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开卷八分钟 2010节目文稿
梁文道 开卷八分钟 书的内容概要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书的内容概要一、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点石成金的阅读技巧1.1 通过扩大阅读面,开拓视野•积极探索不同领域的图书,扩大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哲学等不同领域,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1.2 善于选择书目,提高阅读效率•利用书评、推荐等资源,筛选出高质量的书籍•针对个人兴趣和需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1.3 提升阅读理解与解读能力•善用标注、摘录、思维导图等工具,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启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书中观点,并形成独立的见解二、开卷八分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2.1 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设定阅读目标和时间表,落实到日程安排中•将阅读纳入日常生活习惯,坚持每天一定时间的阅读2.2 创造适宜的阅读环境,提高专注度•选择安静、舒适的场所,减少干扰因素•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等会分散注意力的事物2.3 培养积极的阅读心态,享受阅读过程•将阅读视为获取知识和思考的乐趣,而非任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持续激发阅读的动力三、开卷八分钟:阅读的益处与应用3.1 开拓思维,提升思考能力•阅读可以拓宽思维边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3.2 增进人际交往,培养情感智慧•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了解人性和情感世界•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3.3 提升个人修养,培育情操•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了解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提升个人素养3.4 丰富人生经验,拓展人生视野•通过阅读旅行、历史等类型的书籍,扩展见闻•拓宽人生阅历,培养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四、开卷八分钟:给阅读添加正确的引导4.1 理性阅读与娱乐阅读的平衡•理性选择阅读内容,同时保留一定的娱乐阅读时间•锻炼思维的同时,也应放松心情,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4.2 正确使用辅助阅读工具•利用字典、百科全书等工具,解决遇到的专业词汇和概念难题•避免仅依赖工具书,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4.3 建立阅读交流与分享机制•参加读书会、参观书展等活动,与其他书友进行交流•鼓励与朋友、家人分享阅读心得和好书推荐,共同进步五、结语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为人们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阅读指南。
梁文道读书频道
梁文道读书频道篇一:梁文道:“我不是帅哥只能多读书”梁文道:“我不是帅哥只能多读书”书可以读得完吗世界上的书那么多,想全读完简直是韩奴,但梁文道讲演的题型就叫《书读完了》。
这不是他的发明,而是借用了金克木先生遗著的名字。
金先生回忆说,陈寅恪年轻的时候去看望史学前辈夏曾佑,夏曾佑唏嘘自己不懂洋文,只会看中文书,结果把中文书都读完了。
陈先生那时还觉得陈先生不可思议,等他到了晚年,也感到书是可以读得完的。
金克木认为,大两位大学者所说的并是非所有的书,而是那些最精粹、最根本的,就像白杨树的主干。
拿中国文化来说,四书五经、《四库全书》中最重要的那些书都应归为此类。
梁文道发挥作用把金克木的观点发挥了顺便,普遍认为西方的书也可以这么读。
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圣经》等都是名著中的名著,也确实有人读完过。
著名学者杰西写了《西方经典》,可以看出这些书他几乎全都读过了。
如果把书只限定为?经典?,那的确是有望再度读得完的。
进入35岁之后,梁文道开始思考自己或许需要一个书单。
因为年轻人的未来不可限量,而老人的时间是倒数的。
进入中年以后,他也开始阻力感受到生命的压力,生活的道路开始缩减,不再有那么多的可能性。
因此他认为,与其给少男少女开书单,还不如开给老年人。
梁文道还有一个上新观点,中小学生不要给中学生看太多的励志书、名人传记,反而应该给他们看一些?黑暗?点的书,描绘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
把他们推到深谷边上,让他们看到下面的深渊。
梁文道观察过身边的人因,感觉仅仅看励志励志类书的人容易盲目自信,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只知道往前冲,这未必是好事。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只想想正面的书,长大以后却虽接触到各种各样负面的东西,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怀疑一切,如今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不少人。
梁文道说:?我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我知道搞清楚这些受用可能会失败,我相信的东西可能会背叛我,我有心理准备。
?里边他认为中国的父母习惯于把不好的东西挡在外面,糟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小环境,但孩子将来总要到社会上去的。
凤凰卫视5月27日《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
我们来说说看这本书里面,他怎么讲杜甫。首先他当然也会提到一些大家都知道,像杜甫是一个唐诗的集大成者,几乎到了杜甫那个年代,各种唐诗的体例已经一一齐备,而杜甫终于能够把他们完全的掌握在手中。而且还开创出新局,他跟李白的对扬,也是历来文人们最喜欢拿来谈的一个话题之一,而叶先生就说到了,李白跟杜甫分别在哪呢,他其中有这么一段。
同样这一本书大家在大陆要找的话,就可以找到中华书局的那个版本来看,那个版本跟这个版本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这只是图方便,就拿了台湾的繁体字版。
我们说回来叶嘉莹先生,他讲诗词之厉害是大家都晓得的,那么他会怎么来给大家讲杜甫呢,他讲杜甫是有个底子的,就是他写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叫做《秋兴八首集说》,那么这是一个非常专门的对于秋兴八首的各代的注释的一个详列跟解析,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关于这本书跟秋兴八首,我们无论如何都很难在电视里面短短几分钟跟大家讲的很清楚了。
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几乎把整个中国诗词史讲了个遍,这时候这些东西陆续出版,又引发很多人从此登堂入室,了解到中国诗词的堂奥。而叶先生他的著作或者他的笔记这么多,所以也出过好几个不同的版本,光是在大陆就至少有两个出版社,河北教育跟中华是出过两套集子,台湾也分别出过三套集子。我现在手上拿的是最近结集的一个版本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去年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年的纪念,本来我们应该在去年的时候好好做一些节目来纪念我们中国这位最伟大的诗人,但是呢,后来因为我自己一直有点胆怯,所以就不敢随便在这儿瞎说,那么到了后来又看到网友们拿着杜甫恶搞了一大堆,我觉得真是有点慨叹,我们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现在成为我们恶搞的一个对象了。
所以我们就给大家讲这一本《叶嘉莹说杜甫诗》,这一本书也是他的一个讲课记录,就是讲杜甫,他的整个的顺序基本上就是沿着杜甫一生的生平,然后再对证着他的诗词来写,他关注的地方是杜甫的诗,多于关注杜甫生平的考证,当然为什么我们说杜甫是诗史,史家的史,就是因为杜甫的诗,比如说我们拿李白的话,跟李白有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李白的诗跟李白的生平都很迷幻,李白的生平大家都不太搞的清楚,比如说光说他的血统,他的出生地就很有争论。
凤凰卫视9月2日《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不止有这么一些,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外的华语系文学,还有他们当地的华语文学出版,那么马来西亚的华语文学出版大概听起来比较衰微,但是其实一直都在,一直都有它的一股力量,而这个力量,这几年我觉得最值得重视的就是我跟大家这几天陆续介绍他们作品的这个有人出版社,是一群像同仁一帮的年轻作家,年轻作者聚在一起,出版自己想出的文学作品。而梁靖芬呢,她这本《五行颠簸》也是他们出版的。
很可惜,在大陆到今天,这本书都还没人出版,因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都只有马来西亚的版本,比如说像我今天介绍她的小说集《五行颠簸》也是马来西亚2000年之后新建的文学出版社,有西亚的文学的一个状况,如果你不是去台湾出版的话,那么就好像很难离开马来西亚,到了台湾出书之后,这些书也就比较容易的,说不定将来能够随着台港的文学潮流进入大陆市场。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面我要讲的是,她要讲真正的故事并不是一个郑和的故事,而是用郑和的这个故事,是我们这个小说里面的主角她要写的故事,她要写这个故事却是因为他们家的一些遭遇,比如说她的阿母,她说,自我决定写下我祖上的故事,阿母已经半痴呆,阿母的记忆时醒时坏,我祖上的宝船采用蜂房船体结构制造,最大的功用在于当船底被击穿,它能将涌入的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我怀疑阿母脑中必有与蜂房船体相似的结构,像竹筒里的间隔,阿母脑中幸存的记忆当是收在最内层,免被遗忘、淹没,而那恰好是我祖上的故事。
一方面它是一个历史的扭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今天马来西亚族群的一个状况,就华人无论如何都给人感觉好像还是一个次等的公民,次等的组亲,那么这是很多华人心里面大概都有的一个隐隐作痛的伤口。于是梁靖芬就受到这样的景象刺激,写下了他这一篇《水颤》,而《水颤》当年这个小说面世的时候备受好评,同时让我当时看到也是眼前一亮,因为她有一个新生小说家该有一种素质,什么素质呢?就是积压了许久的一股精力,一股气魄,要贯穿其间,然后呢,真的给人觉得非常的生猛,有一种动力在里面。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书单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书单【系列一】读书这件事《如何阅读一本书》——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好绘本如何好》——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私人阅读史》——30年阅读史变迁《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查令十字街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系列二】文艺进行时《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当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山楂树之恋》——纯爱感动《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通过跑步去悟道《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金庸武侠里的女人和政治《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在春风里》——陈之藩忆胡适《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我和电影的二三事》——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系列三】思想杂草《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丧家狗》——经典的“原解”与“诠释”《伊利亚随笔录》——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沉思录》——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Purity and 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系列四】万象《民主是个好东西》——建立动态的和谐社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启蒙与救亡的纠结《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七十年代》——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提问是记着的天职》——英美媒体值得尊重的地方《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系列五】知客《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嘘嘘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
为什么要读各类的书
为什么要读各类的书作者:梁文道来源:《全国新书目》2010年第03期《我读》梁文道著上海三联书店 2010.1定价:32.00元《我读》是由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主持人梁文道在这个节目中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以最简单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对于读书,梁文道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所以有了这篇序言。
很多读者都对我选书的范围很有兴趣。
之前一个很好玩的读者说,梁文道,你是一个文痞!他认为我介绍的书总是偏向人文性,没有介绍什么科普书籍。
一些读者会期望我走“更高雅”的路线,比如有一个读者说:“哎呀,天呐,我今天看到文道居然在讲于丹,你怎么会讲于丹呢?!”有这样的吃惊似乎是因为于丹火了、红了,非常畅销了,所以大家觉得我们不应该再谈她了,因为这是很“通俗”的东西。
我曾经说过,有些畅销书,像《于丹〈论语〉心得》,无论是节目、光碟还是书,我都挺喜欢,我觉得她做的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这本书现在卖了700万本不止,意味着她能让700万人里面至少有一万人愿意就此把《论语》拿出来好好看一看,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喜欢读书的人常常容易有一种情绪,用我的朋友、台湾出版家詹宏志先生的话来说,叫“人文沙文主义”。
所谓“人文沙文主义”是有一种知识分子、读书人、学者,他们认为只有符合他们心目中某种理念、某种理想、某种品位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比如有人说在书城或读书杂志上看到的那些书才是好书,而对一般大众看的那些书会很瞧不起,不屑一顾。
像蔡志忠漫画《庄子》或是随便一本育婴指南,以及任何书店都有的一大堆实用性通俗读物等等,甚至会觉得不仅写这些书的人看不起,连看、买这些书的人也通通看不起。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怨怪,为什么一个人跑去看《于丹〈论语〉心得》,而不去看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呢?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一个人,他看不懂任何更深入的学术著作,他只看于丹的书,只看易中天的书,这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不道德,这很可能只是一种不幸。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书单
开卷八分钟-梁文道书单【系列一】读书这件事《如何阅读一本书》——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好绘本如何好》——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私人阅读史》——30年阅读史变迁《灰皮书、黄皮书》——禁书总是诱惑难挡《读库》——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查令十字街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系列二】文艺进行时《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当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切·格瓦拉之死》——“很可惜,他失败了!”《沉默的大多数》——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黄金时代》——好的色情不遮掩《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山楂树之恋》——纯爱感动《小团圆》——乱世之中现苍凉《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通过跑步去悟道《丈量世界》——知识的态度是谦逊《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金庸武侠里的女人和政治《哥伦比亚的倒影》——美貌不需要休息《退步集续编》——那些“干净”的中文《在春风里》——陈之藩忆胡适《一个人的电影》——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我和电影的二三事》——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系列三】思想杂草《于丹论语心得》——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丧家狗》——经典的“原解”与“诠释”《伊利亚随笔录》——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沉思录》——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道德情操论》——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Purity and Danger》——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系列四】万象《民主是个好东西》——建立动态的和谐社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启蒙与救亡的纠结《八十年代访谈录》——找回失去的常识《七十年代》——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提问是记着的天职》——英美媒体值得尊重的地方《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货币战争》——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系列五】知客《大师与门徒》——教育的本性是爱欲《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嘘嘘嗯嗯屁屁》——“嘘嘘”也有大学问。
肖临骏分享:梁文道:怎样禁绝葡萄酒假酒劣酒的出现
肖临骏分享:梁文道:怎样禁绝葡萄酒假酒劣酒的出现你要怎么样禁止假葡萄酒的出现,坏葡萄酒的出现,最好的方法不是去禁止他们,而是提高自己的生产标准,让自己所谓的精选葡萄酒,跟那些假酒,差酒的区别越隔越开,隔到一个地步是任何外行人几乎都能喝的出来的地步。
凤凰卫视2月8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梁文道:在中国市场上最受推崇,最有名的法国红酒恐怕就是法国波尔多的拉菲酒庄的红葡萄酒了。
为什么呢?当时它是个好酒,那么更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它的名字好记,易读,那么于是今天你好像发现在中国的各大小城市都能够看到有酒店、餐厅,甚至街上的商店会卖拉菲葡萄酒。
坦白讲你看到这个数量,你甚至会觉得,今天中国市场上,街上你看得到的这些拉菲葡萄酒,有可能已经比历史上,从拉菲酒庄创庄以来到现在所生产的这个总产量还要多了。
中国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拉菲葡萄酒呢?这里面想必相当一部分都是假酒。
果不其然,前阵子我就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个节目,就揭穿了河北一些很有名的产酒区附近,有人在公然地造假酒,整个过程被拍摄下来,那么让很多的喜欢喝酒的朋友觉得是惊心动魄。
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让大家晓得原来这个假酒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法国也只不过禁绝了才一百年而已,大家别担心。
这本书就是《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作者是英国的一位历史学家比·威尔逊,威尔逊是个很有趣的人物,她一方面是剑桥大学的一个教授,另一方面是个美食家,写了五六年的美食评论。
那么所以可见她在写美食造假里面要写一本书历史专著是有相当资格的。
我们看到这里面她就说道,说在葡萄酒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容易变质,我们知道古罗马时期的人就喝葡萄酒,可是那个时候的葡萄酒本质上只是含有酒精的果汁而已,而在古罗马人的心目中,他们认为最陈、最纯的酒,你知道是什么吗?居然就是今天大家觉得最新、最浅薄的那种很新鲜的酒,就是Beaujolais,那个博若莱的新酿葡萄酒,而且是Beaujolais wine,就是新酿博若莱葡萄酒。
2010年《开卷八分钟》书单
[2010-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2010-01-04]《未来一百年大预测》[2010-01-05]《穿越佤帮》[2010-01-06]《我的父辈》[2010-01-07]《大地主刘文彩》[2010-01-08]《封面中国》[2010-01-11]《White Tigger》[2010-01-12]《White Tiger》(续)[2010-01-13]《民主的细节》[2010-01-14]《身份与暴力》[2010-01-15]《身份与暴力》(续)[2010-01-18] 冉云飞《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2010-01-19] 刘小枫《睇视之光》[2010-01-21] 蔡子强《新君王论》[2010-01-22] 蔡子强《新君王论》(续)[2010-01-25]《中国历史中的佛教》[2010-01-26]《中国历史中的佛教》(续)[2010-01-27]《Economic For Humans》[2010-01-28]《Economic For Humans》(续)[2010-01-29]《行路难》[2010-02-01] 周有光《朝闻道集》[2010-02-02]《周有光百岁口述》[2010-02-03]《中国佛教的复兴》[2010-02-04]《礼物、关系学与国家》[2010-02-05]《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续)[2010-02-08] 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2010-02-09] 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二)[2010-02-10] 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三)[2010-02-11] 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四)[2010-02-12] 余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2010-02-15]《饮馔丛谈》[2010-02-16]《饮馔丛谈》(续)[2010-02-17]《人祖伏羲与宗庙》[2010-02-19]《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2010-02-22] 塞林格《麦田捕手》[2010-02-23] 塞林格《麦田捕手》(续)[2010-02-24] 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2010-02-25] 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续)[2010-02-26] 黎紫书《简写》[2010-03-01]《孤独六讲》[2010-03-02]《孤独六讲》(续)[2010-03-03]《牟宜之诗》[2010-03-04]《牟宜之诗》(续)[2010-03-05]《中国文明的反思》[2010-03-08]《四代香港人》[2010-03-09] 书籍“腰封”的前世今生[2010-03-10]《推拿》[2010-03-11]《奇怪的战败》[2010-03-12]《分子厨艺首部曲》[2010-03-16]《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2010-03-17] 卡佛《大教堂》[2010-03-18] 雷蒙德-卡佛《Collected Stories》《新手》收入美国文库[2010-03-19] 卡佛《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2010-03-22] 小思《一生承教》[2010-03-23] 止庵《沽酌集》[2010-03-24] 周绍明《书籍的社会史》[2010-03-25] 周绍明《书籍的社会史》续[2010-03-26] 亚伦-班奈《非普通读者》[2010-03-29]《希特勒的私人藏书》[2010-03-30]《希特勒的私人藏书》(续)[2010-03-31] 钟叔河《笼中鸟集》[2010-04-02]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2010-04-05] 麦家《风声》[2010-04-06] 马克罗兰兹《哲学家与狼》[2010-04-07] 马克罗兰兹《哲学家与狼》(续)[2010-04-08] 苏童《河岸》[2010-04-09] 苏童《河岸》(续)[2010-04-12] 汤姆霍兰《波斯战火》[2010-04-13] 九思《三平斋夜语》[2010-04-14] 何蜀《文强传》[2010-04-15] 何蜀《文强传》(续)[2010-04-16] 马洛夫《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2010-04-19]《Don’t Think Of An Elepant!》[2010-04-20] Salmon《Storytelling》[2010-04-21] Salmo《Storytelling》(续)[2010-04-22] 黄昱宁《一个人的城堡》[2010-04-23] 张展鸿《公路上的厨师》[2010-04-26] 卡普钦斯基《帝国》[2010-04-27] 卡普钦斯基《帝国》(续)[2010-04-28] Handley《国王从不微笑》[2010-04-29] Handley《国王从不微笑》(续)[2010-04-30] 龚浩群《信徒与公民》[2010-05-03] 伯恩斯坦《黄金的魔力》[2010-05-04] 伯恩斯坦《黄金的魔力》(续)[2010-05-05] 章诒和贺卫方《四手联弹》[2010-05-06] 张翠容《拉丁美洲真相之路》[2010-05-07] 张翠容《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续)[2010-05-10] 宁应斌《性无须道德:性伦理与性批判》[2010-05-11] 罗永生《合谋的殖民力量》[2010-05-12] 阿根廷女作家Ana Maria Shua[2010-05-13] 费内翁《三句话小说》[2010-05-14] 托马斯-伯恩哈德《历代大师》[2010-05-17]《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2010-05-18]《北洋裂变》:五四中的疑问[2010-05-19]《马路学》[2010-05-20]《马路学》(续)[2010-05-21] 探秘古罗马时代的交通规则[2010-05-24] 林西莉《古琴的故事》[2010-05-25] 成公亮《秋籁居琴话》[2010-05-26] 成公亮《秋籁居琴话》(续)[2010-05-27] 严晓星《近世古琴逸话》[2010-05-28] 江文也《孔子的乐论》[2010-05-31] 鲁宾《听见100%的村上春树》[2010-06-01] 岑朗天《后虚无年代》[2010-06-02] 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2010-06-03]《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一)[2010-06-04]《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二)[2010-06-07]《新鲜:易腐的历史》[2010-06-08]《“她”字的文化史》[2010-06-09]《“她”字的文化史》(续)[2010-06-10]《真的不用读完一本书》[2010-06-11]《清单的无限性》[2010-06-14] 孙中兴《理论旅人之涂尔干自杀论之雾里学》[2010-06-15]《理论旅人之涂尔干自杀论之雾里学》(续)[2010-06-16] 吴飞《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10-06-17] 吴飞《浮生取义》(一)[2010-06-18] 吴飞《浮生取义》(二)[2010-06-21]《足球往事》(一)[2010-06-22]《足球往事》(二)[2010-06-23]《足球经济学》[2010-06-24] 库珀《足球经济学》[2010-06-25] World Cup and Economics 2010》[2010-06-28] 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2010-06-29] 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下)[2010-06-30] 六六《蜗居》(上)揭露社会的根本矛盾[2010-07-01] 六六《蜗居》(下)黑色幽默反应社会鸿沟[2010-07-02] 傅慰孤《高维战略》[2010-07-05] 傅慰孤《高维战略》(续)[2010-07-0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010-07-07]《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续)[2010-07-08]《被遗忘的士兵》[2010-07-09]《被遗忘的士兵》(续)[2010-07-12]《决战钓鱼台》[2010-07-13]《决战钓鱼台》续[2010-07-14]《杜拉拉升职记》[2010-07-15]《杜拉拉升职记》(续)[2010-07-16]《郭沫若家事》[2010-07-19] 高立《跟着足球学通识》[2010-07-20] 高立《跟着足球学通识》续[2010-07-21] 恺蒂《南非之南》[2010-07-22] Michael《WHY WE COOPERATE》《我们为什么要合作》[2010-07-23] Nicholas《The Shallows》网络损伤了我们的记忆力[2010-07-27] 黄贤强《跨域史学》[2010-07-28] 蓝博洲《老红帽》[2010-07-29] 蓝博洲《老红帽》续[2010-07-30] 伐札梅谛《不生气的生活》[2010-08-02] 彭志铭《广东俗语正字考》[2010-08-03]《大广东2》[2010-08-04] 潘慧娴《地产霸权》[2010-08-05] 潘慧娴《地产霸权》续[2010-08-06] 陈丽娟诗集《有猫在歌唱》[2010-08-09] 金一南《苦难辉煌》(一)[2010-08-10] 金一南《苦难辉煌》(二)[2010-08-11] 金一南《苦难辉煌》(三)[2010-08-12] 李克威《中国虎》[2010-08-13]《当心!你的记忆会犯罪》[2010-08-16] 朱天文《荒人手记》[2010-08-17] 朱天文《荒人手记》(续)[2010-08-18] 朱文天《巫言》[2010-08-19] 韩寒《飘移中国》[2010-08-20] 韩寒《飘移中国》(续)[2010-08-23]《谁偷走了我的记忆》[2010-08-24]《谁偷走了我的记忆》(续)[2010-08-25]《In Search of Memory》[2010-08-26] 再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010-08-27]《相遇》与昆德拉美学[2010-08-30] 蓝佩嘉《跨国灰姑娘》[2010-08-31] 蓝佩嘉《跨国灰姑娘》(续)[2010-09-01]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也同欢乐也同愁》[2010-09-02] 张大春《四喜忧国》[2010-09-03] 张铁志《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2010-09-06] 奇普希思《粘住》[2010-09-07]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2010-09-08]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续)[2010-09-09]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续二)[2010-09-10]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续三)[2010-09-13] 凯博文《道德的重量》(上)[2010-09-14] 凯博文《道德的重量》(下)[2010-09-15] 南方朔《有光的所在》[2010-09-16] 李娟《阿勒泰的角落》[2010-09-17] 黄夏柏《看杂志》[2010-09-20] 泰勒-科文《达蜜经济学》[2010-09-21] 陈婉莹、钱钢《中国Meng博》[2010-09-22] 陈婉莹、钱钢《中国Meng博》续[2010-09-23] 王小峰《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2010-09-24] 张发财《一个都不正经》[2010-09-27] 赵广超、吴靖雯《十二美人》[2010-09-28] 冯明珠《知道了》[2010-09-29] 连阔如《江湖丛谈》(上)[2010-09-30] 连阔如《江湖丛谈》(下)[2010-10-01] 赵园《想像与叙述》[2010-10-04] 李长声《枕日闲谈》[2010-10-05] 比目鱼《虚拟书评》[2010-10-06]《叶雨书衣》[2010-10-07]《泥土脚印》[2010-10-08]《泥土脚印》(续)[2010-10-11] 俞天任《浩瀚大洋是赌场》[2010-10-12] 俞天任《浩瀚大洋是赌场》(续)[2010-10-13]《浩瀚大洋是赌场》(三)[2010-10-14] 斯科特《国家的视角》[2010-10-15] 斯科特《国家的视角》(续)[2010-10-18] 昂山素季《Freedom from Fear》[2010-10-19] 渥雷-索因卡《恐惧的气氛》[2010-10-20] 哈维尔《狱中书:致妻子奥尔嘉》[2010-10-21] 哈维尔《狱中书:致妻子奥尔嘉》(续)[2010-10-22] 史丹格《曼德拉的礼物》[2010-10-25] 施奈德《疯狂实验史》[2010-10-26] 施奈德《疯狂实验史》(续)[2010-10-27] 乔治-约翰逊《十项最美的实验》[2010-10-28] 克里斯《如何帮地球量体重》[2010-10-29] 克里斯《如何帮地球量体重》(续)[2010-11-01]《利维坦与空气泵浦》[2010-11-02]《利维坦与空气泵浦》(续)[2010-11-03] 波义耳与霍布斯的争论[2010-11-04]《别想摆脱书》[2010-11-05]《别想摆脱书》(续)[2010-11-08] 吉见俊哉《博览会的政治学》[2010-11-09] 艾伦-狄波顿《机场里的小旅行》[2010-11-10] 艾伦-狄波顿《机场里的小旅行》(续)[2010-11-11] 维克多-谢阁兰《碑》[2010-11-12] 维克多谢阁兰《出征:真国之旅》[2010-11-15] 略萨《城市与狗》[2010-11-16] 略萨《城市与狗》(续)[2010-11-17] 略萨《中国套盒》[2010-11-18] 略萨《中国套盒》(续)[2010-11-19] 略萨《天堂在另一个街角》[2010-11-22] 萧富元《贫穷创新》[2010-11-23] 米兰-坎达《印度星球》[2010-11-24] 马克-涂立《印度慢吞吞》[2010-11-25] 亚拉文-雅迪嘉《白老虎》[2010-11-26] 亚拉文-雅迪嘉《白老虎》(续)[2010-11-29]《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2010-11-30] 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2010-12-02]《惯于争鸣的印度人》[2010-12-03]《惯于争鸣的印度人》续[2010-12-06] 张震《张震回忆录》[2010-12-07] 张震《张震回忆录》(续)[2010-12-08] 张发奎《蒋介石与我》[2010-12-09] 张发奎《蒋介石与我》(续)[2010-12-10] 张鹏《战斗日》[2010-12-13] 陆文夫《美食家》[2010-12-14] 真空法师《真爱的功课》[2010-12-15] 约翰-弥尔《我的知识之路》[2010-12-16]《The Honor Code》(上)[2010-12-17]《The Honor Code》(下)[2010-12-20] 李文烈《我们扭曲的英雄》[2010-12-21] 李文烈《我们扭曲的英雄》(续)[2010-12-22]《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2010-12-23]《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续)[2010-12-24] Demick《Nothing To Envy》(上)[2010-12-27]《Nothing to Envy》(中)[2010-12-28]《Nothing to Envy》(下)[2010-12-29] 白永瑞《思想东亚》(上)[2010-12-30] 白永瑞《思想东亚》(下)[2010-12-31] 黄皙映《客地》不想大象(15663195@) 整理的。
梁文道:文艺人要装俗才会被认同
梁文道:文艺人要装俗才会被认同梁文道:文艺人要装俗才会被认同梁文道:文艺人要装俗才会被认同梁文道在凤凰卫视主持了8年的日播读书节目《开卷8分钟》今年初停播了。
他做了新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把播出平台移到了互联网上,把读书场景移到了北京深夜的街头。
猛一看这实在不像个读书节目。
每集片头片尾,伴着张亚东的音乐,出现的是北京街头众生,每次都不一样。
有人认真地在微黄路灯下啃烤串,有人背着的大包里斜插一串玫瑰,情侣在街边打闹,姑娘翻过栏杆,老人睡在地下通道……然后,梁文道出现,罩着大黑斗篷,或者白布衬衣,从公交车上下来,从地铁站里出来,开始边走路边讲严肃的经典书。
按照最初的策划,梁文道应该在地铁或公交车厢里“说书”——他喜欢用这个词,喜欢那种说书艺人的感觉。
他想每一集进一个站,再出另一个站。
每一集都是一段旅程,跟许多观众在同一场景下。
“把这个城市的公交路线都搭完,一路向南,搭到河北,到石家庄下车,然后接下来整个月都在石家庄,再下去开封……一直到海南岛。
”可惜,这个计划一开始就夭折了,拍摄申请被公交公司和地铁公司否决了。
梁文道说:“没办法,在今天的中国,最重要的价值是安全。
他们不想做多余的事情。
”梁文道这次不仅是主持人,还是这档叫《看理想》的节目的出品人、策划人。
除了梁文道主持的读书节目,这档节目还包括陈丹青主持的讲画节目《局部》和马世芳主持的讲音乐节目《听说》。
夹杂在优酷综艺频道的一众综艺娱乐节目中,《看理想》显得有些扎眼。
45岁的梁文道不开微博、微信、脸书、推特,写作还用稿纸和笔,猛看像个习惯古典的老年人。
但他的解释是:因为我很实际。
“我手写是因为不会打字,不是因为追求什么美感、传统。
”算了算学习打字要耗费的时间,他觉得划不来,就放弃了。
因为类似的实际理由,他很接受方便的电子书。
他甚至很能理解自己讲解杜拉斯《情人》的节目,标题被改成《心机少女出卖肉体养全家,贵族学校变淫窟》。
基于对视频传播方式改变趋势的研究,他觉得:“这种情况过一年就不太重要了。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12
3 《开卷八分钟》节目内容并不局限于就书论书,而是旨在通过对某 本书的介绍传达给观众更多的游泳的信息,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当天所 介绍的某一本书。这就要求主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适当的 时机插入适当的话题。节目中梁文道常常旁征博引、谈古论今,针砭时 弊,节目内容主要以故事贯穿,从头至尾故事性、趣味性极强。而且 在节目即将结束前,以一句隽永余韵之语作结尾,使短短几分钟的节 目却包涵了很多知识。
4 不同于同类读书节目借助于视频资料去介绍书籍,在《开卷八分钟》 中完全有主持人去进行介绍工作,在平时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求主持 人对所介绍的书籍做很充分的准备。节目常常可以看到梁文道讲到精 采处时就会拿起书本逐句念出书中桥段。他在节目里的唯一道具就是 书籍,每一页都清晰可见夹着满满的笔记贴条,以及一本书被反覆阅 读过后所呈现的手书痕迹。这也可见主持人对待节目和观众的认真态 度。
6
以《开卷八分钟》为例谈梁文道的 主持风格
节目简介
一 栏目名称
《开卷八分钟》
二 主持人
梁文道
三 播出时间及时长 周一至周五17:05-17:15 四 节目口号 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
8
四 节目特色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 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2007 年 1 月 1 日于凤凰卫视 中文台开播至今,每年大约平均介绍 200 多本新书与旧书。 节目在书的选择方面是多样化的,包括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 宗教,人物传记等等。可以说是各个领域,无所不及。节目还会依据当前 社会趋势和社会热点话题来选择推荐书目。 节目的内容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为主,轻松幽默,文化内涵隽永是节目 的主调。 从形式上来讲,节目主要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引入与当天介绍的 书内容或主题相关的话题,由一段主持人故事化的开场白引出介绍的书, 开场白通常是一些当下的引人热议的各种或严肃或活泼的话题。第二部分 主要介绍当天所推介的图书,适当配合出一些该书的图片、处理过的少量 文字,或与节目相关的视频、音频材料。最后主持人会对当天介绍的书做 一个简短的,有趣且一针见血的评价。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一盈“读书无用论”的根本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他们想要一些很确定的“用”。
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做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结果的事情,我们希望一切都能事先计量好。
读书能改变人,但这种改变无法提前预知航程。
可能你满怀期盼读某种书,最终发现你没有获知太多。
的确,你需要冒这种险。
但就算读书真的无用了,我们也讲“无用之用”。
世界上很多东西原本看来是无用的,但就是这种“无用”,有时候带来的用处是意想不到的,让你充满快乐。
梁文道得了甲型H1N1流感,来内地前先在香港被隔离了一个星期,紧接着气管炎发作,又拖了好一阵子。
见到他时,病已大愈。
依然喝很浓的黑咖啡,每天只睡5个小时;依然每天读一本书,见缝插针写文章。
抽烟。
不是香烟,亦非雪茄,而是自己动手卷烟丝。
取一片烟纸,捏一撮烟丝,熟练地搓捏成条。
燃起,一根接一根抽。
光头,黑框眼镜,白衫,黑服,几乎已经成为标志性符号。
不吃麦当劳,不穿耐克鞋,众所周知的两大怪癖亦只是一种习惯,与趣味无关。
温和谦逊与尖锐犀利和谐并存,是这位“凤凰名嘴”留给多数人的印象。
现实中的他非常温和、认真,逻辑性强得令人惊叹,似乎不能算作一个有趣的人,距离《铿铿三人行》里坐在窦文涛身边那个妙语连珠、妙趣横生的他,差很远。
去年是《铿铿三人行》开播10周年。
采访中,主编邹倚天把梁文道、许子东和窦文涛比作节目的“铁三角”,坦承很多即兴话题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聊出世态百相。
然而网友们则认为:与许子东的博学多知相比,梁文道显得轻松俏皮;与窦文涛的俏皮滑稽相比,他又显得博学开阔。
他身上洋溢着中西交融的独特气质。
20世纪70年代初,梁文道出生在一个笃信天主教的香港家庭,却在台湾跟随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公外婆长大。
校训为“四维八德”,四书等儒家经典更是烂熟于心。
然而天生极具怀疑精神,反叛不羁,打架,寻衅滋事,直到今天,胸口依然有少年时拳头棍棒的“纪念”隐隐作痛。
曾经向往当神甫,差点进入黑社会。
梁文道谈读书
梁文道谈读书篇一:梁文道读书节目遭读者挑毛病读者挑梁文道的读书节目毛病昨天,土豆网和出版政府机构“理想国”为观众放映了他们联合制作的三个影像节目: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陈丹青的《局部》和马世芳的《听说》,但现场观众不客气地给片子了毛病。
《一千零一夜》是一档读书节目,首期节目中,梁文道走出南锣鼓巷地铁站,在上海昏黄的路灯下,铁托来了一段追忆季米特洛夫的独白,讲一本名为《被淹没和被复仇的》的书。
他这段节目争议最大,有观众认为,梁文道边走边讲,画面很凌乱,很不适应。
梁文道一边诚恳地接受批评,一边解释着自己的论点。
在《局部》中,陈丹青从意大利比萨斜塔旁的圣墓园谈起,从十四世纪画家布法马可的湿潘壁画《死亡的胜利》,到文艺复兴、毕加索,以及魏晋唐宋的工笔重彩画都有涉及。
而马世芳在《听说》中讲的是歌曲《橄榄树》背后的曲折故事。
据悉,从4月10日起,名为“看理想”的这三个视频节目将在优酷、土豆双平台首播。
篇二:梁文道论网瘾以及论读书梁文道:网瘾是一种瘾吗“网瘾”环境问题的真正问题出在主流社会对网络的偏见,更准确地说,这是上所一代人的偏见首先,他们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不让小孩老贴电子计算机在计算机前面。
然后,他们把上网时数过长看作一种心理缺陷,所以用“电击治疗法”来治疗它。
终于,一群用心良苦的老师为了拔除一个16岁孩子的“网瘾”,把他活活打死。
问题是,“网瘾”真的是一种病吗?沉迷上网又真是一种武打不健康的功夫吗?犹如一个人吸烟吸上了烟瘾,喝酒喝出了酒瘾,必须戒除,必须诊治?一般而言,所谓“网瘾”并不泛指上网时间过长,而是说一个人花了太多工夫在网上玩游戏和看视频(尤其是色情视频)。
可是大家常常会把大部份长期在线所有的人也视作网瘾患者,不管他们究竟是在新游戏、泄欲,还是聊简单地和别人聊天交流,乃至于阅读不同网站的讯息。
假如我们下意识地本能以为一个人用去很多时间在网上就很病态的话,那么我们就该好好重省到底什么叫做正常了。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 名人明星 梁文道,“专家”有范儿即“赚家”素材
他像大多数香港人一样,相信“一个人跨界越猛烈,能量就越大”,所以非常勤奋:无数档电视节目,两所大学教授,平均年出书3本,全年演讲150场……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内地人心目中最熟悉的香港人。
他是梁文道,华人媒体不约而同把他当做“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公共职业也使得他成为务实型财富人物。
胡润财富榜这样点评他:从教授到作家,从主持到专家,梁文道的身价飙升了三倍,财富积累也翻了三番,虽然他身兼多职,但每一种职业也因为做到了极致,薪水和后期财富效应远远高于同行。
干活:一点累,刚刚好最狂的时候,梁文道同时在凤凰卫视做4个节目:《铿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走向2010》和《时事直通车》;最高纪录时,你会在凤凰卫视一天看到他八次。
凤凰卫视其实只是梁文道的兼职,他还有若干兼职:13个报刊的固定专栏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
他真正的职业,是他自己一手创办的香港商业一台总监。
梁文道生于香港,但很小就随父母去了台湾。
住处附近有苹果园,他常常和别的小朋友去摘苹果。
修剪过的苹果树不太高,但是对于还是小孩子的他们来说,要想摘到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小朋友会抡起竹篙击落树枝上的果实,砸落在地的苹果往往被摔得破烂。
梁文道却很聪明,先在园子里找到一棵并不高大的果树,然后奋力往上跳,同时伸直手臂,争取跳跃到最高处时采摘到苹果。
虽然并不是每次的跳跃都能摘到苹果,但只要是摘到手中的苹果绝对是完好无缺的。
童年的趣事,让梁文道在成长与赚钱的过程中深受启发。
梁文道最早在香港大学做讲师。
一周几节课,大多数时间不用坐班,相当悠闲,唯一的缺点就是钱不多。
甚至在书店碰到喜欢的书也买不起,只得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放到电脑里面看。
梁文道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但除了读过很多书,会教书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赚钱之道。
闲适的生活有点儿像摘没有高度的苹果,太简单了。
于是,梁文道开始做点有难度的事。
起初是写书。
第一本书拖拖拉拉写了大半年,写好后非常不满意,拿到出版社也没有人愿意要。
专访梁文道在香港,我的头脑才变得开放
专访梁文道:在香港,我的头脑才变得开放作者:吴少飞来源:《赢未来》2011年第07期很多人认识梁文道,大都是因为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
在这个开办了13年的节目中,梁文道做了12年嘉宾,连梁文道自己都说“好几次听年轻人跟我说,我是看你节目长大的”。
除了《锵锵三人行》,梁文道还主持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每期为读者介绍一本他看过的书。
2009年是梁文道的出版年,《常识》、《噪音太多》、《我执》、《读者》先后在大陆出版,梁文道这个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有记者说他是内地人最熟悉的香港人,但他否认了,“内地人最熟悉的香港人应该是成龙吧,成龙之后还有好几个,我大概轮到100名之后”。
2011年6月19日,梁文道携他的新作《访问》来广州签售。
这也是梁文道首次写关于书店和读书人的故事。
赢未来《访问》要在大陆出版时,您觉得意外吗?梁文道也不知道国内为什么想出版,觉得挺神奇的。
总觉得大家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因为内容基本是香港杂志《读书好》里面的访谈,面对的是香港人。
这本书的内地版也删掉了一些文字,比如长平的访谈中删掉了不超过五十字,都是一些敏感字,但并不妨碍大家阅读。
赢未来在《访问》一书里,王贻兴曾提到作家海辛只能用卖不出的书去付修理电视机的费用,您也没有否定王贻兴改行去做艺人的举动。
靠著书立作生存的文化人,生存状态恶劣是不是很普遍?梁文道我想这种情况全世界都存在,但香港会恶劣一点。
因为香港出版图书的数量少,读者数量也少。
出版一本书,稿费和国内差不多。
但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完全靠写作去生存是很困难的,只有少数人做得到。
何况,香港人传统上不太尊重作家或者文化人。
在国内,一个作家再不济在作协都会有固定的薪水,还有其他发挥的空间或机会,但在香港,这样的机会很少。
所以我很同情王贻兴的处境,采访他时,很多人在骂他,说他背叛了文学理想。
但我觉得我们没有资格去谴责他,凭什么我们要求一个作家生活贫寒还要坚持理想?而批评他的人大部分生活富裕,我们没资格批评他。
梁文道:有些革命党人骨子里也想当皇帝
阅读提示:我们总是觉得清朝就是腐朽不堪,然后当政者非常地保守非常地顽固,极力抵抗新思维新思潮。但是不是真是这样呢?
凤凰卫视6月14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清朝最后那十多年,其实并不想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民不聊生,社会凋敝。恰恰相反,在那十多年里面,国库银两的增长,是过去几十年里面前所未有。而且各个地方的改革开放也都做得非常好,比如说科举也废除了,新学堂办起来了,每个地方的行政改革,甚至到最后那几年,连地方咨议局也都有了。但是是什么东西使得清朝最终还是免不了要败亡呢?这是个很奇特的谜题。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我们总是觉得清朝就是腐朽不堪,然后当政者非常地保守非常地顽固,极力抵抗新思维新思潮。但是不是真是这样呢?在昨天我们就已经提到了,其实你不能够这么说,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因为回头看当年慈禧到底也还是有心想做一些改变。事实上围绕在她身边的一些满汉大臣也都力图有所作为。
来源: 凤凰读书
反过来我们都以为革命党人都是跟新潮对不对?满脑子革新思想,非常民主非常进步。可是这里面又说到,1902年的时候,邹容——就是我们知道死得很惨的邹容——到了日本,跟章太炎住在一起,结成忘年交。两个排满急先锋相见恨晚纵谈理想,革命激情一发不可收拾。然后这个邹容把章太炎叫做东帝,自己就称自己为西帝。然后这叶曙明就说道:“中国的革命者大抵如此,豪情一来就忘不了要称王称帝。”这是很奇怪的吧?不止如此,我们再看一看这后面就讲到,当年1905年在日本,各个革命学生组织要开始要组织中国同盟会了,当时在这个同盟会里面,要召开筹备大会的时候,忽然有人起来问孙文:“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亦为民主乎?请明以教我。”就是说日后我们这个革命搞成了,你是想当皇帝,还是我们搞民主呢,你说清楚吧。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对不对?没想到当时孙文跟黄兴居然沉默不语,不知道所对。一个普通问题竟成了晴天霹雳,这时候同盟会章程起草之一,程家柽出来解围,说:“革命是国人之公事也,孙先生何能为君主民主?唯在吾人之心中,苟无慕乎从龙之荣,则君主无自而生。”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被这么敷衍过去了。看来这些革命党人喜欢称王称帝,人家问你是不是想当皇帝的时候,你也默而不语,相反的一些地方大员,两广总督,两个省的省委书记,居然喜欢看革命党人的报纸。你看这是个什么样的世地方官员,他们的思想也莫名其妙地居然会跟革命党走在一起。比如说这里面讲,1901年底,两广总督陶模邀请了几个新派人物到广东,有意把广雅书院改广东大学堂,和筹建黄埔陆军学堂。这个陶模是浙江秀水人,是大名鼎鼎的维新派的地方大员,以清操著称。他的儿子更以新党自居。陈少白是谁呀,是革命党人,他编了鼓吹革命的《中国日报》,而这个两广总督两父子,都是这个《中国日报》的忠实读者。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很奇怪?所以你看这就是当年的清末的地方局面,跟我们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星空演讲作家,电视主持人梁文道演讲稿:我们要做自己,但不能只做自己
星空演讲作家,电视主持人梁文道演讲稿:我们要做自己,但不能只做自己在共计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说后,主持人梁文道也上台就嘉宾的分享进行总结升华。
在他看来,嘉宾们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在充分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追求自由,而只有人自由了,才不会被现实捆绑,不会被自己捆绑,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主持人梁文道:黄渤很帅,王凯也很帅,你们都很帅。
你们今天太有爱心了,不冷漠,我刚刚听完六位嘉宾的演讲,再看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星空,我很抱歉最后结尾,大家刚才笑得那么开心,我要给大家来一点沉闷的东西,为什么?我要想讲哲学,我为什么看到星空跟听完大家演讲会想到哲学呢?那是因为这样的,首先我念哲学。
我们念哲学其中一个哲学家的老祖宗亚里士多德在他形而上学的A卷的第二章,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哲学起源于惊奇。
这是一个希腊文,翻译成中文是“惊奇”。
为什么?他就解释了,他说一开始你是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难题感到惊奇,再后来开始对月亮的盈亏,对于星辰的轨迹感到惊奇。
如此下去你就开始做哲学,再这么下去,你就自由了。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么来理解,惊奇指的就是又惊讶又好奇。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对一些现象又惊讶又好奇?比如说看到星空,看到星星的运转,你很惊讶,惊讶什么?天啊,这星星会动。
它为什么会动?你开始好奇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它不只这么简单,还包含第二层,我们的祖宗看着星空陷入沉思的时候,他会想到为什么这么奇特的一个景象,我过去从来不为它感觉到惊讶。
他惊讶的是什么?他好奇的是什么?为什么自己对身边平常见过经历过的事情那么习以为常,完全起不了好奇心,真正的惊奇是这样的惊奇,当你有这样的惊奇之后,你就开始问问题,问很多关于自己,关于自己身处环境的问题,你这样问问题之后就开始反省,最后将会引导你迈入另一个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的什么呢?认识你的条件,认识你的局限,恰好在英文里面我们知道条件跟局限可以是一个字来表达,你可以认识到是什么构成了你,什么又限制了你,那些使得你是你的条件的东西,往往同时就已经局限了你能够走得多远。
凤凰卫视7月29日《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
大战前的那种气味,已经完全被这本经典的间谍小说捕捉出来,他的真实的程度甚至要比历史还真实,诗果然是比历史还是真实的。
故事是这样,有这么一个叫做拉提木耳(音)的人,他是个很成功的一个间谍小说家,原来他写很多间谍小说和侦探小说,非常发财,然后有这么一个土耳其警官很仰慕他,想邀请他到伊斯坦布尔,跟他聊聊,主要是想介绍一些案子给他,希望他能够写进他的小说作品里面。
后来这种情结我们也都很常见了,我们拉提木耳去了,去了之后发现,他要关注的是一个很凶残的,很怪异的一个人的尸体,这个人就是我们书名里面所讲的迪米特里奥斯,这个迪米特里奥斯尸体,他对他感兴趣,发现他尸体躺在岸边,然后顺着这个线索,他一路追寻,他过去的故事。
所以也有人认为,间谍小说其实是侦探小说的一个次类型,就是次,他底下分支出来的一个旁支的文类,那么要说间谍小说的话,其实我们台里面最有资格讲的,也会最好的,肯定就是何亮亮老师了,因为他是一个超级间谍小说迷,每个月订很多这种英文的间谍小说月刊来看,自己也写了一本间谍小说,有机会的话真应该让他来好好给大家介绍一下。
所以他早年刚刚开始写间谍小说的时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跟英国后来的间谍小说完全不同的东西,就是特别同情来自苏联或者东方阵营的这些间谍,到了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就跟冷战之前的那种状态没什么关系。
但是他同样给了我们很多很重要的历史,先讲讲《A Coffin for Dimitrios》,故事大概是什么?其实故事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到了后来,已经成为成套,但是首先开始的却是他。
但是真正在间谍小说的历史里面,他们并不是主流派的间谍小说,怎么讲呢?的确是他们是更受欢迎,更显眼的间谍,但是其实大部分写间谍小说的人都希望能够透过间谍小说这个类型,挖掘出一些更实在的东西,那个更实在的东西,也许是间谍的世界的真实的情况,也许是政治里面的勾心斗角的内幕,也许是我们人类生存现实里面的种种的不可测的命运与机遇。
开卷八分钟:《乱时候,穷时候》
开卷八分钟:《乱时候,穷时候》2014-04-09 15:12:43来源:凤凰网读书作者:梁文道梁文道:有一本书出版之后,很多人奔走相告,觉得是个奇书,那是因为写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奇人,我要讲的奇书就是这本《乱时候,穷时候》。
为什么说它是个奇书,作者是个奇人呢?你简单打开一看,看看这个作者姜淑梅的介绍,你就会觉得很厉害了。
1937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60年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20多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多了;1997年开始认字,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4月起,部分文字刊于读库1302,读库1304,并陆续刊于北方文学新青年等,本书为其首部作品集。
各位,这是一位老太太,1997年之前,她是文盲,但那一年开始学认字,2012年开始学写作,然后2013年就出了这本书了。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老年才开始学认字的前文盲的一部作品集,像这样的书,有点像什么,大家可能听过素人绘画,素人绘画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一阵子大家很流行农民画,就是没有接受过正式美术训练的人,可能凭某种的天赋,某种小时候的乡野之中的学习训练而掌握绘画,然后画的可能没有什么章法,但是别有一番风韵,跟正统学院出来的完全不一样,同样的书写里面也有一种素人书写,也就是说有一些写作者,他没有经过正式的写作训练,也没有太想过要把自己当作家,他就只是忽然拿起笔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写成了,这叫做素人写作。
这种素人写作其实今天满街都是,因为我们今天写微博,写博客,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自己原来要当专业作家的,然而姜淑梅女士,她这位素人作家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是,她原来根本是个文盲。
在这本书的序言的里面,我们就看到了她的女儿爱玲,就说到她母亲学认字的过程,她爱玲也是一个作家,她当年在鲁迅文学院上课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开始来旁听,那时候她妈妈其实还不会认字,但就喜欢听人家有学问的人说话。
她妈呢在这本书里面,你看得到是一个特别好学的人,听完人家说话,比如在宿舍,听她女儿跟朋友们说话,就会感慨,有学问的人讲话就是有道理,所以喜欢听人家上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卫视7月1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马鼎盛:各位好,欢迎收看《开卷八分钟》,我是马鼎盛。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那个题目,《杜拉拉升职记》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你当一个白领升职要经过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简单说,从兵到官,兵好办,你下边没有了,你就是最下边,最底层了,你整天挨人家训斥,受人家指挥就完了。但是当你当了主任,手边就有三五个人,你当了经理,那就是一群人,当了高级经理,可能你的下属都不能每个人都认识了,你要管他,而且不但有将兵之材,还要有将将之材。杜拉拉经过几次的大风浪转折,终于学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企业的一种面貌,当你当兵的时候,你兵的立场,你说我只要干好活就行了,当官就不是了,当官你要管好人,你压榨他们,要提拔他们,要提升他们,让他们能对公司贡献更多的东西,但是从这里边要有铁石心肠。
我看见杜拉拉这本书里面,只不过是一个小姑娘到一个少妇,十年八年的光景,她已经炒过很多人,而且她也见过很多人被炒,所以真不是升职的圣经,而是防被炒的圣经。我们就看她炒一个博米拉,博米拉是一个很强的女孩,个儿也高,1.7米,她的智商和情商不比杜拉拉低,甚至还比杜拉拉高。但是为什么她要到杜拉拉手下去求职呢?就因为她在中小企里面当一个主管,当的太久了,她觉得没有发展,她宁愿到美资,到世界五百强一个大公司从小职员和要主管干起,杜拉拉从招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这个刺头不到剃。要是她到了我这个部门,在我手下干活,我顶心顶肺,所以她就出尽难题,想让她拒之门外。
《杜拉拉升职记》虽然是一个小女人的故事,但是我们从中看到很多很多,而且80后、90后的孩子们、青年们,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都是走杜拉拉的路。那么中国是不是有一个隐患呢?我就想如果你光是追钱的话,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奉献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个书值得一看。
延伸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首中国特色,还有没有党的领导,还有没有中国的宪法,在这里边起到作用,看不到。只看到了一个一个的精英都是想往上爬,都是想得到更高的职位,使自己的才华能够发挥,能够出国。你看他到了高级经理就已经可以有别墅了,可以有私家车,是公家给他的私家车,坐飞机可以坐商务了。如果你到了CEO,当然是坐头等了,像这样的职业文化,可以吸引很多中国的精英,博士、硕士到外资企业,整个中国的精华是不是就由此被外资控制了呢?这个外国商业机构里边的文化,价值观是不是就完全取代了中华民族以前的东西呢?这个给我们一个非常严重的思考。
劳工阶级,所谓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他的工会在哪儿呢?没有了,这个是外资,国企又如何,民企又如何,在外资里边,都是精英,它这个入职点比一般的民企和国企高很多,因为它有很多优惠。咱们说的不好听,一些捐捐税税,在外资身上可能不大起作用。这个就看出来了,在整个中国大地,是慢慢发生了一点变化,这些外资里边的精英,我想很多在名牌大学,名牌中学出来的,一定是开始带着红领巾,带着团徽,甚至有不少的党员。咱们中国现在已经有7800多万中共党员,这些党员是不是有些进了外资以后,就起不了党员的作用呢?肯定他不能在里边成立一个党组来控制这些外资。但是这些优秀的人才被吸进了外资以后,咱们就看到他好像一个一个独立的王国一样,而且国企和民企也趋之若鹜,会不会在整个职场里边,这种潜规则已经是变了呢?
但是博米拉情商很高,一下子看出了主管有这个念头,点水不露,你根本找不到理由。但是进了门以后,杜拉拉又跟她发生冲突了,最终还是要挥泪斩马谡,尽管主管不太愿意,觉得她能干,还有发展余地。但是职场的规矩,这是一个天条,上司一定是帮着自己下一级的干部,不会帮着更下一级的,不然的话就没法指挥了,所以非常冷酷职场的规矩。
我们讲完这一个大题目,《杜拉拉升职记》其实是小白领保住饭碗的金科玉律之外,我还从中受到一个很大的启发,什么启发呢?外资文化已经全面入侵了中国这个大地。据说今天中国的白领,或者说中产,已经从1亿多到2亿,在不久的将来会有3亿。中国也从一个小康,会进入一个强大的社会和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看到我们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失去了什么东西呢?我就在这本书里面看出来了,这个是全面向西方接轨,向世界接轨,在接轨的过程当中,GDP的产值肯定是增长了很多,但是有一条,在外资的职员普通的员工受谁保护呢?这个外资里边是没有工会的,你只能面对老板,只能面对非常残酷的职场规律,有时候炒你的话都不用当面跟你讲,给你一个邮件就完了,你从电邮里边就知道自己,就失去自己要写辞职,要卷包袱走人,不但像杜拉拉这样的小女人,像博米拉这样的小女人,就像王伟那样的地区总监,说炒你就炒你,没有人情讲。
马鼎盛:警惕外资控制中国精英 2010年07月16日 09:54 凤凰网专稿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核心提示:《杜拉拉升职记》这本书里反映了外企职场里的残酷竞争,无数杜拉拉们一心想着升职,出国,追求金钱,但说解雇就解雇,缺乏工会党委组织,外企员工的利益又由谁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资企业在中国俨然成为了独立王国,正用西方的经营理念和金钱诱惑来控制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人士。在盲目追求升值和金钱财富的同时,中国的白领和经理人们应当冷静反思,自己的灵魂里还需要些什么。
职业女性 抗压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