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明清小说及相关人物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8f6bcb1dd3383c4bb4cd2b1.png)
代表作
思想体系 继承“民本” 《明夷 “ 工、商、 激烈批判封建 皆民生之 思想,批判 待访录》 黄宗羲 专制制度 “君为臣纲” 本” 保天下者, 《天下 反对不切实 匹夫之贱, 经世致用 际的学风,提 郡国利 顾炎武 与有责焉 倡实践,求真 病书》
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 重视手工业 批判继承儒 和商业,提 学,构筑具时 独裁、提倡 思想 “人民为主” 倡“经世致 代特色的新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 “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1527-1602),明朝思想家、 文学家。泉州晋江(今属福建) 人,回族。 李贽26岁时中举人,但官运不 佳,深感受人管束之苦,处处 与上司抵触,自称“一生坎坷, 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54 岁时辞官,过着独居讲学的生 活。
探究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 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 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 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 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儒家思想的发展: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初 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复苏
宋明 高潮 新的儒学体系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制作者:南师大附中 张倩
2006、9
何谓“经世致 用”
“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 种学说。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 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 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而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 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 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后来,龚自珍、魏源等人再次提倡 “经世致用”。 凡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他们都去做,使“经 世致用”之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 成就。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c264ce925c52cc58bd6bed9.png)
男女应该平等。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3、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推动了人
们的思想解放。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D
6、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 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D.不适合社会的发展
7、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 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
(1)生平:弃科举,探救国 (2)主张:a.倡导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作品:《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4)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3、王夫之——唯物思想
(1)生平:抗清、著书 (2)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b.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c.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作品:《读通鉴论》等汇编为《船山遗书》 (4)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 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1)](https://img.taocdn.com/s3/m/04e53f00f78a6529647d532c.png)
《离骚》—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 余而文治不足。“风”是 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即《楚辞》中的 《离骚》。《诗经》《楚 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 的代名词。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3、汉赋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的带韵散文;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2、赋的特点: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3、汉赋
3、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班固等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 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2、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明朝“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四大奇书”之称与明 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 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 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 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 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 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 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向的社 会现实相关联。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 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1)楚辞的主要特点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哀 民 生 之 多 艰 。 长 太 息 以 掩 涕 兮 ,
楚辞特点:不是 整齐的四言体, 采用自由灵活的 句式。
(2)屈原和《离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吴敬梓和《儒林外史》](https://img.taocdn.com/s3/m/ae3cfa68f01dc281e43af01a.png)
课文注释: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今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由多个单独的故事组成,每个故事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
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这部小说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客观上否定、鞭挞了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
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
《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
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30c2cd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8.png)
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高考语文知识总复习元明清时期作家及作品元明清时期主要是元曲明清小说,相对于唐宋来说距离我们现在比较近,所以也写个作品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更容易学习。
虽然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唐宋时期的作品丰富多彩,作家也没有唐宋时期多。
但元曲四大家,四大名著,江南四大才子等。
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的窦娥冤,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金瓶梅等也是这时期的作品。
经常在电视作品中看到的唐伯虎点秋香就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
元明清时期作家作品列表作者简介代表作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散曲主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最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的戏曲,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续一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小令代表作为《天净沙·秋思》。
杂剧代表作《汉宫秋》王实甫,一名德信,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
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艺术成就代表作《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君瑞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其中《送别》选入了课本白朴,字仁甫,后改太素,号兰谷先元朝时,几次有人荐他做官,他坚持不就。
放浪形骸,寄情他的杂剧剧作有16种,代表作现存的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生山水,与朋友以诗酒相娱。
元曲四大家之一张养浩,字希文元代散曲家曲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元代作家有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续二郑光祖,字德辉元戏曲作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为人正直,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隐寺。
他的风格近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倩女离魂》,作者集中全力,描写倩女的形象与性格,在她身上,显示出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意志和积极精神高明,字则诚元末南戏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琵琶记》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0ee492a680203d8ce2f24a9.png)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 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宗羲
明清三大思想家
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顾炎武
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学术上,都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王夫之
思维升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 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 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 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
2、对顾炎武的思想的评价: 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
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王夫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⑴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 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 循; ⑵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 都是可知的; ⑶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归纳综合
李贽
明
清
顾炎武
之 际
黄宗羲
王夫之
“异端”思想
思
经世致用思想
想
抨击君主专制
启 蒙
唯物思想
明君主专制,倡导求实精神,是在当时政治 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 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黄宗羲的思想观点:
⑴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⑵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提倡法治,限制君权; ⑶认为农工商皆本。
2、对黄宗羲的思想的评价: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
起了积极的作用。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1)倡导知识分子经世致用 (2)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人教版必修三 辉煌灿烂的文学之明清小说
![人教版必修三 辉煌灿烂的文学之明清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0d89a921ed630b1c59eeb56a.png)
代 表 作
3、宋
话本
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 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
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白话小说成熟 4、明清时期,进入小说蓬勃发展阶段
一、中国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兴起 志怪小说 《搜神记》 《柳毅传》
唐代——文言小说成熟
传奇
《莺莺传》 《南柯太守传》
宋代——白话小说成熟
新阶段、 奠基
话本
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二、明清小说的繁荣
表现: 数量繁多,创立了长篇体裁,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
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
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
代。
代表作: 四大名著
文言短篇小说集
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二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中国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1、魏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
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王梦鸥《唐人小说概述》
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 事,以言情为特色
文言小说成熟
《聊斋志异》
讽刺小说
三、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强化阶段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3、文化: 小说体例的成熟
4、科技: 印刷术不断进步完善
本课总结
列“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 作品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陆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0722f693d1f34693dbef3e00.png)
课文注释: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 别号放翁。
南宋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从小经历战乱,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抗金救国的坚定志向。
1163年,他积极赞助北伐,后来不幸失败,被免去官职。
但前线生活提高了他的抗金意志和胜利信心,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作品内容。
1178年,他回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做了几任地方官。
由于朝廷不信任,终于失掉了官职,晚年长期住在故乡。
报国的信念到死都没有衰退过。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之一。
一生写有近万首诗,内容极为丰富,作品风格豪迈。
词作不多,同样表现了他忧国伤时的胸怀。
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今存三十余首。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高中必修三语文 《红楼梦》人物简介
![高中必修三语文 《红楼梦》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fabfb3010661ed9ad51f389.png)
邢夫人 邢夫人,贾赦之妻。她禀性愚弱,只知奉承 贾赦,家中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出 入银钱,一经她手,便克扣异常,婪取财货。 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故甚不得人 心。作为贾家的大儿媳,她得不到婆婆贾母的 欢心,也没有当家的权力,自己的媳妇王熙凤 又一味奉承贾母与王夫人,这使她极为不满。 她一直伺机反扑,不时给她们制造难堪。当她 发现傻大姐拾得的五彩绣香囊时,便以此作为 武器,打发人交给王夫人,把王夫人“气了个 死”,这才引起了抄检大观园。
6
雪曹 芹印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7
表哥阿你阿, 呕心沥血把女儿哀悼, 能助你写书文, 我引以为骄。 死难生更难, 见难别亦难!
25
贾 政
26
贾政 贾政,工部员外郎,贾母的次子。他是儒家统治思想 的化身。儿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使他大为不满,动不动就 骂他“畜生”、“该死的奴才”。曾亲自抡起大板子朝宝 玉狠命打去,随后还要用绳子来勒死,因贾母及王夫人的 拦阻,才未勒死宝玉。他是个伪君子的典型,满口仁义道 德,宽柔待下,而实际上他对奴隶的训斥却是∶“等我闲 一闲,先揭了你 的皮!”外甥薛蟠打死了人,他公然徇 情枉法;对贪赃暴虐的贾雨村,他却最是热衷与其来往; 外放江西粮道时,在他的纵容下,手下人横行不法,公然 纳贿。他无能又孤独,儿女亲属相聚谈笑,他一出现就会 让大家敛声屏息,弄得索然无味,致使贾母也不得不“撵 他出去休息”。当锦衣军来抄检贾府时,他只会 “跪在 地下磕头”,“心惊肉跳”跺脚长叹而已。
高鹗续书(违背原意说、完璧说、双 两说、关于残缺美)。 红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杜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杜牧](https://img.taocdn.com/s3/m/90a4a137f12d2af90242e691.png)
课文注释:杜牧
杜牧(803—853),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做过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和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京官。
杜牧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
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也称“李杜”。
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
诗文中多指陈及讽谕时政之作,古诗豪健迭宕,近体诗清俊生动,尤以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最为情韵丰富、意境深远,达到很高艺术水平。
著有《樊州文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苏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88e879d3e009581b6bd9ebed.png)
课文注释: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的大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苏轼本人在1057年(嘉祐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反对新法的一些措施,受到贬谪。
哲宗时,他任翰林学士等,官至礼部尚书,后来又被贬谪。
在政治上他倾向于保守。
对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他却是赞成的。
在文学方面,他是革新的主将。
他的词开豪放的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内容,包括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和对身世、友情的抒发,达到了“无意不可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他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他的散文明白畅达,同韩、柳、欧及其父弟并称。
他还擅长书法,独创一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善画竹,主张神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蒲松龄和《聊斋志异》](https://img.taocdn.com/s3/m/d65e272e5f0e7cd18425368d.png)
课文注释: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写成。
最长的也不过三四千字,最短的才二十多个字。
小说描写简洁生动,人物个性刻画鲜明,单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
读《聊斋志异》,就像走进一座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
每个故事的情节安排也都显出作者的智慧和匠心,故事性强,曲折有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曹雪芹和《红楼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曹雪芹和《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03d2bcac6bec0975f465e2cc.png)
课文注释: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出身贵族世家,经历了一个封建富豪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他熟悉了贵族大家庭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人情和世态。
晚年的贫困潦倒,使他能够更清醒地观察生活。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完成了《红楼梦》这部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作。
《红楼梦》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大家都认为是高鹗续写。
关于高鹗的续书,有学者认为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家最后是要破落到“好似一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高鹗却写成宝玉“中乡魁”,所以是一大败笔。
也有学者认为高的续书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并使全书的故事完整无缺,得以在广大读者中间广泛流传。
这部小说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
作者没有表面地、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罪恶。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明清小说及相关人物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明清小说及相关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48e10aadaef5ef7ba0d3cb3.png)
明清小说及相关人物简介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
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
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
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
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
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
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明清小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
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知识拓展:黄宗羲生平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知识拓展:黄宗羲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23f4843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4.png)
黄宗羲生平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1610-1695)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他的父亲黄尊素为万历进士,天启中为御史,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
十九岁的黄宗羲乃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伤主谋,追杀凶手,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归乡后,即更加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
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疑系“林”字——笔者按)之绪”(《清史稿》480卷)。
又从学于著名哲学家刘宗周,得蕺山之学。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
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廷屡次诏征,皆辞免。
黄宗羲曾自云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写照。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
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
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明夷待访录》一书计十三篇。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人攸往,主人有言。
”为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卦象为“离下坤上”,即地在上,火在下。
“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
从卦象上看,太阳处“坤”即大地之下,是光明消失,黑暗来临的情况,意光明受到伤害。
高中语文:作家作品简介之明清
![高中语文:作家作品简介之明清](https://img.taocdn.com/s3/m/8b2be535a216147917112838.png)
高中语文:作家作品简介之明清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红楼梦》:曹雪芹,名沾,号雪芹,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以贾,林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三言二拍”:明代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行记》,曾朴《孽海花》,刘鹗(字铁云)《老残游记》。
汤显祖:戏曲家,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五种。
《还魂记》中的《牡丹亭》非常有名。
洪升: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长生殿》。
孔尚任: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桃花扇》。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
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
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方苞:字凤九,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章比较有名。
姚鼐,字姬传,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
代表作品有《游泰山记》、《游媚笔泉记》等。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著有《阅微堂随笔》,其中《南皮许南金》、《河中有兽》等篇较为有名。
前七子: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公安派:明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文学流派,标举“性灵”。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在前后七子之间,反对“文必秦汉”,提倡“唐宋八家”古文。
该派古文流畅平易,著名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高中历史:明清小说
![高中历史:明清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b59be9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d.png)
明清小说
【学习目标】
明清小说
重点:明清小说的背景
难点:明清小说的成就
【知识概述】
1.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2.成就:
①通俗文学的代表:“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浸染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白居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9课文注释: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573339ec360cba1aa811da79.png)
课文注释: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境)人,生于河南新郑。
他自幼聪慧, 29岁时进士及第。
后来进入翰林院。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四年后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又做过其他京官和地方官,如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和刑部尚书等。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晚年长期在洛阳定居,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中唐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及相关人物简介
古典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
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
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
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
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
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
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明清小说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
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
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在形象塑造上,
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
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关于他的生平和创作,留传下来的资料很少。
只知道他是一位很不得志的江湖流浪者。
写过戏曲,但主要精力则从事于小说创作,相传著有《十七史演义》。
不过他的作品,多经后人增损,原作反被湮没。
较能保存他原作的面目的,还只有他编撰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根据民间长期流传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编成的。
早在唐末,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李义山《骄儿诗》即云:“或谑张飞胡(大胡子),或笑邓艾吃(口吃)。
”到了北宋,出现了专讲三国分立故事的说话人。
元朝又出现了许多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并且出现了一部《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从黄巾起义开始讲到西晋的统一,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资料,编撰出《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部通俗演义一问世,便出现许多刊本。
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加以修改,使小说的文字内容更加完整,称为“第一才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
毛本一出现,罗本反而湮没无闻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它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写到西晋的统一,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以及人民的流离饥苦。
小说展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揭示了许多战争规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小说还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具有惊人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的诸葛亮,刚烈勇敢的关羽,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曹操,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由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
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