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小测解析

合集下载

三、热力环流解读

三、热力环流解读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想去吹海风... 白天去还是晚 上去?
本节提纲
一、热力环流实验——现象观察 二、热力环流的定义和原理——理论基础 三、热力环流实例——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常识
烧一锅开水,仔细观察锅内沸腾的开水的运动情况。
一、热力环流小实验
观察:玻璃缸内烟的运动方向 实验 思考:烟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冷热不均
海浪你轻轻地摇……
•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歌词中有没有值得探
讨的地方呢? • 如果你想去海边吹海风,你应该选择白天 去,还是晚上去呢?
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近地面)
山谷风
解释“巴山夜雨” 的原因?
巴山夜雨:和巴蜀地区的地形有关,因为夜晚谷地 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极易凝云致雨,故夜雨 较多。
课堂小结
1.定义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之为热力环流。 2.原理
地 表 冷 热 不 均
3 .实例 (1)城市风 (2)海陆风 (3)山谷风
大 气 垂 直 运 动
同一水平面上 产生气压差异
大 气 表现 水 风 平 运 动
综合练习
下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居民发现,当地每天白天和晚上大气污染的 程度有明显的变化,试分析讨论当地大气污染的变化特点。 如果你是这座城市的规划师,你会如何调整该城市工业区、商业、及 住宅区的布局,以减轻商业及住宅区所受的大气污染?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河流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河流
白天:白天山坡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较强,空气受热并上升,使白天出现从 谷地向山坡爬升的气流,将谷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顶的商业区、 文化住宅区; 夜晚:情况相反。
工厂的布局 :

热力环流精选练习题 (含解析)

热力环流精选练习题 (含解析)

热力环流精选练习题(含解析)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地区被风“吹弯了腰”的草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A.B.C.D.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是“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ISALSCS)”,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

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

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A.B.C.D.4.“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A.晴朗无风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白天C.阴雨无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山东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该环流主要是由沿岸流和黄海暖流组成(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区域沿岸流强劲的季节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受洋流影响,洋流边界M处两侧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弯曲状态是()A.东侧水温高,等温线向北凸出B.东侧水温低,等温线向南凸出C.西侧水温高,等温线向南凸出D.西侧水温低,等温线向北凸出7.图为某年11月30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可推断,此时()A.①地比①地气压低B.①地比①地风速大C.①地上升气流为主D.北京风向为东南风下图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①①①①五地气压()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9.图示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图正确的是()A.B.C.D.下图为沿20°E经线非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

设计热力环流的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设计热力环流的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设计热力环流的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力环流是一种重要的热传导方式,通过流体的传热和输运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热力环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热量传递的机制,优化设计和改进热力设备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设计热力环流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来模拟和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热力环流现象。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热力环流的特性和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指导。

在本文的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热力环流的定义和背景,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相信对于热力环流设计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结构的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和背景,以及本次实验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热力环流的定义和背景,以及设计热力环流的实验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热力环流设计的意义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组织,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结果分析的重点。

1.3 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热力环流实验,探究在环流系统中热力学规律和流体动力学特性的相互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热力环流系统的运行机理,为优化该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为今后热力环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希望通过本实验的开展,能够对热力环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正文2.1 热力环流的定义和背景热力环流是指流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环流现象。

热力环流通常发生在流体受到温度差异或压力差异等因素作用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形成旋涡或环流结构。

这种环流现象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如大气环流、海洋环流、涡流等。

地理热力环流实验报告

地理热力环流实验报告

地理热力环流实验报告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热力环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其实,这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场舞会,风、空气和温度都在里面翩翩起舞。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热力环流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的空气因为不同温度而形成的运动。

就像你把热汤和冷水混合,汤会向上飘,冷水就得往下跑,结果一阵翻滚!所以,这个实验就是要让我们亲身感受这种“翻滚”的感觉,真是让人期待得紧。

2. 实验目的2.1 理解热力环流这次实验的第一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力环流。

想象一下,炎热的夏天,阳光把地面烤得火热,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了一股股温暖的气流;而在高空中,这些气流又降温,变成冷空气,最后又慢慢下沉,形成一个循环。

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表演的一场精彩的马戏,热空气上天,冷空气下地,热和冷的斗智斗勇。

2.2 观察气流变化其次,咱们还想观察气流的变化。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真刀真枪的!我们准备了几个简单的材料,像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热水、冰块,还有一些食用色素。

准备好了吗?来吧,动手做实验,看看气流如何在我们的瓶子里玩耍。

3. 实验过程3.1 准备材料好啦,首先,咱们得准备材料。

找个干净的塑料瓶,倒上一些热水,差不多到瓶子的三分之一就行。

接着,咱们放几块冰块在瓶子的另一头,紧接着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这个色素就像是咱们的“侦探”,帮助我们追踪气流的动向。

3.2 观察现象当你把冰块放进去后,嘿,你会发现,色素慢慢扩散开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图案。

没错,就是那热空气在下面向上翻滚,冷空气在上面慢慢下沉。

就像是两位舞者,在舞池中翩翩起舞,互相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图案。

真是美不胜收,简直让人目不暇接!而这背后,正是热力环流在作怪。

4. 结果分析4.1 理论联系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空气的温度密切相关。

简单来说,热空气轻,冷空气重,轻的总是往上飞,重的总是想往下落,两个相互争夺的过程,产生了美丽的环流。

热力环流学生实验报告(3篇)

热力环流学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我们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直观地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深入理解地面冷热不均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3. 掌握热力环流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 长方形玻璃缸2. 胶合板或塑料膜3. 一盆热水4. 一盆冰块5. 一束香6.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 用胶合板或塑料膜将玻璃缸的上部开口处盖严。

3. 在胶合板或塑料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 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现象1. 香的烟雾从点燃处开始上升,逐渐向四周扩散。

2. 香烟上升过程中,在玻璃缸的上方形成明显的气流旋涡。

3. 香烟上升一段时间后,逐渐下沉,最终聚集在玻璃缸的底部。

六、实验结论1.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了热力环流。

2.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环流。

3. 热力环流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七、实验分析1. 实验中,热水和冰块分别代表地面冷热不均的情况。

热量差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形成热力环流。

2. 香烟的烟雾在玻璃缸内形成气流旋涡,反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 实验结果与热力环流的原理相符,验证了实验设计的正确性。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 热力环流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

九、实验改进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和冰块,观察热力环流的变化。

2. 可以在实验中加入风速、风向等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条件。

3.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风、海陆风等,探讨热力环流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2.12热力环流解析

2.12热力环流解析

等压面
D
A
2、如图,虚线是等压面,回答下列问题
C
B
(1)画出大气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 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_,多阴雨天气的
是____(C或B)
(3)画出CB处的等压面
3、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 F
C
D
高空
等压面 E
A
B


1、判断AB处的冷热状况?
地面
陆地
海洋
案例探究1
城市风的形成——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人类活动,比如汽车行驶中燃烧放出带有大量热量的尾气,钢筋
水泥等建筑材料铸就的“城市森林”的吸热,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 区。
A
B
C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知识与技能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
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 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 →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 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3)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高低压是指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 •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 ——“高凸低凹” •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 阳 辐 射

热力环流现象实验报告

热力环流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热力环流现象的产生原理。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热力环流现象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从而形成水平气压差,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实验中,通过加热和冷却两种方式,模拟地表冷热不均,观察空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验证热力环流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玻璃缸(长50cm,宽30cm,高40cm)1个2. 水盆2个(一个装清水,一个装热水)3. 胶合板1块(一侧开有一个小洞)4. 火柴1盒5. 温度计1支6. 秒表1个四、实验步骤1. 将清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两个水盆中,确保水温差异明显。

2. 将胶合板放在玻璃缸的上方,使小洞对准热水盆。

3. 点燃火柴,将火柴放入热水盆中,观察热水盆上方玻璃缸内的空气流动情况。

4.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盆上方和下方玻璃缸内的温度,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4,但这次点燃火柴放入清水盆中,观察空气流动情况并记录温度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当火柴放入热水盆中时,热水盆上方玻璃缸内的空气上升,形成热力环流;当火柴放入清水盆中时,空气下沉,形成相反的热力环流。

2. 观察到热水盆上方玻璃缸内的温度高于下方,证实了热力环流现象的产生。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如下:| 水温(℃) | 玻璃缸内温度(℃) || ---------- | ----------------- || 热水盆上方 | 30 || 热水盆下方 | 25 || 清水盆上方 | 25 || 清水盆下方 | 20 |2. 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当热水盆上方空气受热上升时,玻璃缸内上方温度高于下方;当清水盆上方空气受冷下沉时,玻璃缸内上方温度低于下方。

这验证了热力环流现象的产生。

七、实验结论1. 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 热力环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较难理解的考点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第一:热力环流知识详解1.基本知识〖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图示〗(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2.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等。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就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3.应用(1)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

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2)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过程及原理
1 热力环流实验
热力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是海洋环流的一种,它
受到温度和盐度的控制,是全球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力环流实验可以用来模拟全球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以及它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

2 实验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是采用受温度和盐度双重控制的环流实验装置进行。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水�(暖水�)和一定数量
的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的水�(冷水�)�分别放入水池中,用搅拌
器将两种水混合,使两种水混合后形成旋涡,从暖水层向冷水层运行,形成连续性的热力环流现象。

实验原理是基于海水中温度和盐度会影响静水的密度,高温低盐
度会使暖水比对应高海拔冷水密度低,在受到搅拌器形成的三重相混
合作用后,暖水会流向冷水区,形成所谓的“热力环流”。

3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试管、搅拌器、同容量的暖水和
冷水。

(2)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仪器:把搅拌器放到暖水和冷水的位置上,调节好搅拌器的大小。

(3)开始实验:首先把暖水和冷水装入实验室中,然后将搅拌器
放入实验室中并启动它,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暖水就会流向冷水,形成旋涡状的热力环流。

(4)记录数据和分析:观察热力环流运行过程,以达到对热力环
流现象�充分了解�的目的。

4 结论
热力环流实验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海洋中的热力环流的运行过程,
研究全球热力环流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素。

热力环流小测解析

热力环流小测解析

A .纬度低B .大气削弱作用强C .大气保温作用弱D .大气反射作用弱【小题 2】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 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高B .白昼短C .大气吸收能力强D .天气晴朗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解析【小题 1 】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拉萨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大气反 射作用弱, 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气温高; 而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低。

故选 C 。

【小题 2】纬度的高低对日较差的大小影响不大;北京夏季白昼时间长; 大气的吸收作用,对昼夜温度的影响不大;而北京天气晴朗,云量少, 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 差大。

故选 D 。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 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 3 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 9~11 题。

10 月 16 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最低气温(℃) 3 11 23 6【小题 1 】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 。

下表为我国 城市 北京 杭州 海口 拉萨 最高气温(℃) 18 17 27 19海拔(m) 54 40 14 3649纬度 39.8°N 30.2°N 20.0°N 29.7°N天 气 晴 多云 雨 多 云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2. 该地寒冷期( )。

A: 最低气温高于-16℃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 该地可能位于( ) 。

A: 吉林省B: 河北省C: 山西省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详解1. B2. C3. D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相关知识。

地理答题如何运用热力环流知识

地理答题如何运用热力环流知识

地理答题如何运用热力环流知识热力环流这东西,听上去可能让人有点头大,似乎跟咱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大。

可它可不简单,关系到我们每天的天气、气温、甚至风向。

你说这天气,大家都是天天讨论的,不管是穿什么衣服,还是计划出去玩,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预报。

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热力环流就在背后默默地“推波助澜”。

哎,说到热力环流,别着急,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的科学术语,它其实跟我们常常聊的“热”和“冷”有很大关系呢。

热力环流其实就是空气因为受热不均而产生的流动。

地球表面总是受太阳照射,但因为地球的表面不平,热量分布也不均匀。

太阳照到赤道,赤道那地方热得不得了,温暖的空气上升,带着湿气慢慢往高空飘去。

你想想,这就像是夏天的时候,地面太热,空气总得上升吧?空气上升了,结果就带动了周围的空气“赶来填补空位”,这不就形成了一个大气环流了吗?就像咱们坐车要找个停车位,停得满了,旁边车子也就跟着走过来了。

明白了吧?那种一升一降、一进一出的气流,就成了咱们说的热力环流。

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是它掌控着气候变化,影响咱们日常的天气哦。

你可能会问,既然它这么重要,那怎么就能运用到地理答题上呢?哈哈,其实很简单。

地理考试里,关于气候、风、降水等问题,热力环流是个很大的关键因素。

如果你掌握了它,你会发现大部分题目都不再难解。

比如说,地球的热带地区总是那么热,这可跟热力环流有关系。

赤道那儿空气受热上升,气流往两极流动,这时候就形成了热带的高压带,冷空气向赤道附近流动,形成了所谓的东北信风或东风带。

你是不是觉得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突然就变得像是亲身体验了一样?再比如说,季风气候也是跟热力环流息息相关的。

你看那印度、东南亚一带的季风,每年都来个“准时到”。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热力环流的作用。

夏天,陆地温度高,空气升温,上升后形成低气压,海洋上空气则较凉,气压高。

气压差一大,空气就会顺着气压梯度流动,结果带来大量的降水。

这种季风的规律,简直就像是季节里的“老朋友”,每年准时给你送来降水或者干旱,完全不差。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验与讲解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验与讲解

热力环流的原理实验与讲解一.实验演示:根据人教版教材“活动”玻璃缸内空气运动的方向。

实验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问题引导:烟雾是向哪边运动?向温度高还是低的方向飘动?思考:为什么空气会这样流动?学生活动:把所观察到的空气流动方向画出来。

显示三条直线(看空气柱的变化)讲述:假设这三条线是ABC三地的三条等压线。

思考:(1)在地面冷热均匀的情况下,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2)A地受热,BC两地遇冷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冷热不均的情况下,A 地大气膨胀上升,BC两地大气收缩下沉)(3)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别有什么变化?等压面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A地上空空气聚集形成高压,BC两地空气密底减少形成低压;近地面,A空气上升,空气稀疏形成低压,BC两地空气下沉聚集形成高压)(4)此时,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是否还相同?这种气压差异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结论: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图示讲解1.如果A、B两地温度相等(图1),那么,这两个气柱内大气的密度、质量如何?(相等)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会不会产生大气的运动?(不会)图12.如果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而附近B地空气相对较冷(图2),这时,A、B两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将产生怎样的运动?(A地空气上升,B地空气下沉)那么A、B两地上空的空气密度发生了什么变化?(A 地上空密度增大,B 地上空密度减少)气压有何变化?(A 地上空气压升高,B 地上空气压降低)3.空气的流动与水的流动有相似之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气流呢?(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如图所示,气流从A 地上空流向B 地上空。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训练2热力环流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训练2热力环流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考地理模拟检测专题训练2热力环流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莫高窟在山崖上开凿而成,三面与岩体相连,所有洞窟均为单侧开口。

多数洞窟已安装窟门,窟门是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秋季较冷的空气缓慢进入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其中206号窟安装了稳定耐用但导热性较强的铝合金门,门上设有上、下两处可开启的百叶窗(下左图),右图示意文保专家在秋季连续晴天对该窟内外不同部位温度测量结果。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门内测点2的温度变化过程,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A.西侧B.东侧C.北侧D.南侧2.为维持窟内湿度的干燥和稳定,秋季百叶窗宜开启的时段及气流交换方式是()A.清晨至中午,下窗进上窗出B.午后至晚间,下窗进上窗出C.清晨至中午,上窗进下窗出D.午后至晚间,上窗进下窗出3.为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更好地保护壁画,对206号窟门合适的改进措施是()A.换成导热更好的板材B.扩大门上百叶窗面积C.将窟门外面涂成浅色D.换成透明的厚玻璃门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影响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

如图为部分地区华西秋雨的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4.夜雨率高是华西秋雨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夏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5.夜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A.缩短日照时间B.加大昼夜温差C.抑制光合作用D.利于害虫繁殖洞穴滴水衔接了洞穴外部环境和内部沉积物,能够反映出洞穴内外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围岩指隧道或洞穴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的稳定有影响的岩(土)体。

不同季节,洞穴内外通风模式有所不同。

下图示意广西某洞穴(有竖井与外界相通)的洞穴外大气二氧化碳、洞穴内二氧化碳、洞穴内滴水水温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2 热力环流【考点梳理】(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一个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需要注意:(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

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

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两个方向3.(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峡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2.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

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

热力环流复习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

热力环流复习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B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B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图图高地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6.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

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热力环流实验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原理

热力环流实验原理1 热力环流实验原理热力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是指被热量和盐度影响的大范围的水文环流。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气候的变暖的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当地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热力环流实验以研究生物圈、水圈和地球热辐射平衡在一起的方式对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研究。

1.1 热力环流概念热力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是指被温度和盐度影响的大尺度水文环流。

热力环流(THC)是全球水循环中重要的水文环流,它主要是指低温度下的高盐海水和低盐海水向全球周围的大覆盖范围内的水文环流的周期性运动。

它的周围范围涉及从北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太平洋到西北太平洋的海洋;全球大多数海源性冰川也受其影响。

1.2 热力环流的影响热力环流的影响极大。

它不仅影响着全球的气候,也影响着非洲、欧洲和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气候变化。

THC对全球热带,寒带和温带地区都有影响,并且对于当地气候变化的可预测性有重要影响。

同时,THC也可能影响海水硬度、受污染的海洋环境以及海源冰川。

1.3 热力环流实验热力环流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温度和盐度对THC的影响,以解释气候变暖的原因。

热力环流实验的对象主要包括对温度和盐度的测量以及实验室中的环流形成过程的物理测量。

研究中还研究了海洋热交换机制,实验结果可以指导预测全球气候变暖。

在热力环流实验中,气温、湿度、盐度和流速等因素变化过程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热力环流实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研究生物圈、水圈和地球热量辐射平衡在一起的方式来解释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将改变热力环流的强度和方向,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当地的气候变化。

只有通过实验,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的本质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热力环流(精品)123讲解

热力环流(精品)123讲解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收
大大 气 气 大气 辐 增 吸收 射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壁式空调
暖风片
热力环流
实验中学
高一地理组
现象观察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环流
陆地
夜晚:陆风
(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 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 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a
海洋:增温慢
海洋
夜晚
陆地:降温快
陆地
海洋:降温慢
海洋
b
(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 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 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若地面各处气温一样(理想状态下), 你能说出从地面到高空气压分布状况吗?
特点:等压面(线)与地面平行,低空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海 拔
500/Pa




越 低
1000/Pa
B
A
C
图A
低压
高压
低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B
A
C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冷 压
低热 压
高冷 压
(4)合理布局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以及与郊区之间的距 离,达到利用郊区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热力小实验报告

热力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火柴;2. 一小堆纸;3. 铁板;4. 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

三、实验步骤1. 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2. 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3. 用火柴点燃纸堆;4. 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四、实验现象1.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2. 纸片和灰烬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五、实验结论1.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2. 热量差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热力环流;3. 低压处等压面弯曲,高压处等压面弯曲;4. 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规律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六、实验分析1.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是由于火堆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而周围冷空气密度较大,空气上升形成热力环流;2. 纸片和灰烬从四周下沉,是由于四周冷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而周围热空气密度较大,空气下沉形成热力环流;3. 实验中观察到等压面弯曲,是由于气压高低差异导致的空气流动;4. 实验中观察到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规律,是由于地球曲率导致的气压变化。

七、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热力环流有关,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从中发现科学道理。

八、拓展思考1. 热力环流在大气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2. 热力环流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3. 如何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热力环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低。

故选 C o【小题1】最低气温拉萨比杭州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

B .大气削弱作用强【小题2】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大,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C.大气吸收能力强 答案解析射作用弱,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而大气逆辐射作用A .纬度低C •大气保温作用弱D .大气反射作用弱B .白昼短 D .天气晴朗【小题 1】 【小题 2】【小题 1】 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拉萨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大气反【小题2】纬度的高低对日较差的大小影响不大;北京夏季白昼时间长; 大气的吸收作用,对昼夜温度的影响不大;而北京天气晴朗,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故选D o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C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详解1.B2.C3.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相关知识。

双层覆膜是为了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所以具有保温作用。

①②温度较③④高,所以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

在丰雪年,由于丰厚雪被的保护,双膜内平均温度变幅较小,且平均气温高。

在枯雪年, 由于没有丰厚雪被的保护,双膜内平均温度变幅较大,且平均气温低。

因此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的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气温的日变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o2.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最低气温低于-16 C ;丰雪年与枯雪年温度相差 1 C 左 右,所以气温日变化相差不大;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变幅较小,而枯雪 年膜内平均温度变幅大,所以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从 图中可以看出,在枯雪年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但是丰雪 年膜内温度日变化变幅较小,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o 3.本题考查时区的相关知识。

根据当地日变化最高温出现在北京时间 16时左右,而当地应为14时左 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C 左右,可判断 当地时区与东八区相差 2个时区左右,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所以该地 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o读 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甘肃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回答问题。

1.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体现了D •地方性分异规律2.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 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答案1. D2. D 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是指在沙漠腹地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湿润区域,是非地带性规律的表现,体 现出地方性分异规律,D 选项与题意相符;A 、B 、C 选项内容表述的是地 带性规律,分别是建立在热量、水分等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之上,与图片 信息不吻合,综上分析,本题选择 D 选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2丿 / / # / / *④m 上项。

2.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②强),地面温度较高;夜晚大气所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少(大量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所以大气层积累的热量较少(③弱),从而导致大气逆辐射较弱(④弱),所以地面在夜晚温度较低,最终产生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现象,故本题选择D选项。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湖、岸地形咼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小题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晴天D.冬季阴天答案【答案】【小题1】B【小题2】A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

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小题1】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o【小题2】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o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南半球B.该区域昼短夜长C图中河段有凌汛现象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据图判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巴西高原草木一片枯黄B.石家庄多受东南风影响C.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D.中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答案5、B 6、C提示:5题,借助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故A错;该地位于中纬度,图中等温线为0C,说明此时为冬季, 所以该区域昼短夜长,故B正确;根据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河流流向与等咼线弯曲方向相反),可判断该河自北向南流,所以不可能有凌汛现象,故C错。

该处温度为0C以下,所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D错。

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夏季,草木葱绿,故A错。

石家庄位于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多受西北风影响,故错。

长江河口在北半球,长江流域中下游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河口处注入海洋的水量较小,故盐度应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故C正确。

长城站位于62°S附近,不在极圈内,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错。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为受热处,B为冷却处。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A、B两地垂直气压差△ P (△ PA= P D-P③,△ PB二F②-P ④),说法正确的是A. △ PA>^ PBB.A PA vA PBC.△ P «△ PBD.不确定【小题2】A. B两地之间的近地面风向是A.东风B.西风C.东南风D.东北风答案【答案】【小题1】B【小题2】C 解析【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小题1】近地面气压高的地方,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大,B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大, B正确。

【小题2】图中B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A、B丙地之间的近地面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

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东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答案解析飞机左侧高压,右侧低压,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左指向右;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作用;由于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风向为西风,因而飞机是逆风飞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A I:A.图中四点气压:C>B>A>D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U UD. A、B、C 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答案解析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是相反的。

可先补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 处为低压,C 处为高压;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的气压值。

故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C>A>B>D并据此可判断各选项。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答案解:A 、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形成温度的差异 ,但是在夏季冬季、白天和夜晚它们的温度状况是相反的,故甲有可能是海洋也有可能是陆地 ,故与题意不符;B 、乙地等压面下凹故大气为上升形成低压,故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故正确;C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②气压大,故与题意不符;D 、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甲气压高,故与题意不符. 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高空形成高压; 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 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2)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 下凹. 掌握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等压面的弯曲特征、判别方法即可 础题.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 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

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 地的地理环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二bA ■,■ F工g / ha • u【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相关的是,属于基IB .地震、火山活动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以茅草覆盖,呈 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与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相关的是冬季暴雪。

【小题2】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以茅草覆盖,呈 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上图中的【小题1】蔬菜大棚改变的农业自然条件是A .多洪涝灾害C.台风频发 频繁D .冬季暴雪【小题2】 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上图中的() A . c 地 B . d 地 C. a 地 D . b 地答案 【答案】 【小题1】 【小题2】 解析 【解析】【小题1】 c 地。

MB —读某蔬菜大棚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降水B . 土壤C.水源 D .热量【小题2】某段时间,我国南方的菜农一般只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

其 目的是 A. 肖U 弱太阳辐射以减少蔬菜水分蒸腾 B. 减少地面辐射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增加大气逆辐射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 增强地面辐射以提高白天气温 答案 【答案】 【小题1】 【小题2】 解析 【解析】蔬菜大棚是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对于气温较低季节的自然 条件进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蔬菜生产,是对热量条件的改造,水多少与大气环流有关,大棚不能改变, A 错。

土壤的结构和性状与有机 质、矿物质含量及组成有关,与大棚无关, B 错。

大棚的建设不能改变水 源条件,C 错。

故选D o【小题2】由于黑色尼龙网,透明度差,不利于太阳辐射进入蔬菜大棚, 在干旱季节,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可以采用黑色尼龙网覆盖,削弱太阳辐射,A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