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
《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全文与赏析《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乡愁》全文与赏析。
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品析: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加赏析乡愁[台湾]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赏析】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道出了多少华人的心声以及愿望。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余光中《乡愁》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一 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
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
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在许多古典诗歌中,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这首《乡愁》,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找到了无可替代的意象来表现难以捕捉的乡愁情绪,传达的强烈而鲜明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抒发过这种“思乡之痛”,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
大部分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美。
美在表事物的名词。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表事物名称的词表现的是意象美,乡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用这些词表达出来后就将其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此外,诗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这四种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联缀起来,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真诚柔和的基调。
美在富于变化的量词。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运用得很精当,它们在诗中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词到表大事物的量词,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一步一步升华的,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美在重叠的形容词和反复的句式。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余光中《乡愁》原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赏析一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
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
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因此,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
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
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来。
而余光中对着悬挂了无数个日夜的思乡的明月,却浮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于读者眼前。
当我们感念“天涯共此时”的一刹那,这四个意象果真让人觉得,故乡就在眼前——更近了,也好像更远了——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确实便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乡愁”了。
“乡愁”是痛苦的。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母亲”,现在又多加一个“爱人”,随着岁月的迁移,这与故乡有关的思念也在逐渐地增多、加重。
不论是生养的血缘,依然缠绵的爱恋,当它终归化为亲情的时候,当这亲情生生地被空间拉远了的时候,愁苦便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然而,毕竟这时的愁苦还可排解。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终可传去我们相互的思念,并最终拉近这空间上的距离。
因此,在诗中,愁苦里我们享受到了幸运与幸福……岁月在更迭,乡愁在加深、而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之时,痛苦中又隐现幸福的“乡愁”里,却变得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明明是“矮矮的”,明明是近在咫尺,但“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生死两茫茫,在这只须稍稍抬起脚便可逾越的“一方矮矮的坟墓”前,生与死的墙却是那样地高,那般地厚——触目可及的“近"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远”。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余光中的《乡愁》原文以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内容上,按时间顺序,从“幼子恋母”到“青年相思”,到成年后的“生死之隔”,再到对祖国大陆的感情,不断发展的情感,逐渐上升,凝聚了诗人自幼及老的整个人生历程中的沧桑体验。
不同阶段的乡愁,凝聚两端的分别是:我——母亲;我——新娘;我(生)——母亲(死);我(游子)——大陆(祖国)。
乡愁的对象,由具体的“乡”,到抽象的民族的“乡”,从地域之乡,到历史之乡和文化之乡。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
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余光中《乡愁》原作+赏析两篇余光中《乡愁》原作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赏析一中华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即使是浓浓的愁绪也能表现得异常凄美。
中华民族是个多情的民族,即使远在天涯,也时刻深深眷念着天边的故土。
当多情与浪漫相遇时,于是,便会泛滥出诗——无止无息的诗。
情是这世上极抽象的词汇,总是有着,却又总是看它不见,总需借一些物象才能捕捉到它。
在思乡愁情袭来时,“月”成了中国人的最爱,由“月”而勾出的诗便多了起己——或是若干年前,或是若干年后,那个立于坟前的人定然就是我们自己。
无须刻意,一幕又一幕便溢了出来,仿佛与“小小的邮票”和“窄窄的船票”相关的记忆瞬间四溢而出,占据了每一颗此刻均已早就变得空荡荡的心。
这是无法接受与承受的,然而生老病死,轮回使然,这人力所不能及的自然之法则又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也不得不承受。
尽管带着剧烈的疼痛,但当乡愁化作“一方矮矮的坟墓”的时候,人力已显得微薄,天命却又是威严得那样地无法抗拒。
尽管无法如“小时候”、“长大后”那样得以排解而幸福,但这愁苦毕竟该顺理成章地被自然释怀。
如果说这种乡愁之苦也可排解的话,那当它化作“一湾浅浅的海峡”时,便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去排解、消逝掉了,更是无法接受和承受了。
不错,与“坟墓”这一意象幻化而出的那个“乡愁”相比,二者何其相似啊。
同样是近在咫尺,却又同样远隔天涯;“矮矮的”,“浅浅的”,同样举步可越,却又是同样无缘亲近。
但这又分明是不同的。
生死的时序自然非人力可改变,但这眼前的相隔岂是上天的安排!当我们捶胸顿足地痛恨于双手无法使距离拉近时,却又为何亲手残忍地人为拉远着这上天原本已拉近的距离!自然的运转,体现的是深沉与威严。
余光中《乡愁》全诗 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全诗及赏析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赏析】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他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学习生活。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席慕容《乡愁》原文及赏析
席慕容《乡愁》原文及赏析席慕容是中国当代文学界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歌手,以他独具一格的文风和情感表达而广受赞誉。
他的诗作及歌曲中融入了对乡愁的深思和表达,成为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诗作《乡愁》更是被广泛传诵和喜爱。
下面我们将对席慕容的《乡愁》进行原文展示及赏析。
《乡愁》的原文如下:简单生活童年的瞬间荡秋千追风跑青涩的土里埋下了种子长出我们日后盖房子的木头那时候的陆家嘴是一个只有五颜六色糖供应的糖果店现在却快变成一个金融中心了我小时候喜欢画树在白纸上摇着画笔随意描画好像是个呆大的傻瓜现在这一切却都变成了画家的工具啊谁能将那年的时间拉回小时候的家乡啊农舍和荷塘那时候的自由像附着在双脚的泥土那时候的小伙伴都长大了长大了就迈出那个故乡长大了就会有机会换取欢喜时间过去故乡留下的只有我们的记忆愿你少一些商业的东西多一些绿树和蓝天《乡愁》是一首描写席慕容对童年乡愁的感慨诗。
诗中描绘了童年时代的简单生活和快乐时光,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进行的赏析。
首先,席慕容通过描绘童年生活的场景,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纯真、自由的世界中。
在诗中他提到的荡秋千、追风跑等形象,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这些纯真的瞬间构成了他对乡愁的情感基础。
其次,诗中描绘了家乡的变化。
席慕容提到了陆家嘴,它曾经是一个只有五颜六色糖供应的糖果店,如今却变成了一个金融中心。
通过这个比喻,席慕容表达了对家乡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家乡纯真与自由的怀念之情。
再者,诗中反映了时间的流转以及人们的成长与离别。
席慕容提到了小时候喜欢画树的场景,暗示着他童年时代的纯真和天真。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画家的工具,时间带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
而小伙伴们也都长大了,离开了故乡寻找更好的机会和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席慕容传达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情。
最后,席慕容在诗中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商业化的担忧,并希望家乡能少一些商业的东西,多一些绿树和蓝天。
《乡愁》课文赏析
《乡愁》课文赏析《乡愁》课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课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课文赏析篇1乡愁是源于对往昔之物的特别缅怀,当夜雨响在耳边,乡愁也就如约而至在我们精神的海底。
下面是《乡愁》课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
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的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
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乡愁》是席慕容的一首词作。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诗歌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拓展阅读:《乡愁》读后感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本诗作者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极年幼便来到了台湾.她不在故乡长大,连回故乡的机会都被这宛如银河一般,隔绝了无数大陆台湾同胞的台湾海峡阻挠,直到四十几岁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一诗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年幼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使我心生一股共鸣。
是的,这首诗让我记忆犹深,很少有人会这样用比喻:故乡是一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满大地的月亮,一齐朝自己的心海划来……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让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美的意境。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以及赏析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全诗如下:《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感受: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
乡愁的诗句全文和赏析
乡愁的诗句全文和赏析
乡愁,是人们旅行后有一种深深的思乡情怀。
它就像是一阵风,轻轻地拂过心头,令人思念起远方的家和亲人。
乡愁在大自然中最常被提及,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人会哀怨,有的会忧伤,有的会欢乐。
乡愁的诗歌成为人们表达乡愁的最好方式之一,以下是中国古典诗人晏殊的《乡愁》: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乡愁》这首诗歌是晏殊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了锦瑟、庄生梦蝴蝶、沧海月明珠、蓝田日暖玉生烟等元素来展示自己的乡愁。
首先,诗人使用“锦瑟无端五十弦”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怀,此处的五十弦暗指此时正值五十,这是作者怀念故乡的典型表现;接下来,“一弦一柱思华年”,这表明作者想要回到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细想发现,心中的记忆和乡愁是源自一把锦瑟;更有意思的是,诗人把“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插入到中间,此时的蝴蝶不再是普通蝴蝶,而是庄生从梦境中被蝴蝶迷住的场景,可见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乡愁也是一种迷惘,可谓情由心生。
随后,作者又用“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把自己的情感比作沧海湖水里的月光,珠玉里的泪光,可以看出,乡愁在作者心中一直存在,且阴晴不定;最后,“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比喻,表明乡愁回荡在作者的心头,犹如太阳温暖
的田野,烟雾缭绕。
从晏殊的《乡愁》中可以看出,乡愁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它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也可以让人感受到哀伤。
乡愁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能够更加享受生活,勇敢面对未来,活出自己的余生。
乡愁赏析10篇版
《乡愁赏析》乡愁赏析(一):《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悲伤的回想曲,是国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作为一个走开大陆三十多年的今世诗人,他的作品也必定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重视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将来的一方墓地,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国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全部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犹如百川奔向东海,犹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齐,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吐,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焚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区感。
纵横订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公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别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拥有过去的乡愁诗所不行比较的广度和深度。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广泛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很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此中情深意长、音调换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很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相同,余光中固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拥有深沉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长久隔断、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千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拥有过去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行比较的特定的广阔资料。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
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构造美,一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在构造上体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
一致,就是相对地平衡、均匀;段式、句式比较齐整,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睦对称。
变化,就是防止一致走向极端,而追赶那种开朗、流动而活力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平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理,从而使诗的外形齐整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此刻回旋来去、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此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地点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余光中《乡愁》全诗 及赏析
余光中《乡愁》全诗及赏析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品赏析】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
他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学习生活。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乡愁》原文与赏析
《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原文与赏析《乡愁》虽是用白话写的,却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乡愁》原文与赏析,希望有所帮助!《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1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歌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中,诗歌是情感的铀。
一起来回味品读诗歌的语言美。
《乡愁》一诗语言的质朴之美在于如同口语,富于生活气息;典雅之美又在于精丽,富有独特的韵味,是经过锤炼加工的。
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词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递增;2、名词的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3、数量词的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4、叠词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6、另外,“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赏析2《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
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
余光中《乡愁》诗歌赏析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
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
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
席慕蓉诗歌《乡愁》赏析
席慕蓉诗歌《乡愁》赏析席慕蓉诗歌《乡愁》赏析《乡愁》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
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席慕蓉诗歌《乡愁》赏析,欢迎阅读!原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诗歌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一起来看看吧。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1【诗歌全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赏析
《乡愁》是由诗⼈人余光中于⼀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在海外漂泊回到中国时写的⼀一首诗。
表达了对祖国、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处在台湾。
台湾因为和⼤大陆长期隔绝,作者感到很孤单,想到台湾同胞也有⼀一些家⼈人也在⼤大陆,就写了这首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大陆之情的诗歌。
⽽而他写的这首《乡愁》包括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表达了历史感和民族感。
这首诗写到了作者在⼤大陆的经历,因为离开了故乡⼤大陆三⼗十⼏几年,作者用了时间顺序,以此来表达时间的长久,表达深刻的时代印记。
作者用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让后面⼏几句诗句更加富有意义。
包括了的时间顺序可以让读者知道作者有多么久、那么多年都在深深地的自责自⼰己不能回归,⽽而不是⼏几年时间⽽而已,让感情更加强烈。
这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
小时候在外读书,只能和母亲通信、长⼤大后为了⽣生活和妻⼦子分离、后来母亲去世却不能做什么、现在久居异乡,远离故⼟土。
这⼏几个阶段都表达了作者远离故乡所造成的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
在写这首《故乡》的时候,作者用到了许多不同的⼿手法来描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比如说,作者有用到比喻。
每⼀一段里面都有吧乡愁比喻成⼀一个事物来寄托感情。
首先是把乡愁比喻成小小的邮票,再到窄窄的船票,再到矮矮的坟墓。
到这里,作者都是在描写怀念亲⼈人的情感,最后⼀一句“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作者和故⼟土的分离,让这首诗的情感从个⼈人的亲⼈人之思到更⼴广阔的 - 家国之思。
这首诗很有音韵美,作者因为在欧洲留学过,感染上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也包括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美,用了现代汉语,让《故乡》这首诗富有节奏,读起来特别上⼝口,结束时仿佛还留下长长的余味。
每⼀一段里,作者把诗里的节和句都对称,但是句⼦子里每⼀一⾏行又带有长句和短句的参差错落。
每⼀一段里同⼀一个位置的叠词运用则是让诗歌带有⼀一种音乐里的回环往复、⽽而⼀一唱三叹的⼿手法也让读者有⼀一种怅惘的感情。
作者余光中在这首诗里面用到的时间顺序和种种⼿手法,包括比喻等,让诗歌富有音韵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盼望回归祖国的情感,让《故乡》这首诗附上了⼀一层浓浓的忧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