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的政治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一、背景介绍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则止于公元前221年。

这一阶段,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转折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七雄之势,这个时期也因此被称为“战国时期”。

二、政治结构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确立了封建政治的基本形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众、庶民这一社会阶层体系形成并稳定下来。

而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封建制度分化的时期,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壮大,而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则渐渐减弱。

在这个时期,卫国的宣公、晋国的晋献侯、楚国的楚怀王等人都比较有代表性。

三、文化传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折期,很多经典著作在此期间问世。

《国语》、《左传》、《史记》、《礼记》等著作均在春秋战国时期问世。

同时,这个时期还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名人,如孔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庄子、老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至今。

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了春秋战国时期。

四、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尤其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更加显著。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开始对人口进行规划和管理。

因此,农业生产发生了变革,土地所有制制度、赋役制度、人口统计制度等社会制度也开始建立。

五、结语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经历了动荡的历史,但仍然产生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以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也极为丰富多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政治分裂和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政治分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央政权的衰落使得各个诸侯国得以独立发展,并争夺地盘和资源。

这种政治的分裂导致了战争的频繁发生,同时也培养了各国之间尖锐的竞争意识。

二、百家争鸣和思想多元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哲学家。

这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多元,被称为“百家争鸣”。

著名的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这些学派分别以不同的思想主张和政治观念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发展。

儒家强调家族礼法、仁爱之道,主张以孝治天下,形成了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并构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墨家注重公共利益、反对战争,倡导“兼爱”思想,追求和平与公正。

道家强调个体修身养性、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密和公正性。

这种学派之间的思想交锋和争论,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政治观念的形成。

三、兵器和军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兵器和军事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战争的频繁爆发促进了兵器的不断革新,如冶铁术的发展使得兵器的制造和运用更加精良和有效。

同时,诸侯争霸的状态也使得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著名的军事战略和兵法思想在这个时期诞生,如孙子兵法、吴起的军事理论等。

四、文学艺术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文人,如《楚辞》、《诗经》、《论语》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古代戏曲的起源时期,战国时期的戏剧形式和元素对后来的中国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社会风气和习俗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和习俗多种多样,因为各个诸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个学派的不同主张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化流派及其思想精髓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化流派及其思想精髓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化流派及其思想精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诸多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融、互相借鉴,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流派。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文化流派及其思想精髓。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化流派之一。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主张“仁者爱人”,认为“天下大同、物各得其所”的境界应当是人类向往的目标。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仁、义、礼、智、信”,他们主张通过道德、礼仪规范、人情世故、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治理,提出了“天人合一”、“为政以德”、“易姓革命”等理念,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物是老子,他主张“道本于无为”,认为“物与本揭,相生相克”。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无为而治”、“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治”,强调看待世界的本质是物自有极限,讲究勿浪费、勿干扰、勿现实。

道家思想强调自由、自然的生活,提出了超脱物质欲望、尊重自然的“逍遥游”、“餐瓢饮冷”的生命方式,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初的文化流派之一。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同”,认为“心一而已见诸形色之万古皆同”,人人平等,保护生命平等、节制物质、应用智慧、表现智慧是人类理想的存在境界。

墨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博爱”、“无攻”、“节俭”,提倡人们要保持智慧和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浪费,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阴阳家思想表人物是黄帝,他主张“五行相生,八卦相生,阴阳相生,阴阳和合”,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性、是自然界之法则,其含义深远,有很多方面的涵义。

阴阳家思想强调“各得其所”、“顺天时,合人情”,通过使用五行伦理、神医科技、宫廷宗教,为实现“道不择一,生物不限”的目标,实践多元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理念,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①孔子的称谓: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 A.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制度可 以“损益”改动。 (具有新思想、新观念) B.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思想)
C.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 序。 (具有历史局限性和思想上的糟粕)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形成 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社 会大变革的产物。
士阶层的解放为百 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起了 重要作用。各国国君争 相礼贤下士,稷下是重 要的文化学术中心。 养士之风盛行。
诸子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说 ▲庄子及其思想 ▲孟子和儒家思想 ▲荀子
▲法家和韩非
孟子
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 想。主张给农民一 定土地,不侵犯农 民的劳动时间,宽 刑薄税 。 代表利益: 贵族地主在政治上 的代言人。
屈 原 像
《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 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 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 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 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 特的幻想,上天下地去追求他 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 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 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 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 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 辞,卓绝一世。”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 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 改革而不必拘泥于成法。这反映了法家 “厚今薄古”的历史观。 历史进化、政治改革
他主张“法治”,利用人趋利避 害的本性,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 以法为本 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君主专制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 超越时空的永久存在。
曲阜孔庙大成殿
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活在春秋晚期。 大思想家、教育家
山东曲阜孔子讲学遗址——杏坛
课堂思考3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 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
韩非子:战国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主张有: 1.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今必胜古 2.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 传统 3.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 4.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的思想代表那些人的利益?产生的社会原 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 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 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 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学习先秦文化的几点认识:
1.一定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产物。春秋晚期, 在奴隶制 逐步瓦解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孔子 代表奴隶制贵族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2.任何文化都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 阶层的人从不同的利益出发产生的不同思想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请根据所学知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秋 战国的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连年,本阶段的政治发
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 并归于统一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
大发展: 民族不断融合
文化异常繁荣
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
1.老子(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一)思想 2.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受到 统治阶级推崇?该思想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 原因在于:
1、顺应了历史潮流
2、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夺 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3、符合诸侯国君增强国 力,兼并天下的愿望。
影响:
• 反映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国 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 为秦始皇巩固统一,建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非攻”
如何评价评价?
评价:
• 符合人民利益的。 • 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 顺应历史潮流 •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
得弘扬。
3、孟子为什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1、希望实行一种相对宽舒的统治以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2、战国初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者的
地位有所提高。
3、从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中认识到广 大人民的力量
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尚贤”
——摘自《墨子》
请指出墨子的思想核心?并思考墨
子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墨子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
(1)封建经济的形成发展,小生产者 队伍的
壮大。小生产者地位低下,希望提高政治地

“尚贤”
(2)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残酷剥削人民。“兼爱”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
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
——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的增强。
韩非子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 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 改革而不必拘泥于成法。这反映了法家 “厚今薄古”的历史观。
他主张“法治”,利用人趋利避 害的本性,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
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进。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文化,如《易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经典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占卜、预测、预感、哲理等方面的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易经》包含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包含了一种意境、一种哲思,是对宇宙万物的一种描述。

《易经》的思想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八卦等,它以“变化”为核心,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老子》以“道”为核心,探讨了“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老子》中“道”的概念十分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哲学思考,也与社会生活、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老子》的主旨是追求“无为而治”,即人们应该遵循道的规律,以最少的干预来维持自然秩序。

三、《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庄子》以“自由自在”为核心,探讨了自由、随遇而安等思想。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人应该顺从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能够安享自由自在的境界。

四、《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以孔子言行为主要内容的经典书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论语》中孔子的言行,既见“仁者爱人”的思想,也见“以礼治国”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的思想思路精练,语句简练,被誉为“大道至简”。

五、《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著作,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孟子》强调人性的良善,认为人之初性善。

同时,他也认为要通过教育、礼治等方式来促进人性的发展和提升。

《孟子》的思想影响了儒家文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传承至今。

经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文化不仅表达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人生、世界的思考,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些经典文化中不断吸收借鉴,以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8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老子与道家
为政以德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孔子,名丘。 • 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 • 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1)孔子思想主要分哪两个部分? 仁和礼 (2)孔子思想这两个组成部分各自的含义是什 么?
体现“仁”的一则故事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情 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 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 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 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 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 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 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 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民 贵 ︐ 君 轻
施 仁 政 于 民 孟子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 经常到鱼缸去翻滚, 鱼很快就死了。让鱼 儿自由生长。
这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韩非子
只有实行严刑峻法, 人民才会顺从,社会 才会安定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 背景: • 代表学派: • 儒家学派 孟子 简介: 孟子 思想: 荀子简介: 荀子 思想 道家学派 庄子简介: 庄子思想: 墨家学派 墨子简介: 墨子思想: 法家学派韩非简介: 韩非思想: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们身边中哪些事例体现了 “仁”?
一段材料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主要是 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孔子认为礼 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 很久以前就存在 ,将来也会永远存在下去, 礼治是永恒的。…… 礼:要求人们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加强个人修养,是自己的言行举 止符合社会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交流非常频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各国之间不仅在战争、政治上有很多的交往,还在文化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交流。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时期的文化交流。

一、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各个学派纷纷兴起。

这些学派各具特色,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强调仁爱、礼制、廉政,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道家则推崇无为而治,反对礼法,强调顺应自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

墨家主张以“兼爱”为中心,反对战争、贪婪和权贵,代表人物墨子等。

法家则重视法律、政治手段,主张加强国家权威,代表人物韩非、申不害等。

兵家则强调军事战争的技术和战略,代表人物孙子等。

这些学派的兴起和较量,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繁荣,也拓宽了文化交流的视野,促进了知识和智慧的传播。

二、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时期,诗歌、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推动了这些艺术形式的跨地区传播和深化。

诗歌方面,楚辞、离骚、乐府等古代经典诗歌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繁荣,古籍《诗经》也开始被各个国家所传诵。

文学方面,国别小说也开始兴起,如《左传》、《史记》、《管子》等。

音乐方面,春秋时期的丝竹乐器已经非常完善,楚国的著名音乐家屈原等人的作品也在各个国家流传。

绘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壁画、帛画、器物等遗迹都表明,中国古代绘画形式和技术已经非常强大,代表作品有《黄石公三绝图》等。

这些文学艺术形式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加深了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三、制度和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制度、技术也互相借鉴、交流。

在制度方面,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互相研究和借鉴,推动了中国古代制度的发展。

在技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如青铜器、冶铁技术、水利工程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摘自《墨子》
请大家指出墨子的思想核心 .
兼爱”“非攻”“尚贤”
宏缅 章怀 阔先 论师 滋忧 我虑 中天 华下
为什么称孟子为 “亚圣”?
中国亚圣 : 孟子
阅读课文和下列材料归纳孟子的思想主张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省刑罚,薄赋税,深耕细耨。 思想主张 1.“仁政” 2.民贵君轻 3.提出“民本”思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 葭
(秦风)
蒹葭苍,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⑸。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⑼。
2、孔子
(1)生平…
(2)孔子的成就
根据课文和材料归纳孔子 的思想成就和文化成就。
知识点拔 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1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阅读材料了解老子思想主张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第一性的,万物 是道派生出来的)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道是无形、无象、无体的,就是无)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东西可以相互转化)
―无为”的含义:反对严刑峻法,统治
儒家 1组: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 2组: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 3组: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Leabharlann 项目代表人物成果或著作




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创始人)
春秋晚期,鲁
《论语》:“有教无类”、“爱人”、“为政以德”等。;诗、书、礼、易、乐、春秋
孟子
战国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等。
荀子
战国
《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等。
道家
屈原
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浪漫主义
散文
诸子散文
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的散文
戏曲
出现优伶。
绘画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音乐
青铜编钟
老子(创始人)
春秋晚期
《道德经》:“无为无不为”、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等。
庄子
战国
《南华经》:鄙视富贵利禄、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等。
墨家
墨子(战国初)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等。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厚今薄古、以法为本、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等。
科学
技术
领域
数学
出现算筹记数法:除数码写法形式外,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
天文学
石申
最早用赤道座标表示恒星位置;著有《天文》一书;《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农学
有性杂交: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骡子。
医学
《黄帝内经》:提出经络学说;提出四诊法。
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这个时期自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历时五百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从封建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人物。

一、政治与社会1. 封建制度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独立并形成了完整的国家体系,封建制度开始解体。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诸侯争霸,削弱了君主的权力,封建等级也开始松动。

2. 百家争鸣:诸侯之间的战争和政治变动,为各种思想学派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学派相继兴起,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社会结构的变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原本封建制度下的贵族阶层开始解体,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并出现了一些富商和职业农民。

二、文化与知识1. 儒家思想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由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礼法。

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2. 道家哲学的发展:道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的,强调隐逸和自然。

道家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军事文化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对军事战略、兵器制造以及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文学与艺术的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开端。

众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相继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国际关系与文化交流1.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与联盟: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产生了不少典型的政治联盟与对抗。

2. 文化交流与融合:由于战争和政治的交往,不同地区之间开始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结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而丰富多彩的时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国家建立的转型,不同的思想家纷纷涌现,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影响至今。

一、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和封建体制的瓦解,社会出现了一些失控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儒家思想应运而生。

儒家主要强调天人合一,将德治作为治国的主要方式。

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优秀领袖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这样才能以身作则,领导民众。

在儒家思想中,人际关系也被重视,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按照仁、义、礼、智的原则去处理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开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强调天道自然,主张隐居治国,通常被认为与儒家思想对立。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放下功利心和执着,寻找内心的宁静。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的著作《道德经》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三、墨家思想墨家的主要思想是爱与非攻,主张人们应该相互关心、愉快生活,而非互相攻击和争斗。

他们认为,高尚的品德应该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而非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也呼应了当时经济落后、战争频繁的社会现实。

尽管墨家的思想没有像儒家思想那样的影响力,但是他们提出的一些可贵的观点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主张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和明确的法律。

他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可以保证各种利益得到公平的处理,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法家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秦始皇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以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大思想的简单介绍,实际上每个思想流派都有复杂的内部阐释和不同的派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在文化和哲学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儒家强调的德治和人伦关系,还是道家强调的天道和自然之道,或是墨家强调的爱与非攻,以及法家强调法治和政治制度,都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思考、探究的精神和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时期,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和艺术等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展示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

一、社会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仍然以封建制度为主,但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有着明显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封建领土的划分更加明确化,各个诸侯国横亘于中原地区。

其次,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开始趋向地方自治,诸侯国日益强大,主权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最后,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农民、士人、商人等各阶层依据不同的身份和职业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二、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兴盛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儒家的孔子提倡“仁爱之道”,主张制约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墨家的墨子主张普遍的爱和无私的行为,反对战争和暴力;道家主张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等等。

这些思想流派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在文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诗经》等经典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以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无疑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三、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绘画和音乐等。

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从之前的功能性工具逐渐演化为具有装饰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这些青铜器不仅在形制上丰富多样、精美细致,更通过其上的纹饰传递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信息。

陶瓷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日常用品,同样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

以楚文化为主导的陶瓷制品,采用简约、朴素的造型和图案,凸显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绘画在战国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墓室内的壁画成为了重要的艺术载体。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题材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风采。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战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多种流派,形成了众多的学派。

本文将从文化成就、学派等角度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

一、文化成就1.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兴盛时期,传统思想为主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家思想等的形成,逐步演变为性理学说、和谐共济、五行八卦等流派。

范元凯认为“春秋是天下分野之年代,战国是天下变法之时代,这是中国文化从幼年进入成年的时期”。

2.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其唯美的情感和音韵上的完美,成为了后来很多作品的基础。

《楚辞》则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悲壮的故事集,被视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3.史学地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史学与地理学快速发展的时期,正史传世的《史记》、《汉书》、《三国演义》等均与这个时期文学一脉相承,而《山海经》、《周易》等也记录下了这个时期的地理知识和宇宙观念。

4.工艺制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制造也相对较为发达,如冶铸技术、碾波器、车辕制造等都为后世不可忽视的发明。

5.思想启蒙: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去探讨人类存在的本质,不断反思人性和人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了诸如“仁爱”、“和谐共济”等思想基础,为后世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派流派1.儒家学派:儒家思想传承了中华文化数千年,提倡的是“礼治”、“德治”、“治国平天下”。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程颐等;2.道家学派: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与道之关联,注重“舍我其谁,由己不由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3.阴阳家学派:阴阳家思想强调对天、地、人三位的均衡调和关系,以及通过占卜预测、医疗等行为来达成宇宙调和与个体健康。

代表人物有李光地、申公豹、邹衍等;4.法家学派:法家思想是以法律、制度、管理等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鼓励人类创客,极力追求权力的利用和增强。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2)产生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新兴地主力量壮
大;兼并战争,统一趋势加强。
3)评价:
探究:儒家、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地 位如何?为何会有不同地位?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法家:备受推崇. 因为它顺应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由 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 建立和巩固政权,有利于实现统一.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 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 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 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 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5. 【参考答案】材料 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 二
(1)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儒家:备受冷落. 因为它脱离现实,两个不利于……
小结:战国时期三种治国主张
道家:”无为而治”,强调顺乎自然,自我觉悟.
儒家:”仁政”(德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法治,强调严刑峻法,暴力统治.
知识拓展
商鞅曾以帝道、王道和霸道说秦孝公,而秦 孝公只对霸道感兴趣。那帝道、王道、霸 道究竟指什么呢?它对应的思想分别是什 么?儒?道?法?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的一位国君,你会 采取哪一种治国方略?为什么?
1.“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 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 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C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 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4,绘画
《妇女凤鸟图》 (帛画) 《御龙图》 (帛画)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5,音乐 :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
四,科学技术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春秋 ) 历法形成固定传统,19年7闰 (春秋 ) 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战国 ) 2、物理:〈墨经〉 3、医学:扁鹊采用四诊法 (战国)
1、天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 物之母。”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 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 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 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 则天不能祸。” ——《荀子》的《天论篇》
儒家:
“民 贵君轻”思想(不是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 而是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君主 孟子: 地位) 主张施行“仁政” ,反对苛政 性善论 自然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唯物主义) 内容: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根源: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与生产力发展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内容: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主张法治 ,强调用严厉 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一,春秋晚期的老子与孔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核心是“道”,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精华) 李耳,又名老聃 楚国人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与 儒家的仁义主张
评价:实质是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维护行将崩溃 的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对现实无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爱默生说: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孔子
孔子
生活时代: 生活时代: (前551~前479)春秋晚期 ~ )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 组成, 思想精髓: 由“仁” 和“礼”组成,要求 做人 都以“ 和统治 都以“仁” 和“礼” 为 教育成就:人人都应有受教育机会,广收门徒。 教育成就:人人都应有受教育机会,广收门徒。 标准。 标准。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学术著作: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由其弟子整理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 人,主张“兼 爱”、“非攻”, 要求人们互助互 爱。其言论收在 《墨子》一书中
韩非子
法家思想的 代表人物。主张 代表人物。 法治” “法治”提出建 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著作收集在 《韩非子》一书 韩非说得有理?
《论语》 论语》 《孟子》 孟子》
孔子、孟子、 儒家 孔子、孟子、 老子、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法家 墨子 韩非
《老子》 老子》 庄子》 《庄子》 《墨子》 墨子》 《韩非子》 韩非子》
结语:
诸子百家的思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 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 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诸子百家辩论争鸣, 诸子百家辩论争鸣, 观点全是对立的, 观点全是对立的, 吵得可热闹啦! 吵得可热闹啦!
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 全是对立的, 全是对立的,但他们都 踊跃发表看法, 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 闹。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不仅发生了政治、经济上的变迁,更是文化思想繁荣的时代。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思想文化1.1 诸子百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构成了诸子百家的繁荣景象。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儒家学说也与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竞争。

1.2 文学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十分丰富多样。

《诗经》是当时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大量的古代民谣和宫廷音乐。

《楚辞》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涌现出了众多的散文和战国策,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制度2.1 封建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世袭制和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各个国家的统治者通过分封诸侯、设立世袭爵位等制度,加强了集权统治,稳定了国家的内部秩序。

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2.2 社会阶级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阶级也开始显现。

一方面,贵族阶层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享有特权地位;另一方面,农民和其他低层社会阶级则面临生产困难和社会压迫。

这种社会阶级的出现为后来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埋下了伏笔。

三、科技发展3.1 铁器的普及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铁器普及的时代。

由于铁具的硬度和耐用性远超过青铜器,因此冶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铁器的广泛使用也标志着古代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3.2 战争技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频繁的战争。

这种背景下,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得到了迅速发展。

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如弩、车战、攻城器械等的出现,使得战争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四、文化传承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为后来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目的知识构造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思想老子《老子》;孔子“五经”诸子百家科技天文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物理《墨经》文学《诗经》屈原《离骚》;诸子散文艺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编钟医学扁鹊与四诊法教学建议复习课设计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开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本部分知识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重点初中已经学过。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重点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

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重点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

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领先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开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获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倡导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倡导“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倡导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乱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乱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毁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开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

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交融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

“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被否定。

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

“文革”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

在”文革”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

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对抗。

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

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构造: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

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

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

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将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场面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场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开展,为思想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管理办法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三,剧烈动乱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泼,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场面。

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献策。

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交融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习题例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泼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场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开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例习题分析:此习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由于该习题是一道复合选择习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挑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开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 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答复:(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例习题分析:本习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

答复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络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

答复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

要联络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l)墨子;“兼爱”、“非攻”(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开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对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有,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毁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开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开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有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

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开展。

例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请答复:(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开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习题分析:第一问,考察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开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

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络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

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

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

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稳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稳固政权的需要。

例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A例习题分析:答复本习题首先要弄懂习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

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