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PPT精选文档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三章:旧石器
3. 生活环境:西侯度的遗物虽然埋藏在河流沉 积的砂层中,但来源不会太远,可以说明当时人们 是沿河岸地带活动的。遗址出土有鱼类和巨河狸, 哺乳类中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也有适于草原和森 林生活的动物,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属于暖温带以北 的种类。 西侯度文化的发现,极大提早了中国旧石器的 历史,也提早了人类用火的历史。由于西侯度文化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土地 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还应到比更新世 要早的上新世地层去寻找。
(二)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分期 1.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300万年到20万年之前,人类属于直立人阶 段,生产工具极其简单粗糙,石器工具没有明确的 用途分工,处于原始人群时代。 2.旧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20万年到5万年前,人类处于早期智人,生 产工具有了较为固定的形状,并且有了明确的用途 分工,处于氏族制度的萌芽期。 3.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 5 万年到 1.2 万年前,人类处于晚期智人阶 段,能够制造各式各样的石器和骨器,打制石器的 技术水平很高,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考古学上划分人类文化“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生产工具的发展史。石器时代就是人类历史上主要 以石器为劳动工具的早期阶段,从距今 200—300 万 年前猿人打制出第一件石器,到 4000—5000 年前青 铜冶炼的发明,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阶 段。 石器的制作工艺是伴随着人类的进化、智能的 增长、生产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的,其中革命性的 变化即由打制石器时代进化到磨制石器时代,由旧 石器发展到新石器,这已为世界各国的考古发现所 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是指生产工具处于打制石器阶 段的人类历史童年。
三、人类的起源
(一)人类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几个问题 1. 人类在生物、灵长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 直立行走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 2.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唯物与唯心、 科学与宗教的斗争。各国、各民族都有各种关于民 族诞生的神话和传说) 3.进化论的产生和发展。 (1)演化学说的形成与成熟(从希腊哲学时代 到自然科学发展的时代) (2)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过程(代表著作《物 种起源》) (3)达尔文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宗教)
中国考古通论
中国考古通论中国考古通论第一章概论考古学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和文化遗迹研究人类古代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近代考古学,以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为基础。
考古学有其完整和严密的方法论,其基本规则是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和考古资料整理中的器物形态学。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含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它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按其质料可分为……。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必须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三.考古学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证史:证明史书记载的正确性正史: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补史:补充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历史;补充历史时期史书记载的不足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笔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同一文化共同体亦即同一考古学文化,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这一社会集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在文化遗物和遗迹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由某一社会集团创造的考古学文化是其物质文化的体现。
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发生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座位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等;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观音洞文化和山顶洞文化。
中国考古学通论3PPT课件
(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1.选材
磨制石器制作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用 的石材。中国新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主要原料 有:闪长岩、玄武岩、片麻岩、石英岩、燧石、 辉绿岩、碧玉、玉髓、蛋白石等。
(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2.打割
选择好石材后,根据需 要用锯磨切割或打击法制出 毛坯。
锯割的方法,据有关民族学资 料,可能是用木片或石片加砂 加水往复磨切,以截断石材 。
(一) 陶器的制法
2.制坯成形——手制 捏塑法:即用直接用 手制作陶坯的方法。
泥条盘筑法:即先将 坯泥搓成长条状,然 后螺旋形向上盘筑。
(一) 陶器的制法
2.制坯成形——模制 即用陶模或陶器为模,制作陶坯。
陶鬲足模
(一) 陶器的制法
2.制坯成形——轮制
即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 上,用手提拉成各种需要 的器形。用这种方法制成 的陶器,器形规整、器壁 均匀,器表常留有一圈圈 平行的轮纹,器底则有线 割的偏心纹。
(一) 陶器的制法
4. 烧制成器
灰陶——在烧造过程中或烧成末期,如果封闭窑顶,在氧气不充分 的情况下,陶器被周围炽热的还原焰所包围,坯体中所含的铁元素 就被还原成四氧化三铁,产品的颜色就会呈现灰或深灰色。
(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3.修琢
即对毛坯通体整形、找平的工序。 用石锤或有硬尖的石、骨、角质 工具,琢去毛坯表面棱角使其平 整,修整成所需的规整器形毛坯。 也有些石器是用修琢法制成的, 如裴李岗文化中常见的石磨盘就 是修琢而成的。
9
(一)、磨制石器的制作技术 4.磨光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磨 制技术广泛用于制作各 种工具。其方法是在砺 石(即磨石)上加砂加 水,以增大磨擦力,并 根据需要磨出一定的形 状和刃口。
中国考古学通论4
3、晋西南地区的陶寺文化
陶寺遗址 ●
3、晋西南地区的陶寺文化
从文化遗存的分析来看,陶寺墓地的大、 中型墓出土有琮、钺、彩绘陶龙盘、鼍鼓、特
馨等礼器,而小型墓则很少有随葬品,表明阶
级分化与对立已很明显,或已是国家之雏型。
因此,“活跃于‘夏墟” 的陶寺类型文化,
应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陶寺文化墓葬
在推定探索对象方面有效地起到时间标尺的作用。 由于三代纪年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夏商周考古的 重要性, 1996年5月16日,经国务院决定,正式启 动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
工程”。
一、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由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 学、天文学、现代测年技术等多学科协作,预期 达到的目标是:
代(夏、商、西周),并完成了由青铜时代向早
期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
出现了大型都城, 标志着社会形态和经济生
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已进入国家时期。
第一节
夏商周考古分期
一、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 在夏商周考古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究竟夏商 周三代纪问题。目前流行的夏商纪年都是推算出来
的,放射性碳素年代数据也难以消除误差,尚不能
次发掘,发现了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发掘了武官村大
墓、妇好墓和后岗祭祀坑等墓葬,新出土了大量的刻 字甲骨,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资料。相当于殷墟期 的商文化遗存在河北磁县、邢台、藁城,山东济南大 辛庄、益都苏阜屯等地均有发现。一般将殷墟文化分
为四期 。
殷墟文化分期
第一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 第二期:相当于武丁、祖庚、祖甲时代。 第三期:相当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 第四期:相当于帝乙、帝辛时代。
中国考古学通论
玉蟾岩遗址大龙潭一期10000+-
庙岩遗址
一.初期。距今约12000~9000年前。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二、早期。约距今9000~7000年前。磨制石器的使用已普遍,
三、中期。约距今7~5千年前。磨制石器已有局部磨光向通体磨光过渡。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的分布
一、东北地区的新时期文化
泾水上游关中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桥村类遗存客省庄文化三里桥类遗存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小河沿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昙石山文化4500~4000
早期常山下层文化案板三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大河村五期?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峡文化5000~4500
中期晚期仰韶文化西王村期秦王寨文化大司空一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红山后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金兰寺下层5500~5000
树木年轮木1万年以内
氨基酸外消旋骨数年至数百万年
黑曜石水含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
铀系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
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空中摄影:遥感技术。地下勘探:
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X射线荧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红外线吸收谱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和“热分析”
第四节、中国考古学简史
3.晋西南的陶寺文化。陶寺墓地的大、中型墓出土有琮、钺、彩绘陶龙盘、鼓、磬等礼器,
二、商文化的分期与分布。商共历17代30王,据《夏商周年表》,商始于前1600,灭于前1046,延续近600年。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后期以殷墟为代表。
1;前期(前1600~前1300),这一时期的商文化以河南郑州商城及二里岗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河北藁城台城西村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坡等为代表,青铜时代文化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其中,郑州二里岗文化遗址具有典型性,故早商文化一般也叫“二里岗期文化”。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一章:导论
第四节 考古学的分支
• • • • 一、史前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 二、田野考古学 三、几种特殊门类的考古学分支 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树木年轮测年法断代技术样品物质测年范围放射性碳素碳14含碳物质动植物遗体5万年以内古地磁粘土3万年以内热释光tl陶器烧土100万年以内数百万年以内钾氩kar火成岩10万年以上裂变径迹ft火山灰玻璃石器陶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树木年轮1万年以内氨基酸外消旋数年至数百万年黑曜岩水合法黑曜岩制品几十万年以内碳酸岩骨牙贝壳数千年至45万年电子自旋共振贝壳珊瑚骨骼牙齿硫酸盐和磷酸盐数百年至数百万年整个第年代测定方法表三考古学年代的分期根据各种不同的分类法考古学将古代人类社会分为几个不同的时代
2.遗址的发掘 • 探沟法:一般用于小面积的试掘,或者对某一古 建筑物或城墙遗迹进行解剖。探沟的长度和宽度 依需要而定,一般是宽2米,长10米。 • 探方法:最适合于发掘一整片遗址,其布方方法 是在遗址已确定发掘的地方划好方格,方格的大 小与遗址堆积层的深度有关,一般是5 x 5米的正 方。
考古调查
文化遗物
地面遗迹:埃 及神庙(左)
地下遗迹:五官村大 墓(右)
柬埔寨吴哥窟遗址(左)
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右)
研究范围
• 时间范围,考古学所研究的时间范畴是人类古代 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 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 空间范围。考古学研究的是实物资料。
三、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 “文化层”的形成
考古学通论
授课人:王新春
参考书目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 方法技 术》。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 [英]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杜斗成、段小强《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Archacology
学时,学分:36,2
开课学期:秋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1、2)、史学概论适用专业: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本科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为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
目的在于使同学初步了解考古学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紧密联系、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当代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以便对中国考古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将之运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中国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考古学专题六讲》,张光直,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熙译,外文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三联书店,1997年版《古代中国考古学》张光直,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考古学的理论和研究》,陈淳,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
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 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 17 和 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 19 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古地层学
4. 地层关系
4-2 打破关系
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 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 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 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 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 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 被打破者。
一、考古地层学
4. 地层关系
4-3 共存关系
在上述地层关系中, 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 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 成了共存关系。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的角 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
二、考古类型学
1.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 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 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2. 分期方法——二分法
二分法就是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 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 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2. 分期方法——三分法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1. 年代的基本概念——相对年代
❖ 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亦即文 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如“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 期”。
❖ 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
法。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1. 年代的基本概念——绝对年代
❖ 是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 ❖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3. 中国考古学分期
年代 1644 960 581 220 -221 -475 4000±B.P
12000±B.P
200万年±B.P
中国考古分期 宋元明考古 隋唐五代考古 魏晋南北朝考古 秦汉考古 夏商周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考古
三分法 铁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石器时代
二分法 历史时期 史前时期
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 (Thomsen,1788 ─ 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 提出的欧洲史前文化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 为“三期说”: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三、考古年代与分期
2. 分期方法——六分法
在三分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 旧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 ) 中石器时代(英)艾伦·布朗 新石器时代(英)约翰·卢伯克 ) 铜石并用时代(意)G·基耶里克 青铜器时代 早期铁器时代
一、考古地层学
2.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新的在上 老的在下
一、考古地层学
3. 文化层学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一、考古地层学
4. 地层关系
4-1叠压关系
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 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 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 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 压者。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三、考古分期
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一词的来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考 古知今” ;北宋吕大临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
➢ “考古学”一词的来源:Archaeology:研究古代之学-一切古物和古迹的研究。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美3国-2约遗公址元1000年前的印第安人村落遗址 陕西姜寨遗址复原模型
元鲁王城遗址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4. 考古学文化
所谓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 于一定地域的、 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 共同体。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 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 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老 牛 坡 遗 址 柱 础 石
7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1-1. 遗物
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 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依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依器物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 器等;依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 装饰品、艺术品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2 遗迹 仰韶文化·灵 宝西坡房址
商·武官村大墓
良渚文化·瑶 山祭坛墓地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1 遗址
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 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古代遗址大部分是由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 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 墟。
➢考古学的定义:根据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 料。这里所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 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 坟墓、城堡等建筑等。如果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 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用 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 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中国考古学通论(上)
主讲:文化遗产学院 陈洪海
1
教学目的:
掌握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了解中国 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和研 究动态,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四章 夏学及其研究对象
1-2 遗物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1 遗迹
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的具有不可移动 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 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 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一般遗迹中, 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 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 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有些则是人们 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考古学研究方法
一、考古地层学 二、考古类型学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21
一、考古地层学
1.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有 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考古 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 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 考古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