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
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
据《东经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组织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大革命,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开始出现,工人们在极其恶劣的作业环境中从事超过10小时的劳动,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时刻受到机器的威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断出现。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工人们采用了很多种手段改善作业环境,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有了很大发展。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管理学派都对“管理”这一概念作过解释。
科学管理学派的泰罗、法约尔等人认为,管理(management)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行为科学学派的梅奥等人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人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现代管理学派的西蒙等人则认为,管理的重点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目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管理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组织、指挥、协调群体的活动,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使劳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设备达到安全水平;使一般民众生活的客观环境具有安全保障。
因此,安全管理(safetymanagement)的定义应该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支科学。
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事故,即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的因素及行为,保障生产系统、劳动者和民众的安全。
我们知道,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人的素质及操作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
因此,安全管理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当事故发生时,通过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控制事故的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由于事故的发生一般伴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保险补偿手段也是必要的安全管理任务。
保险补偿虽然不能直接影响事故后果,但具有经济平衡、为伤者及受损方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恢复等方面的功能。
所以,概括起来,安全管理就是利用管理的活动,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保险补偿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安全管理伴随着工业生产而出现,又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安全管理模式
国家宏观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国家从全局、整体和综合性的角度,所考虑的是宏观的安全管理模式。
20世纪后期90年代以来,国家推行的是“企业负责、国家监督、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变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向着如下模式发展:遵循“国家-企业-员工”三方需要的原则,建立“五方结构”的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即国家、政府(行业)、社会(中介)、企业(法人或雇主)、工会(员工或雇员)的“五方结构”管理模式-国家监督、政府(行业)监管、中介服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
“五方结构”的科学原则是:国家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原则;国际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化分层管理与全面分类管理相结合原则。
这些原则在2002年正式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中得到了基本的体现。
即通过《安全生产法》所明确的国家安全生1.各级政府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协调指导的“监督运行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九条明确了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即“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而政府的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交通、煤矿监督、建筑、交通运输、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制。
国家的安全生产综合部分和专项管理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
由此,相2.企业全面落实生产过程安全保障的“事故防范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原理第5章企业安全管理
•
从这一起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首先,该发生事故的企业,与 我公司存在着行业上的共性,即同样属于具有合成氨生产能力的 化工企业。区别在于,该公司还具有其它生产有机化工产品的能 力,且与合成氨系统相距不远。从细节入手,该事故既着偶然性, 同样也存在着必然性。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该事故发生过程,正 值两个班交班和接班期间。而遇交接班过程停车或开车,往往又 会出现因交接手续不齐全或其中一方,因一时的疏漏造成差错, 这些细微的瑕疵,在经过不断的积累,形成相互间的交叉影响之 后,祸端就由此而产生。本案例中,如果上一个班人员,在交班 过程中能多一点仔细,或多一句叮咛,想必就不会出现以后所发 生的严重事态。再如果是,下一个班操作人员,能在接班后及开 车过程中,及时地排除了隐患或迅速把有关讯息,通知到了相关 部门和人员,同样,也不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太多的“如果”和 细节,需要我们去从中找寻、探究,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错误不能在同一种类型中再现,就是安监工作注重细节管理不可 或缺的重要环节。如果说:以人为本是安全大厦的基石,那么, 防微杜渐,便是立于其上,促整个建筑得以屹立的重要支柱。 • 企业,如同一艘逆流而行的船只,承载其上的是众多人未来 的期许,和对明天的希冀,由此汇集在一起才给了这艘船以向前 的动力。而安全就如同这艘船上的舵板,有时看似逆水行舟、不 符众意,但却能使这艘船行驶的更加平稳。
6
什么样的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保护用具,工具夹具)作业条件 (频度,数量,姿势,强度)生产条件,生产计划,施 工计划,(工程规格)技术标准,环境标准,整理,整 顿,清洁,环境条件。
权限和责任,职务(法规,管理规程,计划) 能力,适合性(教育训练及适合性检查的结果)资格 (就业期限) 检查,确认(行动和记录,评价和研讨,对策)
企业管理三大体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企业管理三大体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企业管理三大体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的管理体系。
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实现以下目标:1.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降低一般安全事故,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3.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在此基础上,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
2.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关注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强化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
(2)审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3)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问题。
(4)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2. 工作机构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1)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和实施方案。
(2)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3)监督检查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
(5)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包括:(1)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和目标,并确保实施。
(2)贯彻执行国家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
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一、什么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组织内各个层面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预防和应对灾害等多个方面,是企业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对各种安全风险保持高度关注的必备措施。
二、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那个时候,涉及安全风险的论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安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皆大欢喜话题。
70年代,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打破了人们对核能安全的认知,并引起安全管理领域的重视。
这两起事件也促进了一些国家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商业和工业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
于是,越来越多的安全相关问题开始出现,如工伤、交通事故、环境灾难等,这些都促进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出现和发展。
三、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安全风险管理始于对人类生产活动中暴露的各种安全风险的关注,成为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危机管理等多个管理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1.早期的安全风险管理早期安全风险管理指强调对事故后果的控制,也叫事故管理,主要涉及事故原因的寻找、隐患排查和检查、安全规程的建立和宣传等。
2.安全风险管理的接受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安全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称作“接受期”。
在这一时期,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不仅需要采取事故管理策略,还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主动防范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
3.安全风险管理的现代期随着社会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风险管理进入了现代期,这一时期的安全风险管理强调对安全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预防性、持续性和动态性。
安全风险管理在现代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
除了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方式外,还运用了各种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3篇)
安全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安全管理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而必要的一项工作。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工伤事故、环境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以保障人们的安全。
从最初的简单管理措施到现代的系统性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的工业时代,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只是零散地由各部门负责。
然而,随着工伤事故的频发以及公众对于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单一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催生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阶段、管理阶段和综合阶段。
技术阶段主要是以技术手段为主要手段,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来提高安全性能。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引入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例如安全设备、安全标志、安全培训等。
然而,技术阶段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只注重事后分析和改进,无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因此,逐渐转入了管理阶段。
管理阶段的安全管理更加注重预防性措施,强调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现代管理方法,例如风险评估、安全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等,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管理阶段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以管理者为中心,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和精细化的管理来提高安全性能。
然而,管理阶段的安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无法全面评估和控制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安全管理逐渐进入了综合阶段,即综合安全管理。
综合安全管理是以系统理论和全过程管理为基础,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扩展,将安全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全面管理中。
综合安全管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整理)企业安全管理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强制性安全制度规程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利用文化的力量,可以利用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和同化等功能,引导全体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安全生产活动。
利用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引导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创造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发现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安全的和睦气氛,星恒凝聚力和信任力。
利用文化的激励功能,使每个人能明白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体现出自我价值的实现。
持之以恒地坚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形成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提升企业安全目标、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力。
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安全文化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漫长过程。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
1991年,INSAG编写了《安全文化》,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总体上看,国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美国杜邦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据2001年统计,其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事故,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事故。
多年200000工时的损工事故发生率在0.3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其比较
摘要: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管理制度
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就变得尤为关键,而其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每年媒体都会报道大量的安全生产生事故。
事故的多发,伤亡的人数,财产的损
失等等情况更突显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本文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发展;安全管理;模式
引言: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
财产损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29519
人死亡。
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是仍不容乐观。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安
全管理模式水平较低,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强制监管,距离企业自主监管差距非
常大。
可以说低水平的安全管理是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从
安全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求安全管理的可行手段,提升企业应对安全事故的主
动性,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促使企业的良性发展
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状况
按照发展的阶段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1.传统模式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被动的应对,也就是先发生事故,暴露问题,再解决,主
要进行事故管理和经验管理。
根据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汲取前次事故的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继续发生,非常依赖个人的主观经验,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且
一次事故之后通常只能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
2.对象型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到这个阶段,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素
之上,侧重在人、设备、流程本身。
相较于上一阶段,此阶段主动性更强,着眼
于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隐藏风险。
同样存在被动滞后的特点。
3.过程型模式
这个阶段追求的是事故的0概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采取标准化的
操作流程,对员工全面教育、对全面管理。
追求最大程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4.系统型模式
此阶段以系统工程论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
风险评估。
主张透过预防管理的机制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此阶段主
要是依靠企业的自我约束,主动的去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二、具体模式之间比较
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在于消除安全隐患,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其中最
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风险的控制,四种模式的区别也就体现在风险控制能力上。
1.传统模式
这是安全管理最初级模式,是一种微观的控制方案,并无风险分类,只能针
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补救,对于存在的隐患和不确定的因素很难做到及时的响应,无论是风险控制等级还是处理效率都是最低的。
2.对象型模式
这种模式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对工人不当行为的及时纠正,有安全隐患
的设备及时排查,简而言之就是哪里不行管哪里,将风险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在风
险控制措施上会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
但是专注于个别对象的行为,也会导致对
于其他领域的忽视,不能有效的防控安全隐患的出现,根本上仍是事后补救。
3.过程型模式
这个模式的针对重点是企业经营流程之中所存在的管理缺陷和隐患,开始以
以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安全管理。
会依据风险按大小进行分类,来确定处理的优先级,风险控制上通常会使用工程技术控制。
风险控制能力较上一阶段提升很大。
但是问题很明显,就是依旧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后的行动,仍然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还是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排查的机制,不过此种模式的会将目标定的很高,追求零
事故。
4.系统型模式
这是一种高级的安全管理模式,着眼的是整个系统,利用科学的手法对于企
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最为全面客观的控制,对于企业经营过程存在的各种风险
和隐患事故都要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力求防患于未然。
这里会将风险以企业
的接受等级进行划分确定优先级顺序,有针对性的进行管控,能够有效的控制安
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工伤事故还有各种不必
要的风险。
能够进行及时控制和预防的就一定要提前行动。
帮助企业建立更主动
更有效的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是目前效率最高的安全管理模式。
三、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的企业基本都有开展有关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建立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程度高低各有不同。
从阶段划分的角度上来看,大部分都处在过程型模
式的这个阶段。
并没有达到最佳管理模式自主管理,自我约束。
原因主要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管理层安全意识淡薄,态度消极
一部分企业的负责人,没有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企业的一
笔负担,没有认识到事故发生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态度上被动应付,对于安全管
理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没有深入了解,也不会主动的去了解。
将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交给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进行。
检查出问题再解决,或者是事故发生之后再排查。
其后果往往是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员工参与度不够
许多企业对于员工安全生产的宣传不足,员工基本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安全生产
的相关工作,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
安全管理不能做到全体、全过程、全方面的
管控,这样的安全管理流于表面,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反倒是因为员工安全
意识的不足而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
3.现场管理的执行力不够
国内的不少企业其实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安全事故仍然不断的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在实际的工作中的执行并不到位,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情况相
当普遍。
四、对于我国企业构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
构建企业安全模式,应当着眼于一下四个力:
1.管理层的领导力
安全生产对于企业也是效益,这一点管理层尤其要明确。
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就
是为企业争取效益。
领导干部要重视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
将安全管理作为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创新制度,加强宣传,改进技术这些实际的工
作都需要管理层的切实参与。
2.员工的参与力
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兴衰,上到管理层下到全体员工都是安全管理的一份子,而员
工的参与更是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这里沟通的作用就尤其的关键,在工作中要着力构建上下级的双向沟通渠道,变“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为“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
从组织制度到奖励机制下手,提升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有助于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且有效的排除。
3.现场管理的执行力
再好的模式不过执行的不到位,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现场作为企业生产
的主要场所,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
生产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需要捋顺操作
流程,明确这环节的人员职责以及奖惩制度。
安全预案的制定,预防机制的建立。
这些都需要严格的执行力作为保证。
4.先进技术的推动力
技术的进步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手段,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内容复杂却又关系重大。
人工处理难免会出现遗漏,这个时候可以利用技术设备
弥补不足,提高响应时间,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
结论
安全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偏废。
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
种多样的。
只有主动发现主动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自身也
可以得到保障。
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必然会成为日后安全管理的主流,全系统风险
监控,预防为主的观念,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改进管理的思维,
其积极作用不仅仅是在安全管理这个层面,更是对企业整体都有很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闫志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3):101-102.
[2]徐向荣.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 240
[3]张瑜照.EPC模式下水运工程总承包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难点探析[J].交
通与港航,2018,5(05):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