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图子午流注图

合集下载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一、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二、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三、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最新子午流注图

最新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含义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

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

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何谓开穴?有人以为开穴的原因是因为营气和卫气恰在同一点上相遇,这一点上的穴就开了,这是大谬。

要知道营卫之气在人体各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内经说:“营卫之气一日夜分别运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复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这样一算,岂不是每天营卫之气都有碰头的机会了么?再仔细一算它们碰头的机会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时,五十除于二十四得二,那就是营卫之气在同一点相遇有两次,如此说来,不是每天同一经穴要有两次开穴,而且天天都一样么这种理论如何站得住脚.“子午流注”针法其实他是把“开”字误解做“开放”的意思,以为经穴开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这种理论。

其实开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经气在这时居于该穴,和该穴有关的身体各部病邪,都可藉针灸补泻的作用宣通气血(人身的疾病,归纳起来都是由气血偏胜偏衰和积滞不通所致,)所以开穴时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内经中有守时待气之说,就是这个理论的根据)人体脏腑经脉,六十六个经穴(五行穴)都配合阴阳五行,“时”“日”天干也配合阴阳五行.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天地之气和人体之气是相应的,所以营卫之气在人体经脉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时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关系,相生,同气才能相应而合;相克,异气就不能相应而合。

所以十二“经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时,同气相应,这条经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时的五行”相应,经气旺盛,这穴就“开”了。

但是为什么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为天之气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针灸治病完全是根据气化原理来的,所以前贤探究出经气与天气相应的道理,而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

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主要跟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名,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阴经[脾、肝、肾],足三阳经[胃、胆、膀胱]、三焦及心包并非解剖学上的器官结构,而是中医理论中的功能位。

单亦须注意,中医所指的脏腑是基于其功能而言,其含义较之西医系统所指的器官较广。

由于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故被称为"正经"。

经络的名称(肝心脾肺肾五脏内为阴) (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外为阳)寅时3-5 由上中府而下少商止手太阴=肺经辛金卯时5-7 由下商阳而上迎香止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辰时7-9 由上承泣而下厉兑止足阳明=胃经戊土已时9-11由下隐白而上大包止足太阴=脾经己土午时11-1由上极泉而下少冲止手少阴=心经丁火未时1-3 由下少泽而上听宫止手太阳=小肠经丙火申时3-5 由上睛明而下至阴止足太阳=膀胱经水酉时5-7 由下涌泉而上俞府止足少阴=肾经癸水戌时7-9 由上天池而下中冲止手厥阴=心包经亥时9-11由下关冲而上丝竹空止手少阳=三焦经子时11-1由上瞳子而下足窍阴止足少阳=胆经甲木丑时1-3 由下大敦而上期门止足厥阴=肝经乙木十二经脉在身体的分布十二经络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及四肢,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则分布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太阳、少阳及阳明分别表现了阳气消长的状态,在位置上可理解为受日光的多少,对动物来说,背后部受日光最多,故后部为太阳,即光明程度最强,次之少阳,即光明程度中等,阳明为光明程度最弱。

三阴经的排列则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太阴,厥阴,少阴表现了阴气消长的状态,同样地在位置上可体会为阴暗的程度。

下图为经络在四肢分布位置。

十二经脉的流注时间及路线十二经脉会按着特定的时间及路线行走,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Array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 附图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 附图

人体经络与十二时辰养生(图文)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月、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

十二经络气血流注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一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 肺经当令。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 大肠经当令。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 胃经当令。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 已时(9点至11点) 脾经当令。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午流注按时开⽳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和原⽳进⾏针灸治疗的⽅法。

常⽤的有纳甲法和纳⼦法两种,此外,还有养⼦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六⽳,⼜称⼀⽇取六⼗六⽳法。

⼗⼆经脉⽓⾎运⾏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有相应盛衰变化。

⼦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经脉⽓⾎运⾏的过程,以及在⼗⼆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上所呈现的⽓⾎盛衰情况,由于年、⽉、⽇、时等时间的变化⽽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进⾏治疗,即为⼦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纳⼦法是按时⾠的地⽀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每天轮遍⼗⼆经脉,是⼀种按时取⽳法。

⼜称⼦午流注纳⽀法。

其具体⽅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流注时⾠,取该经适当的⽳位进⾏针灸治疗。

②⼦母补泻取⽳法,实证时,在⽓⾎流注⾄病经的时⾠,取病经的⼦⽳进⾏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流过病经的时⾠,取病经母⽳进⾏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已过,取病经的本⽳或原⽳进⾏针灸。

⼦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时⾠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肠的,时天⼲属性,来选取⼗⼆经脉五腧⽳和原⽳,且以⼀个时⾠为取⽳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六⽳的按时取⽳法,⼜称⼦午流注纳⼲法。

具体⽅法是:①取⽳原则。

阳⽇(⽇天⼲属阳),阳时(⽇天⼲属阳)取阳经⽳;阴⽇(⽇天⼲属阴),阴时(⽇天⼲属阴)取阴经⽳。

②合⽇互⽤。

甲与⼰、⼄与庚、丙与⾟、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在合⽇间可以互相应⽤相应时⾠的开⽳。

为提⾼⾃⼰的针灸⽔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午,流注针法。

⼦午流注针法是⼀种古典⾼级针刺⼿法,⾏针时,结合⼈体,⼗⼆经脉⽓⾎流注规律,融⼊运⽓学说和纳甲纳⼦法,可提⾼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选择⽓⾎旺盛的经脉或⽳位来针刺,⽽不能调动整个⼈体的⽓⾎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针刺⽔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珍藏版)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珍藏版)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详解 (珍藏版)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教学文案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教学文案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Array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图文(转自古月的"气功康复气功培训博客")中医夜话友情提示: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十二经络走向彩色高清图,结合了“子午流注”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十二经络走向彩色高清图,结合了“子午流注”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十二经络走向彩色高清图,结合了“子午流注”一目了然,值
得收藏
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也就意味着特定的时间段你应该做相对应的经络穴位按摩效果更佳
不少朋友说在学习经络穴位的过程中,找不到标准的图片来进行学习。

那老张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医高清版的12经络走向图,流经的穴位也清楚地标识了出来,把流经的穴位和经络标的非常清楚,方便大家去学习
子时(23点~凌晨1点)——足少阳胆经——骨髓造血
丑时(凌晨1点~3点)——足厥阴肝经——肝脏修复
寅时(凌晨3点~早晨5点)——手太阴肺经——呼吸系统
卯时(凌晨5点~早晨7点)——手阳明大肠经——大肠。

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

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

十二经络与子午流注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六阳:手三阳从手部走向头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阴: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也称为“正经”。

《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个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得到健康的身体。

简单介绍如下:1、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勿熬夜子时血气流注于胆,称为「足少阳胆经」,此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会引导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端;熬夜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

2、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愉快入眠佳丑时血气流注于肝,称为「足厥阴肝经」,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

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3、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

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4、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吃蔬果排便顺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ll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中医学——十二经脉流注图

中医学——十二经脉流注图

中医学——十二经脉流注图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0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0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0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图子午流注图
子午流注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

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

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

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

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针灸子午流注图
经络图--任脉经
经络图--督脉经
经络图--手少阳三焦经(亥)
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