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精

合集下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及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和标志,理解其合作的方式。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情况,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和国民革命军北伐等史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以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2.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武昌起义之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

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这反映了当时老百姓们的心愿。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人民的这些心愿实现了没有了?中国是否就此进入了不纳粮的安定社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4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板书】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板书】一、五四风雷[过渡]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呢?请同学们看到五四风雷下的内容,我们大家来共同来探讨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

[讲解](请一位同学在书本上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我们把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1919.5.4五四运动爆发,北京等地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19.6.5 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初步胜利(4)意义①性质:是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③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④地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①经济条件:中国民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1921 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召开内容:确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①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②实现: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2)北伐战争①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②进程:革命势力you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③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从领导阶级来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等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②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③从革命的前途来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④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第14课政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中必修课

第14课政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中必修课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性质不同、奋斗目标 不同、资历也不同,这样的两个政党为什么能 走到一起?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政党性质—工人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代表的利益—最广人民的利益
李大钊
陈独秀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任 务
主 力
领导 结果 阶级
前途 指导
思想
反 帝 反 封 建
人 民 群 众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资产 阶级 共和 国 人民 民主 专政 国家
资 本 主 义
三 民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 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 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 ——毛泽东

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浙江 南昌
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州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北伐概况
目的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主要对象
三派军阀
主力军
国民革命军
方针 成果 结果
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
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
1919年9—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 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完整地向 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陈独秀致中共一大代表信
陈独秀给出席会议代表写信。他在信 中提出几点意见,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 “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主主义之指导; 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 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 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
前提及条件
政治前提: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组织基础:国民政府的成立 后方基地: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建立 群众基础: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







北京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北京 直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一:日本政府签订“购岛”合同师:看到这样的图片,大家是什么心情?(愤怒)图片二:从大家的情绪看,大家都很愤怒。

是的,我们应该愤怒,愤怒的中国民众大规模反日游行,绝不允许一寸国土的流失。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逐 渐 陷 入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太平天国运动
封阶从 建级农 民 反都 阶 侵未 级 略能 到 任完 资 务成 反产
反封建反侵略
辛亥革命
新的革命道路?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的崛起
课程目标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人运动结合.
(4)结论: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Leabharlann 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工人阶级 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者,正是在五四 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 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 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 主主义革命。
表现:“放人”、“ “罢官”、“拒签”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初 步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关键力量? 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如何?表现 在哪些方面?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阶层多:有工人阶级、学生、商人、华侨等 2.范围广:从国内到国外
5、五四运动的精神 ①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主旋律(是一次伟大的反 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核心是伟大的 爱国主义精神)
②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是一场广泛传 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二)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1、兴起 2、高潮 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结果
3、失败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4、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5、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
历史画面二: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
(一)历史条件 内部条件
1、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组织基础
(三)评价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2)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名称 社 会 性 质 革 命 任 务 革 命 性 质 领导 阶级 不同点 指导 思想 最终前途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历史画面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会议现场
(一)原因
1、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中共成立初期力量弱小,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只有联合才能增强 革命力量 3、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物质基础(根本原因);⑵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原因);⑶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阶级基础;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思想基础。

⑴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⑵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如: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中窃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要求被无理拒绝。

:1919年5月初到6月初,中心在北京,以学生运动为主。

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大卖国贼”。

:1919年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以工人运动为主,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取得初步胜利。

如:①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并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爱国的青年学生。

主力:工人阶级。

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⑵它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共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⑶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主要)1927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

她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表现在:①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和革命政党——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②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③新的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1921年7月。

任务:讨论建党问题。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内容:⑴制定了党纲:①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⑵确定了建党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⑶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由陈独秀任书记。

课件6: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6: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内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背景 ③阶级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
(二)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 北京 学生 4日起
罢课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阶级
罢工
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教训:掌握领导权,掌握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谢谢观看!

(一)国共合作
原因:1.有共同任务(反帝反封) 2.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要战胜敌人,必须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相一 致(反帝反封) 意义: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
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1924年)
革 新民主主 反帝反 无产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命 义革命 封建 阶级 主义 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条件 国内: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且登上政治舞 台 3.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标志:中共一大 (三)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二)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结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遵循实事求是 的原则,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策略和方针,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CHAPTER 0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
必须重视农民问题
总结词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没有农民的参与和支持,革命 难以取得胜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五四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 运动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 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 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发展提供了保障。
发展阶段
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两党共同领导革命,推动 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 命,使农民成为革命的重 要力量,促进了农村包围 城市的战略实施。
坚持群众路线
总结词
群众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强调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发动 群众,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创造力。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 量,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
总结词
实事求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原则。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 情,使人们更加珍惜国家的繁荣稳定 ,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中。
CHAPTER 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
总结词
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始终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立场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 保革命的正确方向和目标。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49年9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水岭,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关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1.相同点: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反对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区别;②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作为指导(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即三民主义),后者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

③革命道路不同:前者走资本主义道路,后者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由于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⑤革命的结果与前途不同:前者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封建君主专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反映出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后者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并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作了必要准备。

⑥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前者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后者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或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2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内因:①政治根源: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造成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②经济根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根源: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开展爱国活动2.外因:①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基本上接受了“二十一条”,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1)客观原因:
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放弃 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 (2)主观原因: ①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中共年幼缺乏经验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被关押的共产党 员和革命群众
国民党反动派 屠杀革命志士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
1)背景:寻找新的代理人 2)经过: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间,人 物)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间,人物)失败标志 ③宁汉合流 3)后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4)失败原因:
资产 反帝 无产 人民 人民民 社会 马克思 阶级 反封 阶级 群众 主专政 主义 主义 的国家 社会 民主 建 革命
再见,谢谢同学们
1.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共合作实现 D、北伐战争开始
C
B
2.中共成立后,首先开展的中心工作是: A.制订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建立健全组织 D.领导农民运动
2、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上海
嘉 兴 南 湖
上海今兴业路(李达家)
浙江嘉兴南湖
毛泽东
董必武
何叔衡
刘仁静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包惠僧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陈公博
周佛海
中共一大代表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
①条件
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
1、直皖战争 (结果:直系胜利,直奉联合执政) 2、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胜,直第二次直奉战争 (结果: 冯玉祥北京政变,夺取政权)冯
玉 祥 ( 直 )
段祺瑞(皖)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4、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5、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各地选派的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的马林 内容: 规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
就焕然一新了
中 共 一 大 上 海 会 址
嘉 兴 南 胡 游 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新”在 哪里?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条件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3、作用与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 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就新在工人阶级成
为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 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