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

一、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D )。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A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C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B )。

A.研究一探讨法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 D.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7.(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B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 C )提出。

A.孔子B.孟子 C.朱熹 D.老子

2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C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C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学法》C.《学记》D.《论语》

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2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25.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2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27.( A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3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

3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2.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3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D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二、填空题

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

2.教学是由( 教师的教 )和( 学生的学 )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 共性与多样性 )的统一。

4.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 )、( 学科的特性 )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5.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 思维力 )是核心。

6.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 间接性 )、交往性、( 教育性 )和有领导的认识。7.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 教师 )、作为主体的( 学生 )和作为客体的( 课程和教材 )。

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 )。

9.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0.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感知和理解教材 )。

11.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1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13.中学常用的六种教学方法是(讲授)、(谈话)、(讨论)、(演示)、(练习)、(实验)。14.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5.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6.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7.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

18.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9.“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0.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21.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 理论联系实际 )原则。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练习法 )。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实验法 )。

24.教学是学校的( 中心工作 ),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 基本途径 )。25.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2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9.(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三、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2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 P.163

3.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P.163

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P.156

6. 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P.159

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P.159

8.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P.160

9.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167

10.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P.173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171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P.170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P.167(启发性教学原则)

4. 当前对“奥数”教育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是“拔苗助长”,应该彻底废除;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应该鼓励孩子接受“奥数”教育。请运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对此予以分析。(2012)

①上述两种观点都各有偏颇,“奥数”教育是应该倡导还是废除,关键要看“奥数”教育是否遵循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应循序渐进,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选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发现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④对大多数不具备数学天赋的学生而言,“奥数”的知识难度和思维程序都超出了他们的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水平,如果勉强孩子学习“奥数”,非但不能起到开发思维的作用,相反会扼杀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⑤而对于具有数学天资的儿童,“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就应该适当记分。)

5. 新课程实施后,中学课堂较少“满堂灌”了,但随之出现的是“满堂问”,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课堂上问得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启发性。请结合教学的相关原理,对此分析。(2012)

①这种观点对“启发性教学”和“问答法”的内涵及其运用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②“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判断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一般来说,问答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但是,不恰当地运用法(比如只注重问答的形式或追求提问的数量)不能达到启发性教学目的。

第八章教学(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 D.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

8.(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10.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D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B )。

A.测量B.测验C.考试 D.评价

12.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D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3.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D.小组合作学习

14.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

15.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6.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 D )。

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1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B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18.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 D )。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D.道尔顿制

1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20.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的形式是( C )。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2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C )。

A.唐代B.宋代C.清末D.新中国成立后

22.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23.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A )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

24.( B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参考书 D.教学进度计划

25.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B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2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D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27.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D )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28.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A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2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B )。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31.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 D )

A.特长学生 B.优秀生 C.后进学生 D.每个学生

3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 )。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2.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教学大纲 )、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和时间的分配。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多少,可分为( 单一课 )和综合课。

6.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对象的制约。

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教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

8.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 复习课 )。9.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 综合型 )。

10.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 陈述式试题 )。

11.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填空题 )。

12.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 组配式试题 ),统称为( 客观性试题 )。13.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 外部分组 )和( 内部分组 )。

14.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学科能力分组 )和( 跨学科能力分组 )。

15.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 )、( 道尔顿制 )。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 )。

1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 测验 )或( 考试 )。

18.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 结构化策略 )和( 问题化策略 )。

19.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 分支平行式 )、螺旋式和( 综合式 )。

20.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 班级授课制 )。

21.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 选答型 )。

22.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 作业 )。

23.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助产术)。

24.(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5.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任务。

26.(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27.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

28.“父传子”、“师带徒”属于(个别)教学方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P.187

2.简述课的结构。 P.179

3.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P.180

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P.181

5.教师应如何备课? P.177

6、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P.177

四、论述题

1.试评析班级授课制。 P.183

2.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教案写得很规范,但同学反映说:他的课不受欢迎。请你运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原因。

(1)备好课只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并不等于上好课;

(2)教师上好课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P.180

(3)这位教师上课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

第九章德育

一、选择题

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2.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B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D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B )。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美育

6.德育具有( D )。

A.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B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C )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B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0.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C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B )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12.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B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C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5.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 C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6.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C )。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A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C )。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20.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C ”)。

A.自我调控 B.自我监督 C.自律D.自我疏导

21.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B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2.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D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23.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D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A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2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2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B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

27、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C )。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28、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C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0、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理,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C )。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二、填空题

1.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 道德教育 )的总称。

2.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品德 )、( 智力 )、( 体质 )等全面发展。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德育目标 )。

4.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择业指导 )。

6.德育过程的结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 )和( 德育方法 )四个要素构成。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 )。

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 客体 ),又是德育的( 主体 )。

9. 体谅模式把( 道德情感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0.(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11.思想品德四要素中,( 道德行为 )是关键。

1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3.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14.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5.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

16.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17.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

18.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三、简答题

1.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P.205

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P.192-194

3.简述德育的意义。 P.191

4.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P.197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P.202

6.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P.194

2.德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P.205-208

四、论述题

1、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2010年论述题)

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分析。见P.204

2.小华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华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008年论述题) 用德育规律来解决(四条),见P.198

3.试论述如何贯彻德育原则 P.202

4.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也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样的问题。(2009年论述题)用(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P.202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P.203

第十章班级管理

一、选择题

1.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A )。

A.班主任B.班委会C.共青团D.少先队

2.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B )。

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C.干部队伍D.活动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B )。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C )。

A.教务处B.政教处C.班级 D.团委

5.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B )

A.夸美纽斯 B.埃拉斯莫斯 C.杜威 D.凯洛夫

6.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是《大教学论》的作者( A )。

A.夸美纽斯 B. 埃拉斯莫斯 C. 杜威 D.凯洛夫

7.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是在( C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8.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A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A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0.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 D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1.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 A )提出。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皮亚杰 D.布鲁纳

12.( C )方式不属于一般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A.权威的 B.民主的 C.专断的 D.放任的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5.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以一种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是班级管理哪种模式的核心理论?( D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6.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 C )。

A.教学 B.德育 C.班级管理 D.常规管理

17.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哪项工作?( C )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18.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 A )。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 C.具体方法 D.工作程序

19.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决定,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种类型?( C )

A.权威的B.民主的 C.放任的 D.随意的

20.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B )

A.权威的B.民主的 C.放任的 D.迁就的

21、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A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2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学生作品分析法

23、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 D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24、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B )。

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二、填空题

1.班级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 环境 )组成。

2.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京师同文馆 )。

3.班级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 控制 )。

4.班级管理体现了( 教师 )和( 学生 )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 互动 )的关系。

5.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 管理 )、控制和(教育 )的作用。

6.平行管理理论是( 马卡连柯 )的教育思想。

7.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 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

8.传统的班级管理强调以( 教师 )为核心,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学生 )为核心。

9.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 近期的 )、( 中期的 )、( 远期的 )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10.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 一定的活动节律 )。1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12.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3.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现代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制。

14.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对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15.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为最重要。

1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

三、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P.226

2.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P.219

3.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P.224(2010年简答题)

4.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P.228

5.简述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P.232

6.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P.235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P.223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B.《大学》C.《孟子》 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2014石家庄教师招聘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 1.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 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 是( B ) 。 1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 1.《大教学论》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 特点的要求。 1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 ) 。 1 .教育问题 B .教育价值 C .教育事实 D .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1.康德 B .培根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1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一论点出自(B )。 1 .洛克的《教育漫话》B .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1 )。 1.学校的产生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有了国家D .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 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1.《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 《民主主义与教育》D .《康德论教育》1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1 )。 1 .教育 B.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来源:三槐居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答案】D 【解析】A项kàn g/ h a n g/kàn g/hàn g;B项lán g/lán g/làn g/lán 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 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B 【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评价】这道题沿袭了2012年的成语题,不过亦有创新,变语段成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A.信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3.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连锁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 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A.认知策略 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效果律 D.联结律 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建构主义学习论 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11.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C.夏朝 B.周代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 、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国》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及答案详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人类理智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8.教育起源于(B )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 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的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中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分章练习题集(附答案6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

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优质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点) 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5点)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 A. 猝.然/精粹 B.讥诮/硝烟 . . C.商埠/阜盛 . . D.朔日/溯源 . . 答案:B . 汗渍/啧啧 . . 土坯/胚胎 . . 敕造/赦免 . . 嗔怪/嗔目 . . 粮囤/囤积 . . 果脯/胸脯 . . 复辟/辟邪 . . 落枕/落款 . . 冠冕/分娩 . . 跬步/硅谷 . . 箭镞/簇拥 . . 渎职/赎罪 . . 【答案解析】今年的字音的考查与 11 年、12 年有一定区别,11、12 年要求的是选出读音 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什么,而今年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什么,难度要比前两年 大一些,由以前考查 16 个词增加到 32 个词,但考查的词语本身难度不高,都是比较常见的, 无生僻字。各项的读音分别读: A. cù/cuì、zì/zé、dùn/ tún、mi~n B. qiào/xiāo、pī/pēi、fǔ /pú、ku /guī C. bù/fù、chì/shè、bì、zú/cù D. shuò/sù、chēn、lào/luò、dú/shú ACD 三 项都有一组读音相同,只有 B 选项符合要求,故选 B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平添 B.砥砺 C.硫璃 D.飞碟 算账 麦杆 称颂 疏浚 声名鹊起 徇私舞弊 关怀备至 出尔反尔 厉行节约 好高骛远 有恃无恐 突如奇来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解析)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 1 至 3 页,第二部分 4 至 6 页,共 6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种。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7 分)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注意事项: 2.本部分共 3 大题,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A.洛克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教育学分章1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C 8.D 9.C 10.C ll.C l2.D l3.D l4.B l5.D l6.D l7.C l8.D 19.A 20.A 二、填空题 1.层次结构年龄分级 2.基础科学知识 3.就业 4.绅士 5.培养人 6.学校教育制度 7.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8.废科举,兴学校 9.癸卯学制(或《奏定学堂章程》) 10.四书五经 ll.教区学校 12.教育规律 13.《论语》 l4.维多里诺拉伯雷 l5.卢梭 16.助产术 l7.僧吏 18.《林哈德与葛笃 德》 l9.《爱弥儿》 20.《普通教育学》 21.实用主义《民本主义与教育》三、简答题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循序渐进。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与善结合起来。 3.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系统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重要特征? (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2)道统性。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而为一。(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Et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8.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教育学体系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9.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l835年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在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且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韩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201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报负贸然从事剑出鞘qiào 如法炮制páo B.充其量身材魁梧独角戏jué人才济济jǐ C.有文采初日瞳瞳舞翩跹xiān 古刹钟声chà D. 消防拴幡然醒悟踮脚尖diǎn 春风拂面fǘ 【解析】C(A有报负——有抱负。B独角戏dújiǎoxì,也作“独脚戏”。最初指只有一个角色的戏,但后来衍变为多人,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工作,亦称“滑稽戏”。D消防拴——消防栓)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解析】B(A延宕:拖延;B惊艳:看到了非常美丽的事物而惊奇、内心受到震动;用“惊艳”来陈述“她”,使用对象不恰当,因为只能是她的技艺让旁人惊艳,可改为: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令人惊艳的技艺。C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D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 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 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