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的实际情况难 以让学生进行 自由选择 ,其选择权限还受到极大的限制。 ( 二)学科领域的划分不科学 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 中通常包含公 民道德教育 、语言教育 、数学教育 、社会科学教育 、计 算 机 教 育及 其 他 方 面 的教 育 。大 学 生对 上 述 领域 的知 识 进行 积 累 ,对其 自身 的 发展 有 着 重 要 的影 响 。但 是 ,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范围还相对较窄 ,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 。虽然公民道德教育 、计 算机教育和语言教育等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是其他学科 的教育还存在不足 。艺术类 、社会科学及 自然科 学类的课程安排量还十分缺乏 ,课程门类单一的现象严重 ;历史和文学方面更是遭到极大的限制 。即使某 些相课程受到了重视 ,但其在课程安排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计算机类及语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 应试 教育 的 嫌疑 ,甚 至沦 为为 其他 等级 考试 做准 备 的工具 性课 程 ;公 民道德 教育 方面 的课 程 ,在 教育 过 程 中又过于僵化 ,缺乏吸引力 、灵活性及实践价值 ,多为缺乏实际内涵的盲 目说教 ,这与通识教育的实际 目 标 相 背离 ,其教 学效 果受 到 了严 重 的不利影 响 。
第 3 卷第 7 l 期
V0 - No7 l 3l .
长春 师范 学院 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u ao hn cu o l nvrt(u aie d oi c He) or lf agh nN r i sy m n i a c l i CS n C ma U e i H t s n S aS e

】 7・ 2
三 、对 高校通 识教 育 课程进 行 设置 的具体 实施 办 法
( )设 置模 式要合 理 一 在西方发达 国家的高校 中,通识教育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一般包括以下类型 : 核心课程模式 、分布必修 型 、自由选修型及名著课程型 。第一 ,核心课程型 , 其对必修领域进行 了明确规定 ,打破了按学科进行设 课 的传 统模 式 ,强 调在 课 程设 置 中加 强对 学生 能力 的培养 。核 心课 程 比较 注重 道 德 、艺 术 、文化 方 面 的培 养 ,对 教 学质 量及 教 学设 施要 求较 高 。只有水 平 较高 的 大学 才有 相关 的实 施条 件 ,如 哈 佛大 学 、清 华 大学 及复旦大学等。第二 ,分布必修型 ,该种模式对课程的数量及必修范围都有明文规定 ,课程多为一些入 门 性 课程 ,对 学 生知 识 面 的拓展 有着 非 常重 要 的作用 。此模 式对 学 校 的实施 条 件并无 较 高 要求 ,是 目前运 用 较多的一种模式。第三 ,自由选修型 ,该种模式对高校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学生可以从 自己的兴趣 出发对 课程进行 自由选择 。但此种模式对高校学生有极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 自 觉性方面。目前我国的高校还未实 行 ,西方发达国家也极少采用 。第 四,名著课程型 , 该模式只有西方个别高校加 以运用 ,其实施 目的是实 现 自由教育 , 课程多对各领域 中的名著加以选用 ,主要 为讨论课程。我国的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对上述模式加 以创新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某些方向性的错误 ,又可以提高课程教学 的科 学 性 ,有助 于本 校教 学特 色 的形 成 。 ( 二) 其课程 体 系 的建 立要 科学 在对 通识 教育 的课 程进 行设 置时 ,不 能任 意 地组 合及 建 立 ,它必 须 能够 体现 出各 学科 之 间 的互通 性及 关联性 ,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目前我 国高校在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进行设置时,还缺乏全局性及整体性 理 论 的指 导 ,随 意设 置 的现象 还很 严 重 。教师 通 常 只注重 理论 知 识 的教学 而 忽视 相关 思 维模 式 的 培养 ,只 是一味地讲授知识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学生也存在对课程不重视的现象 ,多数学生认为这是对专业 课 的补充 ,还有某些学生对其进行选择只是为了追求学分 , 甚至有学生不将其视为一 门课程 。高校在进行 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时,必须对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 ,在课程体系中实现内部优化 ,密切保持各门学 科之间的内部联系 , 做到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及相互弥补各 自的不足 。其次 ,将专业教育同通识教育进行 有机结合。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多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时间安排 、教师资源 、学习 目 标等方面存 在着你多我少 、彼增我减的制约关系 。但实际上 ,通识教育可 以与专业教育做到有机结合 ,既能满足专业 教育的要求 ,又可 以达到通识教育 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赋予专业教育新的发展 内涵 ,为高校 的长远发展奠 定 基础 。最后 ,将隐 性课 程 同显 性课 程加 以结合 ,保证 教育 的科 学性 及有 效性 。 ( 三)加 强师 资 和教材 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性环节。教师必须不断更 新教育思想 ,熟悉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 ,不断提高 自身科学文化知识及教学科研水平。同 时 ,还 需加 强 教材 建设 。在高 校要 进行 教学 基 础建 设就 必 须注 重教 材建 设 ,通 识课 程 教 材 的质量 必 须要 有 保证 ;教学内容要不断进行更新 ,紧跟世界先进教学水平。

通识教育如何打造“金课”:面向“两性一度”的高校通识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如何打造“金课”:面向“两性一度”的高校通识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如何打造“金课”:面向“两性一度”的高校通识课
程建设
朱慧劼;朱志平;朱媛媛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教育》
【年(卷),期】2024(25)1
【摘要】在高等院校积极开展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成果,也出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基于高校的调研发现,现有通识课程专业性强,考核难度较低,学生上课不积极,这一现象背后是师生对通识课程的认识误区。

要发挥通识教育的教学实效,就要打破对通识课程的认识误区,积极对标一流本科课程“两性一度”要求,打造通识教育“金课”。

要加强全过程课程管理,提升通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强化全方位育人理念,培育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的新时代人才;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维立体的通识课程体系。

【总页数】7页(P85-91)
【作者】朱慧劼;朱志平;朱媛媛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论艺术类实践通识课与艺术专业互助模式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r——以某高校艺术类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
2.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大有作为——以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通识课程“中国音乐鉴赏”为例3.生态文明视角下高校环境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环境史为例4.哈佛大学通识课教育改革对我国高校通识课建设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岭南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

岭南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

岭南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能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同时又熟悉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一)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选修课采用中英文分班授课,使学生在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二)通识教育:学生一、二年级统一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使学生具备在各专业领域进一步培养所需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经济、管理素养,符合经经济管理类通用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分类培养:1、开办“数学分析班”、“经济学人才培养实验班”为走学术发展道路的学生提供系统的、扎实的数学和现代经济学知识训练;2、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为将来面向实际部门、从事非学术类工作的学生开设工商管理类、应用类、实践类的课程,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实战型人才。

(四)实验与实践教学:开设实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岭南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授予学位:经济学类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类(物流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各专业及培养类别毕业总学分要求均为155学分,因课程要求不同或教学计划调整等原因导致的必修课程学分不足部分由专业选修课程补足。

总学分未补足155学分将影响毕业。

(见各专业教学计划)五、专业特色课程全英文教学课程:全部专业基础课采用中、英文分班授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采用英文授课,金融学专业必修课采用英文授课或中英文同步授课;精品课程:国际金融、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博弈论、国际商务管理。

六、公共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七、岭南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二)备注:高等数学(三):为学校统一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课设置要求(约190人)。

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XXXX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方案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本,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高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社会中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为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本科教育中建立“平台+模块”的通识课程体系(以下简称通识课),促进“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转变,并与专业教育相互交融,和谐共振,共同发展,让学生广泛的识科学、识社会、识人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前瞻的思维和历史的眼光,能够融通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创新思辨和沟通表达,有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能够和谐发展”的人才和公民,特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通识课的平台根据通识课的设置目的、面向对象、课程内容等,将通识课划分为三大平台:基础通识课、学科通识课、国设通识课。

(一)基础通识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和科学素质等。

面向对象为全体学生。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引领学生探知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融通能力和人文知识素养,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以加强对当代人类行为的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自然科学模块—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使学生通过对所涉领域的总体上的理解,认识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艺术体育模块—主要涵盖音乐、绘画、影视、体育等学科,通过鉴赏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了解各种体育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品位以及体育文化修养。

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涉及实践类课程、创业创新类课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素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对于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的课程建设进行全面指导。

其主要职责:1.审定全校课程建设规划;2.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提出咨询意见;3.评审校级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4.课程建设其他方面的指导工作。

第四条教务处是课程建设管理的职能机构。

其主要职责: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教学实际,对学校课程建设做出全面的、科学可行的规划;2.组织评价课程建设情况,充分调动各教学单位、教辅单位以及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对课程建设给予指导与检查;4.组织课程建设立项及项目管理;5.组织校级精品课程的评选、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

第五条各学院(系)是课程建设的实施机构。

其主要职责:1.制订和实施本学院(系)的课程建设规划;2.组织本学院(系)的课程建设水平评估;3.组织申报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4.完成学校赋予的其他课程建设工作。

第六条教研室(二级学院设置的系)是落实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

其主要职责:1.根据学校和学院(系)课程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教研室的课程建设规划;2.通过制度建设等措施,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建设水平;4.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开设任务。

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15分)
团队结构
(5分)
有稳定的不少于3人的教学团队,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助教;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团队成员中至少有二名具有或副高(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成员能独立承担课程教学;课程负责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至少三分之一学时的课程教学。
团队建设
(5分)
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师资团队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教学改革
(5分)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与研究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果;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并推动教学改革,团队承担有校级及以上教改项目,近三年撰写发表教研论文2篇。
教学内容
(15分)
课程内容
(10分)
经典性,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融通性,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贯通和完整认识;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完备理性、健康人格、美好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识性,不以预先修习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遍适用。
由课堂讲授、经典阅读、课内外练习及课堂讨论等多教学环节组成,促进学生知情意发展,开课学期至少布置两次课外阅读作业,并提交读书报告或小论文等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讨,每位学生在开课学期至少参与3次分组讨论。
课程考核
(10分)
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形式灵活多样,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不超过50%。
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要求
课程目标与定位
(5分)
课程定位
(2分)
符合学校通识课程模块特征;体现学校办学传统、优势与特色。
课程目标
(3分)
课程目标明确,旨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知识领域,培养多学科思维,提高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方案

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方案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学校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

为加强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教授讲堂”—核心公共选修课)和通识教育任意选修课组成。

其中,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美育与健康、教师教育等4个系列。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理念为“学科贯通、研读经典、名师授课、夯实基础、提高素养”。

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鼓励开设经典著作导读和学科交叉课程。

第三条本科生应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主动修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取得8学分,方可毕业。

学生在修读期间必须从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中选修非本专业6学分的课程,从通识教育任意选修课中选修非本专业2学分的课程(“非本专业课程”指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

其中对于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要求学生从每一系列中至少选修1学分的课程,文科学生须选修2学分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课程,理科学生须选修2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师范生须选修2学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

第四条每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周学时为2,教学周数一般为9周或18周,课时一般为18课时或36课时。

每18课时计1学分。

第五条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不得免修。

但学生跨校、跨学院选修的课程及辅修课程(修读之前,须经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认定批准)可计为相应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得的专利,记为相应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第六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各教学单位的基本教学任务之一。

每位校聘关键岗的教师,在3年聘期内至少应开设2门次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校鼓励身体状况良好的离退休教师申请开设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并为其颁发聘书。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讨——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为例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讨——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为例

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讨——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为例
张艳荣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22()17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校提出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各个高校需要在 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个高校陆续将开设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提上日程。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使全面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是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力求达到的效果。

于是,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笔者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为例,结合多年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任教经验和本次对本院学生的调研,试图对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贡献微薄之力。

【总页数】3页(P0130-0132)
【作者】张艳荣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
【相关文献】
1.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大有作为——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通识课程“中国音乐鉴赏”为例
2.创新创业训练特色教材丛书的构建与实现——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浅议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重要性——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复旦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及对高职院校的启示——以广东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5.高职音乐通识教育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分析——以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音乐鉴赏》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课程是为实现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之一。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也是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使课程建设及其质量评估验收工作更加扎实规范,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第一条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条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二条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规范化层面的建设,更应注重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与改革,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条课程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全面建设的同时突出重点。

第四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参加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和各教学系应对课程建设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第五条学校依据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力求科学、准确。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规划目标第六条学校培养方案中所有必修课程都要纳入到课程建设计划中,按照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四个层次进行建设。

1.合格课程学校培养方案中所有必修课程都应进行合格课程建设,合格课程首先应以规范化建设为主,健全教材、大纲、题库等教学资料,规范各个教学环节。

为了少走弯路,加快建设进程,合格课程应以优质课程的建设标准作为中远期目标,既要注重规范化的建设,又要注重教学改革,一旦条件成熟,即可申报“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2.重点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课程建设需要分期分批进行。

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一般应为:(1)经各系教学分委员会认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中的最主要的课程及与其关系密切并直接影响其质量的实验、实习课程;(2)经校教学委员会认定的直接影响院、系教学质量,覆盖面大的某些公共必修课程或体现学校优势与师范特色的课程。

3.优质课程优质课程应该是重点建设课程中,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后取得明显建设成效,教学条件及教学水平达到相应要求的课程。

学生通识教育方案

学生通识教育方案

学生通识教育方案一、项目介绍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在多领域中建立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学生通识教育方案则是一种系统的教育规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路径。

二、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方案的核心是提供一系列跨学科的课程。

这些课程基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思考平台。

以人文学科为例,可以设置哲学、历史、文学等课程,通过讲授基础概念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学生通识教育方案还应该包括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例如,参与公益组织、社区服务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识教育方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外国学生合作,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

此外,跨国合作研究项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创新与创业教育学生通识教育方案还应该注重培养创新与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组织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企业管理、市场分析等知识,为将来的创业之路做好准备。

六、艺术与体育通识教育方案也应该重视艺术与体育教育。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而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的艺术和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七、评估与反馈学生通识教育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非常重要。

通过设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轨迹。

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八、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通识教育方案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交叉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学科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士来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公共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公共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X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公共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XXXX 大学20XX年教学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公共课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公共课教学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公共课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自觉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促进我校公共课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公共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公共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等教育中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一)公共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加强公共课建设是健全本科人才培养,确保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公共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公共课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共课建设与专业发展建设相结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公共课教学应主动、有机地嵌入全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要促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公共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与专业课相互支撑,确保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公共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公共课承担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渠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

全面加强公共课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一)推进公共课特色化教学建设加强省内外高校公共课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公共课特色化教学,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根据学生的升学、择业、创业和专业性质等个性需求,设置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特色培养计划。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吕红;余垚;刘明秋
【期刊名称】《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年(卷),期】2014(4)2
【摘要】“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是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之一,旨在为非生物
学专业的学生搭建“生物技术知识体系”。

本文介绍了以“博学笃志”作为教育理念,遵循知识同化规律开展的通才教育实践。

文章简述了以“生、老、病、衣、食、行”为切入点,以深入浅出、激发好奇为原则的课程内容设计思想;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的思路;介绍了体现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教学内涵的课程网站建设方案,以期为通识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吕红;余垚;刘明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J], 汤潇林;林春
2.生物技术药物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曹岩;邱磊;李英华;胡振林;厉建中;陆一鸣;张俊平;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教学改革实践 [J], 郭新红;何晓晓;周玲;詹天明
4.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J], 汤潇林;林春;
5.“工业4.0:互联网+智能制造”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李国伟;孙士斌;陆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生态环境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改革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通过这些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基础知识,包括环境科学原理、生态学基本概念等;二是环境保护实践,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技术等;三是生态环境政策与法规,包括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国际环境公约等;四是环境伦理和价值观教育,包括对环境伦理的认识和培养良好的环境价值观。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企业、野外考察等;二是以案例教学为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三是以课堂讨论为主导,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多个方面的合作。

一是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环保部门、环保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

二是院系之间的合作,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共同制定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增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生态环境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进行调整。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根据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变化进行更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充分借鉴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合作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通识核心教育课指南

通识核心教育课指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指南一、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1.国学经典导读2.文学名著导读3.中国文化史4.唐诗与唐代文化5.中国宗教文化6.汉语汉字汉文化7.儒家文化与君子礼仪8.国学智慧与君子人格修养9.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0.浙江历史与文化11.民国人物与社会12.西学经典与西方文化13.中西文化及其哲学14.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二、科学技术与科学精神1.数学与人类文明2.物理学与世界进步3.化学与人类文明4.光学与现代生活5.互联网与科技进步6.大数据时代7.物联网探秘8.人工智能与机器人9.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10.人类与核科技发展11.机械发明史与创新思维12.气象与生活13.科学家的哲学思想14.科学技术史15.创新工场16.创新思维训练17.创业者与企业文化18.批判性思维概论19.创新思维与设计三、社会发展与国际视野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崛起2.世界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3.世界各国人文风情4.当代国际关系研究5.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问题6.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7.生活中的经济学8.中国经济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9.博弈与社会10.当代伦理问题11.中国传统礼仪与职业形象教育12.人际关系与沟通13.跨文化交际与礼仪14.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认同15.领导科学与艺术16.公民素质与社会责任四、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1.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2.环境灾害与防灾救灾3.材料与环境4.生命科学导论5.性·生殖·健康6.人体健康与应急救护7.运动与保健8.哲学与人生9.正义与良善生活10.法律思维与生活智慧11.情商与社会适应12.情感教育学13.教育解放人的心灵五、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1.美术鉴赏2.音乐鉴赏3.书法欣赏及体验4.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5.设计艺术赏析6.影视作品赏析7.建筑艺术8.美学与人生9.服饰文化与美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改革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调动各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开出更多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管理实施细则》的精神,学校决定有步骤地实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心课程建设要求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5个领域:社会科学与人类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人文学科与审美艺术;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语言运用与工具拓展。

要求2012级及以后的学生,在所选修的10个通识教育学分中,至少有6个以上学分必须来自选修上述5个不同领域的核心课程或通识教育讲座方可毕业。

今后将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情况,逐步提高核心课程学分比重,直到全部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取代一般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理念: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要秉承“学科贯通、研读经典、协同培养、拓展视野、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在依托专业的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的共通性、普适性、博雅性、融合性、启迪性和价值性。

3、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讲座课程组成。

核心选修课程的设置由学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予以引导。

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指围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由同一系列通识教育学分讲座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讲座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学分讲座内容应尽量贴近理论前沿、政策前沿和实践前沿,每学期举办若干期。

4、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取招标建设制度。

对尚未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全校教师可按照《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自愿申报,相关教学单位推荐,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审,学校认定。

对我校教师尚未具备条件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由通识教育中心聘请具备条件的校外教师开设,并报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准。

对获准新开设的核心课程,学校给予课程建设启动经费资助(32课时的,每门6000元、16课时的,每门5000元),以帮助课程负责人尽快开出该
课程。

新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负责人,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所任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

5、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指引》目录中原已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新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经过2年建设验收后,鼓励其申报通识教育重点建设课程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优先立项。

学校对立项的通识教育重点建设课程每门予以3000元资助,力争打造成精品通识课程。

6、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加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数量,逐步减少非核心课程数量,以提高总体课程质量,争取在2年内建成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二、核心课程管理
1、凡获新开核心课程启动经费资助和通识教育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经费资助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期间(3年内),每个学期至少要承担1次以上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建设期后(2年内)每学年至少要承担1次以上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2、核心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负责人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理论教学、讨论组织、实践安排以及网络课程建设等全面负责,在课程教学上体现:
(1)教学内容重在深刻性。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重视课程内容的基本性和深刻性。

只有基础的知识,才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条件;只有深刻的知识才对学生有启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形式重在多样性。

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基本要求是课堂讲授、研习讨论、实践操作相结合。

(3)教学方法重在启发性。

教学重视启发性,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坚决反对照本宣科、简单灌输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和反思性教学。

(4)教学手段重在现代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师生提供通识教育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三、本办法由通识教育中心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通识教育中心制订有关实施细则予以贯彻执行。

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