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题目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文稿_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组1号。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教材他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我将从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因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奠定了基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育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并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弄清找公因数的方法。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3,教学难重点结合上述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而把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以及长方形纸片,猜那些小正方形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一试。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主要分三个活动来进行。

活动一:初步体会,感知理解在这里,预设两种情况,有的同学用铺的方法,直接得出答案,有的同学用的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想法与过程并且给予肯定。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因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

2.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

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其寻找方法。

2. 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的求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图形、题目等)。

3.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2. 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探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十、课程表1.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有序进行教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几个数,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分享交流:每组汇报他们的结果,讨论不同方法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有效性。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9篇说课稿主要用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和评教评课等场合。

在课题研究中,说课稿可以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文献资料,用于研究和评价教学效果。

在评教评课中,说课稿可以作为评审者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据。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66-69页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的概念。

2、初步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感受数学价值并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的概念。

2、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共研,学习新知: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数的因数又该怎样来求呢?出示课件:16的因数有:1、2、4、8、1612的因数:1、2、3、4、6、12那么既是16又是12的因数是:1、2、416和12的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出示课件:16的因数:1、2、4、8、1612的因数:1、2、3、4、6、128的因数:1、2、4、8师:我们就把1、2、4叫做16、12和8的什么呢?生:公因数师:4就是16、12和8的什么呢?生:最大公因数。

师: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公因数是什么意思?生: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生:就是几个数都有的因数,就叫公因数。

师:同学谁能说一下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呢?生:几个数公因数里面最大的一个,就叫最大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因数里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出示课件:同学们能不能找出15和18的公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呢?15的因数18的因数15的因数18的因数不清15和18的公因数三、合作探究,认识互质数1、5和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各是多少5的因数:1、5.7的因数:1、7.5和7的公因数有:1.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2、7和9呢7的因数:1,7.9的因数:1,3,9.7和9的公因数有:1.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 P79~81 例 1、例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学难点: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五年级的同学们想用队列表演来展现五年级同学们的风采。

可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排的学生人数不一样,一排有 16 人,二排有 12 人,如果两排的学生单独列队,各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列队方法?怎样确定?2、叙述: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真是很强,知道会用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有关因数的问题。

(板书题目:因数)出示视频4小明家装修客厅铺地砖的视频短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出示动画8用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画,请同学们帮帮忙,试着设计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2)为什么找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数就可以?出示动画9、找16和12公因数的动画4、思考:像 1、2、4 这样,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这样的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其中最大的数是谁?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大公因数。

5、想一想: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因数,今天又认识了公因数,你能谈谈它们两者的区别吗?6、说一说:最大公因数和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呢?7、试一试:你能找到 18 和 24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8、练习:口答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通用7篇)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通用7篇)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通用7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篇1教学例3时先用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教师选择正方形纸片铺长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因数,是因为这一活动能吸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用同两张正方形纸片分别铺一个不同的长方形,面对出现的两种结果,会发现“为什么有时正好铺满、有时不能”,“什么时候正好铺满、什么时候不能”这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他们沿着长方形的边铺正方形纸片,就会想到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可能和边长有关,于是产生进一步研究长方形边长和正方形边长关系的愿望。

分析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联系铺的过程与结果,从长方形的长、宽除以正方形的边长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层面上,体会正好铺满与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第二个层次根据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还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先找到这些正方形,把它们边长从小到大排列,知道这样的正方形的个数是有限的。

再用“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概括地描述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征。

显然,前一层次形象思维的成分较大,思考难度较小,对后一层次的抽象认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评析: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我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

例3先联系用边长1、2、3、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的现象,从长方形的长、宽分别除以正方形边长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一方面概括了这些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既是……又是……”的意思。

然后进一步概括“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形成公因数的概念。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标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在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为24分米宽,36分米长储藏室铺上正方形地砖,怎么样铺的满而没有剩余,让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指导【说课导语】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老师XXX,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节关于最大公因数的数学课。

在小学数学中,最大公因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如何求最大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知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能用大于0的自然数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能说出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3. 能应用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 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引入将黑板上两个数4和12写出,问同学们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因数。

同学们回答2。

然后再举出几个例子:6和9,8和12等,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同学们了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以及它的存在。

二、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1. 概念:最大公因数是指几个数中最大的,能够同时整除每一个数的因数。

比如4和12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因为2同时能够整除4和12。

2. 求法:先将两个数的因数列出来,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最后从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将12的因数列出来:1,2,3,4,6,12将18的因数列出来:1,2,3,6,9,18从它们的公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即6,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3. 求法总结:(1)用因数分解法求公因数。

(2)用列出因数法求公因数。

(3)用数学定理求公因数。

三、最大公因数的性质1. 最大公因数大于等于它们的公因数。

即(a,b,c)≥(a,b)例如:(12,30)=6,(12,30,54)=6,6≥1,6≥2,6≥3,6≥6。

2. 如果a和b互质,则(a,b)=1。

3. (k a, kb)=k×(a,b)(k≥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2.教学难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短除法的运算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短除法寻找最大公因数。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何时需要使用最大公因数。
举例:难点在于短除法的应用。讲解短除法时,以12和18为例,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短除,直至找到最大公因数。解释为什么在求解过程中,每一轮除数必须是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
1.对短除法的讲解需要更加详细,让学生逐步掌握。
2.在分组讨论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3.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这些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持续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直观的图形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公因数的概念。
-通过对比不同例题,让学生发现寻找最大公因数的规律。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短除法的运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概念。公因数是几个数共有的因数,而最大公因数则是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它们在解决分配问题、简化分数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12和18为例,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解释如何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公因数概念上相对容易,他们能够通过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但在寻找最大公因数时,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尤其是短除法的运用。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短除法时,需要更加详细地分解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一方法。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最大公因数》的说课稿

⼈教版数学《最⼤公因数》的说课稿⼈教版数学《最⼤公因数》的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版数学《最⼤公因数》说课稿⽂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版数学《最⼤公因数》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是《最⼤公因数》,这是⼈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在学⽣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

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标 (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发展为本,培养能⼒为重。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公因数的意义。

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公因数在现实⽣活中的应⽤。

3、培养学⽣的抽象概括能⼒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公因数的意义。

会求两个数的最⼤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的教学⽅法有:引导⾃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

相应地,指导学⽣采⽤⾃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更好地进⾏操作,我要求学⽣准备长⽅形⽅格纸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玩看⼀看做⼀做议⼀议练⼀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

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法。

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效课堂为主要⽬的的教学⽅式。

(⼀)玩⼀玩 这⼀步骤,我采⽤游戏的⽅式来完成。

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

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大公因数》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利用课件,让孩子结合在生活经验,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材料准备了自制课件,方格纸。

三、说教学流程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

(3、6、8、1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2、教学新课: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查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找到一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2.讨论交流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动,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通过几组简单的数字例子,让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的公因数,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找到最大公因数。

3.讲解:结合几个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快速找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数字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得出答案。

5.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案例和引导学生思考。

2.手持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数字计算。

3.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估。

2.布置相关作业,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分。

3.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在期末考试中体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学生将能天较好地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加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中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本第29、30、31页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

本单元隶属数与代数范畴。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接下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在利用学生熟悉的剪纸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编排体系是情景图——合作探索——问题口袋——自主练习——课外实践。

在教学中,这部分知识的抽象性让学生难以理解,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学了没什么用处。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彻底突破了这个难点,它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 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说教材《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第十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内,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听一听杨老师有什么要求?”我们家贮藏室长 16 dm,宽 12 dm。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集体备课发言稿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集体备课发言稿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集体备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吧。

公因数,顾名思义,就是几个数都能被整除的数。

而最大公因数,就是这几个数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因为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还经常出现在一些有趣的问题中。

比如说,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组数字,我们要求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

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公因数的求法。

其实,求一个数的公因数并不难。

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从这些因数中找出那些能够同时整除这个数和其他数的因数,就可以得到这个数的公因数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先找出这个数本身的因数,然后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其他能整除这个数的因数。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快地求出这个数的公因数了。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其实,求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很简单。

我们只需要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因数即可。

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先找出这个数本身的因数,然后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最大的那个因数。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快地求出这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

最后一个方面是关于如何利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有趣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来求解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或者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求解一些关于数字的问题,比如说找朋友、找亲戚等等。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就可以在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次的讲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材料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

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事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

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数字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

这样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

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还有80页“做一做”我也采取游戏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看一看:这一步骤,我出示了例1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想一想同时动手画一画。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稿1一、说教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

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

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

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

公因数说课稿

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徐彤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说课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6-27页的教学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

本节课学习的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为以后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教材在例3要求学生用铺纸片的方法来认识公因数,又通过学习例4让学生学会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认识最大公因数。

最后还让学生学会用集合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加深学生对公因数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概念的纸张。

学具准备: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6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12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内容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本节课我创设了王叔叔家装修小阳台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操作、探索,从而体会公因数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的题目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文稿_说课稿
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

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

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

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

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

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

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

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

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

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

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

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