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正式版

合集下载

人教必修一历史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人教必修一历史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课件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 初步
释放 罢免 拒绝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0
(三)、历史意义(P67第二段)
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3、作用与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17
18
(一)、历史条件
内 1、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经济根源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 运动的发展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部 4、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基础
外部: 5、共产国际的帮助
19
(二)、经过
时间 地点: 上海 嘉兴南湖
益,而且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6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一)条件: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回顾中国国民 党党史
(二)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P68学思之窗)
38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南陈北李
39
14
“五四”精 神
15
1、爱国 (核心)
2、民主与科学
3、进步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
1997年1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做出决定,对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 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 高奖。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三、国共合作
• 背景:
1、中共一成立,就着手领导和发动工人 运动,但由于反动势力太强大,多次工 人运动相继被镇压。中共总结教训,深 刻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 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2、国民党在当时是最大的政党, 也是比较民主的政党,且孙中山 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 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 应当改组。 3、在共产国际的协调下,两党形 成了合作的共识。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
• 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中国代表又 向巴黎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的 要求。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均驳斥日本 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 式据理力争,希望直接收回山东主权, 他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 至于战争期间所定立的条约,均因欧 战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
• 孙中山声援青年学生,号召资产阶级 革命党人“有一分之力,当尽一分之 力。” • 他说:“学生不能安心读书,挺身出 来干预政治,总是由于政治太坏之 故。” • 美国一外交官说:“没有人不同意今 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 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 感同情.”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经过
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各阶层人民,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直接导 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从而揭开了新 民主主义的序幕。因为从此工人阶级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 直接原因: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14课政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中必修课

第14课政史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高中必修课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性质不同、奋斗目标 不同、资历也不同,这样的两个政党为什么能 走到一起?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政党性质—工人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
代表的利益—最广人民的利益
李大钊
陈独秀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条件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任 务
主 力
领导 结果 阶级
前途 指导
思想
反 帝 反 封 建
人 民 群 众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资产 阶级 共和 国 人民 民主 专政 国家
资 本 主 义
三 民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 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 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 狗。 ——毛泽东

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浙江 南昌
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州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北伐概况
目的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主要对象
三派军阀
主力军
国民革命军
方针 成果 结果
先打吴、再打孙、最后打张
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北迁武汉(1927年初)
1919年9—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 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完整地向 中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
陈独秀致中共一大代表信
陈独秀给出席会议代表写信。他在信 中提出几点意见,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 “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主主义之指导; 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 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 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
前提及条件
政治前提: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组织基础:国民政府的成立 后方基地: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建立 群众基础: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







北京 直



山东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北京 直

课件5: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5: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产物。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 段产生的,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产 物。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党产生的 阶级基础,二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 两者结合起来,方能产生无产阶级政党。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运动概况
阶段
时间
中心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 北京 4日-6月初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罢课
工人阶级 罢课、罢工、 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 务;拒绝和约
青年学生游行示威
“中国人可以杀戮不可低头,土 地可以征服不可断送......”
地点 主要内容
广州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 民党
伟大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 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着反帝反封 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国共合作的高潮:北伐战争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初步结果 1926年底,革命势力由珠江发展到长江流
域,1927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蒋 介 石
汪 精 卫
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
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成功了?主观源自中共缺乏经验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客观
中外联合,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 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 极其深刻的。 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 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 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共35张)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共35张)

【特别提示】
学习本课注意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历史背景、成长历程。
1 .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为什么说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历史条件: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 隙得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济根源。 ②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共产
一、五四风雷 1 .原 因: 1919 年巴 黎和会 , 拒绝中 国 代表提出 的 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 、
日本 的特权转交给
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成为
”。要求惩办 曹汝霖 、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废除二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陆宗舆、章宗祥 三个卖国贼。
党诞生的阶级根源。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④1920 年 8 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为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 诞生。 (2)中国共产党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进行反帝反封建革
记。
(3)意义:使中国的革命面貌 焕然一新 。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共在 大力开展工人 运 动 中 , 深 感 要 战 胜 强大的敌人 ,必须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 ② 1923 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 的决定。 (2)实现: 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合作 形成。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

第14课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最终版

第14课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最终版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 学生而设的。1997年1月,共青团中央、全国 青联做出决定,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颁发 “中 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是共 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奖。
当时上海的小偷“罢偷”,(1919年,青红帮在 第二阶段: 上海罢市的那一天,由首领召集会议,会上说:“我 辈今日反政府有盗贼行为,则我辈自身,自不当再为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盗贼。”最后决定,无论罢市多少日,所有扒手,一 工人罢工 取得初 律停止盗窃行为,若有违背者,按帮规处罚。据捕房 6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 学生罢课 步胜利 报告,罢市多日内无一件窃案。 商人罢市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内容: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 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意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 以实现社会主义 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 利益 新的革命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 不得让与或租给他国,准许日本修建自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 路。
镜头一
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 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 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高潮: 1926北伐战争 (1)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反帝反封建) (2)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三派军阀 (3)成果: 歼灭部分军阀势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 江流域、国民政府 迁到武汉。
吴佩孚 孙传芳
国民政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927年)
新的开端
(五四风雷)
——《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书》 林长民 1919.5.2
五四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新阶级的崛起:中 【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 国工人阶级作为新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先锋或主力 口号
5月4日——6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示威游行 学生被捕
6月5日——7月初 上海 工人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 封建统治的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7年)
新的开端
(五四风雷)
新的政党 新的高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 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 众誓死图之。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927年)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 革的影响 了解国共合作、北 伐战争的主要史实
名词解释之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在哪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人 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3 1921年7月 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之后转移到浙 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 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农民 工人 阶级,领导农民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政治局 工人 中央 ,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陈独秀

【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必修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件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日美的侵略使民族矛盾加剧;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激化;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准备了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2、五四运动的经过及结果:
第一 阶 阶段 段 第二 阶段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示意图:
35 30 25 20 15 10 5 0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军 军队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图为被袭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队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
国民党反动派捕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情形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条件: 阶级 思想 组织 外部条件 2.成立标志: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3.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 2.国民革命运动:(1925---1927) 3.大革命功绩及教训: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打击帝国主 义,中共得到发展,群众受洗礼
单位 代 表 单位 代 表
上海北京 ຫໍສະໝຸດ 沙 武汉李 达 李汉俊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济南
广州 旅日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陈独 秀派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
毛泽东
董必武
王尽美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
何叔衡
李汉俊
陈潭秋
邓恩铭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
李达
包惠僧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二)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1、兴起 2、高潮 北伐战争
(1)目的 (2)对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结果
3、失败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4、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5、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
历史画面二: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
(一)历史条件 内部条件
1、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组织基础
(三)评价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2)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名称 社 会 性 质 革 命 任 务 革 命 性 质 领导 阶级 不同点 指导 思想 最终前途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历史画面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会议现场
(一)原因
1、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中共成立初期力量弱小,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只有联合才能增强 革命力量 3、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课件6: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6: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内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背景 ③阶级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为其提供思想基础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直接)
(二)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 北京 学生 4日起
罢课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阶级
罢工
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教训:掌握领导权,掌握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谢谢观看!

(一)国共合作
原因:1.有共同任务(反帝反封) 2.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要战胜敌人,必须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相一 致(反帝反封) 意义: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1925年)
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1924年)
革 新民主主 反帝反 无产 马克思 社会主义 命 义革命 封建 阶级 主义 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条件 国内: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且登上政治舞 台 3.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标志:中共一大 (三)意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二)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意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
结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十四课

甲某,1923年8月时说自己拥有两个党籍: 既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 乙某,1924年8月时说自己拥有两个党籍: 既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
他们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 乙某在说真话 甲某在说假话
三. 国共合作 3.成果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见证·亲历6
黄埔军校建立
李大钊积极领导北 方的革命运动,多方 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 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 府的斗争,组织北方 人民支援北伐战争。 1926年遭到段祺瑞政 府的通缉,遂避入苏 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 继续坚持斗争。
北京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直 隶
山东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江 安 苏 安 南京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国民政府
三.国共合作 5.结果: 失败
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大量共产党人和群众
思考: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历次革命运动口号之比较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太平天国运 动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
见证·亲历4
三. 国共合作 1.条件 2.标志
见证·亲历5
马林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想促成国共合作, 二七惨 案后,共产党人看到了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 在上海,李大钊代表中共与孙中山进行了正式会谈。李 大钊的深邃见解使孙中山感到了救国的希望,他委任廖 仲恺、汪精卫等和李大钊负责有关国民党改组事宜。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 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国民 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 的工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
1、直皖战争 (结果:直系胜利,直奉联合执政) 2、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胜,直第二次直奉战争 (结果: 冯玉祥北京政变,夺取政权)冯
玉 祥 ( 直 )
段祺瑞(皖)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
——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想基础
4、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础
5、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代表: 各地选派的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的马林 内容: 规定党的名称、奋斗目标、 确定中心任务、
选举领导机构 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
就焕然一新了
中 共 一 大 上 海 会 址
嘉 兴 南 胡 游 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新”在 哪里?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条件
中共认识到统一 战线的重要性
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中共“三大” 确定合作方针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3、作用与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 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就新在工人阶级成
为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 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

高中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课件)

高中历史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课件)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1949年)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2、过程、结果 3、意义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2、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3、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改造中 国的新路径,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 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材料: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 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 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 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 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 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从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在思想上有何错误?这会带来怎样的影 响?从中给年轻的中共怎样的深刻教训?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含义:英法美操纵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 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弱国无外交
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
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呐喊的口号是什么?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材料一:四号下午,京中学生三四千人聚集天安 门,到东交民巷各使馆;……学生即到曹宅,曹 逃避,章宗祥刚在曹宅,受了一顿饱打,京中舆 论,颇袒护学生,但是说起官话来,总觉得聚众 打人放火难免犯法……惩办被捕的学生30多人( 大学为江绍原等22人) ——《陈独秀书信集》 材料二:出狱后的陈独秀来到上海,当他看到上海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轰轰烈烈,开始共产主义的研究,并成立上海马克 思主义研究会。 ——摘自南方网《陈独秀与五四运动》
时间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北京
学生
罢课
第二阶段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2、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开始时间运动中心斗争主力斗争形式3、结果:①释放了被捕的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取得了③没有在“巴黎和约”上4、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5、影响: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内惩”)②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去③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中国的开始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①阶级基础: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③组织基础:、等开始进行建党活动④国际条件:的帮助2、诞生——中共“一大”召开:①时间:②地点:→(最后一天)通过了党纲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确定了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内容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决定了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中央机构:中央局,为书记④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新”在:从此有了政党领导和指导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①原因: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②标志:国民党“”的召开(1924年,广州)③合作方式:④意义:推动了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926—1927)政治上:实现,广州国民政府成立①条件军事上:国民革命军整编后方上: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②目标:消灭北洋军阀、、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③结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其原因△随堂练习——《全品》第14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4课,略)△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1.会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精彩讲述法【导入新课】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板书课题)【新授内容】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提问:认清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军阀的反动本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新:1919五四运动)领导(旧: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新:无产阶级)思想(旧:三民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实现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①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

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

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

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

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

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后来也发生了分化。

其中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革命事业,有的为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像陈公博、周佛海在党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党,后来,又追随汪精卫,成为大汉奸。

张国焘后来也背叛革命。

中国革命像一座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滓。

②内容:a党的名称b党的纲领(提问:纲领在当时是否合适? 否;因为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c中心任务d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③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提问这里的新指的是什么? 全面概括为5新:思想、阶级、目标、工作方法、纲领新)(3)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①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①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讲述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②中共的认识(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③共产国际的推动(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3)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①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②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北伐战争:①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③结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一切权力归农会;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5大革命的失败: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败,大革命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呢?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1)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2)主观方面: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事件:“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讲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历史事迹和屠杀中国共产党的事件)B、敌人的力量强大【本课小结】“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中国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

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又怎么去改变这种逆境呢?【板书参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侵略;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影响;③政治根源:军阀黑暗统治;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

2、过程:(两个阶段)3、性质——反帝反封、爱国运动4、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异同A、同:反帝反封B、异:开端、领导、思想前途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①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②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③阶级:工人阶级壮大。

2、成立:中共一大①内容:②意义:革命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两个纲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必要性:敌强我弱2、可能性:①孙中山思想的转变:②中共的认识③共产国际推动3、标志:国民党一大形式:党内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4、北伐战争:(目的、对象、结果)5、大革命的失败:(1)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左倾:超脱客观实际、急噪冒进、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右倾:落后客观实际、不思进取(2)主观方面: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敌人的力量强大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

2.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

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授内容】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

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②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③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

(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④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土地革命:①内容(结合课本讲述)②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3、根据地建设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

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于是国民党集中兵力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

此时“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