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 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 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
能成为行为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4)高一级需要产 生时,低级需要并 不消失。同一时期 内,人就有多种需 要并存,但有的需 要占主导地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 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3)成功→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教育有心理成学第就七章任学习务动机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
和条件如:。需求要知欲
诱因 如:奖
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Sawrey & Telford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引言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习持续性。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

1. 设定明确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

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目标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且有时间限制的学习目标(SMART原则)。

实践建议:- 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确保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

- 分解大目标为小步骤,让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

2. 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努力,面对挑战时也更加坚韧不拔。

实践建议:- 提供适量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后增强自信。

- 给予正面反馈和鼓励,特别是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尝试新方法时。

3. 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一个充满乐趣和刺激的学习环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实践建议:- 结合多媒体工具和互动软件丰富教学内容。

-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习的社交性和趣味性。

4.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可以作为外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持续努力学习。

重要的是要确保奖励体系公平、透明,并且与学生的个人成就紧密相关。

实践建议:-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口头表扬、奖状或小礼物等非物质奖励。

- 设立长期目标奖励机制,如学期末的优秀学生评选。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可以有效提升其内在学习动机。

实践建议:- 教授时间管理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高效规划自己的学习。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偏好,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教学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 进步和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 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 重要性。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增 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4
合理利用奖励和 惩罚
6
培养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和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营 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动开放、富有创造力 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 求,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和资源,如多媒体、网络、实验设 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 体验。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学 习活动,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 实践探究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 帮助、共同进步
5
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重 要动力来源,正确的目标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和动机。因此,教师 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学习目标,使他们了解自 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 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清楚 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期望成 果。其次,教师需要让学 生认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 性,让他们明白学习目标 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息息 相关。最后,教师需要指 导学生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学习目标,使他们始终保 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七章 学习动机(二)

第七章 学习动机(二)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 自我效能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 经过训练,自我效能可以得到提高 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 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 习中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 绩。




改进:
首先,为他们选择难以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 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其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 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 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最后,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 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判断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 实的归因
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其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 动机作用 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 的因素,将成功归于能力,有助于增强个体的 自我效能,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归因;将 失败归因于能力,就会轻易放弃努力,产生习 得性无力感,变得无助、冷漠、听之任之,破 罐子破摔
受训斥组 静听组 控制组

时间(天)
为什么?
不同诱因条件下的效果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 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 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 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 有促进作用
竞赛的消极作用 成功可能性在50%时反应倾向强度最大, 因此竞赛对处于中间偏上状态的学生影响最大, 但对无希望得名次者只有消极作用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 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 础 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时激发学生 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引言研究动机是促使人们主动参与研究活动的动力和目标。

激发研究动机对于提高研究效果和成就感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激发研究动机的最新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最新的方法和策略,可用于激发研究动机:1. 设定明确的目标:确保研究目标具体、明确,并且与个人价值观和短期/长期目标相吻合。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动力和专注力。

设定明确的目标:确保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并且与个人价值观和短期/长期目标相吻合。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动力和专注力。

2. 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励研究者继续努力并提高自信心。

及时、具体且有建设性的反馈对于激发研究动机非常重要。

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可以激励学习者继续努力并提高自信心。

及时、具体且有建设性的反馈对于激发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3. 创造有趣和有挑战性的研究环境:通过激发研究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有趣、有挑战性的研究环境。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游戏化研究和虚拟实境,可以增加研究的吸引力。

创造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游戏化学习和虚拟实境,可以增加学习的吸引力。

4. 注重自主研究:给予研究者自主选择和探索研究内容的机会。

自主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研究动机的提升。

注重自主学习:给予学习者自主选择和探索学习内容的机会。

自主学习能够增强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学习动机的提升。

5. 建立合作研究机会:鼓励研究者与同伴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可以提供互相支持和激励,增强研究动机,并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建立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习者与同伴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互相支持和激励,增强学习动机,并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6. 关联研究与现实生活:将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展示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这样做可以激发研究兴趣,使研究更具目的性和意义感。

关联学习与现实生活: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展示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第七章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七章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教师应该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英国教师吻猪的 故事
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三)如何运用成就动机理论 1、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创造一定条件放手让 他们去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就感; 2、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 3、对学生的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馈。
四、成败归因理论
(一)定义
归因(Attribution):个体对自己成功或者失 败的原因的看法和解释
(1)奖惩由何人来实行 (2)奖惩次数的多少 (3)学生的年龄特点 (4)学生的个性特征 (5)学生对奖惩的认识 (6)学生对奖惩的期待 (7)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
• 创设一个让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境,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 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状态
自我提高驱动力:通过自己的能 力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 威望的需要。
附属驱动力:学生为了获得长者的 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 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激活作用
– 小王早上6点准时起床,背1个小时的英语单词。
2、指向作用: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 小王希望能顺利通过两个月后的大学六级考试。
三 、创设问题情境
• 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 学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 情境。
• 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二)奖惩
• 一般来讲,奖 励、表扬比惩罚、 批评更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 赫洛克的实 验可以证明:
(二)奖惩(续)
• 奖惩效果取决于许多条件:
学业成败归因: 学生对自己学业 成败结局原因的 看法和解释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 教师一方面要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 •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 作用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四)一般学习动机与具体学习动机
• 一般学习动机
– 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
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的内容
• 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其成就动机的内容随着成长而发展
– 小学低年级,成就动机的内容只是想超过别人; – 小学中、高年级的主要内容是为集体争得荣誉,提高自己在团体中 的地位; – 以后才逐渐发展出表现自己的特殊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 挥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社会的承认等内容
– 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它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 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
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
•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 – 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 望,为了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
一、学习动机的行为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驱力理论
• 赫尔(C.L.Hull)
– 生理缺失(需要)促使有机体产生某种补偿这种需要的行 为 – 驱力是行为的加力器,各种驱力汇合到一起,激励有机体 行动 – 驱力的减弱是行为的基本目标,因为机体要尽力维持内部 的平衡 – 驱力与习惯强度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动机=驱力×习惯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长远发展。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身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旨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自我认知与目标设定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一步。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优势与劣势,并据此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具体而言,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来探索自己的兴趣点,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确保学生能够达成,从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一个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这包括营造一个充满尊重、鼓励和理解的课堂氛围,以及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教师应该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成绩,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同时,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应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资源利用等方面。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这些能力。

一旦学生能够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他们就更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

总结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提高自我认知、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动。

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活动状态,使学⽣产⽣强烈的学习愿望。

(⼀)坚持以内部动机作⽤为主,外部动机作⽤为辅 利⽤教学内容与⽅法的新颖性以引起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呈现⽅式可采⽤有趣的与变换的形式,防⽌学⽣觉得单调枯燥。

内部学习动机也可通过使⽤有趣的材料和使⽤各种呈现的⽅式来增强,如利⽤电影、录像等⼿段,采⽤游戏与模拟等⽅式。

可因势利导,促进学习兴趣的迁移。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有关的⼀些问题,以引起学⽣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法和⼿段。

如中学物理课或化学课上,先作实验然后从中提出问题,也是激发起学⽣原有的动机的好⽅法。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求知⼼理之间制造⼀种“不协调”,把学⽣引⼊⼀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协调”必须要设置疑问,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理上造成⼀种悬念,从⽽使学⽣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起,以达到智⼒活动的状态。

(三)利⽤学习结果的反馈作⽤ 让学⽣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会产⽣相当⼤的激励作⽤。

反馈可⽤来提⾼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为。

因为学⽣知道⾃⼰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步学好的愿望。

同时,通过反馈的作⽤⼜可及时看到⾃⼰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

教师应注意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等。

“及时”是利⽤学⽣刚刚留下的鲜明记忆表象,满⾜其进⼀步提⾼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

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受到⿎舞和激励。

(四)正确运⽤竞赛、考试与评⽐ 1.适当开展竞赛 ⼀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种有效⼿段。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持续保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

一个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成效。

因此,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1. 设定明确目标为学生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期望达成的成果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并且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2. 提供正向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正向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认可,也包括对其努力和进步的肯定。

这种认可可以来自教师的评价、同伴的鼓励甚至是自我评价。

通过正向反馈,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增强继续前进的动力。

3.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吸引力。

当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他们更有可能展现出高度的学习动机。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能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时,他们会感到更有控制感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选择、鼓励自我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建立一种支持性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当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并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正向反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 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 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尽量紧张一些;而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 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问题出现时,要尽量心平 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使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情境再现
• 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学竞赛中得 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班级排 名三十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好 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也出现考试不及 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 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 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
•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 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主体今后的行为,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 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 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 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 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 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 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 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源自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 的学习需要。 (二)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外在动机及其激发(一)外部强化本世纪50年代之前关于动机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外在动机上,一般认为外部强化是激发外在动机的必要条件,在强化条件下个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外部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

1.强化的相倚性。

斯金纳的研究表明,某一操作出现后,呈现外部强化,操作出现的概率增强,即行为相倚于外部强化而变化。

反应之后出现强化这一相倚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相倚性(contingency)。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才有作用。

后来的研究发现,只要人能够认识到反应与强化的相倚关系,并不一定非得及时强化。

强化相倚性可分为必然相倚性与人为相倚性。

必然相倚性指强化是某一反应的必然结果,如努力学习会提高学习成绩,摸火必烧手。

人为相倚性指强化是由他人控制的结果,努力学习会受到教师的表扬,玩火会受到父母的斥责。

人所体验到的强化相倚性大部分都是人为相倚性,家长教师与各类人都是通过人为相倚性来控制他人及学生的行为。

强化相倚性还可分为客观相倚性和主观相倚性。

前者是实际存在的相倚关系,后者为主体所认识到的相倚关系。

在运用外部强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一定要注意使你所控制的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学生准确认知到,使学生意识到的主观相倚性与客观相倚性一致。

否则,你所运用的强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某个学生的作业完成得不好,教师批评了他,可是这个学生却认为是因为教师对他有成见才批评了他,这样他就不会改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

2.强化物的分类与作用。

强化可根据多种指标进行分类.根据强化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亦叫积极强化,指相倚于某一反应使这一反应变化以求获得它的刺激。

负强化亦叫消极强化,指相倚于某一反应会使其反应变化以求消除或停止它的刺激。

二者统称为赏罚或报酬(rewards)。

不论何种强化,只要能确实发挥作用就是有效强化。

什么样的强化才有效这是强化理论的难题之一,因为时间、地点与人的个性特点等条件不同,有效强化物也不同。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个人学习和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本文将探讨几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一、设定明确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方向和期望结果。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设定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目标,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定期评估和调整它们。

二、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有趣、实用和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内容。

这样,学生能够看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感受到学习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等元素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三、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对于激发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识别和改进他们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鼓励学生互相给予反馈和支持也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

学生应该被鼓励并赋予自主学习的责任和机会。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律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激励能力。

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习动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一个安全、支持和尊重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能够放松身心、专注学习。

教师应该倡导友好和合作的氛围,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结: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案设计(7)课程名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单元第七章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章节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作用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教学要求初步了解动机的类型、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和归因等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重点、难点动机的特征;动机的类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内容:导入:你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一、动机、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二、动机的特征唤起功能/动力性: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焦虑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

为克服这种状态,就会驱使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动力即动机,正是它使个体产生了行为。

指向功能/方向性:动机是以一定目的为出发点的,它是推动个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的动力。

例如:只有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会产生学习的力量。

英语专业的学生就经常阅读一些英语杂志、小说等,因为他知道这样有益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强化功能:动机愈强烈,行为也随之强烈。

心理学家沃尔伯格等人研究了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就;当然反过来,高的学业成就也能增强动机的水平。

但要避免动机过强,保持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对行为起正强化的作用。

维持功能/持久性:个体行为的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机。

根据日常观察发现,那些具有强烈动机的个体,通常具有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

三、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动机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动机

第七章学习动机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把握学习动机的作用;理解不同的动机理论对于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作用;初步学会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本章难点是学习动机理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

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动机(motivation)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

即推动个体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学习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

学习兴趣亦被为求知欲,是特殊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

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组成的。

学习需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主观需求来体现。

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意向和学习愿望。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直至成功。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挑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学生的努力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为学生设定可达成的短期目标,并在他们实现这些目标时给予表扬。

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相关性强和时限性的(SMART)目标。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还能让学生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某个领域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往往能展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故事或者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点,并将这些兴趣融入学习中,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的支持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控制感和责任感,这对于激发内在动机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选择、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决策过程、设计开放式问题等方式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正向反馈的应用正向反馈是激励学生持续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当注意反馈的方式和时机,确保反馈是建设性的、及时的,并且与学生的具体表现紧密相关。

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成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以成长为导向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长期维持学习动机。

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环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学习动机激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激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激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是指个体通过对某一任务或目标的认知而产生的参与和投入行为的内部动力。

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步。

学习环境应该积极向上,既可以促进自主学习,又能够提供良好的师生互动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去追求。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将其与学生的兴趣和个人价值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对目标的追求是有价值的,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适当的挑战和反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面对一定的挑战才能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况。

积极的反馈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和认可,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决学习问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强化理论(自学)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动机强度 = 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
如何面对 成功机率 大约50% 的任务?
一个人稳定的追求 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能满足个体需 成就的个体倾向 要的刺激物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正向一致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十 十 十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致 — — — — 十 十 十 — —
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 作为重点来抓。
英国教师吻猪的故事
思考
1、这个老师为什么能够激励学生达到目标? 2、这个老师激发是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还 是内部学习动机? 3、这位老师可能采取什么办法激发学生的 内部学习动机呢?
需要层次理论的演进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比较系统; 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 比较客观、准确。
否定了人的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忽视了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
及其社会价值。
志存高远——动力的源泉
思考与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学生?



家庭贫困的学生? “留守儿童”? 头脑聪明、家庭条件优越却学习效果 一般的学生?
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 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 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 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年龄、性别、 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 讨论:教育者应该如何以变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 (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 驱力 –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 ,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 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 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 思考讨论:成功的学习经验与认知内驱力的关 系?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 (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 驱力 –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 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 思考讨论:
人为什么要学习?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1)概念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 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或维持功能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期待 (诱因)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3)成功→ → /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维持相对较高期望 →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 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归因
• 三、归因动机理论
–(三)维纳(Weiner)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他提出,归因可 按三个维度分类: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维度 关系 因素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控制点
内部 外部
可控制性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 √
√ √ √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 √ √ √ √
√ √ √
√ √ √ √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 –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 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 请思考:学习动机是越强越好吗?为什 么?请举例说明。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1908)
效 率 水 平 高 容易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七章
*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概述
* 学习动机的理论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七章
• 本章要点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 掌握学习动机的概念 – 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 掌握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掌握学习动机的理论 – 了解学习动机的种类 – 了解动机的概念和功能
• 在第1、3、4种情况下,50块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强化 物。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 (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 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需要层次论图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 次论。 –(一)基本观点 •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 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 的需要。) •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 为行为动力。 •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 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 以增强动机作用;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 的。 •动机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 的。
• 请思考:如何理解动机是以“学习行 为”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的。
习得性无助
• 消极的归因模式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感: 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 ——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 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 •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 部事件。” • 形成期待:“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 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的期望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 缺少坚持性,
,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回避成就任务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与失 败)的预期。原因的控制点(内外源)与可控 性将影响情绪反应。 •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三、归因动机理论
–(一)概念:
• 归因(Attribution):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 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三、归因动机理论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如:饥渴、求知欲
学习期待与诱因
如:奖品、罚站等
动机
• 请思考: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与学习动机有什 么关系?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 维持作用 • 学习结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 习动机
案例一: 英国教师吻猪的故事
案例一: 英国教师吻猪的故事 • 思考讨论:
–1.这位老师为什么能够激励学生达到 目标? –2.这位ຫໍສະໝຸດ 师激发的是学生哪种类型的 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 • • • 强化论 需要层次论 动机归因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一、强化论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二)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产生 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 的。 好奇心(求知欲) 胜任力(完成欲) 自居作用(认同欲) 互易性(互惠欲)
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 机。 外部强化与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食物、水 、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金钱;社 会接纳、活动等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教育含义 • 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低级 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 学校的设备要适合于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 • 学校竞争不过分激烈,不能让孩子产生不安全的心理; • 尽可能地爱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善的学习环境; •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成功和获得赞许的机会,让每个孩子 都能抬起头来做人;
–(一)基本观点 • (1)行为主义认为,一种操作发生以后,接 着呈现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发生的概率就 增加。
• (2)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 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后果对操作行为的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无 需认知的中介作用。
强化理论应用
• 请分析下列强化物是否为有效强化物
– 1.张三付给李四60块,让他油漆家具。李四觉得60块对于这 项工作而言绰绰有余,所以他倾其全力来做。可是,当他干 完活时,张三说,“我认为你干的不怎么样,给你50块。! ” – 2.与上述情况相似,只是张三开始时答应付给李四40块。当 李四做完时,张三表扬他干得不错,给了他50块。 – 3.小明和小梅在一个聚会中相遇,双方一见钟情。聚会结束 后,他们在月光下漫步许久。当送小梅到家门口时,小明说 :“梅,跟你在一起很愉快。这里有50块,希望你能接受! ” – 4.小爱的姑姑给了她50块,让她下周六教她的小表妹唱歌。 如果小爱答应了,那么她将错过参选学校合唱队的机会。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思考与讨论:如何帮助这些学生? –家庭贫困的学生? –“留守儿童”? –头脑聪明、家庭条件优越却学习效果 一般的学生?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小明在这次语文期中考试中得了个C,他觉得 这是因为他资质不够。 • 小梅在这次语文期中考试中也得了个C,她觉 得是因为她太贪玩了。 • 你认为他们会同样希望在该学期的后半部分努 力学习吗?为什么?
–(二)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
• 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 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
如,将竞赛失败 归于能力差
情感反应
如,沮丧、灰心
后继行为
如,丧失动力、 很少参加竞赛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如,下次也不能成功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方面:找出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 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 真实。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 (五)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请思考: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归因? –资质中等而成绩甲等的学生; –聪明而成绩优异的学生; –经常因病缺课而成绩低落的学生等。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 机 –请思考:两个同样获得考试成绩优秀(失败)的 学生由于归因不同,以后的学习动机有什么不一 样?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免除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 这种内驱力从何而来? – 学校中哪些教育手段是利用这种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