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7bfca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3.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对职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企业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可控可管理。
以下为这份制度的撰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意义为了确保企业职工的健康与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的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职工,包括正式雇员和临时工,并适用于各类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第三条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控制职业病危害是首要任务。
2.依法合规,遵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3.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体系,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
4.信息化管理,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数据库,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5.全员参与,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6.责任明确,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责与监督。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分工1.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为职业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3.各部门、班组和岗位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配合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4.员工要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体系第五条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1.组织设置(1)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
(2)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监测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并根据工作环境和危害特点,确定监测频次和方法。
2.监测内容(1)扬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0441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3.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四)监测结果准时登记、报告及公示。
监测中发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一)准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状况。
(二)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三)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
(四)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方案并加以落实。
二、粉尘检测周期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或者采纳实时在线监测,地面每月测定一次或者采纳实时在线监测。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
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需精确,牢靠,并按时上报。
(五)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需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六)通风队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
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三、托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准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31b1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f.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保护职工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
第三条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对可能引起职业病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容量、浓度、浸蚀等进行测定与评价的活动。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职业病防护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机构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
(三)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职业病防护部门的要求,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工作第五条监测与评价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需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监测与评价要求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二)监测与评价需依据实际工况,确定监测与评价指标,确保监测与评价的针对性。
(三)监测与评价需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确保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
(四)监测与评价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第六条监测与评价工作程序(一)确定监测与评价目标,编制工作计划。
(二)组织实施监测与评价工作。
(三)收集监测与评价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编制监测与评价报告,并形成档案。
(五)向职工提供监测与评价结果,做出相应的防护和措施。
第七条数据记录与保管(一)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密和保管,确保相关信息不外泄。
(三)监测与评价数据需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保存,并进行档案管理。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人员第八条监测与评价人员资质要求(一)监测与评价人员需具备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监测与评价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75dd4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7.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2022)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2022)](https://img.taocdn.com/s3/m/693183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e.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2022)
(一)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第八条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建设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煤矿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装备,建立粉尘分析化验实验室,开展粉尘、噪声、热害和化学毒物的监测工作。
1.职业健康科应每季度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季度的监测计划,报煤矿领导批准后实施。
2.总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检测1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3.噪声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主要对通风机、提升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风钻、乳化液泵、水泵等地点进行监测。
4.对NO(换算成NO2)、CO、NH3、SO2每3个月至少监测1次,对H2S每月至少监测1次。
(三)煤矿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四)根据监测、检测、评价结果,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将日常监测、检测、评价、落实整改情况存入煤矿职业卫生档案。
检测、评价结果向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b7f13f584254b35eefd3490.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生产粉尘日常监测(一)总粉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1.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2.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四)每次测尘结果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将测定结果上报区技术主管审阅,区技术主管对粉尘浓度超过规定的地点,及时采取降尘措施,进行处理。
(五)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表《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六)测定粉尘浓度时,均应把测尘点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较为均匀的人工呼吸带内。
对于井上、下不同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二、有毒有害气体及温度、湿度的日常监测(一)每月根据矿井生产部署的工作安排,由通风区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编制矿井瓦斯检查计划,内容包括瓦斯检查地点、检查次数、巡回检查路线、巡回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的安排等,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二)瓦检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煤矿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通风瓦斯知识和技能,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要定期培训,考核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三)瓦检员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同时备有长度大于1.5米的胶管、温度计等。
矿长、总工程师、采掘与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放炮员、流动电钳工、班长、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四)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瓦斯检查计划的要求执行。
每次检查的结果必须认真准确地记入瓦斯检查手册和瓦检牌板上,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瓦检员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业作业,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149e5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f.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中,工作人员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各种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潜在危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并及时发现、评估和管理职业病危害,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监测目标和范围:明确监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并确定监测的范围,涵盖不同岗位、部门和工艺。
2. 监测方法和频度: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频度,包括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监测仪器设备等,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3. 监测责任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监测责任和流程,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样本的采集和保存、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4. 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艺、加强防护设施等。
5. 预警和报告机制:建立职业病危害的预警和报告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通报职业病危害风险和相关措施。
6. 评价管理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措施,包括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培训教育、健康监护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就是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内容,具体制度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具体规定。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保障作业场所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制度。
一、通风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管理部门,需备专人负责整个矿区从事生产运行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包括以下内容:(一)监测点分布。
表1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地点工种检测点位辅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辅运顺槽综掘面辅运皮带司机辅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主运皮带司机主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综采面综采机司机综采机回风侧5m处移架工端头支护工回风巷10m处刮板机司机刮板机机头作业位转载机司机转载机作业位综采主运顺槽乳化液泵司机乳化液泵作业位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主运皮带作业位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司机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3-1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5-1煤层给煤机司机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5-1煤主运皮带作业位主驱动机房主斜井皮带司机主斜井皮带作业位值班室原煤仓顶原煤入仓皮带司机原煤入仓皮带作业位洗煤厂201皮带司机20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201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巡检工202振动筛作业位206振动筛作业位205破碎机作业位20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20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加药工PAC加药位PAM加药位203皮带司机203手选拣矸皮带作业位701、721皮带司机701末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721块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洗煤厂小块皮带司机产品分级筛作业位小块皮带头部作业位701末精煤皮带头作业位放仓工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铲车司机铲车作业位过磅员磅房作业位机修车间电焊工电焊作业位打磨工打磨作业位气割工气割作业位锅炉房司炉工上煤作业位表2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点的选择和布置辅运顺槽综掘面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支护作业位主运顺槽综掘面支护作业位综掘机司机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主运(辅运)顺槽辅运皮带司机辅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主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与3-1盘区皮带转载点作业位采煤工作面综采机司机综采机作业位端头支护工端头支护作业位刮板机司机刮板机作业位转载机司机转载机作业位综采主运顺槽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乳化泵司机乳化泵站作业位3-1盘区主运顺槽皮带司机二采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17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5-1煤层给煤机司机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17煤主运皮带作业位中央水泵房注水泵工注水泵作业位工人填表处主驱动机房主斜井皮带司机主斜井皮带机头作业位值班室原煤仓顶原煤入仓皮带司机原煤入仓皮带机头作业位洗煤厂1皮带司机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2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巡检工2振动筛作业位3破碎机作业位4振动筛作业位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洗煤厂203皮带司机9手选皮带作业位4层巡检工10块煤脱泥筛作业位11-1磁选机作业位5层巡检工12末煤脱泥筛作业位13脱介筛作业位14矸石/3013块煤脱介筛作业位板框工15板框压滤机作业位清水仓工人取样位PAM工人加药位PAC工人加药位71、2皮带司机16面煤脱水离心机作业位17煤泥脱水离心机作业位18煤泥转载刮板机作业位19煤泥转载皮带作业位20煤泥入料泵作业位洗煤厂701、721皮带司机21循环水泵作业位22煤泥底流泵作业位23稀介泵作业位24块精煤皮带机尾作业位小块皮带司机产品分级筛作业位籽煤皮带机头作业位701末精煤皮带机头作业位放仓工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地磅房过磅员磅房过磅员作业位压风机房空压工工人值班室1#空压机作业位(三)噪声检测周期每季度一次。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c2c0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9.png)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本厂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在本厂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建立本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监督检测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关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本厂职业卫生领导小组报告,由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并在厂务公开栏公示。
五、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将作业场所或岗位职业危害因素测定结果整理后,存入本厂职业卫生档案。
六、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班组,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如仍不达标的应通知立刻停产,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七、职业卫生管理办公室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检测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实施。
八、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有关职业卫生检测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本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旨在对职业病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53a26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a.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一、我公司按照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三、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五、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七、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024年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二)1.制度背景和目的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导致工人出现的一系列疾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制定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2.制度内容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监测:每个工作日,对工作环境中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辐射等。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样本(四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样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00aa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c.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样本1、总则1.1 为准确评估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并实施有效监控,同时验证各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特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____关于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实现对生产环境中尘毒、噪声的定点、定期监测。
1.2 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所有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及工作地点,必须严格遵循并执行本制度。
1.3 本制度适用范围明确界定为____庆华集团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油加氢项目。
2、职责安全管理部承担生产环境中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的选定及定期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活动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3、工作要求一、监测点确定原则1. 监测点的选定应基于粉尘、毒物的逸散范围、噪声与高温的产生区域,以及职工频繁停留或持续作业的地带,确保所选监测点能真实反映职工实际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2. 在同一厂房内,若存在同种物质,监测点的设置不应局限于特定作业岗位,而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3. 当同一地点存在两种或多种毒物时,应针对每种毒物分别设立监测点,确保监测的全面性。
4. 对于混合性粉尘存在的同一地点,原则上只设立一个粉尘监测点,以简化监测流程并提高效率。
5. 一旦监测点确定,即应视为固定监测点,并建立相应的监测记录档案,以便后续跟踪与分析。
二、监测点管理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点不得随意增减或变动。
如需调整,必须经安全管理部严格审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准确性。
三、监测频率与记录安全管理部负责每月一次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监测工作,并详细记录监测数据,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专业检测与评价安全管理部将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以科学评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成效。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743e6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d.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有效防备和掌控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发生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供应商及相关人员,包含全体在职及进入企业内部工作场合的人员。
第二章监测与检测第三条日常监测1.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制度,对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结果和分析情况。
3.依照监测结果,在必需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无害。
第四条检测设备与工具1.企业应配备必需的职业病危害检测设备与工具,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检测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五条检测操作流程1.监测与检测工作由专业的职业病防护人员负责,必需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2.监测与检测前,应订立认真的检测方案,包含监测的方法、位置、时间、频率等。
3.监测与检测操作应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第六条结果评价与分析1.对监测与检测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必需的掌控措施和改进措施。
2.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应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可能的致病途径、风险评估等因素。
第三章评价管理第七条风险评估1.企业应依据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2.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八条监督与检查1.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与检查制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监督与检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培训与宣传1.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防备的认得与意识。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3105e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1.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目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二、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有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检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特制订本制度。
三、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
四、具体内容L煤矿井下安装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生产技术科调度组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负责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汇报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
3.每天由监控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后上报总工程师和矿长签字,并进行备案。
4.瓦检员每班对作业场所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检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检查牌板上,并汇报调度部门做相关记录。
5.安检科职业危害检测人员(兼职或专职)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有超标现象生产技术科立即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用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
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由安检科检测人员采样送有资质单位检测。
监测周期如下:测点选择如下:6.每半年至少监测1次噪声。
井工煤矿噪声监测点应当布置在主要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掘进机、风动凿岩机、破碎机、主水泵等设备使用地点。
7.化学毒物监测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作业人员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地点。
生产技术科机电科采样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在不影响作业人员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要尽可能靠近作业人员,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作业人员工作时的呼吸带。
氮氧化物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硫化氢至少每月监测1次、碳氧化物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
8.安检科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如实向职工公布。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f8f0b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c.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非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为室内工作环境和工作者提供有害物质或因工作条件、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危害的单位。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确保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公开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结果,接受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要求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纳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档案,包括监测、检测、评价资料、报告和会议纪要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频次和检测方法,并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监测和检测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应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保证监测和检测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和程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害。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及时处理监测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完善改进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81db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5.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为有效实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确保作业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或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而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特制定以下制度:一、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与监督,并负责制度的修订及监测、评价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各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对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岗位及监测点进行详尽辨识。
同时,应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意见,明确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确定受危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数量、检测点名称及具体检测内容和周期。
依据职业卫生管理标准,实施定期检测及评价,并对各监测点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级。
三、单位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并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确保档案资料的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与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立联系,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针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严格的日常监测和报警机制。
五、确保检测与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依法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评价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七、对于单位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预评价报告需按规定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或备案。
对于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还需进行设计审查和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设计与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报安监部门审核,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ec3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7.png)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度修订和落实监测及评价工作。
二、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危害岗位、监测点进行辨识,尊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点检测意见,确定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名称、接害岗位名称、岗位人员____、检测点名称及检测内容和检测周期。
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分级。
三、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及评价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实施日常监测和报警。
五、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六、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耳塞等相关个体防护用品。
七、单位有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需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由安监部门备案批复;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预评价报告由安监部门审核批复后,设计单位应当编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计专篇,严重危害的项目需进行设计____和批复,才能____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由单位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和____竣工验收,控评和竣工验收资料报安监部门备案;较重和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需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报安监部门审核,并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7481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b.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工作过程中暴露于或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确保职业环境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和内容1. 目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者的职业生活情况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和步骤1. 方法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
2. 步骤职业病危害检测的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目标、制定检测方案、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环节。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和要求1. 指标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暴露水平、职业病危害程度、个体暴露剂量等。
2. 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等。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二)1. 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包括职业卫生监测业务的负责单位、监测人员的职责等。
2. 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从工作的准备、实施、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流程。
3. 设备设施及资金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要求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资金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管理和质量控制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规定了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作记录、报告编写、不合格样品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工作。
本文介绍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的管理制度,并详细阐述了其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指标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dac7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d.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采取专业技术手段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的一套管理制度。
第四条针对不同单位,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制度,确保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人员,保障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员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职业病防控效果。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水平。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第九条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噪声强度、振动频率、光照度、温湿度等。
第十条日常监测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常规检测、现场监测、实验室测定等。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人员,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和整理,形成监测报告,保留备查。
第十三条监测报告应当包括监测日期、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监测方法等,并进行专业的解读和评估。
第十四条监测结果如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或异常,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第十五条监测数据应当按规定的期限上报相关部门,供职业病防治工作参考。
第十六条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员工,引导他们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68f4d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5.png)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为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____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噪音、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九、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2024年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二)【引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职业病危害依然存在,给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
度(最新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保障作业场所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制度。
一、通风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管理部门,需备专人负责整个矿区从事生产运行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测点分布。
表1煤矿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
地点
工种
检测点位
辅运顺槽
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顺槽
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2运皮带司机2运皮带作业位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辅运顺槽综掘面
辅运皮带司机
辅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主运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头与刮板机转载点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与3-1
盘区皮带转载点
综采面
综采机司机
综采机回风侧5m处
移架工
-
端头支护工
回风巷10m处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机头作业位
转载机司机
转载机作业位
综采主运顺槽
乳化液泵司机
乳化液泵作业位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作业位
3-1
盘区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3-1
盘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
3-1
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
5-1
煤层
给煤机司机
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
5-1
煤主运皮带作业位
主驱动机房
主斜井皮带司机
主斜井皮带作业位
值班室
原煤仓顶
原煤入仓皮带司机
原煤入仓皮带作业位洗煤厂
201皮带司机
20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201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巡检工
202振动筛作业位
206振动筛作业位
205破碎机作业位
20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20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加药工
PAC加药位
PAM加药位
203皮带司机
203手选拣矸皮带作业位701、721皮带司机
701末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721块精煤皮带尾部作业位
洗煤厂
小块皮带司机
产品分级筛作业位
小块皮带头部作业位701末精煤皮带头作业位放仓工
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
煤场
铲车司机
铲车作业位
过磅员
磅房作业位
机修车间
电焊工
电焊作业位
打磨工
打磨作业位
气割工
气割作业位
锅炉房
司炉工
上煤作业位
表2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点的选择和布置辅运顺槽综掘面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主运顺槽综掘面
支护工
支护作业位
综掘机司机
综掘机作业位
2运皮带司机
2运皮带作业位
主运(辅运)顺槽
辅运皮带司机
辅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主运皮带司机
主运皮带与刮板机转载点作业位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与3-1
盘区皮带转载点作业位
采煤工作面
综采机司机
综采机作业位
端头支护工
端头支护作业位
刮板机司机
刮板机作业位
转载机司机
转载机作业位
综采主运顺槽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
乳化泵司机
乳化泵站作业位
3-1
盘区
主运顺槽皮带司机
二采区主运顺槽皮带机头作业位主运大巷皮带司机
17煤主运大巷皮带机头作业位5-1
煤层
给煤机司机
井底煤仓给煤机作业位
主运皮带司机
17煤主运皮带作业位
中央水泵房
注水泵工
注水泵作业位
工人填表处
主驱动机房
主斜井皮带司机
主斜井皮带机头作业位
值班室
原煤仓顶
原煤入仓皮带司机
原煤入仓皮带机头作业位洗煤厂
1皮带司机
1原煤皮带机尾作业位
2原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巡检工
2振动筛作业位
3破碎机作业位
4振动筛作业位
7块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8末煤转载皮带作业位
洗煤厂
203皮带司机
9手选皮带作业位
4层巡检工
10块煤脱泥筛作业位
11-1磁选机作业位
5层巡检工
12末煤脱泥筛作业位
13脱介筛作业位
14矸石/3013块煤脱介筛作业位板框工
15板框压滤机作业位
清水仓工人取样位
PAM工人加药位
PAC工人加药位
71、2皮带司机
16面煤脱水离心机作业位
17煤泥脱水离心机作业位
18煤泥转载刮板机作业位
19煤泥转载皮带作业位
20煤泥入料泵作业位
洗煤厂
701、721皮带司机
21循环水泵作业位
22煤泥底流泵作业位
23稀介泵作业位
24块精煤皮带机尾作业位小块皮带司机
产品分级筛作业位
籽煤皮带机头作业位
701末精煤皮带机头作业位放仓工
籽煤仓放仓工作业位
地磅房
过磅员
磅房过磅员作业位
压风机房
空压工
工人值班室
1
#空压机作业位
(三)噪声检测周期每季度一次。
(四)监测结果及时登记、报告及公示。
监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一)及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二)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三)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
(四)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二、粉尘检测周期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或者采用实时在
线监测,地面每月测定一次或者采用实时在线监测。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
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五)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六)通风队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三、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