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反帝 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马列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 动解放思想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三)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罢课
第一 1919年 阶段 5月4日 北京 学生

第二 6月5 阶段 日起
名称 任务 主力 领导 指导 结果 前途 阶级 思想 1、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旧民主主义
革命主要“新”在①指导思想 ②领导 阶级 ③革命前途 ④革命任务 人民 资产 三民 旧民 反帝 资产阶 资本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主主 反封 A 群众 阶级 主义 级共和 主义 国 义革 建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新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 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 【答】D • 【评】可采用概念诠释法。解题关键在于要掌握新民 主主义的概念。
【应用· 体验】
• • • • • • • 1、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①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 ②卖国贼曹、章、陆被撤职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 的“彻底’’指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 台
学思之窗
•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巴黎和会却 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 不归还中国?

第1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第14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根(3)阶级: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4)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2.经过(1)爆发(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①时间:1919.5.4。

②中心:北京③主力:学生①②③⑥⑦⒈④口号(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拓展延伸】“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

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这些条款称中日“二十一条”,后经中日协商,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但须注意的是,“二十一条”不能等同于《中日民四条约》。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被废除部分条款。

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⑤斗争形式:游行示威⑵高潮(第二阶段从6月5日起):①时间:1919.6.5②地点:上海③主力:上海工人④斗争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⒊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⒋意义:(1)性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历史影响:①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对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两个标志)【拓展延伸】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最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人教必修一历史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必修一历史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徽 浙江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西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福建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吉 辽
北京
直 隶
山东
江 安 安 苏 安 南京 上海 徽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长沙 湖南 南昌 福 西 福建 建
由国共两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层联合进行的反帝反 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称为国民革命。 相同点: (1)性质相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后果相同。都获得巨大功绩,前者推翻了清朝反动 统治,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发动统治,最终都失 败了。 (3)失败原因相同。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
不同点: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
练习册 P59 重难点分析
思考: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资产阶级纲领的不同?
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①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 族、 ①打倒军阀 反民族压迫,未反帝。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国民政府。 ②推翻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世界资产阶级的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的一部分 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 革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弱小,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 政党;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党旗
孙中山
(3)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 主义,使之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 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中共“一大” ☆(1)时间和地点: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 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2)主要内容 ①规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③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
①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 ③特点: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④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黑希望,中国革命的 面貌焕然一新。
党 旗 中 共 一 大
1.背景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脑吨日益 加深。---根本原因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在北京爆发。



(1)时间:1922年。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无产阶级 马列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革命前途 联系 (共同)
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根本区别:领导阶级
• • • • •
1.对八七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C.中国革命应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C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开始—— 五四运动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 革命实践——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兴起: 国共合作(1924-1927年) ① ③共产国际 ·原因: 共产党
统一战线的必要 促进
国民党的不足
② 孙中山
·标志: 国民党“一大” ·方式: 党内合作
北 2、高潮:

时间: 1926-1927年 对象: 北洋军阀吴、孙、张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意义 : B、打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反帝反封建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 绝 在 和 约 上 签 字 废 除 二 十 一 条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 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 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特点: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各阶 层联合,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时 间 1872—1894 1895—1913 1912—1919
近代企业 175家 685家 新增600 多家
注册资本 4890万元
产业工人 50—60万人
22340万元 超过过去 总和 200万人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有什么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迅速壮大。 (经济和阶级基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 (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阶级基础
并登上政治舞台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 (4)共产国际的帮助 ——外部条件
2.标志: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
嘉兴南湖
阅读并归纳
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 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 (3)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 独秀为书记。 提示:陈独秀、李大钊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4、“二大”的召开
(1)必要性: “一大”的纲领不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人民 的最大痛苦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和统治。 (2)时间、地点 1922年7月 上海 (3)中心内容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 ②规定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共 产 党 早 期 组 织 分 布 示 意 图
1920 李大钊
北京
济南
东京 1920 陈独秀 上海
汉口 长沙 广州
巴黎
1、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
同的愿望。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 合作方式: 新三民主义 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但保持其独立性)
(爱国主义是核心)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010年山东)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戊戌 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 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新贡献? (1)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通过改良/改革/变法建立君主 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2)义和团的道路: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 护清政府统治” (3)辛亥革命的道路: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伟大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一)、背景1、国际:(1)俄国 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2)一战期间, 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 ”。

2、国内:(1)政治基础: 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根本原因)(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 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3)阶级基础:随着 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4)思想基础: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觉悟。

3、导火线: 。

(二)经过(三)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四)评价1、性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 的爱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是先锋, 是主力军, 起了领导作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阶层参加。

3、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 ,为 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革命的新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 上海)(一)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的实践,使广泛传播。

2、组织基础: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

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4、外部条件:的帮助。

(二)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秘密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上举行。

(2)内容:会议通过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成立中央局,选举为书记。

2、中共二大(1922.7上海)——,完成建党。

(三)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高一学习指导】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一历史学习: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2016年考试说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梳理】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国内:①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导火线;国际:⑤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和约指巴黎和约)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过程: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性质: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6、意义:(1)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注意: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不同是领导阶级不同。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1、条件:(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5)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内容:确定党的名称。

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在中共二大制定的)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工作重心在城市。

八七会议以后转到农村)。

成立党的领导机构。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目标和前途)三、国民大革命(1924年—1927年)1、条件:(1)国共合作的实现。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历史必修⼀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知识点 想要更好的学习⾼⼀历史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的知识点,⼤家需要做的就是理解运⽤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历史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必修⼀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 1.根据五四运动的⼝号认识五四运动的性质 【解析】五四运动中学⽣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的“外争国权”是指反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主权(将德国在⼭东的特权转交给⽇本),具有反帝性质;“内惩国贼”是要求惩办与对⽇签订“⼆⼗⼀条”有关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解析】⾸先要弄清楚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命新旧阶段的区别与联系。

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命和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命有两个基本相同点:⼀是中国的社会性质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民的⾰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新旧民主⾰命⼜有两个基本区别:⼀是⾰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命是资产阶级起领导作⽤,新民主主义⾰命是⽆产阶级起领导作⽤。

⼆是⾰命发展的前途不同。

资产阶级的⾰命⽬标是建⽴资产阶级共和国;⽆产阶级在完成民主⾰命后,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上述两个不同点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产⽣变化的。

从领导阶级上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命指导思想上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当时思想潮流的主导。

因此,五四运动是区分民主⾰命新旧阶段的分界线。

3.中共“⼀⼤”的内容 【解析】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提出党的奋⽃⽬标,⽤⾰命军队与⽆产阶级⼀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确定党的中⼼任务是组织⼯⼈阶级,领导⼯⼈运动。

④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

4.北伐战争识记要点 【解析】①⽬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一)背景国际:1,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国反帝情绪高涨2,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国内:1,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尖锐2,阶级: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人们思想解放,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主力军:学生游行示威、罢课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第二阶段6月5日上海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崇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历史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各阶级作用:学生(先锋)工人(主力)思想: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精神核心;爱国二、中共诞生(一)、历史条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阶级: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外部条件★: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二)、诞生的标志1“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转移—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代表:毛泽东等人2内容P673意义: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①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④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⑤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①条件主观1,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客观1,共产国际的帮主2,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1月广州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3,影响: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考知识点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是革命任务是一致的。

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⑤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原因:(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2.爆发:(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国民党革命失败的原因
• 一、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 二、主观方面:1、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 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2、陈独秀坚持 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 权。
生命最后的见证·亲历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 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 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 的种子撒遍各地,我坚信用不了 多久,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 光荣的胜利!”
站在绞刑架下李大钊的最后一次讲演
奉系军阀张作霖抓捕李大钊后,用酷刑折磨他的肉体, 却无法动摇他的意志。最后采用从欧洲进口的刑具,以 最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 绞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以38岁的年轻之躯英勇 献身,为我们留下了革命先驱为理想献身的千古绝唱!
黄埔军校
一、成立的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黄埔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二、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 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 革命精神。
• 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3月12日(植 树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 一、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统一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打倒 列强除军阀。) 二、时间:1926年 总司令:蒋介石 三、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叶挺任独立团团长,为第四军赢得铁军 的称号。 五、北伐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热情歌颂农民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为什么说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在: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2、 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3、新的革命 纲领。4、新的革命基础。5、新的奋斗目 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背景:(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5)导火线:。

23、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的开端。

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2)内容:●大会通过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知识点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兴起——国共合作(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迅速到来。

2. 高潮——北伐战争(1)条件: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5年,成立,整编,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2)对象:北洋军阀:、、(3)结果: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上一节复习 •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推翻清王 朝帝制的?
•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 • 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不 懈的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最终失败



3、1922年7月“二大”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反帝反封建)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最高纲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实际上到1953-1956的三大改造才进行)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 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 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 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精神)
3.意义
⑴性质: 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⑵特点(各阶层作用): ①青年学生—先锋;②工人阶级—
主力军;③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
⑶作用: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最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⑷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09年江苏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 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背景
材料一:
年代 1914 1915 1917
荒地数 3.58 亿亩 4.04亿亩 9.25亿亩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 化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政府对人民 的压榨:1912—1919 年田赋增加了7倍; 盐税、烟税、酒税增 加了3倍。
一、五四风雷
1.背景
材料二:
时 间 1872—1894
2.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D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3.关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的标志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高潮是北伐战争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始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 主义在华势力
一、五四风雷
1.背景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 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俄国无产阶级革 命由给中国无产阶级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国通史》 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 指明方向、榜样作用
材料四: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以后 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 容。这就是“五九国耻”。 日本加紧侵华 (民族矛盾尖锐)
3.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的最深 刻的教训是
A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阴谋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新型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和 中华民族利益。 •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1922.7
• 内容: •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 推翻个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高潮:北伐战争 1926—1927
2、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过程:两湖战场、江西战场、闽浙战场 4、结果: 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5、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近代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1840年 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1949年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际:俄国十月革命,指明革命方向。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
经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促使工人力量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4、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②特点(各阶层作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军:工人阶级
③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 同 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考知识点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是革命任务是一致的。

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
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⑤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知识点一、五四运动:
1.原因: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2.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
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运动;
(2)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革命阶段:1840-1919年。

新民主革命阶段:1919-1949年)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
(1)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2、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主要内容:
①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1921中共一大,建党。

1922中共二大,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5年中共四大,1927年中共五大,1928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③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合作条件:
①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的意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1)性质:反帝反封建
(2)兴起: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3)高潮: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
①时间:1926年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结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4月18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随后宁汉合流。

④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4)结果:失败
①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②原因:
客观: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根本原因)
(注:1927年国民革命进行到长江流域后,广州国民政府搬迁到武汉建立武汉国民政府,后蒋介石在南京又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左派和右派都叛变革命后,采取宁汉合流的方式,建立统一式的中央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

随后,蒋介石继续北伐,北伐军进入山东时遭到日本干涉,不得不绕行北伐,最终于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1928到1931年,在东北华北之地,外有日本蠢蠢欲动,内有中原大战,可谓内忧外患,故南部之革命或地方政府使得成立。

1931年后,国民政府始调集重兵矛头指向南部。

)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归纳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