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作为一个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了解甚少的人,自然无法深刻领会浩如烟海的诸多交响作品。但是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伟人,以及他所留下的众多作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贝多芬的诸多作品中,最吸引我的不是有着命运的敲门声的命运,不是灿烂的史诗般的合唱,也不是和谐安详的田园,也许是本性中的英雄情结作怪吧,第三交响曲英雄深深的吸引了我,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
这部作品标志着贝多芬风格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他后来一系列辉煌的艺术成就的开端,使用了全新的风格和革命性的开端,无愧于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关于这部作品的来历,据说是由于贝多芬一直向往革命,与法国驻维也纳大使交往甚密,并受其影响,为了献给拿破仑而作,完成时的总谱扉页上写有“题献给拿破仑·波那巴”的字样。但是由于拿破仑的称帝,他改变了主意,盛怒之下甚至将曲谱擦破,改成了现在的标题。
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中所体现的,也是在他那个时代优秀人物的观念中形成的英雄的理想形象,包括在伟大的革命时代许多有名和无名的英雄的优秀品质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换句话说,在贝多芬作品中对英雄的概念具有人民群众的性质,即在情节的发展中,不仅出现个别的英雄形象,同时还有人民群众的形象。下面仔细分析一下这部交响曲的各个乐章。
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但却是宏伟壮观的。斗争的热潮,火山爆发般的毅力,冲破一切障碍的胆略,同困惑,沉思和苦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到最后才有所缓和。这一乐章的结构与以往的奏鸣曲式也有所不同,贝多芬为了更好的突出主体的作用而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尤其是在发展部。关于这一乐章的发展部,罗曼罗兰有过出色的描述:“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但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法国号)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再现部开始了,胜利将由它来完成。”
第二乐章,也被称为“葬礼进行曲”,借此强调交响曲总的构思同革命英雄形象的联系。这是第一乐章情节的继续,英雄死了,全体人民抬着他的棺椁,怀着悼念的心情缓步前进。这里,进行曲的节奏作为不变的标题因素清晰可闻,它不但组成不变的背景,而且有机地织入乐章的第一主题。通过对乐曲速度的控制和多种表现手法的使用,使得这一乐章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在这一乐章中所使用的技巧,也对后来的诸多音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第三乐章,诙谐曲,这是为了最后终章的胜利狂欢而做准备。诙谐曲在弦乐器隐约的声音之中呈现出主题,旋律清洗活泼,如同激流在飞奔一般。乐章的
中间一段是欢快的军号合奏,依然不失英勇雄壮的气势。
第四乐章,终曲。终曲的规模与气魄,只有二十年后的第九交响曲的终曲才能与之相比。他的基本主题采自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贝多芬重又采用这一主题,是为了强调终曲的思想内容,即英雄的最后胜利和革命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狂欢。为了达到最后的胜利,贝多芬探索着音调和对位的一切可能性,好为整座宏伟的建筑物砌完最后一个尖顶。整个乐队集中所有的力量朝着高潮一致奋力前进。最后,他早在这部交响曲开始时就已设计好的伟大的一瞬间终于到来,它以充满强烈生命力的音响,用英雄胜利和凯旋作为整个交响曲的结束。
英雄交响曲,虽然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但是一直被他自己视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无愧于里程碑式的作品的称呼。
永远的贝多芬,永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