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水(知识点总结+习题)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屈]产生的气体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密度的公式:m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3)水的密度:软顶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 亳升二lcm?,= 1X10 m3 1 吨=1000 千克二IX 10 &克1 毫升=1X10 t 升 1 升=10%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P =m/v(2)测量步骤:%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景。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知识点1 水的分布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2.53%.2.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知识点2 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过程: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三类:①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称为海陆间水循环;②陆上内循环;③海上内循环.这三类循环可概括为各种水体蒸发为大气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又回到海洋,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知识点3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知识点1 水的电解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知识点2 水分子的构成1.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水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氧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氧原子.3.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第3节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注意:①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②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物体下表面不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知识点2 浮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则浮力F浮=G-F.知识点3 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2.F浮=G排液=ρ液gV排液.说明:由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均无关.知识点4 物体浮沉的条件知识点5 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1 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把水作为溶剂,这样的溶液称为水溶液.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它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的物质,溶剂是水.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没有水时,两液体相溶,量多者为溶剂;气体与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相溶,均以液体为溶剂.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溶质;河水中溶解了氧气,氧气是溶质.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期放置第5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改变温度或溶剂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2)必须指明“某一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于蔗糖来说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方法:条件不变时,若溶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如果加入的溶质不能继续减少,则原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 g 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1~1.0 g 的称为可溶物质;0.01~1 g 的称为微溶物质;小于0.01 g 的称为难溶物质.知识点3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若已知公式中任意两个量,通过变形便可求出第三个量.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体积时,可分别利用下列公式求溶液、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4 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1)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质量,液体求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将固体和液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第6节物质的分离知识点结晶1.固体物质既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变成溶质,又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大多数晶体是在溶液中形成的,从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式(1)蒸发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这样的结晶方式叫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利用蒸发结晶法.(2)降温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晶体析出,这种结晶方式叫降温结晶法.说明:结晶也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从而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丰富的水资源地球是一个充满水的行星,表面的71%被水覆盖,因此叫“水球”更为合适.地球水体中,占大部分(约96.53%)的是海洋水,这部分水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2.有限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现在能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这些仅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知识点2 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浪费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2.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 密度的公式:m =ρ/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3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提纲第1节水在哪里1.地球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大约2.5L的水,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供应。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1.在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以通过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检验;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1.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 / ρ)。
其中,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
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0×10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最新推荐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已整理)浙教版科学八上知识点汇总: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存在于各种形态中。
海洋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而陆地淡水主要是冰川水,但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水对生命至关重要,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而儿童身上4/5是水分。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循环流动。
小循环有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而大循环则是海陆间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有五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下渗(地下径流)。
这种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被定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这可以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得出。
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的电解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的重要性质包括无色、无味、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等。
在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态浮在水面上,这是液水的异常现象。
第三节:水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公式为m=ρ/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或克/厘米3,两者之间的关系为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浮G浮停在液体表面(ρ物ρ液③F浮G浮浮起(ρ物ρ液3、浮力的应用:1)测定物体密度;2)浮力可以使物体浮起,可以用于制造气球、潜水衣等;3)浮力还可以用于建造大型船只,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 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 大气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 陆地-- 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 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 世界水日” 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 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 液取kg/m3,V 排取m3)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 排<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水和空气(含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水和空气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
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B.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C.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2.“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方法的优点是能耗小B.“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3.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A B.B C.C D.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方法可以分离水和食盐B.图乙是我国冬季风的示意图C.图丙中小麦对光的感应性现象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D.图丁中神经元中冲动的传递方向为④-④-④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纯净水。
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
对于这一类纯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导电能力强B.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C.它的pH=0D.它是生命体必不可少的6.t④,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④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D.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7.下面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④8.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直接原因是()A.二氧化碳与石蕊直接作用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9.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某同学对(1)(2)(3)(4)区域相对应的内容填写错误的是()A.(1)区域: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2)区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3)区域: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4)区域: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10.70④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④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A.B.C.D.11.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A.能溶于水B.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12.近几年,湖州市多次被评为“宜居城市”,评选的一项重要指标为空气质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三章自然界的水一、知识点归纳1、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1、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大气、地下和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根据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含量,可将水分为纯净水、软水和硬水。
2、水的化学性质1、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2、水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物质反应,参与化学反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3、水资源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大部分由水组成。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航运、发电等都离不开水。
3、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用水、清洁、洗涤等都离不开水。
4、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合理利用1、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测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冰 D. 食盐水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A. 20% B. 30% C. 40% D. 50%3、一滴水中有大约()个水分子。
A. 10个 B. 100个 C. 200个D. 500个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C.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D.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洗涤、冷却等5、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
A. 二氧化碳 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有()。
A. 使用节水器具 B. 用流动水冲洗物品 C.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 D. 用自来水浇花7、下列属于纯净水的是()。
A. 雪山水 B. 山泉水 C. 自来水 D. 河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可乐 C. 水 D. 大米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水复习(一)——浙江省科学中考复习课件
D.气体溶解度除了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外,还与溶剂的量 有关
例9.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 饱和溶液
相同温度下、相同溶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 的质量分数
一定温度
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一定量溶剂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改变溶剂量、溶质 量或温度
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大多数物质(如KNO3等):
②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极少数物质[如Ca(OH)2等]:
例7.如图所示,图中的直线表示t ℃时,某物质在不同质 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 四点的分析,你认同的是( C )
A.a、b两点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C.c点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d点在t ℃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小金认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 分数?
2、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一样吗? 一样
3、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0
例1.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 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 们得出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D )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Fra bibliotek正氧 负氢
不适合大量制取氢气
例4.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 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 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21浙江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1 溶液
专题01溶液模块一地球上的水1.水的分布:(1)世界水体的构成(2)①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②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
③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
2.水的循环:(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2)水循环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质:所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出现,使水分在循环的过程中转移变换成为可能。
②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的过程特点:①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降落到海洋。
③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结后降落到地面。
(4)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个水体相互联系的纽带。
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
3.水资源的分布:(1)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的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匮乏。
全球大约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
(2)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①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
②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匀,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缺欠缺。
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
4.水与生命:(1)水与生命的关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
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才可能有生命。
(2)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①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的2/3以上是水,儿童体内的水分更多达到4/5。
浙教版八上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讲义答案版
浙教版八上1.1-1.2水的组成与分布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1.1地球上的水一、知识梳理1、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备注: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土地,哺育生命。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地更新;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③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4、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不均衡,夏多冬少。
5、水与生命:(1)组成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主要成分是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3)含水量最多的生物体是水母,约含水量为98%,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二、考点分类考点一、水的分布与利用1. 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是(B)A.海洋表面水蒸发B.陆地上降雨C.冰川熔化成水流入江河D.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凝结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植物蒸腾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3.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说法不正确的是(C)A.流水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之一B.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C.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D.人类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4.(2020七下·慈溪期中)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D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地下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5.(2020·西湖模拟)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中有许多科学现象与水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A. 甲图:桥在平静的水面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 乙图: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丙图:利用该实验能测量出土壤中水的体积分数D. 丁图:比较A种子和B种子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考点二、水循环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八上浙教版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水的存在与组成1、水的循环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2)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小循环)(3)水循环的动力:(主要动力、外因)+(内因)+ (4)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得地球各圈层紧密联系在一起;②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③使得海洋向陆地提供源源不断的淡水资源。
(5)水资源定义: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某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5)更新最快(天);更新最慢(约年)(7)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但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仅界平均水平的(8)我国水资源分布时空差异:夏季冬季,江河年际变化大;空间上→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现在人类对水资源的改造主要是对的改造)(9)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升水二、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③气体的鉴定:正极→产生,鉴定方法:负极→产生,鉴定方法:④实验结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水是由和组成的(注意:不能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⑤文字表达式:三、浮力1、浮力的存在:浸在(包括和浸没)液体(或气体)中的一切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浮力2、浮力的方向: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4、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弹簧秤测出物体在空气和浸在液体中的读数差)6、阿基米德原理(文字):F浮=G排=ρ液gV排(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了解探究过程)7、物体的沉浮⑴受力分析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关系:①当F浮>G物体;②当F浮=G 物体;③当F浮<G物体。
⑵密度判断法:①ρ液ρ物,物体上浮;②ρ液ρ物,物体悬浮;③ρ液ρ物,物体下沉;注:(要注意物体在水中的各种状态:浸没、浸入、漂浮、悬浮、下沉)8、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⑴密度计和船的原理和应用:密度计和船都是状态下工作;船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吃水较,反之则较;密度计的刻度为、⑵潜艇的浮沉原理: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⑶气球和飞艇利用_空气__的浮力来工作,通常充入密度较空气_密度小_的气体;归纳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G排液;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易错点:桥墩深深埋在河底淤泥中,所以桥墩下表面)平衡法:F浮=G-F拉(适用于漂浮、悬浮)四、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①;②不饱和溶液①;②;③特殊(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①;②不饱和溶液①;②;③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一般为20℃),里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反应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易溶:20℃时,溶解度在以上;可溶:20℃时,溶解度在克;微溶:20℃时,溶解度在克;难溶:20℃时,溶解度在克以下。
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水体
第五章 地球上的水体【考纲导读】1.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包括地下水)2.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能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4.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精讲】一、水体的分类和比例 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包括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全球水量平衡、海陆间物质与能量转化有着重要影响。
三、水资源的分布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全球各大洲水资源分布不均,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1)空间分布的特点: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2)时间分布的特点:时间分布很不均匀,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贫乏。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水资源危机: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的0.3%。
由于全球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不断增长与需水量的增加和水污染的严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3)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如三峡工程。
(4)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如南水北调工程。
【真题讲练】水体的分类海洋水:约占96.53%。
大气水:约占0.04%。
陆地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沼泽水、生物水、土壤水等。
例1.(08浙江金华)下列有关地球的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解析】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非常小的比例;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水的浮力(分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水的浮力一、物体浮沉的条件1.(2020八上·秀洲月考)下列有关知识的应用事例中,叙述错误的是()A. 用同一密度计测量不同的液体密度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不同B.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其浮沉的C. 气球上升是因为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D. 农民常用浓度适宜的盐水把饱满结实的种子选出来2.高空中漂浮着一只热气球,以下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使静止的热气球下降,必须继续给热气球中的空气加热B. 为使静止的热气球下降,只需把热气球上的物体抛掉一部分C. 正在匀速下降的热气球,假如有一物体从热气球上掉下,热气球将立即上升D. 正在匀速下降的热气球,假如有一物体从热气球上掉下,热气球将先下降后上升3.一个空心的铜球放在水中,则( )A. 一定沉在水底B. 一定漂浮在水面上C. 一定悬浮在水中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关于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B. 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C. 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D. 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5.(2019八上·衢州期中)选择优良级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A. 只有少量次种漂浮B. 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C. 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D. 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6.(2019八上·天台月考)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放入水中后,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下沉,位置如图所示,则()A. 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是F甲<F乙<F丙B. 三个小球密度是ρ甲>ρ乙>ρ丙C. 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是F甲>F乙>F丙D. 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是F甲=F乙>F丙7.(2019八上·义乌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 可以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
最新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水 (共61张PPT)教育课件
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的有关换算 ①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溶质质量 ②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100%
21
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考点2 会进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 1.溶液的稀释计算:根据稀释前后____溶__质__质___量__不___变列方程求解。 m__浓_×__A_浓__%_=___m__稀_×__B_稀__%____或______m__浓__×_A__浓__%_=__(_m__浓__+__m__水__)×__B_稀% 2.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_m__=___ρ_V___。
考点3 列举一些常见的悬浊液和乳浊液(a)
碘酒、糖水、食盐水
钡餐、血液
牛奶、肥皂水
19
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考点1 理解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b) 1.概念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溶___质__质___量_与__溶___液__质__量___之比。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物理性质① ②通 标 凝常 准 固状 大 点况 气 是下 压__, 下__无 ,色 沸、 点无 是味__、__液__态__,
③4℃时密度最大,为________ ④能溶解很多物质,是重要的溶剂
①通电会分解: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参与光合作用
化学性质③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 _④_能 __与 __非 __金 __属 __氧 __化 __物 __反 __应 __, __如 __:
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水
第二章水【考纲导读】1.描述水的组成,列举水污染及防治2.认识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关系3.初步学会在一定条件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常用方法备注:1.不考有关溶解度的计算,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2.只考水溶液的知识3.化学计算可要求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或写出计算步骤【知识精讲】一、水的组成及保护1.由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3.防治:1)生活污水以及工农业用水需经处理后排放,并出台相关政策。
2)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
3)节约用水。
方法原理适用范围基本操作吸附法利用有吸附性的物质杂质能被吸附将吸附性物质置于水中沉淀法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不同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加入凝聚剂,搅拌后静置过滤法同上同上溶解、过滤蒸馏法根据液体物质沸点不同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加热、蒸馏、冷凝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占整个溶液的质量分数。
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仪器固体溶质用天平与药匙,液体用量筒与滴管玻璃棒、烧杯【真题讲练】例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C.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D.水资源是宝贵的,一定要节约用水【解析】由水的电解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水资源非常宝贵,节约用水是社会共识,另外为了保护环境,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清澈、透明的泉水里面含有很多矿物质,故是混合物。
【答案】 C例2.配制50g 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量筒C.烧杯D.漏斗【解析】 配置固体溶质的溶液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1讲 水 浙教版
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31讲 水 浙教版水的分散体系→溶液→有关溶液的计算水→水的组成→水的性质→水的用途 水的净化K, 分类一 水的组成、性质及污染), 水的组成)【考点梳理】 电解水实验(1)现象:通电后,两个电极表面出现_气泡__,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1∶2__。
(2)气体检验:用_燃着的木条__检验_正__极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_氧气__;用_燃着的木条__检验_负__极管中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燃烧,产生_淡蓝__色火焰,证明此气体是_氢气__。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_氢气__和_氧气__(化学方程式为__2H 2O=====通电2H 2↑+O 2↑__),说明水是由_氢__元素和_氧__元素组成的,同时也证明了在化学变化中_分子__可分,而_原子__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分子__分成__原子__,_原子__重新组合。
【活学活用】1.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氧元素和氢元素__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__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__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 2O 。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 2O=====通电2H 2↑+O 2↑__。
, 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考点梳理】1.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 _无__色 沸点(标准状况下)__100_℃__ 气味 _无__味 凝固点 __0_℃__ 状态常温常压下 __液态__水的异常现象__4_℃__时密度最大2.水的化学性质(1)在通电时能发生_分解__反应。
知识点5水和溶液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化学部分
知识点5、水和溶液一、水与水资源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水的性质:水的密度为1.0×103kg/m3,4℃水的密度最大。
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3.水的电解:水在通电时会分解,负极和正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正1负2)。
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为1∶8。
水的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水的净化:水的净化处理方法有:①吸附法;②沉淀法;③过滤法;④蒸馏法。
【知识加油站】1.水电解的口诀:“正1负2”。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宏观用语)的”不能说成是“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或“水是由氢和氧构成(微观用语)的”。
2.水的四种净化处理方法中,沉淀法最简单,但效果最差,只能除去易沉降的物质。
过滤法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
蒸馏法成本最高,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3.沉淀法中,常用加入少量明矾、活性炭作为凝聚剂。
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可物理性吸附色素和异味。
思维导图教材精析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静置后不分层。
固、液、气态物质都可作为溶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浊液特征: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
①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②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②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加溶剂、升温饱和溶液【知识加油站】1.对于极少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而言,如熟石灰,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应升高温度。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物质的溶解度1.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水【关键知识点梳理】一、水的组成和性质有哪些?1、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有两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1、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为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水在4℃时密度为。
(2)化学性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或;常温下能与极活泼金属反应,如钠;高温下能与碳、铁等单质反应。
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由和组成。
2、悬浊液:不相溶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3、乳浊液:不相溶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4、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中,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在下,某物质在溶剂中达到时所溶解的为该温度下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越大,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应该特别注意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与所加入物质质量不等的几种情况:(1)当所加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3)所加物质不能完全溶解。
3、溶液的稀释:混合后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步骤:A、B、C、(2)主要仪器:、、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
五、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滥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2、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加强检测(2)三废经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等;(3)污水处理方法:吸附法、沉淀法、和蒸馏法。
【习题精选】1、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C、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2、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2)实验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至0.1%)(3)用试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并向该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___.①溶解度②溶质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液的密度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
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是___.(2)木块在A. 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5、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_ __.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答案解析】1、A 解析: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不随溶质的增多而变大,故B错,溶解度的概念是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故C错,D中没规定水的质量,无法比较,错误。
2、(1)③④解析:③④组中溶液的质量小于所加水和NaCl的质量之和,说明有部分NaCl 没有溶解,所以一定饱和。
(2)26.5%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3)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3、(1)由图所示操作可知,最终甲烧杯中的溶液为原溶液是饱和溶液,乙烧杯中的溶液加入了水是不饱和溶液。
故填:甲。
(2)由图所示操作可知,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甲大乙小,溶剂的质量不同即甲小乙大,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溶解度不变,氯化钠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密度变小。
故选②④。
4、(1)由图象可知,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了,但是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ρgV排可知,溶液的密度变小了,也就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故填:变小;(2)因为在木块漂浮状态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故填:在漂浮状态时,木块的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
5、(1)在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时,因为食盐易溶于水,所以不能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水的量筒中;(2)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食盐不会溶解,所以读取液面刻度的变化值可知食盐晶体的体积,实验就能取得成功。
故答案为:(1)食盐易溶于水;(2)食盐饱和溶液。
6.3空气【关键问题梳理】一、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成分:(体积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4%,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氧气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是如何?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态氧、固态氧呈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1)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3)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沙防止炸裂瓶底)(4)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放出大量的热。
3、氧气的用途: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原理:2H2O2====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空气冷冻分离法(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是如何?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其固体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不能供给呼吸,一般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3、二氧化碳的性质: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用作温室肥料④干冰可以作制冷剂,用来保存食物4、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写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四、臭氧层和温室效应1、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对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有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得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习题精选】1、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放入药品C.收集气体D. 验满2、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______,试管口还要放______,目的是______.所发生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3)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或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5)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气管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他收集到的氧气______(是或否)纯净;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什么后果______.(6)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写出方法③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你认为最合适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种(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______.3、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___毫升;(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___;(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里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__洗涤,干燥。
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4、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___.5、学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后,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b___.(2)小方在实验室用___(填序号)装置连接起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他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3)小红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F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①第一支试管中的现象为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②第二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了,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③最后小烧杯中的现象为___,说明二氧化碳有___的物理性质和___的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___.(4)小明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应该选用发生装置是___(填序号),因为氧气___,可用C装置收集。
(5)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浓度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