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_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基础巩固1仔细观察沈泊尘先生在1919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的骷髅代表的是( )A.协约国集团B.日本C.北洋政府D.美国2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五四运动由最初的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 项。

A项中的“最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反帝反封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了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故选D项。

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排除A项。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

C项是原因之一,不是表现,排除。

4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5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成立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C.国民党一大召开D.中共七大召开71924年,国共两党通过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下列对“革命”目的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B.建立民主共和国C.实现无产阶级专政D.解放劳苦大众8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 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1919年6月23日创刊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不仅及时报道了江苏及全国各地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而且大力宣传了民主主义,介绍了各种新思潮。

通过材料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B.当时斗争的主力军仍然是学生C.五四运动已经波及全国各地 D.该刊重点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3.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4.“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有的“党纲就是‘劳工专政,生产组合’八个字。

”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发展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对此评价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其中“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口号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D.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6.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A. 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 在国民革命中坚持右倾错误导致革命失败C.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 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7.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

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

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A. 南昌起义B. 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8.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训练卷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训练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教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该文章的主旨是[来源:学科网]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长征中争取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D.将救灾工作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答案】D2.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说明时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B.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答案】D3.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答案】C4.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5.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答案】B6.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杨奎松说:“历史的吊诡就在于,莫斯科既制造了失败,也孕育了成功……”这一论断比较适用于A.遵义会议B.社会主义改造C.重庆和谈D.国民大革命【答案】A7.《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的兴起B.外来势力的干涉C.国共两党的分裂D.学员质量的下降【答案】C2.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一九二七年统一战线内部因党际与党内的分野而爆发了革命策略冲突。

这一冲突首先表现为A.北伐战争B.四·一二政变C.七·一五政变D.南昌起义【答案】B3.民国十二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

此后国共两党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4.“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B5.中共“一大”制定的远大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任务没有给予解决。

这说明当时中共A.是工农联盟的政党B.明确了革命任务C.建立了自己的武装D.还没有认清国情【答案】D6.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7.(2018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答案】C8.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4单元课后练习: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4单元课后练习: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2.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

这一举措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答案】D3.下图是1927年3月北京《晨报》上一幅题为《孔雀东南飞》的漫画。

这一情形A.预示着中国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变B.表明日本占据了我国北方大片国土C.说明北伐战争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D.加速了知识分子同工人相结合进程【答案】A4.下表是近代时期某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这一年最可能是A.1912年B.1925年C.1945年D.1949年【答案】B5.“天下谁不识黄埔?”黄埔军校被誉为“国共精诚合作的典范”,也是国共合作的“前沿地带”。

与此相关的革命运动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B.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C.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答案】A6.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

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答案】A7.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即学即练随堂巩固(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2018·北京学考)下图中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标语。

其反映的史事是( )A.禁烟运动B.公车上书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解析:选D。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2.(2018·江苏学考)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党“一大”召开解析:选B。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解析:选D。

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政府于1919年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项描述的是争取归还青岛、卖国贼被罢黜、学生被释放回来上课、商铺开张营业,与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状况相符,故D项正确。

4.(2018·江苏学考)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解析:选A。

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中心任务,故选A项。

5.(2016·湖南学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C.北伐战争开始D.武汉国民政府成立解析:选B。

高中历史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习题[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习题[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2.有学者根据史料“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

’”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有学者根据史料“夏明钢的描述‘匡济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

’”得出匡济最先进入曹宅结论。

对上述两个结论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B.无论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材料,必须提供更客观的材料C.两段材料都不是客观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3.中共成立前夕的上海“一市三治”,处于中国政权控制的边缘地带。

租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无论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无法对租界实施直接的管辖权。

这表明在上海建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便于与列强接触 B.自由的空间较大C.深受苏俄的影响 D.便于国共的合作4.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

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

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

”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B.中华民国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国共合作正式实现5.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A.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通过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6.1922年10月,中共党员杨匏安曾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物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答案】D2.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答案】A【解析】材料的背景是一战期间,日本独自侵华导致国内抗日情绪高涨,故A项正确;材料是反对外国侵略,不是民权主义运动,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反对日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3.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

这一指示A.揭示了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C.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D.影响中共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认识【答案】D【解析】材料“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反映了苏联主张国民党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这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共放弃了掌握革命领导权,故D正确;三大政策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中共放弃掌握革命领导权,并不是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故B错误;国民革命最终失败,故C错误。

故选D。

4.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时练(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时练(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由图片中的“章、陆、曹”及“商界、学生、劳动”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 D2.下面有四幅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

A项反映对英国政府迫害学生的愤慨;B项反映对不参加罢市者的讽刺;C项反映商人罢市的要求;D项反映了五四运动的胜利表现,拒绝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

【答案】 D3.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解析】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初,三者共同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 D4.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下列四种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答案】 D5.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

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下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应是()【导学号:84162106】A.窃喜B.愤怒C.麻木D.同情B[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在中国国内激起了广泛的愤怒,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B项。

]2.下面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一图二上海各界支持图三学生游行示威A.太平天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工人罢工运动C[依据图一“警告同胞,勿忘国耻”、图二“上海各界支持学生游行示威”、图三“章、陆、曹”等信息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故C项正确。

]3.“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的主要成就不在政治抗议的成功,而在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

”就其影响而言,最深远的应是()【导学号:84162107】A.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B.削弱了亲日派卖国贼的势力C.在国际上维护了中国的正当权益D.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发展D[五四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沪浙”一词,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汉;B项南昌起义在江西;C项中共“一大”先在上海举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京,故选C项。

]5.中国共产党是“全新的革命政党”。

对“新”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D.以武装斗争方式领导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中国共产党都采取武装斗争方式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武装斗争方式”已不是新方式。

]6.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14课 新民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14课 新民主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风雷1.背景(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2)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经过取得初步胜利。

(1)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2)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3)内容: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条件: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③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北伐战争(1)条件:①国共合作的实现;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的成立。

②国民革命军的整编;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进程:①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C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A项是阶级基础;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D项学生是发起者,不是原因。

2.(2018·威海高一联考)孙中山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在孙中山看来,“这次学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D )A.青年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B.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领导C.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D.社会各阶层爱国力量的联合[解析]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果是由于社会各个阶层都动员起来,爱国力量实现了联合。

故选D项。

A、B、C三项都是只说了一个方面,均错误。

3.(2018·江门高一联考) “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

”材料描述的运动 ( B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解析] 根据“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首先从北京学生运动开始,以后,工人、商人纷纷响应,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三项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训练(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训练(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2、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青年学和起了先锋作用B、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C、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D、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3、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中心工作是()(原创)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组织工人阶级,发动城市暴动C、发动工人武装起义D、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4、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C、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秘密举行D、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共产国际支持国共合作③、孙中山愿意与中共合作④、工人阶级力量单薄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B、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共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黄埔军校的建立7、“我们期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真正领袖地位。

”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B、希望改组国民党C、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袖地位D、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8、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

”她所说的“内部条件”最关键的是()A、共产国际的推动B、国共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战后中国民族经济重新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9、武汉市区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收回英租界纪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右面是20世纪初的一幅时政漫画,以下对其解读不准确的是( )A.该漫画反映的事件促使五四运动爆发B.对漫画再现的情境最愤慨的是学生C.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政府的不满D.描绘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答案 B解析由“20世纪初”及漫画中“山东省”“青岛”“公道待遇”及右边人物身着和服等信息可知,这与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特权转交给日本有关;再由“玩弄于股掌之上”可知,作者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感到非常愤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青年学生,但漫画体现不出学生是最愤慨的,故选B项。

2.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答案 D解析报刊报道和回忆录都属于第一手史料,真实性相似,故A项错误;亲历者杨振声的回忆基本是回忆自己所见所闻,猜测性不大,故B项错误;两者基本都支持学生,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可知该报把责任推在了曹汝霖身上,故D 项正确。

3.下图为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截图。

该同学查找的资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 )A.“五四运动对上海服装演变的影响”B.“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运动”C.“五四运动时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D.“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关系”答案 D解析图中材料涉及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乞丐、巡捕等阶层,反映了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的关系。

故选D项。

4.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体现了“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故①正确;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变革社会的精神,故②正确;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才得到广泛传播,不是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故③错误;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反映了爱国主义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故④正确。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卷: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卷: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1927年是中国革命道路转变的重要一年,中共对革命的领导权由开始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下”进行,转变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B.是中国共产党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C.纠正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思想混乱状况D.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答案】A2.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较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答案】D3.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以国民党员的身份,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三角联盟”的传统做法,期望他走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

”陈独秀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捍卫共产党的独立与纯洁性C.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D.顺利实施中国城市革命战略【答案】B4.《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

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C.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D.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答案】D5.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这一纲领A.成功指导了国民革命B.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C.基本脱离了中国国情D.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答案】C6.1927年3月,毛泽东说:“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

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肇庆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江西九江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C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所以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工人阶级,C项正确。

4.(2017·福建厦门期末)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解析:B 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五四运动,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5.(2017·河南焦作期末)如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

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是国共党外合作的结果
解析:C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是在1924年,故A项错误;在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中,农民占大多数不足以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故B项错误;据“1926年12月”可知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双方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且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故D项错误,C项正确。

6.中国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解析:D “从南到北、从珠江到长江,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是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革命发展的情况,国民革命中的北伐战争最终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7.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家天下的格局中……每个王朝的合法性都建立在“天意”之上,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民众对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崇拜……在这种逻辑下,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二历史上,中国人的民族观念一直以汉族为中心,华夏蛮夷间基本处于对峙状态。

即便暂时由少数民族所统治也是希望“驱除鞑虏”。

……辛亥革命以后,这种狭隘的民族观念被“五族共和”所取代……或者说,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金渡江《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观念形成》材料三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普通民众面对英国侵略的态度(不得摘抄原句)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五族共和”方面的政治实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斗争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平静地观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概括态度;依据“民众没有一种国家的认同归属感”概括原因。

第(2)问,回答要符合题目要求,围绕“五族共和”展开,能够体现辛亥革命后民族观念的变化。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等信息判断运动为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外交方面的斗争成果。

答案:(1)态度:旁观者(或看客)。

原因:民众缺乏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2)政治实践: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名称:五四运动。

斗争成果: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