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
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边患危机严重。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杯酒释兵权
中央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门 下 户 部
宋英宗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1. 7万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1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冗费”的形成 13186万余贯 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给宋政府带来沉 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现象。 所出无余
12677万余贯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的积贫积弱
“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上对辽和 西夏的高额赔款,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使指挥 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 积弱的局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历史课件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的赋税沉重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
原 因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第4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增加了政府财 政负担
影响 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形 成“积弱” 局面
逐渐形成了 “积贫” 局面
[深化认知]
北宋初年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 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突出,“三 冗”“两积”局面的出现就是其制度弊端的重要体现。
清单三 变法的借鉴性
[深化认知]
范仲淹以其非凡的改革实践影响当时,又以高尚的品德 垂范后世,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探究点一 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间(1004~1007) 庆历年间(1041~1048)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的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
1043 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
行改革。
3.措施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 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 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2)严格“恩荫 ”制度。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 (6)重视农桑。 4.结果 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 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夭折。
“应用·落实体验”见“ 课时跟踪检测(十)”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
——《欧阳文忠公全集》
(2)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中找出盗贼日
多的原因。
[答案]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原因:“势官富姓,占田无
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结论形成] 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 1.社会矛盾激化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立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退, 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单元总结: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16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时代背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景不同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性质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
不同 不 同 特点 之 不同 处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
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 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 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18
二、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 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拓跋部原先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政治制度都较为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落后,他们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又把鲜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传播到中原,
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平息尖锐复杂的民族矛 盾,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在改革中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 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 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异同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25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共25张PPT)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①军队战斗力削弱。
更戍法虽然可防止兵与将领结合以反抗中央, 但却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 无常师。且士兵经常往来于道路,训练不精,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 作战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积弱局面的表现。 ③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2、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军 队人数为1181532) 2)积贫局面的表现。 项目收 北宋官员数量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比例 ①冗官:官僚机构迅速膨胀。 入 形成原因: A、官僚机构重叠,官职混乱, 钱 36822541 33170630 9940147 30% B、北宋放宽科举资格限制,增加科举录取人数。 C、通过“恩荫”法做官。 绢帛 8745535 7255640 7422768 102% 1000年(咸平三年),真宗下诏说:“去岁天下 ②冗兵: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开支高涨。 北宋时期, 皇族宗室和官僚的子孙、亲属、姻亲甚 举人数逾万人,考核之际,谬滥居多。”但这年, 形成原因: 至门客都可由恩荫授官,数量极大。皇族宗室原来七岁 真宗亲试举人,仍取进士、诸科(包括屡试不中者) A 、对辽和西夏战争的需要 粮 26943575 30472708 23170223 80% 时即授官。仁宗时,甚至出生不久,还在襁褓之中,便 共一千八百多人。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 20万,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 B 、统治者经常“荒年募兵”,将大量流民招进军队 有官做。文武官员中地位高者,家族亲属都恩荫授官, 用兵,禁军激增到 80万,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 ③冗费:北宋财政入不敷出。 小至郎中、员外郎也可荫子孙一人得官。 29396113 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加上服杂役的厢军,总人数已达 140 万。 草 29250469 24980464 80% (束)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出。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 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 ③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④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 位。 ⑤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 要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 这样改革才能成功。
1.关于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 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国力衰 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冗费又造成了“积 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
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社会危机。其根源有(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A.①② B.③④
④经济停滞不前
C.①④
D .②③
解析:选项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 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 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A
学习本课要注意三个方面:(1)从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着手分析北宋中期出现的“三冗二积”现象,反思
改革应该精兵简政。(2)在明确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础上了解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的必要 性。(3)从庆历新政的历程了解社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 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 “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 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 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 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 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 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不少钱吧, 你小子发了。
富贵:哎!别提了,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 到那个什么市易务的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 的棉花,在开封市场上销售,供过于求。我的棉 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本无归, 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 开议论,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 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 到实惠。 大官僚、大地主据实纳税,对王安石不满。 大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 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限制富商、大官僚、大地主向农民借贷,对此法不满。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 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大官僚、地主也需要出钱,对免役法不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富商对此不满。
(二)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作用:政治上,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上,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改革和变革的内容。学生中有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注重记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不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资料来进行引导和解释。在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时,学生可能会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感到困惑,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来进行说明和理解。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评价标准和视角的不清晰,需要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2班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介绍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强调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培养史实辨析能力。
3.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提升历史评价能力。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3)积弱原因 ①皇帝对军队的严密控制造成了兵将分离和军事实力下 降。 ②统治者腐败无能,对辽和西夏一味妥协退让屈辱求和; 统治者对老百姓肆意盘剥,农民起义不断,这使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主题二 庆历新政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 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 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 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官 长,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 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 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 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 吏治。
【学思之窗】(教材第49页)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 考试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 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49页) 一、本课测评 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 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 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北宋积贫积弱局面比较严重。 (2) 范 仲 淹 认 为 积 贫 积 弱 局 面 的 形 成 , 根 本 原 因 是 __吏__治__不__整__。
2.推行 1043年,宋仁宗任用_范__仲__淹___、富弼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的改革。
3.内容 (1)改革_文__官___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 (2)淘汰不称职者和_在__任__犯__罪___者。 (3)严格“__恩__荫__”制;改革贡举制,着重__策__论__和操行。 (4)慎选__地__方__官吏;减轻徭役,重视__农__桑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后强化演练1.右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

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A .抑制B .禁止C.放任D .鼓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 C2.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 .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解析:题目中的 A 、C 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答案: D3.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解析: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

答案: A4.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 .辽夏经常攻宋B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 .财政入不敷出解析:首先 A 项是军事方面,排除。

C、 D 两项虽然属于经济方面,符合题干要求,但是都属于表现得某一方面,不符合“根源”的限定,由于 B 项,才出现了 A 、 C、 D 三项的表现,所以 B 项是根源。

答案: B5.某同学在学习十一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 .辽B.西夏C.金 D .元解析: 11 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答案: A6.《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 .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 .佛教寺院强占民田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精选ppt
16
(二)集中行政权: 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 地方。
(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1.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消除地方割据 的物质基础。 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死刑中央复核,地方司 法权收中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一)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
权)
2.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
入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
权,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
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 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 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 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精选ppt
11
2、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
[1]冗兵
原因:A、采取“荒年募兵”政策;B、加强对辽、 西夏的防御;C、防止地方割据。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2]冗官
原因:A、官僚机构重叠;B、科举取士越来越多; C、“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 政负担。
精选ppt
19
年代
军队总数(万) 百分比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434人教PPT课件

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多万
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
D 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
府(C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王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安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石
提示二:有人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 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
请根据上述提示指出“他”是谁?
2、军事上高级将领受制太多,缺乏临机决断权,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积弱原因:
北宋集中军权,将统兵权与调兵 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造成战斗力低下,导致在与西夏、 辽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积贫原因:
冗官、冗兵、冗费 。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 1063年4月30日),对下属宽厚 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史家把 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 概括为“仁宗盛治”。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8-1085
英宗
1063-1067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1063
哲宗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 们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 不断增加赋税,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在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 役的重重盘剥下,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士 兵起义给北宋统治阶级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2)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 战不已。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锋利。
(2)出现“积弱〞局面:北宋初年,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 权,在军事部署方面采取了“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的一半驻 防在京师及其附近;为防止将领开展私人势力,北宋政府还实行 了更戍法,结果形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这样,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 成了“积弱〞的局面。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虽然封建经济空前开展,但由于多民族政权并立 的现实,以及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文轻武、守内虚 外、不抑兼并〞的国策,致使北宋统治“积贫积弱〞,社会矛盾 十分锋利。
范仲淹与王安石先后对“积贫积弱〞局面进展改革,来调节 地主官僚与农民阶级的矛盾,以稳固封建统治。范仲淹改革以改 革吏治为中心迅速导致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历教训。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提示】 (1)内容: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方法,依 照政绩提拔官员;严格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 子弟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可 应举,取士重在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官;裁并州县,厚农桑。
(2)原因: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他们强烈地反对 并污蔑改革者为朋党。宋仁宗对改革者的疑心,废止新法。改革 措施“太猛〞“更张无渐〞“规模阔大〞。改革的思想发动不够, 配套措施不到位,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农民没有在新政 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改变军队兵将分离、组织涣散、训练无素、 战斗力低下的状况。
内容: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 “将” 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高又有战斗经验的 军官担任,专管训练。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①改革科举制度 目的:选拔有用人才,解决冗官问题。 内容: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 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作用:使考试制度更加完善,提高了官员的实 践能力。
思考:针对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导致了什么问题产生?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 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的措施造成的。 增设 措施 官僚机构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局面 积贫局面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措施 分散军权
北 宋 与 辽 西 夏 对 峙 示 意 图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 专制集权的措施造成的。
君主专制
“杯酒释兵权”
设中书门下省 (宰 相) (设 军枢 密 事使 ) (设 财三 司 政使 ) (设 行参 知 政政 )事
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
行 政 — 文 官 、 设 通 判 军 事 禁 军 、 更 戍 法 — 财 政 赋 税 中 央 掌 控 —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影响: 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 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 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庆 历新政成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宋神宗希望变法 《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主张变法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主持:范仲淹、富弼
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措施:改革文官升迁制度;
严格恩荫制; 改革贡举制; 慎选地方长官; 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三)庆历新政(1043~1045)昙花一现
结果:失败。 败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仍尖锐、积贫积 弱局面未改变)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污蔑他 们是朋党) ③措施过于激进。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 ⑤农民没有获得明显好处。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积弱
“冗官”的形成
2. 4万
1. 7万 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1万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兵”的形成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②整顿太学
目的:使学校成为变法的舆论工具。
内容: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 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 才。
作用:健全了学校的学科体系和管理机制,培 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取士之法 ③惟才用人
作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了社会治安, 从而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 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同时又为精简 军队创造了条件。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②设军器监 目的:改变北宋武器生产和管理混乱的状况, 提高军队战斗力。
内容: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军队 战斗力有所提高。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宋真宗
宋仁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宋英宗
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 ,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 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 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 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 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 当兵,灾荒不断,幕兵不已 . 北宋初年,军队仅有二 十万人,宋仁宗时,军队总 数达一百四十万人之多.
材料B: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 1054)每年巨额的军费开支 项 收入总 支出总 军费开 所占 目 额 额 支 比例 收 入 钱 绢 帛 粮 草 368225 331706 994014 30% 41 30 7 874553 725564 742276 102 5 0 8 % 269435 304727 231702 80% 75 08 23 293961 292504 249804 80% 13(束)69 64
宋神宗 赵顼 (1048-1085)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 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 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 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 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 “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 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 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 。
陈桥兵变 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 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 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 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 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 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 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 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 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 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 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 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 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 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 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 写的儒者.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宋太祖 赵匡胤 (960-976)
宋仁宗 赵祯 (1041—1048)
宋神宗 赵顼 (1048-1085)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 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 史作用。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③保马法
目的:改变宋朝步兵作战的不利地位,发展骑 兵,提高官府饲养战马的质量和数量。 内容: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 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者给钱自购,可以免 除部分赋税。
作用:节省了政府开支,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和 军队战斗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④将兵法
内容: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由官府贷款或 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 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性:出现了地方官员强迫百姓向政府借贷, 由于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④免役法(募役法)
目的: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 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
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
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 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 才,为变法服务。
宋人科举考试图
本课小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加强是其根源)——加剧了社会矛盾; (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可能性。
宋英宗之子。1067— 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 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 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 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 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 主也要出钱。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局限性:后来免役钱强制征收,对贫困人家是沉 重负担。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⑤市易法
目的: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的财 政收入。
126万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116万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91万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