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概述
公共部门决策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所做的选择与执行。
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有效决策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而公共部门的职能特殊,所处理的问题也与一般企业领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公共部门的情况独立探索一些决策方法和理论。
本篇课程设计将探讨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并着重于实操性。
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自主使用现有的公共部门决策工具应对实际问题,同时具备构建或改善这些工具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公共利益。
课程内容
第一章公共部门决策概述
1.1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区别; 1.2 公共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公共部门的决策特点。
第二章公共部门决策理论
2.1 政府决策的规范性理论; 2.2 理性决策模型; 2.3 经济学方法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第三章公共部门决策工具
3.1 主观评价法; 3.2 客观评价法; 3.3 组合评价法; 3.4 决策树分析;
3.5 得分法; 3.6 成本效益分析; 3.7 SWOT分析。
1。
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
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存在,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教育改革到医疗保障,从环境保护到经济调控,公共政策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政策?它又有着怎样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呢?公共政策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准则。
它是政府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和社会行为的规范,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公共政策的理论领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和流派。
其中,理性决策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应当遵循理性的原则,全面收集信息,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
这种理论强调了决策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但在现实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人的认知有限以及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完全的理性决策往往难以实现。
渐进决策理论则认为,政策制定通常是在过去政策的基础上进行逐步的调整和改进。
这种理论更符合现实中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况,因为政策的变革往往是渐进的,需要考虑到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政策的连续性。
此外,还有团体决策理论,它强调各种利益团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利益团体通过游说、施压等方式,影响政策的走向,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问题的界定。
明确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如何,这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前提。
然后,要进行目标的设定,确定政策希望达到的效果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政府的能力以及各种约束条件。
接下来是方案的设计和选择。
政策制定者需要集思广益,设计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评估和比较,选择最可行的方案。
这其中,需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
政策的执行是将政策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执行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同时要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前言企业决策科学是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同样,对于公共管理的研究者来说,公共部门决策科学也应是公共管理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PP(master of public policy)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第三章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的儒家学说也是我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中庸思想是被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根本的行为准则来看的●“中庸”就是以“中”为用,以“中”为常,以“中”为普遍的道理●孟轲认为只有无过无不及的税收,才是“尧舜之道”。
2,“无为”决策观●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在决策观上,其中心内容是“无为”。
●老子的“无为”原则,主要包括:A,贵柔B,守雌守黑守辱C,不争(是无为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无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为(三),经验决策观●这里所说的经验并非仅指个人所经历的狭隘的直接经验,还应该包括苦人和其他人的经验,即间接经验●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姓墨名瞿,主要代表思想是“三表”思想●“三表”即本(指前人或古人的经验),原(指广大人名群众的经验),用(指行动的实际效果,由其对国家,对人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四),“权谋”决策观●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商鞅,申不害,慎到和韩非等人●韩非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指政权统一的标准),术(是指国君根据法控制官员的手段或者策略),势(就是政权)相结合的法制思想(五),“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兵书,为我国春秋末期孙膑所著●它存在以下三个原则:A.“知己知彼”的原则B ,“教之以计”的预测原则(孙子的计与算的思想,指出在作出军事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测与估计)C ,“奇正相生”的变化原则(五),纵横家—合纵连横决策观●日本,连横政策第二节我国政府决策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讲,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理论与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旨在解决公共问题和提升公共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决策是达成一种选择、做出一种行动,并做出与此相关的行为的过程。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不仅涉及政府部门,也涉及到非营利组织和国际组织等。
决策理论是研究决策过程和决策者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解释和预测决策者如何评估信息、选择行动和处理不确定性,以及他们如何根据价值观和目标做出决策。
决策理论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公共管理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制定明智的决策。
在决策分析中,决策者往往会面对多个选择和各种不确定性。
一种常用的决策模型是拉塞尔和贝尔曼(Russell and Bellman)的决策分析,它通过评估不同选择的效果和概率,以及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来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该模型重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并在决策分析中广泛应用。
除了决策理论,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公共管理者可以学习和借鉴过去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问题中。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还需要充分考虑公众利益。
与私人决策不同,公共管理者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影响,并制定符合公众期望的决策。
公众参与和问责机制是保证决策公正与透明的重要手段。
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公众听证会等方式,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关切,进而制定更合理的决策。
此外,决策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正和可持续性。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理论和实践需要关注社会层面的公平和平等,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决策中,需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中的决策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
它需要综合运用决策理论、实践经验和公众参与,以及考虑公众利益、社会公正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只有通过从多个维度加强决策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和期望的决策,提升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独家资料
第六章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原则与程序一、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一)决策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所谓决策类型,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公共部门的决策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于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因而决策分类也具有多样性。
目前常见的分类主要有:……(二)若干常见类型的决策1、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1)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的内涵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是按决策问题是否会重复出现来划分的。
如果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称之为常规决策;如果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重复出现的,称之为非常规决策。
(2)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的区别与联系——决策的问题是否重复出现。
常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重复出现的,非常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具有重复性。
——决策是否具有定量的性质。
一般说来,常规决策具有定量的性质,因而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数量决策;非常规决策则很难数量化,因而是一种非数量决策。
——常规决策中存在着非常规决策的因素。
——非常规决策中也存在着常规决策的因素。
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内涵——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是按决策问题的重要性来划分的。
——战略决策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公共部门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战术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或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作出的决策。
(2)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第一,决策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在管理中地位不同。
——战略决策所处理的是带有长期性的、根本的、重大的问题;战术决策所处理的多是眼前的一些非根本性问题。
第二,决策作用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不同。
——战略决策影响范围较大,影响程度较深;而战术决策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浅。
第三,战略决策多属于单项决策,战术决策多属于序贯决策。
——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它所处理的问题是某个时期总的结果;序贯决策又称动态决策,它要解决的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决策。
(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联系第一,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公共决策理论与方法
第一讲意识形态或学术思潮的论争之一:左翼/右翼社群主义/自由主义Ì说明:此处所谓的“意识形态”,特指在学说辩论意义上那些被固化下来的观念形态。
这种/些意识形态无所谓政治立场上的对与错、善与恶,而是人(类)在相对的时空范围内探寻自身存在的条件、前途、局限以及可能性等命题时生发出来的观念。
概言之,只要人具有主观意识且不停止思考,就会形成存在反差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具化即为意识形态。
Ì本讲试图对(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且相互角力的两种意识形态做出梳理。
放在此处加以讲解的基本考虑是:具体的公共决策行为背后,必然牵涉不同的意识形态;或者说,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具体的决策行为上有不同的主张。
因此,采用怎样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到公共决策的不同选择。
Ì左翼-右翼u 左翼,激进思潮的代表l 二战后,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关系紧张。
l 主张通过“福利国家”②对资源进行二次分配,l 左翼思潮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底层。
认为应该消除身份差别,减少失业。
l 焦点关注:破除不平等,底层应该进入公共决策过程。
l 左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下层人民,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
l 追求创建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u 右翼,保守思潮的代表l 对左翼的批评:[1]把社会福利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给到底层而不对他们作义务上的要求,必然会造成社会“无效率”(因为持不劳而获想法的人增加,无人愿意从事生产性工作);[2]左翼的政策主张会使一个国家走向集权(由于国家主导社会资源的再分配);[3]左翼的理论是“不正义”的,他们以“应得”作为理论基础,免除了个人责任。
l 右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
特别反对左翼的“均贫富”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
公共决策理论
公共决策理论公共决策理论是政治学和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探讨了政府和其他集体组织在制定政策时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理解公共决策理论对于深入了解政策制定的动态和有效改进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假设和相关模型,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公共决策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和其他集体组织在制定政策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它关注的是政策制定的决策过程、决策者间的互动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
公共决策涉及广泛的领域,如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税收政策等。
理解公共决策的基本概念对于解析和评估现实中的政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假设公共决策理论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假设。
首先,决策者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个人或组织的利益来制定政策。
其次,决策者的行为受到信息的限制和不完全的信息影响。
第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存在风险偏好,并尝试通过制定政策来降低风险。
三、公共决策模型公共决策理论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来解释政策制定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
其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是社会选择理论。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多个决策者如何在集体决策时选择最佳政策。
这个模型基于阿罗ー的不可能定理,指出不存在一个理想的决策规则能够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如无独裁、无偏见和完备性。
此外,布拉克尔的公共选择理论还研究了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四、公共决策理论的应用公共决策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分析政策制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者的行为。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次,在具体政策领域,如环境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公共决策理论可以提供指导,帮助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
最后,公共决策理论也用于评估政策的影响和结果,为政策制定提供经验教训。
总结公共决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和其他集体组织在制定政策时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重要分支。
本文简要介绍了公共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假设和相关模型,并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公共决策理论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效果,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与作用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及
其地位 • 第三节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 第一节 经验决策的发展与基本方法 •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产生 •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的决策文化与基本经验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决策文化及其借鉴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和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方案的特性与设计过 程
• 第二节 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 维的作用
• 第三节 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第九章 决策的定量分析及其方法
• 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基本模型 •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三节 敏感度与情报价值分析 • 第四节 模拟技术与网络分析 • 第五节 非数量化决策中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急决策的特点 • 第二节 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 •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参与机制
第六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原则 与程序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类型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 • 第三节 公共部门决策的程序
第七章 公共部门的决策问题与目标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问题的发现 • 第二节 公共部门决策目标的确定 • 第三节 决策问题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决策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选择决策方案的准则 • 第二节 选择决策方案的基本方式 • 第三节 票决制的规则与抉择策略
第十三章 决策实施与追踪决策
• 第一节 公共部门决策方案实施的特点及其 作用
• 第二节 试点与决策实施 • 第三节 信息反馈与追踪决策 • 第四节 决策的可靠性与连续性
公共管理决策理论
公共管理决策理论公共管理决策理论是指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关于决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公共管理决策涉及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机构在处理公共事务和资源配置上所做出的决策。
本文将从理论、模型、案例等方面探讨公共管理决策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公共管理决策的基本理论1. 制定理性决策的理论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充分收集信息、评估利弊,并选择对整体社会最有利的方案。
其中,包括经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等多种理论方法。
2.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在公共管理决策中,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充分协调和权衡各方的意见和利益,以实现最佳的决策结果。
3. 集体决策理论集体决策理论关注公共管理决策的集体决策过程,强调民主、参与和协商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和多方讨论来制定更民主和公正的决策。
公共管理决策的实践模型1. 规则模型规则模型是一种基于规则和程序的公共管理决策模型,通过明确的规定和程序来指导决策者进行决策,确保公共机构的决策合法和公正。
2. 绩效模型绩效模型注重决策的结果和效果,在决策过程中强调对决策绩效的评估和监控,以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3. 策略模型策略模型强调在动态环境中灵活应对,通过对整体战略目标的设置和实施来指导具体的决策选择,以实现公共管理的长远发展目标。
公共管理决策的案例分析1. 新冠疫情防控决策新冠疫情防控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决策案例,各国政府需要依据科学建议、卫生部门数据等信息,制定针对性的疫情防控策略,保障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
2. 城市交通管理决策城市交通管理涉及城市规划、交通拥堵等多方面因素,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优化城市交通流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环境保护决策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政府需要通过立法、监管和立即行动等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决策的实施,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组织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过程和方式。
决策理论和方法旨在帮助决策者更加有效地评估各种选择,并做出最优决策。
本文将分别介绍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并分析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决策理论是指对决策过程中的假设、原则和规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学科。
决策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选择最优决策的原则。
例如,当面临多个不同的选择时,决策者应该如何评估各种可能的结果和概率,并根据这些结果进行决策。
决策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决策理论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决策理论主要包括多准则决策、主观决策和决策模型等研究内容。
多准则决策是一种常见的决策理论,它考虑到多种决策准则和目标,并试图将其整合为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
在多准则决策中,决策者需要分析每个决策准则的权重和重要性,并评估每个决策选择在这些准则上的得分。
然后,通过加权求和或其他方法将各个准则的得分综合起来,得到每个决策选择的综合得分。
最终,根据综合得分,决策者可以选择得分最高的决策选择。
主观决策是另一种重要的决策理论,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
在主观决策中,决策者将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做出决策,同时考虑到一些客观因素。
与多准则决策不同,主观决策更加关注决策者的直觉和经验。
主观决策常常用于缺乏准确数据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决策模型是一种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辅助决策的工具。
决策模型将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并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来求解这个模型。
常用的决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模糊决策等。
线性规划是一种用来解决线性决策问题的方法,动态规划则适用于具有时序性的决策问题,而模糊决策则用于处理决策问题中存在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决策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客观地评估各种决策选择,并提供相应的最优解决方案。
决策方法则是将决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具体方法。
决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考虑到具体决策问题和环境。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
武汉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名词解释整理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说明:笔者参加2014年武大行管考研,此文档均为自己整理。
结合课本和真题,尽力覆盖全书,但能力有限,部分缺漏,请下载者自行补充。
纯粹为攒RP,分享之。
请尊重笔者劳动成果,勿二传,谢谢。
第四章理性理性是一种决策模式,以边沁和泰勒为代表,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指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由西蒙提出,所谓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就是在决策时,确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替代办法(即备用方案)。
如果考虑中的替代办法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替代办法就是令人满意的。
在按照原定标准寻找不到令人满意的任何选择办法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标准。
第七章确定型决策问题它所面对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既定的情况,即是一种已知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
条件:(1)存在着决策人所企图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2)存在着决策人可以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3)每一个方案未来出现的结果是可以把握的。
风险型决策问题关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论决策者提出哪种方案,采用何种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条件:(1)存在着决策人所企图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2)存在着决策人可以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3)存在着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或自然状态;(4)各种方案在每一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是决策者可以把握的;(5)未来将出现哪种自然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决策人大致地可以预先估计出来。
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特点: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其出现的概率无法加以预测,对于这类问题决策者无法把握到确定的结果。
条件:它同风险型决策问题相比较,所不同的是缺少上述条件(5)。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与作用决策:就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具有的特点:第一、决策必须以对客观规律为基础;第二、决策为人的一切行为所具有;第三、决策发生在人的实际活动之前,并规定着人的整个实际活动,但不同于实际活动的全部内容;第四、决策是一个过程。
总之,所谓决策就是指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亦即作出决定的过程,它既是人们的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
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化公共部门决策:公共部门中具有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根据公共利益的原则,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共部门的管理目标,从多种哦可能的决策方案中做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公共部门决策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为公共部门的管理明确了目标;二、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的依据;三、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积极性;四、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秀效果。
第二节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地位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1、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不同于公共管理学2、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不同于一般决策理论,也不同于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经营决策理论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不同于作为应用数学分支之一的“决策论”。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地位:第一、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建立,有利于公共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第二、加强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探讨公共部门决策活动及其规律、方法等,有利于促进整个公共部门理论的发展;第三、让广大公共部门的决策者学习一点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将有助于我国公共部门决策水平的普遍提高,从而推进整个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研究的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和组织结构及其程序,探讨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逻辑与心理特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公共部门决策活动的规律性。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导 论一、决策及其特点1、什么是决策 :决策就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基本特点:(1)、决策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而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任意选择;(2)、决策为人的一切行为所具有,而并非人的管理行为所独有;(3)、决策发生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并规定着人的整个实践活动,但不同于人的实际活动的全部内容;(4)、决策是一个过程,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一)公共部门的构成(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非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它们有的更具有工商企业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往往被称之为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
PS: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1、第一部门(即政府组织又称“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特点: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第二,政府组织的管理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第四,政府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第三部门(又称“准”公共部门)的特点第一,公益性企业:其基本特征是:投资的主体是政府;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一般实行企业化管理。
第二,公共事业单位:其特点是:政府投资;基本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一般不实行企业化管理第三,非政府公共机构:其基本特征是: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或不由政府提供;其职能与政府职能相似。
PS:第三部门为什么被归入公共部门:1、(从它的目标看)它与政府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
(即都为公共利益服务);2、(从它与政府组织的关系看)它与政府的联系密切;3、(从它所提供的产品看)它与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性质是一致的。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复习重点--胡象明
以上三类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非营利性。
第三部门被归入公共部门的主要原因: ★★★
A. 第三部门主要是一些从事公益性事业的组织,其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即为
公共利益服务,这与政府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
B. 第三部门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或非市场化,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
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因而与政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即第三部门。
1 政府组织——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基本特点:
A. 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B. 政府组织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C. 政府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共资源为全民所享)
D. 政府组织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产品(不可分割)。
E. 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公共利益。
3 第三部门——公共企业或非政府公共机构 ★★★
第三部门法包括公益性企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
★ 第一类组织即公益性企业。如自来水公司、公共交通公司、公共工程公司。
基本特征:
A. 一般由政府投资或以政府为主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准公共物品。
B. 生产由政府垄断,其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由政府定价。
4.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研究的任务 ★★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和组织结构及其程序,探索
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逻辑与心理特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公共部门决策活动的规律性。 具体来说,有五大基本任务: (1)阐明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首要方法任务 (2)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的组织机构——重大任务 (3)探讨公共部门的决策模式——重要任务 (4)探讨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重中之重
C. 不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实施必要的行政管制。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二、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在公共部门决策中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提升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教材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学时)1.1公共部门决策的定义1.2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3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部门决策的对比第二章:理性决策模型(4学时)2.1决策环境的分析2.2决策目标的设定2.3决策方案的生成2.4决策方案的评估与选择2.5决策方案的实施与监督第三章:政策分析与评估(6学时)3.1政策分析的概念与方法3.2政策目标的设定与分析3.3政策选项的生成与评估3.4政策结果的预测与评估3.5政策的监督与调整第四章:集体决策与决策团队(6学时)4.1集体决策的特点与模式4.2决策团队的组建与运作4.3决策过程中的冲突与协商4.4集体决策的有效性评估第五章:舆情分析与决策(4学时)5.1舆情分析的意义与方法5.2舆情分析与决策关系的重要性5.3舆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5.4舆情对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第六章:风险决策与危机应对(6学时)6.1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6.2风险评估与管理6.3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6.4决策者应对危机的能力与素养第七章:案例分析与综合实践(8学时)7.1公共部门决策案例分析7.2学生小组综合实践项目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包括课堂参与、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等期末考试:50%开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1.***.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北京:***出版社,***2.***.公共管理学.北京:***出版社,***3.***.公共部门决策研究.北京:***出版社,***七、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材
公共部门决策定义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
为公共部门中具有决策 权的组织或个人根据公共 利益的原则为了有效地实 现公共部门的管理目标从 多种可能的决策方案中作 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三、决策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作用
美国决策理论家赫伯特·A·西蒙 (Herbert.A.Simon):管理就是决策。
•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也不同于作为应 用数学分支之一的“决策论”。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地位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建立,使我们能够自 觉地对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共 部门的决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 有利于公共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
﹠加强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探讨公共 部门决策活动及其规律、方法等,有利于 促进整个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
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公共企业或公益 企业;
非政府公共机构。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
(一)“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广义的)组 织。 ◆基本特点:
• 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 进行管理。
• 第二,政府组织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 种公共权力。
• 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 共资源。
• 第四,政府组织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 共物品。
• 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
(二)“纯粹的”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 商企业。 ◆基本特点:
• 第一,竞争性工商企业的基本投资主体, 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私人,因而其权益主 要归私人所有。
• 第二,竞争性工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 产品,一般属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课件
02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
理性决策理 论
总结词
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能够充分获取信息,理性分析各 种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忽略了现实中决策 者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不确定性。
详细描述
理性决策理论基于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决策者能够 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不受个人情感、经验等因素影响, 只关注方案的经济利益和成本。
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05
公共部门决策面临的挑战 与展望
公共部门决策面临的挑战
信息不对称
利益冲突
公共部门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问题,导致决策者难以全面了解情况,影 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公共部门决策往往涉及多方利益,如何平 衡不同利益诉求,避免利益冲突,是决策 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公众参与度低
案例一
城市交通规划决策:分析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探讨如何通过 合理规划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案例二
环境保护政策制定:讨论如何 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 系,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
案例三
教育资源分配:分析教育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探讨如何优 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性。
案例四
医疗卫生改革:讨论医疗卫生 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
协商民主决策方法的缺点
协商民主决策方法可能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同时,协商结 果可能受到利益集团和强势群体的影响,难以达成共识和平衡。
电子政务决策方法
电子政务决策方法的定义
电子政务决策方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 公共服务水平的方法。
提高公共部门决策质量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意识形态或学术思潮的论争之一:左翼/右翼社群主义/自由主义Ì说明:此处所谓的“意识形态”,特指在学说辩论意义上那些被固化下来的观念形态。
这种/些意识形态无所谓政治立场上的对与错、善与恶,而是人(类)在相对的时空范围内探寻自身存在的条件、前途、局限以及可能性等命题时生发出来的观念。
概言之,只要人具有主观意识且不停止思考,就会形成存在反差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具化即为意识形态。
Ì本讲试图对(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且相互角力的两种意识形态做出梳理。
放在此处加以讲解的基本考虑是:具体的公共决策行为背后,必然牵涉不同的意识形态;或者说,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具体的决策行为上有不同的主张。
因此,采用怎样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到公共决策的不同选择。
Ì左翼-右翼u 左翼,激进思潮的代表l 二战后,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关系紧张。
l 主张通过“福利国家”②对资源进行二次分配,l 左翼思潮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底层。
认为应该消除身份差别,减少失业。
l 焦点关注:破除不平等,底层应该进入公共决策过程。
l 左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下层人民,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
l 追求创建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u 右翼,保守思潮的代表l 对左翼的批评:[1]把社会福利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给到底层而不对他们作义务上的要求,必然会造成社会“无效率”(因为持不劳而获想法的人增加,无人愿意从事生产性工作);[2]左翼的政策主张会使一个国家走向集权(由于国家主导社会资源的再分配);[3]左翼的理论是“不正义”的,他们以“应得”作为理论基础,免除了个人责任。
l 右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
特别反对左翼的“均贫富”的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
l 右翼更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国家应给每一个公民以机会,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强调平等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权力,认为人必须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贫困只能源于自己的低素质、懒惰和无能,不能归咎于其他的因素。
l 右翼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越少越好,主张通过减税、减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①u 小结:l 左翼,激进变革;右翼,保持现状。
l 左翼关注的焦点是公平,认为人的贫穷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主张国家干预l 右翼关注的焦点是效率,认为人的贫穷主要是由于个人责任的缺失所致,主张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l 平等与公正,在左翼思潮里差别较小,即不平等就是不公正;在右翼思潮里差别较大,即有的不平等也是公正的。
l 左翼和右翼在具体政策领域的不同主张税收就业福利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左翼采取累进税制高就业高福利全民/公办国家/政府右翼给富人减税竞争上岗反对高福利精英/私办市场Ì社群主义-自由主义u 分别是左翼思潮和右翼思潮在政治学说上的体现。
u 社群主义复兴于20 世纪80 年代。
基本假设主张:人是利他的,追求公共利益的;国家是必要的,靠国家来保护弱者。
u 自由主义的基本假设主张:社会的基础是个人,个人最重要的权利是财产权。
批评社群主义对人的“社会性”的假设:利他未必等于善(good)或者仁慈,而可能走向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造成不宽容、国家干预的合法化等。
只有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公共权利(公共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普遍规则)。
l 新自由主义是指20 世纪30 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一股意在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
其基本理论观点或政策主张有: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
Ì讨论:关键不在于要群体还是要个人,而是如何促使这彼此需要的双方之间达到自然的协调和成功的合作:作为个人联合体的群体能否有效地运作?作为群体中的个人是否相互平等?是否还能保留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u 如何达成一种正义的制度?罗尔斯《正义论》设计了两大原则:l 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as fairness):所有人在原初状态(the original position)中都是“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他们在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的限制下,选择一套用以规范社会的正义原则。
l 差异原则(the difference principle):只允许存在有利于社会中获得利益最少的那部分成员的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
u 必须给正义、公平和个人权利以优先的地位。
程序正义而非结果正义。
u 一个公正的社会不是努力促进任何其他的特定目的,而是在不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的条件下使其公民追逐其自己的目的。
之二:极权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法团主义Ì本讲试图讨论对(公共)权力在国家与社会或二者之间的分布或分化状况做了不同描述的四种学说,它们各自都有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学说指向。
放在此处加以讲解的基本考虑是:公共权力的分布或分化状况,将决定公共决策主体力量的归属Ì总体上可以认为Ø 极权主义描述的情形是权力集中在国家、国家控制社会;Ø 多元主义描述的情形是权力分散在社会、国家是社会力量角逐的平台;Ø 精英主义描述的情形是国家与社会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权力集中在精英阶层;Ø 法团主义描述的情形是国家和社会上的主要利益集团的合作,但是这个合作是在国家的指导下实现的。
Ì公共决策:国家与社会-谁是决定性力量?Ø 讨论权力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分布或分散状况。
Ø 现代国家l 在国内层面,国家和社会相对,指的是由全职的官员(政治家和官僚)组成的一系列机构(政府统治集团),对一定固定领土上的民众行使统治并垄断这个领土范围内的暴力工具。
l 在国际层面,国家指的是“主权国家”(sovereignty),代表领土内的人与物的总体,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
Ø 什么是社会?l A group of people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by shared customs, interests,institutions, culture,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erritory.l The following three components are common to all definitions of society:*Social networks *Criteria for the membership,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l 阅读:王铭铭:中国之现代,或“社会”观念的衰落Ø 国家自主性(state autonomy):国家能够独立于社会自我决策的程度。
Ø 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国家通过社会执行其政策的能力。
Ì极权主义Ø 是西方学者用来描述法西斯主义或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状况时使用的模型。
Ø 极权主义强调国家相对于社会而言的强势地位,强调国家对社会的绝对控制。
权力集中在国家。
Ø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l906-1975)①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从历史根源和组织特征等方面揭示了极权主义产生的原因,认为民族国家的衰落、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冲动,以及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泛日尔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群众运动的兴起,是极权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根源;由意识形态、恐怖和一党制所体现的制度结构状况是极权主义产生的组织根源。
Ø 哈耶克(F. A. Hayek,1899-1992)②在《通往奴役之路》中重点探讨了极权主义的经济基础,认为政府统制型经济是导致极权主义的重要因素。
Ø 巴林顿·摩尔(Barrington Moore Jr.1913-2005)③的《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主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特别是从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国家所面临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状况等出发,探讨了极权主义产生的原因。
Ø “极权主义”的特点表1-2¨单一的、居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单一的群众性或官僚式的政党垄断性的武装力量¨垄断性的媒体严密的警察控制系统不存在忠诚的反对者权力是集中的¨国家与社会是重合的社会福利高且广泛卫生、教育的公共程度高¨国家集中调动资源的能力强,办事效率高Ì多元主义pluralismØ 国家和政府是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利益争夺的平台。
社会相对强势,权力分散在社会。
Ø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①依据价值的多元论,认为人类的基本价值是多种多样、不可通约且经常冲突的,因此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个人应有不受别人妨碍的选择权利(否定的自由)。
Ø 罗伯特·A·达尔(Robert A. Dahl,1915-)②used this term to denote any situation in which no particular political, cultural, ethnic, or ideological group is dominant. There isoften competition between rival groups. (1961)Ø 基本假设:多元社会、多元利益、多元代表²多元主义把国家和政府看作是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争夺的平台,谁占据了这个平台,谁就能获得对自己有利的政策。
²公共决策是政府机构与组成政策共同体(policy community)的压力团体通过谈判而做出的,从公共问题的提出、列入政策议程,直到政策执行的整个政策过程,压力集团都对公共政策施加着影响。
²但是,(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会影响公共决策的效率²同时,弱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n 极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比较表1-3 极权主义多元主义哲学信仰无限理性有限理性目标大众平等个人利益至上制度诉求完美的制度竞争——次好人性论人性善人性恶/善恶并存权利论大众的无限权利个人的有限权利个体观拉平个体差异保持个体差异价值观分享同一价值多元价值正义观实质正义③程序正义权力观国家权力有限的国家权力变革观激进、变革保守、渐进改革Ì精英主义elitismØ 国家和社会没有绝对的强弱之分,任何形态的社会都存在着精英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