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doc
《公共管理学》思考题
《公共管理学》思考题《公共管理学》思考题:⼀、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政管理有什么不同徐双敏:所谓公共管理,是社会公共组织通过观念和⼿段的不断创新,为增进公共利益及社会协调发展,对⽇益多样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公共组织⾃⾝进⾏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黄健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的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化为宗旨,运⽤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式,民主运⽤公共权⼒,并以科学的⽅法制定和执⾏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政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理念效率绩效管理主体政府组织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受外部政治⼲扰政府、企业、公民社会互动管理⽅法⾏政、法律⽅式更关注私⼈部门管理⽅法管理⽬的重执⾏,重程序重结果,重责任B途径,Business Approach,企业管理的途径,认为公共管理是可以运⽤⼯商政策和企业战略的管理,公共管理的特点就是⾮政治化和和企业化。
P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公共政策的途径,认为公共管理应该是与公共政政策的制定密切关的管理。
B途径下的公共管理与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相⽐,有以下不同之处:。
1、前者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与私⼈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重视公共组织的特殊性;3、前者企图与公共⾏政合流,,后者则想要摆脱公共⾏政,从⽽形成⼀个独⽴的管理领域4、前者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前者重视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强调组织设计、⼈事与预算等问题;后者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5、前者主张采⽤量化析,后者则采⽤个案研究法。
⼆者的的共同点: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公共部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重视规范研究并关⼼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N途径的的产⽣:公共管理的P途径与B途径的逐渐融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途径(the new approach,N途径)三、简述公共⾏政范式存在的问题。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位的总称。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过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试图为公共管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的学问。
二、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特别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2)追求目标不同。
公共行政更关注组织内部的执行过程,而公共管理则将视野大大拓展到组织的外部,以追求最终的好的结果为己任,并时时强调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3)公共管理的逐渐兴起并对公共行政有取而代之之势。
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和定位,公共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征?(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科技整合的学科。
它需要综合地吸收当代各门社会科学的合理内核,来搭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范式和分析框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3)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发展是相吻合的。
(4)公共管理学从“内部取向”转向“外部取向”。
它重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责任机制和外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竞争性。
(5)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学科。
(6)公共管理学提倡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学(作为指导政府部门活动的理论规范前所未有地)强调管理者个人责任和对结果负责。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后答案《公共管理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p4)2、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生产管理计划担当流程学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
(p20)3、“新公共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p17)二、选择题1、1887年美国学者(d)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p13)a。
古德诺b。
斯坦因c。
泰勒d。
威尔逊2、德国学者(a)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p14)a。
马克斯·韦伯b。
古德诺c。
法约尔d。
赫伯特·西蒙三、简答题1、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担当流程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未分选的学科,它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是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和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3、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虽同属管理领域,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但二者在管理的目的、管理的限制因素、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绩效评估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4、“新公共管理”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也就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彻底走出财政危机。
5、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计划担当流程分析法等。
公共管理(黎民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黎民版)第一章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a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b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c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a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b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a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b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1)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2)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章1、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为什么?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
黎民公共管理学2版课后答案
第1章一、关键词1.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答: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该含义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2.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答: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是一个多维度的宽泛的概念。
其理论假设是:“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管理就是管理……用于组织和激励雇员的机制,在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同样适用”。
其政策主张大体可归纳为:(1)改造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正在变得无法接受,因此必须进行改造。
(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政府首先有必要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行政文化,进而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应对或应变能力的政府。
(3)建立顾客驱动(customer driven)制度。
在公共部门建立顾客导向制度的意义在于,公共目的即实现公民和公众利益,才是关于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最终价值判断标准,才是人们真正关注的焦点。
(4)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产品,降低行政成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唯一可靠的选择。
(5)重视行政结果。
主张公共行政研究和政府管理的重点应当转向“结果”而非“过程”。
(6)推行社会合作。
公共部门首先必须改变行政理念,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共资源的垄断,广泛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通过诸如公开竞标、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同时实现有效的监管。
公共管理学-第十讲复习思考题
第十讲复习思考题1.公共物品有哪些基本特性?判定公共物品应遵循什么步骤?(1)公共物品的特性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
③受益的非排他性。
(2)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①首先看该物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有竞争性,那么该物品肯定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
②若该物品有非竞争性,且具有非排他性,则该物品必然为公共物品。
③如果该物品具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则该物品必为纯粹私人物品。
2.为什么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原因:①私人部门供给的无效率。
②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政府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
(2)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实现的标志是“林达尔均衡”.3.什么是林达尔均衡?什么叫免费搭车者?如何解决“搭便车”的问题?(1)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自愿捐献的资金数额与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相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量便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就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2)人们不管付费与否,他所能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总量是相同的。
如果消费者所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于自己申报的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的情况,那么他就会倾向于隐瞒或从低申报自己真实效用水平,成为免费搭车者。
(3)解决“搭便车”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按自己从公共物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水平真实地表示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承担公共物品的成本。
4.什么是混合物品?什么是拥挤性的混合物品?什么是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是通过什么途径怎样供给的?(1)混合物品是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性的物品。
(2)拥挤性的公共物品(congestible public goods),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3)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price-excludable public goods),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黎民公共管理课后题解 (11)
第五讲复习思考题
1.公共政策及其性质
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各项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公共政策具有以下性质
(1)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
(2)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3)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4)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时效性
(5)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和多效性
2.公共管理中如何进行激励和控制
激励与控制在公共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对以往公共行政理论中更强调控制的作用而言,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则更多地强调采用激励的管理手段。
⑴激励理论的要点包括:
①目标引导行为。
②期望理论。
③成就需要理论。
④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
⑤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⑵激励与控制
激励与控制都是公共管理活动的手段,激励是激发公共组织成员潜能,使公共组织的绩效最大化;控制则是监督公共管理活动和纠正偏差。
两者在公共管理中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有效手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大全5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大全5篇)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公共产品2、非政府组织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4、公共事业管理5、公共产品理论(纯公共产品及其类型、准公共产品及其类型)6、公共组织及其类型7、公共事务的特征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9、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及类型10、公共事业管理政治环境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11、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12、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13、行政监察的基本特点1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主体15、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16、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及其类型17、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18、公共支出及其主要来源19、公众满意评价2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2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22、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有哪些?23、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当代公共事业产品提供方式有哪些?2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5、为什么政府必须介入卫生事业产品市场26、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点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P16)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P21)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P144)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P11)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讲复习思考题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2.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①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③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①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②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①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②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3. 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1)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2)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第二讲复习思考题1. 你认为公共管理在总体上划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阶段合理与否,为什么?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公共管理总体上可以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两大时期。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公共管理思考题》word版
公共管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和私有部门的管理理论、技术、战略和方法等手段,有效配置资源,强化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以有效、公平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活动。
2.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3.权力寻租: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
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
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环节。
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4.公共资源配置: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5.政府绩效考核:就是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圣才出品】
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一、关键词1.公共权力(Public Power)答: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它是公共管理主体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和强制力。
公共权力的内涵具体地表现为四点:(1)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
(2)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
不同层级的公共组织或同一公共组织内部的不同层级的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上向下逐级授权的权力分配方式形成的权力体系。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的作用关系非常复杂,它包括公共组织间(上级对下级或同级间)的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和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对私营部门组织或个人的影响。
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权力作用,最终都指向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2.公共责任(Public Responsibility)答: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
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活动涉及的领域以及管理方式都不同于私营部门组织,因此,公共责任除了具有一般责任的性质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由于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是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承担公共责任的同时必须赋予其相应的公共权力。
从公共权力的来源看,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整体上应对全体国民负责任。
3.监控(Monitoring)答:监控是指监督和控制。
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这个定义强调了如下内容:(1)对公共权力监控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它包括具有公共权力的机构之间的相互监控,专门设立的公共权力监控机构,如立法、司法、审计等机构的监督,公共组织内部上级对下级或下级对上级的监控,社会公众对权力机关的监督等。
(2)监控对象是具有公共权力的所有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范式,它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它是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指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①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联系a.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b.公共管理在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公共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c.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相互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②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a.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b.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c.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和目标。
①公共产品的含义公共产品又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公共产品的上述特征以及其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虽提供却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
李燕凌农村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李燕凌农村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答案1、公共管理包括:政府管理和非营利管理2、非营利管理包括: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管理3、民间非营利管理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4、公共管理财务活动包括:预算资金收支活动、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经营活动5、公共管理财务管理的原则:依法理财、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效益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原则、责任性原则6、公共管理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7、公共管理财务管理的技术方法: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控制方法、财务分析方法8、定量预测法包括:因果预测法和趋势预测法9、财务决策方法包括:优选对比法、数学微分法、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法、损益决策法10、财务计划方法包括:平衡法、因素法、比例法、定额法11、财务控制方法包括: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反馈性控制12、公共管理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13、行政单位收入预算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14、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15、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16、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
17、公共管理预算编制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打赤字预算的原则、统一性原则18、政府管理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19、事业单位的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核定收支、预算缴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20、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
公共管理学思考题汇总
公共管理学思考题汇总公共管理学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第一章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者1、简述公共管理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答:一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来讲,公共管理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市场失灵,凯恩斯主义;70年代,政府失灵);二是从时代背景和现实困境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而来的国际化全球化挑战、科学技术的新问题、政府效能、官僚腐败、经济财政压力等等都促使了公共管理的变革;三是从实践角度将,从七八十年代,为回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全新形式的行政改革开始了,英国撒切尔夫人改革、美国里根总统改革等等。
2、公共管理的主体与客体是什么?答:客体为公共事务;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非营利机构、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
3、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是什么?答:主要包括管理性、公共性、社会性。
4、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主要包括公共问题的确立、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资源的管理以及为社会发展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
5、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答:基本素质:要有良好的品行、较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智能、合理的知识结构、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具备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沟通协调技能、规划与决策技能。
6、简述公共管理者和传统公共管理者有何不同?答:传统的官僚体制下,公务员实行职务常任、政治中立;工作中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创新精神与服务意识;工作效率低下,只重视工作工程即程序的合法性而不重视工作的有效性;公务员对外界的变化与公众的要求反映迟钝,官僚习气严重。
而现代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者不仅是政治政策的忠诚执行者,而且肩负着更大的政治责任,其存在的价值与工作意义更大。
公共管理者也不再是单纯的民众的管理者,而变成了谁会利益的主动维护者和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保护着。
第二章公共部门的角色与定位1、简述公共部门的概念。
公共管理学培训思考题答案
《公共管理学》培训思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 D C A C D A C A A D D ABC A C CD DB DC BD B D A A B C B二、简述题1、(1)目标的公益性。
现代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和公共福利为目标。
(2)主体的广泛性。
主体是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统一,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3)结果的公平性目的与性质决定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
公共管理绩效包括效率逻辑与公共责任公共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单一地追求提高效率,而是还包括了追求社会公平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责任等多方面。
(4)活动的公开性(5)方式的服务性(6)理念的创新性2、 1)强调社会公平是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也强调公平与效率统一(2)提出了民主行政思想,认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并重(3)重新探索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演进的途径(4)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 (1)对我国行政体制的新挑战:理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还要理顺政府之间包括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行政职能的新挑战: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会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
(3)对我国行政理念的新挑战:强化开放观念、服务观念、信用观念、效率观念(4)对我国行政方式的新挑战:实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实行政务公开,构建透明政府、打破地方保护主义(5)对行政主体的新挑战:公务员队伍培养4、①事务性。
公共组织领导者依据法律,在一定的公共组织环境中,为实现一定的公共组织目标,对纳入公共组织活动的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治,从而保证国家公共组织权力的行使,有效地为组织和管理国家公共组织事务进行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
由此可见,公共组织领导不包括政务活动,而主要指向事务活动。
②执行性。
③政治性。
④权威性。
⑤综合性。
5、现代政府与现代社会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第三部门发展也为政府机构深入改革创造了社会条件。
提高社会运行质量,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能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能制约政府权力,能扩大就业渠道等;第三部门的发展能缩减政府职能,防止权力滥用,能稳定政治、经济秩序,能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能造就“强政府强社会”的运行模式;第三部门发展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有助于促进社会整合,有助于倡导社会文明,有助于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关键词1.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公共选择作为非市场的集体决策理论,具有三个规定性:(1)集体性。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集体决策,因而就有公共选择,私人决策则不在公共选择的研究范围之内。
(2)规则性。
集体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规则使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和满足公众偏好的规则。
(3)非市场性。
公共选择理论所指称的“集体”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国际、教育、福利、环保等政治问题,在这些领域,市场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通过非市场的集体决策来达到目的。
2.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答:政府失灵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公共决策失效,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等。
二、复习思考题1.试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答:公共选择理论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公共管理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1.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二、简述1、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5)更具现实性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实践抽象法2.实体分析法3.实验法4.系统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6.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7.案例分析法第三章一、名词解释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事业单位1.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3.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
4.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简述1、公共组织的要素有哪些(1)物质要素第一,人员第二,经费第三,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第一,目标第二,责权结构第三,人际关系2、公共组织的特征有哪些(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3、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哪些(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4、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1.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2.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1)组织结构变革包括横向部门结构和纵向层级的变革。
(2)公共组织权力关系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与分权互相的融合与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规范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
(4)产品和服务变革基于服务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发展更好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成本、最好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5)人力资源变革第一,投资于训练与发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与能力;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第三,改革组织的规范与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改进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与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行变革,改善组织学习与决策制定。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公共领导公共领导体制领导方法领导能力1.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2.公共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
3.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配置资源、沟通和协调关系、统筹安排时间、统御和激励下属的各种手段与途径。
4.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等的把握程度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它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
二、简述1、公共领导的特点有哪些(1)公共领导者赖以发挥其领导作用的组织依托是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2)公共领导职权的公共性、服务性。
从公共领导职权的来源、使用和后果来看,都具有了公共性;(3)决策的“公断性”;(4)公共领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集权制和分权制3.层次制和职能制4.完整制和分离制3、领导协调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1)领导协调的内容一是领导工作关系协调;二是领导人际关系协调。
(2)领导协调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客观公正;第三,注重整体;第四,求同存异;第五,互惠双赢;第六,灵活机动。
4、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有哪些、(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5、领导激励的方法有哪些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1)物质激励;(2)参与激励;(3)目标激励;(4)情感激励;(5)需要激励;(6)榜样激励;(7)荣誉激励;(8)信心激励;(9)赏识激励。
三、论述题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的作用(1)导向、统领的作用(2)影响、表率的作用(3)协调、沟通的作用(4)迎接挑战、引发和推动变革的作用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能力的内容 1.领导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问题意识全新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1)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的含义(2)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内容一是战略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二是战略分析力与战略综合力;三是战略预见力和战略创新力;四是战略统筹力和战略决断力。
(3)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二是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三是在实践中锻炼;四是善于利用外脑。
3.领导的执政能力(1)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重要性(2)制约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因素(3)领导执政能力所包含的内容第五章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其他政治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公共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规范的总称。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公共政策有法律、规章、法令、措施、办法、方法、通知、条例等多种形态。
2.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达到预期效果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3.公共政策分析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的,旨在认识政策形成原因、理解政策内容和价值、深化对政策过程的认知、研判和评价现有政策得失、寻求改进决策效率和质量的方法路径、改善公共政策运行效率和效能的一种研究方式和研究工作。
二、简述1、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从公共政策形态、现象观察,公共政策涉及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经济社会现象的调节、控制,但从本质上讲,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和其他政治团体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经济社会运行所作的调控行为。
公共政策体现了公共权力机关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与公共管理的其他范畴相比,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
2、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是什么(1)对政策内容的研究(着力描述和解释所研究政策的起源和发展)(2)对决策过程的研究(探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3)对决策输出的研究(致力于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费用水平或所提供的服务不同的原因)(4)对政策的评估(探讨政策的效用和影响)(5)对决策信息的研究(探讨决策信息如何汇集、整理和分析以支持政策)(6)对决策过程倡导的研究(探寻如何改进决策系统的机能)(7)对政策倡导的研究(探究政策如何能在决策过程中被采用)3、公共政策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1.确定型分析技术(1)线性规划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2)排队论(统计推断,建立模型;系统形态,数量指标的概率规律性;系统优化问题)(3)马尔可夫预测法(利用系统的现在状态及发展来预测未来状况)(4)成本效益分析2.随机型分析技术(1)动态规划适用于含时间因素的决策,分析最优解(2)决策树(有利于对复杂政策问题的分析)(3)灵敏度分析(根据模型数据确定最敏感因素)4、公共政策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1.头脑风暴法 2.德尔菲法(匿名、巡回反馈) 3.交叉影响分析法 4.脚本写作根据事件发生的概率编写脚本预测未来三、论述题1、理论联系实际,谈谈绩效评估的功能第一,控制功能第二,激励功能第三,开发功能第四,沟通功能2、理论联系实际,谈谈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2)竞争性(3)激励性(4)经济性(5)合法性第六章一、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绩效评估职务分析公务员人力资源(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它是全面了解、对该职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产生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
公务员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二、简答题1.人力资源的特点(1)生物性;(2)能动性(最重要的特征);(3)时效性;(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
2、职务分析的方法(1)工作实践法(2)观察法(3)访谈法(4)问卷法(最常用的方法)(5)典型事例法(6)工作日志法(7)定量分析方法3、绩效评估的方法(1)排序法(整体工作状况的优劣比较)(2)量表法(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3)关键事件法(4)行为对照表法(5)行为锚定评价法(将量表法与关键事件法联系起来,兼具两者之长的方法)(6)目标管理评估法(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评估重点)(7)360度评估法(全面,多评估人体系)4、薪酬制度设计的设计过程(1)付酬原则与策略的确定(2)职务分析(3)职务评价(4)薪酬率设计(5)外部薪酬状况调查及数据分析(6)薪酬分级和定薪(7)薪酬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狭义);2、政务信息资源利用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与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相联系,仅仅是指对政务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政务信息的生产、表示、搜集、整序、组织、储存、检索、重组、转化、传播、评价、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