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第1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教导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导学案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二、三、四”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两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知识点一:五四风雷 主干梳理结果 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②成为中国 革命的开端。
影响轻巧识记背景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②共产国际的帮助。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知识点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概念阐释背景 ①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
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易错提醒 ①帝国主义干涉。
②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 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国共合作 原 因 一大 ①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②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高潮迅速到来。
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4. 能够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2.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1. 教材:包括相关教科书和参考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4.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农奴制度和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等;2.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2.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案例分析与实例展示(20分钟)1. 提供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案例,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想和主张;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国家的革命有何异同之处?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目标;2. 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3.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
高三历史考点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
③思想宣传工作:出版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号召?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合作又为什么破裂?(《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1)
教学
后记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结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两党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通过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1925年)
(2)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诞生的意义: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合作条件:
①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
课题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执笔人
执行人
高三历史备课组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考纲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本课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五四风雷(1919.5.)
1.背景:
(1)国际背景: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国内背景①政治: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人教版必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3)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2.了解中共“一大”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大革命运动的主要史实。
【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五四运动。
自主阅读本课引言与课文正文子目“五四风雷”,及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右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等国列强召开“巴黎和会”时的情景。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27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成员代表,在巴黎举行处置战败国的和平会议。
中国也被邀请参加本次会议。
这是为什么?难道中国又一次成了战败国,沦为了列强宰割的对象。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构成了怎样的影响?(2)回忆历史,如果让历史倒退到1919年5月4日去。
你作为一名爱国学生,和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一起集会,示威在天安门前,你会喊出怎样的口号,以代表那些热血青年的心愿呢?其后,在事件的发展中,你又有可能经历哪些历史?(3)集体朗读课文正文子目“五四风雷”的第三段。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
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请结合刚才集体朗读的这一段课文内容,说一说毛泽东这个论断的根据是什么?(4)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这样说:“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
今天的“五四”,已经90多岁了,但她却依然年轻,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
穿越世纪风云,一场“五四”到底给青春的中国、青春的我们留下了什么?请结合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五四运动的感想。
活动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主阅读课文正文子目“中国共产党诞生”与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你都了解吗?他们什么时候一起于什么地点,参加了一次怎样的会议?会议都讨论决定了哪些主要内容?请你简要地谈一谈有关这次会议的一些基本情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do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案)考纲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课前预习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________五四运动。
2、年月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它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历史事件,1922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反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民革命运动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高潮运动的胜利进军失败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了,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湘赣边起义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胜利。
5、由于党内的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中召开的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成为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重点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2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材料3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请回答(1)材料1中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它的导火线是什么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2)结合材料3,概括材料2中“全市罢工”的结果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五四运动时期的图片,提问:五四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背景?引入新课:1919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师: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师:除了学生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师: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师: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小结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课堂练习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预习下节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学习目标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学习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知识链接:近代发生了哪些重大的民主革命运动?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知识导学:A级1、背景:(1(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的开端。
A级知识点二、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2)内容:●大会通过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共产党,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级知识点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兴起——国共合作(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迅速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发展和成果。
3.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成果。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对中国有什么意义?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和发展:a. 辛亥革命及其失败。
b. 五四运动的兴起。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e.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 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成果:a. 土地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民主主义论》的提出。
三、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 各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概括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补充其他相关内容。
2. 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如农民问题的解决、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等。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什么启示?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发展和成果,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资料、书籍等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源、发展和成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第三单元第3课学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日期:2008-7-22课标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革命性影响。
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体会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革命精神。
【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学生。
3、口号:“”(体现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得到实现)“还我青岛”。
4、1919年6月初由转移到,中国无产阶级——上海工人首先罢工响应,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初步胜利: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罢工打击下,五四运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运动。
(2)标志开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中共的诞生:1、陈独秀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2、中共“一大”:年7月23日,上海;内容:通过,确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组织领导;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为书记。
3、中共“二大”:(1)时间、地点及中心任务:1922年7月上海、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2)内容:a、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任务及性质:社会性质为、革命敌人为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革命性质为革命。
b、制订党纲: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中心任务体现反帝反封)为:。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次明确提出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思考一、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的纲领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1、中共“”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决定。
2、实现标志:(1)时间、地点、人物及议题:年初广州,孙中山,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人民版
专 题 十近 代 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 (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 五四运动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经过( 三) 国民大革命( —年)捕学生 罢免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三人职务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 表 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 4 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 反 封建 的 革 命 运 动 体现出强烈的 爱 国 精 神 和 敢 于 牺 牲 精 神 它 是 中 国 从 旧 民 主主义革命发展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折点爱国救亡 民主科学 文化启蒙构 成 五 四运 动 最 宝 贵 的 精神财富(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1 条件内部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考点二 国共十年对峙益结合外部 共产国际 的帮助 2 标志:中共 一大 召开 时间 地点 年 月日开始 上海 浙江嘉兴南 湖游船上内容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 一) 工农武装割据 1 武装起义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 败 的 惨 痛教 训 里 认 识 到掌握 军队 的重要性概况南昌起义 年 月 日 由周恩来 贺龙等领导 是创 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 年 月 毛 泽 东 领 导 湘 赣 边 秋 收 起 义 进 攻长沙受挫后 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2 八七会议新” 中的“ 新”革命面貌焕然一“ 新”内容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新的革 命范畴 新的领 导力量 新的指 导思想 新的奋 斗目标 新的斗 争策略意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 组织涣 散 中 的中 国 共 产 党 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3 “ 工农武装割据”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 团结一切可以产主义 团结的力量中心内容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在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 分田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41地 废除封建 剥 削 开 展 土 地 革 命 广 大 贫 苦 农 民 政 治 上 翻 了 身 经济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根据地建设4 境外战场: 年 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 年初 在英美军队配合下 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5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抗 战 胜 利 年 月 日 日 本 帝 国 主义 宣 布 无 条 件 投 降胜利意义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 中国战场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 对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的 胜 利 做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中 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 红军长征( 年 月至年 月)1 比较两次国共合作考点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 日本侵华 1 制 造 事 变: 从年 开 始 先 后 制造 了 九 一 八 事 变 一 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2 侵 华 暴 行:制 造 了 南 京 大 屠 杀 潘 家 峪 惨 案 在 中 国 东 北 成立 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 二) 全民族的抗战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 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抗日战争的特点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 以国 共合作为基础 包括了全国各阶级 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双重 性 抗 日 战 争 既 是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又 是 民 族 解 放 战争两个战场 两 条 抗 战 路 线 的 并 存 国 民 党 坚 持 片 面 抗 战2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国 民 政 府 组 织 淞 沪 会 战 太 原 会 战徐州 会战 武汉会战等 多 次 重 大 战 役 广 大 军 民 英 勇 抵 抗 日 军侵略 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 计划3 敌后战场的抗战年秋 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 八路军 新四军深入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抗日根据地年 由 彭 德 怀 指 挥 发 动百 团 大战主 动 出 击 日军路线共产党在敌后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战场则始终如一积极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异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弱胜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从中国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从国际角度分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 世界各 国人民的支持抗日战争结构示意图考点四 人民解放战争协协议( 二) 人民解放战争1 全面内战爆发: 年 月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 放区2 经过战略防御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 面 进 攻对 陕 北 和 山 东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反攻 年 月 刘 伯 承 邓 小 平 率 晋 冀 鲁 豫 解放军主力挺进 大别山 揭开了渡江战役北平谈判达 成 国 内 和 平 协 定 最 后 修 正 案 南 京 国 民 政 府拒绝签字月 日 人 民 解 放 军 横 渡 长 江 国 民党 军 队 的 长 江 防 线顷刻土崩瓦解月 日 解放军 占 领 南 京 统 治 中 国年 的 国 民 政 府( 一)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 重庆谈判覆灭3 胜利意义国内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 辱 的 历 史迎 来 了 人 民 企盼已久的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 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胜 利 是 毛 泽 东 思 想 的胜利2 政协会议: 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其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 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民国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时期。
政治上: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辟。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
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三者并存,多元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思想上: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第1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4.历史意义(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一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2.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
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1.论从史出五四运动的特点史料一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结论史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联合性。
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史料二结论史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性。
2.史由证来分析史料,论证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统一性。
史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
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
……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论证:答案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
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
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
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
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
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考点二国共两党的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1)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从材料中找出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怎样的新特点。
材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主要信息:答案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1.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
这一决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中民族意识觉醒,作者认识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命题角度五四运动与时代潮流;对五四运动的再认识。
2.时评的政治倾向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
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发现问题北京《晨报》的时评与《鲁迅日记》对当日天气的说法不尽相同。
命题角度史料使用与甄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个人主观观点与政治倾向的关系。
3.军歌中的国民革命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歌词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国民革命的含义。
命题角度国民革命的特点;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1.命题点:民国初期的政治状况(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 D解析由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D项。
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命题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2012·课标全国)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采用俄国式革命——暴力革命的方式,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