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
词牌名。

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

④簸:掀翻。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
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阅读题阅读附答案【原文】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

老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限。

今年花胜去年红。

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浪淘沙,词牌名。

本词是游宴诗。

②紫陌,京城郊外的路。

【问题】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怀。

试问上片叙述了甚么事?下片抒发了怎么的情感?(3分)2.“今年花胜去年红。

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堪称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扼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3分)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旅游(1分);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1分),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情义(1分)。

(上片要捉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捉住“恨无限”“与谁同”进行分析。

)2.(3分)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当中,将三年的花加以对比,层层推动,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当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1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艳丽繁盛的风景,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境,是以乐景写哀情;(1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但愿友人纵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美妙的回想和久别重逢的喜悦;(1分)“惋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为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1分)可见其构思别致,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1分)(答出任意3点便可。

答题时要点明写作角度(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甚么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奇妙的具体所在(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9古诗三首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一」浪淘沙吕碧城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帘咫尺是西洲。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

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激赏,认为“漱玉犹当邂席,《断肠集》勿论矣”。

(《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

)结合上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抓住“寒意”“春雨”等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从视觉、触觉、听觉的角度,将周边冷漠凄清的环境与人物睡卧不安的活动巧妙地融为一起,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惜花的情怀。

解析: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感官或观察两个方面,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情感分析需要从景物特点出发,但也要联系整首词作,准确分析。

(2)参考答案:此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都表现闺中人惜花伤别之情,而吕词不为惜花所囿,将惜花扩大到人花互怜,同时上下片结句,只将词序稍作变动,就构成了回环往复、旋律优美的韵味,感情表达上也富有波澜,自是不寻常手笔。

解析:首先要回忆《如梦令》的内容,接着细读该词最后一句,李词是人惜花,表达的是青春已逝的伤感;而该词“人替花愁”,情感更深刻。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附答案分析「篇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夜雨梁寅①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 1301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①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②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宝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备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歌名。

创于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
做词牌名。

②九曲:自古据说黄河存有九道弯角。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宝:
波浪河沙。

④簸:推倒。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据说,织女为天上仙女,玉帝至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下架织女,牛郎冲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七月七日的夜晚相见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后)
参考答案
1.诗人以唯美的想象融合迷人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
下得更加具体内容、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小题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授安徽南陵知县,调霍丘。

勤政爱民,坐催科不力免官,嘉庆四年,复之,补合肥,复以缉私役为盐贩殴毙狱坐夺职。

寻初彭龄为安徽巡抚,荐辅人才可用,仁宗亦素知辅循名,能得民心,送部引见,复职,仍发安徽,补怀宁,迁泗州直隶州知州。

河决,州境被灾,辅躬亲赈抚,民无失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一)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二)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牵牛花娃娃蒲华清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 cáo)里撒.(sàn 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

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

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绳。

艳艳问:“爸爸,拉绳干吗?”爸爸说:“牵牛花藤儿要比赛爬绳呀!”艳艳不信。

只见爸爸把藤儿绕上长绳,一条绳一根藤儿,就像一排绿娃娃站在一道道起跑线上。

艳艳乐了,忙喊:“预备——爬!”绿藤儿一动也不动,爸爸骗人。

浪淘沙阅读理解

浪淘沙阅读理解

浪淘沙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浪淘沙阅读理解”。

你说这浪淘沙啊,就像是一片神秘的海洋,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奥秘。

咱读它的时候,不就跟那勇敢的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闯荡一样嘛!就好比你在沙漠中寻找宝藏,每一步都充满着惊喜和期待。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当你深入其中,一点点揭开它的面纱,哇塞,那种兴奋简直难以言喻啊!
就说有一次,我读那首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我就在想啊,这黄河水得多厉害,淘起沙来那气势,不就跟咱平日里奋斗拼搏似的嘛,一路勇往直前!“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哎呀呀,这想象力,多牛啊!这诗里仿佛藏着一个奇幻的世界,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钻进去一探究竟。

咱再讲讲怎么去理解浪淘沙。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呀,得用心,得仔细琢磨。

就跟拼图似的,你得一块一块地找对位置,才能呈现出完整的画面。

有的时候遇到难理解的地方,真让人抓耳挠腮,急得不行。

可一旦想通了,那感觉,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爽极了!比如说那些隐晦的意象,不就是一道道关卡嘛,咱得一个个攻克。

我觉得啊,读浪淘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有怎样的风景。

它能带你领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世界。

有时候让你欢笑,有时候让你沉思,难道不是吗?所以啊,大家都快来加入这场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浪淘沙阅读理解之旅吧!
结论:浪淘沙阅读理解充满魅力和挑战,能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收获,值得我们用心去探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类文阅读-9 古诗三首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指极短的时间。

()(2)江海汇合之处。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是从(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3.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

4.“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

【参考答案】1.(1)须臾(2)海门2.听觉涨潮视觉退潮3.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4.比喻示例: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十分春: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A.梅和雪B.梅和诗C.雪和诗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1.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全部的春天。

2.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

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D4.示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小小蜗牛的秘密①今天下午,我在院子的草坪里捉到了10只蜗牛。

②这10只蜗牛,外壳很薄,软软的身体在地上蠕动着,两只触角一伸一缩,一旦发现有“敌人”,就马上把身子缩进“屋子”里。

总之,它给人的印象就是慢吞吞,反应迟钝。

③我为它们准备了一个纸盒子当作屋子,几片菜叶是它们今天的晚餐。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期待它们毫不客气、狼吞虎咽地享受我的款待。

④可是,没想到它们只是碰了碰菜叶就调转头爬走了。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理解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理解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理解 《浪淘沙》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浪 淘沙刘禹锡阅读理解,欢迎大家阅读!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

④簸:掀翻。

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 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牛郎追上天, 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只准每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呢?请简要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 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 河的雄伟形象, 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 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 没有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 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诗歌浪淘沙解析与答案

诗歌浪淘沙解析与答案

诗歌浪淘沙解析与答案
诗歌浪淘沙解析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清)左辅①
(序)曹溪驿②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③春山魂④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1)请赏析“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中“软”、“柔”二字的'妙处。

(4分)
(2)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4分)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通感),生动地写出了春日江水轻缓柔和的独特美感;(1分)“柔”字以触觉写听觉,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轻荡樯橹欣赏春江美景的情景(1分),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安闲自适(1分)。

(触觉写视觉,触觉写听觉或通感1分)(2)(4分)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个思念故乡但却潇洒旷达的诗人形象。

(2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乡梦不断,无时无刻不停止对家乡的思念;(1分)但诗人却不因此生出闲愁,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浪淘沙 (其八 )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说明浪淘沙:唐朝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

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固然一时被小人诬陷,历尽辛苦以后,他的价值仍是会被发现的。

淘、漉:过滤。

阅读题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黄河?请简要剖析。

( 4 分)2、本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4 分)参照答案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联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汹涌特色写得更为详细、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忱描述了黄河的宏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放气派和奋斗精神,同时表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古诗今译不要说流言流言仿佛凶狠的浪涛同样令人惧怕,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仿佛泥沙同样永久颓丧沉浸。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含辛茹苦,最后才能淘尽泥沙,获得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流言仿佛惊天动地同样深奥无极,不行挣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仿佛泥沙同样永久沉浸颓丧。

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含辛茹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获得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示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许说,即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到不公正的迁谪窘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同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获得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

可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示自己的心志,只管谗言诽谤,小人诬告,以致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承受不白之冤,被罢官贬职,逐出朝廷,贬谪异乡,可是他们其实不会所以而沦落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劫难以后,终究仍是要洗清冤枉,还以清白,就像淘金同样,只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可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早晚是要发光的。

浪淘沙 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 阅读附答案

浪淘沙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题目。

(8分)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浪淘沙阅读附答案】。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北师版语文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六上古诗阅读理解练习(一)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

(3分)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5。

“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二)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十五从军行(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十五”“八十”是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4.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四)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但使:2.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词句用到什么修辞手法?3.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五)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阅读答案】【原文】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

《浪淘沙》阅读答案15篇

《浪淘沙》阅读答案15篇

《浪淘沙》阅读答案1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浪淘沙》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

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8.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6分)答案:8、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

(2分)9、“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

(2分)《浪淘沙》阅读答案2浪淘沙皇甫松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①半欲沉。

宿鹭眠鸡飞旧浦,去年沙嘴②是江心。

注:①罾(zēnɡ)船:渔船。

②沙嘴:江河入海口两侧凸出的狭长泥沙沉积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首句写景视野开阔,江边滩头上连接成片的小草茸细,林木疏朗。

B. 词人借“半”字写出了恶浪滔天之态,也写出了江中渔船几乎要倾覆的险境。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阅读答案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阅读答案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浪淘沙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诗的开头两句中“吼”字和“触”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2、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阅读答案1、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湍急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2、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的沙堆似座座雪堆。

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意对即可)拓展阅读:《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形制又变。

作品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②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③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赏析:《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词作(有人认为是诗)。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

[浪淘沙阅读答案]浪淘沙阅读题及答案【原文】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浪淘沙,词牌名。

本词是游宴诗。

②紫陌,京城郊外
的路。

【问题】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2.“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可谓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3分)
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1分);下片抒发了与
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1分),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1分)。

(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2.(3分)
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1分)
“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1分)
“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久别重逢的喜悦;(1分)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1分)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

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

淘、漉:过滤。

阅读题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

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

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

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

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
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

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

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