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重比不足的调整

关于剪重比不足的调整
1、三段的调整方法不同。 根据新《抗规》5.2.5条的条文说明,当结构底部总剪力小于规定时,则各楼层均需要进行调整,不能只调整不满足的楼层,按照条文说明,调整方法如下: 1)加速度控制段,即T15Tg时,各楼层均需按底部的剪力差值放大楼层地震剪力; 3)速度控制段,即5Tg >T1>Tg时,则增加值应大于底部的剪力差值,顶部增加值取动位移作用和速度作用二者的平均值,中间各层的增加值可近似按线性分布。 2、举例,一栋十层建筑,底部剪力2000KN,顶部剪力1000KN,若底部计算需要放大至1.10倍, 1)如结构基本周期小于Tg,则各层乘以1.10倍放大系数即可; 2)如结构基本周期大于5Tg,则各层应放大2000x0.1=200KN,以上各层按各层剪力与200KN的比值,乘以放大系数,比如顶层需放大1.20倍. 3)如结构基本周期小于5Tg,但大于Tg,则顶层按前两种情况的平均值放大,第一种放大了1000x0.1=100KN,第二种放大了200KN,则应放大(100+ 200)/2=150KN,即顶层放大系数为1.15,中间各层按从底层的200KN到顶层的150KN差值线性分布,比如第九层就应当放大155KN,假设楼层地震剪力为1100KN,放大系数就是1.14。 按此条文说明,编制者对放大系数的规定如此详细,也暗示剪重比不足是不宜出现在底层的,而实际上大部分结构都是底层剪重比不足,必须对结构进行调整来满足剪重比的规定。 3、新版PKPM这样解释(原话):“10版按照抗震规范5.2.5条的条文说明,当首层地震剪力不满足要求需进行调整时,对其上所有楼层进行调整。且同时调整位移和倾覆力矩。”看来并没有分这三种情况详细计算。 4、至于为何分三种情况计算,我认为是考虑到周期越长、放大应越多的缘故。

转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
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
的经济技术指标;??
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
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

要求。?
关于剪重比的讨论很多?尤其是7、8度区经常出现底部剪重比不达标?6度有些审图公司也要求0.8%,依据是抗规的条文解释,这样6度区有时候也会有剪重比不达标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人为放大底部剪力系数??使剪重比达到规范要求?但放大系数不宜超过1.3??非要放大系数超过1.3才能达到剪重比要求,说明结构方案确实有点问题??这时建议采用第二方法,就是将底部剪力墙数量增大,可以增大截面厚度、长度或者增加一部分剪力墙,以此手段达到剪重比的自然满足??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成本增加不大,业主比较喜欢,毛病是高烈度区放大系数取到1.3之后仍有可能不达标,甚至有些审图公司直接拒绝用这种方法解决剪重比问题,要求一律采用第二种自然满足法,而第二种方法技术角度讲无可挑剔,可工作量增加较多,设计者不乐意,增加墙截面面积后导致造价上升很多,
业主尤其不乐意,具体采用何种解决方法设计者自行决定。?
规范制定剪重比限制的目的在于提出建筑承受水平地震力的最小限值,地下室因为四周有土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可以极大的提高地下室部分抗剪能力,但要土体能发挥这种作用有个前提:主体建筑的水平地震力通过主体周边地下室(大底盘)顶板向外围挡墙传递,土的反作用平衡这种水平剪力,也就是说这种水平力首先作用于主体周边竖向构件,使其弹性变形,再继续向前传递,在实际弹性板的条件下,如果主体离挡墙距离够远,在挡墙接受到剪力前,主体周边的构件已经破坏了。所以这个前提就是:1,传递地震剪力的楼板不能太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这种传递路径可以够远。2,挡墙离主体结构不能太远。第一条规范规定了顶板最小厚度,第二条根据板的弹性模量及常规做法,专家给出了40~50米的距离,超出这个距离,土的约束作用对主体就没法发挥作用了。实际设计中,如果建模时已经考虑土的约束作用,剪
重比仍然不够,则需要技术处理,如果没有考虑土的约束作用,剪重比超限不大则可以不管。?剪重比过大过小都需要检查。过大,说明底部剪力过大,应检查输入信息,是否填入信息有误,或者剪力墙数量过多,结构太刚。不论剪力重力比过大过小,都要找出原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其计算的
位移,内力,配筋才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