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1-6课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1)提前从黉舍卫生室拿来安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一、集中话题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举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需要时能够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搜集。

二、探索和调查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分歧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举行排序;(2)假如学生带来小时分的指模或脚印,能够让他们把现在的指模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假如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分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零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全冊)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2.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
3. 第三单元:科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1.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掌握调整实验条件以获取准确结果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

2. 课堂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一起思考解决方法。

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实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饮用水的来源和水的特点。

2. 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水的性质,了解水的不同特点。

3.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4.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实践探究。

5. 小结巩固:总结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和实践经验。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和实验探究的结果。

2.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
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和动物目标:了解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认识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课时一:人和动物的异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1. 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具有生命和呼吸等基本特征。

2.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人类具有智慧、语言和文化等独特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动物,并引导他们发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2. 导入知识: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操作实践: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人和动物的异同。

4. 完成作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

课时二: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共同点。

教学步骤::1. 复课前知识:让学生回顾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

3. 讨论研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理解。

4.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学生小组内合作总结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展示形式呈现给全班。

课时三:生活中的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猫、狗、牛、猪等。

2.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哺乳、毛发等。

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对话: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描述所展示动物的特征和性。

外研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起点)

外研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三年级起点)

外研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三年级起点)第一单元万物运动的规律课时一:物体的三种运动状态本节课主要讲解物体的三种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实例和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运动状态的特点和规律。

课时二:力和物体的运动本节课介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的推动和变速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课时三:重力和物体的运动本节课主要讲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并探究地球引力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课时四:斜面上的物体运动本节课介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通过实验和仿真,让学生了解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和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斜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课时五:空气阻力与物体的运动本节课主要讲解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空气阻力的作用,并探究空气阻力对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物质循环课时一: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非生物和环境因素。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课时二: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本节课讲解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课时三:物质的循环本节课介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通过实例和模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循环路径和关键环节,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和破坏。

课时四:水资源的重要性与保护本节课重点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

通过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价值和稀缺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课时五: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探索物质世界(第14节)1.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4 物质的制取与用途2.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第58节)2.1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2.2 生活中的热现象2.3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2.4 生活中的电现象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912节)3.1 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3.2 天气与气候3.3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3.4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与利用4. 第四章:技术与工程(第1316节)4.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2 常见的工程技术4.3 技术与生活的关系4.4 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现象。

3.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表形态、天气与气候,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4. 学生能够了解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生活关系,认识常见的工程技术,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常见的工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掌握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六单元:空气与水第1课:空气的奥秘1. 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 学习空气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第2课:水的世界1. 了解水的性质、分布和利用。

2. 学习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空气与水的性质、作用及保护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与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学生期终考试:进行全面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第3课:土壤与植物1. 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光合作用的原理。

第4课:weather and climate1. 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 了解主要的气象现象和气候类型。

七、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科书《自然与科学》下册。

2. 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材料。

4. 实践活动材料:如调查表、观察记录本等。

八、教学步骤与方法第5课:动物与环境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2. 学习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筹办: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筹办: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相识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落第一年的发展情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按次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6.小结:同学们刚才经由过程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革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本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革了吗?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1.2 教学内容:引入大自然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

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自然界的多样性。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和表达。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

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和理解。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户外观察活动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热爱程度的评价。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2.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入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解释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程度的评价。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入科学在生活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生活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享。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享过程,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资料]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空气和大气层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

1.2 教学内容: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介绍大气层的作用和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2.1 学习目标: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水循环的四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径流;介绍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3.1 学习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2 教学内容: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地球仪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4.1 学习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三个层次;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五章:人体的生理功能5.1 学习目标:掌握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相互配合。

5.2 教学内容:讲解人体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介绍人体各系统的作用和相互配合。

5.3 教学活动:通过模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相互配合。

第六章:声音与音乐6.1 学习目标: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探索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节奏。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

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2节力与运动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1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2节生态平衡第3节人与自然3. 第三章光与能量第1节光的传播第2节镜子与透镜第3节光与能量转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力与运动、生态系统、光与能量等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光与能量的转换原理2.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机械的应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简单机械模型(如杠杆、滑轮等)力的作用演示器生态系统图示镜子、透镜等光学器材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绳子、滑轮、小车等)学生个人笔记本、画图工具等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简单机械?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力与运动的内容。

结合实例,讲解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等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第三章光与能量的传播、转换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生态系统的作用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个章节选取12个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及时讲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制作杠杆、观察光的传播等。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简单机械、力与运动2. 第二章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平衡、人与自然3. 第三章光与能量光的传播、镜子与透镜、光与能量转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设计: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温度与热量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现象3. 第三章:植物与动物植物的生长植物与动物的关系动物的适应能力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以及动物的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地球的运动、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力的作用、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地球的结构、天空中的现象、植物的生长、动物的适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片、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使用投影片、模型等教具,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练习:学生回答问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温度与热量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现象3. 第三章:植物与动物植物的生长植物与动物的关系动物的适应能力七、作业设计1.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题目:铁放在空气中生锈是什么变化?答案:化学变化。

2.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题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答案:自西向东。

3.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题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答案:光、水、二氧化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科学中的基础概念,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态的改变,如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等,没有新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1.1 能源无处不在1.2 太阳能和风能1.3 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2.2 生态系统的奥秘2.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与表面3.1 地球的内部结构3.2 地球的板块构造3.3 地表形态的变化4. 第四章:环境与人类4.1 环境问题及其影响4.2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4.3 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3.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培养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兴趣。

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学会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奥秘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 教学重点:能源的利用与环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科学知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模型:地球仪、生态系统模型、能源设备模型等。

图片:各类能源、生物、地形地貌、环境问题等。

2. 学具:作业本、练习册、科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各章节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各章节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

2. 答案:提供详细准确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宇宙与地球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认识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课时:太阳系概述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系吗?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呢?二、探究太阳系a.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什么?b.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何?c.其他行星有什么特点?三、认识太阳1.简介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

2.太阳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3.太阳的活动:太阳的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

四、认识地球1.地球的特点: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2.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特点。

第二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太阳系、太阳、地球的基本认识。

2.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意义?二、探究地球的自转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三、探究地球的公转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讨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平衡。

2.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第三课时:宇宙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2.提问: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1.我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盖天说等。

2.近现代宇宙探索:火箭、卫星、航天飞机等。

三、宇宙探索的意义1.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生态平衡3. 第三章:环境与生活第一节:环境问题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低碳生活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进化与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环境问题与节能减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分类图、进化树、生态系统的图片和模型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2. 学具: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等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情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与功能。

(3)环境与生活分析环境问题,介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措施。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类型、功能、生态平衡3. 环境与生活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进化的相关知识填空题(2)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的选择题(3)环境问题与低碳生活的简答题2. 答案:(1)填空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3)简答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教版第一章:空气和大气层1.1 空气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存在。

1.2 大气层的作用讲解大气层对地球的的保护作用,如防止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球。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对生物的影响,如氧气供应等。

第二章:水循环2.1 水的形态和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

2.2 水的利用和保护讲解水的重要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3.1 天气的定义和变化讲解天气的定义和影响天气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如晴转多云、雨转晴等。

3.2 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寒带气候等。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4.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城市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5.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食物链的平衡等。

5.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责任。

第六章:地球和宇宙6.1 地球的结构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核心等。

通过地球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球的结构。

6.2 宇宙的探索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航天器发射等。

第七章:能源和材料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讲解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让学生了解各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等。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生物的遗传现象第2节:生物的变异现象2.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物质的性质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转化第2节:能量的守恒4.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节: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以及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等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掌握;地球运动和变化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遗传和变异实验材料;物质变化和性质实验器材;能量转化和守恒实验装置;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

2. 学具:科学实验记录本;常用实验仪器(如放大镜、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通过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配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地球的运动和变化2. 板书内容: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难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分析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探讨遗传和变异的关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描述其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设计实验,验证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制作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解释相关现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编写的全册教案。

教案主要涵盖了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点- 熟悉本册教材的各个单元内容,了解科学知识和实践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与布置第一单元: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与作用。

- 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 布置小组实验: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的适应环境- 探讨动物的适应环境的原因。

- 研究动物的适应特征与生存策略。

- 布置小组项目: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第三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 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 布置实验任务: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态变规律,并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第四单元:声音的传播- 研究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 进行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

- 布置小组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第五单元:植物的繁殖- 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环境的关系。

- 研究植物的各种繁殖器官。

- 布置小组任务:为一种植物设计一个适合其繁殖的实验环境,并记载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量转化- 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 研究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和规律。

- 布置个人探究任务:选择一个日常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评估与总结- 通过每个单元的小组实验和任务,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 结合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评估。

- 总结学生在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与不足,进行课程反思与改进。

以上是本册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布置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教 学 过 程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
教 学 过 程
3)200万倍。
4)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光学显微镜更
——电子显微镜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教 学 过 程
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希望
——放大镜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到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4、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 学 过 程
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放大镜下的Biblioteka 虫世界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