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减少,现代农业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经常会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农药广泛应用于田间作物,因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成为评价农药性能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准则,以及其在推广与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旨在评估农药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防控效果,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试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农药防控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了解不同农药对不同作物的适应性和效果,评估使用不同农药的配合效果等。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二、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内容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试验设计、试验装置和观测指标等。
在试验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作物类型、病虫害类型、试验地区的气候条件等因素。
试验装置方面,通常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观测指标主要包括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防治效果等。
通过这些观测指标,可以对农药的防控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意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制定对于科学评估农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准则的制定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试验方法和观测指标的差异而引起的误差。
其次,准则可以规范农药试验的操作流程,提高试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此外,准则还能够帮助农民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四、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挑战制定和实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差异会使得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试验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如天气变化、病虫害的自然播散等,也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往往与农民的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综上所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制定和遵循对于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农药药效试验是为了评价农药在农田作物上的杀虫、杀菌、杀草等作用效果,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旨在确定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对目标害虫的杀灭效果,为农田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二、试验对象。
本试验对象为农田中的目标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蚜虫、螨虫、甲虫等农作物常见害虫。
三、试验条件。
1. 试验地点,选择农田作物种植密集、害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试验。
2. 试验时间,根据目标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试验时间进行试验。
3. 试验设备,包括喷雾器、测量工具、标本收集容器等试验所需设备。
4. 试验人员,由专业人员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试验步骤。
1. 试验前准备,对试验地点进行勘察,了解目标害虫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试验时间。
准备试验设备和试验所需农药。
2. 试验设计,根据试验需求确定试验方案,包括农药种类、浓度、施药方式等,并设置对照组进行比较。
3. 试验操作,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操作,包括农药溶液的配制、喷雾作业、试验记录等。
4. 试验观测,在农药施用后,对目标害虫的死亡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死亡数量、死亡时间等。
5. 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农药的杀灭效果和药效指数等参数。
6. 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对农药的杀灭效果进行评价,为农田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五、试验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在试验操作中,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试验人员的安全。
2. 精确操作,试验操作要准确无误,避免操作失误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3. 数据可靠,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分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 结果真实,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不做虚假宣传和夸大其词。
5. 环保节约,在试验中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方式,做到节约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六、试验总结。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试验的效果和可行性,提出对农田农药使用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至关重要。
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选择试验地点1. 试验地点应代表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区的典型田地,并且土壤环境相对稳定。
2. 试验地点应避免有农药残留或连续使用农药的问题,并且具备合适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排水设备和病虫害监测机制。
二、试验设计1. 确定试验方案,包括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
2. 随机布置试验区,确保不同处理的分布均匀,避免产生偏差。
3. 按照标准的农药使用剂量进行农药处理,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三、药效的评价1. 正确选择评价指标,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病虫害发生率等。
2. 观察期限应充分考虑作物生长周期,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
3. 进行科学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试验记录和报告1. 对试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试验日期、天气状况、农药使用信息等。
2. 试验报告应准确反映试验情况,包括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等。
五、安全和环保要求1.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方的安全使用规定,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 农药残留处理应遵守环保要求,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试验质量控制1. 固定试验人员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试验中应进行适当的对照处理,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衡量农药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遵守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掌握准确的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农药的使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

农药药效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
农药药效试验是为了评价农药对目标害虫或病害的控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农药提供依据。
本次试验旨在确定农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药效,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对象。
本次试验对象为目标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的主要害虫或病害,例如稻飞虱、纹枯病等。
三、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择在实际生产田间,以真实环境为基础,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试验方案。
1.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或区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处理的重复次数和试验区域。
2. 农药处理。
根据农药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适宜的剂量和施用方式,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试验方法。
(1)试验前,对试验地进行充分调查,了解目标害虫或病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
(2)按照试验设计要求,按时、按量进行农药的施用。
(3)在施药后,定期观察并记录害虫或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评估。
4. 数据处理。
(1)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等指标的计算。
(2)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农药的药效。
五、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农药的控制效果,包括杀灭率、防效率等指标,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对不同农药的药效进行评价和比较,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七、试验总结。
总结本次试验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八、试验安全。
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试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九、试验资料。
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保存完整的试验记录和样品。
十、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撰写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对象、地点、方案、结果分析、结论、总结等内容,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一、试验责任。
试验过程中,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做好沟通和协调,确保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一、试验目的本准则旨在规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流程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确保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病虫害情况等与实际农业生产环境相似。
2.试验作物:选择目标作物的代表性品种,并按照当地农业生产习惯进行种植。
3.试验药剂:选择目标农药产品,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
4.试验处理: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不同的处理组,包括药剂处理组、对照处理组等。
5.重复次数:根据试验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重复次数,确保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环境1.土壤条件:确保试验地土壤类型、肥力、pH值等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
2.气候条件:记录试验期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以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病虫害情况:记录试验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四、试验材料1.供试作物:选择健康、长势一致的供试作物进行试验。
2.供试药剂:按照产品说明书配置和使用供试药剂。
3.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喷雾器、测量工具等。
五、试验操作1.施药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施药方法和剂量进行施药。
2.施药时间: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
3.施药次数:根据产品说明和试验目的,确定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
4.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施药的时间、药剂种类和剂量、施药方式等数据。
六、数据分析1.数据整理: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供试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药剂使用情况等。
2.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农药田间药效的评估结果。
3.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农药田间药效进行解释和评价,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七、试验报告1.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设计、试验环境、试验材料、试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4.4 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
※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
(二)运用局部控制
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
(三)必须多设重复
※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
※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
(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
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
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
(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
(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
(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
(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田间药效试验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使我国的药效试验报告具有国际认同性,特制定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参考了;EPPO欧洲及地中海保护组织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及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类似的准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的;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杀菌剂防治炭疽病Fungicides辣椒炭疽病是危害我国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为了确定防治辣椒炭疽病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作物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新平、顾宝根、刘乃炽、朱庆华;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辣椒包括甜椒炭疽病 Collectrichum capsici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它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试验条件试验对象、作物和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试验作物为辣椒包括甜椒;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环境条件田间试验须安排在历年发病地区,所有试验小区的条件―±℃―8%;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 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9 ×100病情指数增长率%=Pt1病指数- Pt0病指数/ Pt0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指数×Pt1病指数/ CK1病指数×Pt0病指数〕×。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1.试验设计合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设计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农田环境中发生的情况,并且能够提供有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验设计应该科学、可重复,并且包括适当的对照组和农药处理组。
2.次生效应控制。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的次生效应包括土壤因子、天气因素、害虫生态因素等。
在试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来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农药使用规范。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农药的浓度和使用量应符合标准,保证药剂达到预定的效果。
同时,还应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方法,以减少环境风险和不必要的农药残留。
4.适时的施药时机。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中,施药的时机对农药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在病虫害发生的适当时机进行施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5.观察记录完整。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对试验区域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害虫或病原体的发生情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试验区域的气象因素等。
这些观察记录将有助于分析农药的防治效果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变化。
6.数据分析科学。
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农药的防治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7.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应注重安全。
工作人员应该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农药。
同时,要确保试验区域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避免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以上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一些基本要求。
通过合理设计、准确操作、科学分析,在农药的研究和使用中,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在使用农药之前,必须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估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帮助农户和农药生产企业进行科学、准确的试验。
首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
试验者必须掌握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试验技能,确保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试验样本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农作物种植方式、农田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都应考虑进去。
试验设计应符合科学原则,包括随机分组、重复试验和对照组设置等,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其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试验标准。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摸清试验地块的基本情况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
在试验过程中,必须准确控制试验物质的剂量和施用方式,避免误导试验结果。
同时,试验过程应定期记录并观察试验地块的病虫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试验方案。
试验后,必须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准确的试验结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药使用建议。
另外,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还需考虑环境保护和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的使用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等。
因此,在试验设计中应注重减少试验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在试验过程中,必须准确测定农药的降解速率和生态风险,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此外,农药残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试验物质施用后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农药田间药效试验需要加强试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试验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归纳,形成可读性强的试验报告,并向农户和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宣传和推广。
同时,试验结果还应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评价,以便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政策。
此外,农民对试验结果也应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农药使用技能。
总之,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包括科学性、可靠性、操作规程和试验标准的遵守、环境保护和农药残留的考虑,以及试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怎样做农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怎样做农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自前题可知,农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目的多种多样,试验方法也就不会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相同的。
(1)试验地区选择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相差甚大,也就是自然条件、耕作和栽培制度等方面有所不同,会影响农药的药效和对农药应用技术的要求,因此要在两个以上有代表性的农业生态区安排试验,也可结合将来可能推广的地区安排试验。
(2)试验田的选择和管理试验田应选择:①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便利的地块;②试验对象为常年发生且较严重和为害程度比较均匀的地块,这有利于试验取得成功;③供试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使试验对象的发生比较符合自然状况,并避免试验田孤立而易遭受雀害;④不宜选过分靠近村边宅基和试验对象的发源田块;⑤不应在一块试验地连年进行同样性质的试验。
试验田的管理:①作物品种、种植方式、密度、长势、施肥、灌溉、中耕等管理措施要一致;②试验处理以外的防病、治虫、除草等植保措施要一致;不能使用与试验药剂有相似作用的其他药剂,以免试验结果含混不清;③不允许在同一试验田内做多次阶段性药效试验,即在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或试验对象的某一发生期内进行施药处理和调查。
例如,在小麦播种时做地下害虫药剂试验,起身拔节期做红蜘蛛药剂试验,穗期做黏虫或麦蚜的药剂试验,甚至连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区也利用原来的地块。
这会因前次药剂试验后,各处理区的小麦长势不一致,而影响后一次药效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试验处理与重复根据试验目的要求和试验内容来设置处理项目,一般新农药品种的药效比较试验,药剂品种多,处理项目就多;而剂型、用药量、施药方法等的比较试验,处理项目就比较少;一般小区试验处理项目不宜太多,以5~10个为宜。
农药登记用的小区试验,一个药剂不得少于3个剂量处理,同时设常用农药对照(设常用量1个剂量处理),以及不施药空白对照,共计不得少于5个处理。
由于试验的田间条件复杂,尽管在选择试验田时尽量控制各种差异,但差异仍不可避免。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要求

农药登记药效资料要求(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来说,应当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的估计,目前在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的达70%—80%,而其它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所以要不断研制新农药、新剂型,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农药使用中的缺点,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
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
这部分资料必须由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证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人员来完成。
试验方法及内容必须按照已经颁布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如:GB/T17980.1—17980.5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暂时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常规方法进行。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要求在申请临时登记时必须要提交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这部分资料包括药剂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及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或抑制中量ED50(抑制中浓度EC50)。
这个数值是经过常规的生物测定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得到的(生物统计可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完成)。
LD50(L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死亡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ED50(E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抑制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室内生物测定时杀虫剂一般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等。
二、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灰斑病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灰斑病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是用于评估农药在实际田间环境中对特定病害的防治效果的标准和方法。
对于灰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准则:
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应设置多个重复。
2. 试验时间:试验应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以模拟病害的流行期。
3. 治疗方法:确保农药的喷洒方法符合标准使用方法,包括剂量、喷雾液浓度和喷雾方式等。
4. 病害评价:定期观察和评估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病害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
采用合适的评价指标,如病害的叶面覆盖率、病斑数量或病斑面积等。
5. 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误差和显著性差异。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
6. 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对农药在防治灰斑病方面的效果进行结论,并给出相应的使用建议。
以上是一般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具体的实验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病害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添加。
合理
的试验设计和严格的操作能够有效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为实际田间的灰斑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首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设计至关重要。
试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试验设计应考虑到农田的实际情况和农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和试验品种,确保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同时,试验设计还应遵循随机化原则,采用适当的对照组和重复次数,以减小误差和提高试验可靠性。
其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试验要求应严格执行。
试验前,在试验区域进行田间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和播种条件等。
试验中,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药剂的配制和施用,确保药剂的溶解度和喷雾均匀度。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保证药效试验的准确性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试验后,进行药效观察记录和数据的收集,及时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准确的试验结果。
最后,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数据分析应符合科学的统计学原则。
试验数据应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频数等指标的计算。
推断统计主要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如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评价农药的综合效果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包括试验设计、试验要求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操作要求,以及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广大农业生产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农药使用指导,促进农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评价及结论 在试验报告中,应写出相应内容,如药剂活性(对敏感
杂草、中度敏感、难防或无效杂草、抗性杂草等)、安全 性(当茬作物、后茬作物、其它生物)、推荐剂量(应用时 期,包括杂草和作物的叶期,施药方法、施药剂量、喷 液量,建议给出公顷有效用量)、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 与其它常规药剂比较等重要信息。
17.12.2023
17.12.2023
二、试验实施要求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根据药剂特性和靶标病原菌的侵染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杀 菌剂一般选择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根据药剂的持效期和 不同的病害进行一次或多次施药,注意不能随意减少施药次数。
17.12.2023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随机区组排列
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试验实施 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对角线法、大五点法、棋盘式法、平行线 法、分行法、Z字形法等。
对于分布均匀的随机分布型害虫采用大五点、棋盘式、对角 线等方法较合适;对于分布不均匀的核心型害虫采用平行线法 最好;对于嵌纹型害虫,采用Z型取样法较好。
17.12.2023
17.12.2023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综合评价 药效调查 ➢一般在施药后20、30、45天进行除草效果的调查。
17.12.20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综合评价 统计分析
田间所采集的数据要进行方差分析,现在一般有SAS、 SPSS、DPS等可供选用。
17.12.2023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17.12.2023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试验应设空白对照评价药效,同时设人工除草对照以 评价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田间试验设计fieldexperiment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试验地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地 2.试验药剂处理:至少要有3个浓度梯度,1个常规标准农药的常 用浓度和1个空白对照等5个处理。 3.设置重复次数:通常情况下,每个处理的重复次数以3-5次为 适宜。 4.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为使各种偶然因素作用于每个小区机会均 等,在每个重复内设置的各种处理只有用“随机排列”才 能符合要求 5.设置对照区和保护行:对照分为三种(1、常用农药对照,2、 空白对照,3、清水处理对照)。试验小区周围和小区间设 立保护行,可以避免外来因素及不同药剂间的相互干扰。 6.调查方法:根据病虫及被害作物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取样 方法
科学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1.重复(replication)
2.随机 (random)
3.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1.重复(replication) 试验中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即为重复次数。 重复的作用:
估计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能由同一处理
的几个重复小区间的差异估得。同一处理有了二次以上重复,就 可以从这些重复小区之间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差异估计误差。 降低试验误差 数理统计学已证明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重 复
随
机
局部控制
无偏的试验 误差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和作用
课后练习
问答题 1.什么是田间试验?
答: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处理,使非研究条件对试验的影响接近一致, 突出主要研究内容,以差异对比法为基础,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反应和效果
2.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农药田间试验规程

农药田间试验规程农药田间试验规程一、试验地选择病虫发生较重、地势平坦、土质一致、农作物长势均衡的田块,且交通方便,易于农民评议。
二、试验小区设置小区面积10平方米以上,在设置药剂处理小区的同时必须设立对照区(空白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隔离区和保护行,以尽量减小试验误差。
三、试验设计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中,每个重复(即区组)中只有一个对照区、对照区和处理一起进行随机排列,各重复中的处理数目相同。
以此保证各小区之间的水肥,病虫害发生及田间管理等引起的差异可因随机排列而减小。
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安排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
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四、小区施药作业㈠、药剂与剂量:产品必须详细记录剂型、含量、名称、批号和生产厂家;剂量,一般用单位面积喷洒的商品用药量来表示:克/亩或克/公顷。
㈡、喷洒液量:一般以植株叶面和叶背完全喷湿且没有药液滴落为度。
㈢、施药工具:常采用压杆背负式喷雾器(15升),当小区面积较小时可采用小型喷雾器(1.5升)进行施药。
五、试验调查㈠、施药前调查1、天气状况:气象资料(试验期间记录当地天气预报和实际天气状况)2、土壤资料:类型、肥力、前茬作物、产量水平和作物结构。
3、虫口基数(被害率);病情指数;作物生育状况;杂草种类、面积、生育期等。
一般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㈡、施药后调查:虫口变化情况(被害率);病情变化指数;作物长势、长相;杂草种类、面积、生育期等㈢、试验中异常情况的记录。
天气异常变化;试验异常因素影响(人为因素、标志丢失,牲畜破坏等);试验处理的异常表现。
㈣、药效计算方法:1、杀虫剂药效计算方法:药效按式(1)、式(2)或(3)计算: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施药前活虫数活虫数虫口减退率(%)=100(1)式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2)式或:防治效果(%)=PTCK100CK100(3)式式中:pt0——药剂处理区药前活虫数;pt1——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数;ck0——空白对照区药前活虫数;ck1——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药剂A校正防效(%)=(86.4-5)/(100-5)_100=85.72、杀菌剂药效计算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叶为单位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取四点调查,每点查两株,每株调查全部片叶。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是指在农田环境中对农药的防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对于农药的推广应用和农产品安全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内容。
一、试验目标和基本要求: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目标是评价农药在农田环境中的防效,了解农作物受虫害、病害和杂草的危害程度,并对农药的毒性、副作用等进行评价。
试验要求严格的实施规程和试验数据的完整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试验设计和操作:1.试验区划:试验区划要根据作物的大小、生长与成熟期和虫害、草害、病害发生的特点确定。
同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2.农药处理:根据试验要求和农药的特性确定药量和喷洒方式。
同时要进行对照组,用于评价药效。
3.试验时间:试验时间要根据农田作物生物学特性和虫害、病害发生的规律确定,要注意控制试验期间的气温、湿度和降雨等环境因素的干扰。
4.防护措施:试验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和防护规程。
要穿着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并保持试验现场的通风良好。
5.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各项数据,包括施药时间、施药量、作物生长情况、虫害、病害和草害的发生情况等。
三、试验指标和评价方法:1.药效评价:通过观察虫害、病害和杂草的种群发展、田间药效和防效来评价试验效果。
可以使用样本调查法、百分比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行评价。
2.毒性评价:观察农药对作物的毒性作用,包括叶片病变、生长发育异常、死亡率等指标,以评价农药的安全性。
3.副作用评价:观察农药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包括对益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等的影响,以评价农药的环境安全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数据统计: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的计算,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2.结果评价: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农药的防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供农药使用的科学依据。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农药的使用也成为了农民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农药的有效使用和安全施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基本内容和准则,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试验前准备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前,需明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试验地点,并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确定试验设计和施药方法。
此外,还应对试验地进行精细化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试验方案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案的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包括试验组数、对照组设置、观察指标和观察程度等内容。
试验组数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照组的设置要考虑到对照效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
观察指标要具体明确,以能真实反映农药防治效果为准。
三、试验操作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操作要规范、细致、精确。
首先,应根据试验方案准备试验药剂,保证其质量和浓度的准确性。
其次,施药方法应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害的特点确定,确保药剂均匀喷施,减少误差。
同时,要注意施药时间的选择,以提高农药的效果。
四、样本观察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过程中,需根据试验方案规定的观察时间和指标,对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等。
观察时要保持观察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其他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统计各组的观察指标数值,计算农药的防治效果和相应的指标。
其次,应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六、结果总结与评价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中,需要客观地分析试验结果,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应从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试验报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应生成完整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1.试验设计: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需要合理设计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该包含试验农田的选择、试验区划的设定、试验农作物和真菌病害的选择、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式等内容。
试验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以尽可能减小误差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2.试验对象的选择: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需要选取合适的试验农作物和真菌病害作为试验对象。
试验农作物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并且处于适宜的生育期。
真菌病害应具有一定的发病程度和发病严重性,以便进行有效的防治效果评价。
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杀菌剂。
杀菌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杀菌谱、杀菌机制、耐药性问题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农药的使用方式应符合标准用药的要求,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施药时间,以保证药剂在田间的均匀分布和有效作用。
4.试验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指标和评价方法。
杀菌剂的药效常用指标包括防治效果和防控指数等。
防治效果可以通过对比试验田和对照田的病害发病情况来评价;防控指数可以通过统计试验田与对照田的病害指数和发病程度指数的比值来评价。
5.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后,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撰写试验报告。
统计分析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如方差分析等,来判断试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试验报告应综合说明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总之,在进行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时,尤其是杀菌剂的试验,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以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规范的试验设计、选取合适的试验对象和使用方式、选择合适的指标和评价方法,以及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和报告,才能获得可信的试验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登记药效资料要求(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农药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从整个农业病、虫、草、鼠害等的防治来说,应当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积极作用,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今后或更长的时间里化学防治仍是起主导作用,据有关专家的估计,目前在防治有害生物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的达70%—80%,而其它方法所起的作用占20%—30%,如不使用农药,就很难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
所以要不断研制新农药、新剂型,探索科学使用农药的新方法,新途径,克服农药使用中的缺点,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
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
这部分资料必须由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认证考核合格的单位和人员来完成。
试验方法及内容必须按照已经颁布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如:GB/T17980.1—17980.5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暂时没有标准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常规方法进行。
一、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要求在申请临时登记时必须要提交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资料,这部分资料包括药剂对靶标生物的作用机理及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或抑制中量ED50(抑制中浓度EC50)。
这个数值是经过常规的生物测定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得到的(生物统计可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完成)。
LD50(L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死亡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ED50(EC50):药剂使靶标生物抑制一半所使用的计量(或浓度)。
室内生物测定时杀虫剂一般可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杀菌剂可采用孢子萌发试验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扩散法等;除草剂可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等。
二、田间药效的试验要求田间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
为了正确评价一种农药,使药效资料符合农药登记的要求,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并要与国际上的试验方法取得一致,以便交流,田间药效试验应按着统一的试验程序,严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内容力求全面。
试验单位和地点应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一安排。
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2)试验地选择:试验地是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最基本条件,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及水量。
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
否则会影响试验的代表性。
3)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的选择:一般来说,新农药、新剂型在进入田间小区试验之前,基本掌握了它的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为了获得理想结果,应选择敏感品系作物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
也就是说该药的防治对象是什么,选择的防治对象的寄主(为害作物)是什么。
根据这些来选择在哪种作物上进行试验。
所选择的作物应该有防治对象发生(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发生的条件),否则没有防治对象试验无法进行,防治对象的发生程度一般中等偏重且发生均匀为宜。
4)田间试验小区设计:试验药剂应选择三个不同的试验剂量,对照药剂可使用一个常用剂量,也就是用当地推广使用的有效计量。
对照药必须选用已登记注册过的产品,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剂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
试验同时要设有只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共五个处理。
试验小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最少4次重复。
一种单剂的田间试验不得少于20个小区。
小区面积:各种试验的要求不一样,应该按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面积执行。
但应注意试验地周围及小区之间应该留有保护行。
5)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应与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采用常用器械施药,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如果是喷雾,使用的药剂要做到正反面均匀周到,否则会直接影响药效结果。
施药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试验药剂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特点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自然环境因素和试验的具体要求等来决定。
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该延长调查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
药剂剂量的表示方法:试验报告中药剂使用剂量应以公斤或升/公顷的制剂量表示,也可以用克(有效成分)/公顷,果树则应用毫克/公斤表示或用稀释倍数表示。
在试验中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非靶标生物要使用其它药剂处理,应对所有的试验小区(包括空白对照)进行均一处理,且要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尽量使用作用方式不同的药剂,使其干扰因素保持在最小程度,并在试验报告中提供这类施药的准确记录。
6)药效调查在一般情况下,施药前应作一次基数调查,施药后隔一定时间进行药效调查,应根据试验的要求和药剂的特点、持效长短来决定调查时间,在报告资料中要说明调查方法、次数及调查时间。
例如: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该延长调查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
每点取样数目应视病虫发生情况,分布类型及作物种类不同而定,一般分布均匀的害虫,每小区取样数可少些,对迁飞性、钻蛀性或分布不均匀的害虫取样数目要适当加大。
对病害来讲,一般来说,空气传播的病害,分布较均匀,每小区取样的点数可以减少些。
土传病害,受地形、土质、耕作条件等影响较大,每小区取样的点数应适当多些。
,果树可以每株按东、西、南、北、中(内膛)五个方位取样调查。
总之,药效调查时的取样数目要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布类型及作物来定。
7)试验结果与药效计算方法田间试验中反映的防治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防治对象本身的增值和自然死亡对防治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要时要进行校正。
杀虫剂药效计算公式:虫口减退率%=(pt0虫数—pt1虫数)/pt虫数×100防治效果(%)=[1-(CK0虫数×pt1虫数)/(CK1虫数×pt虫数)]×100或 =(pt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率)/(100±CK虫口减退率)×100式中 pt—处理区施药前;pt1—处理区施药后;CK—对照区施药前;CK1—对照区施药后。
杀菌剂药效计算公式: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指数)]/(调查总叶数×9)×100病情指数增长率(%)=( pt1病情指数- pt病情指数)/ pt病情指数×100防治效果(%)=[1-(CK0病情指数×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pt病情指数)]×100或 = (pt病指增长率±CK病指增长率)/100±CK病指增长率×100(当对照区病指施药后比施药前增加时,公式中用“+”,减少时,公式中用“-”)或施药前无基数=(CK1病情指数- pt1病情指数)/ CK1病情指数×100式中 pt—处理区施药前;pt1—处理区施药后;CK—对照区施药前;CK1—对照区施药后。
除草剂药效计算公式:绝对数调查法:数出每种杂草株数(前期),称量出每种杂草的鲜重(后期称干重)。
可对整个小区进行调查,也可在每个小区随即选择1/4--1m2方块进行测定。
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计数或测量特殊植物器官(例如单子叶杂草开花数或有效分蘖数)。
防效(%)=(施药前杂草数-施药后杂草数)/施药前杂草数×100或=(对照区杂草数-处理区杂草数)/对照区施药前杂草数×100鲜(干)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重量(克)-处理区杂草重量(克))/对照区杂草重量(克)×100除草剂试验结果在必要时需要进行测产,这在不同作物的试验中有具体规定. 所有药剂的试验结果都应该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珠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如果施药时各处理区害虫发生量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时,就不能简单地用上式来计算,应在施药前调查各处理的虫量(为害量),然后再在施药后一定时间调查虫量变化情况。
如果对照区虫量变化不大时可用下式防治效果(%)=(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用符号表示: E=(TA-TP)/TA×100%E=防治效果% TA=施药前虫量 TP=施药后虫量如果对照区在施药前后的虫量变化较大时那么防治效果还要进行校正。
也就是说虫量分布不均匀或对照区在试验进行前后的虫量变化较大时,计算校正防治效果通式如下:校正防治效果(%)=(对照生存率-处理生存率)/ 对照生存率×100EC=(CK1-T1)/CK1×100这一公式称为Abbott校正防效式EC=校正防治效果CK1(对照生存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100T1=(处理生存率)=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校正防治效果也可以采用孙云沛—西派达(Sun-Shepard)公式EC=(Pt PCk)/100 Rck×100EC为校正防治效果%Pt(处理死亡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PCk(对照区增加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试验前虫量100 Rck(对照区生存率)=试验后虫量/试验前虫量病害调查方法:直接计数法—直接调查试验小区的植株总数和发病的株数,算出发病的百分率。
它的优点是根据发病与不发病计算,有病却的标准,容易被人掌握,缺点是不能反映受害严重程度,但是这里要指出,有的病害其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例如玉米丝黑穗病、谷子白发病等,可以反映受害的严重程度。
分级计算法—根据病害轻重程度,人为地分成几个便于掌握和计算的级别,用数值来代表各级的严重程度。
以“0”代表无病,以最高数值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然后再以一定的间隔定出其他级别,级别不易过多,一般用3-5级,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级别就超过5级(如小麦白粉病分6级、锈病分为9级)。
除草剂的药效试验方法一般分为播前混土、苗前处理、早期苗后处理、不同生育期处理等,根据不同的药剂性能不同,这一点必须注意。
旱田、水田、秧田、本田、直播田各有各的处理时期及方式,有的撒毒土、有的喷雾,施药时期及方式直接影响一个药剂的药效及药害问题。
喷雾器喷头的选择,压力、流量、喷液量,对评价一个除草剂试验必不可少。
药效评价指标不仅有除草效果,还应有对作物的安全性、经济效果、残留活性(对下茬作物的影响)等。
药效评价时间,应该在作物和杂草足够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