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现代师生关系

合集下载

师生关系(共五则)

师生关系(共五则)

师生关系(共五则)第一篇:师生关系第三章现代师生关系我们谈教师,不能就教师说教师,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教师。

教师的工作,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和学生交往的过程。

我们怎样和学生交往,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教师的各项素质之前,先论述了现代的师生关系。

这就是《现代教师学导论》第三章“现代师生关系”所要阐述的内容。

1.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意义在于:(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

因而其影响就不仅是某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效果。

(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养成和发展的过程。

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他的自我评价。

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缩影。

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积累一定的交往经验,培养起社会能力的。

(3)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进而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儿童的热爱。

2.师生关系的特点(1)对象的限定性。

这是由学校教育性质决定的,即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教师与学生不论是否互相喜欢,都必须接受对方。

(2)关系的规范性。

学校是一种规范性组织,其一切关系都带有规范性,因此,师生关系也有规范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关系最规范性场所。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摘要:新课标的实质是对“人”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能够自觉、独立地完成学习,从而弱化教师“教”的功能,这样教学观念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教学活动中核心关系――师生关系的变革。

关键字:新课标;现代教育;新型师生关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向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课改所带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教学观念的变化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一、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再存在,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本人认为,现今的师生关系的确有很大缺憾,师生关系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以学生为本,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

这种心理氛围应该从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二、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情绪气氛赖以形成的基础和手段,而良好的情绪和气氛所激发的是学生积极,热情和自信的心理状态,愉悦、舒畅和欢快的心境。

浅谈现代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师生关系

浅谈现代师生关系第一篇:浅谈现代师生关系班级:11计科姓名:Jungshen 学号:201120**1*2*浅谈现代师生关系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可以引燃我们智慧火花的导航者,是应当被长久尊敬的人。

如何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备要素。

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学生家长更加关心的问题。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等等。

诸多的传统观念和至高美誉已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即诠释了教师行业的职能——“教书和育人”虽然“教育学生做人与做事”这句话很简单,但要把这句话落到实处则不那么简单。

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前提是教师是一个会做人的老师,比如说教师要有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包括:善良、正直、诚实、热心、勤劳、积极进取,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其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事”,乃是培养学生对学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一种认知、接受、转化和灵活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好学习、善于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过程。

以上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教师要在学生未成年阶段内教会学生这两件事真的是不容易的事,因为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来。

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常说:百人百姓百脾气。

老师与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学生个性开始显露,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思想不够成熟,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可塑性很强。

如果老师与学生有了矛盾,适当适时地处理好,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班级的发展。

老师固然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更应有自己的权利,必须时时刻刻维护好。

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以及懂得维护自己权利的要求,这固然是事实。

所以,老师如果能够做到以下两点,我相信师生之间的关系必定会达到另一个高度:第一、教师要勇于向学生道歉。

现代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
首先,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较在差距 其次,与期望不一致,也会引起师生冲突 。 再次,角色自认的误区 。 最后,师生的“代沟”问题。
(二)、师生的对抗
1、概念:实质就是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一种非 人道行为。师生对抗,一般说来是由教师对学生的非 人道行为引起的 。
2、师生对抗的类型 : (1)教师的体罚型----学生的报复型 。 (2)老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 (3)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四)、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
第三节 师生冲突
(一)、师生冲突的实质、影响与原因
1、师生冲突的实质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 抗。
2、师生冲突的影响 1、对学生的影响;2、对教师本人的影响。
但师生的冲突并非都是非积极的,处理好师生间的冲突, 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冲突中得获得真正的发展。 3、师生冲突的原因
(三)、师生冲突的解决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冲突进行分析并着手解决: 第一,冲突解决要抓住主要矛盾。 第二,要加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增加相互理 解。 第三,师生要共同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找出 解决的办法。
第四节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师生交往艺术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 出来 :
1).要知道学生的心里想什么 ; 2).期待; 3)、记忆; 4)、公平; 5)、幽默; 6)、暗示; 7)、谈话; 8)、角色淡化。
本章小节
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的 特点。
2、师生关系的8个行为模式。 3、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 4、师生冲突,师生对抗,师生冲突的解决 5、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的原
最后,师生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 师应当想信学生的作用和力量,更应相信学生在教 育过程中的参与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 才会呈现为两个人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 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 。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一)现代师生关系所面临的问题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

故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马卡连柯认为“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教育正像其它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

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和态度。

对于这种影响,上世纪30年代末,就有许多学者进行实验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利比特与怀特研究后,将领导方式分为三种:一是专横式;二是放任式;三是民主式。

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所表现的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各不相同。

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的教师,作风专横,对学生实行严格管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单纯接受者。

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采取放任领导方式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

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

由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如同路人,淡漠无情。

采取民主领导方式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重视班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计划,讨论问题,以民主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强,容易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可见,构建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解读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doc

解读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doc

解读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作者:张清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7期[摘要]现代师生关系是在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和创新而形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在现代社会民主化思想和人文教育理念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师生关系。

文章从现代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分析、形成基础、主要特征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了现代师生关系的内涵。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师生关系内涵特征[作者简介]张清(1970- ),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

(吉林吉林 132013)[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66-03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总是以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主体,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赋予了现代师生关系以更深刻的寓意。

深化对现代师生关系内涵的认识,有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对现代师生关系含义的理解(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联系,它既反映了社会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又表现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

师生关系的特殊性是由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其主要表现是师生关系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

师生所进行的活动是他们对知识、经验、精神、价值等共同的感悟、体验与提高,其终极目标是和人的完整性发展紧密相连的。

但是,师生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反映,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人际关系的制约。

因此,分析和研究现代师生关系,不仅要考虑学校教育的因素,还要考虑一般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心理成分,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层次性现代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确立的一种复杂的关系系统。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明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新世纪的学校德育工作,应以新的视角,去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成长的权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

经过组内各位教师探讨有如下见解。

一、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

人人都有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

美国教育学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由此可见尊重学生在教育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要做到尊重学生,必须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并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个体差异,并非是一张任教师涂写的白纸。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心灵、尊重全体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等几个方面。

只有尊重学生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

平等,在这里不仅指师生之间在人格、地位上平等,而且还包括在教育教学中,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等。

要做真正做到平等的对待学生,就应把“平等”的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在平等的土壤里实践、体验、锻炼、成长。

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外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长期以来,受封建教育的影响,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而在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学生拥有人格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课堂的自由。

三、优化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基础的。

当学生在自由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内容时能用多种形式表达且能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在群体中得到信任和鼓舞时,他们会学得最好。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这是促使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交互作用,很好的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

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

师生之间的关系概述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渊博,功底深厚,但不善于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成见而不愿意学他所授的那门学科。

相反,有的教师不仅注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善于同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学生往往因为对这位教师的喜欢而特别爱学他所教的学科。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为博取教师的喜爱和好感,为获取与教师交往的满足而努力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

教师也会因为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而更加致力于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二、师生关系的社会学考察江苏省无锡市教科所唐迅老师研究指出:班级社会中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因素和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

就其指向的社会目标而言,有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就发生关系的社会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制度化关系,也有以认知和情感行业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按照在何种组织中发生的关系来看,又可分为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师生关系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变量都可能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班级社会师生关系的性质首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班级体制中的地位、身份和角色行为模式。

教师是接受社会的正式委托,以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职责的人。

社会学家西尔伯曼扩大了教师范畴的外延,不仅仅指学校背景中直接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还包括国家教育目的、方针的制定者,教科书、教材的编定者,教育组织的管理者,以及家长、社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及新闻界工作者等等。

解析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解析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解析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作者:胡海晓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9期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既统一,又对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

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从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教育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关系,它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其存在和发展始终是动态的,受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提高教师威信等积极作用。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对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做一些探讨和分析,以期能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充满了很大学问的师生之间交往的艺术。

一、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在建立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好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动和动力,也可以激发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无穷精力,它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工作中作出巨大成绩的重要内部心理机制。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他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友好相处的行为基础。

在轻松、愉快、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的情感和情绪下学习,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顺利进行并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

能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看教师有没有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方法的有效实施要靠每个教师的自身条件。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

简介
心理关系
教育关系
伦理关系
教育关系
师生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 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 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教不严师之惰,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 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 表现。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在 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并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既应符 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 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
方法
1.遵循理解原则。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 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 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 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 主动找到老师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 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 时解决了出现的矛盾。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 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看看别人怎样做的,再动脑思考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 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事 情,师生双方如果相互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 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 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终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 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错误的 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指责。

师生关系知识提要

师生关系知识提要

《师生关系》知识点提要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来看,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最高层次共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演化的表现;共创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演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考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是关键。

对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与学生有共同语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和所在班集体的特点等。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力,学生发展不成熟且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

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和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流;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与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等、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要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学会自我反思,克服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势;发展多样的兴趣,积极向上;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豁达、宽容等个性品质。

现代师生关系的法律特征(5篇范例)

现代师生关系的法律特征(5篇范例)

现代师生关系的法律特征(5篇范例)第一篇:现代师生关系的法律特征现代师生关系的法律特征传统的师生关系奉行师重生轻的理念,并由道德和政策予以维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权利意识的增强,法律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其内容包括行政法意义上的管理关系和民法意义上的平等关系。

必须确立师生平等思想,从转变观念、行为合法、实施救济诸角度全面推进和完善师生法律关系,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事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关系属于最基本的教育关系,它是指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与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教育教学关系、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关系、师生的情感与心理关系等。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的主体和共同体,各自有着特殊的社会定位。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而学生是指在正规教育机构中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包括幼儿园学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其它正式登记注册的学生。

对师生关系的规范和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尽相同,它们反映了并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师生价值理念、社会评价和行为规范,推动了师生关系从传统视野向现代意义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农业经济时代,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少数统治人才,教育形式为单向传递的个别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至高至尊,在人伦关系上将“师”与“亲”并列尊为五伦,即“天地君亲师”,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师道尊严”、“事师如父”的父子型传统师生关系,这一关系和理念滥觞于先秦儒道等各派思想家的论述,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教育家以道德说教的形式加以确认,成为师生关系的普遍行为准则。

进入工业经济时代,教育的对象扩大到所有的人,教育的形式是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教育,但教育的观念仍是“师重生轻”,而在我国,师生关系中的尊卑观念通常以道德和政策的形式加以维系。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

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教中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德国教育学家与心理学赫尔巴特和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儿中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学杜威是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但是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关系的内容?教学上的受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外活动。

教师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的教学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师生关系,健康的人格。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树立坚定的职业理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第二讲现代师生关系第二讲现代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意义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两方面在理性和情绪上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

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与进步的因素中,恐怕没有比师生关系这一因素更重要的了。

学生与教师所建立的关系,是决定学生的学校经验是否有助于他的全面发展,或者会增加他的困难与挫折的关键。

教育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同意,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

由于师生关系的普通存在性,由于学生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过程的社会性,师生关系不仅构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背景和环境,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

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这种教育要素。

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3.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

二、师生关系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家把人际行为模1/ 16式划分为八类,这也完全适用于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

教师的正确行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教师的错误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

1.师生关系中八种人际行为模式是:(1)由教师的管理、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学生尊敬、服从等反应。

(2)由教师热情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学生信任、接受教诲等反应。

(3)由教师赞同、合作、温和等行为,导致学生协调、友好等反应。

(4)由教师尊敬、信任、爱护、赞扬等行为,导致学生帮助、信赖、自信、乐观等反应。

(5)由教师工作不大胆、谨小慎微、胆怯等行为,导致学生骄横、控制、蔑视等反应。

(6)由教师的厌倦、怀疑、敏感等行为,导致学生拒绝、不合作等反应。

(7)由教师的压制、挑剔、惩罚、责备等行为,导致学生敌对、反抗等反应。

(8)由教师不公正、夸大、偏向、激烈、炫耀等行为导致学生不信任、怨恨、自卑、自暴自弃等反应。

从上面可以归为两类性质不同的人际行为模式:良好的人际行为模式,如一、二、三、四类即是,不良的---------------------------------------------------------------最新资料推荐------------------------------------------------------ 人际行为模式,如五、六、七、八类即是。

2.良好师生人际行为模式中其师生人际关系密切程度,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或四个阶段:(1)接近水平。

(2)合作水平。

(3)理解水平。

(4)乐生水平。

3.不良的师生人际行为模式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不协调。

(2)紧张。

(3)决裂。

三、师生关系的新认识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基本关系。

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这对关系,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又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具体展开。

(一)师生关系和地位问题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并且着重于研究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学生主体性是师生关系地位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历史的反省,人们认识到,以前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3/ 16地位,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社会的顺应,而恰恰忘记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造社会的主体。

此外,许多教学改革,将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列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民主、师生心理相容、师生在教学过程的角色互动等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人们愈益感到:师生关系是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条件。

(二)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而是从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角度考察师生关系。

在回顾历史时,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教师中心和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主轴的儿童中心将遭到时代的淘汰。

现代教学论对师生关系的考察已经从单一走向复合,从肤浅走向深入,更多地是将教与学作为一种统一的认识活动,而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具相对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更。

对师生关系地位问题的不同认识,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在教师中心说占上风的时期,讲授法和班组授课制占绝对统治地位,一旦以学生中心取而代之,没有系统和准备的即兴讨论和散乱的小组或个别教学制占了重要地位。

而在现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思想之下,教学方法---------------------------------------------------------------最新资料推荐------------------------------------------------------ 和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与之相吻合的,既采用教师中心的方法,也不排斥学生中心的方法,更多的则是运用两者的结合,利用师生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师生冲突(一)师生冲突的实质、影响和原因1.师生冲突的实质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世界上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所以,任何冲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也不会无痕无迹地消失。

要弄清造成人际冲突的原因。

就必须涉及一个复杂的心理学概念:需要。

需要也叫欲望。

任何行为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欲望、目的。

冲突就意味着交际双方不合的欲望的相互撞击。

人们都存在着非常普遍的欲望。

那些微不足道,一闪即逝的欲望不知还有多少。

这些欲望总是这样或那样地推动着我们的行为。

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但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不协调都会导致冲突。

只有那些重要的、隐秘的欲望和利益的互不相容,才会引起冲突。

5/ 16冲突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感。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前面在谈到学生对好教师评价标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民主、平等、尊重有着强烈的呼唤。

学生的呼唤、实际上反映了师生关系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学生呼唤的东西,正是他们缺少的,学生基本需要的缺乏,必须会导致师生关系发展的失衡,师生关系不协调,就一定要引起冲突。

2.师生冲突的影响一旦形成师生冲突,对师生都有不利的影响。

首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师生冲突直接破坏课堂教学,甚至使课堂教学中断,必定影响教学效果。

冲突后有的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施加的压力,遭受惩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在冲突后,对老师怀有戒心,情绪对立,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反应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次,师生冲突对教师本人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我们知道,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反馈,而师生冲突会使教师感到失败、痛苦、沮丧,使教师丧失教学工作的热情,因此,师生冲突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新资料推荐------------------------------------------------------ 此外,由于教学本身就会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再加师生关系的紧张,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剧了教师身心反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3.师生冲突的原因首先,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较在差距。

有许多年轻教师开始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雄心勃勃。

可现实是无情的,一旦他们在工作中遭到许多挫折后,他们觉得在大学期间有点没有让他们知道那个世界的真相的感觉。

因此,他们情绪开始波动,状态开始动摇。

这就为他们以后出现师生冲突创造思想条件。

其次,与期望不一致,也会引起师生冲突。

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合乎期望的行为而导致的不满意,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从而引起学生的压抑、不满或怨恨情绪。

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冲突往往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有正确的要求,但帮助的方式不正确。

学生对教师不合乎期的行为的不满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师的个人特征或行为方式引起学生不满,学生就可能有意无意制造冲突,表示他们的不满情绪。

再次,角色自认的误区。

教师要有角色意识,要符合角色要求。

7/ 16但是如果这个角色意识与行为过分的话,就可能造成教师的强权意识,即所谓的师道尊严,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就容易造成冲突。

最后,师生的代沟问题。

师生之间在年龄上存在着差距,这是客观的事实。

由于不同时代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对同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

有些教师报怨,今天的孩子实在难教,与过去所谓自己时代的孩子不一样。

教师在观念与行为与学生存在着沟,因而造成师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某些教育制度或体制的不合理,如班级人较多,升学压力,竞争,考核等。

此外,教学条件差,待遇低,重视不够等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外部因素。

(二)师生对抗师生对抗,实质就是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一种非人道行为。

师生对抗,一般说来是由教师对学生的非人道行为引起的。

进入对抗状态,学生对教师也可能采取非人道行为。

有人把教师的非人道行为分为三类,与此相应,学生对教师非人道行为的反抗也分为三类。

---------------------------------------------------------------最新资料推荐------------------------------------------------------ 具体如下:1 .教师的体罚型----学生的报复型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是一种常见的非人道现象。

年纪越小的学生越严重。

体罚的形式五花八门。

而学生受到教师的体罚,在心理和行为上是一定要作出反应的,这种反应多半以报复性的行为。

比如,以恶作剧的形式还击教师,以欺凌小同学渲泄怨气,以反社会的行为作为报复,等等。

学生的报复行为与教师的体罚一样,表现得直接而明显。

化解这类师生对抗并不困难,关键是教师勇于认错。

2 .老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惩罚不同于体罚,它并不对学生诉诸拳脚,伤害学生身体,而是以某种借口并以某种形式间接地对学生进行处罚,如,用作业压迫学生。

此外还有变相的惩罚,如,提醒家长,暗示家长,甚至直接要求家长管教管教孩子。

而学生面对课业惩罚或变相惩罚的结果,多半是学生厌学、逃学、旷课、流失等;他们以此种形式来与教育、教师相对抗。

化解这类师生对抗,相对而言要困难得多,它涉及教育领域中多方面内容,而教师所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树立民主意识,提高自身修养,人道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